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冠軍基金爭奪這么慘烈
Ⅰ 基金的冠軍魔咒,是什麼鬼
流傳於公募基金行業的「冠軍魔咒」,即前一個年度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次年往往表現平平,隨著近來市場行情不佳,似乎再次「顯現」很多投資人都是根據短期業績選擇基金,而迴避近期業績欠佳、中長期表現較好、資產管理能力較強公司的產品,這種做法最終會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Ⅱ 業績冠軍的基金一定要買買買嗎
當然不是。而且一個很現實的情況,根據對歷屆冠軍基金的跟蹤發現,冠軍基金的後續一年表現往往會非常的慘烈,這個數據是有事實作為支撐的。
因為金融市場的表現和運動員之類的硬實力是不一樣的,他要考慮到市場環境大的經濟背景甚至會有很多政策以及偶然的因素,你買哪一隻股票能賺錢?哪一隻虧錢?你可能能夠分析出你的理由,但是最終能不能賺錢,還真的不能夠一錘定音。
就拿個反面例子來說,去年重倉樂視的那幾只基金肯定是涼了,包括向中郵基金,但是你能說今年中郵基金還會像去年那麼慘嗎?要知道總有好幾只基金在早兩年,可是業績非常好的。
Ⅲ 買基金的時候,選每年的業績冠軍為什麼不靠譜
其實很好理解,不可能每年都那麼好的,比如一支基金今年漲了50%,明天不可能還漲這么多,要是年年這樣漲,你想想那是什麼情況 ,不得了!所以投資品的收益過去不等於現在,現在也不等於未來!基金比較適合長期定投,我通過長期持有定投基金,100%的收益不是什麼難事!選擇基金定投,首先要明白開放式基金有貨幣型、債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幾種。貨幣型基金無申購贖回費,收益相當於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隨時贖回,不會虧本。債券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比較低,收益一般大於貨幣型,但也有虧損的風險,虧損不會很大。股票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最高,基金資產是股票,股市下跌時基金就有虧損的風險,但如果股市上漲,就有收益。通過長期投資,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18%~20%左右,債券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是7%~10%。 還有一點就是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 基金本來就是追求長期收益的上選。如果是定投的方式,還可以抹平短期波動引起的收益損失,既然是追求長線收益,可選擇目標收益最高的品種,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本來就優選了標的,具有樣板代表意義的大盤藍籌股和行業優質股,由於具有一定的樣板數,就避免了個股風險。並且避免了經濟周期對單個行業的影響。由於是長期定投,用時間消化了高收益品種必然的高風險特徵。
建議選擇優質基金公司的產品。如華夏,易方達,南方,嘉實等,建議指數選用滬深300和小盤指數。可通過證券公司,開個基金賬戶,讓專業投資經理為你服務,有些指數基金品種通過證券公司免手續費,更降低你的投資成本。
不需要分散定投,用時間復利為你賺錢,集中在一兩只基金就可以了。基金定投要選後端收費模式,分紅方式選紅利再投資就可以了!
Ⅳ 毀滅性的暴跌:為什麼短期的冠軍基金大都不能投
冠軍基金應該是倉位的管理比較激進,這樣在行情調整的時候最大回撤也會比較大。
在取得了冠軍的業績後,這類基金的風險就處在一個風險大的情況下了。
Ⅳ 買基金的時候為什麼最好不要選去年的業績冠軍
公募基金一直都是流傳冠軍魔咒的說法
去年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下一年可能就是表現不如去年。或者是倒數什麼的。比如前幾年中郵基金是排名第一,結果後面一直是排名倒數
一直到現在才開始漲起來。可能有些人不相信。那麼我們就用數據來說話。到底看是怎麼回的事呢
我們選出2007到2016年最近十年中。每年業績排名在前十的100基金。然後跟蹤每個基金的。從1到5年間其年度業績在同類基金處於啥位置。

從上面的圖我們可以出來,無論是股票還是偏股的混合型。2011排名前19的基金,在之後幾年表現的非常不穩定的,有的基金還可以。有的甚至是排名墊底。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當年排名前十的業績,不能完全保證下一年排名也是一個牛基金的。可能差的情況是倒數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
1,業績好不是因為基金經理問題,也可能是買對了。
2,是基金經理換了。業績下降了很厲害的
所以挑選基金的一定要看3到5年,只有隻要才是相對靠譜的。也不能把一個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
Ⅵ 冠軍基金真的值得購買么可以解釋一下
在資本市場上,我認為,這有片面性。早年間,大家都盲目崇拜冠軍基金。但凡是單年度奪得同類型第一名的基金,第二年許多投資者便盯著這個產品買。這樣的「爆款」,想必資歷稍深的客官都經歷過。結果呢?下一年收益往往不盡如人意。因為市場風格變化了、行業輪動了、基金經理離職、基金規模越大越難管,都是導致業績下滑的可能原因。假設客官第一年的收益率為60%,第二年虧了45%,以這樣的業績投資了20年,結果會如何呢?答案是,20年後,客官要虧損72%。切記切記,虧損的復利的「大忌」,虧損會大幅減弱復利的效果。所以,要找長期跑在同類前列的產品,且不能有大幅度虧損。同類排名穩定在同類前1/3。 單年度來看,這只基金收益率從來沒有拔過尖,但如果拉長來看,每一年基本穩定跑在同類型基金的前1/3,累計收益率1000%多,年化收益率在20%左右。觀察並挖掘業績長期跑在同類前1/3的基金產品,符合這個指標的基金產品,比大家都看得到的「冠軍基金」產品,更值得拿真金白銀一試。富國基金的基金經理,是有這種基因的。比如從業10年的張嘯偉,穿越牛熊的他管理的富國美麗中國、富國天合穩健2隻產品,業績短中長期來看,穩定的跑贏在同類前1/3,屬於這類型基金中「種子型」選手。
富國李笑薇:十年構築量化投資
從2009年富國基金率先打出「量化元年」的口號至今,十年來富國基金副總經理李笑薇在量化投資這條路上努力踐行三件事:組靠譜的團隊、創專業的模型、發實用的產品。這三件事環環緊扣,共同服務一個目標,即為量化投資提供至關重要的「確定性」。
Ⅶ 大盤猛漲,為什麼基金卻跌了,該換嗎
先解釋下重倉股的問題,基金的十大持倉是一個季度公布一次的,你看到的是3個月以前的數據,現在怎麼樣就不一定了。
另外不建議根據短期業績更換基金,基金漲跌都屬正常,投資者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過分看重短期業績,一窩蜂買上一年的冠軍基金,典型的例子是11年的華商盛世。
基金需要時間,基本上半年或者1年考核次,再決定換不換比較合適。
Ⅷ 基金明明能賺錢,為什麼你總是拿不住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年的從業生涯中,不斷有投資者來詢問我們,為什麼自己遇不到牛基,就算遇到了也拿不住,要麼「下車」下得早,要麼賺錢賺太少。
事實上,「拿不住牛基」只是一個表象,背後反映的是基金投資中的多項誤區,范圍涵蓋心態、策略和技巧等多個方面,而這也是記者一直以來向各位讀者所強調的。今天我們就再做一個總結,盤點當前基民容易踩到的幾個「坑」,並就如何避開這些誤區支招。
為此,記者特意采訪了多家公募基金的資深銷售人士和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他們長期工作在與投資者打交道的第一線,掌握著大量豐富的數據,對投資者行為也有著深刻的洞察,其建議相信更具備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基金投資誤區大盤點,趕緊自查你有嗎?
近期A股市場出現了一波調整,來《每日經濟新聞》詢問的讀者數量也有所上升。事實上,無論行情火爆還是略顯低迷時,投資者情緒總會有所波動,總結下來無非是兩個字:後悔。
市場上漲的時候,要麼後悔自己買晚了,要麼後悔賣早了;行情下跌的時候則是後悔沒有及時「下車」。總而言之還是因為市場短期調整而出現情緒的起伏,這在記者看來就非常沒有必要了。
首先,還是我們老生常談的心態問題。投資,尤其是基金投資,並不是看一兩天、一兩個星期的短期業績,更多地是看長期的穩定性,「耐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在給記者留言的投資者中,很多都是在股市上漲時購買基金,遇到市場下跌就會猶豫不決。但事實上,基金不像股票,不僅不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問題,還有大量歷史數據表明市場下跌時才是購買基金的最佳時機,長期來看獲得的收益會更多。
不過雖然基金是適合長期持有的品種,但並不意味著買了之後就能高枕無憂、不管不問了,所以投資者還是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策略意識,這個後面再說。
眾祿研究中心也為我們列舉了普通投資者在買賣基金時最常陷入的幾個誤區,總結得十分專業,供各位參考:1、未能形成長期持有的理財觀念,忽視「復利」的財富能力,以股票心態去看待基金;2、號稱相信專家,但本質相信的還是自己,這是由中國傳統「小家」理念造成的;3、收益方面看重明星產品,但這些產品往往後期收益不佳,因為投資者買入的時候已經是高位了。
一位大型公募銷售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大部分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都會更看重短期業績,而這就是一個誤區。「基金很少有長時間一直排名靠前的,即便是冠軍基金通常也就是半年左右業績突出,其他時間業績一般,行情有變動的時候更是會出現波動。所以選擇基金時要把中長期業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只是短期的業績,更要看多個年份。」
他同時指出,買賣基金也不是完全不能進行波段操作,但頻繁操作肯定不適合:「基金申贖都有手續費,另外普通投資者的擇時能力肯定不如專業機構,不適合利用基金來頻繁操作。」
如何避免踩「坑」?專家來支招
講完了基金投資中的多項誤區,下面來點實用的:如何才能在操作中避開這些「坑」?
眾祿研究中心指出,由於不同的基金產品由於投資對象不同,其收益和風險特徵也不一樣,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而在確定適合自己的基金類型之後,投資者還需要掌握一些基金評價指標來對這類型的基金進行篩選,從而精確找到合適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
該中心看重的關鍵指標包括以下幾個:第一,夏普比例,它代表投資者承擔一個單位的風險所帶來的超額收益是多少,「通常我們選擇的基金產品的夏普比例至少要大於1」。第二,看投資者所選擇的基金投資風格跟它描述的是不是一致。第三,看該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歷史業績,「過去歷史業績優異的基金經理今年不一定業績還很優秀,但一個過去歷史業績都很差的基金經理今年業績變好的概率會更低」。
上述公募銷售負責人也建議,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尤其重要的是觀察和抓住牛基上漲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且耐心持有,等待時間的玫瑰綻放。
他表示,一隻基金上漲的邏輯肯定有跡可循,有可能是因為短期找對了市場風口,亦或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定、選擇策略得當、長期業績穩定等等。若是前者,投資者切忌不要盲目頻繁地去追逐熱點,因為市場行情經常是「風水輪流轉」,風格和行業都在持續輪動,誰能每一次都准確地把握住風口?而如果是後者,那麼哪怕市場出現了短暫波動,長期來看大概率還是會持續上漲的。「與其頻繁調倉去買一些根本不了解、不熟悉的產品,不如長期持有,收獲一份穩穩的幸福。」
Ⅸ 根據排名買冠軍基金為什麼我買了之後業績就變臉了
最近,關於「渣男基金」的討論不絕於耳。有一則段子這樣說道:我曾待它如初戀,哪知它卻虐我千百遍。不少網友更是感到困惑:這些網紅基、渣男基在我買它之前並不「渣」啊!甚至還能用優秀來形容,為什麼我一買入就「歇菜」了呢?今天就來解密一下。
陷入只看「排行榜」買基的誤區
其實,這與我們陷入「排行榜買基」和「熱銷榜買基」有很大關系。
全市場的基金數量幾千隻,這么多基金對於投資者來說選擇難度可太大了!
於是很多基民尤其是那些剛接觸基金的投資者,他們便往往傾向於購買在【排行榜】【熱銷榜】前列展示的基金。而這些熱銷基金都擁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歷史業績特別突出,這也成為吸引投資者的最大亮點。
為何買入之後排名變差?
那這些被重點推薦的基金為什麼我一買入就表現不佳呢?其實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首先: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我們看到的這些明星基金之所以上榜往往是由於歷史表現優異。但是基金在運作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例如基金經理變更、市場風格切換、基金規模改變等,所以基金想要在任何時期都保持突出地位其實是很困難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很多冠軍基、熱銷基在買入後容易會出現業績表現不理想的情形。
其次:市場風格切換。我們發現在【熱銷榜】【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基金往往是近期處於投資風口或短期業績爆發的網紅基金。
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我們注意到這些基金時,經常是它們行情已經漲完一輪並反映在基金業績上的時候。這時候如果貿然買入便很容易踩在高點上,一旦市場出現回調這些基金難免會承受不小的波動。
最後,基民對收益的預期建立在基金的「巔峰狀態」之上。很多基金買入後盡管排名或收益率有所下降,但這其實並不意味著基金的質地變差了,很可能是市場熱點轉換導致某些主題基表現更為亮眼。但很多投資者由於一開始預期較高,對基金出現的小波動便開始無所適從。
如何避免?
說了這么多,那我們怎樣才能避免基金買入前排名優異,但買入後反而不佳的這類情形呢?梳理了幾點小建議,給大家做個參考。
第一:盡量避免炒作熱點基。市場資金總是在流動的,這也帶來了板塊之間風格的快速輪動。
據數據統計,電子行業在今年1-2月份漲幅位居26個申萬一級行業的首位,但在3月份時跌幅達到19.6%。再來看看休閑服務行業,7月份時以42.69%的漲幅居前,而在8月份卻以8.17%的跌幅居前。
這也說明了我們想要准確地把握住市場熱點難度不小,不僅講求「快狠准」,還真正考驗了投資者精準的擇時和短線操作能力。因此,南南不建議普通投資者進行熱點炒作,因為炒作的背後常常是追漲殺跌。
數據截止20200917
第二:不要只看排名選基金。
東方紅資管曾做過一個研究,將2015-2019年間前後兩年混合型基金排名的相關系數進行分析,得出過去一年的基金排名與下一年的排名相關性較低,且呈現負相關的結論,也就是說我們執著於購買的冠軍基並不能成為未來收益的保證。
因此我們在選基金時除了看排名外,不妨綜合考慮基金經理、最大回撤、投資策略、持倉風格等多方面因素,這樣才有助於選到一隻適合自己的好基金。
第三:設定自己的預期收益率和能接受的最大虧損,建立基金觀察池。
很多人買基金喜歡聽從朋友、大V推薦或者看哪只漲得猛就選哪只,但是別人認為好的、平台重點展示的其實不一定適合自己。對於這類型基金不妨放在自己的基金觀察池一段時間,經過比較考驗之後再在市場合適的位置進行布局。
投資不是比賽,不是拿到第一名才算贏,希望大家在投資路上都能找到那隻幫助自己實現財富增值還能長期拿得住的好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