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國際金融中心怎麼樣
❶ 匯豐銀行在中國現狀
成立於1865年3月3日的匯豐銀行(HSBC),正面臨其成立以來在和平時期的重大風險之一。它因為涉及美國政府打壓華為,而成為中美地緣政治博弈中一個難以迴避的棋子。
匯豐銀行與中國的淵源頗深,其英文名稱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顯示了與香港和上海的緊密關系。匯豐最初的中文名稱是「香港上海匯理銀行」,1881年改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據稱,「匯豐」二字是由華人買辦古應春在測算過筆劃吉凶之後建議的,取其「匯款充裕」之意。20世紀初,匯豐已成為遠東地區第一大銀行,由匯豐經手買賣的外匯經常占上海外匯市場成交量的60%-70%。從晚清至民國,匯豐上海是中國政府償還外債和賠款的主要經收機關、代總稅務司收存保管中國內債基金、收存中國關稅的主要銀行。1915年上海所有中外金融業的庫存金銀合計8099萬兩,其中華商銀行和錢庄佔17.3%,其他9家外國銀行佔44.3%,匯豐一家即佔38.4%。從成立到抗日戰爭,上海一直是匯豐在全球最為重要的市場。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匯豐在中國大陸的分行相繼關閉,只有在上海分行繼續運作,是少數在中國大陸未中斷業務的外資銀行。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於2007年4月2日正式開業,總行設於中國上海。至2014年,匯豐中國共有135個網點,29家分行設於北京、上海、廣州等29個城市。目前,匯豐近170家網點覆蓋57個城市,其中約三分之一位於廣東,是唯一一家在廣東全部地級市設有網點的外資銀行。目前,匯豐是內地規模最大、網點最多的外資銀行。
不過,與中國市場淵源極深的匯豐銀行,現在卻深陷與中美地緣政治博弈之中,其配合美國打壓華為就是一個焦點。
今年5月2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裁定孟晚舟案的本質是「欺詐罪」。7月24日上午,該法院公開了孟晚舟引渡案下一階段庭審的證據材料。從公開證據看,匯豐銀行有參與構陷、「做局」的嫌疑,它提供了關於華為在伊朗業務的材料作為證據,換取了美國對匯豐違規的赦免。
在美國向加拿大法院提交的《案件起訴記錄》中,一個關鍵證據是華為CFO孟晚舟對匯豐「隱瞞」了華為與香港星通技術有限公司(「香港星通」,即Skycom)的關系,「誤導」匯豐繼續向華為提供銀行服務,導致匯豐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制裁法案。這意味著,孟晚舟對匯豐構成了「欺詐」。此案的「唯一關鍵證據」是孟晚舟交給匯豐的一份PPT文件,包括PPT全文以及匯豐與華為的業務郵件記錄。不過,在自稱不清楚華為與Skycom的關系這個關鍵點上,匯豐撒了謊。從華為發給匯豐的香港星通2009/2010財報可知,匯豐完全了解Skycom在伊朗的業務情況。匯豐聲稱,只有「初級」員工清楚華為與香港星通的關系,但這些「初級」員工沒有將相關信息傳遞給「高級」管理者,導致匯豐高管只能依賴孟晚舟提供的PPT判斷風險。
這一說法顯然站不住腳。2012年12月,匯豐因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規定,與美國司法部簽署《延期起訴協議》。匯豐向美國司法部保證,針對全集團客戶開展審視和清理工作。在這一過程中,匯豐仍然未能識別華為和香港星通的關系,顯然不合邏輯。2013年2月,香港星通關閉了匯豐賬戶,華為與匯豐關於伊朗業務的合作到此結束。但在此之後,匯豐仍要求與華為進行「溝通」。2013年8月,孟晚舟應邀與匯豐高管會面,陳述了華為在伊朗的業務情況,所提供的PPT被匯豐轉交給美國方面,成為美國打擊華為的關鍵證據。
匯豐配合美國打擊華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利益——通過舉證孟晚舟來換取美國對匯豐的赦免。2012年,美國政府就嚴重洗錢和資助國際恐怖主義行為指控匯豐,匯豐為此支付了19.2億美元罰金,並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為期5年(2012-2017)的《延期起訴協議》。匯豐同意「在任何調查中配合美國司法部」,如果未能履行相關要求,美國司法部有權撤回該協議,並向匯豐提出刑事指控。
2016年9月,美國司法部就是否撤回《延期起訴協議》以及是否以刑事罪名起訴匯豐進行討論。同年底,匯豐開始秘密對華為賬戶進行調查。據路透社當時的報道,匯豐「配合」向美國提交對華為的調查結果,「湊巧」就在匯豐與美國司法部協議到期前。路透社的報道明確指出:匯豐在2016年底到2017年開始「配合」美國司法部對華為發起的調查,是為了換取美國司法部對匯豐銀行的寬恕,因為匯豐本身還涉及其他違反美國制裁禁令的案件。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2月到7月,匯豐積極配合美國對華為的調查,主動向美國司法部至少做了4次陳述,內部上千人被美國司法部約談。2017年12月,盡管美國司法部合規監管員認為「匯豐的合規仍有很大缺陷」,但美國檢方卻「出人意料」地撤銷了對匯豐的全部刑事指控,並結束了對匯豐的監管。從時間線和事件線來看,自2013年約見孟晚舟,到2016年內部啟動對華為的調查,直到2017年8月終止與華為合作……匯豐通過一系列操作,在保留華為這個大客戶的同時,通過向美國提供華為的證據,換取了美國撤回對其的指控。
從一般的商業邏輯來看,一家追逐利益的全球性金融機構在主觀上不應該去「構陷」自己的大客戶。但匯豐的現實情況是,它因為一系列違規事件被美國政府拿住了「把柄」,不得不配合美國司法部對華為進行調查,來換取美國政府「放匯豐一馬」。站在美國立場上,需要匯豐銀行扮演「污點證人」。眾所周知,美國政府在全球調查和打壓華為,早已不是商業利益或違背制裁禁令,而是美國調整對華戰略並對中國進行長期遏制的一場特殊「戰斗」。換句話說,打壓華為是美國針對中國地緣政治行動的一部分,而匯豐銀行已經深深捲入其中。
面對中國媒體指責其「構陷」華為,匯豐在該行(中國)的微信賬戶上發布聲明稱,它沒有參與美國司法部調查華為的決定,「華為事件發展的背景清楚地表明,美國對華為的調查並非是由匯豐銀行觸發的」,「匯豐銀行對華為沒有惡意,也沒有『陷害』華為」。聲明還稱,「為響應美國司法部的信息要求,匯豐僅提供了事實信息。匯豐銀行沒有『捏造』證據或『隱瞞』事實,也不會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而歪曲事實或損害任何客戶。」
不過,匯豐的聲明迴避了重點。美國司法部發起對華為的調查,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用不著匯豐解釋。匯豐在此事中的角色、動機和利益交換才是重點,匯豐的積極配合對於美國司法部實施打擊華為的行動,並以此為理由借加拿大之手逮捕孟晚舟,無疑起到了關鍵的支撐作用。
在這個敏感時點,深圳銀保監局於7月24日公布了一份批復——同意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關閉深圳龍崗支行(巧合的是,華為公司總部正好也在龍崗)。市場高度關注的是,匯豐銀行的未來命運將會如何?它在中國市場會受到什麼影響?對此,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有如下個人判斷:
第一,匯豐銀行難以離開中國市場。與其他西方金融機構不同,匯豐控股的注冊地雖在倫敦,但其「歷史和文化注冊地」卻在中國香港,其市場深深根植於中國市場(包括香港和內地)。據匯豐年報,2019年匯豐銀行經調整的收入為554億美元,經調整的稅前利潤為222億美元。在亞洲市場,經調整的收入為305億美元(佔全球收入55%);稅前調整後利潤達186億美元(總利潤佔比83.8%)。其中,香港市場調整後的稅前利潤為121億美元(總利潤佔比54.5%)。匯豐2020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集團106.6億美元的總營收中,香港地區貢獻了46.1億美元,佔40%;在32.3億美元稅前利潤中,香港佔28.5億美元,佔比高達88.2%。
第二,匯豐銀行將難以擺脫中美博弈「磨心」的地位。香港已經成為美國與中國博弈的「磨心」,是地緣政治博弈的「前哨」陣地。以香港為根的匯豐銀行難以擺脫這種處境。同時,由於市場利益所在,匯豐銀行很難做出撤出中國市場的決定。在安邦智庫(ANBOUND)對撤離中國外資的分類中,匯豐銀行屬於「撤離就倒」的一類。匯豐銀行難以擺脫中美地緣政治博弈,尤其是在中國《港區國安法》和美國《香港自治法案》實施後,兩國將基於法律層面進行地緣政治博弈,匯豐在金融業是「巨無霸」,但在國際政治中則如一葉扁舟,其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如果不能撤離中國市場,今後匯豐需要更多在中美之間尋求平衡,而不能只考慮美國單方面的霸權和利益。
第三,匯豐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處境將有微妙變化。加拿大法院公布的最新證據,揭示了匯豐銀行參與「構陷」孟晚舟、配合美國打壓華為的事實。這迅速在中國國內輿論中激起了對匯豐的憤怒情緒,今後針對匯豐的攻擊性言論肯定會增多。此外,匯豐協助美國充當「污點證人」的行為,將會影響其商業信譽和市場形象。今後一些與中國有重要關系的企業和個人客戶,在選擇銀行時有可能會避開匯豐,避免成為匯豐向美國奉獻的「祭品」。這對匯豐在內地和香港的市場將會負面影響。
第四,中國政府可能不會刻意打壓匯豐銀行。雖然匯豐銀行在背後「捅」了華為一刀,但從更大的格局來考慮,安邦智庫的研究人員估計,中國政府不會因此而刻意打壓匯豐銀行。理由是:(1)匯豐銀行對香港來說十分重要。未來香港需要維持繁榮,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香港誕生、與香港居民和企業有重大關系的匯豐銀行是一個重要象徵,也是一個重要的商業存在。(2)中國的對外開放需要有外資,不僅需要引進外資,也需要有外資的持續經營。匯豐銀行是在中國網點最多的外資銀行,在外資金融機構中具有代表性。(3)中國「制裁」外資銀行需要基於法律,目前的立法現狀難以溯及以往。中國的《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於2018年出台,《港區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出台,這兩項法律可能不會追溯匯豐過往的行為,但會對匯豐今後的行為形成法律約束。
匯豐銀行參與美國打壓華為一案,在中國將引發復雜的反響。從大局出發,中國政府應該不會刻意打擊匯豐,法律上可能也不會溯及過往。不過,匯豐今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匯豐未來的行為將受到中國法律的約束。說白了,協助「構陷」中國公司僅此一次,下不為例。
❷ 北京哪有匯豐銀行
匯豐銀行北京支行
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內大街8-1
電話: 010-59998888
匯豐銀行北京翠微路支行
地址: 翠微路17號b樓
電話: 010-59997968
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北京華貿支行
地址: 建國路89號院華貿中心商業街13號樓L09單元商鋪1層、B1層
電話: (010)59997268
匯豐銀行英藍國際金融中心支行卓越理財中心
地址: 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金融中心F109-F110單元
電話: 010-66555288 |010-66555213
匯豐銀行北辰支行
地址: 北辰東路8號北辰時代大廈首層商鋪0101單元
電話: (010)59997711, (010)84975315
❸ 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
根據英國Z/Yen咨詢公司發布的報告,201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香港穩居第三,繼續力壓新加坡、東京、首爾,蟬聯亞洲首位。而內地一線城市深圳和上海也位列前20名。香港得分為761分,較去年9月略高2分。2013年,香港首次超越東京,成為全球綜合競爭力前3位的國際金融中心。深圳今年進步顯著,首度打入前20位,較9月大升37分,排名由第27位躍至18位,以2分優勢超越排名第20的上海。因自貿區概念備受關注的上海,排名從9月的第16,降至第24,較2011年3月的第5更大幅倒退。據英國媒體報道,由於所得評分的降幅是上榜的前50座金融中心城市中最大的,倫敦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被紐約超過。英國Z/Yen咨詢公司每年會進行兩次調查,在此次公布的調查結果中,排名前四的城市仍然包括紐約、倫敦、香港和新加坡。自2007年建立排名以來,倫敦一直以微弱的優勢領先於紐約,而兩座亞洲金融中心城市也在逐漸縮小差距。該報告指出,倫敦評分下滑的幅度,為前50個金融中心當中最大(下滑10分),可能受到多項因素影響,包括歐洲的不明朗因素、倫敦對外國人的吸引力下降,及外界認為倫敦市場受到操控。報告又指,紐約雖擊敗倫敦,但以1000分總分計算,兩者僅差2分,差距其實不大。他認為,香港及新加坡等亞洲金融中心繼續發展,紐約及倫敦的領導地位很容易被動搖。倫敦、紐約、香港和新加坡長期位列該榜前四位,但與蘇黎世、東京和首爾等「追趕集團」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據悉,這是英國Z/Yen咨詢公司自2007年啟動以來進行的第15次調查,共詢問了3246名受訪者。調查結果除了考慮受訪者對各金融中心不斷變化的競爭力的評價外,還要結合基礎設施、人才隊伍規模和國際市場准入度等客觀因素的排名情況。排名城市 得分01紐約786分02倫敦784分03香港761分04新加坡751分05蘇黎世730分06東京722分07首爾718分08波士頓715分09上海713分10三藩市711分
「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14)」11月6日在上海發布,全球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十大國際金融中心新座次出爐:老牌國際金融中心紐約和倫敦牢牢占據兩強席位,上海比2013年上升一位與香港並列第五,而北京成長發展速度加快,五年來首次進入前10隊列,位居第九位。
■ 第一紐約
■ 第二倫敦
■ 第三東京
■ 第四新加坡
■ 第五香港上海
■ 第七巴黎
■ 第八法蘭克福
■第九三藩市
■ 第十芝加哥
國際金融中心位次變動呈現規律明顯,歐洲地區金融中心位次仍處於小幅下滑態勢,亞太及北美金融中心位次均有所提升。金磚國家方面,除莫斯科以外,其他國家金融中心均處在穩健或上升通道中。報告認為,綜合對比過去四年排名情況,排名前10位城市發生一定微調,但在全部45個樣本城市排名中依然最為穩定,個別年份相互之間位次有變動。2014年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排名較為穩定的城市增加較多,位次穩定與較為穩定的金融中心為35個,占樣本城市總數的77.78%,高於2013年17.78個百分點。異常波動與波動性較大的金融中心有所減少。
美國紐約
紐約(New York),是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也是美國最大城市。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紐約的金融區,以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為龍頭,被稱為世界的金融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二大證交所,它曾是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納斯達克超過。紐約時報廣場位於百老匯劇院區樞紐,被稱作「世界的十字路口」,亦是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之一。紐約是世界的經濟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另外兩個為倫敦和東京)。據財經日報辛科迪亞斯統計,截至2008年底,紐約控制著全球40%的財政資金,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紐約證券交易所擁有全球最大上市公司總市值,全球市值為15萬億美元。有超過2800家公司在此上市。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報告,截止到2013年底,紐約市的所有財產總值為879萬億美元。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73家企業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是世界上最大的CBD及摩天大樓集中地,曼哈頓下城是全美第三大的CBD(僅次於芝加哥)。由於在2013年日元兌美元單邊大幅度貶值20%等因素,2013年紐約GDP超越東京,現位居世界第一。人均GDP13.88萬美元,居世界城市第一名。2010年大紐約都會區GDP為27544億美元。在2013新華-道瓊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位居世界第一。
英國倫敦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首都,歐洲最大的城市。與美國紐約並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倫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倫敦是和紐約齊名的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從業人員約325,000 (2007年)。倫敦城(City of London)或稱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是倫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許多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大約有一半以上的英國百強公司和100多個歐洲500強企業均在倫敦設有總部。倫敦擁有全球最大的OTC金融衍生品市場,占據全球交易份額49%,日均交易量2.72萬億美元。全球大約4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倫敦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他每年的外匯成交總額可以達到三萬億英鎊,全球大約4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倫敦城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石油輸出國的石油收入成交額有時一天可達500多億美元,佔全世界歐洲美元成交額的1/3以上。倫敦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共有保險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在倫敦保險業中,歷史悠久,資金雄厚,信譽最高的是勞埃德保險行
日本東京
東京(Tokyo),位於日本本州島東部,是日本首都及最大城市,亞洲最大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東京經濟高度發達,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法國巴黎並稱為世界四大國際大都市。東京也是世界5大金融中心之一。東京還擁有全球最復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和通勤車站群,其中東京的地鐵系統每日平均客運量達10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一位。東京也是日本的經濟中心。日本的主要公司都集中在這里。它們大多分布在千代田區、中央區和港區等地。東京同它南面的橫濱和東面的千葉地區共同構成了聞名日本的京濱葉工業區。主要工業有鋼鐵、造船、機器製造、化工、電子、皮革、電機、纖維、石油、出版印刷和精密儀器等。東京金融業和商業發達,對內對外商務活動頻繁。素有「東京心臟」之稱的銀座,是當地最繁華的商業區。
新加坡
新加坡(Singapore),全稱新加坡共和國,舊稱為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以新柔長堤與第二通道等橋梁相連與兩岸之間。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是繼紐約、倫敦、東京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2]。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擁有裕廊工業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新加坡在綠化和保潔方面的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的美稱
中國香港
香港(Hong Kong),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國際大都市。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至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二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是一個奉行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其經濟的重點在於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國傳統基金會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費沙爾學會1996年起發表的自由經濟體系報告,一直將香港評定為全球第一位。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他外匯市場均有聯系,因此香港可全日24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04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中國上海
上海(Shanghai),簡稱「滬」。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之一,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擁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濟實力,人口規模,GDP總量均居中國城市之首。截至2014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數量已突破2500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正致力於在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東向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共同構成「長三角經濟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中國上海的主要金融中心區之一,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外資金融機構,必須在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開設辦事處,包括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東亞銀行等。
法國巴黎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法國最大城市,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商業中心。巴黎是法國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在政治、科技、文化、教育、時尚、藝術、娛樂、傳媒等領域對世界都有重要影響力。巴黎還同紐約、倫敦和東京一起被公認為世界四大都市之一。巴黎的紡織、電器、汽車、飛機等工業都非常發達,時裝和化妝品工業更是舉世聞名。巴黎設有許多世界性的大銀行、大公司、大交易所,它們以巴黎為基地,積極開展國際性業務,構成了一個國際性營業網。巴黎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
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里召開。今天的巴黎,不僅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是一座旅遊勝地,每天吸引無數來自各大洲的賓客與遊人。
德國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Frankfurt),正式全名為: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語:Frankfurt am Main),以便與位於德國東部的奧得河畔法蘭克福(德語:Frankfurt an der Oder)相區別。它是德國第五大城市,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工商業、金融和交通中心,位於德國西部的黑森州境內,處在萊茵河中部支流美因河的下游。法蘭克福是德國乃至歐洲重要的工商業、金融服務業和交通中心,全城擁有超過324家銀行,經營著德國85%的股票交易、歐洲規模最大的國際性車展。法蘭克福不僅是世界的一個金融中心,同時它又是一個具有800年歷史傳統的著名的博覽會城市。每年要舉辦約15次大型國際博覽會,如每年春夏兩季舉行的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兩年一度的國際「衛生、取暖、空調」專業博覽會;國際服裝紡織品專業博覽會;汽車展覽會;圖書展覽會;烹飪技術展覽會。每逢展覽季節,法蘭克福都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色,市區街道更顯得生氣勃勃。參加博覽會的人數平均每年超過100萬,博覽會已成為人們了解世界及世界了解德國的一個重要窗口
中國北京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全國經濟、金融的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同時也是中國陸空交通的總樞紐和最重要的國內國際交往中心。
全球只有極少數城市像北京一樣長時間作為一個國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顛網路全書》將北京形容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而且斷言,「這座城市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過去的八個世紀里,不論歷史是否悠久,幾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築都擁有著不可磨滅的民族和歷史意義」。故宮、天壇、頤和園、北海等等數不勝數的古跡也為這座城市添加了更絢爛的色彩。
今日的北京,更已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世界五百強總部數量全球第一;金融街、北京商務中心區等商務區更是北京對外開放和經濟實力的象徵。此外,中國國家大劇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中央電視台總部大樓、「鳥巢」等建築也成為了北京的現代符號。北京正以它古老又時尚的全新面貌,迎接每年超過1億4700萬的旅客。另外,北京已經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
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是位於美國中西部,屬於伊利諾伊州,東臨密歇根湖,是美國僅次於紐約市和洛杉磯的國際化大都市,美國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地處北美大陸的中心地帶,為美國重要的鐵路、航空樞紐。芝加哥同時也是美國重要的金融、文化、製造業、期貨和商品交易中心之一。逐漸成為具有在世界重大影響力的都市之一芝加哥是美國GDP第3高的大都會區(僅次於紐約和洛杉磯),2010年GDP高達5320億美元。同時該都市區也被評為美國發展最均衡的經濟體。它被萬事達卡全球貿易中心指數(MasterCard Worldwide Centers of Commerce Index)評為全球最重要的商業中心的第四名。此外,芝加哥都市區新增的企業數在2001年到2008年這七年有六年一直位居美國第一位。而且該市的科技創新力也名列美國第三。在2009年,該市被瑞銀集團評為全球最富的城市的第九位。
(2)根據金融交易發生與否,可將國際金融中心劃分為功能型和記賬型兩類。如果金融機構在當地金融市場為客戶提供服務或從事實質性金融交易,並創造就業和收入機會,那麼該地區就是功能型的國際金融中心,如東京、新加坡等;如果不發生實質性的業務活動,只是為發生在其他地區的金融交易提供合法的登記場所,則稱其為記賬型國際金融中心。
(3)根據地理空間的不同,可將國際金融中心劃分為全球型和地區型兩類。前者如紐約、倫敦、香港;後者如東京、法蘭克福、巴黎。 (1)作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樞紐,國際金融中心為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也給當地經濟帶來顯著地收益。 國際金融中心之間表現出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由於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為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利益,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競爭歷來有之。歷史上倫敦和紐約為了競爭主導全球的金融中心地位曾有「凱恩斯計劃」和「懷特計劃」之爭,最後美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是「懷特計劃」最終勝出,美元成為戰後全球金融體系的主導貨幣,紐約也取代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領頭羊。
當然國際金融中心之間並不完全表現為競爭關系,共同的利益導向也會誘發相互合作的需要。由於各個金融中心的稟賦能力有限,在業務內容上可能各有側重,輻射區域也有所差別,基於業務分工和區域分工的優勢互補能夠產生外部經濟性,在合作過程中提高各自的競爭力。例如在歐洲內部,盡管歐盟內部各個金融中心的競爭日趨激烈,但是各國並未就此忽視合作的重要性,而是通過協調金融稅收制度、組建泛歐金融市場、開展金融業務交流等途徑,加強相互間多層次的緊密合作,在各自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互有分工、相互合作和有序競爭的基本格局。 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建立在多種資源條件的綜合優勢之上的,是在一系列供給和需求因素的推動下形成和鞏固的。
根據歷史經驗和相關研究成果,可將這些條件概括如下:
(1)強大繁榮的經濟基礎。
(2)安定和平的政治環境。
(3)高效健全的金融制度。
(4)分布集中的金融機構。
(5)鼓勵扶持的政策取向。
(6)低廉合理的稅費成本。
(7)完備齊全的基礎設施。 1、自然演進的發展路徑:經濟貿易發展-金融服務需求-自發形成國內金融中心-自然演進為國際金融中心,典型代表為紐約、倫敦。
2、政府推動的發展路徑:政府推動金融中心建設-政策措施引導-金融機構聚集-迅速成長為國際金融中心,典型代表為東京、新加坡。 香港(Hong Kong),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是國際大都市,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
香港地處中國華南,珠江口東側,瀕臨南中國海。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包括大嶼山及230餘個大小島嶼)組成。北隔深圳河與廣東深圳相接;西與澳門隔海相望,相距僅60公里左右。
1840年之前的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1842至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並可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國際和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經濟自由度指數位居世界首位。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新加坡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擁有裕廊工業區,是亞洲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新加坡在綠化和保潔方面的效果顯著,故有「花園城市」的美稱。[1]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10個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 成員經濟體之一。
❹ 匯豐銀行大樓的中國總部
匯豐中國新總部大樓位於浦東陸家嘴上海金融區核心地段,於2010年6月9日正式啟用。匯豐中國新總部大樓的地址是: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8號。
匯豐銀行大樓是上海浦東陸家嘴中心區域旗艦建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南樓,共53層,高達250米。 匯豐銀行大樓的地基已獲美國綠色建築協會LEED金級預認證。它是中國力圖獲得LEED認證的最大的建築物之一。它的選址體現了匯豐對於減少環境影響的承諾。
此外,大樓內匯豐中國辦公空間的裝潢配置也經過專門設計,已獲得LEED-CI(「商業建築室內環境」)的金色認證。這意味著無論是大樓核心與外觀的架構,還是內部辦公空間都注重人居及環境健康、可持續發展、節水、節能、材料甄選與室內環境質量。
節能:匯豐銀行大樓頂部司標採用最先進的發光二極體(LED)面板,比傳統的霓虹燈系統節能80%以上;
節水:匯豐銀行大樓所使用的節水型水龍頭與盥洗室可減少40%的用水;
節電:絕大多數的辦公桌緊鄰窗戶,95%的座位都能獲得自然採光。 匯豐的辦公區位於上海國金中心一期大樓的15至38層,共22個樓層,建築面積58510平方米。其中匯豐中國總部辦公區域位於22至38層,15至21層是匯豐集團其他分支機構及第三方租戶場所的辦公層。
匯豐中國的旗艦分行位於大樓旁,屬於上海國金中心商場的一部分。
大樓主入口,兩尊匯豐雄獅史蒂芬Stephen和施迪Stitt佇立兩旁,迎接員工和客戶們,這對青銅雄獅以匯豐香港總部門前的雄獅為原型打造,各重達1噸多。
匯豐在大樓內收藏了中國當代藝術品,主要陳列於幾個樓層:22層主接待處、23層等候區、37層高級行政人員辦公區和38層各會議室。(具體藏品可到匯豐中國官方網站上查詢)
❺ 在中國匯豐銀行怎麼樣
在中國匯豐銀行工作較好。中國匯豐銀行在業務組成、客戶服務、運營管理方面均比較佔有優勢。相關的介紹具體如下:
1、中國匯豐銀行的業務組成較為全面:中國匯豐銀行以客戶需求為驅動,打造了包括機構金融、個人金融、投資管理及國際業務在內的業務體系,其中,機構金融業務由投資銀行業務和機構投資者服務業務組成。
2、中國匯豐銀行的客戶服務較好:中國匯豐銀行的個人金融業務通過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為個人客戶等提供證券及期貨經紀、融資融券、財富管理、財務規劃等服務。投資管理業務包括為機構、個人提供資產管理和基金管理服務,以及另類投資業務。
3、中國匯豐銀行的運營管理較好:中國匯豐銀行的打造國際業務平台,在香港主要通過國泰君安國際開展經紀、企業融資、資產管理、貸款及融資和金融產品、做市及投資業務。集團已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地進行業務布局。
(5)匯豐國際金融中心怎麼樣擴展閱讀:
中國匯豐銀行的相關介紹:
中國匯豐銀行為企業和政府客戶提供上市保薦、並購財務顧問、企業多樣化解決方案等服務;機構投資者服務業務為機構投資者提供主經紀商、銷售及交易、股票質押及約定購回、研究等服務,同時還包括股票、衍生金融工具及FICC的投資交易。
以客戶為中心,打造了零售客戶及企業機構客戶兩大服務體系,通過提供證券產品或服務獲取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以及通過證券或另類投資獲取投資收益等。
❻ 匯豐金科是賣保險嗎
不是。匯豐金科是一家技術服務提供商,致力將內地領先的科技創新能力與匯豐多年的國際金融服務經驗相結合不是賣保險的。通過開發創新的數字解決方案為客戶以及行業創造價值,為助推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發展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做出貢獻。推出國內領先的企業一站是員工福利解決方案,通過數字化服務平台以及默認加自選的組合方式,為企業提供覆蓋健康管理、團體保障及養老金長期規劃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❼ 香港的最高樓是多少呀
1.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高度: 415米 樓層:88層
2003年中落成、佇立中環海旁的國金二期(IFC),樓高88層,高415米,是現時香港最高的建築物。要在鬧市中登高,第一個想到的非它莫屬。
頂層商廈單位獨特兼矜貴,國金二期88樓便是金管局總裁任志剛的辦公室。其餘最頂的十多層,不單是恆基兆業的總部,亦是金融管理局及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辦公處。國金二期早已說明不設觀景台,想登上大樓之顛,除了打封求職信外,似乎別無辦法。幸而,55樓有一個金管局資訊中心,展館對公眾開放,除了資料館內的展板外,落地玻璃外的無敵景色亦是焦點。
❽ 為什麼上海發展那麼好經濟條件在國內那麼優越卻沒有成為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
最近的電視新聞又在說上海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又給大家描繪一幅壯麗的圖畫,使很多上海人心潮澎,又激動了好一陣子。記得從92年就開始說要建國際金融中心,那時說法是一個龍頭三個中心了,彷彿要快17年了,當時說在2010年要初步建成國際金融中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差距越來越大,東亞的首爾也提出建立東北亞金融中心、還有中東的迪拜、印度的孟買,上海除了高樓多一些外,卻發現競爭對手越來越多。不知道領導們是如何思考的,為啥進度如此慢?宣布了一次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過了10多年後再宣布一次,本身就是一個笑話,難道到2020年再宣布一次爭取到2050年將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
為啥與主觀願望有如此大的距離?請問目前中國的金融中心到底在那裡,在上海嗎?不是,是在北京,北京才是實質上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不是看證券公司的店面數有多少,銀行的營業網點有多少,存款有多少、貸款有多少,而是要談這個金融中心的輻射范圍有多大,國際金融中心就是輻射整個地球,要看這個中心的一舉一動有多大的影響。可以說目前的上海金融輻射范圍半徑還沒有到南昌的距離,除了上證指數外也沒有啥可以輻射的,我們看到中國的很多金融信息來自北京、很多金融決策來自北京,北京的一個聲音影響著全中國,而上海與南京、杭州一樣僅僅是一個決策的執行者,上海僅僅在金融數量的指標上比其他地區指標數好看一些罷了,比如外資銀行的數量多一些,證券市場的規模大一些,但外管局、證監會、保監會、央行、四大國有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無一例外的扎堆北京。上海的總部只有可憐的交行與證交所、外匯交易中心,剩下的就是區域性的浦發銀行。這樣尷尬的局面還在說要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還說是國家戰略、國家支持,各大總行都不支持上海,而情願留在北京,上海只是中國大陸區域性的金融中心,還在高調宣布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上海在國際金融上有話語權嗎?沒有,這個真的沒有!再看世界頭號金融中心有多少銀行總部?有比較才知道是差距。
有的人老是說上世紀30年代上海曾經是國際金融中心,沒有錯,但30年代的金融中心是宣布出來的嗎?30年代的上海金融中心絕不可能在上海再現了,不要忘記那時的首都在南京,南京僅僅是個政治首都,而當時的四大家族所掌控的交通銀行、中國銀行、農民銀行的總行無一例外的都在上海,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也在上海住,並不在南京住,上海還有非常多的民營銀行的總行如鹽業銀行、金城銀行等等,還有很多的保險機構的總部、那時的友邦保險的總部不在美國,而在上海,那時的上海首先是個國內的金融中心,才當之無愧的成為遠東最大的金融中心,是水到渠成的事。
金融中心不是宣布出來的,宣布出來的肯定不是金融中心。
目前所謂的國家支持,僅僅是小打小鬧的來幾個不痛不癢的所謂政策,根本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治標不治本,金融中心還是畫餅充飢或空中樓閣。國際金融中心不是口號喊出來的,樓建的再高有啥用,上海真正建立起國際上所承認的國際金融中心,起碼等到央行總部及工商、農業、建設、中國銀行搬遷到上海、外匯管理局、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等一大批中國金融機構的總部搬遷到上海以後要談的事,他們的到來才能說明上海有金融的聚焦功能,才能匯聚成一個中心,要等到許多的金融政策的頒布與制定在上海發出聲音的時候,要等到全國的主要經濟報刊與電台追蹤報道上海所產生的經濟信息的時候,那時也僅僅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起點,而不是建成,他還需要發展,因為僅僅是國內的金融中心,離國際的金融中心還很遠,單單制度建設就夠審批一陣子了,其他再高調宣布多少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都是黃粱一夢。
請問中央會同意將這些決策制定者的總部搬遷到上海嗎?假如就總部搬遷都下不了決心還算是支持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嗎?上海人說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才不會急了,我們自己卻在安慰香港,認為香港很急,面臨上海的競爭,需要香港自己要進步,真是笑話,為什麼,因為他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他們知道中國的金融中心還是在北京不是上海,而北京的金融中心也是個政策性中國金融中心,大陸的金融中心被分散了,沒有集中優勢,就是深圳還是將招行、平安等牢牢抓在手裡不放。上海利用外資建造環球金融中心已經受到外地網民的一片反對聲,認為上海的發展是吸了全國的血,上海進行世博建設,也同樣是一片反對聲,認為上海是利用中央政策在搞建設,是利用全國的力量在做上海文章,請來看看中央宣布上海建金融中心上海之外的網友反應就知道了,上海還能要求北京什麼
❾ 中國四大金融中心是哪些
隨著近幾年國家發展的提速,國家的經濟發展已然來到了世界前列,隨之而來的是我們肉眼可見的生活改善和國民自信的提升。那麼,都說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華夏大地上,又有哪些出類拔萃的金融中心城市呢?
在現在這個國家飛速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肯定還會涌現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中心,那麼,你覺得下一個金融中心會是那座城市呢?
❿ 世界四大金融中心是什麼
答案一:
法蘭克福號稱歐洲的金融中心,與紐約、東京、倫敦並列為世界四大金融中心。法蘭克福據說有銀行300多家其中外國大銀行100多家。歐中中央銀行也在法蘭克福。美茵河畔銀行大廈林立,有美茵河的曼哈頓之稱。
答案二:
來了香港看到大街小巷各種聽過沒聽過、見過沒見過的銀行、保險、證券,我才知道國際金融中心真不是亂蓋的。單是我用相機拍攝下來的銀行就有47家,其中包括中國大陸的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國際知名的花旗銀行、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另外一些我以前未曾聽說過的大新銀行、大華銀行、南洋商業銀行、星展銀行(之前在深圳見過,但至今仍不知道究竟是哪兒的)、永亨銀行,還有一些銀行更是讓我覺得很奇怪、很意外,如上海商業銀行,內地許多城市商業銀行都是當地政府將以往的農村信用社等中小型金融單位進行重組後產生的,一般僅限於當地業務,怎麼也開到香港來了呢?本來對金融法就不熟悉,香港的金融業就更是不明白了。還有一個叫做「廖創興銀行」的,是以人的名字命名的嗎?是香港本地的老字型大小嗎?好奇怪!
哦,對了,四大金融中心分別是:紐約、東京、香港和倫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