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城是哪個城市
Ⅰ 倫敦金融城的國際地位
倫敦是世界最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2013年排名,倫敦位居世界第一 ,這里有世界最大的外匯市場,2013年倫敦日均外匯交易約2.5萬億美元,佔世界41%份額, ,倫敦是全球最大的OTC 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市場,2013年日均交易額約1.5萬億美元,佔全世界幾乎50%的份額 。同時倫敦還有世界第二的國際保險市場,有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黃金市場,而且,這里的歐洲貨幣市場和商品市場在國際上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倫敦城的中心,有一座沒有窗戶的堡壘似的八層大廈,這就是被稱為「銀行之王」的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在其周邊圍繞著100多家本國銀行和520多家外國銀行。
與英格蘭銀行相毗鄰的一棟豎火柴盒形的現代化建築是倫敦股票交易所。倫敦股票交易到今天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可稱得上是世界證券交易的鼻祖。其股票交易量位於紐約和東京之後,居世界第三位。
商品交易行業在倫敦城內也是一個古老行業,我們早已從文學作品和銀幕上熟悉了那種商品交易時公開叫價的熱鬧場面。但是,1988年6月之後,這種做法不復存在,已被電子屏幕報價所取代。改頭換面之後的倫敦商品交易所更名為倫敦期貨與期權交易所,生意更興隆了,成交量也更加大了。
倫敦黃金市場是西方世界最重要的黃金市場,其黃金交易量曾達到世界黃金交易總量的80%,它的市場交易量和價格對其他黃金市場的交易活動有著很大的影響,是反映黃金行市的晴雨表,一般認為倫敦金市是金條質量控制方面的公斷人。
倫敦城的勞埃德(LIOYD'S,勞合社)是一個國際性保險市場,曾是世界保險業中資金最雄厚、保險費收入最高的保險壟斷組織。但是由於保險市場的競爭加劇,勞埃德已只能佔到整個保險市場1%的份額。然而,它仍然擁有全世界大約25%的海上保險,而且它還是世界主要的再保險中心,因此倫敦城的保險市場仍是國際保險行業的一號種子選手。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2013年末發布的外匯和衍生品市場活動報告。報告顯示,倫敦是全球最大的外匯市場交易中心,也是最大的OTC利率衍生品交易中心。華爾街日報稱倫敦主宰了全球外匯和衍生品交易 。
Ⅱ 世界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行榜
1、紐約--全面領先作為此次排名第一的紐約,其"產業支撐"和"綜合環境"在所有參評的45個城市中位於第一位,綜合得分87.2。紐約的"金融市場"和"服務水平"也排在第二高位。僅有"成長發展"相對薄弱,位列中國三個城市之後,排名第四。紐約的全面發展是紐約超越倫敦、在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中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國際上可與紐約抗衡的競爭對手目前只有倫敦。在成長發展、產業支撐和創新產出方面,紐約的表現優於倫敦;而在市場和服務水平方面則略遜於倫敦。2、倫敦--老牌勁旅倫敦歐洲排名第一,從綜合指數得分上看,85.7分的高分與紐約僅有1.5分的差距,兩個城市幾乎難分伯仲。倫敦在金融市場和服務水平兩個要素上排第1位,綜合環境排名第2位,產業支撐排名第3位,成長發展排名第6位。作為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在跨國銀行拆借、國外股票交易、國際債券發行與二次買賣、外幣匯兌、海上保險與航空保險等眾多國際金融市場都擁有重要地位。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作為金融行業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國際貨幣市場定價。並且全球各地又在Libor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包括Nibor(紐約)、Sibor(新加坡)、Hibor(香港)、Shibor(上海)等同類產品。3、東京--領軍亞洲東京在"金融市場"、"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三方面的排名全都是第3,這也決定了東京在全球金融中心的"三甲"地位。依靠日本發達的工業產業,東京的"產業支撐"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紐約,唯一拉東京後腿的是"成長發展",排在該項的第5位。作為亞洲區的頭號種子,東京在亞洲金融中心排名第一,超過香港、新加坡和上海。除了創新方面落後於上海、香港,其他各項排名中,東京全都是亞洲區的領軍者。4、香港--承東啟西地理位置是香港無與倫比的優勢。在這樣一個全球市場中,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需要有一個接駁點來連接,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首選。在發展指數報告中,香港在5個評價要素方面發展均衡,皆名列前茅,尤其是成長發展方面表現突出,排名第2,僅次於上海。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且排名靠前與香港政府的不斷推動密切相關。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中國內地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做基礎,香港定位於和紐約、倫敦的競爭。5、巴黎--服務至上雖然在法國出現了金融界史上最大的違規交易案,雖然有"魔鬼交易員"之稱的法國興業銀行前期貨交易員熱羅姆·凱維埃以一己之力就給銀行帶來了幾十億歐元的損失,但是浪漫之都巴黎還是以它的金融服務贏得了選票。作為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其優勢在於人才智力資本、政府服務水平和城市生活環境對金融產業的服務水平。其服務排名第4,金融市場、綜合環境排名第5,產業支撐排名第6,而成長發展成為巴黎金融中心的短板,僅列第9位。法國巴黎銀行行長米歇爾·皮貝魯此前就曾在上海表示:鼓勵金融服務類產業發展,調動其積極性,是世界級金融中心建立所必須的。此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也是保障國際金融中心長期發展的基礎。6、新加坡--均衡發展新加坡的優勢在於產業支撐較強,各方面發展平衡,不存在明顯短板。位列此次十大金融城市第6位。從五項指標來看,新加坡的單項排名全部在5-8名之間。產業支撐排名最靠前,位居第5。服務水平排名第6,成長發展和綜合環境雙雙排在6位。立足、服務於整個東南亞地區是新加坡獲得較強產業支撐的基礎。建立亞洲美元市場、在亞洲最早設立金融期貨市場等,新加坡一直走在隊伍的前列。7、法蘭克福--歐洲心臟歐洲統一使用歐元之後,歐洲中央銀行就設在法蘭克福,其前身是設在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如此得天獨厚的"心臟"位置決定了法蘭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這座位於歐洲心臟的大都市,其優勢在於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在此次排名中,法蘭克福的金融市場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國和外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駐扎法蘭克福。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僅次於紐約和東京的交易所。8、上海--成長先鋒上海的優勢在於成長發展潛力大,在所有45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在五大新興經濟體城市(上海、聖保羅、莫斯科、約翰內斯堡、孟買)之中,受訪者對上海構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程度最高。正在舉辦的世博會,有利於提高科技創新力,更有利於促進上海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從各種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子要素分析,上海目前都處於積極發展的地位,並具有強大的待開發潛力。然而,上海在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也存在短板。根據IFCDIndex顯示,上海在金融市場和產業支撐方面排名均為第7位,但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的得分均在50分以下,遠低於其他入圍城市。9、華盛頓--美洲老二華盛頓不但是美國的政治中心,在金融城市環境上也有突出表現,在美洲地區的金融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二。其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表現較好,分別排第8和第10,成長發展排名第12,產業支撐排名第12。10、悉尼--環境優越悉尼的優勢在於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而在金融市場、成長發展和產業支撐方面均遜於東京、香港、新加坡和上海。但作為大洋洲為數不多的金融中心,悉尼在南半球以及亞太地區,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Ⅲ 倫敦金融城的歷史淵源
80年代
倫敦金融城曾經無比輝煌,也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它為英國的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80年代裡,它每年使英國純收入稅利20億英鎊以上,即使在經濟衰退的90年代初期,失業率居高不下時,倫敦城為無數人創造了就業機會。1995年,倫敦城內從事金融業、商業的人員有70萬,比法蘭克福的總人口還要多。但是倫敦城的功與過卻是英國人長期爭論的問題。
有人認為,倫敦城從來只考慮自己的發展和利潤,而對整個國家的經濟和工業的發展卻漠不關心。一次大戰結束後,由於倫敦城將精力過多地投放到海外的投資中,從而使英國的工業得不到發展所急需的大量資金,這樣,美國和德國不僅在鋼鐵等傳統工業上超過了英國,而且在高科技領域也領先於英國。1952年,首相邱吉爾為了保持英鎊的地位和維持倫敦城在國際金融上的重要性,採取了嚴苛的財政預算和緊縮貨幣政策,結果他的目的暫時達到了,但英國的工業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即經過一個短暫的戰後高漲期之後,國內需求持續地下降,幾個主要產業:造船、紡織、鋼鐵和煤炭都嚴重地收縮了。然而,即使是這樣,還是沒能擋住英鎊擠兌的命運。
二戰之後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起來了。這之後,倫敦城的銀行家們為了維持英鎊對美元的匯率,又多次損害了工業的利益:匯率高估使得英國的工業品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減弱而使出口受到打擊。
這種工業與金融之間的矛盾再度緊張。當大量的外資源源不斷地流入英國並獲取高額利潤時,倫敦城內的資金卻流向了國外。於是有人說,保守黨又一次以犧牲本國經濟為代價,幫助了倫敦城內的國際友人。即使倫敦城創造諸多的就業機會也受到了批評。人們認為倫敦城將大量的人才吸引到城內的各種金融機構中,使工業人才顯得缺乏。
為了平衡這些矛盾,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減少倫敦城的對外投資、對高收入實行高稅收等政策,這些政策限制了倫敦城自由轉動的車輪,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Ⅳ 12城上榜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其中中國有哪幾座城市
近日,第二十八期全球金融中心城市指數發布。這次最新的金融中心指數中,中國上海首次超過日本東京,擠入三強。這次的指數顯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依次為: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中國上海、日本東京、中國香港、新加坡、中國北京、紐約舊金山、中國深圳以及瑞士蘇黎世。
最後是深圳,提起深圳大家都會想起“深圳速度”。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已發展成為一個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他的銀行、證券、保險業機構等行業以及行業從業人員比例位居全國前列。是我國證券交易中心之一,在金融行業可以與上海一較高下。同時,深圳的創新能力也很強,許多新的科技、產業等都深圳產生。在本次指數中排名第九。
Ⅳ 倫敦金融城的簡介
通常,我們所提到的倫敦,往往指的是「大倫敦」。大倫敦由32個郡組成,倫敦城也是其中的一個郡,而且是最古老的一個,倫敦就是在倫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城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雖然大倫敦統一的行政管理機構——大倫敦市政府,對包括倫敦城在內的每個郡都有約束力,但是倫敦城有自己的一套市政、警察和司法機構。重大慶典時,英國女王還要等候倫敦市長將一柄「市民寶劍」獻給她以後,才能進城。
從金融城往東不遠,是一個叫金絲雀碼頭(Canary Wharf)的地方。那兒面積不大,卻矗立著數幢幾十層的高樓。從樓頂上的HSBC、Barclays、Citibank等廣告牌可以看出,這兒也是金融機構扎堆的地方,因此也被叫做金融城。與「一平方英里」不同的是,這兒的樓群都是近20年內建起來的,規劃更新,設計也更現代化。因此有人把這兒稱為「新金融城」,與「一平方英里」那邊的「老金融城」遙相呼應。在世人的眼裡,倫敦是世界上最富歷史傳奇和現代情趣的城市之一。她不僅以其豐蘊的文化內涵、美麗的自然及人文景觀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旅遊者和留學研究人員,更以其深厚的金融基礎、便利的交通、通訊和優越的金融經濟政策吸引著世界上各大金融機構在此聚集。然而,這些金融機構和英國歷史悠久的銀行、證券交易所一起,生存在泰晤士河北岸一片面積僅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這一片土地便是大名鼎鼎的「倫敦城」,因其金融機構密集,所以又稱「金融城」。
Ⅵ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金融中心是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約、倫敦、香港。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金融服務業肩負帶動香港發展成為知識型經濟體的重任。
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逾一個世紀以來,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因此紐約也被公認為世界之都。
倫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首都及歐洲第一大城和最大經濟金融中心。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建立了這座都市。倫敦近幾百年來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城市的核心地區倫敦市,仍保持著自中世紀起就劃分的界限。
拓展資料:
世界金融中心是美國的一個標志性建築,它的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西薩·佩里,它是由四座摩天大樓組成的建築群,從世界貿易中心有連接的空中走道可以直接進入,空中走道經常有免費的藝術作品展覽,可以看到當今一流的攝影作品展。
參考資料:香港—搜狗網路、倫敦—搜狗網路、紐約—搜狗網路
Ⅶ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香港
發達國家CBD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啟示
介紹的第一方面就是發展模式。
從國際經驗看,CBD國際金融業發展大致存在兩種模式。
第一,自然形成模式主要代表是紐約曼哈頓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等。形成過程是:經濟發展—地區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呈漸進式發展。軌跡是:首先,隨著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在某一城市或地區形成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後逐步成長為全國性的金融中心。隨著對外經濟貿易聯系和交往的廣泛發展,那些能夠在國際層面上為各種金融業務活動最大便利的國內金融市場就逐漸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我還要介紹發展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前提和條件,要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上海、北京、天津我可以說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經濟的發展離既定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政府主導模式。主要代表是香港金融中心、新加坡金融中心。形成過程是:政府主導設計—金融業國際化—帶動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功能性金融中心。還有企業的發展模式。這是新的經濟模式,是大型企業憑借自身的經濟實力來建一個城市的CBD。
這兩種模式對我國建設CBD都有借鑒意義。從發達國家CBD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設立地點看,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是在本國的大都市最繁華地段開發一條「金融街」把各主要金融機構的網點、各類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功能引入其中,使人們進入這條街就能及時得到各類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並切實感受到作為金融中心的濃烈氣氛。
二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類型看。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按性質可以分為功能中心(或稱融資型中心)和名義中心兩類。絕大多數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如倫敦、紐約和東京都屬於功能中心。這類國際金融中心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悠久的金融業發展史,吸引包括本地區客戶在內的全球客戶。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並發展成為外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聚集地。
三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階段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重大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紐約、蘇黎世的崛起並與倫敦並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金融市場。由於戰後英國經濟的衰退,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金供應者,美元成為各國儲備貨幣和重要的國際結算貨幣。國際資本的信貸和籌措大多集中在紐約。
第二階段,歐洲貨幣市場的產生和擴展。60年代以後,美國國際收支出現了持續的巨額逆差。美元信用動搖,結果歐洲美元、亞洲美元市場相繼出現並且迅速發展起來。其中倫敦成為規模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並實現了信貸交易的國際化,為金融中心國際化擴散創造了重要條件。此後國際金融市場廣泛擴散到巴黎、法蘭克福、等等。
第三階段,發展中國家金融中心建立,並且向國際金融市場方向發展。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正在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金融市場。這就告訴我們,我國CBD金融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四個啟示是,縱觀這些經驗,我們全國各地都在講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現在無論是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都不能稱為國際金融中心。如果現在誰說我是國際金融中心我覺得有點不現實。
作為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一般應具備以下5個基本條件:1.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和實行本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一般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清算的中心。2.擁有完備的金融機構和高度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能從事大規模的國際資金交易活動。3.擁有一個有著廣泛國際聯系的自由外匯市場。有利於國際資金的自由流動。4.擁有靈活而富有彈性的金融貨幣政策。5.除了適宜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外,還要擁有良好的通訊設施和發達的配套服務業。因此在我國CBD金融業的建設發展中要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條件的創造與完善。
參考資料:http://tj.focus.cn/news/2005-03-26/9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