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當選總統買什麼基金
『壹』 局勢突變,拜登將美國戰略儲備石油賣給中國,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這里大家陷入了一個誤區,並不是拜登總統將石油儲備賣給中國。而是美國的石油企業將石油賣給了中國。
石油的重要性想必各個國家都是非常明白,因此各個國家總是會想方設法的從外界進口更多的石油。同時石油也成為一個國家制裁另一個國家的主要方式,當然這一點只是僅僅針對石油出口大國而言。可是有一個前提,那便是石油出口大國擁有足夠的軍事實力才能夠做到。在任何情況下實力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足夠的實力就無法保護自己本國應有的權益。
美國將儲備石油賣給中國。
一則名為美國將戰略儲備石油賣給中國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很多人對美國的行為表示非常疑問,中美之間的關系雖然並沒有處於破裂期。但是兩國關系自從拜登總統上台之後,一直以來都處於緊張的局勢。不可能會將所謂的戰略儲備使用賣給中國,但是這里大家對美國境內的基本制度並不了解而造成的。
『貳』 拜登在經濟上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
拜登採取「競合」政策而不是單邊關稅遏制中國,貿易摩擦短期會有緩和,增強金融市場的信心。大規模財政刺激帶動經濟產出,短期全球通脹預期可能會抬升,美聯儲相對於特朗普執政可能更早退出零利率。
核心觀點
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
(1)如果拜登當選,且民主黨能夠「橫掃」國會(同時掌控白宮、眾議院、以及參議院),財政刺激計劃和轉移支付短期帶動美國經濟,資金會流入實體部門成為新的就業機會或企業和居民的存款。
長期來說,拜登對國內研發和改善美國清潔能源、公共衛生、電信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以及擴展5G應用,大力提倡「綠色經濟」的政策,會提高美國企業的商業競爭性和生產力;重視弱勢群體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友好的移民政策,提高就業率和供應端修復,有益於族裔矛盾的緩和,穩定秩序。
(2)特朗普執政期間加劇了貧富差距,減稅和大量發債造成了美國財政和債務的困境。對富裕階層加稅,為解決財政困境提供了一條出路。雖然加稅會對公司和高收入人群的儲蓄、投資和消費有負面作用,但我們認為加稅的正面意義更大。
(3)如果拜登上台,其方案也許會改善美國社會深層次結構性「貧富分化」問題,對高收入人群加稅進行財富再分配,可以彌合種族矛盾,帶動消費,產出缺口為正,相應通脹預期會相應提高,美聯儲相對於特朗普執政可能更早退出零利率。
(4)民主黨相對於共和黨來說,對政府的科技創新和競爭力形成更加有力支持。
對匯率走勢和資產配置的影響
(1)短期內大概率利空美元,雙赤字(貿易和財政)疊加美聯儲加碼寬松,拉升通脹推動美元下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和高公司稅,削弱美元和信貸市場。但是中長期來看,拜登上台會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和外交政策,美國經濟基本面向好,對美元形成支撐。
(2)維持低利率放水,財政支持帶來的經濟增長,有利於股市;執政確定性增加,提振投資者信心;但是高收入人群和公司是稅收增加的主要群體,壓制股市和分紅收入,對股價有小幅度沖擊。
(3)短期利好人民幣和新興國家資產。如果拜登當選,美聯儲不斷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前提下,疊加短期外交確定性增加,有利於新興國家資產,有利於人民幣。長遠來說,國家科技發展、核心競爭力和國力是匯率背後的關鍵。
風險提示:美國債務風險暴露、海外衛生事件失控、國際爭端升級等。
正文
大選日在即,從目前民調、賠率和部分關鍵搖擺州的提前投票來看,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的優勢較為明顯。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
1. 拜登的主要競選主張
1.1 拜登的國內經濟政策主張
拜登的國內經濟政策以支持中產階級和創新為核心。主要包括以下要點:
(1)收入再分配,減少貧富差距:對高收入群體加稅,低收入人群稅收減免。拜登計劃撤銷川普對富人階層和公司設置的減稅政策,使40萬以上的收入人群的個人稅收從37%增至39.6%,將企業稅從21%提高到28%,而對中產階級、工人、下崗員工、老人和殘疾人和小企業進行稅收抵免。
設立最低工資,並建立萬億級別的「照顧經濟」(caregivingeconomy):推行時薪15美元的最低工資,對於照顧孩子、老人和殘疾人的人們進行稅收抵免,增加低收入群體的勞動收入和消費。
重視貧困人群的醫療和教育:保證全部的美國人民都可以享受有質量可負擔起的醫療。重視種族平等:為劣勢人群創辦的商業提供更多財政支持。
(2)財政刺激,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能源「綠色經濟」並行,創造就業機會,提高創新和未來競爭力。
拜登主張組建2000億美元的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基金,重點投資交通設施和基礎建設,來增加百萬中產階級的工作。投資3000億美元用於國內購買和研發以改善美國的體系(清潔能源,公共衛生,電信和基礎設施),促進國內生產。
提倡清潔經濟體系的建設,創造1千萬個新的就業機會。對企業和學校重新運行提供金融支持,包括重新僱傭員工,支持衛生事件的病人和抗擊衛生事件的人。
1.2 拜登的對外政策主張
拜登主張以「競合」政策取代「輸家遏制」來對抗中國,中美關系短期會緩和但長遠關系不會改變,抗爭背後是科技競爭。主要包括以下要點:
(1)中美經貿關系可能有所緩和:拜登曾表明:美國在全球經濟取得成功前,不會有新的關稅條款。在沒有以有意義的方式推行貿易協定前,不會有新的關稅條款。
拜登認為: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其實際上是給美國的消費者和公司加征稅;在知識產權和技術轉讓方面與中國對抗的最好方法是與盟友和夥伴結成聯盟,而不是通過單邊關稅。
(2)拜登支持移民政策,計劃提高勞動力人口:給目前在美國但未被授權公民資格的人提供擁有公民身份的路徑,創造每年140,000的雇傭工作綠卡,並保證政府僱傭美國之外的人。將美國難民的接納年度上限提高到12.5萬。
(3)支持「美國製造」「綠色經濟」和「科技研發和創新」:區分美國公司國內外的關稅徵收方式,促使製造業迴流美國:將美國公司的外國子公司賺取的收入稅收(GILTI)從10.5%提高到21%,「美國製造」激勵公司將分支轉移回國內,並進行稅收抵免。
2. 對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的影響
2.1 財政政策支持消費和就業恢復
如果拜登當選,且民主黨能夠「橫掃」國會(同時掌控白宮、眾議院、以及參議院),2000億大基建財政刺激計劃以及一系列政策則有望順利落地,通過政府財政刺激和轉移支付,資金會流入實體部門,成為新的就業機會或企業和居民的存款,進而從消費端拉動美國經濟。
表3是拜登執政期間(2021-2024)和經濟刺激法案預計實行期間(2021-2030),政府可能推行的經濟計劃預算。根據沃頓商學院財政預算模型進行計算,拜登稅收計劃中最大的新增收入來源是十年預算窗口期內的企業稅14385億美元,其次是工資稅9928億美元和個人所得稅9440億美元。
在十年預算窗口中,新增凈支出最大的領域是教育,達1.9萬億美元,基礎設施和研發(R&D)為1.6萬億美元,住房援助為6500億美元。拜登的醫療保健計劃也使支出的凈增長在十年內增加2910億美元。
如果拜登執政,短期來說政府會以大量的財政赤字和支出去提振經濟。更理性穩定的全球貿易預期,較為友好的外國移民政策,額外增加的7.3萬億在基礎設施建設、教育、社會安全和醫療,會增加勞動就業數目,從供應端來刺激經濟。這些都有助於讓就業盡快恢復到全面的狀態。
從長期來說,拜登執政利好美國經濟:
(1)拜登計劃的財政刺激支持主要應用在國內研發和改善美國體系(清潔能源,公共衛生,電信和基礎設施),擴展5G應用,提高商業競爭性和生產力,這將擴大美國勞動力和資本產出的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數量,大力提倡「綠色經濟」,就會使得生產的供應端得到擴張,促進美國企業的全球長遠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2)通過在教育、醫療、住房方面大幅減輕中低收入階層的負擔,美國消費率整體或有所提振,並彌合日益擴大的「通脹缺口」(即總需求超過總供給的差額),從而提升美國經濟潛在增長率。
(3)政府稅收能力的增強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彌合美國巨額的財政赤字和避免美元信用的過度透支,有益於改善美元信用和對外貿易。疊加全球貿易關系的緩和,及盟國體系的穩定下「黑天鵝」事件的減少,有利於本國經濟的發展。
(4)重視弱勢群體教育,加強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和友好的移民政策,提高就業率:資助流離失所的老年人的計劃,提升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開支,可以提升工人受教育程度和勞動參與率;對於移民政策相對放開,會增加美國勞務人口大約1.64%,增加總的勞動力供給和GDP。同時移民有很多的新生兒,會讓人口更加年輕化。從過去移民的新生兒佔比可以估算,在拜登政策下,預計2024年,20-60歲之間的人口,可能會從70%增加到70.26%。
(5)對少數和劣勢種群進行補助,並爭取權利上的支持,有益於族裔矛盾的緩和,促進美國社會「新共識」的形成,並穩定秩序。
根據穆迪的財政預算模型,拜登的經濟提案相對於特朗普來說力度更大,惠及范圍更加廣泛,大概率會使經濟更早恢復充分就業水平。
根據穆迪測算,到2024年任期結束時,預計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在拜登的領導下增加9600億美元,比特朗普執政期間增加4.5%(圖1是在穆迪經濟模型測算下,不同選舉結果下GDP的預期增長,其中藍色線是民主黨橫掃國會下的GDP增長,紅色線是共和黨橫掃國會下的GDP預期,紅色虛線是現行政策下的GDP預期),這意味著拜登治下的就業崗位比特朗普多740萬個(圖2是在穆迪經濟模型測算下,不同選舉結果下非農就業數據的預期增長,其中藍色線是民主黨橫掃國會下的非農就業數目增長,紅色線是共和黨橫掃國會下的非農就業數目預期,紅色虛線是現行政策下的非農就業數目預期)。
2.2 稅收政策縮小貧富差距,對於美國長遠經濟穩定有建設意義
特朗普執政期間,對富人和公司大幅度減稅,利潤流入了高收入人群和商業,加劇了貧富差距,減稅和大量發債造成了美國財政和債務的困境。
(1)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經濟學家Emmanuel Saez 和 Gabriel Zucman 研究成果表明: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前0.1%的人擁有的家庭財富份額從7%增加到22%。如果對財產超過3200萬美元的人群加稅1%,隨後稅率逐步遞進,對財產超100億美元人群加稅8%,對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巨富階層,遺產稅增至77%,美國政府就可以轉虧為盈,化解2020上半年的財政赤字。
(2)大多數美國人由於使用抵押貸款和信用卡而債務不斷增加,大蕭條期間資產價值暴跌,實際工資停滯,導致最底層90%家庭財富份額急劇下降。美國目前的財富分布仍然是K型的曲線,處於經濟分布頂層的人群做的很好,但是底部的人生活掙扎。對富裕階層加稅,為真正解決財政困境提供了一條出路。
拜登的政策會給到醫療和很多社會項目,會給那些低收入人群和需要人群的救助。總收入小於每年40萬美元的家庭不會直接看到稅收增加,但是由於公司稅增收,他們的投資回報和工資將會降低半個百分點或更少。
如表4所示,根據賓大沃頓商學院的財政預算模型,當計入公司稅的影響,相對於現行法律,收入最高0.1%人群,相對於現行法律有效稅率分別提高12.4%,相對於TCJA減稅法案實行前的法律,有效稅率提高 11.4%。收入在95%以下的人群,會承受公司稅收增加帶來的較低投資收益或工資,但有效稅率只會增加半個百分點或更少。
雖然加稅會對公司和高收入人群的儲蓄、投資和消費有負面作用,但我們認為影響並不會很大。原因有以下幾點:
(1)加稅是逐步進行的。對於個人來說,當收入沒有達到一定門檻,納稅人不必去承受額外費用。對於公司來說,稅收具有逆周期性本質,當收益不好的時候應繳納的稅收也會相應降低。
(2)對於高收入人群來說,稅率增加大概率並不會1:1地影響到他們的消費支出,他們可以消費自身的儲蓄或其他資源。
(3)拜登的稅收減免政策會部分抵消加稅的負面效應。例如對於第一次購買房子的人提供1.5萬美金稅收減免,對於每個照顧孩子的家庭提供8美金的稅收抵免,對於小公司企業尤其是劣勢人群的商業提供稅收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作為拜登上台後主要被加稅群體:「華爾街金融圈」對民主黨拜登的捐款10年來首次超過了共和黨,截至今年9月底華爾街向拜登累計捐贈5110萬美元的現金,是對特朗普競選團捐贈的5倍。
華爾街態度可以表明,對於高收入人群和公司加稅的短期負面利益,不抵特朗普執政不確定性的危機感,以及拜登上台後美國經濟的長遠發展。
此外,由於新增稅收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財政赤字,會被用來刺激經濟需要的地方,因此長遠來說對經濟具有穩定意義。
2.3 財政政策支持衛生事件破壞下的供應端修復
特朗普執政期間,沒有對衛生事件進行及時控制,導致許多企業在有限的產能下運營甚至停止運營,美國的庫存總量同比下滑明顯(見圖3)。拜登較為積極的衛生事件的防護計劃,有利於美國產業供應端和庫存的修復:
(1)拜登對美國企業在國內外公司實施不同的稅收政策,有助於製造業迴流美國,擴大美國國內的企業生產端和庫存數量;推進全球化進程,重建盟國體系和供
『叄』 剛剛,拜登放狠招,將59家中企列入黑名單(附企業名單)
去年拜登上位後,國內輿論普遍認為中美關系將會得到極大的緩和。然而,半年過去了拜登在針對中國的某些政策上,甚至比特朗普更狠。
1
當地時間6月3日,美國總統拜登以「應對中國軍工企業威脅」為由簽署行政命令,將包括華為公司、中芯國際等59家中企列入投資「黑名單」 (暴哥把名單放在文末) ,禁止美國人投資這些中國企業。
該命令將於美東時間8月2日凌晨12時01分起生效,到時候投資者有12個月的時間進行撤資交易,以剝離所持股票。雖然沒有明確規定要求美國的投資人必須拋售這59家企業的證券,但依據規定在一年期滿後,他們將無法出售所持證券。
去年,特朗普為了打壓中國,將中國48家企業拉入黑名單,禁止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軍方擁有或控制的企業進行投資,目的在於阻止美國投資公司、養老基金和其他機構買賣這些中國企業的股票。拜登成為新總統後,一直沒有執行該政策,國內輿論一度認為這事可能不了了之。
隨著拜登坐穩總統位置,不但沒有終止這項政策,反而比特朗普時期還要變本加厲,在特朗普政府的名單上,新添中航電測儀器和江西洪都航空工業等11家企業。
去年特朗普發布這份名單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公司無奈的從美國退市。但也有中國企業對於這項抹黑政策進行了抗議,其中小米、籮筐 科技 在內的中企立即提起訴訟,最終結果是小米和籮筐 科技 都贏得了免予制裁的裁決結果,小米甚至還被移出黑名單,引發了國內投資者的狂歡。
然而,可能正是小米成功挑戰特朗普的命令,徹底「激怒」了專橫的美國人,讓拜登政府嘗到失敗的滋味」,拜登政府認為有必要修訂這項投資禁令,以確保其法律合理性和長期可持續性。
甚至有外媒預測,美國財政部將在「滾動」的基礎上更新這份名單,預計在未來幾個月里,還將有更多中企會被列入「黑名單」中。
美國的這種行為是損人害己,殃及各方。在全球各國努力抗疫、世界經濟艱難前行的時刻,美方卻在實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凌主義之道,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責任的表現,不是一個世界第一大國應有的風范。
截至目前,中國除了指責和抗議,暫時沒有拿出其他應對措施來進行回擊。
2
去年拜登與特朗普競選總統時,一度表現出有望緩和中美關系的態勢。從目前拜登上位半年看,其表現並不令人滿意,甚至越發表現出拜登可能比特朗普更加不好惹。
其實,表面上看川普好鬥,到處樹敵,尤其是中美貿易沖突讓中美關系這幾年跌到了冰點。
事實上,特朗普骨子裡還是一個商人,雖然他不斷挑起事端,進行高壓脅迫,但他的目的依然很簡單就是想達成中美協議,而不是關閉大門,他的很多做法都是以謀取利益為主。既然是唯利是圖,那自然就有談判的餘地,因此任何沖突都有轉機。
而拜登不一樣,他是美國民主黨出身,對外政策一貫是講政治比經濟利益更重要。特朗普不會對美國國內的利益集團的利益受損視而不見,但拜登一定會不達政治目的誓不罷休。
另外,在經濟領域拜登更加信仰市場經濟,痛恨政府對市場進行過度干預。
我們都知道中美最大的沖突是 社會 性質不同,帶來的價值觀沖突。近幾年中國崛起,在美國人看來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世界第一的地位。尤其是中國抗疫的成功,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 社會 體制的優越性,讓美國的價值觀輸出受到了很大的質疑。這個不可調和的政治矛盾不像經濟沖突那樣,能過協商和談判進行妥協。
另外,這事情背後,還隱藏著拜登的另外一個目的。七國集團(G7)峰會即將於本月在英國舉行,拜登在G7峰會的前夕簽署這文件,意圖已經很明顯,旨在告訴盟友:美國在對待中國經濟和 科技 發展的問題上是不遺餘力的、是堅定的,美國已經拿出了實質性的措施,其它盟友也應該拿出G7峰會的「投名狀」。可以預見,本月的G7對於中國而言可能會「血雨腥風」,各種無端指責和政治言論都有可能出現,甚至是一些實質性的地手段。
3
附件:被拜登政府列入黑名單的中國企業名單
中國航空發動機公司
中航無人機有限公司
航天通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AEROSUN公司
安徽長城軍工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中航航空高新技術有限公司
中航重機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重宏光電技術有限公司(AVIC JONHON OP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中航工業沈陽飛機有限公司
中航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長沙景嘉微電子有限公司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國航天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航天 科技 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時代電子有限公司
中國航空電子系統有限公司
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電子集團公司
中國電子 科技 集團公司
中國核電總公司
中國海洋信息電子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國北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衛星通信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
中國航天衛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中國聯通(香港)有限公司
中國聯合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海油有限公司
科斯塔集團有限公司(COSTAR GROUP CO., LTD.)
中船重工海洋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福建火炬電子 科技 有限公司
貴州航天電器有限公司
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
浪潮集團有限公司
江西洪都航空工業有限公司
南京熊貓電子有限公司
北方航控技術有限公司
熊貓電子集團有限公司
普瑞榮資本有限公司(PROVEN GLORY CAPITAL LIMITED)
榮譽資本有限公司(PROVEN HONOUR CAPITAL LIMITED)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陝西中天火箭技術有限公司
中航電子測量儀器有限公司
『肆』 馬斯克為什麼要離開加州投奔德州
馬斯克正式向加州道別,宣告自己的新家是德州。
這位特斯拉和Space X的雙料CEO本周在美國一個CEO在線峰會上透露,自己已經搬到了德州。這事並不令人意外,他此前已經拿到了德州駕照,個人慈善基金也已經搬到了德州首府奧斯汀。但與此同時, 馬斯克對加州政府頗有微詞,認為加州就像是「一支常勝球隊,對成功有點自滿,覺得理所當然,遲早會輸掉冠軍」。
49歲的馬斯克如今正處在自己事業的巔峰,也是最志得意滿的時刻。盡管昨天發射的SN8重型火箭在德州試飛時爆炸,但這絲毫無損他在美國商界如日中天的地位。毫不誇張地說, 現在的馬斯克就像是十多年前的喬布斯一樣,成為了美國 科技 行業新一代的創新代表人物。
他創辦和領導的幾家公司都成為了美國標志性的創新企業:特斯拉是電動車行業的明星,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市值已經高達5000億美元,甚至是傳統 汽車 巨頭的數倍;Space X已經成為美國載人航天領域的驕傲;腦神經科學創業公司Neuralink和高速隧道列車The Boring Company也站在各自領域的前沿。
隨著事業登上巔峰,馬斯克的個人財富也不斷膨脹。他的資產幾乎全部是特斯拉和Space X的股權和期權。隨著特斯拉股價在過去一年瘋狂增長近八倍,馬斯克的 身家現在已經接近1400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富豪,僅次於亞馬遜創始人兼CEO貝索斯, 遠遠超過了蓋茨和扎克伯格等原先的頂級 科技 富豪。 去年年底的時候,馬斯克還在英國潛水員起訴自己的誹謗官司中向法庭承認,自己的個人財富約為200億美元,但全是股權,幾乎沒有現金。
過去一年的新冠疫情雖然讓美國經濟遭受重創,卻造就了一個瘋狂的股市。在美聯儲無限制放水的刺激下,幾大股指紛紛創下 歷史 新高, 科技 類股更是漲勢迅猛。特斯拉則是走勢最為瘋狂的一支股票。馬斯克此前放棄了自己的現金薪酬,將自己的薪酬完全與特斯拉股價業績綁定(以期權方式授予),這一選擇給他帶來了高達千億美元的回報。
馬斯克的「美國夢」起步於加州。他出生和成長於南非,17歲來到母親故鄉的加拿大。馬斯克選擇加入加拿大國籍,是為了方便來美國求學,在楓葉國過渡了兩年後,他進入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求學。1995年,他來到斯坦福就讀碩士,但僅僅兩天之後,就決定放棄學業開始創業之旅。馬斯克擁有美國、加拿大和南非三國國籍。
馬斯克的創業之路趕上了上世紀末的網路股泡沫熱潮,1999年他把創辦四年的軟體公司Zip2作價3億美元出售給了康柏(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個品牌),拿到了人生的第一頓金;隨後又馬不停蹄創辦了第二家網路金融公司X.com,2000年與彼得·蒂爾(Peter Thiel)創辦的Confinity合並,共同打造了PayPal,因此他也是PayPal的聯合創始人。2002年,蒂爾帶領PayPal上市之後,當年就作價15億美元出售給了eBay。
剛剛30歲的馬斯克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成為了億萬富翁。在蒂爾轉向風投行業的同時,馬斯克則延續了自己的創業之路。2002年,他來到洛杉磯創辦了Space X,同時也把家搬到了這里。兩年之後,他以投資人的身份加入了兩位工程師創辦的特斯拉,從此開始了洛杉磯和矽谷兩地奔波的雙城生活。
和其他超級富豪一樣,馬斯克也喜歡洛杉磯,喜歡這里的豪宅海景,也迷戀好萊塢的明星生活。 他在洛杉磯和矽谷的超級富豪區擁有總計七棟豪宅,總價接近1.5億美元。他和 娛樂 明星們交往密切,萊昂納多等熱愛環保的明星們更成為了特斯拉最早的顧客和免費代言人。
馬斯克交往過不少好萊塢女明星,甚至介入了《加勒比海盜》明星強尼·德普(Johny Depp)和妻子安鉑·赫徳(Amber Heard)的生活。 據德普豪華公寓的門房在法庭作證,當德普不在家的時候,馬斯克經常半夜探望赫徳,甚至還擁有門禁卡。在德普和赫徳分居之後(當時並未離婚),馬斯克還和這位女明星高調交往過一段時間,還在Instagram上曬過香吻恩愛照。
馬斯克已經在加州生活了25年時間。他在這里登上了事業巔峰,他所領導的四大 科技 公司總部也都在加州(兩家在洛杉磯,兩家在矽谷),自己也迷戀洛杉磯的明星生活,還有家人在這里。馬斯克的女友、加拿大女歌手Grimes在洛杉磯也有一套五個卧室的「小戶型」獨立屋,兩人育有一個兒子。此外,馬斯克還和第一任妻子育有五個兒子(都是試管嬰兒),兩人共享監護權。
看起來他不太可能離開加州。但今年5月份,馬斯克突然高調宣布自己將出售所有房產,稱「自己不需要現金,只獻給火星和地球,財富會讓人壓抑,以後只考慮租房」。公開資料顯示,這些豪宅至少已有四棟售出(數千萬美元的超級豪宅銷售需要較長時間)。相比他翻了幾倍的特斯拉股票,房產的確是馬斯克最不值錢的資產。
馬斯克對加州的不滿主要在兩個方面:加州民主黨政府的高額稅收,以及在企業監管中偏向勞方與環保。他也沒有避諱這一點,在解釋為何搬去德州的原因時公開表示,德州沒有州所得稅,而加州則有美國最高的州所得稅率(最高13.3%,面向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上人群),而且還在考慮提升最高稅率到16.8%。
馬斯克還沒有提到更為重要的資本利得稅。如果馬斯克選擇出售股票套現的話,那麼他除了面臨著20%的聯邦資本利得稅,還要向加州繳納13.3%的資本利得稅(同樣是美國最高)。而德州不僅沒有州個人所得稅,還沒有資本利得稅。值得一提的是,貝佐斯和蓋茨所在的華盛頓州,和德州一樣沒有州個人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
具體來說,馬斯克目前大約持有價值1350億美元的特斯拉股票和期權。假如他行使期權並且在目前600美元價位悉數出清所有股票套現(當然馬斯克不可能賣光股票,這是假設情況),那麼他總計需要向加州繳納高達180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但現在他成為了德州居民,就根本不用擔心這筆天價稅款了。
馬斯克的個人財富和特斯拉股價直接相關。那麼,特斯拉股價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飆升的?是從去年12月開始的。過去一年時間,特斯拉股價漲了八倍以上,馬斯克的個人財富也在急劇飆升。如果說此前他還沒有考慮這筆巨額稅收的話,那麼現在身家近1400億美元的馬斯克,確實需要認真考慮避稅的問題,離開美國稅率最高的加州是最便捷的手段。
無論多有錢,超級富豪們也不會錯過合法避稅的機會,搬到低稅率州則是最簡單合法的途徑。 美國總統特朗普是避稅的高手,為了降低稅收,他從紐約州搬到了佛羅里達州。因為特朗普原本需要向紐約州和紐約市分別繳納9%和4%的最高稅率。
為了避稅,Facebook聯合創始人薩維林(Eardo Saverin)甚至在Facebook上市之前放棄了美國國籍(他是巴西人,11歲才移民到美國),成為了新加坡公民。因為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率最高只有22%(當時美國是接近40%),而且沒有資本利得稅,更沒有遺產稅(美國最高是55%)。現在薩維林個人財富超過130億美元。
在特朗普總統上台執政的2017年,美國聯邦政府通過稅改法案,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個人年收入超過41.5萬美元人群)從39.6%降低到37%。對比其他G7國家,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的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都超過了50%,澳大利亞也高達47%。與此同時,民主黨一直主張提升對超級富豪們的稅收,甚至增加財產稅,將新增稅收用於擴大美國民眾的醫保和教育成本。
今年新當選的總統拜登則在競選時承諾,上台要將最高稅率再度調回39.6%,並且對超出部分再度徵收12.4%的 社會 保障薪酬稅。他還建議對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家庭徵收高達39.6%的資本利得稅,而不是目前的23.8%。當然,他能否成功對富人開刀,還取決於民主黨能否贏下喬治亞州的兩個參議員席位。
當然,超級富豪有的是方法合法避稅,向慈善基金捐款抵稅是最常見的手段。 近年來,超級富豪們最為熱衷的是「捐款人指定基金」(DAF),就像是為超級富豪個人慈善基金管理慈善資金的基金管理公司。DAF不僅可以讓超級富豪們拿到巨額抵稅額,還可以保留慈善資金使用的決定權。
以馬斯克舉例,2016年馬斯克將120萬股特斯拉股票捐給了自己的私人慈善基金,這筆資產當時價值2.6億美元,可以用來抵稅。馬斯克慈善基金那年對外捐出了4780萬美元,其中3780萬美元是捐給了DAF基金。谷歌聯合創始人布林、GoPro創始人伍德曼(Nicholas Woodman)都使用過DAF基金來避稅。
馬斯克最早宣布要搬到德州是今年5月份。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之後,馬斯克多次在推特上表示,對新冠病毒感到恐慌是愚蠢行為,自己絕不會因為疫情而停工。他當然有自己的原因:當時特斯拉正面臨著交付困難,工廠停產會導致Model 3無法交付,會直接影響到特斯拉寶貴的現金流,進而影響到特斯拉的股價。
3月底,在加州政府宣布居家停產之後,特斯拉工廠拒絕遵命停產,直到政府多次警告之後,才在一周後被迫關閉。而5月初,在沒有得到阿拉米達郡衛生部門批準的情況下,馬斯克指示特斯拉工廠強行開工復工,並且高調宣布「要抓人就抓我」,甚至炮轟加州政府的疫情管制是法西斯行為。
正是在與阿拉米郡衛生部門爆發沖突之後,馬斯克才宣布將「特斯拉總部和未來工廠立即搬往德州,至於加州的弗里蒙特工廠是否搬遷,則取決於未來受到的對待。這可是加州最後一家 汽車 工廠了。」他說的是事實,由於加州嚴格的勞工和環保等監管政策,以及高企的土地和勞資成本,過去幾十年時間各大 汽車 廠商已經陸續將工廠搬離了加州。
在勞動保護和工會問題上,特斯拉也在加州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批評聲。馬斯克一直抵制特斯拉工人組織工會,更漠視特斯拉工廠的安全防護問題,並且要求工廠加班加點提高產能。在注重保護工人利益的加州,勞資機構已經多次組織對特斯拉的抗議活動。
最終加州政府默許了馬斯克的強行復工行為,沒有對這一公開違反疫情管制的行為實施任何懲罰。但馬斯克和地方政府的防疫沖突,也引發了德州官員的爭相示好。從德州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到德州州長阿伯特(Greg Abbott)到地方官員,都在熱情歡迎這位美國商界領袖來到德州。
實際上,加州和德州長期以來都在明爭暗鬥。能把馬斯克從加州挖來德州,顯然也是德州政府的一大勝利。這兩個州不僅在美國人口排名前兩位(分別為4000萬和3000萬人),也是美國經濟最大的兩個州(2019年GDP分別為3.14萬億美元和1.89億美元)。
在經濟政策和價值觀方面,加州和德州更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兩大核心陣營,高舉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大旗。
加州政府主張大政府高稅收、平等與弱勢群體,加強企業監管;而德州政府主張小城市低稅收、放鬆監管。今年年初,加州甚至因為「德州歧視LGBT」為由拉黑了德州,禁止自己公務員去德州出差,德州則選擇在最高法院起訴加州。
此外,德州是美國石油天然氣的主要產地,對新能源並不熱衷,而加州是美國最注重環保和可再生能源的政府。和加州政府人為抬高油價以推廣電動車不同,石油產區德州是美國油價最為親民的地區。美國 汽車 協會(AAA)的價格顯示,加州目前87號汽油油價是每加侖3.182美元,而德州則是1.857美元,正好是美國的兩個極端。
德州沒有個人所得稅的州稅部分,生活成本和薪酬水平更是遠低於加州;德州的企業所得稅和土地成本也低於加州。企業搬遷專家弗蘭尼奇(Joe Vranich)去年統計認為,過去八年總計有1.3萬家企業離開了加州,從加州搬到德州可以節省30%的運營成本。除了特斯拉,惠普企業也從加州矽谷搬遷到了德州。
與此同時,為了逃避高稅收和高房價,大量加州居民也在往德州搬遷,單是2018年就有8.6萬名加州人湧向了德州,同比增長了36%。但有趣的是,加州居民為了避稅來到德州,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又因為自由主義價值觀而繼續支持當地的民主黨,反而推高了德州民主黨的選民基數,把德州逐漸從深紅變成了淺紅。德州民主黨在得到大量新選民之後,甚至提出了「把德州變藍」的口號。
過去十多年時間,馬斯克的私人飛機每周都在洛杉磯和矽谷之間奔波。而現在他的固定航線又增加了德州。目前Space X在德州中部的McGregor進行火箭測試,在德州南部的Boca Chica組裝火箭。而特斯拉投資10億美元的新超級工廠也在德州奧斯汀建造中。這是特斯拉的第五家電動車組裝廠,於今年7月破土動工,預定明年年底投產,主要生產Model Y和電動皮卡Cybertruck。
今年7月,德州州長阿伯特喜氣洋洋地和馬斯克共同宣布了這一項目。奧斯汀是在與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Tulsa)的競爭中拿下特斯拉工廠項目的。奧斯汀所在的Travis郡政府正面臨著數萬失業人群的難題,他們2018年也曾經競爭過亞馬遜的第二總部項目,但輸給了靠近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弗吉尼亞州阿靈頓(Arlington)和紐約市。
當然,馬斯克是絕不會錯過在新建項目上向地方政府爭取稅收優惠政策的機會。 2014年特斯拉在內華達的超級工廠項目獲得了內華達州總計13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具體金額與就業和納稅直接掛鉤)。亞馬遜第二總部在全美公開招標,靈感正是來自於特斯拉工廠。
據奧斯汀當地媒體報道,為了爭取到特斯拉超級工廠的項目,Travis郡政府同意給予特斯拉至多4640萬美元的稅收減免。這家公司將給奧斯汀創造5000個工作崗位,但工人薪資只需要3.5萬美元起步,勞資成本遠遠低於加州。馬斯克承諾至少一半工人都會在Travis郡本地招聘。
不過,德州政府真正感興趣的只是招商引資建工廠解決就業。 由於傳統經銷商行業的強烈反對,德州政府一直禁止特斯拉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 汽車 。他們的直接銷售模式在德州屬於違法行為,德州的13家特斯拉門店只能展示產品,店員甚至不能介紹價格。德州民眾當然可以通過網路購買特斯拉,但卻不能在特斯拉的門店下單。去年德州甚至通過法案,禁止車企在德州直接提供維修保養服務,針對的就是特斯拉。
不知道這次馬斯克公開示愛德州,能否推動德州議會解除這一直接銷售禁令。盡管曾經公開要求特朗普施壓中國,指責中國的 汽車 進口稅和合資建廠限制,但隨著上海超級工廠項目得到上海政府的大力支持,隨著特斯拉在中國銷量爆發式增長,馬斯克很快就變成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甚至興奮地現場跳起了舞。
『伍』 易方達基金被瘋搶,為什麼這么多的人投資基金他們看中了什麼
一句話看中了基金的高收益。
基金這兩年確實很火,這其中原因很多,我作為一個非專業理財人士,就從一個老百姓的角度來談談原因。
第一,大家有閑錢了,當只能解決溫飽的時候,誰還有錢去買基金,溫飽勉強解決哪敢去買基金,賠了可是要命的啊。
第二,觀念的提升,以前大家都是把錢放在銀行,存個定期,一年2個點的利益,主要是安全,可是突然發現到處都在宣傳理財。發現存銀行跑不贏CPI,賠錢,怎麼辦?
第三,近兩年股市火爆,存銀行賠錢怎麼辦,炒股啊,收益多高,近兩年大家都在討論股市,某某某賺了多少,某某某翻了多少倍,等等如此,天天在耳邊回響,聽到這些有沒有馬上就要拿出所有積蓄進入股市的沖動。
第四,專業能力,當你打算在股市裡放手一搏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懂,甚至不知道什麼是市盈率,更不會看K線,這還怎麼玩,進去就是當韭菜,既然不會那就交給專業人士去玩,這些就是基金經理了。
第五,時間,你炒股需要天天盯著股市,但大家上班這么忙,沒空怎麼辦,那就找一個不用盯著,下班看看就行的辦法,基金。
所以,大家這幾年都在瘋狂投資基金,但是物極必反,股市有句話,當大家都在炒股的時候,股市就到下跌的時候了。合理規劃自己的理財,做到合理收益,穩健投資才是王道。
最近易方達新基金申購的消息火了,馮波管理的易方達競爭優勢認購規模或達2374億,創出公募基金史上單只新基金認購規模新高。為什麼這么多人熱捧基金呢?
截止2020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1.72%、深證成指大漲1.89%、創業板指數亦大漲2.27%,兩市成交額放量直逼萬億元,數據顯示,2020年年內A股投資者人均盈利10.49萬元。而公募基金的投資人賺錢效應不遑多讓,2020年年內收益達到甚至超過100%的基金出現了驚人的110隻。
2020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雙雙創下近11年來的新高,普通股票型基金達59.69%,偏股混合型基金也達到了58.15%,都同時超過了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其中冠軍基金年度回報率更是達到166.57%。
如此賺錢,新基金遭到搶購也不難理解,誰不想從中分一杯羹呢?
新基金認購火熱,還與投資人的心態有關。老基金經過多年發展,動輒3元,4元,而新基金只要1元,不少投資人尤其是新手投資人,看了就心動了,覺得買到了「便宜貨」。
事實真的如此嗎?10萬塊的本金,1元基金上漲10%,3元基金同樣上漲10%,兩者的收益難道不是相同的?
基金公司怎麼賺錢?基金工資從基金規模中按比例收取管理費,獲取收益,因此,做大基金規模就是基金公司最重要的使命。他們也想賺錢!
於是,基金公司摸准了投資人心裡,以明星基金經理作為噱頭,以低價格為誘餌,不斷發行新基金,目的還是通過新基金把規模做大,幫助基金公司盈利。
你看,如今世面上,大多數基金公司都是這么做的,基金公司無利不起早。
我個人不喜歡新基金。 一方面,新基金沒有 歷史 業績可以參考,你無法判斷它的運營狀況,無法透過 歷史 看他業績未來向好的概率,只能迷信基金經理。
另一方面,新基金有建倉期,也就是大家的錢並非直接投入股市,而是逐步進入的。如今,A股已經太熱了,股指已經泡沫,此時進入市場,風險很高,買新基金的錢一不小心就會變成「接盤俠」。
最後的最後,我想勸一勸那些懵懂的投資人,股市有風險,入市要謹慎,此時蒙頭搶購新基金,尤其是一次性投入,務必重視風險。
基金在2020年的收益確實不錯,基本持有兩年的都賺的盆滿缽滿。
股市和基金不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貨幣發行量的晴雨表。尤其在疫情下,各國都在寬松貨幣政策挽救經濟,當然也包括美國和中國。就在昨天拜登已經批准了1萬6千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政策了,我國肯定也有類似的計劃。結果就是世面上貨幣多,各種資產價格都會水漲船高,其他的不說,最近物價漲了許多吧,這只是剛開始。
不要把錢放到銀行,否則你肯定會被收割掉,雖然有點殘酷,但確實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