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應該准備什麼
① 金融危機發生前應屯集些什麼生活用品
可以少量屯些米面,只要國挺住生活用品就沒必要過度擔心。又不是世界末日,真是末日屯也沒用。
②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們應該採取如何的措施(詳細作答)
金融風暴橫掃全球,大量財富瞬間蒸發。在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形勢下,我們應該怎樣去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金融風暴。通過各種材料和財經報道,我整理出一些可能我們會忽略的問題,希望對我們有所警示!
整個歐美的金融危機對我國的沖擊開始了嗎?我想這個問題不言而喻,應該才剛剛開始!
其中有兩大沖擊:
1.第一,歐美開始實行大量的金融機構國有化,以政府信用做擔保,來挽救由金融企業危機而蔓延向實體經濟危機。而整個金融領域存在的根本就是:信用。國家大量注資給大型商業銀行,購買他們的不良資產,然後大型商業銀行銀行借錢給大型企業,或者同業拆借,使他們的經營得以維持,改善企業資產狀況,度過金融危機。如果這種方法失敗,連政府信用都受到質疑和沖擊,那麼整個金融市場將全線崩塌,其導致的結果就是信心危機導致消費減少,破產,失業,然後再是消費減少,歐美消費減少這部分將直接沖擊我國經濟!
請您想一想,我國經濟對歐美的依賴程度有多少。我們中國的經濟體系是嚴重的生產過剩,而我國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在整個GDP當中我們本國的消費只佔35%,而我國製造業的產能是佔GDP的70%,因而還有另外的35%就是生產過剩,這35%我們是消費不了的。因為歐美各國通常都是一種負債消費模式為主,進而幫助我們吸收掉了剩餘的35%,以美國為例,他們家庭的負債消費比例占整個GDP的95%以上。這種靠借錢,包括:借錢,借錢買房,借錢買車,信用卡等消費模式,把我們中國的35%的過剩產能吸收掉了!因此我們的出口就成為我們經濟發展的至關重要的一架馬車。
所以,一旦歐美的救市方法失敗,這種沖擊將使得我們的出口受到重大打擊,是35%總量的打擊,是不可想像的。
2.第二個沖擊:即便是他們的救市方案使得金融危機得到平息,歐美經濟得到復甦,大家不再用負債消費,而改變成量力消費,那對我們的沖擊也是摧毀性的。還是以美國為例,先不看歐洲,僅僅是美國,一年就將減少0.7萬億的進口消費支出,而中國的出口不過1萬億美元,對我們的出口同樣是毀滅性打擊!
當然,有沒有可能一切都很美好,美國救市成功,人們還是高負債消費。當然,這個是可能的,但是對於我們企業家而言,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不能假設最美好的情況。我們要假設什麼,應該是最壞情況。
在如此金融危機下,我們個人或者是企業家應該遵循什麼樣的投資原則呢?
有一組數據令我們觸目驚心,全世界損失最大的前五名:
第一名:美國賭王,資產損失率91%,損失249億美元。
第二名:沃爾瑪的沃爾頓家族,損失211億美元。
第三名:巴菲特,損失163億,損失總資產的25%。
第四名:GOOGLE的創辦人,損失121億美元。
第五名:比爾蓋茨,損失120億美元。我們中國企業家只有個人艱辛的奮斗歷程,缺乏大蕭條的洗禮,因此很多人積極性有餘,風險意識不足。在中國,我們上市公司資本負債比率是100%——300%,而在香港以李嘉誠為首的四大家族,這些人經歷了很多次的大蕭條,而且這四個家族基本都是做地產的,他們的資本負債比率基本是20%,十分統一。這因為風險管理的基本原則就是追求穩定的現金流,以在風險來臨時能夠從容應對。因而他們懂得,有進有退!進的時候從來不忘記退,因為真正偉大的企業家不是能賺多少錢,不能以財富來論,而是在大蕭條的時候,他們能做最好的風險管理,才是真正卓絕的企業家,這就是為什麼高盛被譽為最好的公司,它不是最大的,因為每一次危機來臨前,他都能夠僥幸逃脫,就是因為他風險管理做的好!應驗中國的古話,謀定而後動!
③ 面對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我們自己應該怎麼樣來做好准備工作!
次貸危機導致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風險、分配資產,未來兩年,發達國家資金將紛紛逆轉回涌,加強當地金融機構的穩定度。由此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的證券市場價格大幅縮水、本幣貶值、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放緩甚至衰退,其中最為脆弱的是波羅的海三國和印度。新的金融危機將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壓力,但中國資金也面臨「走出去」抄底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好時機。
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烏雲正在聚集,未來兩年內,全世界將出現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機。這一金融危機的最大受害者將是一些新興市場國家,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和新的機遇。
資金流動逆轉將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
為什麼未來世界將出現新型的金融危機呢?這要從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過去近十年來金融業發展的基本格局談起。
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發達經濟體,在過去近十年 ,受益於全球化的大趨勢,經濟不斷繁榮,但這種繁榮的基礎其實比較脆弱。這些經濟體自身的儲蓄相對不足,消費不斷增長,經濟的金融化趨勢不斷加強,其集中的表現就是家庭利用已有的金融資產,尤其是房地產為抵押,向銀行借款來支持其日益高漲的消費。這一格局發展的必然結果就是消費信貸鏈的破裂,集中的表現就是美國的次級房貸危機。次級房貸危機導致美國的金融機構必須重新估計金融風險的成本,也使這些金融機構必須重新分配自己的資產,以降低風險。
反過來看,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在過去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吸引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資金,以墨西哥、俄羅斯、印度、巴西等國為例,其證券市場上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國外。日益高漲的海外資金不僅推動了本地資產價格的高漲,也推動了本地經濟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本地貨幣實際匯率的不斷升值。這一系列過程為這些經濟體發生金融危機埋下了種子,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兩個地區:一是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不僅經常賬戶出現了佔GDP 10%以上的赤字,同時財政赤字也日益加劇,國內價格上漲的趨勢愈演愈烈,而且,這些國家還實行了與歐元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這無疑是寫下了導致金融危機最佳的化學反應公式。
另一個非常脆弱的經濟體,就是印度。雖然印度經濟在過去3年內保持了年均8%以上的增長率,但是其宏觀經濟的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印度的經常賬戶處於赤字狀態,證券市場一半以上的資金來自於海外,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中央政府也是長期處於赤字狀態。
綜合考慮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國家的一些經濟情況,我們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未來兩年之內,世界經濟很可能發生資金流動逆轉的情形,那就是幾年前從發達經濟體爭先恐後湧入新興市場國家、追求高風險高回報的資金,在發達國家重估風險的情況下,紛紛逆轉涌回發達國家,加強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穩定度。這種趨勢的形成無疑會對發展中國家帶來直接的影響,並最終導致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的形成。__page_break__
新金融危機與亞洲金融危機的差異
這種金融危機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可能形式不同。十年前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主要形式是國際收支的危機,那時亞洲出現了大量到期的外債需要償還,同時國際金融炒家紛紛擠兌,造成了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不足,以至於不得不讓本幣大幅度貶值。新一輪金融危機的形式不見得以國際收支的短缺為標志,因為今天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匯儲備量是比較高的,同時由於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這些國家並沒有大規模舉債,只是通過證券市場吸引了大量外資,但是,這並不等於說新興市場國家不面臨著金融危機,這種金融危機的形式是以大量的資金倒流從而導致本國證券市場價格大幅度縮水、本幣貶值,從而導致本地投資規模下降、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甚至於衰退為表象的,這和幾年前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高漲、資產價格泡沫化恰好形成了一個逆反的鏡面圖像。這一新型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很可能是波羅的海三國,從波羅的海三國可能傳導至東歐各國,再傳到南亞包括印度,之後再進一步傳到其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
資金流動不能盲目放開,財政政策須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一旦這樣的金融危機發生,中國經濟面臨著怎麼的挑戰呢?可能的情況是,一部分外資的表現也會如在其他新興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紛紛出逃,對於中國的國際收支會產生一定的沖擊,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通貨緊縮的壓力,但對於目前高速運轉(事實上是過快運轉)的中國經濟並不是壞事。而且,這一資金倒流的情況也會使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是不容否認,這種資金倒流會對國內的投資規模產生一定的沖擊,會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下降。另外,由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率的下滑,也會間接通過對中國產品需求的下降,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這些都是這一新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
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新興金融危機的到來對中國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在這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很多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將大幅度縮水,這將是中國資金出國投向這些國家的絕好時機,這也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整合並購相應企業的最好時機。為此,中國經濟界需要做好資金上和項目研究方面的准備。從宏觀層面上講,宏觀經濟政策必須考慮到這一輪新型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在資金流動問題上必須穩扎穩打,不能盲目放開,要考慮到大量資金出走的可能性和由此帶來的壓力。當一輪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必然會出現下滑,我們的財政政策必須保留一定的靈活度,在繼續實行當前穩健財政政策的前提下,必須做好項目上和資金上的准備,一旦新一輪金融危機在周邊國家發生,中國就可以轉向積極的財政政策,找到一些有資金保障和社會效益的投資項目。
總之,新一輪金融危機的風險已經來臨,全速前進的中國巨輪必須考慮到金融風暴可能帶來的沖擊,把握機遇,化解風險,我們的經濟發展航程將會前途光明。
④ 如果發生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崩潰,個人應該怎樣應對
個人做到以下幾點:
1、穩定的工作環境。所服務的企業能在危機中屹立不倒,為我們提供衣食來源。不要輕易考慮離職,也不要主動提增加工資,工作態度認真。
2、節儉的習慣。因為未來的相當長時間里,我們不知道我們所服務的企業有沒有倒下去的可能,我們也沒有辦法增加其他收入來源,那麼只能節流了,不必要的消費盡量排除在帳單之外。比如看電影,或者K歌等等。
3、少做投資打算。因為這段時間的形勢極其不明朗,股市並不是見底了,可以投機了,因為買的那家公司說不定就在危機中趴下了,那時候他們的股票就是廢紙了;另外,按預期房價即使不跌,也不會存在增值可能,所以如果不是結婚急著買房,不要進入抄底,如果是自住,可以繼續觀望,明年下半年可能,或者後年是個不錯的時機。
4、如果身邊有工作機會,為自己朋友留意下;一旦自己被裁了,或許朋友也會幫我們。難關的時候,要相互幫助。
5、保重身體。艱難的時候,恨不能把一分錢掰成兩個花,所以千萬不能生病,加強鍛煉,有個好體魄,等到經濟復甦的時候,也可以大幹一場。
⑤ 應對金融危機,我們應該注意什麼
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至今尚未結束,國際金融環境錯綜復雜,剪不斷理還亂。雖然國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規,希望穩增長促投資,同時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扶持和降低小企業的賦稅。然而1月3日,馬雲在出席2018年世界浙商上海論壇中說到:「2019年可能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是也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了。」不管這句預言是否會成真,但民眾對未來經濟的預期確實不樂觀。假如中國真的爆發金融危機,我們作為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呢?
節流
1、學會儲蓄,減少沖動消費和高消費。如今眾多自媒體均鼓吹消費主義至上,帶起了一陣不良思潮。需知老一輩的中國人有著儲蓄的優良傳統,提倡量力而行,我們應有選擇性的學習和繼承。
2、避免加杠桿的投資。2014~2015年股市大漲,2016年房市起飛,許多人都加入了這兩波投資風潮,甚至有些人舉債來炒股炒房。如今經濟下行,金融前景晦暗不明,切忌盲目投資,舉債投資。
3、加強鍛煉,保持身體健康。毛主席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今醫療費用高昂,一場大病就能掏空一整個家庭的儲蓄,在金融危機到來的情況下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平日里應勤加鍛煉,定期體檢,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⑥ 全球金融危機買什麼好
黃金。
1、黃金是很好的避險資產,購買力非常穩定,能夠較好的保值。如果金融危機到來,如果是有很多錢的話,那麼多儲備一些黃金作為儲備資產,也能夠很好的抵禦金融危機的影響。
2、儲備黃金,可以選擇實物黃金,也可以選擇紙黃金,都是能夠起到很好的保值增值的作用的。現在如果儲備實物黃金的話,可以到大型銀行購買高純度的金條等,這些黃金純度很高,用於儲備應該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儲備紙黃金就更加方便了,直接通過網上銀行或者手機銀行購買紙黃金就可以了。這樣萬一發生金融危機,也能夠起到很好的保值作用了。
3、黃金是避險貴金屬,不會貶值。 擁有黃金一直被視為財富的象徵。 由於黃金獨特的天然金屬特性:數量少,總量持續穩定,不易人為擴大數量, 生產黃金需要更多的勞動力,因此黃金的單位價值是昂貴的。 黃金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優良的物理穩定性、不易腐蝕、易於分割和攜帶等特點,這些都決定了黃金已成為人類商品社會中最適合作為貨幣的商品—即一般等價物。且黃金是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標准。
拓展資料
1、金融危機指金融體系和金融體系處於混亂和動盪之中,主要表現為:商業信用急劇下降、大量金融機構倒閉、銀行資金不振、證券市場低迷、本幣貶值等。
2、金融危機是怎麼發生的:大多數人一想到金融危機,首先想到的是股價的大幅下跌和漫長的熊市。事實上,股市崩盤只是金融危機的外在表現,遠非金融危機本身。所謂金融危機,坦率地說,就是金融體系的危機,往往伴隨著金融機構的倒閉和相互信用缺失導致的金融交易規模萎縮。金融體系就像經濟中的血液循環系統,為經濟提供金融支持。一旦金融體系出現大面積梗塞,經濟危機就離我們不遠了。從歷史上看,許多金融危機都是由經濟問題引起的;金融危機的爆發通常會大大增加經濟危機的嚴重程度。
⑦ 金融危機來了普通老百姓如何避險
你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活著,保持健康,現金為王,開源節流。
因為真正世界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99%的人都沒辦法在經濟危機中倖免,資產註定要縮水;即使你知道經濟危機已經到來。
【拓展資料】
一、購買黃金等保值產品
通過2008年金融危機,我們可以知道,在金融危機來臨的時候,絕大部分的金融資產和金融市場都會暴跌,但總有一些金融產品比如黃金,具有長久的保值功效。不管是實體黃金、還是紙黃金。在經濟危機中,黃金是最有效的資產保值方式。有數據顯示,2019年年初至今,黃金漲幅超30%,就是因為國際資金都開始擔憂危機了而紛紛去配置黃金。這充分說明了黃金的保值性。
二、做好失業准備,積累備用資金,收回借款
失業在危機中是大概率的事,企業借不到錢,開展不了業務,就賺不到利潤。此外,我們還必須及時收回那些借款,畢竟就算你不失業也不能保證親戚朋友不失業。與其在危機時問其還錢,不如提前收回,還避免落個趁火打劫的帽子。
三、防守不如進攻,趁早理財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首要手段
簡單的說,普通人如果要在金融危機下能夠做到不影響正常生活,讓保本和增值獲得一個平衡是關鍵。而怎樣做到平衡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分散投資。一部分資產用來購買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當然,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這類理財產品所佔的比重要降低。一部分用來購買保值的金融產品,作為儲備資金,可以在困難發生的時候用來自救剩下的資產可以用來進行市場預測。金融危機不會一直發生,國家必然會很快出手,來防止市場崩潰。那麼,我們可以用剩下的資金購買危機過後可能會很快升值的產品,這部分資金不要很多,權當來試試水,盡量避免影響生活。
⑧ 經濟危機囤積什麼物品
經濟危機肯定是囤積必需品。如果是全面性的經濟危機爆發,肯定是囤積日常生活用品來得重要,因為在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你拿黃金去換東西,也換不來多少生活必須品的。尤其是在中國,你買黃金容易,要想把黃金變現,就很難了,如果一旦發生經濟危機,黃金商店都倒閉了,去找誰來換吃喝呢?如果全面性經濟危機爆發,當然是囤積大米了。
和平時期的經濟危機,只要政府功能還在,黃金更有保值效果。最主要的是,糧食囤積多了難度很大。為什麼我國的幾個糧庫基地每隔幾年就要更換一次新米,這是因為糧食是有保質期,會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比如水、溫度、老鼠等等。
存在霉變甚至病變的可能性。國家的糧庫基地建立時已盡量考慮這些因素,設計合理,但仍然不免要新糧換舊糧,故而我們普通人可以儲存的時間更短,如果你全部囤糧食,可能沒兩年全部發霉病變,又沒黃金買糧食,那到時候真的是會被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