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金融股為什麼暴漲
A. 中國資產全線上漲,中概股迎久違反彈,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是因為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也是因為受到了國內經濟的影響,所以才導致了出現反彈的情況。
B. 中概股大漲,下周看好這些
本周滬深股市先抑後揚,超級逆轉,周內深「V」反轉,成交量環比上周放大1300億,達到5.55萬億,市場人氣回升,賺錢效應膨脹。具體看:全周以周三中午為分水嶺,前半時段連續「跳水」低開下跌,後半周強勢逆轉,成長周期、價值股輪番表演。全周上證指數下跌1.77%,深成指下跌0.95%,創業板指數上漲1.81%,科創50指數下跌1.45%。
北上資金凈賣出了166.95億,滬股通凈賣出73.44億,深股通凈賣出93.51億,這意味著外資目前仍舊持謹慎態度。而外資盡管在A股的成交金額,市值佔比並不大,但是其對投資者心理暗示作用極強,具有很強的導向意義。
題材上,周期類、低估值類板塊領跌,而消費類和漲幅滯後板塊、調整較為充分的成長賽道回歸市場,這或許意味著「穩增長」邏輯在外部沖突催化下的加速階段已成為過去式,後市邏輯或以年報為支撐,結合行業景氣度展開。
所以,小結一句話: 目前市場中期趨勢大概率逆轉,再度單邊下跌概率極小;短期更像是超跌反彈,而反彈的火力並不集中,共識有待進一步磨合;壓抑的反彈量能集中爆發之後,市場大概率是要再度回落,反復震盪,尋找確認市場底
......
此外,本周末我覺得最讓大家覺得興奮的事情是,中概股集體性大漲, A50期貨大漲,納斯達克中國金融指數更是大漲7.5%,雖然說周末降息降準的預期落空,但各種消息面的刺激,也或將對下周A股市場出現高開的格局。滴滴大漲超過50%,美股中概股的接連大漲有背後的預期,中概股的繼續大漲,有利於A50的上漲、恆生 科技 股的繼續反彈,有利於A股外資由凈流出轉為凈流入狀態。
周五午後金融和地產產業鏈出現較大程度的反彈,是指數上漲的主要推手。中國平安、招商銀行、萬科等大漲,保利漲停。不過每次出現這種局面的時候,其他方向都是被吸金的比較明顯,因為大家對於這些的反彈並沒有什麼意思,而且市場時將這些當作方向指標,尤其是在縮量的情況下。
至於醫葯(新冠)方向,金融委會議之後,風向變了,各方面都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所以疫情防控其實也在變,普及新冠抗原檢測試劑,加快國產特效葯研發,引進輝瑞特效葯等,這些都是新方向。所以,對於後邊,輝瑞等相關的概念可能不是那麼香了,如這幾日之前大漲的幾只特效葯已經不怎麼大漲了,而國產特效葯明顯正飛舞中。
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再迎利好,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意見》全文共九方面31條舉措,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金融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除了利好原本已經活躍的浙江共同富裕示範區概念股,浙江建投、杭州園林等,還利好金融 科技 概念股,新力金融、海聯金匯等。明天浙江板塊是預期一致高開回落,還是繼續走強,前排一字需要看,畢竟弱勢下,如果直接封殺溢價,那麼後續接力吃面就是常態,所以還是建議觀望為主。
節能建材這條線是本周後半周開始炒作的,主要是受到《「十四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規劃》這個利好加持,從周五的資金走向來看,下周還有持續發酵的機會,這條線涉及的公司比較多,好的核心品種都走出了連板,這條線大家要高度重視。
為了做好鋰資源產品保供穩價工作,這次拿著鋰礦股的,也不用太過緊張!不是約談,而是討論。主要是下游現在確實吃不消,有廠商生產一輛就虧1萬塊,其它主流新能源車廠商像特斯拉、小鵬等也只能提價了!要想整個新能源產業鏈 健康 發展,鋰礦不能再漲價了,接下來應該是緩慢地下跌。這么一來,對上游鋰礦帶來一定利空,但是對中游鋰電池和下游新能源車來說就是利好了。
總之,市場也說了多次,別老是指數怎樣怎樣的,重點還是方向,市場股票這么多了,大多數又會是沒有資金關注的方向,所以實際點,或者說就是投機。 目前來說,還是以幾大重點方向醫葯、基建、數字經濟為主。踏好節奏、低吸就行
......
C. 熱門中概股漲幅居前,納斯達克ETF漲超2.59%!為何上漲
2022年9月12日,美國三大股指收高,受利率上調預期調整影響,到期美債收益率開盤集體走高。其中,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27%,創下“四連漲”紀錄,納斯達克ETF(513300)開盤漲幅超過2.59%。
受歡迎的中國股市是在廣泛的市場收益,中國概念ETF KWEB上漲2%,CQQQ上漲1.9%,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上漲1.5%。在納斯達克上市的4隻股票中,京東上漲2.3%,網易小幅下跌,網路上漲1.8%,拼多多上漲1.4%。其他股票中,阿里巴巴上漲3.3%,騰訊adr上漲3.7%,B股上漲2.5%。
D. 中概股大漲對a股影響
中概股大漲對a股影響是極大的。
首先,中概股大漲可以給a股市場帶來大量流動性,從而使投資者更有信心在a股市場進行投資。其次,中概股大漲可以提高投資者的信心,從而使投資者更有信心長期投資a股市場。
中概股大漲還可以提高投資者的購買能力,因此,投資者會更有信心購買a股。
同時,中概股大漲還可以促使市場重新估值,從而提高a股的估值水平,使a股市場更具吸引力,有利於a股市場的發展。
中概股大漲還可以促進a股市場的整體發展,從而使a股市場更加穩定。
總之,中概股大漲對a股影響是巨大的,有利於a股市場的發展。
E. 為什麼金融股會異常大幅拉升,拉升背後的目的是什麼
A股大盤指數直接高開,高開之後在證券股的帶動指數,大盤指數直線拉升最高漲到3464.35點,距離新高一步之遙。但創業板指數和深圳指數同時創下2015年7月新高,這一切的功勞都是金融板塊拉升刺激的。
金融板塊就是A股做多的最大動力,為什麼金融板塊吃了興奮劑一樣突然會拉升呢?其實我們回顧前幾天的行情就會發展,金融板塊突然拉升是已經儲蓄好的,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原因一:政策支持
近期大盤為什麼一直都是不讓下跌,每當大盤下跌之時,政策就吹暖風,隨後次日就藉助金融或者周期股進行拉升指數,讓大盤指數漲回來。
目的二:為了假期行情做鋪墊
大盤已經在這里橫盤5個多月時間了,始終漲不起來,要知道大盤在這里橫盤的真正原因不是儲蓄,而是為了煎熬,釋放風險,消磨投資者們信心而已。
說明白一點就是大盤不會橫盤之後會大幅拉升的,想要啟動下一輪拉升,一定還會下調挖坑的,而金融股的拉升可以認定為誘多,為了元旦回來收割韭菜。
始終堅信現在的拉升是為了吸引接盤俠,給更多人希望,在這個階段進行接盤,超大資金可以逢高套現,會在這個階段收割一波韭菜的。
總結
通過上面分析得知,2020年金融股異常拉升的真正原因是政策支持的,其次就是金融股反彈需求,兩大原因一批即可啟動金融的上漲。當然這種上漲背後並非是牛市加速,背後目的除了做業績報表之外,最大的目的就是吸引韭菜,吸引更多人接盤,為了元旦過後的挖坑行情。
總之對於金融股異常拉升,一定要理性看待,並非是牛市加速信號,而且一個誘多行情,謹慎大盤後面的挖坑風險。
F. 最牛中概股暴漲1100%!超萬億外資卻在爭奪A股的核心資產
回望中國資本市場過去30年,是一段逐步深化改革和不斷擴大開放的 歷史 。從發行B股有限開放,到建立QFII制度吸納外資參與A股交易,再到滬港通、深港通的相繼落地,最終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既「請進來」也「走出去」,在國際金融資本市場的浪潮中經風雨、見世面,開放的中國資本市場正加快與世界的互聯互通。
隨著A股對外開放進程提速,A股的核心資產正在成為外資「瘋搶」的對象,截至12月22日,2020年北上資金累計凈買入金額已高達11845億元,超出2019年全年的9934億元,再創新高。
第一隻B股誕生
回望之初,20世紀90年代,中國資本市場初具雛形,處於國民經濟轉型浪潮中的中國企業嘗到上市融資的甜頭。大批企業亟需發展生產和擴大市場影響,與正在尋求中國市場投資機會的境外資金不謀而合。對外開放,是這一時期中國資本市場的內在動能。
首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此前透露:「我們吸引外資,過去是發債券這種形式,資本進入,股份制的形式,股票的形式,這個是客觀需求,外資有要求,企業也有要求,因為我們自有的,國內的資本量不夠用 ,投資上不去,那個時候缺錢,就提出這種形式,上海、深圳都提出來了。後來我們就做了試驗,就兩個市場,兩個價格,兩種貨幣,就搞個A股、B股。」
1992年2月,第一隻B股上海電真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正是這天,中國的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這扇門就是由有著來自全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230名「股東老闆」的電真空B股所開啟,也譜寫了中國金融市場的新 歷史 。
當年2月21日上午9點30分,上海證券交易所一號大廳旁的貴賓廳內,一群西裝革履的海外證券專家擠在窗前。隨著一個鑼聲的敲響,電子行情屏上顯示著發行價每股70.8717美元的電真空B股開盤價為每股71美元。
一位香港的投資者成為幸運兒,其委託的券商「紅馬甲」搶先以72美元成交的10股B股,成為中國 歷史 上第一單成交的B股。電真空B發行認購相當火爆,3天內即被搶購一空。
B股的上市在中國香港和國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同時B股的發行和上市交易使得中國與國際市場更接近,使得更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信心。
但對於中國內地企業而言,要想真正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這還只是邁了半步。因為上市公司和企業都在境內,只有投資者是境外的。
青島啤酒成H股第一股
B股的誕生,為境外投資者打開了投資中國內地企業的通道,但內地企業要不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對於90年代新生的中國資本市場卻是個爭議性的話題。
首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回憶當時的情形時說:「爭論當然有了,為什麼好企業拿到外面去上市?不在國內上啊?它就是有一個問題,國內沒那麼大市場,吸收不了。再一個問題,資金量的問題,再有一個問題,國有企業改成股份制國際上市,是國有企業股份化的一個非常好的道路,學習國際經驗,用國際規格改造國有企業,這是改革的創舉。再一個,擴大中國的影響,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產品,在國際上擴大影響。」
實際上,1990年開始,監管層就已經開始研究國有企業改組後去中國香港上市的問題。當年6月香港聯交所組織30多位專家,成立了中國研究小組,專門研究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的有關問題。
劉鴻儒後來在鏡頭中透露:「在香港上市是香港先提出來的,國務院派我帶著小組專門向香港去做調查,寫過意見,最後才定下來的。組織一個聯合小組,香港內地聯合小組,研究國有企業到香港,改成股份公司到香港和國際上市問題,我們在聯合小組幹了一年,研究各種問題,主要是法律問題,研究完了之後,才上市的。這是國際化的一條必由之路,越走越寬。」
1993年7月15日,「000168」出現在香港聯交所交易大廳的屏幕上,青島啤酒成為內地第一家到香港上市的企業。這只諧音「一路發」的股票,最終獲得110倍的超額認購。
「從香港聯交所成立那天起,所有公司上市都是開香檳酒慶祝,唯獨青島啤酒上市這一天,開的是青島啤酒!」劉鴻儒在著書回顧中國證券市場發展時這樣寫道。這個小小的細節,反映出香港對內地首隻在港上市股票的重視。
自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國企獲准在香港上市至今,幾近20餘年光景,在此期間,陸陸續續已有290家國企登陸香港市場,總募資額達近1.88萬億港元。
赴港上市,開辟了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通道。1994年後,這條路越走越寬,中國內地企業開始出現在美國、新加坡、倫敦等國家和地區的證券市場上。
外資「買爆」A股
如果說H股的出現標志著中國企業真正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那麼,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則加快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步伐。
2002年11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發布,正式推出QFII試點。2003年7月份,瑞銀買入寶鋼股份、上港集箱、外運發展、中興通訊等4隻股票,正式拉開QFII投資A股的帷幕。
QFII制度落地後,又陸續實施QDII、RQFII等制度,極大地推進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進程。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QFII、RQFII投資總額度限制在一次次松綁。
2002年,QFII總額度為100億美元。2012年,QFII總額度升至800億美元,2019年則再度提升至3000億美元。2020年9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取消合格境外投資者投資額度限制。
時任光大控股總裁陳爽表示:「我進入到光大控股,是在2004年,當時我們覺得,中國作為在一個發展的軌道上面,人民幣資產正好是進入到上升的軌道,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資者要進入到中國,我們就抓住了這樣的一個機會,就發展我們海外的基金管理業務。」
經過18年多的發展,QFII等從無到有,一步步壯大,多年來,給A股帶來巨額的增量資金。
據央行網站披露,截至2019年末,境外投資者通過QFII、RQFII、陸股通合計持有A股市值高達2.1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的4.35%,正在成為參與A股的重要力量之一。
2020年1月21日,深交所官網信息顯示,截至1月20日收盤,外資(QFII/RQFII/深股通投資者)合計持有美的集團(000333)總股數達19.54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達到28%,觸及外資禁買比例線。美的集團也因此成為2020年第一隻被外資「買爆」的個股以及A股史上第3隻被外資「買爆」的個股。
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錢於軍對全景網表示,「早年可能偏向於更多的是利用外資來做我們的事,現在逐步的有外資積極想參與中國的成長,不僅僅金融資本,而且戰略投資人、企業,國外都紛紛來中國直接投資,展業都在這兒。總有一天人民幣會自由兌換,而且中國的資本市場會成為全世界不僅最大的,可能是最強的。」
「最牛」中概股今年漲超1000%
進入21世紀,境外資本投資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途徑日益多樣化,同時,中國內地高 科技 企業也掀起了海外上市的浪潮。受「知識經濟」、「新經濟」概念推動,以互聯網、電子上午為特色的企業成為這一時期海外上市的主角。
2014年,21家中國 科技 公司在境外上市,微博、京東、迅雷、阿里巴巴等紛紛登陸美股。隨後,海外資本市場則出現了更多中國 科技 巨頭的身影。
回憶起在美國上市的情景,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宏曾在鏡頭前說:「原來覺得中國公司就跟中國製造的這種貨物商品一樣,應該是屬於便宜的代名詞。網路股票定價的時候,人家就天然的認為說你是一個中國公司,所以我們參照美國同類公司給你打一個折,就是你的定價。」
「所以我在定價的時候就跟他們講,你不能這樣看,因為我們比美國公司更具有成長性,所以不應該打折,反而應該比他更貴,我對這個公司有信心。」李彥宏如是說。
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達265家,市值合計21827億美元(約14.28萬億元),佔美股總市值比例約4%。
中概股也不斷在創造 歷史 。在11月份中期的成交額排名前十的股票中,前所未有的出現了5隻中概股。成交量暴漲意味著,中概股在美國備受追捧,其中成交額最高的蔚來 汽車 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超1117%。
近日,多家華爾街巨頭持倉曝光,其中包含橋水基金在內的多家機構在今年三季度大舉加倉明星中概股。達利歐更是多次唱多中國。
北上資金、南下資金成投資「風向標」
對外開放,讓國際資本更加深刻的了解中國企業。然而2014年以前,無論是QFII、RQFII,還是QDII,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都是單向且分割的。
2014年11月滬港通正式啟動,才第一次實現了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隨後的深港通與滬倫通繼續加碼雙向開放,相繼實現了深交所市場與港交所市場以及上交所市場與倫交所市場的互聯互通。
隨著滬深港通的逐步開放,北上資金、南下資金也逐漸成為投資的「風向標」。
中銀證券日前指出,從配置偏好看,目前北上資金偏好消費醫葯,南下資金偏好 科技 醫療。從資金屬性看,北上資金近期由以「配置盤」為主導的資金屬性向「交易盤」屬性傾斜,南下資金屬性仍以「配置盤」為主。
北上資金也一度被譽為「聰明資金」。今年以來,北向資金浮盈快速增長,12月份終於邁過1萬億元大關,創造了新的紀錄,最新浮盈高達10168.18億元。
目前,北上資金與南下資金已分別成為A股與港股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是資金面觀察最為重要的數據之一。
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從試點引入境外投資者開始,從嘗試開放、到有限開放、再到對世界金融市場全面開放、互聯互通,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維度的開放格局,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
30年來的實踐也證明了:要建設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中國資本市場,必須加強與各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合作,以開放促改革。
我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始終保持中國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未來的中國資本市場,一定能夠發展成為最具國際競爭力的資本市場。
G. 冷門中概股尚乘數科於上市15天市值漲近百倍!哪些人因此收到高回報
從尚乘數科中掙到錢的基本上是以李嘉誠為首的各種金融巨鱷,普通散戶投資人基本上沒有賺到什麼錢。
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概念,當尚乘數科在美股上市以後,尚乘數科竟然可以在短短15天內翻了近200倍的市值,很多投資人也因此而一夜暴富。這個情況令他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聽過尚乘數科的名字。除了尚乘數科之外,很多中概股的市值反而縮水了90%以上,誰也沒有想到,一家如此小的企業會呈現出如此大的爆發力。
最後,我覺得尚乘數科的暴漲跟普通投資人基本上沒有任何關系,特別是當散戶投資人知道消息以後,尚乘數科基本上已經走完了所有的上漲行情。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很多人在資本市場可能根本就賺不到錢,畢竟自己所掌握的市場消息實在是太少了。
H. 股市暴漲的原因
大致原因如下:
1、疫情控制較好,老百姓絕大部分不必擔心因為新冠病毒送了命。2、復工復產情況良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4月末復工率已經達到96%;第三產業也在迅速恢復,除影院等人員密集場所尚未開放以外,絕大部分服務業陸續恢復經營。性命無虞,復工復產有工資可以領、有獎金可以拿,心情不錯。3、疫情期間世界各國超發了大量貨幣,造成全球「資產荒」,北上資金連續多個交易日凈買入。4、中國,房地產市場仍舊保持宏觀調控,大部分人對房價心理預期穩定。5、市場流動性充裕,余額寶收益降到年化2%,比存款利率多不了多少。6、信託產品近期連續暴雷,大家心裡有陰影。
手上有閑錢,有理財需求,這些錢放到哪去比較好呢?買基金、買股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
7、國家希望股市上漲,希望通過股市直接融資為企業發展服務。國家希望是「慢牛」,現在是「瘋牛」。政策制定者是聰明人,吸取了2015年的教訓,已經開始查場外配資、國有股開始減持,IPO提速。有控制,才能長遠。
8、科創板迅速擴容,海外中概股即將以CDR方式回歸,並納入上證綜指,A股成長性將獲得巨大邊際改善,市場預期樂觀。
I. 美聯儲加息「如約而至」,中概股暴漲,這會對金融市場造成什麼影響
這可能會導致金融市場一路走低,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判斷,並不對任何人的投資行為構成投資建議。
每當我們談到美聯儲的加息問題時,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元迴流,其次想到的就是美聯儲加息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美聯儲加息的時候,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市場會一路走低,很多地方的行情可能會出現劇烈波動,所以投資人需要重點關注自己的投資風險問題。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這是關於美聯儲加息和中概股的新聞,嚴格意義上講,美聯儲加息和中概股暴漲並沒有必然關系。在美聯儲加息的過程當中,美聯儲的首次加息是0.25%。雖然這次加息的幅度並不大,但這已經體現出了美聯儲對待通貨膨脹的基本態度。與此同時,中概股的很多股票在一天之內暴漲了20%以上,有些股票甚至當天暴漲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