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金融界賺錢
❶ 都知道私募在一支股票里,私募怎麼操作賺錢的
方法2點:
第一、公募基金的主要贏利點是管理費用,但是私募基金由於基金團隊和投資人利益捆綁,因此私募基金的主要贏利點在於基金的本身正收益,因此對於私募而言,有絕對正收益的說法。
第二、基金公司就是拿著你的錢和別人的錢,去炒股,去買債券,去投資,去干那些在金融界能賺錢的事,還包括一部分存銀行。
❷ 金融界是不是最賺錢的領域為什麼
這要看你是屬於什麼層次了。
如果你是普通的人,那麼金融業的確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因為金融業本身的稀缺性,以及對市場的作用,導致金融業的從業者是最容易賺錢的之一。
以我國金融業為例,在多項調查報告中,金融界的工資都遠高於其他行業工資,比如動輒工資幾十萬到上百萬,可以說是賺的金盆滿缽。
❸ 如何用銀行的錢賺錢
用銀行的錢即為貸款,賺錢即為投資,但投資均有風險。
賺錢的方法有很多,收入有高有低,賺錢的思路可以參考:
1、「鑽空子」:經常把目光瞄準人們都以為「不起眼」而又確實具有發展前景和良好銷路的項目。
2、熱信息要冷處理:獲得了熱門信息,不能急於採納,要冷靜思考,進行必要的調查、分析、研究後及時決斷。
3、快銷不趕潮流,滯銷不心灰意冷:某一商品暢銷,利潤大。不要因此」一窩蜂「趕潮流;某一產品滯銷,也不必灰心喪氣,一點時間後有可能轉為暢銷,要想方設法推銷,切勿懶惰。冷與熱是相對的,熱的背後有冷,冷的背後有熱,只要把握時機就好。
4、逢「會」必到:各種形式的交流會、交易會、展銷會都不能放過。這可以開闊眼界,招攬生意,大現機遇。
5、注重市場變化及時推陳出新:要順應市場消費者心理,經常研究其變化,積極推陳出新,發展適銷對路產品。
6、北方買馬,南方配鞍:善於利用別人的優勢,進行橫向聯合,揚長避短,借雞生蛋,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
7、巧妙命名:一個響亮、誘人的好名字會使你的產品整天魅力,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8、精美的包裝:新奇、明快、美觀、大方的包裝會使你的商品招人喜愛。
9、別出心裁追求天時地利:在別人想不到或還未想到的地方下功夫。 10、廣交朋友,獲得信息:朋友遍天下,凡事均好辦,信息來源廣,獲得收益的機會就越多。
❹ 零基礎想從事金融行業,該怎麼著手
應先從金融英語開始。金融市場是沒有地域及時間限制的。英語是全球交易中心的主要溝通語言,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技能。提高英文,一舉兩得。很多高深的學問都要從最簡單的理論知識開始。無論將來衍生出來的金融工具是何等復雜,其基本的理論是不變的。可以說學習金融是沒有捷徑的,如果前期的基礎打得好的話,再強化一點考試的重點與技能就可以比較容易的通過了。特許金融分析師作為金融界緊缺人才,有著十分良好的職業前景和薪金待遇。知識與能力是金融行業的基本要求;雖然cfa一級是一個基礎考試,而且採用選擇題形式,很多人認為很容易通過。但對於那些對金融知識一竅不通的人來說,是很難順利通過的。
❺ 金融行業你不知道的的「三大法寶」
時下,人們在網站、社交媒體上都會接觸不同金融機構的名字。走進北京CBD附近的任何一棟寫字樓,你會看到在樓門口的水牌上琳琅滿目、名稱各異的金融公司。隨著金融業的發展,人們雖然早已改變了金融機構就是做吸存放貸生意的舊式觀念,但仍對紛繁復雜的金融行業、金融產品產生疑惑和不解,「究竟這些公司的相似與不同之處到底在哪兒?」
金融業其實是個很廣泛的概念,下屬的行業不僅眾多,而且業務錯綜復雜,甚至在金融界內部都存在著隔行如隔山的現象。銀行、信託、基金、證券、保險、金融租賃、資產管理、汽車金融、互聯網金融……如此眾多的行業都屬於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有些如銀行,從事做資產、負債、中間類業務,憑借債權方面的利差來賺錢。有的如證券、基金,以證券承銷、經紀類業務、投資類業務來盈利。有的如人壽保險、財產保險,以經濟保障類業務為主。還有的如信託,受人之託、代客理財。即使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包括P2P、眾籌、第三方支付、網上理財等等細分子行業。
雖然復雜,但是金融產品無論怎麼變化,都萬變不離其宗,這是因為金融業務永遠不可能脫離三個基本工具而存在。本文將對金融行業的「三大法寶」逐一進行解讀。
不同於實體經濟,金融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原因就在於金融機構可以出很少的錢,甚至不出錢,卻能拿別人的錢去賺錢。這其實就是運用了一項最基本的金融工具——金融杠桿。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用誇張的方式解釋了物理學當中杠桿的意義。與物理杠桿相比,金融機構的杠桿是完全虛擬的,但作用同樣巨大。金融機構用少部分自有資金去撬動更大規模的社會閑散資金,最終達到以小博大的目的。商業銀行是最典型的金融杠桿的使用者,假如一家商業的總資產是3萬億,所有者權益為3千億的話,那麼杠桿率(又稱杠桿倍數或權益乘數)就是10倍。換句話說,該商業銀行用一單位自有資本金,撬動了10倍的社會資金總額。在收益率不變的前提下,隨著資金總額的擴大,營業收入也在同比上升。最後,金融機構在歸還籌集的資金成本後,可獲得高額凈利潤。根據杜邦分析法,只要杠桿率上升,權益收益率就有可能成倍數增加。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金融業能如此賺錢。
除了商業銀行以外,各類金融機構也都巧妙地使用了金融杠桿,運作別人的錢來賺錢。PE、公募基金、金融租賃,甚至是互聯網金融當中的P2P,都不例外。
當然,金融杠桿加劇了風險,使自身蒙受資不抵債的可能性大幅度增加,因此巴塞爾協議規定商業銀行的最低資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其實也就是表明商業銀行的杠桿倍數不得高於12.5。
如果說金融杠桿是空間上的以小博大的話,那麼資金池則是時間上的期限錯配。用通俗的話來表達,就是不斷往水池裡放水,同時又在水池下面不斷排水,但同一時間內池中總是有充足的水量。投資人好比進水的水管,而借款人好比出水的水管,池中的水量就是金融機構的頭寸。
資金池的模式直到今天都備受爭議,因為資金池會帶來嚴重的流動性風險。所謂流動性風險,實際就是金融機構資產和負債在期限上的不匹配,造成的自由現金流緊缺問題,極端情況下會導致金融機構資不抵債而最終破產。這也就是為什麼全世界的商業銀行最害怕聽到的一個詞是「擠兌」。
在流動性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資金池的優勢就十分明顯。首先,金融機構可以利用時間差,將長短不一的負債定向投入某一固定期限的領域。其次,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獲得閑散的低成本資金,組合投資結構,以實現套利。同時,金融機構可以將應收賬款打包成為小資金池,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將長期資產變現為短期現金流,提高資產的流動性,實現風險出表。綜上所述,無論險資、證券行業的資管類業務,還是商業銀行的存貸款、理財業務,都是資金池配合金融杠桿在實戰中的應用。
關於資金池,必須指出有一類金融機構受到嚴格限制,那就是P2P行業。中國銀監會曾明確提出P2P的「四條紅線」,其中有一條就是不得搞資金池。P2P本質上是線上借貸和信息的平台,風險承受能力低,一旦使用資金池這一工具,將會帶來眾多風險,不僅包括流動性風險,還有可能引發道德風險。從跑路的P2P公司來看,無一例外都動用了資金池模式,也就是投資人把錢投向平台,再由公司決定借給誰。由於目前可投資的項目遠遠少於投資者,因此P2P平台會利用資金池,虛構很多項目,進而實現其龐氏騙局的目的。
也許你會感到驚訝,不確定性不是通常所說的風險嗎?但你一定要明白,風險並不等於危險,在某些金融家眼中,風險是可以帶來收益的。其實,個人投資買賣股票就是運用股價未來的不確定性來賺錢,但是目前很多散戶還只是單純圍繞著做多在股價上漲時候賺取資本利得。除此以外,不確定性還在如下幾個領域有著更復雜、更深入的應用。
首先來看保險行業。保險合同又稱射幸合同,這是由於合同當事人一方支付的代價所獲得的只是一個機會。對投保人而言,他有可能獲得遠遠大於所支付的保險費的效益,但也可能沒有利益可獲;對保險人而言,他所賠付的保險金可能遠遠大於其所收取的保險費,但也可能只收取保險費而不承擔支付保險金的責任。保險合同的這種射幸性質是由保險事故的發生具有偶然性的特點決定的,即保險人承保的風險或者保險合同約定的給付保險金的條件的發生與否,均為不確定的。假如在壽險領域實際的風險發生率低於預計的風險發生率,即實際死亡人數比預計死亡人數少時,對保險人而言所帶來的盈餘就是死差益。
其次是金融期權。作為一種金融衍生品,金融期權將收益和損失的不確定性發揮到了極致。對於金融期權的買方而言,無論是看漲期權還是看跌期權,收益均為無限,而損失均為有限。相反,期權的賣方收益有限、損失無限。這也印證了金融期權本身屬於零和游戲的屬性。不確定性在金融領域的另一種稱謂,也就是期權性。
最後,來看看被投行人奉為經典的對賭協議。對賭協議通常指的是投資方與出讓方在達成並購協議時,對於未來不確定的情況進行一種約定。如果約定的條件出現,投資方可以行使一種權利;如果約定的條件不出現,出讓方則行使一種權利。對賭協議,實際上就是投資方(通常為投資銀行)要求出讓方在未來因經營不善而給投資方帶來損失的一種補償。雖然投資方是出於利益共享原則對企業進行的投資,但對賭協議本質上仍屬於投資方利用不確定性來獲取收益。
以上三項案例不能窮盡不確定性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但可以簡單勾勒出一個基本概念,那就是金融機構通過專業分析、技術考量,依靠對自己最為有利的不確定性來獲取利潤。
結語:無論金融行業創造出多少新玩法,金融產品有多麼復雜,本質上都是基於三大最基本的金融工具的組合、變型來設計的
❻ 華爾街是怎樣賺錢的
1、華爾街是一個資金流動和交易發行的地方,華爾街聚集了國際上很多知名的投資銀行(國內稱為證券公司),他們做的多是股票、期貨、黃金、外匯等交易。因為那裡聚集了金融界的頂端人才以及大量的資金,所以無論是大資金流對股市的影響還是金融大佬對行情的准確預測都可以讓其賺錢。全球金價的波動受美帝的影響巨大,因黃金在國際上以美元定價,所以美元的升值貶值以及美國發動的各種戰爭都會對金價產生影響,而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常常可以通過敏銳的嗅覺和預測以此獲利。在華爾街上市的公司很明顯地擁有第一手的信息優勢,關注度上的優勢以及融資上的優勢。
2、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里,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❼ 如何在金融界出類拔萃有什麼技巧
1、首先要了解並熟悉金融類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2、多參加行業內的活動
3、在知名的平台上發表專業的文章
4、獲得專業的資質認證
5、多做一些成功的案例
6、多和金融界的高級人士接觸
7、走另類路線
1.首先要了解並熟悉金融類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管是什麼方面,都能做到熟悉、清楚。術業有專攻,既然要在金融界出類拔萃,先要專業上過硬才行。
2.多參加行業內的活動,如果自己是新人,那麼參加金融行業活動就多學習、觀察,了解和熟悉行業內的動態和發展趨勢;如果自己是老人,那麼就要多表現自己,讓自己被關注。
3.在知名的平台上發表專業的文章,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並且可以表現自己的專業度和特別的見解。這一點會讓自己增加在金融界的名聲,讓自己的影響力提高,也就變成了出類拔萃的那一類人。
4.獲得專業的資質認證,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會有很多的金融專業資質認證,想要在金融界出類拔萃,讓自己的專業度上獲得認可,就需要得到這些認證,越多、越專業、越高級就越好。
5.多做一些成功的案例,結交一些大客戶。這一點也很重要,衡量一個人是否出類拔萃的標准之一就是實操能力如何,金融界也是如此。要想出類拔萃,自己也需要有實際的案例,並且是影響很大,有知名度的案例。
6.多和金融界的高級人士接觸,除了跟他們學習之外,還能獲得更多的認可,當然也會有更多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自己出類拔萃的機會也就更多一些。後輩的出類拔萃離不開前輩的提攜和幫助。
7.當然也可以走另類路線,發表一些比較個性、偏激的言論,也有可能讓自己成為出類拔萃的人,只不過喜歡你的人會占很少一部分,不過卻是很信奉你的人,這一點也會讓自己出眾。
❽ 金融危機做什麼才能賺到錢
眼下的華爾街金融海嘯來勢迅猛,有人甚至稱其為一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在華爾街陷入恐慌之際,那些一直被財富光環籠罩的華爾街精英們的華爾街夢,也似乎一夜間被無情地打破。 一、裁員高峰即將來臨 一位在華爾街已有近20年交易生涯的華人告訴記者說,目前的情況相當嚴峻,從我知道的華爾街百年歷史來看,這種氣氛類似於1929年華爾街盛行的金融公司大量破產的恐怖氣氛。 這位華爾街人士介紹說,有這樣一個經典場面曾被各大媒體廣為報道: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前夜,全公司燈火通明,員工通宵翻箱倒櫃清理物品,甚至復制客戶聯絡資料,為下一波求職做准備,大家彼此心照不宣。有些經理和交易員還在忙碌加班,清算破產,准備繁雜的賬目清單。據悉,雷曼兄弟全球雇員25000人,紐約雇員13000人,現在隨著巴克萊銀行收購雷曼兄弟部分業務後,有10000名員工將重新被聘用,野村證券一舉拿下雷曼兄弟全亞洲的特許經營權以及歐洲業務後,又「挽救」了5000多名雇員。但是一批華爾街人員失業在所難免。華爾街一家獵頭公司稱,基於英國巴克萊銀行為可能的解僱和續聘費用撥款25億美元,因此預測其可能在所購業務部門中最多裁員5000人。 由於目前華爾街金融格局重新組合的進程尚未完成,真正的裁員高峰也還沒有真正到來,隨著購買、合並等環節進行到一個階段,估計年底以後,裁員高峰將隨之到來。 二、裁員風險無處不在 一般人以為,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華爾街人士是那些宣布破產、受到吞並的金融機構,其實不盡然如此。 「美洲銀行」是收購「美林」的勝利者,可是,當記者在10月1日采訪「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利率部負責銷售業務的副總裁Jacklin女士時,她告訴記者說,自己在昨天晚上剛剛被公司裁掉。她清楚地記得,當時公司負責人與她進行了面對面的談話,隨後遞交一份書面通知,就這樣輕松地被自己服務了6年之久的公司所拋棄。 這位來自於新加坡、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金融MBA的高材生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目前的這場金融風暴十分可怕,整個華爾街的感覺都不太好,以往業內人士除了拿份自己的工資外,均希望年底拿到豐盛的「花紅」或「分紅」,可是現在看來,這種奢望已經一去不復返,華爾街暴利的風光時代不再。問題的嚴重性在於,不僅像貝爾斯登、雷曼公司、美林公司的人感到壓力,就連收購美林的「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內部也幾乎是一片恐慌,在「美洲銀行」的同事們也無不擔驚受怕,大家都心神不定,大家心裡非常清楚,美林並入之後,在兩家公司之間將主新進行資源整合與人員配置,很多業務美林原來的公司已有,而且美林在有些方面做得不錯,因此,在新的組織架構內原來兩個公司的人員之間就必然出現競爭,即使「美洲銀行」的員工也是人心惶惶,盡管大規模的裁員尚未開始,但是人們都在擔心自己的工作不保,可以說每個人都沒有安全感。 Jacklin女士告訴記者說,從大的角度來看,裁員的進程取決於金融機構內部整合的進展,從具體環節來說,裁員進程則公司內部各個部門的情況。將來即使能僥幸被公司留下,年底的「分紅」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了。值得指出的是,現在由於金融動盪,客戶們也不想做的業務太多,因為做得多就賠得多,客戶們都不輕易做交易,銀行也小心翼翼,不敢輕易相信客戶,沒有交易,客戶與銀行雙方都賺不到錢。華爾街有人在考慮離開紐約,到其他地方謀求發展,大多數人是走一步看一步,難有較長遠的打算,只是希望明年的情況不要繼續惡化下去。她說,對我個人來說,由於我對目前的情況早有思想准備,所以並不感到特別痛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現在華爾街的人幾乎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備,大家明白自己都有可能隨時被裁掉,所以也都做好了隨時離開的思想准備。毫無疑問,裁員之後,對自己的生活將有不小的影響,一些開支項目不得不縮減,買車、度假等支出暫時不能過多考慮,所有的日常消費都要小心,能節省的就要節省。當然,還不至於落到窮困潦倒的地步,因為華爾街人士工作一些年後,總有一定的積蓄,而且,在被裁員時總會得到公司的一定財務補貼。當然,「美洲銀行」對員工的補貼很有限,沒有其他一些金融機構慷慨。 三、中高層管理同樣被裁 原來在雷曼兄弟公司工作多年的Jacky 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告訴記者說,幸虧自己2007年8月提前離開了雷曼公司,否則的話現在可就慘透了。他對記者說,現在華爾街所面臨的金融形勢相當嚴峻,經歷了一系列驚濤駭浪之後,金融市場上只要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給人們帶來一陣陣的恐慌與動盪。 Jacky說,自己原來在雷曼公司的一些老同事,本來都是資深的中高層管理精英,可是現在他們損失慘重。Jacky分析說,對這些中高層管理人員來說,他們的損失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以前華爾街中高層的收入很高,但是,別看他們很風光,他們收入的其中一大部分70-80%是股票獎勵,而不是現金,現在由於這些公司深陷金融危機,其股票大跌,使他們損失殆盡,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場災難。另一方面,這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高層往往有可能成為裁員受害的的重點,這是因為,合並後的金融機構在一些管理層面的設置上,存在有嚴重重復現象,為了減少公司營運成本,必然大幅度裁員,而機構重跌的部分就難以倖免,另外,新來的年輕人在被裁後,還能迅速調轉行業領域,而這些多年在華爾街的中年人以後的日子就慘了。 Jacky分析說,而對於初入雷曼的年輕人士來說,他們的損失就是失去工作,所以他們最為關心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否保住的問題。雷曼公司一共有1萬2千到1萬5千人,現在一下子要裁5千,形勢非常嚴峻。而且,估計華爾街大規模的裁員潮將在12月份後會出現。這是因為,從法律上來講,根據美國破產法,所有雷曼公司的員工都要被裁掉,但在實際運作上,收購雷曼的巴克萊公司與雷曼簽署了一份為期3個月的臨時合同,用這段時間來進行必要的整合,暫時為雷曼的員工提供臨時崗位,為他們發薪水的時間為今年12月31日。收購美林的美洲銀行也聲明要設法減縮開支,這也意味著要大量裁員,有消息說美林要裁員1萬多人。因為對投資銀行來說,其唯一的成本就是人力,是人腦,它不像其他產業部門一樣需要原料等成本,投資銀行的所有交易要靠關系,通過人的活動來賺錢。 Jacky分析說,華爾街的華人職員可能沖擊比較大,因為在華爾街華人圈子中,在投行部門從事核心業務的人很少,大多是一些基礎的崗位,如分析師,數據處理等,這部分工作又是在這次風暴中被裁員最多的地方。據知情人士透露,光是雷曼兄弟就有2000多華裔雇員,其中部分人手中還握有大把公司股票,資產一夜間化為烏有。此次金融危機甚至使一些華裔員工面臨失去合法移民身份的危機。據美國的律師介紹,20多個在華爾街工作的華人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詢問有關身份的問題。但是,Jacky分析說,不能簡單地說華爾街在裁員時存在種族歧視,這與以前出現過的情況不同。過去裁員是一個個單獨進行,而現在將是整個部門整個部門地裁員,合並後重復的部門肯定要被裁減掉,因此裁員規模會很大,並對紐約社會帶來惡性負面影響。 四、金融風暴殃及大學畢業生 記者在采訪美林公司負責全球相關債券類產品的執行董事主任斯蒂文·陳時,他告訴記者,美林被收購後雖說保住了自己的名稱與機構,自己原有的業務仍在開展,但上上下下,畢竟人心惶惶,因為未來一段時間,不知誰會陸續被裁,而且,目前的這場金融風暴打破了大學畢業生們的華爾街夢。他說,以前,在美林實習的高材生一般都會實現自己的華爾街夢,可是今年在美林實習的學生,至今聽不到美林要他們簽約的召喚,恐怕未來也沒有什麼希望。 據介紹,幾年前,當一些名牌大學的學生畢業時,他們無論原來所學的專業如何,紛紛決定從「融」沖入華爾街。當時,這絕對是個明智之選。美國股市那時候牛氣沖天,華爾街一派繁榮,各大銀行在美國的校園招聘會上是無可置疑的香餑餑,華爾街那些大牌公司提供的優厚待遇和實習機會讓人難以抗拒,美國最聰明的人也就此進入了「錢」途遠大的金融業。一些幸運兒在暑假時進入雷曼兄弟公司實習,並在實習結束後順利簽約,成為一名金融分析員。記者在一些名牌大學印刷的相關專業介紹中,直到今天仍以自己學生能在雷曼、貝爾斯登、美林等大金融公司實習、並在畢業後進入華爾街這些機構就職為榮。 然而,華爾街2008年的金融風暴卻改變了這些,現在的情況是,名校生難進華爾街。金融危機對本就疲軟的美國就業市場真是重創,今年金融界已削減了10萬個職位,而據獵頭公司估計,雷曼兄弟和美林將會把這個數字再增加5萬。金融危機同樣波及到全美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尤其是那些著名的高校。過去,名校們如漏斗般將畢業生輸送到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這些名聲顯赫的金融公司去,比如麻省理工學院,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畢業生進入華爾街工作。但現在,這個比例足足縮水一半,而像高盛、花旗這樣的金融巨頭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的計劃。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教授施榮恩(Ronald M. Schramm)告訴記者說,經過這場金融風暴,美國學生將重新慎重地審視對金融專業的選擇,而對中國留學生來講,由於將來要回中國發展,問題不是太大,因為中國的金融業將來仍需要大的發展。 我覺得做金融咨詢能賺錢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