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金和中國金融哪個好
Ⅰ 現在換成美元存起來還是直接存人民幣哪個合算,安全高
美元存款還是換成人民幣存款,哪個合算?這要看資產規模和存期長短。
從利率角度看,比如兩年期美元境內存款利率為0.75%,而人民幣為2.75%,存在明顯的利差。而從美元和人民幣的購買力角度看,則美元穩定,人民幣「外升內貶」長期非常明顯。
那麼,回到題主問題,如果是幾十萬的美元,摺合人民幣就是百萬級別,而短期看(兩年),則存款利率差異非常大,等值的美元和人民幣存款,在利差角度看,相差2萬多利息。而如果是幾萬美元,則差異在每萬元美元的等值人民幣存款利息差在幾百元。也是換人民幣存款利息收入高。
真正對於高凈值人群來說,如果資產規模在兩千萬以上,那麼,長期持有美元的在利息收入損失的同時能夠獲得穩定的「購買力」保值。利息收入對於「購買力貶值」來說,不值一提。
而如果是普通家庭,一般按照目前的外匯管制,也無法擁有大量美元,最多佔家庭資產比例不到10%,則以美元保值購買力的意義就不大。
本身,討論這個問題的意義就不大,因為人民幣非自由兌換,也就是說,是否合算,跟你也沒有關系,你也沒法自由選擇,只能持有人民幣或者人民幣資產(存款或者其他資產)。
而對於長期有外匯收入,比如海外有親屬長期大額匯款,以及境外有美元商業收入的,長期持有美元或者美元存款,肯定是保值的。但是必然要損失利息收入(中美息差)。
而所謂的安全性,如果存款在國內銀行,比如主要的國有四大行和大型銀行,存款安全性都沒有問題,不論是美元還是人民幣,都受到《存款保險法》的最低50萬人民幣的本金安全保證。長期來看人民幣貶值,按照每年6-7%的貶值速度,對比美元,則購買力非常穩定——應該是世界上幣值最穩定的貨幣,這也就是為什麼但凡有金融風險,世界避險資金都願意持有美元的原因。
從安全形度來考慮的話, 肯定是把錢換成美元合算的 ,下面進行分析。
首先分享一下我堂哥的做法,他在前些年用50萬人民幣兌換成美元,當時是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1美元:6.315人民幣,總共兌換成美元為79000美元,我堂哥覺得美元有升值空間。
從現在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來看,我堂哥的做法是對的,預感是正確的,就在今年美元兌換人民幣達到7元之時,我堂哥全部出手了,已經把美元兌換成人民幣了,總共兌換了55.3萬元,總體升值了5萬多元,如果投資人民幣的話,這幾年貶值可不少啊。
通過我堂哥的做法來看,為什麼從安全形度來講,現在的錢兌換成美元比較合算呢? 有以下幾點原因。
1.美元是美國的貨幣,美國是全球經濟老大,作為經濟大國的貨幣,從安全形度來分析美元是非常安全的。
2.美元是全球通用貨幣,美元在世界各國都是可以自由兌換的,而人民幣當前並沒有完全國際通用貨幣,人民幣已經有些極性。
3.人民幣是中國貨幣,中國是屬於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貨幣與世界通用貨幣都是沒有可比性的,不管是從流通性還是安全性,跟美元肯定是不同。
綜合以上這3個原因,這些因素就是美元的優勢,根據2019年當前美元與人民幣相比的話,肯定是美元有更安全的。
但如果從長期來講,人民幣的升值潛力肯定是比美元大,這一點毋庸置疑,美元的升值空間已經非常有限。雖然人民幣比美元升值空間大,但不代表人民幣就比美元安全,從安全形度的話肯定是美元安全這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
先給大家結論,除非你家的錢真的很多需要做資產配置,否則根本不用將人民幣換成人民幣。我說的資產配置是指至少有兩套一線城市的房產,股票、基金、現金、理財產品等金融類投資品總額在100萬元以上,這樣的家庭或是個人可以分散投資拿出一部分錢換成美元,其他的平民就算了,理由如下:
從2020年5月至今的近一年裡,美元貶值了將近10%。假如一位有人一年前花了71000元人民幣兌換了1萬元美元的花,現如今這1萬美元只能兌換人民幣64500元了,一年直接損失了6500元人民幣;如果用35.5萬元人民幣兌換了5萬元美元的話(個人每年只能兌換5萬美元的外匯),現在這5萬元美元價值32.25萬元人民幣,一年損失3.25萬元人民幣。
另外一方面,美元仍然在貶值,這是因為拜登總統一上任就簽發了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往資本市場直接注入了大量美元。之後拜登總統還將大概率繼續注入美元,6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專項投資計劃正在醞釀中,這幾天拜總統不斷在宣揚基建的重要性、美國製造的重要性,這就是在為放水6000億美元做前期宣傳。因此,短期來看美元的幣值仍然很難穩定,繼續小幅度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即使之後美國的貨幣政策有所放緩,美元的匯率也不會大幅回升,最多也就是平穩或小幅回升。為了那麼點理論上的漲幅要承擔很大的貶值風險,這樣風險大於收益的投資沒有做的必要。
有的朋友會問,提前換入美元等它升值了為何還不一定能賺錢呢?
大家要知道你換回美元後是要繼續投資的,把美元存在銀行里幾乎沒有任何的利息。購買美元理財產品是大部分持有美元者的選擇。不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美元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比於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率要低不少,因此,換入美元後必須期待美元匯率有較大上漲才行,用匯率上的收益抵消理財產品收益率較低帶來的損失。
美聯儲此前表示,美國在2022年年底前不會考慮加息。美元匯率要想上升必須得加息,這樣全球資本才會流向美國擁抱美元及美元類資產,換入美元的人多了美元自然就會升值。目前來看,美聯儲在各種場合不斷重申最近不會加息,這無疑是美元升值的最大障礙。
題主如果真的考慮兌換美元的話,建議多關注 財經 新聞、 財經 博主,關注美國經濟、就業數據等多方面的信息。只有當美國經濟基本恢復疫情前的狀態時美聯儲才會考慮加息,而這時美元匯率可能會迎來一波小幅上漲,兌換入美元才有的賺。
我不玩外匯,不太關注匯率變化,但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還是了解的。
最早八塊多的人民幣才兌換一美元,後來達到六塊多兌換一美元,人民幣相對於美元來說升值了,兌換同樣的美元需要人民幣的量少了。
現在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經不是單邊形式的升值,而是上下波動狀態,目前匯率已經破七了。如果僅僅是以持有為目的,無論是短期持有,還是長期投資,我都不看好。
短期內,中美關繫上有緩和,更有緊張,形勢並不明朗,所以不好判斷匯率的走勢;長期來看,我個人認為還是鋸齒型的波動為主。
如果從資產安全形度來考慮,我認為持有美元和人民幣,都是安全的。
中美兩國是世界前兩位的經濟體,經濟體量很大,抗風險能力都非常高。如果這兩個國家中,任意一種貨幣突然出了問題,對世界都是災難性的。
如果擔心某種貨幣出問題的話,建議選擇黃金,實物黃金。黃金升值的空間不大,但保值的功能被廣泛認可。俗話說亂世選黃金嗎,如果人民幣或者是美元某一種貨幣不安全了,那一定是進入了亂世,所以選擇黃金更可靠。
現在來說直接存人民幣要比換成美元存起來好。
一、在存入銀行的安全性來說,中國銀行比美國銀行高。 中國銀行的安全性要高,而美國銀行風險較大,隨時有破產的風險,比如:2008年金融風暴雷曼兄弟銀行破產和華盛頓互惠銀行破產。最新媒體11月20日報道,過去一個月時間,美國就有3家銀行倒閉,分別是新澤西城市國民銀行、俄亥俄州莫米市雷索盧特銀行、肯塔基州路易莎社區銀行等等。所以說把錢存在美國銀行的風險巨大。
二、就存款利息方面來說,大家都知道美國銀行的存款利息很低,幾乎沒有什麼收益可言。如果你把人民幣換成美元還要掏手續費,就更不合算了。存在中國各大銀行活期利率在0.35%左右, 定期存款最低是三個月最高是五年,利率1.43%-3.575%之間是相對合算的。
三、美元的貶值是肯定的,其貶值速度快於人民幣。很多人認為人民幣的m2增長速度太快了,所以人民幣一定會貶值,並且人民幣貶值的速度超過美元。而實際上從最近5年來看,人民幣始終沒有跨過7元,幅度波動不大。而美元是全世界主要的通用貨幣之一,在國際上的貨幣中佔主導地位,它又是國際上黃金的標價貨幣,在目前的情形下,美元的貶值是不爭的事實。
三、美國的經濟下滑,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和危害,加快了美元貶值速度。美國最近時期經濟下滑,國債連續上漲到 歷史 高位。美聯儲為了挽救美國經濟,只能經過降息和加大印鈔的速度來解決。雖然讓美國經濟暫時緩解,但實際上暗藏很大的風險,如果國債繼續走高兌付越來越困難,會引發全世界經濟惡化,那美元就更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了。
總結:所以直接存人民幣要比換成美元存起來好,美元不斷的貶值,地位不斷下滑,價值已不在,而人民幣的地位已經上升的很快,前景更好。
現在換美元肯定不合適了,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從去年4月份6.26,到今年9月份時升至7.19,幅度達到14.8%,如果再算上利率,一年半的時間,收益在17%左右,算是一筆不錯的投資。
但站在現在的時點,我覺得不合適了,去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出現貶值,有特定的背景原因,去年中美貿易戰開始,雙方不斷加稅,在這個過程中人民幣出現貶值,但當人民幣的匯率突破7以上,本身就意味著沒什麼空間了。
前期適應貶值,對出口型企業是有利的,但是繼續持續性的貶值,就會產生不良影響,而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已經出現企穩,再加上央行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未來人民貶可能還會繼續保持在7以上,但是繼續貶值的空間已經被鎖死。
所以這個時候換美元沒有多大意義,如果一年之後,貿易形式緩和,宏觀經濟回升,人民幣重新走強,你再換回人民幣那就要虧錢了。即便是一年以後,美元人民幣的匯率依然保持當前的水平,也是不劃算的,因為銀行的美元存款利率很低,遠遠不及人民幣定期存款的利率高,同樣會損失掉機會成本,得不償失。
老是貶值的幣種沒有人願意要……這個世界沒有人是沙雕[捂臉][捂臉]
我雖然說生活上沒有餘糧,存糧,也沒有買房,但我認為:
一:如果真有富裕的錢話:最好投資買房。因為咱們國家的房地產很怪異:房價越控越漲,房住不抄抄翻天。另外:賣地的,地產商,開發商,建築商,銀行,中介商等都有公的影子(以下省略數千字)大樹底下好乘涼啊。如果真有充足的資金,買張房地產最後一張快車票為時不晚!不必擔心房地產快車會翻車,降價,因為上車的人太多。再說了國家也不會讓此快車脫軌或翻車的!這就是房地產怪異現象!
二:如果有多金的錢,沒必要去換美元。因為美國是個控制國際金融的霸權國,它們可以把印美鈔的機器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夜不停的印鈔的話,您手裡的美元可能會貶值,或者被剪羊毛!
三:最穩妥,最放心,最保值方法就是:把錢換成金磚,埋在自家豬圈或牛棚兩米來深的地底下。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財富,安心,放心,睡覺踏心!再說了:歷朝歷代,無論太平盛世或者亂世之秋,真金白銀都是硬通貨,都是保命,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四:抄股,抄期貨等風險投資,都帶有賭的性質。不是一般人玩的 游戲 ,裡面的學文,水等太深。不是游泳圈裡的游泳教練的話,有可能會溺水身亡,血本無歸!……好比您花錢買個老母雞交給別人,您盼著將來雞下蛋後可以分點蛋賣錢補貼家用。怕就怕老母雞,雞蛋都被人煮吃了,到頭來雞蛋,雞,雞毛您沒見著,連口雞湯也沒喝一小口。也就就俗話說的:您想著蛋,人家連您的雞和蛋一起惦記上了啊!
五:古人雲:盛世藏古董,亂世藏金銀。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以上是本人見解,不一定正確!
站在2020年11月份的時間節點上,當前如果把人民幣直接兌換成美元存起來的話是最得不償失的行為。觀察經半年以來美元全球匯率我們就能夠發現美元區的貶值力度是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的主權貨幣,尤其是人民幣,歐元,日元和英鎊這些國際主流貨幣。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於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一直持續到了現在,目前美國國內的累計新型冠狀病毒疫 情感 染人數已經突破了900萬人,並且截至目前為止,美國國內的醫療擠兌現象依舊出現。這對於美國國內的經濟復甦那會是致命性的影響,為了穩住美股和美國的經濟,美聯儲不惜一切代價超印美元注入天量的流動性。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的國家負債規模已經達到27萬億美元,再加上特朗普之前尋求與拜登達成的1.8萬億美元刺激計劃,以及下半年國家財政缺口3.1萬億美元,加起來美國的負債規模將會達到30萬億美元,一年的利息就要接近1萬億美元。償還本金的概率是極低的,那麼只有通過貶值的方式並且通過美元全球結算體系分擔出去一部分壓力來過日子。
總的來講,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美元都會呈現出一個大的通貨膨脹,或者說匯率貶值狀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曾經在9月份的美國不繼續降息會議上明確表態,希望未來美元區的通貨膨脹率能夠錨定在2%左右,但是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美元的通貨膨脹率都不足1%,如果平均達到2%的話那麼2020年美元的通貨膨脹率就會達到3%。
而全球有60%以上的資產直接與美元掛鉤,這也就意味著已經是2020年有3%的全球財富將會蒸發,你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財富兌換成美元存儲起來是等待更大幅度的貶值,還是等待升值?概率應該是非常清楚的,美元的降息周期才剛剛不久,加息周期至少也會在2021年的下半年出現,那個時候或許是抄底美元的不錯時機。
我的一個朋友,觀點比較有前瞻性,在四五年前,他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把手裡的資金兌換了10萬美元,也沒有進行儲蓄和投資,放在家裡等待美元升值,直到今年人民幣匯率破7,他的孩子也出國讀研,這些錢算是派上了用場。
作為世界上兩大經濟體的法定貨幣,兩者之間的匯率關系可能會有波動,但是不可能有巨大的反差,否則全球經濟都會受到重大影響,從這個角度看,人民幣和美元的安全性都是比較好的。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美元資產和人民幣資產安全性是一樣的,至於哪個合算,不同的人觀點可能不一樣,對長期生活在國內的人來說,持有人民幣資產更合算一些。
由於絕大部分人長期生活在國內,我們實際消費都是用人民幣結算的,投資理財產品也是以人民幣為主,如果想把手裡的資金變換成美元,主要的目的就是防止人民幣對外貶值,因此是否合算,關鍵就看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關系。
持有人民幣還是美元,哪一個更合算的問題,我認為持有人民幣更好一些,雖然兩者的匯率會產生波動,但是人民幣作為本幣來說,靈活性更強,投資理財也更加方便,無風險投資收益率更高,因此也就更合算一些。
第一,我們的日常收入和消費全都是用人民幣結算的,持有美元會受到很多的限制,一是兌換手續復雜,二是兌換有成本,三是兌換有限額,這些都要佔用時間,精力和資金。
第二,在市面上的理財產品中,能夠用美元理財的非常少,如果兌換成美元,通常只能讓資金閑置,無法產生資產收益,長時間看這就是一種損失。
第三,從投資收益率看,人民幣的無風險投資收益率大約在5%左右,美元的無風險投資收益率大約在3%左右,兩者之間的差距是比較大的,持有人民幣更劃算。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Ⅱ 黃金和美元哪個好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執行的是金本位政策,美元和黃金掛鉤,所以大家把美元又稱之為美金。
但是現在的美金已經不在是美金了。貨幣天然是金銀。
這二種做為投資都是可以的,黃金有較強的抗通脹,避險功能,而相對白銀來說其這方面功能相對偏弱黃金適合投資,白銀適合投機.白銀短時間內波動劇烈投機性更強,因為價位相對於黃金低的多,比較時候短線操作,甚至超短線交易.黃金和白銀多數時間的聯動性依然存在,當然在也存在一定的差異1)總體走勢落後於黃金.2)但是一旦,全球經濟復甦,工業需求激增,國際資本流入,白銀有望走高.3)白銀的工業屬性較強,影響其因素更為復雜,包括經濟周期,工業用銀數量等.4)白銀與經濟數據掛鉤顯著,如果經濟向好,白銀需求較多,價格也隨之上升.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Ⅲ 試比較中國金融市場與西方國家金融市場,中國存在哪些
中國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金融制度比較一國的金融制度一般包括三大要素,即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工具。金融機構是指經營貨幣資金的各種金融組織。金融市場是金融機構和其他經濟主體從事金融活動的場所和領域。金融工具則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並能證明金融交易金額、期限和價格的書面文件。由於金融機構是金融市場上的主體,而金融工具是金融機構進行金融活動的手段,對金融工具的交易構成了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因此,一國的金融機構在金融體系中舉足輕重。下面我主要通過介紹美國、英國、德國三個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與我國進行比較。
美國
《一》美國的以聯邦儲備體系為中心的金融機構體系美國的金融機構主要由聯邦儲備體系(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府金融機構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所組成。
(1) 聯邦儲備體系美國的聯邦儲備體系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和聯邦儲備銀行以及幾大顧問性質的機構組成。聯邦儲備委員會主要負責制定貨幣政策,監管12家聯邦儲備銀行和聯儲管轄范圍內的金融機構,確保美國支付體系的完整性和連續性,負責執行有關消費信貸的聯邦法規。同時,委員會還須向國會提交起經營情況的年報,以及一年兩度的有關國家經濟發展狀況和聯儲貨幣與信貸供應增長目標特別報告。公開市場委員會是負責實施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業務的專門機構,即由他來決定聯儲在公開市場上應做何種交易。這些交易是指通過買賣政府和聯邦機構的證券,以吞吐存款機構的儲備,從而實現貨幣政策的目標。公開市場委員會也規定和指導外匯市場上美圓對外匯的操作。美國有12個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這些銀行在本區內設立自己的分行。它們的職責有:提出有關貼現率的建議;存款機構的准備金,通過貼現窗口向其提供貸款;印製、保管貨幣;清算存款機構的支票,為其轉帳;代理國庫;對轄區內的金融機構實施監管。
《二》商業銀行美國的商業銀行有兩個主要特點,雙軌銀行制度和單一制。雙軌銀行制度指商業銀行的注冊分為聯邦政府注冊的國民銀行和在州政府注冊的州銀行。單一制是指,美國政府一般不允許跨州設分支機構。還有美國對銀行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除了50個州每州有一個銀行管理機構外,聯邦共有3個銀行管理機構並存,即:財政部所屬的通貨總監、聯邦儲備委員會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對銀行進行檢查監督。
《三》政府金融機構 這是指有美國聯邦政府創辦的金融機構。主要有住宅信貸機構、農業信貸機構和進出口銀行。
《四》非銀行金融機構在美國,將商業銀行以外的所有金融機構統稱為非銀行金融機構。 包括,儲蓄貸款社,互助儲蓄銀行,信用社,保險公司,養老基金,信託公司,金融公司、投資公司以及投資銀行。在這些機構中有的可吸收存款,如儲蓄貸款社、信用社等;有的則不接受存款,且資產的流動性較小,如保險公司、退休養老基金等。前者稱之為非銀行存款機構,後者稱之為非存款金融機構。
《五》美國在國外的銀行二戰後由於美元成為國際市場的重要貨幣,美國壟斷資本迅速擴張,海外投資激增,以及跨國公司的崛起,需要巨額資金支撐美國壟斷資本在海外的擴張,這樣促使了美國銀行在國外的迅速發展。
以上這些主要內容就是美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的框架。
下面接著介紹英國的金融機構體系的主要部分。 英國英國的金融機構由兩部分構成,英國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英格蘭銀行是其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作為中央銀行,主要的職能為: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英國的銀行系統種類齊全,數量眾多,按照英國最新分類,"英國的銀行"主要包括零售性銀行、商人銀行、貼現行、其他英國銀行和海外銀行等機構。
英國的其他金融機構是指除了銀行以外的各類金融中介機構,主要包括房屋互助協會、國民儲蓄銀行、單位信託公司、金融行、養老金基金機構、保險公司。分行制是英國銀行體系的特色之一。
英國的銀行最早普遍實行分行制,被稱為英國模式,其特徵是:總行設在大城市,然後在國內外廣設分支機構作為總行的派出機構,由此控制全國的大部分銀行業務。英國銀行制度另一重要特點是,存在著不少專門從事票據貼現業務的貼現所。英國與其它國家不同,企業一般不直接向存款銀行要求貼現,存款銀行也不直接向英格蘭銀行要求貼現,而是通過貼現所辦理貼現與再貼現業務。
最後,倫敦作為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因而就有大量的外國銀行雲集倫敦。
德國德國的銀行體系是從19世紀中葉,隨著國家工業化及其所引起的資本需求而發展起來的。德國的金融體系由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組成。德意志銀行是德國的中央銀行,在金融體系中處於中心地位,擁有較大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聯邦銀行被認為是歐洲各國中最具有獨立性的中央銀行,按銀行法規定,聯邦銀行可以不接受政府對該行發布的指示。當聯邦銀行和聯邦政府在處理問題上有分歧而不能取得協議時,政府只能提出推遲作處決定的要求,而不能否決銀行的決定。
德國的商業銀行資本雄厚,非常活躍,在金融市場上處於強有力的地位。屬於商業銀行的有大銀行(主要三大家)、區域性銀行、外國銀行和私人銀行。德國的商業銀行對工商企業控制力較強,主要是採取參股辦法進行控制,通過參股,形成許多以銀行為核心的大的壟斷資本集團,由於是同一集團,銀行對企業資金的支持也是積極的。
還有德國的銀行業務基本上是多樣化和綜合化。除了商業銀行還有專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包括儲蓄銀行、信用合作銀行和保險公司。
以上就是這三個主要的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的金融體系結構,下面我主要寫我國的金融體系結構,從而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差別。中國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國人民銀行為領導,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並存,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格局。具體結構是: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其他商業銀行;農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在華外資金融機構。
(1)作為我國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制訂和實施貨幣政策,對金融業實施監督管理的國家機關。它具有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一般特徵:是通貨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和政府的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根據履行職責的需要而設立,作為派出機構,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授權,負責其轄區內的金融監管管理,承辦有關業務。
(2)政策性銀行是由政府投資成立的,根據政府的決策和意向專門從事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銀行它們的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並且根據具體分工的不同,服務於特定的領域,所以也叫政策性專業銀行。有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三家銀行。在起經營過程中,貫徹不與商業性金融機構競爭,自主經營與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則。
(3我國金融機構體系中主體地位的是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目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無論在人員,機構網點數量上,還是在資產規模幾市場佔有分額上,均處於我國整個金融領域絕對舉足輕重的地位。除了以上三大板塊以外,還有其他商業銀行,農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和在華外資金融機構。上面的四大部分主要是介紹了四個國家的金融機構體系的主要部分。通過對它們的說明,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很大區別,我國可以借鑒它們的某些優點。
Ⅳ 持有美元還是人民幣好
持有美元好。
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美元一直是「強勢貨幣」的代名詞。盡管經歷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以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美國的控制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美國人一直都懷揣著這樣一個夢想——整固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後,美元「世界貨幣」的格局。
5月1日公布的美國4月Markit製造業PMI(采購經理指數)終值為56.5,也符合預期。當天稍後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公布的4月ISM製造業指數為57.3,雖連降兩個月,但連續20個月高於榮枯線,代表美國製造業穩健擴張。今年2月,美國ISM指數為60.8,創2004年5月以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