如何做理財行家
㈠ 怎樣才能做好理財
說到理財,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會想到的是買理財產品。
其實理財不僅僅只是買理財產品,而是一個系統的圍繞家庭財富管理的過程。
但投資理財又是整個家庭財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為只有學會理財並持續去堅持做,你會發現生活的品質感會不斷的提高並收獲理財帶給生活的驚喜。
其實在生活中,會發現那些愛理財的家庭或者個人,他們的很多思維是跟普通人不一樣的。
首先是思維方式不一樣,把理財當成一項日常生活事項的人,會發現他們眼界更寬,對周遭事物也更為熟知,就好像沒有什麼事是他們不知道的一樣,當然這也為他們的生活拓寬了「財路」。
但為什麼同樣是理財,理財的結果差距往往很大呢?
有些人進行投資理財了好多年仍在原地打轉,而有些人卻在幾年內迅速提升,獲得了豐厚的理財回報,真正用理財這門技術幫助自己解決了財務自由。
其實導致這兩種結果,是沒有明白理財的原理。今天就圍繞理財,給大家講一講理財中的4個「黃金公式」。
支出=收入-利潤
給自己每月制定一個「利潤」目標。
結合實際能完成的情況,比如每月「利潤」實現1000元或每年利潤不低於1.5萬元。這樣每月的工資先扣除掉利潤,才是我們可以用來支配的錢,這樣會使自己避免很多的盲目消費。
很多財富規劃意識強的理財人,每月領到薪水後,會根據自己的目標把部分工資存入銀行或者購買定期理財(比如和信譽各方面不錯的專業財富管理機構合作,認購財富管理公司推介的理財產品),等這部分投資到期或者把利息(或盈利部分)取出來劃化生活。
又或者把利息(或盈利部分)作為新的投資本金再次認購財富管理公司推介的產品中,進行持續不間斷理財獲得更多的收益。
這個過程,既積攢了理財儲蓄又讓投資產生了新的收益,為我們接下來投資更多元化的產品,儲存了「第一桶金」。
只有理財 才能跑贏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大家都知道,這也是驅使我們不得不去投資理財的動力。
假如一個工薪家庭現在一年的生活費用是5萬元,每年的通貨膨脹率為3%,那麼,30年後這個家庭若要保持現在的生活品質,一年的生活費用就會變成12.14萬元。
不要忘了,通貨膨脹是疊加的,通脹的水平很可能會加速而不是勻速。而且,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即使沒有通貨膨脹,今天的錢也比明天貴。
所以你犧牲了今天的貨幣使用權而存起來,銀行要給你利息,這是對你「犧牲」享受的回報。
為什麼說買房如果按揭一定選30年,買保險的繳費方式一定有多久選多久了,因為現在的錢最珍貴的,不要在乎那點利息,10年後你會覺得都是浮雲。
復利三因子:起投資金、收益率、投資期限
這三點,投資期限是最最重要的。假設你從30歲開始每月拿1000元投資,每年按收益率9%計算,連續存30年到60歲,收益是178萬。
但如果40歲才開始投資,每月投2000元,投資20年,收益是僅134萬!
僅僅只是推遲10年投資,即便你每月多投1000元,收入還是減少了44萬!
所以,復利效果好,時間不能少。
同樣,每月投資1000元,如果從40歲開始投資,要想實現60歲時178萬的本息收入,每年的收益率必須超過16.8%才行!
但現實中實現平均每年16%以上的收益率非常困難(而且風險也更高),而每年9%的收益則相對容易達到。
風險承受度=100-當前年齡
即風險承受力與年齡是負相關的。
風險承受力的直接應用就是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
年齡越大,股票類資產在家庭投資中所佔的比例應該越低,建議把理財的本金權重劃分到穩健型的理財產品中。
而30歲的年輕人,可以有30年的時間來平抑股票類資產的高波動,只要總體上股票類資產收益是向上走的,那麼不管期間漲跌有多劇烈,20年、30年的時間都足以平抑,長期看風險很小。
同樣道理,越老留給你理財的時間越少,想要達到同樣的效果就需要選擇更高收益率的投資產品,我們知道,收益越高風險就越高。
所以,理財真的需要趁早進行。
㈡ 如何做理財
首先我只做一點點股票,占自己銀行存款的1%,其餘的我都用一種方法做定期存款了。
我的觀點是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為什麼叫風險投資,首先肯定是有風險。大部分人都說(我接觸的好多賣理財的)他們說風險高,收益也高,但從不給你強調風險的問題。
我的理財觀點就是一定要保本,投資萬一有損失不要影響自己的基本生活及質量。不買理財產品。
我做股票十幾年了,一開始也是聽別人說買哪只股票,現在能自己判斷一些了,要認真學習的。投資股票有紀律,家中的資金不要都投進去。
另外,我將我的收入每月分成幾塊:從衣、食、住、行、教育、醫療、電話費、水電費、租房費(如果貸款買房就是還貸的費用)去計劃。
我管理家中資金的方法是:
有關銀行卡的管理,用物理隔離法。
在自己存錢的銀行,共開三張卡:
第一張:存款相對多一點的銀行卡,一定不要開網上銀行;
第二張:用於轉賬的銀行卡,可開網銀,但平時保留1000元以下的存款即可;
第三張:如果用支付寶購物,可開這張卡,用於綁定支付寶,上面平時也保留2000元左右即可,用於平時小購物,方便一些。
下面就說說這三張卡的使用:
1、如有需要,存錢多的銀行卡(不開網銀的)到櫃台給轉賬卡上轉一些錢,用多少賺多少;
2、再用專用轉賬卡給別人轉(一定不要給陌生人轉)或給支付寶綁定的銀行卡轉錢,一定記住用多少賺多少,安全第一;
3、支付寶要用錢,用支付寶綁定銀行卡充值即可;
4、平時轉賬卡、支付寶綁定銀行卡都不要存太多的錢,這樣可以防止銀行卡被盜用。
存款的管理
1、一開始將2個月的工資,除去必要的花費剩餘的錢存一張定期(一般存一年);
2、這樣一年就有6張存單(假如說每雙月),到第二年再在每單月存一張定期,這樣循環下來,以後每個月都有到期的錢,每個月又有結余的錢,如果沒有急用,就可以繼續連本帶息存上;
3、循環起來就好了,每個月都有錢到期,不怕有急事了。也可以將錢積少成多存起來。
注意事項
·牢記不要輕易給陌生人轉錢,銀行工作人員的勸說是好意。
㈢ 如何做好一名優秀的理財師
理財師必看:用戶溝通三大技巧
對話是一門藝術,通過和他人溝通,我們可以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想傳達的觀念,作為理財師,我們更是可以通過良好的溝通,完成自己的業績考核。但溝通除了是門藝術,更是門技術,如何溝通,才能捕獲用戶「芳心」呢?
學會傾聽
在溝通之前,理財師最先要做的就是學會傾聽,通過傾聽,我們可以快速了解用戶的需求,他是想資產增值還是保全資產,風險承受能力和現有資產配置,這些都是我們學會傾聽後,才能准確獲取到的信息,只有弄清以上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對症下葯。
值得注意的是,傾聽並不僅僅意味著聽,我們還要有所反饋。因此,在與用中的溝通過程中,理財師除了要認真聽,還要用心聽,如果客戶的需求表達的不夠清楚的話,理財師也要及時提問,以確保我們獲取到的用戶需求一定是用戶的真正需求。
保持平等
理財師和用戶之間,既是合作關系,又是朋友關系,二者在溝通時,無論是地位還是話語權,都是平等的。
理財師在與用戶的每一次溝通過程中,只有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了解清楚用戶的真實需求之後,才能用我們的專業性與用戶達成一致性的意見與共識。但是,當客戶在這一過程中,對我們的建議提出質疑之後,我們也要欣然接受,客戶與我們之間本來就是平等的,對於我們提出的任何建議,他們都有權接受或拒絕;當用戶提出質疑後,我們還是應該保持就事論事的態度,以客觀的態度陳述我們做此建議的目的和考慮,在說清楚我們的出發點之後,客戶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採納或拒絕就看客戶自己了。當然,無論用戶提出質疑與否,我們後期對待客戶的態度還是應該保持專業,以確保我們和用戶的每一次溝通都是有效溝通。
誠以待人
雖然理財師的最終目的是向用戶售賣產品,但我們與用戶之間除了談「錢」,還應該談「真誠」。所有關系都需要長期的管理和維護,而在維護關系時,真誠待人就顯得格外重要。
在維系用戶的過程中,我們真誠的態度會讓客戶覺得自己是受到尊重和理解的。只有我們始終以真誠對待客戶,久而久之,用戶必然會被我們的真誠所打動,那麼在後期的合作中,無論是維系新用戶,還是通過老帶新,開發新用戶,相對來說都容易的多。
保持真誠,除了態度,與客戶的每一次對話也應該保持真誠,大部分用戶對於理財師沒有相關知識的,所以理財師對於他們而言,除了是理財產品推銷員,還是他們理財時的主要依靠。所以,在為用戶介紹相關產品時,產品的風險大小、收益高低等情況,我們都要如實和客戶說,涉及到的一些專業性的問題,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切不可為了面子給用戶傳達錯誤信息,以免造成用戶損失。
和用戶的溝通一個需要長期維系的過程,只有在和用戶溝通的過程中,做到學會傾聽、保持平等和真誠,才能更好的捕獲用戶「芳心」。
配圖來源:Pexels
㈣ 如何做理財師
首先,想要成為一名,考取一張理財規劃師證書是理財師入門最基礎的條件,但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理財師,擁有證書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理財師是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服務於客戶,所以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培養自身素質以及溝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掌握理財的基本原理,並學會能夠用客戶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現在很多客戶經理都在學習理財知識,但是這還不夠,關鍵是用客戶明白的話「說出來」。通常客戶是心不在焉的,所以要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表達出來,客戶也不是金融家,所以表達的語言要通俗易懂。這個實際很不容易,因為客戶不是能准確的講出自己的需求,所以很多客戶經理就可能用同樣含糊其詞的話來回答。可以把這階段的訓練分為三步:
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理財師,首先,要掌握理財的基本原理,並學會能夠用客戶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現在很多客戶經理都在學習理財知識,但是這還不夠,關鍵是用客戶明白的話「說出來」。通常客戶是心不在焉的,所以要用他們感興趣的方式表達出來,客戶也不是金融家,所以表達的語言要通俗易懂。這個實際很不容易,因為客戶不是能准確的講出自己的需求,所以很多客戶經理就可能用同樣含糊其詞的話來回答。可以把這階段的訓練分為三步:
第一:聽明白客戶表達的意思,從一大堆話中找到真正的要點。
第二:是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並讓客戶聽明白。最後是引導客戶說出自己的真正需求和標准,客戶往往是明白自己的需求但是講不清,客戶經理不能憑借自己的主觀判斷來決定為客戶提供什麼。其次,具備全面性專業知識,准確而專業地分析客戶的需要及問題。理財師是客戶的財務醫生,金融產品和財務策劃方案是解決客戶財務問題的良葯。理財目標的實施是靠理財產品,作為理財師,必須熟悉市場常見的理財產品和投資方式。
明白產品的優勢、劣勢、風險和迴避風險的技巧,並達到能夠指導客戶投資的目的。金融的作用之一就是迴避實體經濟中的成本和風險,理財師就是要明確自己的客戶是什麼類型,應該給客戶推薦什麼產品並如何購買這些產品,告訴客戶這些產品能為他帶來什麼收益和便利以及客戶所承擔的風險和成本又是中國,這是理財師工作的核心。體現專業性的另一個方面是積極考證。理財規劃師認證分為三個等級,三級理財規劃師、二級理財規劃師、一級理財規劃師,通過不停的取得職業資格來體現專業的素養。
第三:理財師是幫助客戶實現一個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希望,為其制定理財計劃是一種途經,是為達成生活的夢想。但與人一起處理他們的金錢,是需要高度技巧的。要做一個好的財務策劃者,不單在數字上要精於計算,還要擅於處理客戶的情緒和感受,具備與客戶交流的技巧。這就需要第三項訓練——理財實戰訓練。這不僅僅是談話、送名片之類的禮儀,更重要的是一種關於人生和金錢的思想哲學。
此外,在服務客戶的同時,還可以巧妙的藉助一些外部的工具,比如多發一些知識科普的文章,財經資訊等,幫助客戶培養基礎的財經知識,了解當下市場的動向。
㈤ 個人如何做好銀行理財
個人想要做好銀行理財,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正確的理財心態,根據自身的條件規劃好理財計劃。
2、提前做好風險承受能力測試。
3、結合個人資產或者家庭經濟情況、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產品的基本屬性等,選擇合適的理財產品。
4、仔細閱讀並抄錄風險提示,簽字並確認購買該理財產品。
5、做銀行理財前要掌握一定的理財基礎知識,在理財時要理性,不盲從。
㈥ 如何成為理財高手
簡單回答一下:
1、儲備一筆應急基金
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面臨的問題越來越現實並且費錢,建立一個1萬或者幾萬元的「應急基金」是開啟你理財之路的一個不錯開始,比如,有了這筆基金就不用擔心「裸辭」後沒飯吃,或者遇到突發事件拿不出錢救急。
2、為終將到來的退休生活開始儲蓄
人到中年,還把未來的命運僅押寶在職場上,這太危險。不論是薪水還是獎金,這些要上班才有的「主動收入」,給多給少全看老闆的心情,一旦決定不工作了,生活就會面臨被動。30多歲開始為退休生活做准備並不算早,拿出收入的3%~15%做定期存款,你的退休生活可以過得更有保障。
3、適度嘗試風險投資
在擁有了自己的應急基金及退休儲蓄之後,就可以考慮做些投資進行「財務開源」計劃了。除了穩健型的理財產品,適度配置一些基金、股票類的高風險高收益金融產品,可以快速增加你的投資收益,但記得別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4、謹慎看待能讓你「快速致富」的事
30多歲時總會被鼓勵著去承擔更多投資風險,因為看起來咸魚翻身的機會還很多,但是,高收益的投資產品通常符合「放長線」的路徑,那些承諾可以幫你快速致富的方式大多都很不靠譜。
5、和另一半聊聊財務問題
無論是單身或者已婚好幾年,財務問題肯定一直存在。需要說明的是,詢問對方財務狀況並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通過這樣的了解更有利於婚姻和資產的良性發展,畢竟人生漫漫長路,沒有人會希望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帶來對財務狀況的重創。
6、有閑錢可以考慮投資房產
如果你打算在當下生活的城市定居,那麼現在就可以著手為房貸存錢了。在中國,應該沒有什麼是比房子更能跑贏通貨膨脹的了,無論是為了建立家庭做准備,還是為了資產保值,投資房產都是30多歲後要考慮的事。
7、購買商業保險
20多歲的年輕人喜歡購買便宜的保險,然而年過30,有了一定財富積累的你,應該讓保險在資產和人身方面發揮出更大價值,尤其在發生不測的時候。所以,對那些只買低價保險的日子說再見吧,轉而了解那些你確實需要購買的險種,比如重大疾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和終身壽險,其中終身壽險是為家人買保障,如果你是家裡的經濟支柱,為自己買一份終身壽險更為必要。這些商業保險或許並不便宜,但確實值得投資。
8、比起信用卡,現金才是王道
一些商家會更傾向於現金支付,免去了他們和一大堆費用及信用卡打交道的煩瑣,所以下次買傢具、汽車或者其他大件兒的時候,問一問商家現金支付有哪些優惠折扣。信用卡多了賬單日和到期還款日不好記,一般有兩張卡夠用就行了,辦再多的信用卡那裡面的錢也不是你的錢。
9、把債務控制在合理的范圍
通常來講,除去房貸,其他所有的債務總和(車貸、信用卡透支等)不應該超過工資的50%,這樣你的財務風險比較低。債務並不是洪水猛獸要堅決遠離,有些良性債務,比如投資型的不動產所產生的貸款,就能利用金融杠桿撬動更大的財富,但是,盡最大努力減少債務還是有必要的。
10、為子女儲備教育基金
為子女的教育開始存錢吧,存下一筆教育資金早晚會有用得到的那天。除了為子女建立教育基金,還可以為他們制定財務目標,並以身作則成為他們的榜樣,啟發子女的財商,讓他們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11、不要因收入變高了消費水平也增高
數據顯示,30多歲的男女在這個階段,薪資會得到接近60%的提高,不應該因為新的收入水平把消費預算等比例放大,有了高收入就開始大手大腳的花錢這是不對的。不是只有奢侈品才能體現你的品位,攀比也並不能為你帶來更多財富,正確的做法是,提高存款數額,以便於在工資上漲之後進行投資。
12、學習投資理財知識
投資理財領域充斥著各種專家和達人,跟著他們的思路人雲亦雲並不利於管理自己的財務生活,哪些可信?該信誰的?通過學習積累投資理財知識,比如堅持收聽《花捲電台》,懂的多了,作出明智財務決策的可能性就大。
13、提高自己的職場議價能力
根據 Business Insider的建議,即使對現在的工作鍾愛有加,人們也至少應該在一年中面試2~3次,這會保持一定的頂尖職業能力,也更能凸顯個人價值。如果你放棄了一份薪資更優厚的工作,那麼或許你可以將offer上的信息透露給現任老闆,我想,他一定會對你的工資有所調整。
14、投資自己很重要
專家Brian Tracy 在他《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的21個成功秘訣》的書中提到:獲得成功是有一些特定方法的,而這些方法極有可能會為你帶來財富,比如,用收入的3%來進行自我投資,持續提高職業技能、知識儲備或者其他方面,起碼在精神層面上,成功的概率會大大提高。
㈦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理財者
無論是股市投資、基金投資、其它實體投資,只要是投資和理財,你都需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不然你憑運氣賺來的錢,最後也會靠實力虧回去。
就拿炒股來說,炒股就像學游泳,無論講了多少大道理,不下水是不行的。游泳是在嗆水和不斷摸索實踐中學會的,不是講道理講會的。
所以投資也一定要懂得親自下水實踐,只有自己嘗試了,犯錯了,才能叢中一點一點的成長為高手,才能開始有相對穩定盈利。
在一輪的完整牛熊市裡,你會因為無知而虧損,也會會因為膨脹而虧損,這是正常的。但是經歷過後,你必須了解股市的規律,必須了解自己錯在哪裡,甚至必須開始制定自己的投資策略。
並且在不斷的實踐中,學會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並且總結出一套可行有效,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如果不能做到這些,那麼還需要經歷下一輪的完整牛熊市,在裡面繼續磨煉。
最終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很可能你會經歷至少3至5輪的完整牛熊市,以一輪完整牛熊市5年來計算的話,那麼就是15至25年的時間。
所以,巴菲特說告誡大家投資開始的時間越早越好,其實並不是要你無腦拿出大半存款沖進股市去冒險,主要意思是你越早投資理財,你犯錯的成本越低,獲得成功,甚至是財富自由的可能才越快,但前提是你需要先學習,讓你的認知配得上你的財富。
03 個人投資還是保守為原則,盡量多元化資產配置
為什麼個人投資要保守?很多時候,對大資金來說,比如100萬、500萬、1000萬等,投資更多是為了讓收益更穩定一些。
因為股票資產長期收益雖然不錯,但每年漲跌幅並不均勻,有可能遇到連續幾年的熊市,中間需要用錢就比較尷尬。
在這種情況下,個人的投資也是一樣的,不適合把個人50%的資金放入股市,一定要做資金的多元化配置,因為如果你只是選擇單一品種的投資品類,如果重倉的話,你承擔不起萬一爆倉的風險,你只要錯一次,你就一無所有了。
因此分散風險,甚至對沖風險,可以讓你的所有錢即使全部投資完,而不用太擔心爆倉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