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醫葯基金為什麼行情好

醫葯基金為什麼行情好

發布時間: 2022-05-23 18:09:28

㈠ 醫療基金很火熱,中歐醫療健康的優勢在哪裡,為什麼這么多人買

業績不錯;基金經理葛蘭是一個醫葯方面的碩士,專注這一塊。

持倉也比較平均,投資的都是些大盤績優股,比如愛爾眼科,很好。智飛生物是做疫苗的,最近我們一直提示疫苗股的機會。

當然,如果要投的話,因為今年已經漲得比較多了,投這個大方向是對的,但是要做好加倉的准備。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㈡ 疫情期間為啥基金還能漲這么多

疫情期間基金同樣會漲,而且基金是否會上漲,它與疫情沒有什麼本質的關系。要是一點關系都沒有呢,不對,但是關系有限,因為正常來說買基金你買的是某個板塊的基金,包括行業的基金,他現在是否發生疫情,那就是影響你這個板塊了,有的影響大有的影響小,有的是好的影響,有的是壞的影響。

疫情影響的醫療板塊,但疫情也不見得對所有板塊都有多少影響,就比如說半導體半導體是不是受到疫情板塊的影響,要說一點都沒有也不對,但是影響十分有限,半導體醫療,新能源,白酒軍工這些算是熱度板塊比較高的。也是主要的幾個板塊買基金你肯定要對這些板塊進行一個最基本的了解。

㈢ 醫療基金為什麼會跌這么厲害

最近醫葯個股都下跌,整個板塊估值比較高出現集體回調的跡象,再加上醫保局最近開始第二輪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所以跌也是正常的。
原因:
1、醫療基金在近兩年可以說是基金投資的黃金賽道,很多醫療基金老手都在醫葯板塊盈利了不少。但是近期,醫葯行業出現了整體的回調,大幅度的下跌,並且是持續性,這一波回調打的很多基民措手不及。不說以前,就在近兩個月醫療都已經跌了不止10個點了,跌一天要好幾天才可以漲回來。
2、醫葯板塊前期漲幅大很多投資者都十分看好,醫葯指數及其主要標都在歷史新高附近徘徊。近期,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葯品審評中心發布了《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葯物臨床試驗研發指導原則》,明確市場解讀為負面新聞,消息公布之後影響了醫葯行業的投資行情,導致市場開始_現了短期的消化估值,估值大幅度下跌。同期,國家推出了相關醫葯外包服務行業的政策,市場解讀為負面,是的今年領漲的醫葯外包服務大幅度回調,導致醫葯今年整體行情不景氣。但是投資不能夠只看當下,醫葯一直屬於中長期中最優質的投資對象。醫葯板塊在下半年之後會進入市場估值切換,預計估計會上漲回調至相對合理的水平,因此下半年可能處於一個震盪的狀態。
3、醫葯醫療基金這次短期的進行一波回撤,主要是受到了出台的醫療相關政策影響。作為一個成熟的投資者,在這時可以降低自己對基金的預期收益,同時也要相信醫葯行業屬於一個高景氣行業,醫葯行業是一個具備競爭力提升的公司,我們需要成長,從成長過程中獲得盈利。
總結:對於這次的醫療大幅度下跌,投資者可以選擇市場加倉降低風險,俗話說又跌就有漲,一直基金不可能一直持續下跌或者上漲。
以上僅供參考,投資需謹慎。

㈣ 匯添富醫葯保健基金近半年的走勢咋樣

這是一隻新基金,9月17日剛結束募集,還沒有開始建倉,所以沒有歷史走勢可以參考.
我個人覺得,不是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適度參與,但不要重倉參與. 因為這是一隻重點投資於醫葯及相關行業的高倉位的股票型基金,有可能因為醫葯行業的景氣獲得較一般基金高的收益,但也因為投資品種相對單一而降低了騰挪的空間.

㈤ 醫葯基金走勢還會上漲嗎

如果我們從長線的視角來看的話,醫葯板塊的基金肯定會繼續上漲,因為醫療板塊是近5年甚至近10年的黃金板塊。

如果我們從短線的視角來看的話,醫葯板塊目前已經出現了大幅上漲,這個上漲不會一直持續,未來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至於回調多久或者回調多少幅度,這個問題沒有人可以知道。換而言之,投資者需要在短線考慮避險的問題。

一、醫葯基金的走勢確實非常猛。

我從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持有醫葯板塊的基金產品,會非常看好這個板塊的發展。因為如果我們從長期的角度來考慮的話,未來一定是醫葯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我們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進一步加劇,醫葯行業的需求會進一步增加,這會直接看好醫葯板塊的基金行情。

㈥ 醫葯基金最近哪些好

在最近一個月醫葯行業大漲的行情下,除9月份新成立的鵬華醫療保健外,其餘20隻醫葯主題基金平均凈值大幅上漲5.55%,同期偏股型基金指數及主動偏股型基金指數的漲幅為2.77%和2.98%,分別落後於醫葯主題基金2.78和2.57個百分點。在同期可比的各類主題投資基金中,醫葯主題基金的漲幅也僅略遜於軍工主題基金,而遠高於消費、新興產業、資源、商品等主題基金。
具體來看,最近一個月被動型醫葯主題基金(6.11%)平均漲幅要好於主動型的醫葯主題基金(5.07%)。被動投資的匯添富中證醫葯衛生ETF以7.01%的漲幅居首,華安中證細分醫葯ETF、嘉實中證醫葯衛生ETF則以6.68%、6.26%的漲幅分列第二和第三位;主動投資的醫葯主題基金以博時醫療保健行業、長城醫療保健相對領先,漲幅分別達到6.26%和6.16%;前期持續強勢的富國醫療保健最近一月表現稍遜,漲幅僅為2.94%。

㈦ 為什麼醫葯板塊的基金錶現一般都不太好

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政府集中采購導致葯費暴跌

「醫保局動真格了,這一次真的要砍掉企業的銷售費用了。」一家中標的葯企人士向記者感嘆,還有一位葯企人士向記者表示:「中標難受,不中標更難受。」
前幾天,國家首次「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的投標談判在上海舉行,集中采購的結果是葯價暴跌,正大天晴葯企的恩替卡韋降幅超90%。恩替卡韋被譽為乙肝用葯霸主;阿斯利康公司旗下的肺癌靶向葯吉非替尼降價75%。
這次參與集中采購試點的共有31種葯品,7個品種降價幅度超70%,降幅在40%-70%之間的有12個,降幅0-40%之間的有8個。平均降幅高達52%,遠遠超過市場預期。
這次的試點大獲成功,4 7總共11個城市的31種葯品采購價直接被腰斬了,而采購價的降低,必然導致葯品銷售價的降低,而試點的開門紅也會導致國家迅速大范圍推進采購葯品的范圍,換句話說,困擾中國人很多年的高葯價問題,有望得到徹底的根除。
中國葯價有多虛
中國的葯價不僅高,而且很虛,虛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多家上市公司葯企,列支的營銷費用,居然佔到營收的60%,遠遠超過國際葯企10%的標准。
換句話說,葯廠賣出去100億的葯,銷售成本就佔了60億,而國際通用標准大概是10億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葯企的研發費用卻是出了名的低,遠遠低於國際標准。重營銷輕研發導致中國醫葯界回扣橫行,而新葯研發能力極低。
僅僅被央視公開報道點名的醫葯回扣亂象,包括但不限於:
2010年,葯價虛高1300%的「蘆筍片事件」,湖南湘雅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3.5%;
2011年,虛高達2000%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北京公立醫院醫生回扣佔到中標價40%;
2013年,漳州醫療腐敗案,全市公立醫療機構100%涉案,葯價的50%用於回扣;
2013年,「葛蘭素史克行賄門」,其副總裁梁宏在供述中稱,葛蘭素史克中國公司為打開銷路投入的行賄費用佔到葯價的30%,每年的總金額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2016年平安夜曝光上海、湖南兩地葯價虛高近10倍,醫生回扣佔到葯價40%
這動不動就10~20倍的利潤,意味著成本價只有零售價的10%,甚至只有5%,中間的巨額利潤,都被層層剝削了,最後讓患者來買單,導致中國的葯價高企,但是葯廠實際利潤並不高,研發能力薄弱且極其重視營銷,不給回扣而重視研發的葯廠根本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集中采購曾讓葯價暴漲
實際上,中國葯價高是個老大難問題了,如何解決高葯價問題成了政府的心頭病,提出的解決方案千千萬,通過政府集合公立醫院的需求進行集中采購、集中招標,通過巨大的采購量來壓低價格,讓患者得到實惠。
聽起來似乎沒問題,政府手底下有那麼多公立醫院,全部聽政府號令,而公立醫院就診患者的數量佔到總就診量的90%,換句話說消耗的葯品,也是90%,把這些需求全部集中起來和葯廠談判,不可能拿不到好價格。而政府出面帶量集中采購來降低價格,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所以,早在2000年左右,有關部門就開始推行以量換價」,讓葯物進行集中采購,帶量招標,試圖取得價格上的優惠,降低葯價。在外國,這一手段可以降低10~15%價格,雖然不多,但是考慮到外國市場競爭激烈,葯價透明,本來就很低,在這個基礎上還能降低實屬難得。引入中國後,一定能大幅度降低葯價。
中國醫葯部門不僅實行了集中采購,以量換價,還對醫院葯價進行行政限制,不允許醫院以葯養醫,曾經只允許加價15%,後來乾脆實行零差率,一分錢都不允許加價,什麼價格采購的,就什麼價格出售,最大程度讓利給患者。
政府把所有采購量集中起來進行招標獲得最低價格,然後不加價賣給患者,葯價一定很便宜了吧,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是實際上,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實行集中采購和零差率二個政策後,葯品的采購價年年增高,高葯價問題越演越烈。
看到這里你是不是震驚了,這怎麼可能,這套方案怎麼看都沒問題啊,降低葯費利國利民十拿九穩,怎麼最後居然導致葯費連年增高,這不科學啊。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為什麼外國行之有效的帶量集中采購降低葯價的辦法,到了中國不僅無效,反而導致葯價升高。
原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套方案里有一個最大的漏洞,就是招標是由政府集中組織的,但是采購量是由各大醫院自行決定的,用哪個葯,用多少,是由每個醫院自己定,或者說,是由每個開處方的醫生來決定。
所以這些葯廠們想出了一個新點子,高中標價高回扣,把中標采購價定的高高的,分出大量的利潤空間做成回扣給開處方的醫生,以及整個醫葯管理鏈條上的一系列人,瞬間打敗了所有的競爭對手,銷量大增,所有的醫生都在瘋狂的開這家葯廠的葯。
而那些低價中標的葯品則陷入了一個很窘迫的情況,醫生不願意開這個葯,沒有銷量,下場和沒中標是一樣的。
同一款葯品,有人出低價,高價怎麼可能中標,當然不可能啦,競標的規則就是價低者得。要規避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不是同一款葯品就可以了,同樣的葯灌裝到另外一個包裝里,取另外一個名字,上報給葯監局拿一個批號,當新葯賣,既然是剛「研發」出來的「新葯」,那自然擁有自主定價權,你報多高,也沒有競爭者,因為這款葯全國只有你這一家有。
例如,傳統的青黴素,價格極低,不過你們已經基本看不到了,因為按照集中采購制度,根本賺不到錢,取而代之的是各大葯廠自行「研發」的XX黴素,號稱改良版的青黴素,實質上還是青黴素,不過中標價立刻暴漲十倍甚至幾十倍,然後就有利潤空間給回扣了。
所以,新葯的審批權立刻火了,醫生的處方權也立刻火了,帶來的問題是葯監局這些年被國家查處了一大批貪官,基本都是有審批權的那些人,而基層的醫生吃醫葯代表的回扣,已經從密布新聞,變成不算什麼新聞了。
所以,在央視曝光的克林黴素磷酸酯注射液丑聞丑聞中,葯價虛高2000%,出廠價0.6元,北京市中標價高達11元,醫生的回扣為每支4.4元,而山東一個街頭小診所,進貨價為0.64元,賣給患者為2元。所謂的集中采購降低葯價,完全形同虛設,整個北京的需求集中在一起進行采購,不僅沒有壓低價格,反而瘋狂攀升20倍。
新集中采購導致葯價大降
看完了中國葯價的歷史,只能感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既然這樣,那為什麼這次的新集中采購導致中標價暴跌這么厲害呢,他們雙方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肯定是有的,否則中標價依然絲毫不會變,這次的新規最大的改變在於收回了公立醫院自定采購量的權利。
現行的集中采購制度,缺乏明確的用量要求,中標未必代表有銷量,醫院仍然具有極大的自主選擇權,因為葯企需要對醫院進行二次公關,醫院則進行二次議價,導致中標結果形同虛設。
為了堵住這個漏洞,新的采購制度實行招采統一,什麼意思呢,就是招標會上要明確采購量,由這些城市下屬的公立醫院,提前確認未來一段時間的某葯品的需求量,匯總給醫保局之後,由醫保局統一采購,然後下發給公立醫院,實現真正的帶量采購。
這個創新之舉,等於沒收了醫生的處方權,因為醫院失去了采購權,院里就這么多存貨,你開完了就沒有了,如果你真的需要這么多,也可以,你提前報備,醫保局幫你買,你還是吃不到回扣。一家大型公立醫院,沒有特殊的疾病大爆發,對各項葯品的需求是非常穩定的,不會有大的波動。
福建省醫療保障局長詹積富在公開場合表示,醫保局的主要任務是讓醫務人員不能再有拿回扣的機會,讓醫務人員不敢再去拿回扣。通過這個制度,他們完全有希望做到這一點,廢除高葯價存在的基礎。
正是因為廢除了中間的回扣環節,讓回扣高低不再左右銷量,所以各葯企報出的中標價格立刻斷崖式下滑,中標平均價直接來了個腰斬,這就是好制度的威力。
葯企迎來長期利好
這次集中招標,讓葯企的中標價大幅度下降,導致醫葯股大幅暴跌,沒中標的幾個甚至跌停,市場看到價格降了,就解讀為利空。
按正常的思維來看,價格降這么多,不是利空是什麼,但是如果深究這件事可以發現,價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因為省了回扣的那部分錢,對葯企本身的利潤沒有太大的影響。
幾十年來,中國醫葯市場一直重回扣,輕研發,是否能研發出新葯不重要,砸錢送回扣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回扣給的到位,哪怕就一直老葯換新瓶,也能躺著賺大錢。
這種風氣是典型劣幣驅逐良幣,缺乏研發能力會直接斷掉中國醫葯進步的根基,廣大基層患者還飽受其害,苦不堪言。
葯企喜歡給回扣嗎?不喜歡,但是如果別人都給自己不給,自己就被市場消滅了,有關部門從制度上杜絕給回扣的空間,不僅僅是對患者好,也是對葯企好,這樣才能讓葯企腳踏實地,把心思都放在研發上,消除市場競爭亂象,正本清源,我認為對葯企來說,是構成長期利好。
2018年11月15日,國家醫保局下發《4 7城市葯品集中采購文件》,按照這11個城市所有公立醫院2017年同品種采購量以60-70%核算,承諾用量進行集中采購,在12月6日進行了首批公開采購,導致了中標價格腰斬式暴跌。
目前只有11個城市作為試點,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進行采購的,也僅僅只有31種葯品。
但是鑒於首次試點獲得了空前的成功,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新辦法會迅速推廣到全國所有城市,而且會覆蓋到所有的葯品,那個時候,全國所有的患者會看到一個奇觀,所有葯品的平均價格暴跌一半以上,吃不起葯將成為歷史。
這一天不會太久,高價葯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受益人,很快你們就會看到這一天的。
望採納

㈧ 為什麼基金行情好

為什麼基金的行情還好?主要是因為現在的股市行情非常好。因為基金的漲跌主要是和股市有非常大的關系。因為基金分為偏股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偏股型基金也就是主要投資股票。而混合型基金是股市行情好的時候投資股票少量投資債券,股市行情不好的是大量投資債券少部分投資股票。一般來說,如果沒有經驗,我個人建議你買混合型的。這樣的基金雖然沒有偏股型基金的收益大。但是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而基金是需要長期持有的,比如說一般來說。兩至三年以上。這樣你會見到比較好的收益,而且這樣可以讓你養成一個好的理財習慣這樣日積月累下來也有不小的一筆財富。

㈨ 哪一個醫葯基金比較好

由於仿製葯的利潤快、可預測性強,國內仿製葯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目前,而創新葯由於研發周期長、風險高,過去沒有企業願意嘗試。就連創新領域的領先者恆瑞也有80%的收入來自仿製葯。如今,這種格局正在改變,恆瑞葯業、復星制葯、石化集團等醫葯龍頭股正逐步轉型為創新葯物,成為領先的“科技”醫葯企業。

從個人的角度來看,更傾向於滬深300醫葯和中葯指數。原因在於目前研發創新葯物的制葯企業以龍頭企業為主,具有較強的先發優勢。隨著未來仿製葯向創新葯的轉變,領先企業擁有強大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壁壘,馬修效應將繼續存在。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滬深300葯是最好的。醫葯行業的政策風險較大,因此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令人困惑的現象,平靜並增加頭寸,醫葯行業值得10年的行業指數基金。

㈩ 為什麼我買某醫療基金不足1年收益達到50%了 有點基金才漲幾%

很正常,就跟你買對股票,一年翻幾番,買錯了,一地雞毛

熱點內容
聞泰科技股票什麼時候開牌 發布:2025-07-07 21:32:01 瀏覽:403
股權糾紛如何確定損失 發布:2025-07-07 21:28:00 瀏覽:14
中核科技的股票 發布:2025-07-07 21:04:51 瀏覽:769
股市黃昏星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5 15:15:00 瀏覽:495
建設銀行股票歷史最低是多少 發布:2025-07-05 14:43:57 瀏覽:373
全球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866
如何介紹基金定投業務 發布:2025-07-05 13:56:21 瀏覽:744
黃金期貨浮動盈虧如何處理 發布:2025-07-05 13:47:41 瀏覽:251
北京競業達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 發布:2025-07-05 13:39:43 瀏覽:126
股票歷史財務指標查詢網站 發布:2025-07-05 13:34:23 瀏覽: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