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市場主要參與哪些人
⑴ 參與金融市場的經濟主體包括哪些
金融市場主體又叫金融市場的交易主體,即金融市場的交易者。參與金融市場的機構或個人,或者是資金的供給者, 或者是資金的需求者,或者是以雙重身份出現。如果從參與交易的動機來看,則可以更進一步細分為投資者(投機者)、 籌資者、套期保值者、套利者、調控和監管者等。對於金融市場的主體包括政府部門、工商企業、居民個人與家庭、 存款性金融機構、非存款性金融機構,等等。(監獄不能成為金融市場主體)
⑵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哪些特點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政府、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個人等五類。
1、政府在金融市場中主要是充當資金的需求者和金融市場的管理者。
2、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者和金融市場的資金供給者,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吞吐有價證券直接調節貨幣供給量,影響和指導金融市場的運行,是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者。
3、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作為金融中介機構,是金融市場的最重要的參與者,資金供求雙方是通過這些中介機構實現資金融通的,因此,它們實際上是金融商品交易的中心。
4、企業在金融市場上既是資金的供應者,又是資金的需求者。企業在經營中形成的閑置資金是金融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而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又構成資金需求的主要部分。
5、居民在金融市場上主要是資金供給者,也提供一部分資金需求。
(2)金融衍生市場主要參與哪些人擴展閱讀:
金融市場的特點:
金融市場可以將眾多投資者的買賣意願聚集起來,使單個投資者交易的成功率大增,即在接受市場價格的前提下,證券的買方可以買到他想買的數量,賣方可以賣出他想賣的數量。
交易所的這種屬性其實就是流動性,交易所的流動性使得資本在不同的時間、地區和行業之間進行轉移,使資源得以配置。金融市場出現的目的是提供交易的便捷,因而流動性就是金融市場的基礎經濟功能所在,沒有了集中流動性的功能,金融市場就失去存在的基礎。
流動性的作用還不僅在此,作為交易成本還體現在市場對交易機制的選擇和變遷的決定作用,因為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各個金融市場面臨著激烈的競爭,而流動性是其競爭力的最直接體現。
「流動性是委託量大小和頻率的函數,當有些買賣委託輸人特定的交易系統時,將會吸引其他買賣委託進人該系統,可以說,流動性能吸引流動性。"(Ruben,1998),因此搶得先機者可用流動性來創造更大的流動性,從而在競爭中佔有明顯的戰略優勢。
金融市場的特點包括借貸活動的集中性、交易場所的廣泛性、交易對象的特殊性、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市場價格的一致性。
⑶ 金融衍生市場參與者包括
目前,中國衍生產品主要參與者仍為銀行間市場參與者,特別是人民幣債券遠期交易與人民幣利率互換還僅在銀行間市場進行試點交易,尚未向全社會有避險需求的客戶開放。
王華慶認為,如果缺乏大量能夠合理運用衍生產品的最終客戶,而僅將衍生產品交易業務局限在銀行業機構之中,中國的衍生產品市場就不可能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中國國內衍生產品市場雖起步較晚,但在過去一年多來卻發展迅猛。在利率衍生產品方面,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債券遠期共成交五百四十四筆,成交金額逾一千億元,較去年全年分別勁升三成多和五成多。
不過,中國目前仍然缺乏債券、股票和外匯期貨等場內衍生產品,使得銀行間產品定價、盯市、對沖,特別是風險管理模型不易執行。
對此,王華慶表示,中國將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為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發展營造良好市場基礎環境,不斷豐富中國衍生產品市場的交易品種。
編者註:所謂衍生品是指從原生事物中派生出來的事物,金融衍生品是指過去傳統的金融業務中派生出來的交易形態。按金融界的定義,金融衍生品是有關互換現金流量或旨在為交易者轉移風險的一種雙邊合約,常見的有遠期合約、期貨、期權、掉期等,國際上屬於金融衍生品品種繁多,在我國現階段金融衍生品交易主要指以期貨為中心的金融業務。期貨又可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後者主要包括貨幣期貨、利率期貨和指數期貨。
⑷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哪些特點
金融市場的參與者主要有政府、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和非銀行性金融機構、企業和居民個人等五類。
1、政府在金融市場中主要是充當資金的需求者和金融市場的管理者。
2、中央銀行是銀行的銀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後貸款者和金融市場的資金供給者,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吞吐有價證券直接調節貨幣供給量,影響和指導金融市場的運行,是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者。
生產要素指進行物質生產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環境條件。一般而言,生產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結合因素,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之所以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最基本要素,是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
它們始終是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前者是生產的人身條件,後者是生產的物質條件。但是,當勞動者和生產資料處於分離的情況,它們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要素。它們要成為現實的生產要素就必須結合起來。
(4)金融衍生市場主要參與哪些人擴展閱讀
生產要素的佔有和分配不是隨心所欲的,最終是由生產力水平決定的。生產要素的公平佔有不是重新分配,而是破除人為的劃分,使社會成員在社會生產要素的使用面前人人平等,在市場經濟中,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都有使用社會生產要素的平等權利。但這種公平機遇只是一個前提條件,還需要在運行規則上的公平,即大家所使用的是同一規則。這一規則主要指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執行。
在政策制定上如果是區別對待,不能一視同仁,必然會影響一些人的收入。如在確定工農業產品價格上的剪刀差,在徵用農民的土地上,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存在巨大差價,在支付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上低於城市同等工人,在享受公共產品,如教育、衛生、補貼、救濟、社保等方面,農村與城市存在重大差別,以及農民在城市就業受到刁難和不公正待遇,政府在財政轉移支付上偏重於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