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源基金有哪些
⑴ 挪威經濟支柱產業是什麼
挪威經濟支柱產業是:
一、石油。
挪威一度是全球第七大石油生產國、第三大石油出口國(僅次於沙特和俄羅斯)、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僅次於俄羅斯)。
隨著挪威戰略上有意減少石油開采數量,如今挪威是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國、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
二、清潔能源水電。
挪威的水電十分發達,可開發的水電資源約1870億度。挪威境內共有近1000座水電站。由於挪威多高山峽谷,有豐沛的水利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挪威國內96%的電力供應都來自水力發電,還能實現水電出口。挪威96%的能源都來自清潔的水電,水電占整個能源的比重已經超過超過50%。而歐洲的平均值僅為13%。
三、海洋資源—三文魚。
挪威由於臨大西洋和北冰洋,由此能夠獲得大海的豐厚饋贈。特別是南北冷暖洋流交匯為其帶來豐富的魚類資源,讓挪威成為世界最大海產品出口國。
四、造船及航運業。
挪威海事產業歷史十分悠久,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海事集團之一。在船舶設計,製造,環保化,管理,及海上油氣開發方面擁有領先世界的理念及技術。
五、石油基金。
挪威著名的「三寶」分別為:石油、石油基金、三文魚。
挪威』三寶」中,最成功的當屬石油基金。挪威人曾經自豪地說:「如果我們挪威人什麼事情也不做,挪威現有的石油資源足夠我們全體挪威人富足地生活150年!」可見,挪威人的富裕程度。
問題是,挪威人並沒有安於現狀,而且努力減少經濟對石油天然氣行業的依賴,並減少對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挪威人幾乎都擁有一個基本共識及擔憂,一旦石油資源枯竭,挪威經濟何去何從,把錢存起來、「錢生錢」成為挪威人的理財之道。
因此,早在1990年,挪威議會就批准通過政府石油基金法案,石油營收將不再直接劃入政府財政,而是轉存入政府石油基金中。1996年第一筆3億美元資金正式匯入政府石油基金。
挪威在2006年大力整合資源,把基金改組為政府全球養老基金,作為挪威的主權財富基金在挪威境外進行投資。現如今,這筆基金已積累至約1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主權財富基金。
⑵ 請教安全工程畢業的學長學姐!小弟在這里小謝過了!
來陝北吧!或者去山西煤礦
⑶ 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的產業鏈投資兩大特點
既是政府發起設立,其投資方向上,無可避免地要與地方經濟建設相結合。
山東海洋投資公司董事長包劍英表示,藍色產業基金關注重資產、強周期的產業和項目,考慮某個產業的未來發展,注重提升全產業鏈價值,能夠成為政府公共投資的杠桿基金,這是不同於其他產業基金的獨特價值。
藍色產業基金將緊扣經濟波動周期規律,以海洋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培育、提煉核心競爭力,彰顯自己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哪裡?包劍英認為要體現在進入「優勢」、復制「優勢」和創造「優勢」上,「優勢」指優勢產業。對藍區現有優勢產業,要積極進入,使之升級壯大;對處在區外又符合藍區「水土」的優勢產業,要科學復制,使之在藍區落地生根;對發展潛力巨大、目前尚在萌芽狀態的優勢產業,要在行業政策制定初期迅速響應,按照制定政策、標准—介入項目—吸引上下游—提升集中度—打造全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的路徑,培育、創造優勢產業。
藍色產業基金的存續期為12年,但目標是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在於服務藍區發展、促進產業進步、創新運作模式。如果通過藍色產業基金的運作,實現藍區發展可持續、產業進步可持續、運作模式可持續,也就間接實現了藍色產業基金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通過基金本身的海內外上市,也可以實現基金持有人權益的流動性和基金自身的不斷壯大。
據了解,在投資上,藍色產業基金側重於具有戰略意義的規模以上投資,范圍主要是鹽鹼地治理、圍填海造地、海上風電資源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礦產開發、海島開發、產業園、科技園開發、國有企業改制等符合藍色基金功能定位、對國計民生有重大影響力,具有戰略前景項目以及具備Pre-IPO條件、變現能力強、盡快實現收益的企業項目。
山東社科院副院長鄭貴斌認為,藍色產業基金還具有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升級轉型等特點,即通過瞄準世界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大勢,採用「參、控、購、並」結合的手段,改造提升傳統海洋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海洋產業。藍色產業基金致力於搶占藍色產業發展制高點,將半島藍色經濟區著力發展的海洋運輸物流、海洋裝備製造、海洋工程建築、海洋能源礦產、現代海洋漁業、海洋生物工程、海洋生態環保、海洋文化旅遊等產業列為自己的發展取向,通過產業投資基金的整合、引領,可加速上述產業轉型升級。
⑷ 中海油有那些項目
海油業務
業務縱覽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業務縱覽
直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商。自成立以來,中國海油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由一家單純從事油氣開採的上游公司,發展成為主業突出、產業鏈完整的綜合型能源集團,形成了油氣勘探開發、專業技術服務、煉化銷售及化肥、天然氣及發電、金融服務、新能源等業務板塊。
油氣勘探開發
截止2013年,中海油在中國海上擁有四個主要產油地區:渤海灣(天津)、南海西部(湛江)、南海東部(深圳)和東海(上海)。中海油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海上原油生產商之一,同時,中海油還在奈及利亞、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家擁有上游資產。[1]
1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海油天津分公司主要負責渤海海域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生產業務。渤海油田是中國海油產量最高、規模最大、前景最好的原油生產基地,擁有油田54個,生產平台113座,陸上終端4個,FPSO7條,船舶80艘,直升機8架。截止2011年年底,渤海油田累計發現三級地質儲量約50億方油氣當量, 累計向國家貢獻原油2.05億方。2010年油田油氣產量突破3000萬噸,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1]
2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以下簡稱「湛江分公司」)是由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控股的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下屬的一家境內分公司,主要負責東經113°10′以西的中國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生產業務,總部設在廣東省湛江市。
公司下設18個部門和單位。公司擁有一支朝氣蓬勃、銳意進取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和員工隊伍,現有員工2009人,平均年齡31.9歲,陸地員工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99%,海上員工中大學本科學歷佔比76%。
南海西部海域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勘探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南海西部海域現已發現38個油氣田和30個含油氣構造。已有17個油田和5個氣田投入生產,是中國海洋石油最重要的天然氣產區。其中,崖城13-1氣田和東方1-1氣田分別是中國海上最大的合作和自營天然氣田。公司油氣產量已連續四年超1000萬方油當量,國家已把南海油氣開發提高到國家海洋戰略高度。[1]
3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坐落在美麗的深圳灣畔,是中國海油重要的原油生產基地與對外合作的沃土,南海東部海域油氣勘探始於1983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90年開始生產原油,當年生產原油13.8萬噸;1996年登上了年產原油1000萬噸的台階,繼大慶、勝利、遼河油田之後,列全國第四位,成為我國重要原油生產基地。2011年,管理局油氣產量達到1079.5萬方(油當量),實現連續16年油氣產量超千萬方。自1990年第一個油田投產以來,南海東部海域累計產量超過2.2億方,是國內海上油氣累計產量最高的海域。[1]
東海油氣田
4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是上市公司——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分支機構之一,隸屬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主要以對外合作和自營的方式在中國黃海、東海等海域從事海上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和生產。所轄海域擁有廣闊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前景,對華東地區天然氣的供給乃至國家能源戰略的落實均有著重要意義。
公司現有職能部門13個,在職工作人員855人,61%以上人員具有本科以上學歷,50%以上人員取得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專業結構涵蓋地質、物探、鑽井、開發、工程、油氣生產、企業管理多個領域。[1]
5 中海油研究總院
中海油研究總院(原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技術參謀部、戰略規劃部、科技人才培養中心。作為中國海油所屬最大的綜合性大型科研機構,中海油研究總院業務范圍涵蓋海上油氣勘探研究,海外勘探、開發、工程目標評價與新項目識別,海上油氣田總體開發方案設計,海上油氣田工程基本設計和新能源研發;同時承擔國家「863」項目、「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專項和中國海油科技攻關等重大研究任務。[1]
天然氣及發電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
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氣電集團」)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的全資子公司,負責統一經營和管理中國海油天然氣及發電板塊業務。氣電集團以LNG及相關產業為核心業務,以LNG接收站和管網為產業基礎,以「清潔能源、平安運行」為指導理念,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在中國沿海地區積極建設天然氣大動脈,形成統一的LNG貿易平台,迅速確立了國內LNG行業領軍者地位。氣電集團正為中國沿海地區提供可靠和充足的清潔能源,為中國海油打造低碳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台,努力將公司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清潔能源供應公司。[1]
專業技術服務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油服、COSL)作為中國海油旗下的國有控股公司,是一家分別在滬港兩地上市、擁有近50年海上作業經驗的綜合型油田服務全面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海油服專業技術服務涉及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三個階段,具有物探勘察、鑽完井、油田技術、船舶服務四大主營業務板塊,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功能齊全、服務鏈完整的綜合型海上油田服務公司。[1]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控股公司(股票簡稱:海油工程,股票代碼:600583),是天津市新技術產業園區認證的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甲級工程設計單位,國家一級施工企業。[1]
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海油發展是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屬的三大專業服務公司之一,是中國唯一一家同時提供能源技術服務和化工產品的多元化大型產業集團。公司定位於綜合型能源運營技術服務和能源化工產品供應商,立足於上游產業,為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及生產和其他能源產業提供綜合型、高質量服務;同時依託中下游產業,從事石油化工衍生品的加工生產及銷售,在專業化基礎上,實施多元化發展,建立獨特的「服務+產品」的業務模式,以服務支持生產,以產品帶動服務。形成了能源運維服務、能源綜合服務、精細化工產品和健康與環保四大產業板塊。[1]
煉化銷售及化肥
中海油氣開發利用公司[1]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銷售分公司[1]
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1]
中國海油山東海化集團有限公司[1]
中海油海西寧德工業區開發有限公司[1]
惠州煉化分公司[1]
中海石油化工進出口有限公司[1]
新能源
中海油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1]
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1]
海外發展
發展概述
浩瀚無垠的大海,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海洋,尤其是深水,是未來全球油氣資源的重要接替區,中國南海油氣資源十分豐富,主要位於深水。
隨著石油勘探開發技術的發展,人類開採石油的足跡從陸地走向海洋,由淺水走向深水。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海上油氣生產企業,自1982年成立以來,通過自力更生和對外合作,基本建立起常規作業水深內完整的海洋石油工業體系,並於2010年實現國內油氣年產5000萬噸油當量,建成海上大慶。
深水挑戰
1.水深增加,要求隔水管更長、鑽井液容積更大以及設備的壓力等級更高,隔水管與防噴器的重量等均大幅增加,所以必須具有足夠的甲板負荷和甲板空間。另一方面,水深增加,加之深水惡劣的作業環境,使得鑽井非作業時間增加,對設備的可靠性要求苛刻。選擇深水鑽井裝置、設備和技術時都要針對水深進行單獨校核。
2.海底溫度低,井底有可能高溫,給鑽井作業帶來很多問題。如在低溫環境下,鑽井液的粘度和切力大幅度上升,會出現顯著的膠凝現象,而且增加形成天然氣水合物的可能性及風險。
深水艦隊
由於缺乏深水勘探開發的大型裝備,大規模的南海深海
海洋石油981 (12張)
油氣開發還無法全面展開。為突破深水勘探、開發領域的若干關鍵技術,中國海油投入巨資打造以3000m深水半潛式鑽井平台海洋石油981為旗艦的深水艦隊。這支深水艦隊的建成,對於加速進軍深海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提升深水作業能力、實現國家能源戰略等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10]
海油品牌
海油品牌有瀝青及環保橡膠油、化工化肥、金融產品、鋰電池、海工產品、海化產品、特色塗料、煉油產品、加油站服務、生物柴油等
⑸ 新能源基金有哪些龍頭基金
新能源基金有農銀工業4.0混合、農銀新能源主題、農銀研究精選混合、農銀匯理海棠三年定開混合等龍頭基金。
1、新能源( NE):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
2、基金,英文是fund,廣義是指為了某種目的而設立的具有一定數量的資金。主要包括信託投資基金、公積金、保險基金、退休基金,各種基金會的基金。從會計角度透析,基金是一個狹義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資金。我們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1、1980年(庚申年)聯合國召開的「聯合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會議」對新能源的定義為: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為基礎,使傳統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現代化的開發和利用,用取之不盡、周而復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資源有限、對環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點開發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氫能和核能(原子能)
2、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地熱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與深層之間的熱循環等;此外,還有氫能、沼氣、酒精、甲醇等,而已經廣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水能 等能源,稱為常規能源。隨著常規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以環保和可再生為特質的新能源越來越得到各國的重視。
3、在中國可以形成產業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電站)、風能、生物質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是可循環利用的清潔能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既是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有效補充手段,也是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的重要措施,是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最終能源選擇。
⑹ 替代能源包括哪些
包括廣泛使用的礦產燃料(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的能源,如水能、地熱能、核工業能、太陽能、風能、氫能、海洋能等。
所謂替代能源 ,往往是指替代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等石化燃料的能源,它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包括核能等不可再生能源。在各種替代能源中,生物燃料、風能和太陽能近年來的發展速度最快,產業前景最好,是替代能源中的明星。
(6)海洋能源基金有哪些擴展閱讀
能源問題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生活中關注率最高的問題, 尤其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戰略資源,是現代經濟社會賴以正常運轉的血液,除了對石油資源大力開源節流外,尋找替代能源也是極其重要的發展方向。
2005年中國公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提出了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其中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就包括以煤化工、天然氣化工、生物質化工產品替代石油化工產品;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燃氣汽車、醇類燃料汽車非燃料電池汽車、太陽能汽車等清潔汽車;醇醚類燃料及煤炭液化技術的示範及醇類燃料的推廣等內容。
發展替代能源是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十一五期間,在現有的能源和資源邊界的約束下,能源替代這一有助於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瓶頸問題的產業,孕育著重大投資機會。
⑺ 海洋資源得利用和保護
在海洋資源開發的同時,如何保護海洋的環境?
我們將本著對人民、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加強資源的規劃和管理,克服靠浪費資源、犧牲環境求發展的短期行為,切實提高綜合利用水平。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住青山、綠水、藍天,留給子孫後代一個清潔的地球,一個美麗的家園。
1998年6月,美國商務部舉行了全國海洋會議,從海洋環境、商務、開發和研究四個方面討論了在恢復和保持不可替代的海洋資源方面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現將會議討論的有關情況介紹如下。
1.保護海洋,不進行近海石油開采。
為了保護海洋和海岸不受近海石油和天然氣開采帶來的環境污染,柯林頓總統簽署命令將近海暫停租借期再延長10年,並將永久禁止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內的租借。
2.建立可持續的海洋漁業。
為了恢復美國的海洋漁業,維持海岸漁民的生活,美國海洋大氣局宣布了減少過度捕魚和保護必要的魚類生境的措施(包括禁止不足尺寸的大西洋箭魚的銷售和進口)。該局還建議在5年內增加1.94億美元以加速措施的實施,並號召其他國家也採取類似措施。
3.21世紀港口。
為保持國際競爭力,保證美國能安全處理21世紀增加的海洋船舶的能力,美國海洋大氣局正在實施一項港口現代化計劃,由一項新的港口服務基金提供資助。該項基金在今後5年內可達8億美元,以加深和維持航道,改善航行安全和實施其他港口項目。
4.加入海洋法公約。
為保持美國在國際海洋事務中的領導地位,柯林頓總統呼籲美國參議院認識到美國各海洋團體對加入海洋法公約的廣泛支持,掃清美國加入海洋法公約的障礙,以慶祝國際海洋年。
5.保護珊瑚礁。
為了強化美國水域中天然珊瑚礁的保護,柯林頓總統已經簽署執行命令,要求聯邦機構擴大對珊瑚礁的研究、保護和恢復等活動。柯林頓總統建議到2002年增加600萬美元以強化上述活動,並完成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太平洋18處被破壞珊瑚礁的恢復工作。
6.海洋勘探。
為探索深海奧秘,尋找新的海洋機會,更深入了解如何保護海洋資源,美國海洋大氣局正在實施一項應用最新的水下技術勘測和探索美國海域的計劃。到2002年總計1200萬美元將用於擴建兩個淺海觀測站,建設兩個深海觀測站,開發兩個高技術潛水艇,以勘探奇異的海洋生物。美國海洋大氣局還將與國家地理協會等聯合勘探國家海洋自然保護區,保護海灘和沿海水域。為了保護海灘和沿海水域以及公眾的健康,副總統戈爾公布了一個新的網址,主要是向公眾提出一些海灘上的建議以及防止有毒藻類繁殖的措施。柯林頓總統和戈爾副總統還呼籲國會全力資助海洋大氣局的清潔水行動計劃。
7.監視氣候和全球變暖。
為更好地認識海洋在天氣和氣候方面的決定作用,幫助論述全球變暖的不利影響,海洋大氣局宣布將擴充海洋監視體系。到2002年,海洋大氣局將增加1200萬美元用於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安裝數百個監測浮標,以測定重要的海洋數據。
8.軍用數據和技術的民用。
為幫助增加對海洋生物的認識,提高天氣預測能力,加強氣候變化的研究,確定珍貴的海洋資源,海洋大氣局宣布將降密和解密海軍數據。國防部也將製作計算機航海圖,以替代數世紀來海員使用的紙圖,航海安全將得到明顯提高。
我認為,只有人們好好保護地球,地球將以最好的東西相以報答的。好好對待地球吧!!
⑻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和中國渤海灣蓬萊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對比分析引發兩起事故的風險因素和處理
摘要 2010年4月20日夜間,位於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大約36小時後沉入墨西哥灣,造成17人重傷、11人死亡。在隨後的80多天里,泄露約400萬桶原油,造成巨大生態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