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金融專業去哪個城市
『壹』 做金融去哪個城市最好
比較一下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業發展情況:
總體而言,北京的金融業體量最大,因為國有資本集中;
上海其次,代表外資資本;
深圳後發優勢明顯,代表民間資本。
總體而言,北京的金融業體量最大,因為國有資本集中;
上海其次,代表外資資本;
深圳後發優勢明顯,代表民間資本。
各有特色,各領風騷。當然,規模只是一方面,金融實力的比拼還需要從區域經濟發展、商業環境、城市基礎設施、人才集聚效應等多方面綜合考量。
根據一家國際權威機構編制的國際金融中心指數,判斷一個城市是否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五個維度:商業環境、金融業務發展,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及城市聲譽、其他一般性因素等。
按照這些標准遴選出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如下:
國內城市按照上述標准,上海排名在深圳和北京之前,北京可能會覺得很不爽,就因為我霧霾大、我是政治中心,就欺負我嘛,相信看了下面的數據你也會為北京鳴不平。當然,更多的還是從金融業務規模來講。
金融行業規模
從金融資產總額、金融業增加值及佔GDP比重、金融業稅前利潤等來看,北京都大幅領先上海及深圳,雖然其GDP落後上海2300億元。
1.金融資產總規模上,北京是上海的8.76倍,是深圳的13.74倍,這一點相信大家去北京的金融街走一走就能感受到了,都是航母級的國有金融機構,工農中建總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等;
2.金融業稅前利潤深圳後來居上,與上海齊平,且增速雖大幅落後北京,卻高於上海近7%;北京的稅前利潤是上海及深圳的8.5倍;
3.金融業生產總值北京小幅領先上海,深圳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追趕;
4.北京的GDP相比上海及深圳,對金融業的依賴較大。
1.金融資產總規模上,北京是上海的8.76倍,是深圳的13.74倍,這一點相信大家去北京的金融街走一走就能感受到了,都是航母級的國有金融機構,工農中建總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等;
2.金融業稅前利潤深圳後來居上,與上海齊平,且增速雖大幅落後北京,卻高於上海近7%;北京的稅前利潤是上海及深圳的8.5倍;
3.金融業生產總值北京小幅領先上海,深圳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追趕;
4.北京的GDP相比上海及深圳,對金融業的依賴較大。
銀行業實力比拼
決定金融實力的絕大部分因素是銀行業。北京以工農中建四大國有行為主,而上海雖只有交通銀行一家大型國有銀行,但擁有22家外資銀行金融機構,縮小了與北京的資產總額差距。深圳的銀行業相比北京上海較弱,從北京的銀行法人機構是深圳近3倍就能看出。
北京銀行業人均擁有資產1.46億元,而北京及上海人均擁有資產約0.8億元。
按照北京銀行業金融機構4000億元假設(實際遠遠不止4000億元,還未計算信託、財務公司、金融租賃等其他銀行業機構),則北京的人均產值359萬元、上海288萬元、深圳585萬元;
利潤率即使按照10%計算,實際上2014年是非常好的年頭,遠遠不止10%,這樣計算人均收入:北京36萬、上海29萬、深圳59萬,中位數也是41萬元。
終於能夠理解為什麼深圳蓮花山公園的相親牆上面秀優越的好多都是銀行員工了。
不信,有圖有真相~
證券業實力比拼
北京上海深圳三城擁有法人證券機構數量相當,但管理的資產規模北京卻比上海及深圳少一倍,這也不難理解,北京有四家國有大行、巨型國有資本,對於二級市場股票投資、股票承銷發行、財務顧問等並沒有那麼重視,反倒是深圳後來居上,資管規模及增速都領先。注意,這是2014年的數據,2015年增速估計不會這么高了,因為這一輪牛市(哦,不,應該說上一輪了)正好是從2014年7月開始的。
但北京的證券業在支持實體經濟上,遙遙領先上海及深圳,國內非金融機構通過股市籌集的資金額北京最高,是上海及深圳的4.76倍。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上海和深圳有全中國最大的兩家「賭場」(噓噓,小點聲)。
另外,值得特別說明的是,上海有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有深圳證券交易所,北京有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對比一下:
上海上交所(戰略新興板):
上交所各類有價證券總成交金額128.15萬億元,增長48.1%,其中,股票成交金額37.72萬億元,增長63.8%。定位為大型企業,盈利能力較強,戰略新興板側重於高新技術產業。
深圳深交所(創業板):
2014年末深交所上市公司總值128572.94億元,增長46.3%。上市公司流通市值95128.44億元,增長50.9%。全年證券市場總成交金額444708.19億元,增長49.9%。定位為中小型企業,較上交所要求略低,創業板門檻也比戰略新興板要低。
北京新三板:
截至2014年12月末,掛牌公司達1572家,累計掛牌企業362家,投資者總數達48675戶,是2013年年末總數的7.3倍。定位面向中小企業或創新型企業,與上交所及深交所基因不同,類注冊制,屬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層。
上海上交所(戰略新興板):
上交所各類有價證券總成交金額128.15萬億元,增長48.1%,其中,股票成交金額37.72萬億元,增長63.8%。定位為大型企業,盈利能力較強,戰略新興板側重於高新技術產業。
深圳深交所(創業板):
2014年末深交所上市公司總值128572.94億元,增長46.3%。上市公司流通市值95128.44億元,增長50.9%。全年證券市場總成交金額444708.19億元,增長49.9%。定位為中小型企業,較上交所要求略低,創業板門檻也比戰略新興板要低。
北京新三板:
截至2014年12月末,掛牌公司達1572家,累計掛牌企業362家,投資者總數達48675戶,是2013年年末總數的7.3倍。定位面向中小企業或創新型企業,與上交所及深交所基因不同,類注冊制,屬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層。
『貳』 出國留學金融類專業,說說最適合去哪個國家
金融類專業,選出國國家的話肯定是選美國啊
『叄』 在職場中,金融碩士應該去什麼地方就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實現在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到更好的城市去發展,而且如果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的話,那萌萌的機會就會越多,所以有些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惑,就是在職場中,金融碩士應該去什麼地方,就只能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在我個人看來,比如說去上海或者是廣東,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每一個人而言,了解這方面的問題,對我們都是有一定的好處的,而且現在在這樣的一個年代裡面,我們應該要不斷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同時也應該要不斷地適應社會的變化,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夠有一個明確的方向。首先我們要關注的就是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對於這一問題的相關認識。
『肆』 金融專業去哪個國家留學比較好
金融專業還是美國的金融專業比較的好。
全美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頓大學的金融工程項目學制兩年,課程內容非常全面,不僅限於金融相關課程,還會有統計、編程、金工相關課程,整體而言比較重視理論。
其實在哪個國家都無所謂,還是靠自己學習。推薦泰國商業經貿大學,金融專業還不錯,中泰關系也好,學費便宜。
『伍』 金融專業,畢業之後去深圳工作還是北京
相對來說
北京的金融更加發達
國際金融巨頭在北京有辦事處
各種金融機構在北京也有總部
你的就業機會更多
當然,你需要過硬的技術和知名度的畢業院校
『陸』 牛散張壽春是哪裡的人
張壽春是張宇的馬甲,張宇介紹:【螞蟻軍團】發起人、深圳前海【千合資本】合夥人、前【寧波敢死隊】操盤手、中國全新十大牛散之一、邏輯之王。1980年7月3日生於四川成都,現居深圳,軍人家庭出身。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留學於倫敦商學院。金融專業海歸,畢業後任職於香港渣打銀行。2010年進入徐翔澤熙私募,現以自由投資人的身份參與互聯網金融科技項目的投資。因父親是中國軍人也是最早的一批股民,受家庭環境熏陶,大學學了金融專業,在大學期間就開始接觸中國證券市場,後出國深造。見識到了歐洲金融行業的發達和創造的財富神話。倫敦,紐約,中國香港作為全球3大金融中心。
回國後,毅然決定到中國先進的金融環境城市——香港,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03年正式獨立進入金融市場。03年10萬元起,到爆賺4億。經歷了投資低谷和輝煌,也對中國股市了解透徹,譜寫了一個傳奇人生。其中獲得2014年投資界公益大使、騰訊財經年度人物提名。2015年2016年全國投資十大牛散提名、2017年全國十大牛散等榮譽稱號!2019年也入選全國10大財經人物提名 張宇特點低價拿股,高價賣,虧損少賺錢多,俗稱撿漏大王,福建國資小蔡中植乾瞪眼,讓別人撿廉價籌碼。
1、流通股東,這位壽春哥新進1040萬股。3月22大宗交易剛好也是1040萬股,成交價是12元每股。估計就是壽春哥接的盤 。
2、牛散通常有著豐富的投資經驗和獨到的選股邏輯,往往能「押中」潛力股和進場點。A股牛散眾多,根據過往經驗,數據寶篩選出目前市場上的十大牛散,包括呂強、徐開東、陳峰、李欣、趙建平、孫偉、張素芬、夏重陽、葛衛東、王孝安等,通過他們的持股窺見其持倉特徵,為投資者提供參考(註:由於當前只有極少數公司披露2020年報,本文所採用牛散數據均來源於2020年三季報,同時不排除重名因素)。
3、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發現,這十大牛散合計出現在140隻股票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之中。3名牛散持倉市值均超10億元,分別是葛衛東、王孝安、李欣。身價最高的是葛衛東,一共持有了9家公司,持倉市值約103億元。除了上市公司創始人股東,能有這般持倉市值的股東並不多見。據悉,葛衛東發家於期貨,同時也是股市大鱷。從其持倉風格來看,科技題材龍頭股是葛衛東的最愛,包括雲計算龍頭用友網路、晶元龍頭兆易創新、智能語音龍頭科大訊飛均獲他持倉3年以上。
4、在認定投資標的後葛衛東便會逐漸加倉,股價起飛後逐漸賣出,高拋低吸的操作稔熟於心。比如用友網路,葛衛東在去年二季度和三季度期間連續加倉,該股於去年7月9日創下歷史高點。科大訊飛也是如此,葛衛東從去年一季度開始連續加倉,去年三季度末持倉比例達到2.52%。科大訊飛的股價在此期間震盪上行,今年1月25日創下歷史高點,葛衛東大概率賺的盆滿缽滿
『柒』 海歸經濟學碩士就業
首先假設題主之所以選擇了葯物經濟學是因為對醫療,醫葯行業非常感興趣,起碼在選擇大學和專業的時候有較為明確的職業未來發展目標。
現在的困境是,一定要出國留學讀個研,然後明確想要回國求職發展,但研究生沒有對口專業,從而對未來求職感到擔憂。
我猜測葯物經濟學應該還是屬於經濟學范疇,主要的經濟學課程應該大同小異,在商學的基礎上加入了醫葯行業的知識。
不知道題主是想去哪個國家攻讀經濟學研究生,我只了解美國的商學院,只能說一點如果題主讀完美國商學院的研究生回國求職的情況。
首先,經濟學碩士肯定比葯物經濟學學士更好找工作。
經濟學學士我認為只是打開了商學知識的大門,很多都只能說是通識教育,也許一個計算機科學或者數學系的學士在閑余時間讀了20本左右商學本科的教材,都可以和經濟學學士分庭禮抗,在求職競爭里不相上下。
而到了碩士階段,就不是讀多少本書就能減小差距的了。
關於經濟學碩士能從事怎樣的工作,我可以說說我身邊讀完碩士的海歸朋友現在的就職情況。
首先他們都選擇了北京,北京上海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可以提供很多金融方面的好職位,跨國企業很多,很多國內的大企業也會在北上廣設立總/分部,對人才的需求巨大,而且薪資水準無人能出其右,畢竟一線城市(海歸碩士直接給發北京戶口)。
然後他們有的去了銀行,有的去了貿易公司(路易達孚),總之都是高大上的企業,而且待遇很不錯,尤其是在海外有工作經驗的人(OPT實習也算)。
如果題主對醫療,醫葯行業非常執著,我認為也不是什麼大問題,讀了經濟學研究生回國求職,只要不是漫天要價的待遇要求,肯定比本科更好找工作。
『捌』 做金融去哪個城市最好
香港: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5位
香港與倫敦、紐約三分全球,是世界級別的三座金融中心。
香港具有完善的法律體系,金融及經濟監督機制,國幣調控體系都位居世界頂尖水平,無論是商業銀行、投行還是證券公司都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這些無不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金融人才進軍相關打拚。
上海:位居全球金融城市第十六位
盡管上海在金融產業績效、機構實力和生態環節方面略遜於北京,但其金融市場規模仍是當之無愧的全國第一,因此在中和實力面前也是國內城市得分最高的那一個。
上面目前有超過35萬金融從業人員,佔全市從業人員的5%。仍缺乏大量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
我們通常所說的高級金融人才是指在專業金融領域有所建樹的人,也包括FRM、CFA等高含金量金融證書持證人才。
深圳: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22位
深圳本來受自身先天規模和體量較小影響,是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中實力相對最弱的中心。但這次在國際上的排名卻超過了北京,體現它不斷追趕的上升勢頭。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已經發展為頗具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這也同時提高了對金融人才的需求。深圳作為國內一線中心城市,是很好的金融人成長地。
北京: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26位
隨著「新三板」這一全國性證券交易市場落戶北京,北京在金融市場規模分項上的短板已開始顯現競爭力。
為吸引金融人才,首都推出了16項政策,在就業、生活、福利等方面提供大量便捷和保障。
這些都讓北京成為金融人選擇發展城市時,最先列入考慮名單的對象。
青島: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46位
自2011年到2016年,青島的金融機構由161家增至230家,金融法人機構由12家增至26家。金融業增加值從319億元提升至668.8億元。青島已經成為國內冉冉升起的一顆金融新星。
大連:位居全球金融城市排行第48位
大連已成為當之無愧的東北三省金融中心,不僅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都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除了綜合實力在榜上名列前五十的這些城市外,國內仍不乏傳統金融城市,適合金融人長期發展定居。
『玖』 想進金融行業是否只能去北上廣深哪個城市的金融行業發展比較好
想要進入金融行業確實只能去北上廣深。這幾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非常不錯,金融行業非常的發達。上海的金融行業發展的比較好一些,機會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