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今年基金散戶虧多少

今年基金散戶虧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17 11:48:12

Ⅰ 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今年的疫情給基金行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基金的增長其實和新冠疫情並沒有什麼直接關系,但是新冠疫情會間接影響很多投資人的投資決策,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新冠疫情的發展確實會影響到基金行業。

基金是一個比較流行的投資方式,很多人會覺得投資基金沒有什麼風險,同時也非常方便,因為我們如果是買股票的話,基本上是需要一定的門檻,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專業基礎,但是我們在購買基金的時候就不需要直接門檻,同時也可以通過基金來學習一些理財知識。

為什麼說基金人已經虧到毫無波瀾?

熟悉基金的小夥伴應該都已經知道了,從年後開始基金就一直沒有出現上漲的情況,甚至已經跌落了20%個點,有些比較厲害的板塊都已經跌了40%個點,這就意味著很多投資人已經虧損了40%的錢,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基金人已經毫無脾氣,做到心中毫無波瀾了。有的人會比較好奇,新冠疫情會和基金行業有直接關系嗎?

Ⅱ 基金虧20%,是割肉還是裝死

基金虧20%,是割肉還是裝死,那要看個人投資者對基金的認識程度和心裡承受能力了。基金是一個長期投資,不是買了基金一個月了,就要求掙多少錢,然後賣掉。這叫炒基金。還有就是買基金的錢是長期閑置不用的閑錢還是借的之類的。畢竟一年期存款的利率也就是兩個多點。所以先問問自己適不適合買基金,是不是想長期投資。基金虧20%,如果割肉就太不聰明了,這時割肉差不多已經在底部了,所以既不割肉也不裝死,而是在現在價位再買一些股票,來降低自己的成本,假以時日,等有盈利了再拋出了結。

Ⅲ 基金炒股今年2700億的巨額虧損,散戶也虧錢誰賺去了

虛擬資本在實際資產(比如現金流)證券化的過程中通過增加的流動性把真實資本的價值放大了,股價下跌時,這部分資產在價值回歸中縮水了,並沒有任何人得到.並非是受讓人賺取了出讓人的這部分損失的資產,更不是進了國庫.

Ⅳ 散戶買基金為什麼絕大多數是虧損的

大部分的基金貪圖的是手續費,業績好壞無非就是個面子工程,盈虧對管理人來講並不是很重要。所以大部分基金都是靠天收。

Ⅳ 散戶買股價虧損可以理解,為什麼基金也虧損

首先不知道你買的是什麼基金,正常情況下如果是一些投資理財的基金,那麼長期持有的話最起碼不會做到虧錢的,而出現虧錢的情況,很有可能是我們短期持有或短線操作所導致的,比如說一些指數基金,只要我們在市盈率比較低的時候買入,那麼一般情況下都可以達到年化10%的收益率,這種狀態已經超過了通貨膨脹給我們帶來的資金縮水了,所以在買基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投資結果。在此我根據自己的經驗,為大家總結了幾點買基金的注意事項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3、盡量學習一些投資技能

最後一點我勸大家盡量不要相信某些基金經理人或者投資經理人等等金融行業工作者,因為我們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們每一個季度都要進行考核,而考核的標准就是我們是否的頻繁買入與賣出,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相信他們,那麼一般情況下都會虧錢,所以想要賺錢的話,我們必須要自己懂得一些投資技能。

Ⅵ 我的基金基本都虧15%左右,我該怎麼辦

對於這只基金我打算以後繼續補倉,補倉不能太著急,應該地慢慢補。我是結合股票市場的行情走勢進行補倉,你也可以設定一個跌幅進行補倉,比如說凈值跌幅擴大7%就補一筆,這樣就可以不斷地攤低成本。

Ⅶ 散戶,私募,基金這三者都有什麼區別為什麼股市中虧損的總是散戶,私募會虧嗎

這個市場最大的群體就是散戶,某種意義上說是莊家亦可,日久了,你就會明白,這個市場上本來就沒什麼莊家,市場合力才是莊家!

散戶,就是股市中的百姓,他們是大海一粟;散而無力,無組織;然而在某種勢態的影響下會形成合力,如同洶涌的大水,摧枯拉朽;沒有什麼力量(人們常幻想的莊家)可以左右或者阻擋的。

私募,是一個有組織的資金,靠某種契約來操作一筆較大的資金(由眾多小規模資金和來),一般由較有市場經驗的人士來操作;相對一般散戶來說,他們的專業素質高一些,信息能多一些,畢竟是有組織的,但同樣有可能像散戶一樣虧損!
私募內部人員可以炒股!

基金,一般指的是公募基金,性質其實和私募一樣,由眾多小資金合成而來,不同的是他的契約就是國家規定的基金形式而已;不負責盈虧,只收取管理費,所以造成基金經理較私募沒有責任心和壓力,屬於金領打工者但卻不對老闆(基金持有者)負責,只拿工資,哈哈。

在熊市的時候,80%的人虧損,也就是散戶虧損,因為這市場80%的人就是散戶,大多數人虧損給人的印象就是散戶都在虧,一般想像的是都虧給了莊家,其實這個莊家是不存在的!在目前,公募基金100%地虧損,私募估計也是多數虧的!注意,這個是紙面上的虧損,在牛市的時候就截然相反了!

要說A股市場上,最大的賺錢的就是上市公司了,還有券商和稅務局。

順便說一句,某一個私募是可以做莊一隻股票的,短期上可以操作它,但同樣受制於大勢(也常有私募逆勢而為而慘遭破產命運,多的是,莊家賠起錢來要比散戶要命的多)。而大勢卻不受任何單獨勢力的左右!

Ⅷ 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基金從年後就開始大跌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基金的本質也是股票,如果股票一直漲的話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因為股票市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是一個整體市場的反應,所以基金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漲的。

有些人在投資基金的過程中,總會覺得基金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所以在對待基金的問題也不嚴肅,以至於很多人都會出現一些盲目跟風的行為,對於這些投資人而言,基本上他們都是一些投資新手,這些新手也是我們經常提到的韭菜,像這樣的情況其實並不是少數,因為在牛市的時候基本上90%的散戶都是虧錢的,為什麼在牛市的時候會虧錢呢?主要就是因為散戶基本上都沒有什麼投資邏輯和投資理念,他們的投資方法也是錯誤的,有些人甚至搞不清楚,為什麼基金會出現大跌的問題。

這個新聞是怎麼回事?

相信很多投資基金的小夥伴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從年後的時候,基本上每一家基金都是虧錢的,這也就導致了整個市場恐慌的情緒發生,當出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甚至都搞不懂為什麼基金從年後就一直出現大跌的原因。

Ⅸ 今年的基金會不會爆雷

今年的基金怎麼樣?基金會不會爆雷?自己覺得一般不會。因為今年基金雖然說熱度不錯,現在大部分的基金都處於正常漲和下降的這個過程,有上升有下降,除了新能源板塊和半導體板塊變動非常劇烈之外,其他的大霧還算是正常的。

你首先就要對自己的利潤需求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決定,你憑這個基金想賺多少錢。比如說你就想賺10%我買了1萬塊錢呢,一年之後賺1000塊錢左右就行了,那你不需要那麼著急啊。你耐心等著一款基金不是特別差的情況下,一年下來平均達到5個點,甚至說10個點的收益不是特別大的問題。

Ⅹ 基金明明在賺錢為什麼基民一直虧

不是因為基金業水平不行,而是絕大多數基民對所持基金不了解,對基金經理不了解,對公司也不了解,也無從了解。
不了解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結果是:基金業是賺錢的,基民大多數是虧損的。
京東金融今年發布的基民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僅有34.3%的基民實現正收益,0.5%盈虧持平,剩餘的65.2%都是虧損。
基民人均虧損2000多元(好消息是:比股民虧得少)。
這些基民有兩大特點
1、持倉數量少:近七成投資者僅申購一隻基金。
2、短線操作:80%的投資者持有單只基金不超過3個月就清倉走人。
為什麼會這樣?
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國已發公募產品的基金管理公司達117家,公募基金數量4355隻,資產規模總計10.07萬億,資產規模較16年末增加 9070億元,增幅 9.89%。
這裡面按投資方向不同分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債券型基金、貨幣型基金……
從各類型基金的上半年業績表現看,QDII基金(投資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達7.22%,主要受益於港美股市場的良好表現。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從基金公司規模看,旗下余額寶規模大幅增長的天弘基金以15186億元繼續蟬聯公募資產規模首位。
也就是說目前10萬億的公募基金資產里,天弘基金一家佔了15%以上。貨幣基金占基金業總體規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實際上分出了兩個極端
1、買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報、集中、短炒。虧的都是這部分。
2、買貨幣型基金的:穩定但低回報的傻瓜式投資。賺零花錢。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據去年底的數據:開放式基金自成立以來,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達到16.5%,超出同期上證綜指漲幅8.77個百分點。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堅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國股市的紅利。
但是難就難在這里,歷史數據已經顯示他們不可能堅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為普通人幾乎沒有可能選擇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這裡面涉及到基金的風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風險(老鼠倉)、人員變動、公司決策……太多因素的影響。
對投資者來說,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環節,他其實完全有能力判斷一隻牛股了。因為股票有明確的財務數據、行業走勢等客觀數據。
大部分人,根本沒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沒有這個經驗和能力去判斷。
從買入的時候就不知道邊界在哪裡:是激進還是保守?風控、止盈止損、倉位、配置,該怎麼安排?
沒有認知就無法承受波動,無法預知未來,普遍淪為短炒。
簡單說就是兩個字:瞎買。
於是基民的表現一般是這樣的
漲的時候,基金沒有牛股漲得快,懷疑基金經理能力:就這水平,不如我自己來炒吧。
跌的時候,比如剛過去的2016年,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12%,也懷疑基金經理能力:我還是趕緊跑吧。
如果說樂視網這樣的股票,不管被黑成翔還會有一堆鐵桿粉絲堅守;那麼基民幾乎都是一夜情,沒有長相廝守的。
然而怎麼辦?
現實是:股民虧的,遠超基民。散戶並不比基金靠譜。
資本市場機構化、去散戶化,是中外市場都證明的趨勢。
錢,早晚要交給專業的人打理。
需要解決兩個問題:
1、瞎買
大部分基民都是這個狀態:沒有遴選標准,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跟風買入。更不懂得根據基金的品類和周期進行配置。
2、短炒
因為不了解, 對自己這筆投資的性質、投資取向、風險邊界、判斷指標,都沒有明晰的定位,也沒有合理的收益預期,最後當成了投機短炒,而不是資產配置。
這個問題,基民和基金之間有一道無法逾越的認知鴻溝。
如果對於基金確實無法把控,建議轉投銀行理財產品。在購買之前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這樣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

熱點內容
股票投資理財軟體哪個好 發布:2025-10-08 04:58:41 瀏覽:531
村裡的基金會怎麼辦 發布:2025-10-08 04:20:34 瀏覽:106
只需要什麼貨幣不需要什麼貨幣 發布:2025-10-08 04:04:11 瀏覽:653
證監會要求退市的股票 發布:2025-10-08 03:40:28 瀏覽:31
萬達電影股票會退市么 發布:2025-10-08 03:16:14 瀏覽:288
錢給別人炒股怎麼收費的 發布:2025-10-08 02:42:04 瀏覽:687
黃金板塊炒股漲和跌怎麼判斷 發布:2025-10-08 02:17:50 瀏覽:541
理財轉入基金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10-08 01:46:50 瀏覽:364
學會炒股怎麼學 發布:2025-10-08 01:35:41 瀏覽:531
委託代理炒股合同詐騙怎麼定性 發布:2025-10-08 01:21:29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