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基金多少
① 什麼是洪堡學者回國後的待遇
洪堡基金會提供給世界其他國家年輕學者到德國學習的獎學金和生活補貼,獲得這項獎學金的人會有「洪堡學者」稱號。它就是獎學金,而非「長江學者」那樣是對某一領域權威地位的認可,所以對回國之後的待遇影響不大。
② 德國留學洪堡獎學金申請需要哪些條件
洪堡獎學金在申請時所要求的必要條件有兩個:一是具有博士學位(或在去德國之前獲得正式學位),二是有德國籍教授(也就是Host professor)給你必要的支持,他需要寫一份聲明(或叫做保證書)並寄送到洪堡基金會。
注意事項:
1. 個人簡歷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點,反映你在申請表中無法體現的東西。切忌說一些描述性的空話,比如工作勤奮,態度端正等。這里不需要自我評價,這些評價由推薦人來說。
2. 洪堡評審委員會的重要評審標準是申請者的研究方案(proposal)和個人已發表的論文。研究方案務必要突出個人的前期積累工作,最好是博士論文基礎上的進一步工作,而且要說明你的研究方案和你的Host的研究方向在哪些地方有共鳴。在寫研究計劃時一定要反復斟酌,因為你靠它不僅要打動評審人,還要打動你的Host,其實你的Host最關心你的研究方案。申請書中的引用文獻要有你個人發過的文章。在本貼的最後附上了一份如何寫好研究計劃的建議,英文版的,供參考。我忘記在哪裡下載的了,無法給出轉載地址,請見諒!
3. 論文強調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的英文論文。對博士論文的工作特別重視,要求在個人發表的論文目錄上標出與博士論文相關的論文。根據我本人以及檢索到的其他兄弟姐妹們的經歷,論文並不以是否是英文文章取勝,也不以數量取勝,更不以影響因子取勝。因為論文的數目和影響因子與所在學科有很大關系。我署名第一作者的英文文章只有3篇,最高影響影子只有1.5。總之,只要覺得自己做的成果還可以,就去努力一下試試。
4. 三篇代表作要精心挑選,既要顯示你的水平,又要盡可能與Host的研究方向掛鉤。最好與教授商量一下。
5. 推薦信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加以重視。好多人都認為洪堡獎學金的評審是靠研究方案和發表論文,都忽視了推薦信的重要性。我個人認為,推薦信的重要程度不亞於甚至高於上述兩方面。作為基金會的評審人來說,他們需要在一周之內(基金會規定的)給出評審意見。這么短的時間很難讓他們把握住你的實力和水平,而他們判斷你實力和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推薦人的意見。同時,基金會非常重視與申請者來自不同國家的推薦信,因為這表明你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國際影響,這與基金會的選拔目標相一致。另外,如果推薦信中你的導師、你工作單位中的資深學者、還有另外一個推薦人都是在國際上有名的話,那你的成功率就大大提高。第三位推薦人如果是海外的就更好。最完美的情況是你的導師、你工作單位的學者、還有第三位推薦人都是洪堡學者,這樣你成功的幾率劇增。洪堡基金會非常重視洪堡學者的意見。這不是我說的,是我現在的Host說的,而且是在我找推薦人的時候告訴我的。我的推薦人都是洪堡學者,我也了解到,推薦人中洪堡學者較多的,中的幾率很高。
③ 申請洪堡學者基金,有什麼經驗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嗎
其實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按照洪堡網站的要求提供資料就行。當然前提是你要找至少一個host接收你。
洪堡的本質上不是一個項目,而是獎金。因此完成時不需要提交結題報告。
注意洪堡fellowship有兩種,一種針對博士畢業後不超過五年的,另一種是超過五年但在十五年之內的(experienced fellowship)。後者薪水要高一些。
洪堡是可以帶家屬的。老婆孩子都可以去,而且有額外補貼。
推薦信最好有一封德國人的,跟洪堡有關系的就更好了。
最終是否能上主要還是看科研能力。其他都是次要的。
拿到批准通知後就可以憑這個申請簽證。准備好自己和家屬的材料。一般這種簽證批准得很快,而且很慷慨,可以給長達一年的多次往返簽證(不是申根簽證,但是照樣可以在申根國內無障礙行走)。
洪堡的福利很多,申請到後慢慢體會。
競爭可能比較激烈。國內一個領域的一年一般不會超過三個。我參加過去年北京舉辦的洪堡基金會的年會。參會的很多人回國後都有「帽子」(年輕的是四青,年長的傑青,長江甚至院士)。
洪堡基金是為紀念德國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和科學考察旅行家亞歷山大·馮·洪堡於1860年在柏林建立的。
1923年之前,洪堡基金僅資助德國學者到外國進行科學考察,1925年後,這項基金轉為支持外國科學家和博士研究生在德國學習。
1945年,基金會停止了活動。根據原洪堡學者的倡議,基金會於1953年12月10日由聯邦德國再次建立(具有法人資格),辦公地點設在波恩市巴德·哥德斯堡。
第二年基金會就提供了75人的研究獎學金。此後,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近14000名學者得到過它的資助。
④ 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是誰寫的
一個好的老師,你可以從他身上學到很多,但是你自己也要肯學才行。所以你不能說一個好老師勝過讀萬卷書,也不能說讀萬卷書勝過一個好老師。有些東西是書上學不到的。王和寫的
⑤ 洪堡基金的介紹
洪堡基金是為紀念德國偉大的自然科學家和科學考察旅行家亞歷山大·封·洪堡於1860年在柏林建立的。1923年之前,洪堡基金僅資助德國學者到外國進行科學考察,1925年後,這項基金轉為支持外國科學家和博士研究生在德國學習。1945年,基金會停止了活動。根據原洪堡學者的倡議,基金會於1953年12月10日由聯邦德國再次建立(具有法人資格),辦公地點設在波恩市巴德·哥德斯堡。第二年基金會就提供了75人的研究獎學金。此後,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近14000名學者得到過它的資助。
⑥ 洪堡基金設立的獎項
外國科學家研究獎學金。洪堡基金會每年向大約600名具有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40歲的成績優秀的外國科學家提供獎學金,使其有一段較長的時間(1至2年)在聯邦德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中央選拔委員會由100名各學科的德國科學家組成,在德意志研究聯合會主席的主持下負責對申請者進行選拔。選拔的唯一標準是學術水平,不分國別,也沒有專業限制。從1979年至1998年,先後有774名中國學者獲得洪堡獎學金的資助,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副院長嚴義壩、教育部副部長韋鈺等。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的王兆印博士是水利行業第一位獲得洪堡基金資助的學者,此後還有清華大學水利系的周建軍教授等7~8人得到過資助。
⑦ 洪堡基金會的介紹
洪堡基金會(Alexander von Humboldt-stifurg),以德國科學家A.von洪堡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組織,成立於1860年。
⑧ 洪堡基金的保持聯系
洪堡基金會對洪堡研究獎學金學者給予一定的資助之後,再結合專業願望和他們保持聯系。85%的前洪堡學者又重新得到了資助,被邀請再次來德國從事短期研究工作、贈送科學書籍(總價值超過600馬克)和向外匯短缺的國家贈送科學儀器(4700馬克)、提供參加學術會議和印刷補助(總共近500萬馬克),在德國和其他國家舉行學術會議。近年來,資助外國和德國研究所合作研究及支持與德國的博士後合作研究(費歐多爾·呂能計劃)也不斷增多。與前洪堡學者保持聯系的費用占洪堡基金會年度支出的15%之多。
⑨ 申請洪堡學者基金,有什麼經驗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嗎
洪堡獎學金在申請時所要求的必要條件有兩個:一是具有博士學位(或在去德國之前獲得正式學位),二是有德國籍教授(也就是Host professor)給你必要的支持,他需要寫一份聲明(或叫做保證書)並寄送到洪堡基金會。
注意事項:
1. 個人簡歷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特點,反映你在申請表中無法體現的東西。切忌說一些描述性的空話,比如工作勤奮,態度端正等。這里不需要自我評價,這些評價由推薦人來說。
2. 洪堡評審委員會的重要評審標準是申請者的研究方案(proposal)和個人已發表的論文。研究方案務必要突出個人的前期積累工作,最好是博士論文基礎上的進一步工作,而且要說明你的研究方案和你的Host的研究方向在哪些地方有共鳴。在寫研究計劃時一定要反復斟酌,因為你靠它不僅要打動評審人,還要打動你的Host,其實你的Host最關心你的研究方案。申請書中的引用文獻要有你個人發過的文章。在本貼的最後附上了一份如何寫好研究計劃的建議,英文版的,供參考。我忘記在哪裡下載的了,無法給出轉載地址,請見諒!
3. 論文強調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的英文論文。對博士論文的工作特別重視,要求在個人發表的論文目錄上標出與博士論文相關的論文。根據我本人以及檢索到的其他兄弟姐妹們的經歷,論文並不以是否是英文文章取勝,也不以數量取勝,更不以影響因子取勝。因為論文的數目和影響因子與所在學科有很大關系。我署名第一作者的英文文章只有3篇,最高影響影子只有1.5。總之,只要覺得自己做的成果還可以,就去努力一下試試。
4. 三篇代表作要精心挑選,既要顯示你的水平,又要盡可能與Host的研究方向掛鉤。最好與教授商量一下。
5. 推薦信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加以重視。好多人都認為洪堡獎學金的評審是靠研究方案和發表論文,都忽視了推薦信的重要性。我個人認為,推薦信的重要程度不亞於甚至高於上述兩方面。作為基金會的評審人來說,他們需要在一周之內(基金會規定的)給出評審意見。這么短的時間很難讓他們把握住你的實力和水平,而他們判斷你實力和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推薦人的意見。同時,基金會非常重視與申請者來自不同國家的推薦信,因為這表明你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國際影響,這與基金會的選拔目標相一致。另外,如果推薦信中你的導師、你工作單位中的資深學者、還有另外一個推薦人都是在國際上有名的話,那你的成功率就大大提高。第三位推薦人如果是海外的就更好。最完美的情況是你的導師、你工作單位的學者、還有第三位推薦人都是洪堡學者,這樣你成功的幾率劇增。洪堡基金會非常重視洪堡學者的意見。這不是我說的,是我現在的Host說的,而且是在我找推薦人的時候告訴我的。我的推薦人都是洪堡學者,我也了解到,推薦人中洪堡學者較多的,中的幾率很高。
6. 最後一條,其實也是最重要一條,在進行上述一系列活動之前,你必須要得到一個德國教授的支持,否則你連參與評審的資格也沒有。選擇德國教授的方法很容易,如果你和德國教授熟悉就直接找他。如果不熟悉,就使用你研究領域的關鍵詞到EI或SCI文庫里搜,然後直接給他發Email即可,這就要看你的前期工作和方向是否能引起某個教授的興趣。只要你在主題裡面表明你想申請洪堡,他們都會回復你的。另外,也可以要求洪堡基金會為你推薦教授,但這種做法會很耽誤時間,而且不一定合適。我試過這種方法,但到現在洪堡基金會都沒給我迴音,好在我自己找到了。找到Host教授以後,一切事情順理成章,說不定他會幫你選擇推薦人哦!
⑩ 洪堡基金的中國學者
從1979年至1998年,先後有774名中國學者獲得洪堡獎學金的資助,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副院長嚴義壩、教育部副部長韋鈺等。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的王兆印博士是水利行業第一位獲得洪堡基金資助的學者,此後還有清華大學水利系的周建軍教授等7~8人得到過資助。2010年,西北工業大學虞益挺博士獲得洪堡獎學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