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為什麼我精通理財卻過不好這一生

為什麼我精通理財卻過不好這一生

發布時間: 2023-01-04 07:17:20

㈠ 為什麼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有段話在最近一年中似乎引發了全網的共鳴,「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以至於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這段話時, 內心都為之一顫,有一種被電到的感覺,似乎在 那一瞬間終於有人懂得了我們所有的心酸 ,撫慰了我們所有的創傷 ,然後告訴我們一切這不是我們的錯,只是老天爺沒有善待我們。

然而捫心自問,那些道理我們真的懂得嗎? 王陽明先生曾說過「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說明我們以為的懂得並不真的懂得。因為我們只是沉溺在急切地想尋找人生哲理的情緒陷阱中無法自拔,並沒有深入的思考,沒有付諸實踐,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道理的表層意思,卻產生了一種不該有的洞明世事的錯覺,並期待藉此能迅速改變自己的現狀。但急於求成的我們不知道理該如何運作,不知它背後層層疊疊的關系脈絡,所以當我們真正用到時還是一臉懵逼。所以那些我們沒有去切身體會和領悟、沒有在內心融匯貫通的道理,說一千道一萬,也是別人的經驗,而我們即使知道的再多,終究也只能是紙上談兵,而現實會毫不留情的打破我們的幻想。這時我們卻賊喊捉賊,反過來抱怨被命運戲弄,控訴老天爺不公,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想要過好這一生,勢必要「絕知此事要躬行」,畢竟「實踐出真知」,在深度的思考和扎實的實踐的結合下,讓道理成為自己的真知灼見,指引自己前進。

然而這一生能不能過好,誰也不能給我們一個准確答案,畢竟這是諸多因素摻雜在一起,產生的一個偶然結果。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有想過好這一生的強烈慾望,在認清自己不足的前提下,即使只做到 最通俗理解下的「知行合一」,即思考與實踐相結合 ,並為之堅持不懈,隨著思想的不斷升華,我們一定可以過上認知中的好的人生!

㈡ 為什麼道理都懂,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我認為其實就是因為懂得太多的道理,所以才會過不好這一生。如果說我們所有的道理都懂,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到你去解決,那不是非常扯淡的一件事情嘛,很多事情他不會按照我們的想法去發展的,所以才會讓人類那麼的痛苦,因為很多事情他都是不受控制的,都會有瞬息萬變的變化。就好像我們讀書一樣,難道我們解決問題就是把書上的東西照搬嘛,肯定不現實呀。

什麼事情我都懂,但是我真的做不到。如果我們真的能夠按照書本上說的那些方法去處理一切的事情,那這個世界上哪有這么多的煩惱呢?哪有那麼多的壞人呢?很多事情都不是受我們控制的,所以我們什麼都懂,但是依舊都不能夠過好這一生。

㈢ 為什麼學了很多知識,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為什麼我們學了很多知識,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呢?

精英日課,萬老師的"《模型思考者》1:把思考正規化"有一段精彩論述。

首先,把你的認知過程分層。

這個金字塔把人的認知分成了四個層次,它們是數據、信息、知識和智慧。

金字塔的最底層是數據。數據代表各種事件和現象,比如你出門看見下雨了,這就是一個數據。數據本身沒有組織和結構,也沒有意義。數據只能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並不能讓你理解為什麼會發生。

數據的上一層是信息。信息是結構化的數據。你看見下雨只是數據,但如果有人統計哈爾濱市在2019年7月份這一個月總共下了多少雨,這就不是簡單的數據了,而是信息。信息是很有用的,可以用來做分析和解讀。

信息再往上一層是知識。知識能把信息組織起來,告訴我們事件之間的邏輯聯系。有雲導致下雨,因為下雨所以天氣變得涼快,這都是知識。成語典故和思維套路都是知識。模型,則可以說是一種高級知識,能解釋一些事情,還能做預測。

認知金字塔的最上一層,是智慧。智慧是識別和選擇相關知識的能力。

你可能掌握很多模型,但是具體到這個問題到底該用哪個模型,敢不敢用這個模型,則是智慧。

比如,一隻小貓從4000米的高空掉下來,請問它會給地面造成什麼樣的危害?你得先選一個模型。

用最簡單的重力加速度模型,你會發現小貓觸地之前的速度非常非常快,它會在地上砸出一個大坑。但是用一個更復雜的模型,考慮到空氣阻力,物體在大氣層中的掉落速度其實會趨向一個恆定的數值,並沒有那麼快,那麼這個危害就不會很大。如果掉下來的是一隻小老鼠,甚至可能都不會死。

從數據到智慧,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認知升級。如果一個人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只體驗而不知道總結,他得到的就只有數據。有人偶爾看看新聞,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情都是什麼意思,他就獲得了信息。有人能從經驗中總結一些規律,還從書本上學到一些說法,他就擁有了知識。

那為什麼有很多人說 「學了很多知識,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呢?因為有知識不等於有智慧。 有智慧,會選擇該用哪個知識,能使用模型做出決策,而且還真敢去執行,那才是真本事。

從數據到智慧,你會發現越往上就越主觀。信息已經是個性化的總結。知識中的因果關系已經是主觀的判斷。而智慧,更可以說是一種藝術。 到底該選哪個模型?沒有固定的操作流程。

經濟學家有句名言說「所有模型都是錯的,其中有一些是有用的。」模型說的不是真實世界,而是對真實事件的抽象和簡化。你必須忽略很多因素,才能讓問題可以推演。而這么做的危險是你可能得到完全錯誤的結論。

所以你需要了解每個模型的優點和局限性。你需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你需要有創造性。你有時候需要同時使用多個模型,才能做出准確的預測和判斷。

模型是對真實世界的一種主觀抽象描寫,代表正規化的思考。模型通過嚴謹的定義和數學邏輯關系,允許我們做精緻的推演,從而獲得精確交流、解釋、判斷、設計、預測、探索和採取行動的能力。而選擇什麼樣的模型、選擇一個還是幾個模型,則是智慧。

昨天與一個朋友(好友姜地主)聊天,他有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學習方法,一種就是歸納總結法,還有一種叫費曼學習法。歸納總結就是我們常用的讀書學習。而費曼學習法,則是我們的游泳學習。你永遠不可能通過在地上,用意念游泳而學會游泳,你必須投入到泳池中去學習。從數據到智慧表面上是從主觀到更高的主觀聯結。但是到了智慧的層面,它就不僅足更底層的知識的連接,還有實際的引用了,它是需要持續去游泳才能學會的。

你學了很多知識,但是沒有去應用,是永遠也掌握不了智慧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學習了很多知識,且依然過不好這這一生。"的根本原因。

㈣ 為什麼有些人學了理財知識,卻依然賺不到錢

事實上,也有很多學金融的人賺了大錢!金融行業收入水平在各大行業中仍然是相對比較高的。

首先,看問題要一分為二,辯證地看

其實,360行,行行出狀元,每個專業領域都有收入高的人,也都有收入一般的人,雖然有些行業平均收入高,但不是每一個人、每一個崗位收入都高,而且大多數行業的收入結構都是金字塔型,越往上收入越高,越是底層收入越低,這符合市場經濟規律,也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資源從來都屬於能力強或者資源好的群體,收入自然也是如此。

其次,金融行業收入名列前茅,學金融賺大錢的人明顯多於其他行業

今年5月份份,國家統計局曾經公布了各行業的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數據顯示,金融行業平均收入高居第三;此外,上市公司公布的員工收入數據看,銀行、保險、券商的平均收入水平遠遠超出其他行業,上市金融機構平均年薪基本都在二十萬以上,這些企業的高管動輒都是數百萬年薪,所以金融行業賺大錢的人其實遠遠多於其他行業。

㈤ 為什麼學會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文|一凡

最近看《曾國藩傳》感觸很多,受益匪淺。

好像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抄寫一些名人名言,有的甚至都能倒背如流。

可是那些名人名言,只是成了我作文里的金句,卻根本沒有成為我行動的指針。

每一次聆聽前輩、大咖、老師們的講話,都覺得特別有道理,好像一下子就說到了自己心坎上,並油然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但是到了最後,往往只能在遺憾中長嘆:我本可以......

最終自己活成了馬雲說的那種人: 夜裡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

其實,很多人也和我一樣,學會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就像我們都知道吃蔬菜有益健康,卻仗著年輕身體好,天天吃肉擼串;我們明明知道熬夜早衰折壽,卻天天刷手機刷到後半夜......

明明知道,只要把一件事情堅持、做好,就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卻總被那些層出不窮的新鮮事物所吸引,無法集中精力對一件事情全力以赴。

看到了曾國藩的成事之道,我開始反省自己。

清代名臣曾國藩,也曾有過自以為是、心浮氣躁的時候,只不過後來他通過不斷地省察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才最終戰勝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曾國藩傳》還沒有看完,但曾國藩的三條成事之道,卻讓我印象深刻:

一、以專而精,以紛而散。

「以專而精,以紛而散。」意思就是,專注可以讓我們撥開迷霧,在坎坷的人生路上越走越遠。

曾國藩這句話,適用於每一個人。因為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做到精神專注,就有可能做成做好,如果思想雜亂無章,事情一定沒有辦法完成。

現在生活紛繁多變,無論學習中還是工作上,我們很容易就會被眼前的迷霧遮蔽,迷失方向,以致左顧右盼,無法專注。

如果能夠專注於一事,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會讓我們所做之事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凡事不可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曾國藩認為,任何事情都不可以等到明天,今日事今日畢,否則很多小事日積月累,最終只會造成累疾,難以消除。

所以他曾要求家中晚輩們,一定要有時間的觀念,要學會珍惜時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有勤奮的精神,就可以勤能補拙,成就事業。

勤能補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有多少人都安於現狀,跳不出自己的舒適圈呢。

幸運的是,現在我已經養成每天五點起床讀書寫作的習慣,也算是向勤奮邁了一大步。

三、擇一術以堅持,他術不可全廢。

「擇一術以堅持,他術不可全廢」意思是,選擇了一個方向後,就一定要長期堅持下去,同時也不能對其他方面有所偏廢。

從這句話中可見,曾國藩是個做事特別專注和認真的人,他認為,一心不可二用、做事不能見異思遷,一定要專注。

在讀書上,曾國藩要求自己:一本書還沒有讀完,就絕對不會去讀第二本書;在讀書時,他絕不去處理其他事務。

他認為,做事貪多,最後只能是一事無成。一件事做不好,什麼事都做不好。

另外,他還強調,在專注於一件事情的同時,還不能偏廢了其他事情,具體事情要具體對待,不能本末倒置,一定要把力氣用到點子上,這樣才能精益求精。

在這一點上,我就有些犯了貪多的毛病。四月份工作本來就很忙,還同時報了兩個課程,結果貪多嚼不爛,很多課程沒有時間去聽。

時間安排得太滿,要做的事情太多,太雜,只會讓自己亂了分寸,失了初心,一樣事情做不好,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讓自己專注做好一件事,有空閑了再去做別的事情。

學習曾國藩,以專而精,擇一術以堅持,凡事不可待明日。做到每日三省吾身,從此靜心寫作。

㈥ 學了很多理財技巧卻理不好財的7大原因

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學了很多理財的技巧卻還是理不好財怎麼辦呢?下面我為大家解答一下,希望能幫到您!

為什麼有的人已經學會了很多理財技巧,但是仍然覺得自己沒有理好財呢?根據我多年的投資理財實戰經驗分析,我總結了以下7大原因:

1隻看不動,缺乏實戰

學理財不僅僅是學知識,單是從「理財」這兩個字,我們就可以看出來,所謂「理」就是打理、管理的意思,這是一個動詞,所以理財是非常注重實操性的。就好像學游泳一樣,如果你只是在岸上學習各種游泳姿勢和游泳技巧,跳到水裡仍然是不會游泳的。

學理財必須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一邊學習理財知識的同時,一邊還要積極的將理財思維運用於實際生活。比方說,記賬是理財的基本功,但有多少人在堅持記賬呢?一個家庭不記賬,就好像一家公司沒有財務人員一樣,一團爛賬,吃棗葯丸。

我經常跟會員講,我是一名理財思維的身體力行者,我堅持記賬、堅持定投、堅持運動、堅持早睡早起、堅持將理財思維融入我自己的生活。我正在用我的行動力來影響每一位理財巴士的會員。

2隻研究技法,不注重心法

所謂技法,就是各種投資理財的技巧;所謂心法,就是理財背後的原理。理財的技法和心法就相當於功夫當中的招式和內功,如果練功的時候只練習各種招式,而不修煉內功的話,那隻能練出花拳綉腿來,算不得真正的武林高手。在投資理財方面,拿投資大師巴菲特來說吧,很多人都想研究他的投資方法,但實際上,他最厲害的仍然是他的心法。巴菲特從小就很節儉,把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用於投資,同時,他的投資策略也非常的穩健,他不懂科技,就不去碰科技類的股票。這些都是他的理財心法,也是造就他億萬身家的真正秘密。

當然,心法這東西不是知道就可以的,知道未必能夠做到,它需要每日精進,不斷提醒自己。所以,在我的會員課程當中就融入了大量的理財心法,我用各種實際案例來提醒會員,幫助他們修煉強大的內心。

3獨自享用,不願分享

很多人的習慣是,有好東西就自己收藏著慢慢享用。甚至有人還很直白的跟我說,他學理財是希望自己比身邊的人更快的富裕起來,所以他不想把理財的秘密告訴身邊的人。但事情恰恰相反,理財知識是越分享越多的。你只有在分享的時候,才能夠進一步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同時還能吸引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跟你溝通交流,共同進步。

我剛開始學理財的時候就很喜歡跟身邊的人分享,在分享的同時,我就會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後又繼續去學習。後來,我甚至還在公司里組織同事參加理財學習班,而我就是當時的理財講師,雖然同事們都很歡迎,但我卻被領導批評說不務正業。回到今天來看,正因為我樂於分享,才讓現在的我有了做理財教育的基礎和底氣。

4自學成才,沒有導師

在剛學理財那會,我就很想有人指導我,所以我不斷的向那些懂得投資理財的人請教。但那時候,我的老師多半是一些民間股神或是金融從業人員,他們講的也多半是股票投資知識。因為在我身邊找不到真正的理財導師,所以我只能從書本當中去尋找。那時候我如飢似渴的看了很多理財投資的相關書籍,巴菲特、羅伯特清崎這一類的投資理財大師就是我的理財導師。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自學是需要有自律性的,而且還很容易走彎路,我相信不是每個人都有我這樣的自律性和意志力。在這種情況下,理財導師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他會直接影響你學習理財的效率。當然,導師的作用並不在於手把手的教你,而是在你感到迷茫的時候點醒你。

我是從2005年就開始學習和研究投資理財,擁有超過十年以上的投資理財實戰經驗,同時,我還在2015年成功的實現了財務自由。雖然,我不敢自稱為理財專家,但是教理財小白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當然,我自認為我最大的特點應該是,我能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復雜的理財觀念和投資技巧,這也有利於理財小白更快的理解和吸收相關的理財知識。

5沒有良好的理財氛圍

如果你想購買一款理財產品,你會向誰咨詢呢?據調查顯示,大多數的人會向身邊的親戚朋友咨詢,但實際上,這些親戚朋友並不沒有太多投資理財的經驗,所以得到的結果往往是,在牛市的末期,他們就勸你進場炒股;在熊市的末期,他們又勸你割肉離場。俗話說,三人為虎,身邊說三道四的人多了,難免就會影響你的投資決策。所以對於初學理財,意志不夠堅定的人來說,需要有一個良好的氛圍。

如果你在身邊找不到這種氛圍,我們就可以通過互聯網加入理財社群。這也是為什麼我要建立理財巴士社群的原因,這樣就能讓更多志同道合的理財愛好者集合在一起,大家共同進步,一起奔向財務自由。

6隻看免費資訊,不願意付費

在互聯網時代,免費的資訊到處都有,今天有人說要定投指數基金,明天又有人說指數基金不符合中國國情,你到底相信誰呢?免費的東西雖然很容易得到,但是內容往往過於碎片化,不能讓你系統化的學習,而且你也不會珍惜免費到手的`東西。人就是這么奇怪的動物,隨手可得的東西就會放到一邊不去看、不去學,但是花了錢的東西就會認真去看、去學習,因為不學就浪費了。

其實,理財方法和投資策略無所謂好壞,關鍵要看你如何運用。這就好比練毛筆字,如果你今天練柳體,明天練顏體,後天又練歐體,最後肯定是會亂的,其實無所謂哪家更好,你只要參照一家字體去練習,掌握其中的奧妙之後,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學理財也同樣如此,最好是按照某一家的理論和方法,系統性的學習一遍,掌握其中的精髓以後,再總結出自己的理財方法和投資策略,這才是上上之策。

7隻待在舒適區,避免遇到困難

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心理上有三個區域。只做自己能力范圍以內的事情,就是舒適區;做稍微高出能力范圍的事情,就是學習區;而遠超自己能力的事情就是恐慌區。真正的學習是沒有所謂的輕松又有趣的,我們必須讓自己盡量遠離舒適區,而長期停留在學習區。我們要想辦法提高現有的學習難度,刻意的去練習,這樣才能不斷的成長。

這也是為什麼,我為會員課程設置了作業系統和課程感悟,作業其實就是對理財知識點的鞏固,課程感悟就是引發會員的思考和實操過後的總結。有的會員說,我不擅長寫文章,我的回答是,只有做不擅長的事情,才是學習,才會成長。況且書面表達能力是互聯網時代必備的能力之一,我也並不覺得我寫的文章有多麼的優美,只是很直白的寫出我的想法而已,要知道,真誠的內容總是會有讀者喜歡的。

最後,我想用減肥的比喻來總結一下。其實每一個想減肥的人都知道,要想減肥成功,無非就是一句話:管住嘴,邁開腿,或者也可以說:少吃,多運動。道理雖然很簡單,但是要做到卻很難,所以很多人在試圖尋找捷徑:吃什麼減肥葯最有效呢?做哪一項運動最快消脂呢?

如果真的下定決心要減肥應該怎麼做?找一個曾經成功減肥的人做老師,加入一個減肥特訓班,再跟一群同樣想減肥的人一起減肥,相互支持,相互鼓勵,接下來就是按照每天要求的食譜和運動計劃去執行就好了。

其實理財也很簡單:靠事業多賺錢,生活中少花錢,省下來的錢再用於穩健投資,僅此而已。道理雖然簡單,但是要做到卻很難,很多人就開始尋找捷徑:有沒有收益更高的投資項目?有沒有更好的投資技巧?凡是找捷徑的理財人,最終不是被騙,就是半途而廢。

那要學好理財應該怎麼做呢?找一個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做導師,加入一個理財社群,跟一群理財愛好者相互鼓勵,接下來就是按照課程去學習,去實踐。在投資方面,可以配置一個資產組合,然後持續的定投。或者是,讓專業的理財師幫你量身定製一份適合你家庭財務狀況的理財規劃報告,然後嚴格執行,僅此而已。


㈦ 有再多的錢,也依然過不好這一生是什麼原因

因為人的一生過得好不好並不是用錢能夠解決的,一個好的伴侶,一個和睦的家庭,一份好的事業,這才是一生的幸福,但是這都不是用金錢能夠獲取的,所以如果出了錢,其他都沒有的話,肯定是依然過不好一生的。很多人總是以為錢能夠解決一切,有了錢,就有了一切,但我認為並不是,錢是解決不了一切的,有些事情也不是錢能夠衡量的,所以如果想要過好自己的一生,是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的。

一個好的生活,並不單單只是依靠好的物質條件,一個好的精神條件,也是尤為重要的,物質能夠用金錢完成,用金錢滿足,但是精神卻不行,感情,精神都是互相的,之後你付出了,才有可能得到相同的回饋,況且這是錢買不到的東西,無論是你有多少錢,都是買不到的。

熱點內容
信貸理財利率是多少 發布:2025-07-24 01:30:31 瀏覽:350
山葯今天股市漲跌如何 發布:2025-07-24 01:19:51 瀏覽:464
基金證券什麼時候轉行 發布:2025-07-24 01:16:32 瀏覽:428
基金輸入理財經理號是什麼 發布:2025-07-24 01:08:41 瀏覽:792
長安金融如何提前還車貸 發布:2025-07-24 00:55:07 瀏覽:791
飛利信股票歷史價格表 發布:2025-07-24 00:53:30 瀏覽:36
中民築友智造科技的股票趨勢 發布:2025-07-24 00:46:03 瀏覽:408
股票歷史計算 發布:2025-07-24 00:24:39 瀏覽:312
白銀期貨錢怎麼算的 發布:2025-07-24 00:23:48 瀏覽:631
家庭理財電影哪個好看 發布:2025-07-24 00:03:12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