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均持有金融資產多少
❶ 整個上海能值多少錢100萬億英鎊能買下來吧!
能,必然能。這個問題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某個個人,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資產,足夠買下地球,一百萬億英鎊,他卻只想要一個上海,我深受感動。給你看一下排名前幾的國家的國內年生產總值1、美國(GDP:20.933萬億美元)2020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0.93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為24.77%,依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人均GDP超過6.3萬美元。據美國商務部1月2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GDP在2020年萎縮了3.5%。截止2021年5月18日,美國累計確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過3377萬,累計死亡超過60萬,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打擊的超過預期,失業率增加,消費需求大幅下降,但由於美國在科學技術研究和技術產品創新方面都是世界首屈一指,擁有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核心科技,企業競爭力強,經濟復甦能力強大。
2、中國(GDP:14.73萬億美元)根據2021年3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015986億元,比上年增長2.3%,按年度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4.73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70%,全球佔比為17.42%。中國也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也首次突破百萬億。
3、日本(GDP:5.049萬億美元)202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約為5.049萬億美元,全球佔比約為5.97%,受疫情情影響日本經濟總量較2019年萎縮4.8%,人均GDP約為3.9萬美元。
4、德國(GDP:3.803萬億美元)2020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3.803萬億美元,全球佔比4.5%,受疫情影響德國經濟總量較2019年萎縮4.9%,但德國仍然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人均GDP超過4.5萬美元。
5、英國(GDP:2.711萬億美元)2020年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711萬億美元,全球佔比3.21%,位居世界第5位。受疫情影響英國2020年GDP較2019年萎縮了9.9%,這一數據創下有現代記錄以來的年度最差紀錄,也是自1709年英國遭遇「大霜凍」以來的最大跌幅。
6、印度(GDP:2.709萬億美元)2020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709萬億美元,全球佔比3.2%,位居世界第6位,受疫情影響印度2020年GDP較2019年萎縮了8.9%。目前疫情在印度內部近乎失控,截止5月18日,感染病例已超過2500萬例,累計死亡超過28萬人,印度經濟未來前景籠罩在不確定性當中,國際各大機構近期相繼下調印度經濟預期。
7、法國(GDP:2.599萬億美元)2020年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2.599萬億美元,全球佔比3.07%,是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受疫情影響經濟總量較2019年萎縮8.3%,人均GDP約為3.9萬美元。
8、義大利(GDP:1.885萬億美元)2020年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885萬億美元,全球佔比2.23%,受疫情影響2020年義大利GDP較2019年下滑了8.9%,人均GDP約3.55萬美元。
9、加拿大(GDP:1.643萬億美元)20年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6431萬億美元,較2019年萎縮5.1%,全球佔比1.94%,位居全球第九位,人均GDP約4.2萬美元。
10、韓國(GDP:1.631萬億美元)根據韓國銀行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GDP為1924.8萬億韓元,同比實際降低1%,按年度平均匯率折算約為1.631萬億美元,全球佔比1.93%。2020年韓國首次躋身全球第十大經濟體,人均GDP也超過3萬美元。
言歸正傳,看下上海大概能值多少錢,大概估計下房貸可能會占總額的百分之四十吧,
既上海大約有3.6萬億房貸。再考慮貸款額約占房屋價值的五成,(綜合考慮本市首套可貸七成二套三成三套離婚沒離清楚)。上海市七萬兩千億的房子被抵押了。再考慮到大約五分之一的房子是有貸的。那麼上海市總共有36萬億的房子。
2018年我國官方儲備資產總額31679億美元,3萬億美元,也就算21萬億人民幣吧。2018年12月流通中貨幣73208億人民幣,7萬億2018年12月我國境內機構和個人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10597億元人民幣,1萬億。你知道100萬億有多少嗎?全國所有的錢加在一起都沒100萬億。更何況還是英鎊。
❷ 數據調研:中國的金融資產結構
一、中國金融資產結構概況
中國金融資產主要分為:流通中現金、金融機構存款、金融機構貸款、有價證券(債券、股票等)。表1列出了1978、1986、1991、1995年中國主要金融資產分布情況(見表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資產由單一的銀行資產向市場化、多元化方向發展。1981-1995年累計發行國債4794.39億元,國家投資債和投資公司債共313.98億元,金融機構債1182.97億元,企業債1738.3億元,股票(A股面值)119.56億元,大額存單1796.28億元(中國證監會,1995)。這些金融工具的出現為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中國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仍是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占金融資產總量的比例1978年為93%,1986年為87%,1991年為84%,1995年為83%。這一比例改革開放以來雖呈下降趨勢,但90年代以來下降緩慢,說明中國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不盡人意。中國金融資產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78年的94%上升到1995年的221%,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中金融深化(貨幣化)的過程。80年代這一比重上升較快,進入90年代上升速度慢了下來。
中國的儲蓄主體在改革中也發生了變化,由以前的政府和國營企業變為現在的老百姓。據世界銀行專家估計,中國改革前政府積累占總積累的比重一直在70%以上。1978年國內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5%,其中居民儲蓄佔1.2%,政府儲蓄佔15.4%,企業儲蓄佔18.9%。也就是說,1978年社會總儲蓄的96.7%來自政府和國營企業。1978年末,中國居民儲蓄余額只有210.6億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9%,占當年社會存款總額的16.2%。
改革前,國家是儲蓄主體,也是投資主體,因而不需要金融中介。國有固定資產投資主要來自財政撥款,銀行貸款主要作為流動資金。銀行的貸款也主要來自政府和國有企事業的存款。1978年,企事業存款和財政存款之和為1089.9億元,占銀行存款總額的83.8%。
1995年底中國金融機構存款余額為5.4萬億,其中近3萬億是居民儲蓄。儲蓄者和投資者分離了,最大的儲蓄者是老百姓,最大的投資者是國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的中介作用變得非常重要了。國家通過對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控制,用老百姓的錢投資建設國有企業。因此,國營企業的真正所有者,可以說是在國家銀行里存款的老百姓。
宏觀的金融資產結構必然反映到企業的資產負債結構上來。銀行和金融機構貸款是中國企業資金來源的主渠道。企業很難通過發行債券、股票等直接融資方式來獲得資金。從1986年開始發行企業債,到1995年,共發行企業債1738.3億元。1995年末,股票市值(A股)約4500億,其中只有1/3上市流通的個人股。國家股大多是靠過去已有的投入和土地價值折算的,實際現金投入不多。法人股和個人股的發行可以使企業籌到現金,但能夠被批准發行股票的企業實在是太少了。這樣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所能籌到的資金十分有限,大多數企業只能靠銀行貸款。
在主要金融資產之外,還有其他金融資產,比如民間借貸、民間集資和股份合作制中的股份等。這些金融資產,都有一定意義上的所有權、參與權和處理權,並以此獲得收益。但目前民間借貸、民間集資還有待進一步規范化。
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可以概括為:儲蓄主體在改革開放中由政府變為老百姓;國家政府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逐年下降,由1978年的31%下降到1995年的10.8%;1985年起,國家對國有企業的投資由撥款改為貸款,直接融資的資本市場渠道狹窄;其他不動產市場剛剛起步。這就使老百姓把絕大部分積蓄存在銀行里,銀行把大部分資金貸給國有企業,成為國有企業長期投資(固定資本)和流動資金的主要來源,造成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比率不斷升高。
二、中國的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為什麼迅速增長?
中國金融資產的變化過程主要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貨幣化過程,另一條是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發展。這里我們主要分析貨幣化過程。貨幣化有兩種含義:一是財政赤字的貨幣化,即國家用印鈔票的方法來彌補財政赤字。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貨幣化,即在經濟發展中,特別是改革轉軌過程中,產生超常貨幣需求,從而使貨幣流通速度減慢。本文的貨幣化是指後一種意義上的。
1978到1995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9.7%,通貨膨脹率平均為7.5%,廣義貨幣(M2)平均每年遞增25%。廣義貨幣增長率在這樣長時期里遠遠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在各國經濟發展史中是少見的。據筆者保守估計,從1978到1992年,中央政府每年的鑄幣收入平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謝平(1994)估計,1986-1993年,中央政府每年得到的貨幣發行收入平均為國民生產總值的5.4%。海外經濟學家常常不理解為什麼中國政府的實際綜合赤字那麼高(約佔GNP的8-9%),通貨膨脹率卻不很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貨幣化帶來的鑄幣收入。
表2給出了中國貨幣化過程的主要指標。中國的廣義貨幣(M2)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M2/GNP)在改革期間呈快速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32%上升到1995年的105%,上升速度如此之快在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的案例中實屬罕見。在1994-1995年間,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美國為59%,英國為104%,日本為114%,德國為70%,印度尼西亞為46%,韓國為44%,馬來西亞為89%,菲律賓為50%,新加坡為89%,泰國為79%(國際貨幣基金1996年報)。中國的這一比重遠遠超過周邊發展中國家,就是和英、美、日、德這些發達國家相比也是相當高的,僅次於日本。
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迅速提高,一方面是改革中金融深化的必然,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的問題。在改革開放中,中國的儲蓄主體由國家變為老百姓,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但是,老百姓金融資產投資的選擇不多,銀行儲蓄一直是主渠道。這主要是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造成的。中國廣義貨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這樣高不是經濟主體的自然選擇,而是在現有體制和政策的制約下不得已形成的。 表2中貨幣與廣義貨幣之比(M1/M2)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貨幣占廣義貨幣的比重從1978年的82%下降到1995年的39%。也就是說,不僅廣義貨幣增長快,而且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廣義貨幣中居民儲蓄的比重不斷升高,反映了居民所持金融資產大都壓到銀行存款上了。1995年現金凈投放600億,全社會流通現金量只比上年增長8.3%;M1增長16.8%;M2增長高達29.5%,比25%的控制目標高出4.5個百分點。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後,還可從各國金融資產結構比較中看出。表3給出中國與周邊國家和一些發達國家金融資產結構的比較。1993年中國股票市值佔GDP的9%,債券市值佔GDP的11%。而周邊國家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148%,債券市值平均佔GDP的30%。英、美、德、日四個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值平均佔GDP的75%,債券市值佔GDP的74%。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不僅落後於發達國家,也遠遠落後於周邊發展中國家。
三、中國金融資產結構畸形的後果
1.企業負債率高。據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數字,1980年國有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僅為18.7%。1990到1993年分別為58.4%、60.5%、61.5%、71.7%。1994年對12.4萬戶國有企業清產核資時,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已上升為75.1%,若扣除實際的掛帳損失,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高達83.3%(吳曉靈,1995)。
2.金融運行風險高。首先,銀行信貸資金周轉速度減慢,國家銀行貸款年周轉速度由1993年的1.32次降到1995年的1.15次,即313天才周轉一次。第二,國有企業相互拖欠嚴重,國家銀行應收未收利息1995年高達2200多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00億元。第三,國有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逐步下降,1995年末,不良貸款佔全部貸款的22.3%,如果按國家銀行1995年底貸款余額為4萬億元算,大約有9000億元的不良貸款。第四,國有銀行經營困難。中、農、工、建四大行1992年上交利潤343億元,1994年降為166億元,1995年上半年竟出現除中國銀行外的全行業性虧損。
3.國有企業債務負擔重。1996年第一季度,全國國有工業企業在總體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出現了凈虧損,虧損總額達34.1億元。虧損企業比重從1995年同期的40.8%,上升到44.9%,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這個比例由1995年的45.1%,上升到51.4%(石剛,1996)。1996年的第二、三季度情況略有好轉,但總體經濟效益仍不容樂觀。國營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債務負擔重,許多國營企業資本金不足,特別是1985年實行撥改貸以後,有些國營企業從固定資產投資到流動資金全靠銀行貸款。國營企業辛辛苦苦掙到的錢全都給銀行還本付息了。
❸ 全世界美元總量多少中國目前的貨幣總量是多少
另外在歐洲貨幣市場上派生出的歐洲美元存款,按照前述方法預估,其規模超過4萬億美元。因此,全球市場上的廣義美元貨幣總量約在16萬億美元以上。 根據美聯儲及相關學者的統計,由於個人旅遊出訪小額攜帶、官方海關運輸出境、地下走私出境等因素,有60%的美元現鈔(約4500億美元)在美國境外流通,這部分流出的美元所帶來的貨幣替代、潛在流動風險等問題也經常被人關注。除此之外,美國境內發行的美元存款貨幣均存在於美國境內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至 2007年底,美國對外負債中的「貨幣當局、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欄目下的「貨幣與存款」金額1.8萬億美元,該部分可以近似認為是外國政府與居民持有的美國境內美元外匯存款(不包括歐洲美元)。因此,在12萬億美國境內發行的美元中,約有2.25萬億美元為境外居民所持有。 美國境內美元存量表現出的顯著特點是:高貨幣乘數和高流通速度。從貨幣乘數而言,美國國內M3/M1、M2/M1的比例在全球幾乎是最高的,尤其是在 1990年代以來該比例呈快速上漲之勢;同時,美國的貨幣流通速度也超出一般國家水平,廣義美元貨幣存量與美國GDP的比率在全球屬於較低的國家之列。因此,若以正常的貨幣流通速度判斷,對於美國的實體經濟而言,美元並未有過量發行之賺。 對於美國及世界經濟產生重要影響的可能並不在於美元的存量規模,而是在於美元的巨額流量不斷改變著美元貨幣的境內外持有人結構,進而影響了美元國內貨幣功能的正常發揮。 從1960年至2007年第三季度的48年內,美國因貿易赤字而向外國居民凈支付了6.5萬億美元(48年間美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2萬億美元)。同期,美國因對外直接投資、證券投資、銀行放款、持有外國資產等投資活動,向外國支付了9.1萬億美元。因此,在此期間美國總共對外支付了15.6萬億美元。 外國政府和居民在取得了上述美元後,通過對美國的國債投資、證券投資、存入美國銀行等投資或儲備活動,將15.2萬億美元變成了美國國內的各種美元資產。但在15.2萬億的美元資產中,除了2.5萬億的直接投資外,其餘85%均以有價證券或銀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而兩者收支的差額約4000多億美元主要是在境外流通的美元現鈔。 為此,筆者認為,第一,從美元的存量結構看,在美國境內,M3/GDP、M2/GDP的比重都屬於低的國家,因此表面上美元並未過量發行;對於在美國境外流通的美元,除了歐洲美元對國際資本流動性影響仍需要進一步論證外,境外流通的4500億美元現鈔,由於持有人結構較分散、個人持有金額不高,並以紙幣的形式流通,對金融市場及世界經濟的影響較有限。 第二,按照國際收支平衡賬戶的原理,美國的美元流入與流出總是平衡(除了美元現鈔流出外),但是隨著累積規模的超速擴大,維持這種平衡的風險越來越大,存在很多人稱之為「恐怖的平衡」。
貨幣種類是指當今世界各國貨幣的名稱。現在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貨幣,種類繁多,名稱各異。從國際貿易的支付角度來看,可大體分為兩類: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又稱可兌換貨幣。這種貨幣的持有者可以將其兌換成任何其他國家的貨幣而不受任何限制。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協定》中關於貨幣自由兌換的規定,這些國家的貨幣被認為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中主要有,美元、英鎊、徳國馬克、日元、瑞士法朗、義大利里拉、荷蘭盾、比利時法朗、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奧地利先令、港幣、加拿大元、溴大利亞元、新加坡元等。[1]
非自由兌換貨幣,又可分為有限度的自由兌換貨幣和不能自由兌換的貨幣兩種。前者是指雖允許進行國際經濟往來的付款和資金轉移,但卻施加各種限制的國家的貨幣;後者指極少敗經濟完全封閉國家的貨幣。我國人民幣屬非自由兌換貨幣。
這個只有央行可以知道具體數據,但卻不會公布的,外界只能估測。
起碼應該滿足國民生產需要,即1萬億以上的規模。
中國有多少美元 - : 中國6月外匯儲備 30567.9億美元,預期 30610億美元,前值 30536億美元.中國6月外儲環比增加32億美元,為連續第五個月上升,創2014年6月來最長上升周期.中國6月sdr計價外匯儲備21969.36億,前值22058.24億.
我國經濟總量趕上並超過日本是在哪年?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大約佔世界經濟總量的多少? - :[答案] 2010年.2010年世界及中國GDP總量(以國際匯率計算),單位:美元 數據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World 619634.29億美元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7451.33億美元 由以上數據可知,中國佔世界的9.27%
中國GDP世界排名,: 根據世界銀行2006年7月4日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 大陸(2.229萬億美元) 即排名世界第四(如加上台港澳,也是世界第四). 中國大陸人口約13.1億 中國大陸人均GDP=2.229*10000/13.1≈1700美元,居世界第100位左右.(如加上台港澳,中國人均GDP逼近2000美元). 據聯邦調查局03年報告:在中國大陸擁有超過100萬美元金融資產的人有23.6萬.他們擁有的財富已經超過了9690億美元.
美國在世界出口貿易歐盟和中國各佔多少 - : 2008年全球GDP總量是76.47億美圓 2008年美國GDP總量是13.98億美圓,約佔全球GDP總量的18.3%2009年歐盟的GDP約合163827.5億(美元) 歐盟的GDP佔比略低於美國,...
全球美元總量多少?多少在美國?多少在其他地方?量化寬松政策增發的美元全部流向美國國內? - : 全球一共存在多少美元?其分布在何處?又是如何分布的?對於這些問題的了解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的認清美元.美國境內美元存量的統計口徑包括了M0(流通中的美元現鈔)、M1、M2、M3(廣義貨幣),截至2007年底,美聯儲發行的流通...
全球GDP總量達74萬億美元,中國現在處於什麼水平 - : 大吉經濟團為您解答:2011年的統計結果還沒有出來.2011年的前三季度GDP約為32萬億元,我們預計2011年全年GDP大概在45萬億人民幣左右,換成美元約7.14萬億.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397983億元約合6.04萬億美元.
中國GDP佔美國多少 - : 2012年美國的gdp總量是 15·92萬億美元;中國的gdp總量是7·42萬億美元,佔美國gdp總量的46·6%
世界GDP是多少?美國、中國、日本、歐洲各佔多少?: 2008年世界各國最新GDP排名排名 國家 總值(億美元) 人均(美元)1 美國 139800 462802 日本 52900 414803 中國 33700 25204 德國 32800 397105 英國 25700 424306 法國 25200 412007 義大利 20900 359808 西班牙 14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