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為什麼基金一直跌
『壹』 買的基金連降4天了怎麼辦
基金一直下跌,首先要明白基金下跌的真正原因。大多數時候下跌可能是因為短期的行情影響,因為偏股型基金主要是參與到股票市場中,漲漲跌跌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基金短期下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資者沒能堅定持有,而中途放棄了。如果基金下跌並不是很嚴重的原因,那麼繼續持有就好了。特別是投資者經常一買入基金就出現連續下跌,想著要不要賣掉是不正確的。如果連自己選的基金都不相信,那麼頻繁更換基金也不一定能盈利。有一些時候基金一直下跌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力度的,例如由牛轉熊的時候,會連續出現下跌且幅度非常大。如果還傻傻地堅持,只會把牛市積累的利潤吐回去。所以這種時候可以分批贖回或者直接贖回基金,基金下跌不代表一定虧損,也許只是利潤在減少,贖回部分基金鎖定利潤很重要。當出現大幅下跌,但是又非常看好未來的行情時,可以通過加倉的方式來補救。首先要看自己的倉位,如果倉位不高,且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在下跌的過程中適當多次進行補倉。對於經驗不足的投資者而言,可以採用定投的方式進行補倉,能夠有效地攤低投資成本,更快速度扭虧為盈。更多關於基金的詳細問題可以咨詢一下微淼,微淼財商教育,北京微淼財商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2017年成立於北京,專注於財商教育,不售賣、代理任何理財、保險產品,致力於幫助用戶樹立正確金錢觀、理財觀、掌握理財技能,提升國民財經素養。『貳』 基金明明在賺錢為什麼基民一直虧
不是因為基金業水平不行,而是絕大多數基民對所持基金不了解,對基金經理不了解,對公司也不了解,也無從了解。
不了解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結果是:基金業是賺錢的,基民大多數是虧損的。
京東金融今年發布的基民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僅有34.3%的基民實現正收益,0.5%盈虧持平,剩餘的65.2%都是虧損。
基民人均虧損2000多元(好消息是:比股民虧得少)。
這些基民有兩大特點
1、持倉數量少:近七成投資者僅申購一隻基金。
2、短線操作:80%的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不超過3個月就清倉走人。
為什麼會這樣?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國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達117家,公募基金數量4355隻,資產規模總計10.07萬億,資產規模較16年末增加 9070億元,增幅 9.89%。
這裡面按投資方向不同分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從各類型基金的上半年業績表現看,QDII基金(投資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達7.22%,主要受益於港美股市場的良好表現。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從基金公司規模看,旗下余額寶規模大幅增長的天弘基金以15186億元繼續蟬聯公募資產規模首位。
也就是說目前10萬億的公募基金資產里,天弘基金一家佔了15%以上。貨幣基金占基金業總體規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實際上分出了兩個極端
1、買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報、集中、短炒。虧的都是這部分。
2、買貨幣型基金的:穩定但低回報的傻瓜式投資。賺零花錢。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據去年底的數據:開放式基金自成立以來,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達到16.5%,超出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77個百分點。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堅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國股市的紅利。
但是難就難在這里,歷史數據已經顯示他們不可能堅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為普通人幾乎沒有可能選擇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這裡面涉及到基金的風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風險(老鼠倉)、人員變動、公司決策……太多因素的影響。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環節,他其實完全有能力判斷一隻牛股了。因為股票有明確的財務數據、行業走勢等客觀數據。
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沒有這個經驗和能力去判斷。
從買入的時候就不知道邊界在哪裡:是激進還是保守?風控、止盈止損、倉位、配置,該怎麼安排?
沒有認知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簡單說就是兩個字:瞎買。
於是基民的表現一般是這樣的
漲的時候,基金沒有牛股漲得快,懷疑基金經理能力:就這水平,不如我自己來炒吧。
跌的時候,比如剛過去的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12%,也懷疑基金經理能力:我還是趕緊跑吧。
如果說樂視網這樣的股票,不管被黑成翔還會有一堆鐵桿粉絲堅守;那麼基民幾乎都是一夜情,沒有長相廝守的。
然而怎麼辦?
現實是:股民虧的,遠超基民。散戶並不比基金靠譜。
資本市場機構化、去散戶化,是中外市場都證明的趨勢。
錢,早晚要交給專業的人打理。
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1、瞎買
大部分基民都是這個狀態:沒有遴選標准,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跟風買入。更不懂得根據基金的品類和周期進行配置。
2、短炒
因為不了解, 對自己這筆投資的性質、投資取向、風險邊界、判斷指標,都沒有明晰的定位,也沒有合理的收益預期,最後當成了投機短炒,而不是資產配置。
這個問題,基民和基金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認知鴻溝。
如果對於基金確實無法把控,建議轉投銀行理財產品。在購買之前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這樣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
『叄』 爆大雷!砸百萬入市四年凈值虧到幾乎為零!十多位投資人狀告基金經理!
1. 近期,中國裁判文書網上公布了十多份民事裁定書,揭露了多位投資者對北京嘉怡財富及其基金經理李文東提起的訴訟。
2. 事情起因於2017年,投資者購買了李文東管理的私募基金。然而,一年後,基金出現虧損,李文東承諾,如果投資者在未來三年內不贖回基金,他將個人擔保基金凈值恢復至1元以上,否則他將補足至1元。
3. 約定的三年期限已到,但到2021年,有投資者的100萬元資金損失了98.29萬元,另一位投資者的四年虧損幅度達到了91.2%。
4. 事實上,北京嘉怡財富在今年6月已被注銷私募管理人登記,去年8月,公司基金經理李文東因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並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違反了相關規定,被監管機構出具警示函。
5. 投資者李先生於2017年6月認購了嘉怡-私募學院菁英322號基金,基金在2017年6月19日成立並開始運作,初始單位凈值為1元。2017年11月14日,李先生使用基金分紅再次購買,合計持有145.98萬份。然而,基金單位凈值不斷下跌,李先生多次詢問李文東,但對方從未披露具體投向,只是要求繼續持有,並保證凈值會恢復至1元以上。
6. 三年的時間過去了,基金凈值從未超過1元。2021年12月20日,李先生申請贖回全部基金份額,贖回時單位凈值為0.088元,贖回到賬金額僅為12.85萬元,虧損幅度達到了91.2%。
7. 投資者宋女士在2017年11月與北京嘉怡財富簽訂基金合同,100萬元認購九強次新成長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基金份額的初始面值是1元。李文東也與其簽訂了補充協議,承諾三年內不贖回基金,他將個人擔保基金凈值恢復至1元以上。然而,三年過去了,宋女士所持有的基金仍未恢復至1元。
8. 補充協議中,李文東還表示,投資者在未來三年內不可干擾他的操作,以便於從戰略角度運作好九強系列基金。然而,基金最終沒有把握市場機會,虧損累累。
9. 北京海淀區法院認為,補充協議的性質應為擔保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相關規定,保證方式應為連帶保證。
10. 今年6月,北京嘉怡財富因異常經營被注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去年8月,北京證監局對李文東採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指出其違反了《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
『肆』 2017年股市二季度的暴跌與2015年時情形相同嗎
與2015年時情形大不相同
「最近市場中部分中小盤個股下跌幅度較大,確實有不少證券類信託產品平倉。」說起市場關注的「閃崩」個股,某信託公司相關人士並不避諱。
據該人士透露,此次市場關注的「閃崩」事件中,之所以出現較多的信託產品,主要是因為去年下半年以來大量券商資管計劃轉移至信託通道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據記者了解,多位市場人士表示,即便在盤中出現了一批迅速下跌的個股,但當前市場的情況與2015年清理配資時諸多賬戶被平倉的情形大不相同。「不論是涉及的賬戶數還是恐慌情緒,都不一樣。」某市場人士表示。
前述信託公司高管也透露,此前由於監管層嚴格規定了結構化配資產品的杠桿比例,目前優先順序與劣後級的資金比例最高不能超過2:1。故而從杠桿水平來看,當前市場的杠桿比例也沒有2015年時高。
對於後市而言,盡管當前指數依然在低位震盪,但在部分市場人士看來,A股市場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出現大幅下挫,其實已經對諸多利空進行了充分釋放。在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看來,雖然監管趨嚴是趨勢,但市場當前的表現卻有點反應過度,因此短期內存在反彈動能。
吳照銀指出,當前二級市場的投資再度回歸價值,業績成為當下選股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以中小板、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仍面臨較大的估值壓力,當前的「一九」行情仍將延續,具備業績基礎的藍籌股也將繼續受到機構青睞。他認為,當前的投資策略仍是買入有業績的白馬股,其特徵為三個「二」:即市盈率20-30倍;每股盈利增速20%-30%;市值大約200億元—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