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數型基金如何選
A. 如何選基金
如何識別好基金?
正視投資風險
1.了解自身風險偏好與承受能力。投資者在挑選基金產品時,首先需要對自己的風險偏好及承受能力作出評估,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產品類型。很多新手和小白往往都忽視了這一點,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每月可能還需要還房貸車貸,沒有結婚的還得先存著娶媳婦。這些錢都是不容得失的,我們需要把每月的閑散資金精準的計算出來有多少,比如5000.那就不能全部把5000投入到高風險的股票基金裡面。
2.正視風險,理解收益在進行基金投資前,我們需要釐清收益和風險之間的關系,因為在任何金融投資中,單純地強調收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們無法通過收益率來了解一項投資背後所隱藏的風險。公募基金是風險與收益自擔的一種投資工具,理論上講,獲取的收益越高,背後承擔的風險越大。投資者直觀感受的收益就是基金凈值的收益率,而風險則可以理解為基金未來獲利或損失的不確定性。
總體來看:
股票型基金屬於高風險、高收益的基金類型,適合於風險偏好高、風險承受力強且投資期限相對較長的投資者;
債券型基金的風險和收益較股票型基金要低,適合於追求穩健收益的投資者;
混合型基金分散投資於股票和債券兩類資產,適合於風險承受力和預期收益適中的投資者;
貨幣市場基金雖然收益水平整體要弱於股票、債券和混合三類基金,但兼顧流動性和收益穩定性,適合於不願意承擔風險、接受小額收益的投資者。
B. 如何選擇基金
如何選擇基金?
不同基金的投資周期
1、貨幣基金:現金替代品。
2、債券基金:定期存款的替代品,適合持有半年至一年以上。
3、保本型基金:根據基金合同為准,看一下需要投資多長時間。
4、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數型基金:適合持有三年以上。
由於各基金投資標的不同,同時風險和收益比也不同,股票基金的風險最大,同時長期看收益也最高。貨基是為了保證流動性,債基是為了在風險不大的情況下取得一定的收益,而指數型是為了獲得市場上漲帶來的平均收益,同時,也拉高資產的整體收益率。
怎麼樣?看到這里,每種基金的大概的情況看懂了嗎?根據自己的情況,准備入手哪種類型的基金呢?
那麼在這里呢,給大傢具體來講一下平均收益大概在13%左右的混合基金的篩選實操吧。畢竟這個收益還是能秒殺很多投資品啦,風險系數也還行。
混合基金選擇指標:
混合型基金的篩選需要考慮七個指標,
分別是:基金的規模;成立時間;收益率;手續費;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基金經理的更換頻率;基金經理的選股擇時能力。
第一項:收益率。收益率當然是越強越好。
第二項:成立時間。挑選成立時間在三年以上,這樣的會更穩健。
第三項,基金的規模。混合基金的規模不宜過小,但也不宜過大,建議大家挑規模在 2 億至 110 之間。
第四項:基金的手續費。當然是越低越好。
第五項:基金經理的更換頻率。這個指標在篩選債券基金的時候講過,經理更換的頻率越低越好。
第六項:基金所屬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一般從兩個方面來看:①看它在同類基金公司中的排名。②看他的盈利是否跑贏滬深 300 指數。
第七項:基金經理的選股擇時能力。主要是參考四個指標:①從業情況,看這個基金經理任職多久了,建議不小於三年;②評分,高於 50 分的比較有保障;③星級,越高越好;④管理的基金收益排名:沒有跑贏同類平均水平的,可以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