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理財 » 金融如何支持雙碳發展

金融如何支持雙碳發展

發布時間: 2023-01-26 12:25:59

『壹』 雙碳願景下的金融支持研究是什麼意思

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在於低碳減,實質上是經濟的低碳轉型。而在實體經濟大規模進行綠色低碳轉型的過程中,金融轉型也勢在必行。一方面,金融行業要滿足實體經濟低碳轉型帶來的龐大的綠色投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其自身也要防範氣候變化和環境破壞所導致的金融風險。

『貳』 實現碳中和,綠色金融如何助力

近日,《中國銀行保險報》獲悉,銀保監會將研究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規范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產業,加強環境和 社會 風險管理,提升綠色金融專業能力和金融服務質效,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工作,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去年9月,我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隨後,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進行了部署,並提出了需要實現的量化目標。

綠色金融機遇與挑戰並存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中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超過11萬億元,綠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節能環保項目的貸款余額及增幅規模位居前列。

綠色信貸環境效益也在逐步顯現,按照信貸資金占綠色項目總投資的比例計算,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每年可支持節約標准煤超過3億噸,減排二氧化碳當量超過6億噸。

得益於綠色金融政策的加碼,以綠色債券為主的ESG主題債券也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2月底,符合境內綠色認證標準的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累計超1.2萬億元,2016年以來連續5年發行規模超2000億元,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碳中和目標的確立,綠色金融需要發揮更大作用。2021年中國銀保監會工作會議提到,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信託。央行行長易綱日前也明確表示,央行已經把綠色金融確定為今年和「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推進。

據行業估算,為了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就需要約22萬億元的投資。如何滿足這么龐大的綠色投融資需求,需要包括金融體系在內的市場資金充分參與,對於我國的綠色金融體系而言,既帶來機遇,也帶來不小的挑戰。

創新綠色投融資模式

2012年起,原銀監會制定發布《綠色信貸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勵引導銀行大力發展綠色信貸,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注重防範環境和 社會 風險,提升自身的環境和 社會 表現。目前,我國已逐步構建起一套綠色信貸政策體系。

在此基礎上,近年來,銀保監會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積極發展能效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 探索 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提升綠色金融專業服務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

今年2月9日,全國首批6筆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合計發行規模共計64億元。這是全球范圍內首次以碳中和命名的貼標綠色債券產品。3月18日,國家開發銀行發行了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發行規模約200億元,是目前全市場發行金額最大的專項用於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綠色債券。此外,市場上還先後落地了市場首單碳中和證券化產品、首單碳中和並購債權融資計劃、首單綠色權益出資型票據等碳金融產品。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馮琳指出,碳中和債券是聚焦碳減排目標的綠色債券,屬於綠色債券的一種。銀行機構創新推出聚焦碳減排的碳中和債,有利於推動綠色債券市場發展,更好發揮綠色債券這一重要綠色金融產品支持綠色發展的功能。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的信貸投入和創新力度也在加大。不久前,興業銀行制定了新一輪五年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全行綠色融資余額突破2萬億元。近日,該行還落地了首例以遠期碳匯產品為標的物的約定回購融資項目,通過「碳匯貸」綜合融資項目為福建一家林場發放2000萬元貸款。

也有銀行結合所在地發展特色和產業支持政策,不斷創新推出綠色信貸產品。如郵儲銀行的光伏貸、建設銀行的綠色智造貸、農業銀行的油茶貸、湖州銀行的綠色園區貸等。部分綠色金融業務領先的機構,也在綠色供應鏈金融上不斷創新,綠色設備與綠色產品買方信貸、保理等綠色供應鏈金融產品不斷涌現。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遙表示,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碳中和債等創新產品的出現,顯示出金融機構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創新活力。未來,創新應當成為發展綠色的重要抓手,持續增強綠色金融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向低碳產業傾斜,加強對綠色產業的支持。與此同時,立足強化減排的目標,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汽車 、碳捕獲與封存等綠色產業發展潛力巨大,也將為銀行帶來可持續發展機遇。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結合2020年的貨幣政策,預計2021年有關部門將在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體系中進一步加強對綠色金融的考核,促使銀行加大對綠色金融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同時,氣候投融資將日益成為銀行綠色金融重要領域,銀行綠色金融債券發行力度也將同步加大。

健全綠色標准,防範綠色風險

據悉,當前商業銀行拓展綠色金融業務仍存在一些困難,例如目前各個行業和國內外綠色標准不完全統一、信息披露制度不夠完善。同時,氣候和環境變化的影響尚未納入綠色金融風險的系統考量之中,這些制度建設的短板無形中使得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項目的難度和風險加大。

中金研究院副總經理周子彭認為,為了更好實現綠色發展目標,國家應統一綠色金融的標准制定,健全綠色信息的披露機制,完善「外部性內生化」的政策激勵,全面發展多元化綠色金融市場,加強培育綠色投資理念,將環境風險納入監管政策考量。

《中國銀行保險報》了解到,目前銀保監會正在推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工作。去年,銀保監會已與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開發氣候友好型的綠色金融產品,加大對氣候變化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銀保監會還鼓勵金融機構借鑒國際良好實踐經驗,加強融資項目的環境與 社會 風險管理,完善信息披露,積極參與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下一步,銀保監會還將研究完善綠色金融相關政策措施,鼓勵和引導銀行保險機構積極發展綠色金融,規范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綠色產業,加強環境和 社會 風險管理,提升綠色金融專業能力和金融服務質效,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工作,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魯政委表示,對於商業銀行而言,未來一是要降低高碳資產配置,二是要逐漸建立全面的氣候環境風險管理體系,三是要加強氣候相關信息披露。

『叄』 浦發信用卡「雙碳」實踐:貢獻綠色金融力量

新能源 汽車 、共享單車、智能家居、數字人民幣……這些與綠色環保相關的新概念、新模式、新產品,正逐漸成為受年輕人追捧的前沿 時尚 。碳中和、碳排放的概念,也經由這些新消費理念的灌溉,鋪展成綠色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隨著中國「雙碳」目標時間線的明確,綠色金融成為一大熱詞,加速推進經濟綠色轉型、金融助力碳中和也已成為業界共識。作為綠色金融的主力軍,銀行業躬身入局,推出了大量綠色金融產品。

綠色低碳該如何與信用卡業務結合?去年8月,浦發信用卡領先同業,首發「浦發銀行綠色低碳主題信用卡」,旨在向持卡人推廣低碳生活新理念,成為金融創新的實踐者。以信用卡為原點,浦發信用卡更以客戶為中心,通過一系列特色活動深挖與「雙碳」相關的消費場景,引導信用卡消費翻開綠色低碳新篇章。

站位行業前沿,主動順應低碳主旋「綠」

錨定「雙碳」目標,碳達峰、碳中和已被寫入「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在頂層設計上有了明確的「路線圖」。「雙碳」之路涉及各行各業,這其中,綠色金融是一塊重要拼圖,從近段時間接連出台的政策就可見一斑。

去年6月,人民銀行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隨後,多家銀行出台有關綠色金融的制度方案。在地區層面,去年8月,上海發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明確 探索 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可以說,在銀行業態,一場低碳變革正在發生,並由此激發金融增量,構建新的綠色金融生態。

銀行業是一個巨系統,各子業態都在 探索 綠色金融的可能性,以金融屬性賦能綠色低碳實踐。向上,銀行業對接企業客戶,在綠色信貸、綠色投資等方面發力,向下,銀行業更覆蓋包括信用卡在內的個人業務,有利於把綠色低碳理念滲透到更多用戶中,在綠色消費、碳積分等領域,發揮強大的影響力和帶動性。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浦發信用卡佔位行業前沿,主動順應低碳主旋「綠」,早早 探索 將信用卡與綠色低碳相結合的新方式,梳理出品牌綠色低碳戰略的雛形:抓住2C業務普惠性強、業務面廣的特色,通過信用卡產品創新,將低碳產品消費金融、低碳生活消費方式等融於一體,給廣大用戶提供一個實現綠色低碳消費的新選擇,以此達到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的最終目的。

深挖消費場景,把低碳理念融入金融血脈

承載浦發信用卡低碳理念的實踐,從一張小小的卡片開始。

去年8月24日,浦發信用卡在業內首發「浦發銀聯綠色低碳主題信用卡」,引領更多持卡人投入低碳行列。這張主題信用卡的「里」和「外」都蘊含十足的環保理念。

「里」的設計,在材質上採用PETG環保材質,減小了傳統PVC卡片廢棄後對於環境的負擔,在設計語言上則融入綠色地球、低碳出行的理念,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外」的設計,則充分調動環保類的綠色權益。持卡人以雲閃付乘車碼、雲閃付消費碼、銀聯手機閃付等方式,綁定主題信用卡乘坐公交或地鐵,可獲刷卡金返還。通過這種低碳權益的設計,激發和鼓勵持卡人參與環保的生活新方式。

伴隨卡產品的誕生,浦發信用卡通過一場線上發布會向廣大用戶傳遞綠色理念,同時也以環保的舉辦方式呼應綠色主題。從一張主題卡的產品創新,再到一場「超輕態雲發布」的活動創新,可以看到浦發信用卡果斷抓住市場趨勢的主動出擊。從一定程度上,也帶動同行創設相關主題信用卡,共同推動信用卡行業跑出新賽道。

除了這張「小綠卡」之外,整個浦發銀行信用卡中心也在更大的范圍內進行「雙碳」實踐,深挖綠色低碳的消費場景,不斷發起新的活動,把低碳理念融入金融血脈。

從4月22日起到5月17日,浦發信用卡推出「綠色積分我最6」活動,活動創意串起乘公交、乘地鐵、公共繳費、單車騎行、新能源 汽車 充電等綠色消費場景,成功報名的持卡人進行綠色低碳消費後,可額外獲贈「綠色」積分獎勵。

順應綠色產業發展格局,浦發信用卡還敏銳捕捉到新能源 汽車 的高速發展,立足傳統信貸優勢,布局綠色信貸。用戶只需在有合作的 汽車 經銷商門店內,購買 汽車 品牌指定新能源車型,就可享手續費立減優惠。這一綠色信貸覆蓋上汽大眾、雪佛蘭、幾何、領克等,為用戶帶來實在優惠的同時,也促進資源向更環保的方向流動。

豐富綠色金融的服務「觸點」,浦發信用卡也在著力 探索 低碳消費場景的多元化發展。今年,浦發信用卡將聯動優質商圈商戶品牌開展綠色消費返刷卡金活動;與此同時,浦發也曾與微信聯動,推出過「微信乘車有禮」活動,潤物細無聲地為信用卡行業發展注入一股新風。

浦發信用卡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浦發信用卡已推出的綠色積分,只是其低碳實踐的1.0版本,後續卡中心還將計劃推出碳賬戶業務,針對個人信用卡賬戶及消費進行更多業務創新,值得期待。

深耕綠色金融,激發綠色金融消費未來潛能

金融對於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耕綠色金融的理念,需要每一個細分業態從產品創新、策劃創新等每一個層面來踐行,才能加速構建新的綠色金融生態,在響應「雙碳」政策的同時進一步激發潛能。

浦發信用卡立足所有用戶,策劃多層次、多觸點的營銷活動,有策略性地規劃轉型節奏,不僅能引導客戶認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也為綠色金融業務的轉型「聚沙成塔」,讓綠色低碳的理念深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之中。

從長遠看,浦發信用卡早早與綠色低碳相結合,將出行等生活場景、新能源 汽車 等綠色消費等,作為銀行構建與用戶金融服務連接的觸點,既大力推行了綠色低碳生活消費方式與消費理念,也有助於其構建信用卡品牌綠色理念,為行業樹立起示範作用。

綠色金融具備蓬勃的發展趨勢與機遇,也是「十四五」時期的發展重點。以綠色金融推動環保大局,綠色低碳與信用卡的「化學反應」才剛剛開始,浦發信用卡的低碳主旋「綠」,是貫徹綠色金融方針政策的重要使命,也領行業風氣之先,成為激活綠色金融的內生動力。

『肆』 如何利用碳金融推動低碳實體經濟發展

如何利用碳金融推動低碳實體經濟發展
2017年,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逐漸興起會給大、中型實體企業的生產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同時也會給這些企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這正是所謂的機遇與挑戰並存。
隨著碳市場形成並深化發展,碳資產作為企業資產的地位也將逐步穩固。在歐盟、澳大利亞等國家建立碳市場過程中,控排企業在管理方面並未遇到很大挑戰,主要是由於90年代起這些企業就已經有了系統的環境、能源管理體系。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除了挑戰,碳市場更是一次迅速提升系統管理能力、融資能力的機遇。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服務經濟。金融業發展的根基是實體經濟,離開了實體經濟,金融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發展各種形式的金融服務,最終目的是為了推進實體經濟發展。目前低碳實體經濟發展的障礙,仍然是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可以說,金融服務低碳經濟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突破融資的「瓶頸」約束,也就是要千方百計地擴大融資規模,滿足實體經濟建設的合理資金需求。
對如何利用碳金融推動低碳實體經濟發展的思考
1
利用碳金融推動低碳實體經濟的發展願望和現實困境
碳金融是推動和繁榮碳交易市場的必要條件之一。為什麼在試點階段碳交易金額上不去,碳交易品種上不去,就是因為碳金融品種太少,碳金融背後的交易頻次太少,僅僅靠少量以履約為目的現貨交易,是無法支撐整個市場的流動性的。
從宏觀經濟層面上看,推進和加快低碳經濟的發展,更要依靠大力發展碳金融為引領手段,這包括加快構建和完善我國的碳交易市場,大力開發碳金融產品和業務,並且推動商業銀行將低碳經濟項目作為貸款支持的重點,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對低碳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從目前來看,A股市場中具有低碳經濟概念的上市公司佔比很小,而節能減排企業發行企業債的籌資活動限制也亟待突破。這表明, 當下我國以直接融資手段來支持低碳經濟發展顯得更為「滯後」。與低碳經濟所佔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相比,目前我國直接融資對低碳經濟的支持力度是不夠的。
碳金融概念出現後,利用碳金融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的呼聲日漸高漲。在碳交易試點運行期間,各交易所均推出了若干碳金融產品,例如:碳配額託管、碳配額回購、配額質押貸款與CCER置換、碳期權、碳排放權現貨遠期合約、碳債券、場外掉期合約等等,然而這些產品普遍存在著體量小、頻次低、結構比較簡單等缺點,基本上都處於試水階段,且可復制性差。其中,配額質押貸款這種被認為是對企業開拓產業融資渠道最具影響力的一種碳金融服務卻因為監管和合規性等原因,未能得到推廣。在試點期間,配額質押貸款業務成果廖廖,頻次遠低於託管、回購等簡單金融服務。
我們來看一個配額質押案例:某碳資產公司與天津某國企的配額質押融資方案。
某中型控排企業,年配額量400萬噸,以控排企業50%配額(200萬噸)作為質押標的,以當年市場價值的50%(15元/噸)作為質押率,通過金融機構為企業融資3千萬元並收取資金利息。控排企業利用碳融資實施一項節能技改工程,在次年解押配額並支付本金及利息,同時碳資產公司對質押配額數量的的5%進行配額-CCER置換,通過買入CCER賣出配額的方式獲取價差收益。
待方案進入實施階段,卻遇到了以下障礙而被擱置。第一,該企業實施的技改工程投資規模較大,配額質押融資利率雖不高,但其款項數額遠不能滿足需要;第二,配額質押融資期限較短,不能很好的起到引領作用;最終導致企業還是依賴於傳統的渠道進行進一步融資,以彌補資金缺口。而大型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此類貸款需求也缺乏興趣,融資渠道不暢的問題仍然未能解決。
由此可見,對產業融資需求較強烈的中小型企業,因融資額度、配套措施不足等問題,碳金融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近期出現的一些新概念,如「集團碳配額融資」、「園區碳配額融資」等,由於體制、規則等限制,只停留在概念階段。欲使碳金融對實體經濟真正發揮作用,須拓寬思路,全面設計,綜合發展。
2
有效利用碳金融,要結合傳統金融、綠色金融等多種金融手段
現階段的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形式先天不足,難以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低碳發展需求。對政府和碳市從業人士而言,只是一味強調發展碳金融本身的「造血」功能是不夠的。在全國碳市場形成後,要大力發展碳金融,並有效推動低碳實體經濟的發展,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推動,「輸血」與「造血」機制並用。
第一,政策支持。鼓勵商業銀行結合國內碳減排機制,積極創新貸款管理機制以適應低碳實體經濟的發展需求。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商業銀行是否敢於將低碳經濟項目作為貸款支持的重點,這對我國發展低碳經濟至關重要。盡管現在大家都在打「綠色信貸」這張牌,但從節能減排貸款所佔貸款總額比重明顯偏低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對低碳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
鑒於低碳經濟發展不僅可以拓寬商業銀行的貸款產品范圍和金融服務內容,還有助於促進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這包括碳基金機制創新、碳金融產品創新、推進貸款管理機制的創新 (如制訂和開發適合我國節能減排項目的新貸款管理辦法等),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當加大對低碳經濟的「綠色」金融支持力度,這對銀行本身而言也是個新的業務增長點。
第二,跨行業合作。既然國內碳市場建成和深化發展已成大趨勢,應鼓勵專業的碳資產管理者聯合金融機構及企業,推出和碳交易活動緊密聯系的較大規模碳金融服務,真正能夠影響到企業的低碳發展進程,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數額小、頻次低,結構簡單的「試水碳金融」產品。
第三,除銀行信貸支持之外,充分利用政府、行業及商業渠道,通過積極推廣先進低碳技術,實施低碳工程與碳金融緊密結合的低碳綜合規劃,進而擴大直接融資規模,這也是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國傳統高能耗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比較高,節能減排壓力大,對碳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旺盛,潛力巨大。政府應引導金融機構全面理解和准確把握國家貨幣政策,根據政策力度、重點和節奏變化,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和努力方向,綜合運用傳統金融、綠色金融和碳金融等多種融資工具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支持低碳實體經濟的發展。

熱點內容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是什麼級別 發布:2025-07-18 19:25:33 瀏覽:379
基金賣不完剩下的基金去哪裡 發布:2025-07-18 19:22:48 瀏覽:521
金融內向適合做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8 19:12:36 瀏覽:380
如何打造人民大眾理財師 發布:2025-07-18 18:54:33 瀏覽:678
基金轉換為什麼少一千 發布:2025-07-18 18:48:01 瀏覽:413
如何提高股市市場分析 發布:2025-07-18 18:40:23 瀏覽:631
在哪裡看基金經理換倉時機 發布:2025-07-18 18:40:14 瀏覽:598
炒股買的黃金叫什麼 發布:2025-07-18 18:34:25 瀏覽:17
炒股開戶銀行卡號輸錯了怎麼辦 發布:2025-07-18 18:33:51 瀏覽:904
炒股怎麼這么迷茫 發布:2025-07-18 18:28:49 瀏覽: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