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有哪些基金值得買
A. 港股的基金有哪些
目前我們大陸居民主要有2個渠道來進行直接投資港股的交易:
1、通過港股通(包括滬港通和深港通)來購買港股。
2、直接開辦香港證券公司的戶頭來購買港股。
港股通的開戶新政策規定是前20個交易日均50萬元人民幣資產,這個門檻對於大多數股民來說有點高。
而開通港股賬戶不管是稅費、開通門檻還是交易范圍,港股賬戶都比港股通好,所以像買港股的小夥伴可以來艾德開通港股賬戶,「艾德一站通」APP是香港證監會持牌券商艾德證券期貨官方指定交易軟體,放心使用哈。
但是有些小夥伴可能不想直接投資股票,可以選擇買港股基金,港股通基金是個不錯的選擇。
港股通基金,顧名思義就是專門投資滬港通標的股的基金,其投資標的必須是被納入港股的香港上市公司。
目前市面上港股通基金並不多,以指數基金為主,比較常見的有港股通ETF和港股通50ETF,其中港股通50ETF購買的人比較多,規模也大。港股通ETF規模太小,幾個港股通ETF基金都是幾個億規模,所以要買港股通基金的小夥伴最好選擇港股通50ETF基金。
港股通50ETF基金中,規模最大的就是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50ETF,代碼513550,其前十大成持倉股是騰訊、小米、港交所、中國平安等藍籌。其實港股通50基金的持倉股都大同小異,但是買基金最好買華泰柏瑞中證港股通50ETF這種規模大點的,因為規模越大跟蹤誤差越小。
今年港股市場雖然整體表現較弱,但從長遠來看,香港市場依然具有很強的配置價值,港股通基金可以長期定投。
要投資港股通基金,首先需要去應用商店下載「艾德一站通」APP,安裝後注冊登錄自己的賬號,在首頁根據指引開通賬戶後,輸入基金代碼,比如上面說的513550,就可以買入啦。
B. 港股指數基金買哪個好
除了A股市場,香港市場也是基金投資的重要領域。中國基金新聞記者發現,當前市場香港股票基金可以大致分為四類:上海、香港和深圳基金,指數基金,專注於香港股市,主動管理QDII基金專注於香港股市,和優秀的基金,專注於香港股市。投資者如果想要潛在的香港股票基金,這里也有一些篩選香港股票基金的建議。首先來看滬港深基金,這類基金將80%以上(含)非現金基金資產投資於香港,屬於“純香港”基金,而這類名稱擁有的滬港深基金基本上是指數型產品,有的是行業、消費、經濟藍籌股,粵港澳區域、高紅利等主題產品。這樣的產品,核心是要看布局的方向,最好選擇一個有長遠打算的產品。
如今很多基金可以同時投資港股和A股,其中一些值得關注。從目前一些基金經理的表現來看,在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不同基金中,投資表現較好的香港股票基金的概率更高。其次,投資者可以比較某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的投資范圍和表現。這種基金,我們應該注意基金經理對基金的篩選。最好選擇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該基金過去表現良好,對香港股票有深入研究。二是看投資布局,在A股和港股市場,靈活性的增加也考驗著基金經理的能力,最好選擇能靈活挖掘港股和A股管理產品機會的基金經理。
C. 深港通開通買哪個基金 深港通開通時間
隨著深港通開通時間的臨近,相關行業股票及基金蠢蠢欲動,對於投資者來說,一個新的投資方式出現投資方向比較模糊,深港通開通買哪個基金?
什麼是深港通?
所謂「滬港通」或「深港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或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聯合交易所允許兩地投資者買賣規定范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其中包括「滬股通」、滬港通下的「港股通」;「深股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四個部分。
深港通開通時間:
8月30日上午,中國證監會國際合作部主任祁斌和港澳媒體曾就深港通進行交流。根據現場資料顯示,深港通開通時間預計在11月中下旬。
有券商深港通工作小組人員根據各方准備情況以及此前滬港通的經驗推測,深港通或也有可能於11月17日正式開通。
深港通開通買哪個基金?
滬港深基金和港股QDII基金可關注
自滬港通開通以來,基金公司就積極布局滬港深基金,截止8月16日,包括轉型而來的、已成立的滬港深主題基金共有31隻,其中有21隻在2016年成立。
就業績表現來看,這些滬港深基金有較為明顯的分化。今年2月,港股和A股各有所反彈,尤其是港股,近日已經創下年內新高。據WIND數據顯示,自2月12日至8月16日,恆生指數累計上漲23.54%,但同期上證指數僅上漲12.54%。在2月12日之前成立的滬港深基金共有13隻,其中,景順長城滬港深精選區間漲幅為21.36%,成立於去年12月2日的寶盈醫療健康滬港深和成立於今年1月20日的寶盈國家安全戰略滬港深漲幅均超過19%,前海開源滬港深藍籌為18.66%。
與寶盈國家安全戰略滬港深同一天成立的國富滬港深成長精選在上述區間只上漲1.5%,而成立於2月3日的大摩滬港深也只上漲1.3%,業績之間差異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由於滬港深基金的投資范圍覆蓋三個市場,是否投港股主要取決於基金經理。因此,如果看好港股,主投港股的QDII基金也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