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享金融杠桿
⑴ 金融思維:如何通過杠桿思維,讓自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杠桿原理其實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驅動力之一,這個原理在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從剪刀到起重機,從天平到自行車。
在金融市場上,杠桿更是第一性原理,咱們個人買房也好,企業負債經營也好,都是利用杠桿。所以,金融機構乾的就是提供杠桿的活。
那杠桿到底是什麼呢?
按照物理學的解釋,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固定點轉動的這么一個機械,比如說硬棒,那就是杠桿。那人類為什麼要使用這種裝置呢?按照最古老的杠桿原理的論述,也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阿基米德的話,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杠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世界。所以說,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杠桿的本質就是放大效用,你去用小的力量撬動大的大量。
那在金融領域,就是用少量資金撬動大量資金。
企業貸款、個人房貸,都是利用這樣的放大效用,使用這種金融工具,我們就獲得了用小資金撬動大項目,獲得了更快速度和更大幅度增長的機會。金融這個行業就是杠桿的行業,就是資金使用的放大器。
那你要注意一點的是,這種放大效應是有兩個特徵的:
第一,它是不分方向的,你的收益可以放大,損失也可以被放大。杠桿用得越激進,這種放大效應就越強烈。第二,放大效應的最終結果,取決於資金使用的地方 。
如果你的資金是被配置在一個低效的,或者是錯誤的地方,那麼,這種放大效應就更容易形成泡沫。那如果有大規模的配置錯誤,甚至就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崩盤。更重要的是,杠桿的這些基本邏輯並不只適用於金融市場,就像我說的,杠桿原理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驅動力,因為它包含著兩種特別重要的思維模式。
一種,我把它稱為借力思維,另一種叫硬核思維。
1.借力思維
以小力撬動大力,這就是杠桿的核心。人發展的根源在哪?就在於我們能找到各種杠桿,以更少的能量創造更大的能量。換句話說,杠桿思維是借力的思維,因為給定生物的天然或者天生的稟賦差異,它並不是那麼巨大。誰要能拿到最優的、最長的那根杠桿,最成功地借力,誰就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樣的道理在人類社會關系、個人的成長中是非常適用的。為什麼你要進入更好的學校學習,到更好的企業工作?因為學校也好,企業也好,都是杠桿。同樣的專業,985大學的畢業生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面試機會,同樣的創業項目, BAT 出來的創業者就會得到更多 VC 的關注,更容易拿到啟動資金。
同樣的,你周邊的人際關系網路也是你的杠桿,一個能夠擁有密集和高能社交網路的人,就會讓人感到能量巨大,其實本質上就是他們能夠以更低的能耗,更高效地完成事情,去創造新價值。
所以說,企業也好,個人也好,它的發展過程中,找到合適的杠桿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合適,就是平時說的,適合自己,也就是能力杠桿。那更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適合某個時間節點,也就是時間杠桿。
如果你弄錯時間的杠桿,你就沒有辦法借到時代的力,這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找到正確的杠桿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2.硬核思維
你會發現,除了借力之外,杠桿原理中還有一個核心詞是什麼呢?支點。沒錯,如果你沒有支點的話,多長的杠桿都是白做工,如果支點不是實實在在,而是虛的,那就更麻煩,因為它會導致短期內一個虛幻的放大效應。
換句話說,杠桿效應要在正確的方向上起作用,硬核是一個必要的條件。這個在金融市場上非常好理解。企業負債經營,如果是個優秀項目,杠桿經營就是放大收益,反之呢,很有可能就拖累企業破產,那如果整個市場的金融杠桿是缺乏實體經濟和項目的內核的話,那就是所謂的資金空轉,杠桿的線路越長,導致的虛幻的收益泡沫就越大,然後市場就會陷入一個擊鼓傳花的惡性循環裡面,最後崩塌。
這幾十年來的金融危機,像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本質上都是債務危機,就是因為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杠桿被無限度地放大而導致的。這也就是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先生說的,好金融,壞金融,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就是金融的杠桿效用是不是有好的項目、好的實體經濟、好的核心的支持。
所以,為什麼中國政府一直強調,不允許資金空轉,金融要服務實體,也就是說金融杠桿要有硬核作為支持。這個道理其實在人類成長上就更顯著了,這個杠桿的支點是什麼呢?就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人,就是缺乏核心資產的金融產品。這種產品的杠桿沒用,即使短期有用,也是泡沫。
給你舉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社會上有一類人,各種飯局、應酬不斷,張三、李四、王五麻子全都認識,你就會覺得他能量很足。但是,你發現他真正辦個事兒的時候,這些應酬的關系根本沒用。所以,他這種所謂的杠桿,因為沒有支點,都是白費力氣。而一個具有硬核的人,你就會發現,借力周邊就變得非常容易。只要你有內核在,杠桿是容易得到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杠桿是創造的而不是碰到的。,
好啦,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
周二了
祝,開心~
⑵ 如何利用金融杠桿用錢賺錢
玩轉銀行的錢只需利用金融杠桿原理。金融杠桿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功效,無論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擴充。在你能控制的范圍內,能每月將該還給銀行的錢還完,就算成功掌握銀行的錢為自己所用了。總的來說,目前合理的利用銀行資金的途徑有兩個:信用卡和貸款。不喜負債的人不要聽到這兩種方法就急著嗤之以鼻,仔細了解之後,就會知道只要能保持財務健康,它們會是很好的「套現」工具。
舉個例子說,通過分期貸款,自己花很少的錢去買商鋪和公寓長期持有,只要出租就有租金,租金用以還款。這就是所謂的以房養房,以車養車。不過有一點要注意:你購房或購車,每月的租金必須和銀行按揭的金額出入不大,一定要保持平衡,這些資產就逐步變成了自己的資產。
全款買一套房Or貸款買三套?
銀行的錢有助於你的自有資金發揮四兩拔千斤的效果,大大提升你的自有資金回報率,獲得遠超越市場平均收益率的回報。
以房產為例,在過去的三年裡,上海房價平均每年上漲15%,也就是說三年前,70萬元買的房子,現在可能價值上漲到105萬元。如三年後以105萬元拋出手上的房產,所獲得的毛利是35萬元左右,扣除稅收及費用,獲利30萬元。此外,三年來的房租回報率按5%算,約在10萬元左右。加在一起,三年來,你的房產收益約在40萬元。
如你是全部自己付房款70萬元,三年的房產收益約在40萬元。也就是說,你三年後回報率約是60%,年回報率是20%。
如你是從銀行獲得70%的按揭貸款,你自付資金只是21萬元。這與你目前所獲得的收益40萬元相比,你的自有資金回報率接近200%!也就說,你在三年內賺到了約40萬元,你的年回報率在60%!3倍於你全額付款的投資回報,或者理解為用70萬元可以買三套同樣的房產,利潤可以做到3倍。
信用卡之充分利用貨幣的時間價值
月收入2500元用戶,辦理3個銀行信用卡,盡量申請最高額度,以每張卡5000為例,算好信用卡還款時間,打好時間差,3張信用卡賬單日期分別為17、18、19,還款時間分別為7、8、9,(解釋第一張卡:5月17日-6月17日之間消費,還款日即為7日,其間免息,要最長免息期就要在賬單日後的第一天消費,既可享受最長50天免息期)
具體時間:6月18日套現一張信用卡5000元,還款時間為8月7日,免息周期50天。6月19日套現二張信用卡5000元,還款時間為8月8日,免息周期50天。6月20日將1W元購買基金。7月17日套現第三張信用卡,還其中一張,第二天再從已還款信用卡中套現5000,還另一張,然後再套現出來,還第三張卡。
按平均基金收益500/月,每月需套現5次,每月收益500元。每三個月申請一次額度調整,一年後3張卡額度1.5萬,其間不算額度增長投資基金或其他收入,也不算由每月工資儲蓄還款減少套現費用,年收益4800元,且最後信用額度總計4.5萬元。
第二年,如你買房了,就開始真正用銀行錢賺銀行錢,以上面同樣方法,套現3萬元,還房貸,3萬元房貸一次付相當於還本金加利息4.5萬元,若在一年半內你用工資慢慢將3萬元透支還完(月均1600元左右,可以承受),
利用銀行的錢要注意一點,投資收益必須大於借錢的成本。借錢的目的是用錢的杠桿作用來放大自己的資本能力,賺更多的利潤。但借貸是有成本的,所以必須在決定借貸前仔細分析計算,確認投資產生的效益必須大於貸款的開銷,否則就會得不償失。
⑶ 如何利用金融杠桿用錢賺錢
杠桿的作用是能把力量放大,讓人能撬起比自己力氣重得多的物體。金融杠桿就是把錢的作用放大,讓人能夠用比較少的錢獲得幾十甚至上百倍的錢才能獲得的收益,其實就是。
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利用金融杠桿投資,可能會為我們帶來數倍的巨大收益,但同時也面臨著同等倍數的投資風險。
其實很簡單,就是你借入的資金。而通過使用金融杠桿這個「工具」,可以放大你投資的收益,讓你在原始收益的基礎上獲得額外的收益。通過金融杠桿放大後的收益公式是這樣的:
最終收益率=基礎收益率+(基礎收益率-借款利率)×杠桿率
在這個公式中,你最終能獲得的收益會由你的基礎收益率、借入杠桿資金的利率還有杠桿率決定。你的基礎收益率越高,你借入杠桿資金的利率越低,你的杠桿率越高,你的最終收益率就會越高。而公式中的杠桿率=借入資金/本金,也就是你借入的資金越多,你的本金越少,你的杠桿率就會越高。
⑷ 什麼是金融的杠桿原理
作為杠桿收購的具體運用,有八種可供選擇的策略方式。
第一,背債控股。即收購方與銀行商定獨家償還獵物企業的長期債務,作為自己的實際投資,其中一部分銀行貸款作為收購方的資本劃到獵物方的股本之中並足以達到控股地位。
第二,連續抵押。購並交易時不用收購方的經營資本,而是以收購方的資產作抵押,向銀行爭取相當數量的貸款,等購並成功後,再以獵物企業的資產作抵押向銀行申請收購新的企業貸款,如此連續抵押下去。
第三,合資加兼並。如果收購企業勢單力薄,可依靠自己的經營優勢和信譽,先與別家合資形成較大資本,然後再去兼並比自己大的企業。
第四,與獵物企業股東互利共生。獵物企業若是股份公司,則其大股東往往成為收購企業以利爭取的對象。給其有關好處以取得其支持,購並交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甜頭加時間差、在向金融機構借款收購企業時,可在利率等方面給金融機構更大的讓步,但交換條件是在較長時間內還款。這就是甜頭加時間差的購並方式。
第六,以獵物企業作抵押發行垃圾債券。收購方以獵物方的重要資產作抵押,發行垃圾債券,所籌資金用於支付獵物企業的產權所有者。
第七,將獵物企業的資產重置後到海外上市。這種方式是先自行籌集資金收購兼並51%以上的股權或成為第一大股東,然後對獵物企業的資產進行重整,以此為基礎在海外注冊公司,並編制新的財務報告,這樣就可利用海外上市公司審批方面的靈活性來回攏大筆資金。
第八,分期付款。「借」延期付款的信用手段來達到購並的目的。一般做法是根據獵物企業的資產評估值.收購方收購其51%的股份,並以分期付款方式在若干年內陸續將款項付清。
⑸ 投資過程中金融杠桿到底該怎樣合理運用啊
通過一定比例保證金借入資金進行操作,獲利後只需歸還借入資金的利息(雖然較高),而剩餘的獲利則全部為借入者獲得。例如:
投資者自有資金10萬,保證金比例50%,借入10萬資金,1個月利息5%。投資者使用20萬資金購買股票A,單價20元,共1萬股。1個月後該股票上漲10%,月末總資金22萬元,歸還本金10萬和5000元利息,剩餘11萬5千元,較全部為自有資金操作相比,獲利為15%。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若股票A出現下跌,則虧損速度比全部自有資金更快,若自有資金低於一定額度,例如30%,資金借出方通常會要求投資者立即補上。若出現突發快速下跌導致賬戶余額少於0元,則稱為「爆倉」,這時投資者不僅自有10萬元全部消失,還有償還負數債務和利息的義務。
上述過程稱為杠桿即「Leverage」、融資,放大收益和虧損的幅度。如果是高風險承受能力和高投機目的,可以一試,新手來說風險太大。
此外,通過金融衍生品製造的杠桿會更大,最典型的有期貨合約(Forward/Future)。
除期貨以外還有期權(Option),掉期(Swap),以及更多復合結構衍生品等等,這些金融衍生品的標准化、可交易產品在中國市場還很少見。
⑹ 普通人的金融杠桿--信用卡
很多朋友在工作期間被銀行業務員推銷辦理了信用卡,加上現在滿大街都是手機掃碼消費,非常方便,而信用卡用起來卻很麻煩,所以很多人的卡要麼被束之高閣,要麼准備銷卡,那麼對不怎麼喜歡超前消費的人意義在哪裡呢?下面用我多年的用卡經驗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信用卡是如何成為一個金融杠桿的。
1.產生信用記錄
在這個社會上混,不可能不和銀行打交道 ,貸款買房買車,大額消費,投資等都需要錢,而借錢成本最低的就是銀行,它會基於持卡人的還款能力,授予一定的信用額度,信用卡在使用過程中沒有逾期,欠款等不良記錄時,銀行就會判定持卡人信用良好,日後申卡或貸款的額度和成功率就非常高。而一個白戶(無用卡記錄)銀行就很難判定此用戶的信用度。舉個例子,一個從沒找你借錢並還錢的人,突然有一天找你借錢你會借嗎?
所以,提前經營信用,不要等急需用錢了,才想起申請信用卡,記住,信用是要一點一點積累的。
2.緊急備用金
每個人都難免會遇到「一分錢」難道英雄漢的時候,突發事件很難避免,一旦遇上,讓人措手不及,找人借錢還的欠人情,人情這東西不到萬不得已,別輕易動用,看懂的自然明白。如果平時注意養卡用卡,積累信用和額度,此時信用卡即可派上用場了。利用信用卡50天左右(看銀行)的免息期,臨時周轉,以解燃眉之急。
3.消費+優惠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有些心儀的東西在現金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提前享受,當然了,這個得量力而行,避免沒收住,卡神不成,淪為卡奴。另外,眾所周知,在互聯網支付時代,吃飯,看電影,各種消費大部分都可以產生積分,而不同的積分可以用於在線兌換小禮物,機票,星級酒店入住,星巴克,電影票等。在某些平台還可以兌換現金。各家銀行的信用卡權益,優惠層出不窮,餐廳代金券,免費接送機,貴賓廳等,而借記卡則沒有任何優惠。
同時,有些境外消費無需兌換貨幣,visa或MasterCard功能的信用卡可直接刷卡消費,自動人民幣結算,出行購物更方便。
4.用信用創造財富
上面說到信用卡是借錢成本最低的,這么說大家可能會更有概念一點,使用信用卡對比普通的信用貸來說,成本低至2成,甚至更低,只要掌握好用卡技巧,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信用額度任君調用。在投資機會來臨時,不至於望「錢包」興嘆。在場外賺錢的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何不藉助外力,獲取一張上場門票?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會。
但信用卡是把雙刃劍,送大家兩句話:
第一,如果無法控制慾望,只用信用卡透支消費,你將淪為卡奴!
第二,如果在理智消費的同時,合理養卡並積極理財,你將成為富人!
用信用卡武裝自己,任何個人,企業,目的都是讓資產增值。
⑺ 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好金融杠桿
一
最近負責抵押業務,接觸到很多客戶,在16年之前,首付個十多二十萬,銀行貸個二三十萬,輕輕鬆鬆買了個房子,每個月還一兩千的月供。
轉眼間,兩三年過去了,只要是買在主城區和近郊區域的,少則升值到了一百萬左右,好的區域升值到一百多萬,整整兩到三倍,平一年翻一倍的收益。
過去,自己被不要背著房貸束縛了自己飛翔的翅膀觀念所影響,覺得即使有錢,也不要在年輕的時候讓自己背著幾十萬的負債,成為了房奴。
但事實上,真正貸款買了房子的人,他會更加努力的工作,去變得更加優秀賺取更多的收入,而且他利用銀行的杠桿效率,在短短幾年時間之內,通過很小的一部分資金,獲得了至少三倍以上的財富升值。
一份穩定的工作是我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同時我們要慢慢學會投資與理財,通過適當的杠桿效應來積聚我們的資產價值。
二
那什麼是杠桿呢?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
杠桿的概念有很多,但什麼是金融杠桿呢?
金融杠桿(leverage)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
三
金融杠桿的好處是什麼呢?
杠桿的作用是能把力量放大,讓人能撬起比自己力氣重得多的物體。金融杠桿就是把錢的作用放大,讓人能夠用比較少的錢獲得幾十甚至上百倍的錢才能獲得的收益,其實就是借貸。
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金融杠桿就是買房,
比如我們手上有100萬現金,從銀行貸款200萬買了套300萬的房子,其實就是借了3倍的杠桿,如果一年之後300萬的房子,漲到340萬,那我們賣掉這套房子,還掉銀行的貸款,不考慮稅費的話,賺了40萬,相當於我們用最初一百萬的現金,一年時間獲得了40萬的收益,年化收益40%。
但如果我們不加杠桿,用當初100萬的現金,直接全款買了一個100萬的小房子一年後房子漲到115萬,那我們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在15%,所以在投資時金融杠桿,能為我們擴大收益的倍數。
四
收益與風險是成正比的,利用金融杠桿投資,可能會為我們帶來數倍的巨大收益,但同時也面臨著同等倍數的投資風險。
歷史上最著名的金融杠桿投資效應的事件便是2008年次貸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可以在根本上說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的結果。使用貸款產品來操作房地產投資,實際簡單地說就是租用別人的資金來為自己賺錢。但是,這極度考驗市場與投資者的預判,如果房子沒漲,那也是成倍的損失。
我們如何在生活中運用好金融杠桿呢?
就是合理的控制好我們手上流動現金與負債的刺激,一般我們貸款月還款不要超過月收入的70%。
合理的使用金融杠桿,是我們管理財富,提高資金使用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不顧風險的濫用金融杠桿,就會埋下極大的隱患。
⑻ 金融杠桿原理通俗講解
金融杠桿原理簡單地說來就是一個乘號。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放大投資的結果,無論最終的結果是收益還是損失,都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加,所以,在使用這個工具之前,投資者必須仔細分析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還有可能遭遇的風險。
金融杠桿原理通俗地說就是投資者進行投資的時候,把投資者擁有的資金擴大幾倍,甚至幾十倍,導致其增益和損失也會按照這個比例進行擴大。通過對這個工具的使用,能夠放大投資的結果,不管最終結果是增益還是虧損,相關數額都將以一個固定的比例增多,因此在利用這個工具前,投資者必須深入研究投資項目中的收益預期和可能遇到的風險。對於金融杠桿原理來說,比較保險的措施是把收益預期盡可能地減小,而風險預期盡可能地增大。在運用金融杠桿時,因為現金流的支出也許會增多,所以投資者必須要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當杠桿作為經濟學名詞時,是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主要表現為:由於特定費用(如固定成本或固定財務費用)的存在而導致的,當某一財務變數以較小幅度變動時,另一相關財務變數會以較大幅度變動。合理運用杠桿原理,有助於企業合理規避風險,提高資金營運效率。財務管理中的杠桿效應有三種形式,即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復合杠桿。經濟杠桿是指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或經濟組織利用價值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影響、調節和控制社會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方面的經濟活動,以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經濟手段。包括價格、稅收、信貸、工資、獎金、匯率等等。
有關金融杠桿操作能夠取得成功的幾個重要決定因素:
1、債券融資成本是否劃算;
2、是否能在3-5年之內取得高倍速離場;3、購買價格是否合理;
4、運營的情況能否發展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