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長治市城區有多少家金融機構

長治市城區有多少家金融機構

發布時間: 2023-01-21 06:48:21

㈠ 山西長治市概況

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北緯35°49 '~ 37°07 ',東經111°59 '~ 113°44 '。

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長治市東西長150 千米,南北寬140 千米,總面積為13955 平方千米,佔全省總面積的8.90%。

長治市域主要由長治盆地及其周邊山區兩種地貌單元組成。武鄉—襄垣—潞城—壺關以東的中山區,主要為下古生界碳酸鹽岩地層分布區;襄垣—長子縣之間的長治盆地,主要為新生界鬆散堆積的紅土、黃土分布區;

武鄉—沁縣—屯留—長子一線以西的低中山區,主要為上古生界碎屑岩地層分布區;太古界變質岩、中元古界長城系石英砂岩及石炭系鐵鋁岩僅零星分布。地層出露總厚度約11500米。

長治市地處黃土高原東南緣,從全市整體地貌看,山巒起伏、地形復雜,總體呈盆地狀。最高點為沁源縣太岳山主峰之一,海拔2541米,最低點為平順縣濁漳河出境處,海拔標高380米,最大切割深度為2161米。

長治市地貌大致可分為山地、丘陵、盆地、河谷4種類型。2016年,長治市土地總面積13955.2平方千米,其中平川佔15.9%,丘陵佔33.4%,山地佔50.7%。

(1)長治市城區有多少家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新中國時期長治市的建制沿革

1945 年10 月8 日, 長治解放。當月中旬,長治市(縣級)建立,隸太行四專區。

1946 年6 月,長治市升格為地級市,直隸太行區。

1950年3 月,長治市改為長治工礦區(縣級)。

1952 年3 月,工礦區復為長治市,並恢復為地級市,由長治專區代管。

1953 年7 月1 日,長治市改由山西省直轄。

1958 年,長治專區改為晉東南專區,代管長治市。

1971 年,晉東南專區改為晉東南地區。

1975 年,長治市復由山西省直轄,設城、郊兩區。

1983 年9 月,長治市轄城、郊兩區和長治、潞城2 縣。

1985 年5 月,晉東南地區撤銷,晉東南地區所轄平順、壺關、黎城、屯留、長子、武鄉、沁源、襄垣、沁縣,劃歸長治市領屬,長治市轄2 區11 縣。

1992 年11 月,經山西省政府批准,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

1994 年,潞城縣正式撤縣設市,隸屬長治市管轄。

2015年2月,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㈡ 長治小額正規貸款公司有哪些試試這些吧!

長治當地有不少的金融貸款公司,很多急需用錢的人往往會選擇這種機構,但是金融市場魚龍混雜,稍不注意很容易遇到高利貸、套路貸,所以選擇正規靠譜的公司非常重要。今天就來盤點幾個不錯的公司,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宜人貸
作為一家老牌P2P平台,旗下也有非常多的貸款產品,優勢在於門檻低、下款快,對於徵信要求比較高,收費也比較貴,想找正規靠譜的平台,選這個就沒錯。
2、拍拍貸
在全國各地都有分支,山西同樣有線下門檻,已經成功在紐交所上市,費用同樣不低,只要資質符合,1小時就能下款,有各種貸款產品可以選擇,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產品。
3、平安i貸
平安普惠是平安集團的貸款平台,有非常多產品,其中平安i貸是最方便的一個,直接下載手機貸款APP就可以了,2019年依然需要搶額度才可以獲得借款,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試試。
4、萬惠及貸
經常投資理財的小夥伴應該聽過,PPmoney是非常專業的P2P平台,旗下也有適合缺錢用戶的貸款產品,據說很少套路,分為及優貸和積分器兩款產品,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了解一下。
綜上所述,民間正規小額貸款公司很多,關鍵是要學會分辨,考察公司資質,多了解一些背景和用戶評價再下手比較好。

㈢ 長治農商銀行具體位置在哪

長治城區農村信用合作社去年正式更名為長治農商銀行,總部的地址府後西街326號,分部有很多,也就是原來的農村信用社各個街道的營業部

㈣ 長治市招商銀行在哪裡

由於受諸多條件限制,山西長治還沒有招行網點,但我們會對貴處的經濟金融事業的發展給予足夠的關注。山西目前有招行網點的城市有:太原、晉城、朔州、呂梁。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應答時間:2022年2月11日,最新業務變動請以招行官網公布為准。)

㈤ 山西長治的發展情況怎樣外地人在這里有發展前景嗎請熟悉此地情況的朋友進來幫忙!!

長治市是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於1945年10月建市。曾當選2004年度中國十大魅力城市。
【地理位置】
長治市,地處北緯35°50'--37°08',東經113°01'--113°40',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市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市交界。
為太行山,太岳山所環繞,構成高原地形,通稱「沁潞高原」,又稱「上黨盆地」。境內山地、丘陵、盆地縱橫交錯,海拔大都在800--1500米之間,最高的太岳山北台頂,海拔2453米。
【人口】
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237526人,人口密度達到235人/平方公里。城鎮人口比重達到39.61%。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66%。
【自然災害】
主要為乾旱、冰雹、洪澇。2007年的自然災害給13個縣(市、區)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受災人口達到113.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17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9.4萬畝,倒塌住房2729間。
【氣候與灌溉】
長治屬典型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4.9--10.4攝氐度之間,氣候條件與避暑山莊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氣溫為-6.9攝氐度;7月份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2.5攝氐度。號稱「無扇之城」。年日照時數2418-2616小時,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為132.2毫米,1月最少,為5.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風速為1.5-3.0米/秒之間。
長治各月平均氣溫:
一月:零下6.9 二月:零下3.4 三月:3.7 四月:11.7 五月:17.4 六月:20.5 七月:22.5 八月:20.5 九月:15.6 十月:9.8 十一月:2.6 十二月:零下5.6

【資源】
土 地
境內的土地總面積為138.96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0.7萬公頃(1985年),宜林地面積27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9.9萬公頃,牧坡20餘萬公頃。
林 木
境內共有森林面積39萬公頃,其中成林面積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3%,木材蓄積量1100萬立方米。沁源境內的靈空山,屬太岳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活立木蓄積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樹種為油松,占林木總量的62.3%。
水 源
境內屬北方地區的相對富水區,水資源總量為17.9億立方米。
牧坡草地
草地主要分布於沁源。
礦 產
上黨地區的地下資源十分豐富,礦藏種類達40多種,煤、鐵藏量尤為豐富,素稱「煤鐵之鄉」。地質儲量為906億噸,探明儲量為242.9億噸;除沁縣、黎城、平順3縣外,其餘縣、區均有分布,煤種有肥煤、焦煤、瘦煤、無煙煤,以無煙煤為主。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億噸,礦石品種有赤鐵礦、褐鐵礦、赤褐鐵礦和菱鐵礦,礦床的類型為山西式鐵礦。主要分布地區為黎城、平順、壺關、襄垣、武鄉、沁源等縣。錳鐵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礦石類型主要為含錳菱鐵礦和含錳赤褐鐵礦,工業分類稱屯留式鐵礦,分布於沁源、屯留、長子等縣。鋁土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主要分布於沁源、襄垣。硫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62萬噸,主要分布於長治、壺關等縣。耐火粘土的探明儲量為1606萬噸,主要分布於沁源、長治等縣。大理石探明儲量為1400萬立方米,主要分布於平順、壺關、陵川等縣。長治市的熔制白雲岩就有5827萬噸,主要分布於黎城、潞城等縣,還有鐵礬土、硅石、石膏等,分別分布於沁源、平順、黎城、襄垣、潞城、長治等縣。其他礦藏還有釩礦、鈦礦、鎵礦、電石灰岩、制鹼灰岩及鉛、鋅、銅等。
野生動物
境內的野生皮毛、肉用、羽用、葯用等經濟動物,主要有狐、蛇、獾 、野兔、野豬、黃羊、黃鼬、狍子、麝、豺、青羊、猴子及各種鳥類。有害動物有狼、野豬、獾、野兔和鼠類等。害蟲天敵有鷹、貓頭鷹、黃鼬、啄木鳥 、燕子等。
野生植物
境內群山環列,盆谷相間,地形復雜,各地有不同類型的小氣候,從而形成植物資源獨具的區系分點,有種子類野生植物,還有蕨類、菌類、藻類、苔蘚等。
水利資源
長治是華北地區相對富水區,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河,以及黃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22.9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為19.86億立方米,地下水量為10.83億立方米,重復水量為7.73億立方米。全市現在漳澤、後灣、關河3座蓄水一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和105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量10億立方米。
農林資源
長治市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穀子、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黨參、潞麻、蘋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優特產有:沁州黃小米、潞麻、潞黨參、黃芪、連翹、木耳、沁源松蘑菇、黃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餅、綿核桃、平順大紅袍花椒、馬鈴薯,長子青椒;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農產品已達81種。林業資源有宜林面積735萬畝,實有林地585萬畝,其中天然林173萬畝,經濟林165畝,林木蓄積量達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3%。牧業資源有宜牧面積480萬畝,已開發草場271萬畝。
【產業】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初步核算,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55.66億元,絕對額增加49.64億元,增長14.8%,比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高於全國5.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1.6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經濟增長12%的目標,為1996年以來的最高增幅。人均GDP 7992元(按1:8.2767匯率折算為966美元),可比增長12.5%。
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第一產業增加值27.44億元,增長0.2%;第二產業增加值153.45億元,增長21.3%;第三產業增加值74.77億元,增長10%。一產比重穩步下降,二產比重上升較快,三產因受非典影響比重略有下降,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關系由上年的12.8:54.3:32.9調整為10.7:60.1:29.2。
宏觀經濟效益穩步提高。2003年全市財政總收入36.52億元,增長41.6 %,財政總收入佔GDP 的比重達到14.3%,比上年提高1.8 個百分點。全市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16億元,增長40.9%,增收3.8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執行27.61億元,增長24.2%,增支5.39億元,較好地保證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稅收保持高平台上的繼續較快增長,全年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23.13億元,增長42.5%;地稅稅收收入9.15億元,增長29.9%。宏觀經濟景氣保持高位運行,反映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環境信心與預期 的企業家信心指數年末達到128.9點,比上年提高5.6點。
2009年長治市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1779090萬元,為年預算的101.33%,比上年增長11.51%,增收183595萬元,在全省名列第二位。
統籌區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實力提升較快。2003年13個縣市區生產總值175億元,增長15.5%,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近10年來首次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縣區財政總收入21.44 億元,增長53.5%,當年新增6個億元縣,年末全市已有11個縣市區財政總收入超過億元,其中潞城市達3億元;潞城市店上鎮財政總收入1.4億元,成為全省第二個億元鄉鎮。縣市區一般預算財政收入8.23億元,增加2.48 億元,增長43.3%,潞城市、郊區、襄垣縣一般預算收入跨越億元。
市場物價繼續回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2.4%,比上年上升2.4%,比2000年上升6.8%,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居住類價格比上年分別上升7.4 %、0.2%、2.2%和1.9%。各類生產價格指數較大幅度上升,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上升19.3%,其中冶金部門上升26.7 %,電力上升6.9%,煤炭及煉焦上升31.3%,化學工業上升1.9%;主要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0.6%。
社會形勢穩定。就業機會增多,年末全市從業人員150.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3.6%。新增就業崗位3.26萬個,城鎮從業人員達到45.12萬人,其中國有、集體及其他經濟類型在崗職工29.9萬人,增加2146人;農村從業人員105.58萬人。再就業工程取得新進展,通過多種途徑使5404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儲備再就業崗位8000餘個,城鎮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達到7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者人數563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社會治安及安全生產狀況有所好轉,刑事案件立案數比上年下降5.5%,作案成員減少3.9%;交通事故發生數比上年減少16.2%,火災事故發生數上升13.4%。
農業
2003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79億元,種植業佔68.5%,林業佔6.3%,牧業佔23.8%,漁業佔0.2%,農林牧漁服務業佔1.2%。蔬菜、畜牧產值比重達到全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9.3%,成為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
種植業結構繼續向優質、高效型轉化,市場化特點更趨明顯。在全市耕地和總播種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經濟作物面積不斷增加,總體結構逐步趨於合理區間。總播種面積30.65萬公頃,減少3.5%;糧經比例由上年的83.6:16.4調整為82.3:17.7;2003年末,全市實有耕地面積33.96萬公頃,減少3.5%。
農作物產量下降。全年糧食總產量13.41億公斤,下降7.4%;蔬菜總產量14.47億公斤,下降0.8%;油料總產量1836萬公斤,下降27.4%;棉花總產量8萬公斤,下降35.7%。
林業生產快速發展。繼續以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大規模植樹造林,全年完成造林面積 5.27萬公頃,其中退耕還林2.03萬公頃,太行山綠化工程完成2.14公頃,新增 乾果經濟林1.1萬公頃,通道綠化1579公里。幼林撫育實際面積2.03萬公頃。
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規模化經營、特色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畜牧龍頭企業、示範區建設進一步加快發展。全年豬牛羊肉、禽蛋、牛奶產量分別為9.16萬噸、4.1萬噸和1.59萬噸,分別增長6.7%、14%和28.7%;豬、牛、羊、驢存欄和出欄數均保持增長。
農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7.48萬公頃,佔耕地面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當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千公頃;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93萬公頃,增長10%;年內265處飲水解困工程全部竣工,新解決飲水困難人口20.66萬人。通電、通自來水、通公路、通電話的行政村占總村數的比重分別達到99.9%、64.8%、99%和93.1%。全年農村用電量4.55億千瓦時,增長6.6%;農業機械總動力123.77萬千瓦,增長6.9%;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9.74 萬噸,地膜覆蓋面積 3.16萬公頃。
農村經濟在改革中繼續發展。全市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9.86億元,比上年增長17.5%,其中非農經濟收入比上年增長19.6%。綠色農業長足發展,依託自然優勢,建成開發了20條產業帶,積極開發新產品,至年末已有112種綠色農產品通過國家認證。農村私營個體經濟和第三產業加快發展,農村工業、建築業、運輸業、貿易業、餐飲業和服務業從業人員比上年增加2.6萬人,增長7%。有效推行農村稅費改革,農民人均減負54元。鄉鎮企業生產效益提高,全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74.48億元,增長57.6%;入庫稅金8.34億元,增長71.9%。
工業與建築業
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全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132.47億元,增長1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同)完成增加值94.5億元,增長29.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60.5億元,增長23.8%;集體企業完成4.3億元,增長31.9%;股份制企業完成15.2億元,增長36.2%;外資及港澳台企業完成0.4億元,增長110.8%;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14.1億元,增長17.5%。重工業發展較快,輕工業增加值3.1億元,重工業增加值91.4億元,分別增長21.9%和33.7%,輕重工業的比例為3.3:96.7。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提高。 原煤 3297.8 萬噸,增長27.3%;洗精煤645.2萬噸,增長54.8%;機焦437.5萬噸,增長60%;發電量93.17億千瓦時,增長18%;生鐵301萬噸,增長32.9%;鋼143.2 萬噸,增長14.5%;鋼材147.2萬噸,增長24.3%;水泥212.2 萬噸,增長12.5%;交流電機54.2萬千瓦,增長35.4%;化肥36.7萬噸,下降6.1%。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升。實現利稅總額40.4億元,增長117.6%,其中利潤19.53億元,增長307.4%。產品銷售收入225.7億元,增長6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1.3,比上年提高37.9點,為1992年核算該指標以來的最好水平。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32.1%,產品銷售率為98.6 %。
全市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企業90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9.6億元,比上年增長35.5%,其中竣工產值12億元,增長7.6%;實現利潤4580萬元,比上年增長16.8% ;年末職工平均人數3.2萬人,增長8.2%;全員勞動生產率5萬元/人,增長13%。全年房屋施工面積28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6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21萬平方米,增加 12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
200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7.86億元,增長87.3%。其中國有及其他單位共完成投資116.49億元,增長92.8%。在國有及其他單位投資中,基本建設完成51億元,增長118.7%;更新改造完成29.89億元,增長92.5%;其他投資28.56億元,增長70%;房地產開發投資7.05億元,增長48.4%。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587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46個,本年投產項目339個,新增固定資產55億元。重點工程長晉公路(長治段)、農網二期、漳山電廠、王曲電廠、趙庄煤礦等進展順利。
房地產發展形勢較好。200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8.38萬平方米,增長121.4%,其中,住宅24.97萬平方米,增長131%;商品房銷售額4.08億元,增長173.8%,其中,住宅2.9億元,增長158.9%。
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新增主要生產能力和效益:原煤開采390萬噸/年,洗煤72萬噸/年,焦炭210萬噸/年,生鐵106萬噸/年,煉鋼220萬噸/年,水泥56萬噸/年,造林面積2.5萬畝,火力發電46.2萬千瓦,新建改建公路337公里,移動通訊基站13個,程式控制交換機3萬線。
交通運輸、郵電和旅遊
航空運輸實現突破,長治至北京、長治至上海、長治至成都、長治至大同、長治至廣州五條空中航線,2008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27萬人次。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長邯高速公路通車運營,完成了長晉高速路基橋涵工程,長太高速奠基開工,長臨高速展開前期准備工作,一個以長治為中心,東至青島,南達澳門,西通新疆,北連太原的「十」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呼之欲出。全年完成公路建設總投資8.8億元,新增公路通車里程125公里,年末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4967公里;高次級路面里程3779公里,增長7.2 %;新建農村公路1380公里,建成紅色旅遊路39公里。
全年公路貨運量5999.2 萬噸,增長2.9%;公路貨運周轉量39億噸公里,增長2.1%。公路客運量3201萬人,公路客運周轉量17.54億人公里。
郵電通信業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9.38億元,增長44.8%。其中,郵政業務總量8231萬元,增長21.5%;電信業務總量8.56億元,增長47.6%。全年郵寄函件436.71萬件,包件9.21萬件;報紙353.52 萬份,雜志164.34萬份,特快專遞16.36萬件。網路信息技術不斷普及和提高,年末互聯網固定撥號上網用戶累計達12.24萬戶,增長85.5%。通訊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市市話交換機總容量達60萬門,增長20.4%;年末本地電話用戶55.12萬戶,新增12.12萬戶;其中市話用戶達到36.07萬戶,新裝電話6.07萬戶;鄉村電話用戶19.05萬戶,新裝電話6.05萬戶;全市行動電話發展到45.77萬戶,其中年內新增13.77萬戶。全市電話普及率達到32部/百人。
全市形成24條旅遊線路,對外吸引力迅速上升。年末全市共有14家旅行社和7家星級賓館。在受到非典重創後,全市旅遊總收入仍達7.27億元,下降10.2%,其中國內旅遊總收入7.2億元,下降9.6%;國際旅遊收入78.8萬美元,下降52%。全年共接待國內遊客304萬人次,下降12%;海外遊客1411人次,下降51.8%,其中接待外國人1271人次,港澳台胞140人次。
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突破50億元,達到50.45億元,增長16.3%,增幅提高4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市場實現零售額25.7億元,增長19.1%,對全市零售額的貢獻首次超過城市。按營業方式分,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43.61億元,增長13.4%;餐飲業實現零售額4.29億元,增長18.6%;其它行業實現零售額2.55億元,增長10.1%。
全年全市進出口總額5163萬美元,增長10.5%;其中出口2586萬美元,增長39.4%;進口2577萬美元,下降8.5%。出口中,加工貿易額70萬美元,實現新突破,焦炭、生鐵、鑄件、金屬鎂、土特產出口發展較快。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個,協議利用外資366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62萬美元,下降27.4%。
金融和保險業
金融業健康平穩運行。各項存款快速增長,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300億元,達315.89億元,比年初增加72.4億元,增長29.7 %。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314.39億元,較年初增加72.26億元,增長29.8%,增幅、增量均創1996年以來的新高。城鄉居民儲蓄繼續增加,本外幣儲蓄突破200億元大關,達219.16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達217.91億元,比年初增加33.92億元。各項貸款較快增長,信貸結構得到優化。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17.19億元,比年初增加54.49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214.79億元,比年初增加54.54億元,增長34%,增幅、增量創1993年以來新高。人民幣短期貸款余額145.3億元,比年初增加28.17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46.8億元,比年初增加11.92億元;居民個人消費信貸余額11.17億元,較年初增加5.74億元。
保險事業日益興旺。平安保險公司進入長治市場,年末駐市保險公司達到5家。全年承保金額300.65億元,其中財產險212.37億元,人壽險88.28億元。各種保費收入6.16億元,增長32.3%, 其中財產保險收入1.44億元,增長12.5%;壽險保費收入4.47億元,增長52.9%;健康和意外傷害險保費收入2477萬元,下降45.7%。賠款支出金額8678萬元,增長1.3 %;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7276萬元,壽險給付金額930萬元。
【交通】
公路、鐵路、航空縱橫交錯。境內有太焦和邯長兩條國家鐵路干線,貫穿南北西東。207、208國道縱貫南北,309國道橫穿東西,「四縱四橫」的公路主骨架北接太舊高速公路,西連大運路,直達西部腹地。
長邯高速公路全線貫通,長壺一級路建成通車。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5113公里,其中等級公路里程4793公里。新建農村公路1084公里,村村通總里程達到5741公里,行政村油路通達率91.8%。建成山西省第二大空港長治至北京、長治至大同、長治至廣州、長治至上海、長治至成都等空中航線相繼通航。全年航空旅客吞吐量達到27萬人次,貨運量4.84萬噸。

㈥ 山西長治怎麼樣

人口
2007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237526人,人口密度達到235人/平方公里。城鎮人口比重達到39.61%。男女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66%。
自然災害
主要為乾旱、冰雹、洪澇。2007年的自然災害給13個縣(市、區)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受災人口達到113.9萬人,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17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59.4萬畝,倒塌住房2729間。
氣候與灌溉
長治屬典型中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在4.9--10.4攝氐度之間,氣候條件與避暑山莊承德相近。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氣溫為-6.9攝氐度;7月份最熱,平均最高氣溫為22.5攝氐度。號稱「無扇之城」。年日照時數2418-2616小時,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7月最多,為132.2毫米,1月最少,為5.5毫米,年平均無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風速為1.5-3.0米/秒之間。 長治各月平均氣溫: 一月:零下6.9°C二月:零下3.4°C 三月:3.7°C 四月:11.7°C 五月:17.4°C 六月:20.5°C 七月:22.5 °C八月:20.5°C 九月:15.6°C 十月:9.8 °C十一月:2.6°C 十二月:零下5.6°C
城市規劃布局與規模
定位:綜合功能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在未來環漳澤湖鏈狀城市空間體系中,將老城區和新區作為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共同組成未來長治市的主城區。新區建設以「東山西水、南秀北美」為特色,重點在「特」字上下功夫,全面打造出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 新區建設將根據「水邊的五彩石」這一開發主題,在新區城市空間上規劃了「綠、紫、藍、紅、橙」的五色物質空間,即綠色空間———生態魅力新區,紫色空間———傳統民間文化的激活和歷史文化脈絡的傳承,藍色空間———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處的朝陽產業,紅色空間———新區的政治職能,橙色空間———新型的人居環境。要在三年內構築起比較完善的現代城市框架,五年內粗具規模,十年內建成大氣典雅的全省一流新區。
[編輯本段]旅遊勝地
中村申家宅院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區西白兔鄉,北依小寒山 ,西臨漳河 ,地處上黨盆地的東北角 ,屬於上黨盆地的邊緣丘陵地帶。據申氏族譜記載,申氏宗祖是明萬曆年間從潞城縣天貢村遷入的。全村現有300多戶,共1300餘人,申姓族系佔70%之多。 申家大院中村在明朝時屬潞城縣 ,直隸山西布政司。惡劣的自然環境並未打消這里民眾積極求生的慾望 ,他們從農業生產轉而向絲綢 ,布匹 ,釀造等手工業發展。由於處在河東鹽池及本地物資向東南轉輸的運道上 ,也是從陝西和晉南向河南運輸的必經之路 ,並且是與以北的太原連接的重要通道。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再加上本地鐵礦產量豐富 ,於是鹽與鐵便成為澤潞商人重要的販賣貨品。據《潞城縣志》記載 ,清朝至民國期間 ,中村是當地著名的物資交流中心集市之一。晉商發展的同時 ,商家大院也就成了晉商文化的代表 ,成為中華民居建築史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申氏在明初從潞城縣天貢村遷入南村,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遷入中村定居。自始祖申十三開始,至今已繁衍到第二十一代。申十三有二子,第四世時有七子,第七世時發展為三十子,第八世時發展到五十子,成為一大家族。 村內申家的老宅院始建於明代中葉 ,至光緒年間基本建成。村內現存明清院落 20 余座 ,窯 50 余孔,房 300 余間 ,基本保存完好 ,是非常寶貴的建築遺產。村落位於半丘陵地帶 ,地勢呈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以十字街為中心 ,呈網格形分布 ,分為東北、東南、西南和西北 4 個大的區域 ,申家宅院落位於東北區域。 村中的明清建築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建於古街道兩旁的商業區 ,分布有當時申家在中村開的店鋪 ,由當鋪、鹽店、布店、花店、染坊、鐵鋪院、歇馬店等手工業、商業建築組成;另一部分則是申家的家宅———二十四院 ,佔地面積約 3 萬 m ,主要用於居住、接待貴客以及一些倉庫 。 村中一條古街自村口引入 ,貫穿全村。古街南北走向 ,並隨著古商道與商業的互助性發展而演變成一條商業街 ,並且最終成為清代中村的村落布局軸線。古街北端止於申家大院 ,這就導致申家在村中開設的店鋪布局呈現沿街與頂端兩種布局方式 ,最終形成了 T字形的排列。申家店鋪所在院落的布局有兩種:一種是院落本身正南正北朝向 ,而將臨街一面的房屋設置為店鋪的鋪面 ,對外開放;另一種則是以垂直街道方向的空間軸線統領整個院落 ,多樣的組合方式使得村落的空間布局更加靈活 ,更有效地利用了土地。 村中空間布局另一個特色的部分就是申家宅院,原由24個院落組成,由於建成年代久遠加之文革時期一些人為的破壞,現存只有7座院落保留完好,但是從倒塌的牆垣和留存的基石仍可看出當年大院的規模和氣魄。這二十四座院落分列於東西兩條並列的軸線上,一條高差近4.5m的斷坎將兩條軸線自然分開。 申家大院從十字街往東 ,首先步入的是二十四院西軸線。西軸線上分布5 個空間節點 ,分別是臨街的店面院 ,過廳院 ,花園 ,宅院以及裙樓和窯洞。商家獨有的宅院功能承載了以店面為中心的外向性功能模塊和以花園為中心的內向性功能模塊。西軸線的起點是十字街東北角臨街的空間 ,這里並列地設置了兩個前店後寢的宅院 ,分別是當鋪和鹽店鋪 ,這當屬商家宅院的一大特色。兩個院子之間用巷道相連 ,雖為巷道卻也是二十四院西軸線的起點 ,故在臨街處建有門,既保障了院落的私密性,也為院落空間的功能增加了趣味性和相對的完整性。沿巷道向北則進入了商家宅院的又一特色空間「廳」院。廳房院是一個多向性空間 ,對內對外的流動性都很強。廳房的北邊是小花園 ,也是內外空間的分界點由此向北則進入到後宅院。 由鹽店院向東 ,在斷坎上面的院落組成了二十四院東軸線東軸線上分布了 4 個空間節點 ,分別是三節樓 ,中庭院 ,東庭院以及東北角的兩進牛棚院。東軸線承載的使用功能與西軸線相比較為單一 ,大多為不承擔對外交流功能的宅寢。沿拔貢院前的小路向東爬上斷坎 ,首先看到的就是三節樓院。這是一座一層窯洞再加兩層樓房的三層門樓式建築 ,也是申家大院里的制高點 ,起到了保家護院的作用。三節樓的西邊一條小道直通後宅院 ,東面是中 ,東兩組並列的庭院。中線庭院南起中庭下院 ,直接利用台地的側面挖鑿窯洞組成 ,地勢較低。中庭下院正房窯洞的正中有一條導入型通道 ,連通其後的中庭院。中庭院也是現存整個大院里單體建築形制最高的一進院落。中庭院之後為中庭後院 ,院子已毀 ,只留有基址可見。與中庭組院並列的東庭組院分別是東庭下院 ,東庭院和東庭後院。兩院的空間布局基本一致 ,東庭組院每進院子的規模均大於中庭組院。東庭下院大門臨十字街 ,東庭院建在台地上與中庭下院平齊。台地上的每進院子均開設旁門方便相互貫通。東庭組院的北面原建有兩進牛棚院 ,是申家雜役圈養牲口的地方。整個東軸線連接了三大功能模塊 ,防禦 ,居住和輔助。 多元化的要求使空間功能性質也具有多樣性 ,但在眾多空間特性要求的前提下 ,申家大院用簡單而有序的組合方式解決了多重矛盾 ,充分體現出商家大院在規劃設計之初對於空間處理手法的獨到認識 ,同時也是晉商文化空間特徵的一個優良典範。
產業與交通
資源
土 地 境內的土地總面積為138.96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0.7萬公頃(1985年),宜林地面積27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9.9萬公頃,牧坡20餘萬公頃。 林 木 境內共有森林面積39萬公頃,其中成林面積3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3%,木材蓄積量1100萬立方米。沁源境內的靈空山,屬太岳山國家級森林公園,活立木蓄積量289837立方米,主要樹種為油松,占林木總量的62.3%。而長治境內的老頂山森林面積達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4%。 水 源 境內屬北方地區的相對富水區,水資源總量為17.9億立方米。 牧坡草地 草地主要分布於沁源。 礦 產 上黨地區的地下資源十分豐富,礦藏種類達40多種,煤、鐵藏量尤為豐富,素稱「煤鐵之鄉」。地質儲量為906億噸,探明儲量為242.9億噸;除沁縣、黎城、平順3縣外,其餘縣、區均有分布,煤種有肥煤、焦煤、瘦煤、無煙煤,以無煙煤為主。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億噸,礦石品種有赤鐵礦、褐鐵礦、赤褐鐵礦和菱鐵礦,礦床的類型為山西式鐵礦。主要分布地區為黎城、平順、壺關、襄垣、武鄉、沁源等縣。錳鐵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礦石類型主要為含錳菱鐵礦和含錳赤褐鐵礦,工業分類稱屯留式鐵礦,分布於沁源、屯留、長子等縣。鋁土礦的探明儲量為5713萬噸,主要分布於沁源、襄垣。硫鐵礦的探明儲量為1462萬噸,主要分布於長治、壺關等縣。耐火粘土的探明儲量為1606萬噸,主要分布於沁源、長治等縣。大理石探明儲量為1400萬立方米,主要分布於平順、壺關、陵川等縣。長治市的熔制白雲岩就有5827萬噸,主要分布於黎城、潞城等縣,還有鐵礬土、硅石、石膏等,分別分布於沁源、平順、黎城、襄垣、潞城、長治等縣。其他礦藏還有釩礦、鈦礦、鎵礦、電石灰岩、制鹼灰岩及鉛、鋅、銅等。 野生動物 境內的野生皮毛、肉用、羽用、葯用等經濟動物,主要有狐、蛇、獾 、野兔、野豬、黃羊、黃鼬、狍子、麝、豺、青羊、猴子及各種鳥類。有害動物有狼、野豬、獾、野兔和鼠類等。害蟲天敵有鷹、貓頭鷹、黃鼬、啄木鳥 、燕子等。 野生植物 境內群山環列,盆谷相間,地形復雜,各地有不同類型的小氣候,從而形成植物資源獨具的區系分點,有種子類野生植物,還有蕨類、菌類、藻類、苔蘚等。 水利資源 長治是華北地區相對富水區,主要河流有海河流域的濁漳河、清漳河、衛河,以及黃河流域的沁河、汾河支流。全市水資源總量為22.9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為19.86億立方米,地下水量為10.83億立方米,重復水量為7.73億立方米。全市現在漳澤、後灣、關河3座蓄水一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和105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量10億立方米。 農林資源 長治市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穀子、豆類、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黨參、潞麻、蘋果、核桃、柱子、花椒等;主要名優特產有:沁州黃小米、潞麻、潞黨參、黃芪、連翹、木耳、沁源松蘑菇、黃花菜、花坡蕨菜,黎城柿餅、綿核桃、平順大紅袍花椒、馬鈴薯,長子青椒;被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的綠色農產品已達81種。林業資源有宜林面積735萬畝,實有林地585萬畝,其中天然林173萬畝,經濟林165畝,林木蓄積量達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3%。牧業資源有宜牧面積480萬畝,已開發草場271萬畝。
產業
綜 合 初步核算,全市生產總值775.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2億元,下降3.5%;第二產業增加值486.7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增加值253.4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4.8:63.4:31.8調整為4.5:62.8:32.7。人均生產總值23558元(按年末美元匯率折算為3450美元),增長9.5%。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0.3%,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2.5%。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6.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6.7%。 年末全社會從業人員155.50萬人,比上年增加2.19萬人。其中第一產業從業人員65.00萬人,減少0.60萬人;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1.79萬人,增加0.55萬人;第三產業從業人員48.70萬人,增加2.24萬人。全年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9萬個,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6%,比上年上升0.11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77.9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9.57億元,增長11.1%。扣除「兩權」收入,全市財政總收入169.1億元,一般預算收入60.8 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10.3%和7.9%。全市一般預算支出112.4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增長9.8%,醫療衛生支出增長21.3%,科技、教育、農業支出比上年分別增長20.7%、18.9%、19.3%。 農林牧漁業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56.6千公頃,減少0.3%;油料種植面積2.4千公頃,減少14.6%;蔬菜種植面積18.1千公頃,減少8.2%。 全年糧食產量116.6萬噸,同比下降18.2%;其中夏糧7.1萬噸,下降24.1%;秋糧109.5萬噸,下降17.7%。油料產量0.35萬噸,減產28.1%;蔬菜產量79.5萬噸,下降14.4%。 全年肉類總產量5.99萬噸,增長17.6%,其中豬牛羊肉5.37萬噸,增長18.8%;禽蛋產量7.29萬噸,增長8.3%,奶產量1.37萬噸,下降12.1%。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1億元,下降3.2%。其中,農業總產值36.2億元,下降15.0%;林業總產值4.6億元,增長23.2%;牧業總產值15.4億元,增長24.9%;漁業總產值0.27億元,增長8.4%。 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2.8億元,增長12.2%,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8.6%,重工業增長12.3%;產品銷售率93.9%。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中,原煤比上年增長10.5%,發電量增長10.7%,生鐵增長8.9%,焦炭增長6.2%,鋼材增長5.3%。 全年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4.85,比上年提高20.16個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32.99億元,比上年下降6.8%。實現利稅146.42億元,下降11.4%,其中實現利潤76.83億元,下降9.1%。虧損企業虧損額23.67億元,比上年下降40.1%。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1.3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全市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0.54億元,下降8.47%;上繳稅金1.69億元,增長4.97%。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3.7億元,比上年增長62.3%。其中,城鎮投資425.0億元,增長66.5%。其中國有投資240.3億元,增長60.1%,非國有投資184.7億元,增長75.6%;農村投資18.7億元,增長2.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3.8億元,增長145.6%;第二產業投資247.2億元,增長53.5%,其中煤炭投資56.6億元,增長54.6%;第三產業投資164.0億元,增長85.2%。其中教育投資增長138.4%。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26.5億元,比上年增長48.8%,其中住宅投資22.2億元,增長44.9%。商品房銷售額29.3億元,增長130.6% ;其中,住宅銷售額為25.4億元,增長132.1%。 能 源 城鎮能源工業投資中,煤炭工業投資56.6億元,增長54.6%;電力工業投資21.9億元,下降42.5%。全年共向省外運輸煤炭2780.63萬噸,比上年增長3.68%;向省外運輸焦炭821.09萬噸,增長6.86%。全市采區煤炭資源回採率達到79.4%。 國內外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8億元,比上年增長21.7%。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154.3億元,增長21.3%;縣及縣以下消費品零售額90.5億元,增長22.5%。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10.5億元,增長22.0%,其中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1.4億元,增長9.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27.4億元,增長20.9%;其他行業零售額6.9億元,增長16.2%。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0.2%,食品、飲料、煙酒類增長21.5%,服裝類增長5.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5%,石油及製品類下降4.8%,傢具類下降19.5%。 全年進出口總額27918.6萬美元,比上年下降12.2%。其中,出口2416.7萬美元,下降51.0%;進口25501.9萬美元,下降5.0%。 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3家;合同利用外商投資2970.26萬美元,下降53.3%;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967.4萬美元,下降72.0%。 交通、郵電和旅遊 全年民航客運量34萬人,比上年增長30.97%,旅客周轉量305697萬人公里;貨郵運輸量1490噸,貨郵周轉量132.91萬噸公里,運輸總周轉量350.79萬噸公里。公路客運量3281.74萬人,比上年下降2.5%,旅客周轉量21.5億人公里;貨運量5217.4萬噸,比上年下降22.5%,貨物周轉量72.4億噸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1.58萬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4.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2.9%,其中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16.41萬輛,增長17.5%。民用轎車保有量7.81萬輛,增長31.5%,其中私人轎車6.27萬輛,增長39%。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0.45億元,比上年增長43.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1370萬元,增長14.2%;電信業務總量48.3億元,增長45.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58.10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37.07萬戶,農村電話用戶21.03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81.95萬戶。年末全市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及小靈通用戶總數達到245.24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74.3部/百人。年末全市互聯網用戶累計達23.97萬戶,比上年增長37.5%。 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89.1萬人次,增長28.8%;國內旅遊總收入74.6億元,增長21.6%。全年入境人數7.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1%。其中,外國人4.12萬人次,增長20.3%;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3.09萬人次,增長8.9%。在入境旅遊者中,過夜人數7.20萬人次,增長15.1%。旅遊外匯收入1368.7萬美元,增長27.1%。 金融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131.5億元,比年初增長22%;其中居民儲蓄存款636.9億元,增長16%。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75.8億元,比年初增長19%;其中個人消費貸款9.8億元,增長22%。 年末全市共有保險公司14家。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2.23億元,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15.66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保費收入0.91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5.66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5.24億元,其中壽險業務給付2.25億元;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給付0.21億元;財產險業務賠款2.78億元。 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全市有獨立招生的高等院校6所,全年招收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學生9224人,在校大學生3.04萬人,畢業學生8919人。全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5所,全年招生2.10萬人,在校學生5.19萬人,畢業學生1.56萬人。全市普通中學245所,其中完全中學40所,普通高中10所,普通初中156所。全年高中招生2.79萬人,在校學生8.07萬人,畢業學生2.53萬人。全年初中招生5.33萬人,在校學生15.37萬人,畢業學生5.97萬人。全市普通小學1625所,全年招生3.50萬人,在校學生25.63萬人,畢業學生5.33萬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88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6.80萬人。 全年全市共受理各項專利申請667件,比上年增長35.8%。全年全市科學技術成果93項,其中有38項技術獲得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成果獎,比上年增加3項。全年簽訂技術合同220項,增長81.8%;成交金額20781.7萬元,增長36.3%。 全市共有產品質量檢驗機構42家,全年對69戶企業實施了產品認證,對11種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查。全市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2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4.5萬台件。 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9個,文化館14個,博物館1個,公共圖書館14個,公共圖書館藏書量112萬冊,檔案館14個,已開放各類檔案6114卷。全市廣播電台12座,電視台12座,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3.98%和96.59%,年末全市有線電視用戶達到35.3萬戶,其中接收數字信號用戶36036戶。在全國地方戲評比演出中,我市創作的小戲《拆圍牆》成為全省三個入選劇之一。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在長治舉辦了地方戲研討會,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梅花獎」藝術家奉獻了精彩演出。 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752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7個,婦幼保健機構1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4個。病床位1448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13702張。衛生技術人員2015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0586人,注冊護士5347人,葯劑人員1058人。鄉鎮衛生院142個,床位3124張,衛生技術人員2616人。年末全市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比重達到100%,全市縣鄉村三級衛生機構達標率88.75%,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98%。 全市運動員在各類體育比賽中獲得全國冠軍10個,全省冠軍84個。 城市建設、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年末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4530萬平方米。年末城市房屋建築面積5355.74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長14.1%,其中住宅建築面積3917.98萬平方米。年末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7.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年末城市交通運營車輛557輛,出租汽車1800輛。市區有公園4座,總面積127公頃。 全年城市供水總量8458萬噸,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60升。全年液化氣供氣總量5310噸,天然氣供應量1592萬立方米,煤氣供氣總量1.10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煤氣4086.17萬立方米。燃氣普及率82.81%,比上年提高12.53個百分點。市區集中供熱面積由上年的1374萬平方米提高到185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148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83萬平方米。市區污水處理能力14萬噸/日,全年污水處理量5113萬噸。生活垃圾年清運量22萬噸,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年末全市耕地保有量519.36萬畝,年內增加耕地面積0.86萬畝。本年度檢查驗收合格造林面積20.6千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4千公頃。義務植樹762萬株。全市有自然保護區2個,面積46.8千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3.3%。 年末全市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45億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00萬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4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增長10.9%,工業用水增長2.4%。全年曾有14.2萬人、2.7萬頭大牲畜因乾旱發生臨時性飲水困難。 全年全市空氣質量Ⅱ級以上天數達354天,比上年增加8天,佔全年天數的97.0%。全市達Ⅲ類水質標準的斷面比例52.17%。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辛安泉水質達標率達到100%。 全市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3人,比上年下降42.3%;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0.37人,比上年下降27%。全年發生火災事故68件,比上年下降45.2%,直接損失109.3萬元。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81起,造成251人死亡、46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152.8萬元。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總人口為329.91萬人,比上年增加1.63萬人,出生率11.12‰,死亡率6.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4‰。城鎮人口比重達到41.04%,比上年提高0.59個百分點。性別比(女=100)為105.73。 年末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33.41萬人,比上年增加2.12萬人。其中職工25.27萬人,離退休人員8.15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職工人數為44.96萬人,比上年增加4.65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為24.61萬人,全年領取失業保險金10525人。 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73所,比上年增加27家;床位9473張,收養各類人員304人。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95處。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11292萬元,直接接受社會捐贈款755萬元。全年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5149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3746人。
[編輯本段]觀光游覽
長治是一座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秦開始,為歷代郡、州、府所在地。境內她那山河壯麗氣勢磅礴的錦綉山河與歷代古物交輝息息相印,有其獨特的文化神韻。全市有大量的不同時代歷史古跡文化和古建築藝術珍品。壯麗的山川和悠久的歷史,淳樸的民風和光榮的傳統,構成了長治市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長治旅遊資源獨特。有老頂山森林公園、太行山大峽谷和太行水鄉、靈空山、武鄉溶洞等天然勝景;有上黨門、城隍廟、二賢庄、仙堂山、北魏石刻等文物古跡;有八路軍總部舊址、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位於市郊的三垂岡(也稱三垂山、二岡山),在中國歷史上大有名氣,唐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三垂岡之戰,使李存助不僅占據了上黨,而且為最終消滅後梁政權、統一中原、建立後唐奠定了基礎。清代著名詩人嚴遂成為此寫下了一首奇詩《三垂岡》。毛主席一生飽覽古代典籍,用兵如神,對三垂岡之戰史事爛熟於心,揮筆書寫了嚴遂成的《三垂岡》詩,那大氣磅礴、雄健瀟灑的毛體書法,為三垂岡增添了無窮魅力。 作為長治市象徵的上黨門,鍾鼓二樓左右對峙,風馳雲動,蔚為壯觀;分水嶺出土的大批戰國時期車馬文物,多繫上乘精品;觀音堂殿內的明代懸塑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玉皇觀的琉璃塔,飛閣流丹,金碧輝煌;五鳳樓斗拱蓮柱,匠心獨具;原起寺的八角七層大雄寶塔,巧奪天工;南涅水北魏石刻,技藝精湛;位於沁源縣的靈空山,松林密布,古樹參天既有五龍池、益海洞等「靈空十景」,更有「三柱重」、「九桿旗」等珍貴古松,實為旅遊避暑之勝地。壺關縣的天然紫團溶洞,洞內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洞外山霧繚繞,鬱郁蔥蔥,確屬人間奇景,使遊人流連忘返。除此之外,還有長子縣的法興寺和崇慶寺、襄垣縣的仙堂寺、壺關的二仙廟、以及相傳女媧補天採石的黎城縣廣志山、精衛填海采山的長子縣發鳩山,神農氏炎帝嘗百穀的老頂山等。此外,還有革命紀念地八路軍總部舊址、上黨戰役主戰場、黃崖洞保衛戰舊址、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等處。 長治及附近主要旅遊景點:始祖百草堂 靈空山 紅豆峽 太行山大峽谷 青龍峽 黑龍潭景區 金燈寺 黃崖洞 五鳳樓 大雲寺 九天聖母廟 廣志山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 盤秀山 天台庵 石評梅故居 林里關王廟 花坡 老頂山森林公園 女妖洞 八泉峽 羊腸板 長治觀音堂 法興寺 紫團山 天脊山 城隍廟 北齊石刻造像 大寺 古佛 分水嶺古墓群 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 原起寺 仙堂山 七寶塔 龍祥觀 古脊椎動物群化石遺址 大雲院 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樂村戰斗紀念碑 閻寨 南涅水石刻造像館 崇慶寺 黃崖大峽谷 上黨門 壺關太行大峽谷十八盤 太岳烈士陵園 玉皇觀 八路軍總部北村舊址 正覺寺 神頭之戰紀念碑 嶷神嶺 太行八泉峽 太行水鄉 古城長治
還是不錯的

㈦ 長治邯鄲 氣候差距是這樣造成的 1,邯鄲地處華北平原,夏季時南方濕熱氣流會順利擴散到整個華北平原

邯鄲市位於河北省南端,地處東經114°03'~40',北緯36°20'~44'之間,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轄4區、1市、14縣,總面積1.2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57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896.4萬。邯鄲市的市花是月季。邯鄲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和中國散文之城、太極之鄉。國務院批准具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和市區人口超百萬的特大城市。

面積: 1.2萬平方公里
人口: 896.4萬
方言: 晉語、冀魯官話、中原官話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武靈叢台、一二九師司令部舊址 二祖塔 (慧可大師)
機場: 邯鄲國際機場
2011年總人口約1000萬,其中城市人口180萬。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還有回、滿、蒙古、朝鮮、布依、苗、壯等少數民族。境內地勢西高東低,海拔48.7~1898.7米。西部多山,中部丘陵、盆地分布較廣,東部地勢平坦,系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境內主要河流有南運河水系的漳河和子牙河水系的滏陽河及其支流牜亡牛河、澗河、渚河、沁河、輸元河、南洺河、北洺河等。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5℃,極端最低氣溫-21℃,極端最高氣溫42.5℃。年平均降水量627.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575.5毫米,年最小降水量266.8毫米。邯鄲是冀南重要的糧棉產區和全國鋼鐵、煤炭、紡織、陶瓷、建材生產基地,也是晉冀魯豫接壤區域最大的城市。 邯鄲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城市,全國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城市,享有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城市,1997年城市綜合實力名列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50位。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591.7億元。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2家,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26家,年工業總產值244億元。年產原煤1878萬噸、洗精煤395萬噸、焦炭497萬噸、鐵礦石416萬噸、生鐵788萬噸、鑄鐵管34萬噸、鋼533萬噸、鋼材442萬噸、鋁1.7萬噸、紗17萬噸、布23665萬米、化肥24萬噸、農葯7929噸、燒鹼3萬噸、塑料製品19045噸、白酒2.4萬噸、水泥690萬噸、陶瓷17893萬件、發電166億千瓦時。耕地67.2萬公頃,農業總產值199億元,糧食總產量385萬噸,棉花總產量8萬噸。邯鄲商貿發達,市區內有鋼鐵、煤炭、陶瓷、建材、汽車、標准件、日用百貨和農副產品等各類市場438個,其中年銷售額超億元的12個;有以邯山、萬達、康德、新世紀廣場、天客隆超市、中道國際為代表的現代化大型商廈和購物中心,其中建築面積超萬平方米的16個。 邯鄲交通便捷。京廣鐵路縱貫南北,邯長、邯濟鐵路橫跨東西,形成十字鐵路樞紐;京深、青蘭兩條國家主幹線公路,京深高速公路、青蘭高速和大廣高速交匯於邯鄲,邯臨、邯大、邯邢等6條省級公路交匯於市區,形成五縱五橫的公路網路。邯鄲機場可通達國內許多大中城市,如上海、重慶、廣州、深圳、南京、廈門、大連、合肥、呼和浩特等。邯鄲通訊技術、信息技術及裝備發展迅速,開通了本地網電話、國際國內長途電話、
邯鄲風光(20張)數據通訊、智能網業務、可視電話會議業務、電話信息業務、互聯網業務、無線尋呼業務等電信業務,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技術先進的現代化通訊網路。邯鄲旅遊資源豐富。境內有武靈叢台、趙王城、古鄴城、媧皇宮、南北響堂寺、磁山文化遺址、京娘湖等景區景點可供觀光。金融服務體系完善。市內有各類金融機構1100餘家,有國庫券兌換點和證券交易所20餘家。科教文衛事業發達。有高等院校4所,中專18所,中學634所,小學5096所,高等院校在校生3萬餘人;獨立科研機構13家,博物館4座,群眾藝術館、文化館20個,公共圖書館14個,體育館(場)3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6.5%,電視人口覆蓋率83.5%;有醫療衛生機構617個,床位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2.3萬人編輯本段歷史沿革邯鄲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穀梁傳》(「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晉,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古稱邯(趙邯鄲縣。從邑,甘聲。――《說文》。朱曰:「今直隸廣平府邯鄲縣,甘地有邯山。」)邯鄲地名之由來,現一般以《漢書·地理志》中三國時魏國人張晏的注釋為源:「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雲。」意思是說,邯鄲的地名源於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因為城廓從邑,故單旁加邑(阝)而成為邯鄲。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例。 邯鄲城邑,肇起於商殷。邯鄲之域在西周時屬於衛國,春秋時為晉地,當時邯鄲已是聞名遐邇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的著名城邑。晉定公十二年(前500年),晉國正卿趙鞅(趙簡子)已將邯鄲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從此,邯鄲便成了趙氏的世襲領地。邯鄲在春秋時代先屬衛,後歸晉。 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於邯鄲,為趙國都城長達158年之久。 秦滅趙,置邯鄲郡。西漢置趙國。邯鄲至西漢末仍為全國五大都城之一,東漢末葉,豪強並起,割據混戰,邯鄲罹難兵燹災禍,開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國公,於鄴城建都。鄴城的興起導致黃河以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鄲此時淪為一般的縣城,隸屬於魏郡。 三國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鄲屬廣平郡,東晉後又改屬魏郡。 邯鄲古城址分布圖
隋唐時,邯鄲先後歸屬或復轄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爾小縣。 宋金時屬洺州,北宋末年,因長期的戰亂,逐漸衰落。 元代隸屬於廣平路,明清時期隸屬於廣平府(治所邯鄲永年縣廣府鎮)。 1945年設市,為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降為鎮,但仍為邯鄲專區專署駐地。1952年12月22日復升為市,1954年改為省轄市。1956年峰峰市並入邯鄲市,1983年邯鄲縣並入邯鄲市。1984年改為省轄市。1986年武安縣(後改市)劃歸邯鄲市。 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邯鄲地區,實行地市合並,將邯鄲地區所轄各縣劃歸邯鄲市管轄,稱邯鄲市至今。編輯本段地理環境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戰國時期趙國都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較大的城市。位於河北省南端,太行山東麓,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東界山東聊城,南臨河南安陽,西連山西長治,北接邢台。南北最大縱距104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80公里。總面積1206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434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106平方公里。 邯鄲市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類型復雜多樣。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中、低山丘陵地貌,東部為華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相對高差1866米,總坡降為11.8‰。全市自西向東大致可分為五級階梯:西北部中山區、西部低山區、中部低山丘陵區、中部盆地區、東部沖積平原。[1] 氣候環境 邯鄲市屬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熱同期,乾冷同季,隨著四季的明顯交替,依次呈現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溫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氣溫-2.3℃,極端最低氣溫-19℃,最熱月份(七月)平均氣溫26.9℃,極端最高氣溫42.5℃,全年無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時。編輯本段資源植物資源
邯鄲境內自然植被類型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叢和灌草叢、草甸、沼澤植被、水生植被6種類型。邯鄲市的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區;草叢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區的溝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則遍布全境;沼澤植被和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東部滯水窪地。亞熱帶樹種漆樹在西部山區有著廣泛分布。領春木和太行花為邯鄲市特有的植物物種。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植物分121科1146種,其中栽培植物達150種。邯鄲栽培植物資源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稻穀、棉花、花生等,是全國主要的糧棉、禽蛋、蔬菜生產基地,主要土特產品有核桃、柿子、花椒、鴨梨、大蒜、辣椒等。
動物資源
邯鄲市野生動物主要為陸棲脊椎動物,其中馬類較多,兩棲類、爬行類和獸類較少。較大的獸類幾近絕跡;哺乳類有豹、狼、狐、獾、狸、野兔、黃鼠狼、刺蝟、水貂等;鳥類有麻雀、鴿、喜鵲、燕子、貓頭鷹、雕、雉雞、石雞、烏鴉、鵪鶉、啄木鳥、布穀鳥、畫眉、黃鸝等;魚類有鯉魚、草魚、鯽魚、鰱魚、泥鰍、青魚等;爬行類有龜、鱉、壁虎等。
礦產資源
邯鄲蘊藏有種類繁多的礦產資源,是全國著名的煤炭和高品位的鐵礦石產區,擁有豐富的「兩黑」——煤、鐵資源,煤炭和鐵礦石儲量分別達到40億噸和4.8億噸,被譽為現代「鋼城」、「煤都」。其中煤炭儲量豐富,煤種齊全,煤質較好;鐵礦品位高、有害雜質少、可選性好。此外還有較為豐富的非金屬礦資源如鋁礬土、耐火土、硫鐵礦、含鉀砂頁岩、碳石等四十種以上礦藏。各種礦產地200處。編輯本段行政區劃2009年,邯鄲市轄4個市轄區(另有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邯鄲市面積12087平方千米,人口約1000萬。 行政區 面積平方千米 人口萬人 郵政編碼 駐地
叢台區 28 43 056002056004

邯山區 32 38 056001

復興區 37 32 056003

峰峰礦區 353 50 056200 峰峰礦區臨水鎮
武安市 1806 72 056300 武安鎮
邯鄲縣 522 40 056100 南堡鄉東小屯村
臨漳縣 744 59 056600 臨漳鎮
成安縣 485 37 056700 成安鎮
大名縣 1052 75 056900 大名鎮
涉 縣 1509 39 056400 涉城鎮
磁 縣 1035 64 056500 磁州鎮
肥鄉縣 496 31 057550 肥鄉鎮
永年縣 898 86 057150 臨洺關鎮
邱 縣 448 20 057450 馬頭鎮
雞澤縣 337 25 057350 雞澤鎮
廣平縣 320 25 057650 廣平鎮
館陶縣 456 29 057750 館陶鎮
魏 縣 862 90 056800 魏城鎮
曲周縣 667 41 057250 曲周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8年底。* 建設中的邯鄲
邯鄲龍湖公園
邯鄲國際會展中心
編輯本段交通邯鄲區位交通條件優越,居晉冀魯豫四省要沖和中原經濟區腹心,在四省交界區是唯一的特大城市,與石家莊、太原、濟南、鄭州四個省會城市的距離均在200公里左右,與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離均在500公里以內。邯鄲是全國179個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之一,交通便利,縱穿中國南北的京廣鐵路、石武高鐵、京深高速公路和107國道與橫貫祖國大陸東西的長治——邯鄲——濟南——青島鐵路、青蘭高速公路和309國道交匯於邯鄲,境內形成了「五縱五橫」的干線公路網路,邯鄲國際機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干線機場,已經通航上海、重慶、大連、杭州、西安、廈門、廣州、深圳、南京、呼和浩特、溫州、海口、合肥、天津等多條航線,五月中旬開通邯鄲至秦皇島和成都航線。在四省交界區域中,只有邯鄲具備鐵路交叉、國道交匯、高速縱橫過境和航空港四位一體的立體交通條件。 2010年,全市完成貨物運輸總量25507萬噸,比上年增長30.8%。其中:鐵路2837萬噸,增長14.9%;公路22669萬噸,增長36.0%;民用航空605噸,增長64.4%;全市完成旅客運輸總量13236萬人,比上年增長35.7%。其中:鐵路739.9萬人,增長5.5%;公路12484萬人,增長38.0%;民用航空12.6萬人,增長48.2%。 截止到2010年末,主城區共有公共汽車運營車輛1863輛,客運計程車運營車輛4261輛;全年公共交通共運送乘客1.76億人次,出租汽車客運總量3888萬人次。開通衛星城公交線路,實現城鄉一體化。計程車起步價6元每公里1.2元。 2010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57.6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0.1%。其中:轎車19.81萬輛,增長32.6%。在全市汽車總量中,私人汽車達到45.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13.1%。其中:轎車18.1萬輛,比上年末增長34.1%。 郵電駛入快車道。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收入4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5億元,增長4.2%;電信業務收入34.5億元,增長12.7%。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35.0億元,增長29.1%。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0億元,增長8.1%;電信業務總量131.0億元,增長29.8%。固定電話用戶減少6.1萬戶,年末為93.7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85萬戶,年末達到631萬戶。互聯網用戶為112.6萬戶,新增12.7萬戶。 按照全省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和把邯鄲建設成為「四省交界區域經濟中心」、「全省實施『東出西聯』戰略重要節點」要求,邯鄲市努力構築公路、鐵路、航空立體化大交通體系,為區域經濟中心建設提供強大交通支撐。逐步建設形成「三縱(大廣高速邯鄲段、石安高速邯鄲段和遠景規劃的邢峰高速公路)兩橫(青蘭高速公路邯鄲段和遠景規劃的邯大高速公路)一環(環城高速)五射線(以主城區為中心的五條高速公路射線)」為主框架的高速公路網,京廣、長治-邯鄲-濟南-青島、邯黃鐵路網,邯鄲機場航空網立體大交通,從而實現對外與經濟發展強省有航班相通,與沿海港口有鐵路相接,與周邊城市有高速公路相連,對內構築起以市區為中心的1小時交通經濟圈,達到縣縣通高速公路,村村通油公路,極大提升邯鄲「四省交界區域經濟中心」地位,為建設沿海經濟強省作出積極貢獻。
房價地里位置有區別:2000----6000元不等
火車站: 邯鄲火車站
車牌代碼: 冀D

㈧ 中國有多少銀行

2018年2月9日,銀監會首次披露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名單。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底,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共4549家。

「最常見的銀行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又可以分為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其中國有銀行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國有股份制),它們涵蓋的業務比較廣泛,而且網點數量非常多。股份制銀行有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等,這些銀行網點相對國有銀行較少」。


(8)長治市城區有多少家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銀行是商品貨幣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出現了貨幣兌換業和兌換商。

第二階段:增加了貨幣保管和收付業務即由貨幣兌換業演變成貨幣經營業。

第三階段:兼營貨幣保管、收付、結算、放貸等業務,這時貨幣兌換業便發展為銀行業。

銀行的產生和發展是同貨幣商品經濟的發展相聯系的,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貨幣兌換業是銀行業形成的基礎。貨幣兌換業起初只經營鑄幣兌換業務,以後又代商人保管貨幣、收付現金等。這樣,兌換商人手中就逐漸聚集起大量貨幣資金。當貨幣兌換商從事放款業務,貨幣兌換業就發展成為銀行業。

熱點內容
19年退市到老三板的股票 發布:2025-07-18 21:24:05 瀏覽:873
上海萬乘金融底薪多少 發布:2025-07-18 21:16:01 瀏覽:573
大學理財專業學什麼 發布:2025-07-18 21:04:36 瀏覽:719
煌上煌歷史股票數據 發布:2025-07-18 21:03:47 瀏覽:541
支付寶李寧基金在哪裡買 發布:2025-07-18 20:58:28 瀏覽:89
st股票需多久退市 發布:2025-07-18 20:46:47 瀏覽:403
出版傳媒股票歷史查詢 發布:2025-07-18 19:48:05 瀏覽:555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是什麼級別 發布:2025-07-18 19:25:33 瀏覽:379
基金賣不完剩下的基金去哪裡 發布:2025-07-18 19:22:48 瀏覽:521
金融內向適合做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8 19:12:36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