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理財超過多少收益有危險

理財超過多少收益有危險

發布時間: 2023-01-25 09:57:58

A. 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多少受法律保護

國家政策明確規定,借款利率超出24%的部分,法律不予以保障。那麼現在這些利率過高的平台,算上其運營成本,就只存在兩個可能:要麼平台在虧本,要麼借款人利率超出24%。不管是哪種情況,對投資人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

一般情況下,像投理 想這種風險較低的車貸理財,最高也15.6%的收益而已,所以出現高息就一定要謹慎。

(1)理財超過多少收益有危險擴展閱讀:

申購基金:

定期定額申購基金很適合工薪族達到強制儲蓄的目標。已上市的各種開放式基金的數目已達到上百隻,它們的主發行渠道就是銀行。

那麼,經常光顧銀行的工薪族,不妨選定其代銷的某隻基金,跟銀行簽訂一個協議約定每月扣款金額,以後每月銀行就會從你的資金賬戶中扣除約定款項,劃到基金賬戶完成基金的申購。

這種方式有利於分散風險,長期穩定增值。這種投資法,不必掌握太多的專業知識,不必費心選定購買的時點,只需耐心一些堅持中長期持有,並且在一般情況下,基金定投的收益會高於零存整取的利息。正因為此,它甚至是工薪族為孩子儲備教育金或籌劃養老金的一個優良選擇。

定期定額買基金,選定哪只基金特別重要。一般來說,這種投資方式適合股票型基金或偏股票型混合基金,選擇的重要標準是看它的長期贏利能力。

B. 為什麼大家都說,8%以上的理財產品不能相信,八成是坑

不是不可信,是有一定的風險,有風險和不可信是另一碼事。為什麼有一定風險呢?讓我慢慢細道其中的緣由。

通俗來講,理財產品就是把你的錢放在一個地方,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獲得一定的收益。從年收益率的低到高分別為

銀行的活期存款(0.3%)<銀行定期存款(1.75%)<貨幣基金(3%)<國債(4%)<債券基金(5%)<信託(7%)<P2P理財(9%)<股票基金(15%)<股票(20%)<期貨(50%)

這些年收益率,只是大概的一個數值,我們不難發現,高於8%年收益率的,就是在信託和P2P理財之間間了。4%的年收益率就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這個是無風險利率,也就是不損失本錢,也只收益的利率。超過5%以上就有可能收益不固定,還有可能有損失少量的本金。

為什麼收益率低於4%就沒有幾乎沒有損失本金的風險 ,而高於6%或高於8%就有損失本金的風險呢?大家都知道,我們把錢放進銀行或放到基金公司,投資信託金融公司的錢,最終都會流入市場,流入實體經濟中去。我們存款的錢也流入實體經濟嗎?對的,比如我們定期存款1年,利率為1.75%,銀行拿我們的錢給房貸,房貸利率4.9%,銀行的資金池大,所以就算有些貸款逾期,他也能夠有錢還你本金和利息。這就是為什麼存款能保證本金和利息是固定的,就是這樣的。

大家再來看看高於6%或8%收益率的資金要投向哪裡呢 ?投到股票,期貨中去,那些都是高風險的投資工具。因為你要給投資者8%的收益,你必須找一種投資收益要大8%很多的投資工具,不可能把放貸。因為銀行的放貸利率才5%-7%。

我這樣寫出來,大家明白,為什麼大於8%收益率的理財產品有風險了吧。 再來看看P2P理財年化收益率8%-12%,為什麼也是有風險的 ,因為平台放貸出去收借款人至少24%利率的利息,這么高的利率,一般都是一些不能從銀行借錢的人或企業,他們借這些錢出去風險大,容易還不起,形成壞賬,所以平台容易追不回來,那追不回來了,投資者的錢就會拿不到了。

所以為什麼說收益率高於8%的風險很大,就是這樣的原因。

理財有方,生財有道,看雪之道,歡迎 關注點贊,每天都有新內容。

理財產品收益超過8%就是坑,這一說法是近兩三年在網路上傳出來的,很多人都信以為真,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誤傳!究其原因是因為近年來,接連有很多網路金融公司暴雷,大多涉及龐氏騙局,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致使這一說法越傳越盛。

那麼理財產品收益穿過8%是否安全呢?

第一,確定它是否是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現在智能手機已經很普及了,可以在發行它的金融機構官方網站上查看產品說明,找到C開頭的產品編碼,上網搜索中國理財網,在該網上查詢理財產品真偽。

第二,查看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我國對於風險等級排序採取五級分類,一級低風險、二級較低風險、三級中等風險、四級中高風險、五級較高風險。目前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理財產品中相對比較穩健的風險等級大都集中分布在一二三級內,一般收益率達到8%的產品,風險等級都屬於四五級,並且一一類產品購買起點金額較高(100萬元以上),都是面對高資產高凈值客戶群體的。

第三,還要考慮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理財產品說明裡都會標明,超8%產品,一般會投資股票、指數基金、股票基金、私募基金、期貨、外匯等高風險資產,購買這類產品就要量力而為了。

8%以上甚至遠超8%的理財產品也多的是,股票、期貨、信託、私募年收益超過20%對專業人士而言不是什麼太難的事。題主所說的「八成是坑」指的是風險,指的是普通人。指的非正規金融機構和產品。普通人面對8%以上的理財產品時,確實「八成是坑!」

1、太多人理財時眼裡只有收益,卻忘記了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

2、保本保息,高利承諾是線上線下非法集資的慣用伎倆,經過多番教訓後,大家終於明白:「高息理財產品八成是坑」

3、正規的理財產品實現8%甚至更高的收益都是可以實現的。前提是你是否做好相關的風險管理。

4、投資單一產品的風險確實更大,較難實現穩定和持續的高收益。制定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方案,多元化分散投資可以做大限度的降低風險。

5、作為普通人,理財小白而言,一個人單兵作戰,在理財市場上要想獲取高收益更多的靠的是運氣。對大多數人「八成是坑」。

綜上,努力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適時求助於理財規劃師及身邊的專業人士才是避坑的根本。不學習是盲目,盲目的下一步就是入坑。

力橙 財經 ,為您解讀身邊的金融 財經 密碼。

其次就是以支付寶理財產品的中位數利率來劃分第二梯隊。當前支付寶推薦的理財產品中不管是三個月還是半年期或者是最長的一年,利率基本維持在3%~5%之間。我們暫且以4%為中位數,4%附近的市面理財產品基本上是中低風險也是當前理財市場的中流砥柱。

最後就是以第二梯隊的核心利率4%為基礎翻一倍,就得到了題主所說的8%高利率。如果再翻一倍的話是12%,屬於超高風險類型,這里的風險類型劃分有一個前提就是門檻特別低,比如現在市面上的一些信託產品起步門檻幾百萬過千萬利率10%以上,這不算。

所以這也就造成維持在年化率8%以上的中低門檻理財產品本身數量就稀少,其次如果門檻特別低比如1000元起步或者1萬元起步,都得優先考慮自己本金的安全。因為但凡在當前市面上比較小眾化的正規高利率理財它的起步門檻要比大額存單高得多,現在所有銀行的大額存單起步都是20萬或者30萬,所以千萬不要被高利率所誘惑。

對於我們普通理財者而言,維持在一個中位數水平利率基本上就已經比較滿足了。如果實在不滿足的話,那中旬利率和風險成正比的情況,可以適當的去配置一些股票或者基金,這些都是可以適當提高自己年利率的常見通用方式。

我們先看一下基準利率(見附圖)

一年期基準1.5%,貸款利率4.35%,銀行可以按比例上浮,但今年年初大部分銀行理財都在4%到5%,現在還要低一點但整體高於基礎貸款利率,也就是說銀行如果拿理財的錢放貸,即便能賺錢也是薄利。

顯然收益高的理財產品就不大可能是短期而且可靠的資金拆借類銀行產品了,因為基礎利率決定了這類產品收益不可能高到8%。

那麼高收益到8%以上的產品都有哪些呢?就銀行來說涉及信託,債權,外匯,黃金,石油,期權等組合型或者對賭性質的理財收益要高於市場基準,原因是風險放大了,但還處於可控,一般這類理財都有風險回撤的設置,也就是說本金微虧或者收益沒有的風險仍然存在。

而8%以上皆風險是有些片面了,其實有風險的標的,你不管收益高低,都有可能中招。

如果是正規平台,高於基準數倍,然告訴你低風險高收益,那就是侮辱智商了。

投資理財有個不可能三角:低風險,高收益,高流動。如果誰給你說有個產品達到這三點,等於和你扯天上掉餡餅,母豬會上樹,N只兔子全撞樹。所以很多P2P,炒幣(一種所謂虛擬幣實物化投資全是騙局),還有公司對外發售股權(非法集資)基本都是這樣宣傳的。

我們看到如今四大行工農建中成立自己的銀行理財公司,其實就是風險隔離的同時加強銀行理財的專業化,我對銀行理財公司這件事不感冒,但其肯定會促進金融衍生品增長,但是請做好風控少坑人,老百姓錢來的不容易,作為國有銀行務必愛惜點羽毛。

回到主題目前8%也好XX%產品就眼下的利率及市場環境來說,要麼期限長要麼風險高,總之達到這個收益,期限短,風險低那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有可以在評論區給我介紹一下,先到個謝,讓我長長見識,土豪圈子拆借就算了那是民間借貸個例不具有普適性。

縱觀2018年保本保收益最高為4.8%左右。2019年保本保收益最高為4.5%左右。2020年保本保收益最高也就4.3%左右。

今年不要說8%,超過5%收益以上的理財產品風險系數都比較高了,到期好的情況就是可能收益偏低,最壞的情況就是本金不保。

高收益必然存在高風險,老話說得好,天上不會掉餡餅。但是人都有貪的本性,當聽到可以得於高利率的回報,誰都想要,我也不例外。在股市最好的2015年,買什麼股票都會長,買什麼基金都會賺,那時候銀行里的理財產品給出的利率會在5%-5.5%之間,也是比較高的。現在的股市遠不如那時,銀行里售賣的理財產品,保本理財產品的利率基本上是3%左右,非保本理財產品的利率基本上是4%-4.5%左右。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有可能給得更高一點,但也少有達8%以上的理財產品。給出高利率的理財產品一般都是網路上的金融互助平台、非法集資平台等。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論壇上說過:」在打擊非法集資的過程中,要努力通過多種方式讓人民群眾認識到,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收益率超過6%的就要打問號,超過8%的就很危險,10%以上的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現實中也出現了許多貪圖高利理財,崩盤血本無歸,還有許多平台暴雷的消息。所以,人還是要保持理智,理財產品相對於銀行的定期存款來說,利息確實是高。但我們要互相對比,就和銀行的理財產品的基本利率比一下,如高出太多,八成是個坑。

關於投資理財,這是大家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特別房地產沒有上漲空間之後,選擇理財產品進行投資,成為很好的選擇。不過,在理財的道路上,很多人發現坑比機會多,如何理解8%以上收益率的理財產品,大概率是一個坑呢?

首先,要看投資者在哪裡買的理財產品,如果在銀行裡面購買,至少這個產品是真實的存在,如果在銀行以外的地方購買,這樣的產品是100%屬於坑和騙局。

其次,如果在銀行購買8%的收益率產品,需要分析判斷這個產品的類型和投資條款,如果銀行告訴您這個產品是保證賺錢和沒有任何風險,則說明這個產品是坑,因為在投資世界裡面,沒有任何資產和產品可以保證收益率。

最後,告訴大家,現在在銀行裡面的理財產品,產品收益率在4%以下的產品,屬於風險很低的產品,如果超過4%的產品,都需要注意風險。同時,建議在大型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如果在農商銀行或者小銀行購買產品,也會有風險。

8%以上的理財產品八成是坑,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對於沒有太多金融理財知識的朋友,在選擇高收益率產品時,很難看清楚產品的本質,故很容易踩到坑。

市面上8%以上固定收益率產品主要包括信託、私募基金、P2P等,其收益率區間在8%-12%。前二者都是面對高凈值客戶的產品,門檻通常在100萬以上,信託的安全性要大大高於私募基金。P2P則是面向小額資金的用戶,通常100元起購買,由於備案仍在進行中,風險非常高,若投一定要選頭部平台。

另一大類就是浮動收益率的產品,理論上投資得當,收益率可以達到8%以上,但這類產品對專業知識要求高,有虧損本金的可能。例如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

要說市面上不合規的產品,那就千奇百怪、層出不窮,難以以產品的形式一一描述。歸結起來可以說,凡是龐氏騙局的產品,表面收益率一定能夠達到8%,並且遠遠高於8%。這類產品的特徵就是借新還舊,用新用戶的錢來還老用戶的本金和利息,只要後續資金跟不上之後,就會爆掉。

對於金融犯罪,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一些規模還非常大,讓人防不勝防!對於被騙的朋友,一是因知識匱乏被騙,再是明知有風險,確認為自己可以先跑一步。

對於知識匱乏的朋友,他們通常不了解金融的方方面面,甚至連基礎的高風險高收益都不明白。在利益的驅使下,容易迷失自己。對於明知道有風險卻參與的朋友,玩的就是賭博和心跳,不加以過多評論,要相信經過設計的騙局是不按常規出牌的。

在理財市場,高收益率一定匹配高風險,甚至匹配的是大坑,在投資理財時務必要小心謹慎。不少理財產品收益率確實能夠達到8%,但需要有挑選識別產品的能力,過高收益率的產品建議不要參與。

並不是說80%以上的理財產品不能相信,而是對於投資來講,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當前,資本使用成本大約在八個點左右,這也就是一個無形的鴻溝,這表明8%以上的收益屬於高風險投資。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選擇的投資種類也不同。相對較保守的投資者來講,可以選擇銀行儲蓄、各類貨幣基金、國債、長短期定存,固收類相對來講風險較低,同樣,收益也比較低,就目前來講,收益率應該在4%以內。對於穩健型投資者,可以適當比例的配置一定債券,理財,保險,基金。對於高風險偏好者來講,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期貨,信託,房產商鋪等,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

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講,高風險偏好的產品並不適合,因為它們不但不能保證本金,很有可能會部分或者全部喪失本金,對於某些投資,國家明確規定,合格投資者。合格的投資者就意味著本身具有承擔損失的能力,他們本身凈資產高,賺錢能力強,一定程度的損失並不會給他們生活帶來影響。對於普通大眾來講,千萬不要聽信各種暴富神話,你看中的是高收益,他看中的卻是你的本金。倘若受到蠱惑將自己的全部收入投入,就代表所有的錢打水漂兒,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這就是滅頂之災。投資時候一定要拒絕高利誘惑,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理財方式。

我是Roseview 財經 ,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C. 理財收益多高就有危險

在網上投資理財的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思想准備,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

D. 超過9%年利率的理財產品都是違法的嗎

不是
只能說是超過百分之九的理財產品風險都比較大而且風險不可控並不是沒標注的百分之九的理財收益都可以達到理財收益也只是個預期的根據以往的的都是理財產品都是違法只能說是超過百分之九的理財產品風險都比較大而且風險不可控並不是沒標注的百分之九的理財收益都可以達到理財收益也只是個預期的根據以往的經驗咯都是理財產品,都是違法,只能說是超過9%的理財產品,風險都比較大,而且風險不可控,並不是沒標注的,9%的理財收益都可以達到,理財收益也只是個預期的,根據以往的經驗來預估的
那麼,我們做理財,究竟年化收益率達到多少算是正常水準呢?挖財君就來分析分析,看看你達標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當下主流理財方式的收益情況:
1、銀行定存,年化收益率1%—3%
2、儲蓄國債,年化收益率3.9%—4.3%
3、貨基,年化收益率3.5%—4.5%
4、保本型銀行理財,年化收益率3%—5%
5、互聯網理財,年化收益率6%—12%
6、債基、定投、股票等,年化收益率是浮動的。
挖財君列舉的以上理財方式,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前5種,基本上都是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而債基、定投、股票等理財方式,則是浮動收益產品,收益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
關於浮動收益產品,股票就不用多說了,想要賺錢,難!據相關數據統計,2016年人均虧損2.5萬,平均收益率為-8.3%;2017上半年,人均虧損9337.95元,平均收益率是-5.6%。
再看看最適合普通人的基金定投,據天天基金網統計,近5年基金定投的收益率,排名前30%的基金,平均收益率達36.87%以上,也就是說年化收益率在7%以上。在統計的928隻基金種,出現負收益的只有38隻,佔比只有4%。

E. 為什麼投資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理財產品就要准備損失全部本金

因為年化收益率超過10%以上的理財產品會有比較大的風險。年化收益率在10%以下的有銀行存款,這個利率是比較低的,大部分一年的利率是在3%左右。還有貨幣基金,一年的收益率大概是在2-3%左右。債券型基金更高一些,3-6%左右。大部分的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是在3-5%左右,這些理財產品都有一個共性。就是非常的安全,但是帶來的是利息率比較低。實際上理財的風險和收益是有著很強的聯系,一般來說風險越高的產品,那麼所能獲得到的收益也就會越高。比如說股票,股票的風險波動是非常高的,只是股票的這種收益也是很高的。

F. 投資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理財產品真的會損失全部本金嗎

這種說法子虛烏有,因為投資的年化收益率雖然和風險成正比,但並不會直接導致你的本金虧損。

當我們談理財收益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把理財的收益率和風險掛鉤這點非常正常,因為投資市場本身就是風險和收益並存的狀況。對於多數理財產品來說,我們只需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投資風險,便可以在合理的風險下保持自己的年化綜合利率。

目前市面上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理財產品有很多。

如果用戶把自己的錢用於儲蓄,銀行的儲蓄一般會達到2%~3.5%之間。如果用戶通過購買銀行購書的方式來理財,理財的收益一般會維持在年化3.5%~5%左右。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年化10%以上的理財產品,多數以基金投資為主。

G. 理財收益率達到多少才算不虧

理財收益率達到0%的時候就可以算做不虧了。實際上當我們的理財達到自己的本金的時候,就已經不算虧了。這個時候不需要去考慮通貨膨脹以及貨幣貶值的速度,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理財本身只是為了幫助我們更好的去梳理我們自己的財產,知道每一筆錢該怎麼樣去運用,才能夠得到最大化的效果,而並不是去做一個資產的增量。

H. 投資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理財產品一定會損失全部本金嗎

投資年化收益率10%以上的理財產品不一定會損失全部本金,只是說有這個可能性而已。因為在年化10%以上的這種收益率是非常高的,很多理財產品都是難以達到這個標準的。那麼也就是說它必然會伴有著很高的風險,只是全部虧損本金這個還是很少見的現象,一般來說確實會有虧損,只是說虧損並沒有那麼大。

I. 銀行里的非保本理財,收益在4%-5%之間的風險大嗎

銀行理財產品屬於低風險低收益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和國債、貨幣基金理財產品差不多,安全性能在理財產品中屬於最高級,但是和存款相比,還是無法比擬的。目前理財產品已經沒有保本一說,全部為非保本浮動型。

第三,銀行理財的風險點

一是產品實際收益的風險:理財產品購置未到期,遇到央行調整存款利率,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可能並不會隨之予以調整。如果銀行產品產品的兌付收益率低於通貨膨脹率,可能面臨著實際收益為負數的風險;二是政策或者人為操縱的風險:如果國家金融政策發生變化,或者銀行工作人員違約操縱,就有可能影響理財產品的銷售和客戶的收益;三是流動性風險:客戶提前支取,終止合同,只能喪失收益了。

總而言之,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並不是很多,風險小得很,理財期限多為短期投資,基本就是一年內的理財期限,沒有長期理財的產品,期限越短理財收益越小,風險相應地就越小。

J. 理財收益大於多少是騙局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都比較低了,一般一年的利率在3點兒多。如果有理財收益的年利率高於15%,基本肯定就是騙局。保守一些,高於10%的年利率就可以認定是騙局了。

熱點內容
退市股票買了啥用 發布:2025-07-09 23:35:56 瀏覽:207
少數錢如何理財 發布:2025-07-09 23:30:48 瀏覽:916
韓國股市指數2點以後是什麼 發布:2025-07-09 23:28:44 瀏覽:414
st康達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7-09 23:13:52 瀏覽:546
科技公司股票預測 發布:2025-07-09 22:56:01 瀏覽:514
股票投資報告會結束語 發布:2025-07-09 22:47:38 瀏覽:842
捷順科技股票沒主力 發布:2025-07-09 22:42:14 瀏覽:846
公募基金虧的錢都去哪裡呢 發布:2025-07-09 22:39:10 瀏覽:32
股票交易系統拉升動力指標 發布:2025-07-09 22:28:40 瀏覽:121
天弘基金弘錢包錢怎麼取出來 發布:2025-07-09 22:25:58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