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林園基金買了哪些股票
❶ 林園是散戶還是私募基金
散戶。
以下是一些關於他的報道:
號稱以8000元起家,用了18年時間,身家達到20億元
自「帶頭大哥777」7月10日被警方帶走調查後,散戶開始質疑疑似「帶頭大哥777」第二的林園。林園號稱8000元起家,從1989年入市到2007年,18年過去了,身家達到20億元。這位中國「股神」是如何操作的?他投資的究竟是哪些股票?這些股票果真有如此高的收益嗎?
質疑一:價值投資是幌子
為何高調面對媒體?林園先後接受國內外各大媒體,包括央視、FT等媒體的采訪,不斷宣揚他的價值投資理念。根據這些報道,可以看出林園把投資和投機、抄底和逃頂、放棄和擁有結合得相當完美,可以說是一個完美的資本積累、保值增值的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太過完美了,完美得令人起疑。
甚至有人認為,通過對大家灌輸正確的投資理念,散戶接受後就會購買績優股、藍籌股,那麼公募和私募基金的績優股、藍籌股就更漲了,他們掙得更多了。這就是林園作為私募基金一員的「陽謀」。
質疑二:散戶可操作性不大
林園的股票年增值最高達到140%,這可能嗎?他掙到上億元的方法是否有操作性?根據聽過林園講座的股民的看法,林園的有些操作技巧,比如買入賣出的時機把握,止損還是持有的形勢判斷等,都沒講過,讓人感覺「不夠解渴」。
股民甲:「林園說他的投資從來沒有失敗過,我不相信。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世界上哪裡有隻賺不賠的買賣,我也持懷疑態度。如果真的像他說的那麼好,他怎麼會輕易告訴我們這些散戶呢。」
股民乙:「林園強調要到公司搞調研,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可行性並不強,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和金錢,對自己所購買的每一隻股票的公司都去作實地調研。」
質疑三:利用投資策略的差異
已有4個億的身家,為什麼還要借錢,還說有多少借多少?如果僅僅是為了投資股市,似乎犯不上;如果是代人理財掙取傭金,好像也不值得。以上兩種設想都不合理,就使人難免生疑,難道他是想成立具有其投資風格的私募基金?
有人認為,林園年收益高達98%,這太不可思議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方案和策略,林園宣揚自己大而不當的價值投資策略,正是利用與散戶投資策略的差異性來吸納信徒。價值投資理念是人們所追求的,也是人們所不能達到的,用這樣一個大多數散戶都接受卻又做不到的理念四處宣揚,恐怕難以讓人信服。股市沒有神,巴菲特不是,林園也不是。
❷ 林園這幾天買的是什麼股票呀(就是那個中國的股神)
茅台
招行
五糧液等等
這樣的腸耿斑際職宦辦為暴力人是不會幾天就換個股票
的
人家都是低位
買了拿個3-5年的
❸ 林園重倉股票名單
當前林園重倉的股票有: 金龍魚、同仁堂、伊利股份、樂普醫療、雲南白葯、以嶺葯業、片仔癀、貴州茅台、海天醬油、中新葯業。
【拓展資料】
一種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並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為基金重倉股。
也就是說這種股票有20%以上被基金持有。換句話說,重倉股被某一機構或股民大量買進並持有,所持股票中機構或大戶資產佔有較大部分。
基金、證券機構交叉持股較多,但有的股票基金持股特別多,證券機構幾乎沒有,反的情況也有,操作上應注意一下幾點:
股票的認同度: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分析方面,二者基本的研究思路大體一致,既都以價值分析為基礎。
持股信息的披露: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周-月-季--半年-年終都要有披露;而對證券機構則沒有這種要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前十位流通股東,證券機構自己不會披露「商業秘密」的。
持股時間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證券機構則沒有持股時間的限制,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
持股比例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而言,持有每隻股票的數量有占基金總額度與占股票總比例二個限制;對證券機構則只有持股量占股票總比例一個限制。
開戶數量的限制:二者也不同。一個基金只能開一個資金帳戶;而證券機構則可利用其分支機構開多個資金帳戶。
正因為以上幾個方面的區別,決定了基金和證券機構在操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除了長線品種外,證券機構可以利用分支機構帳戶進行操縱股票,短期持股;而基金則因為資金量大,為進退方便,一般只持有大中盤股票。
一般說來,基金重倉股是長線品種,股性不會太活躍;證券機構重倉股則不一定,中短線機會可能更多一些。
❹ 林園的私募基金叫什麼
林園旗下共有21隻私募基金,以林園投資x號命名,目前有林園投資1號到林園投資21號,以林園投資8號(基金代碼:SS6553)為例,截至2021-9-2,該基金凈值為3.962元。
一、林園是誰?
從8千到10億的中國股神,你無法想到一個學醫出身的小人物,從1989年全家拼湊的8000元人民幣起步,投身中國股市。
法國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美國CNN、中國中央電視台,數不清的媒體都對林園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在許多人看來,林園的投資哲學與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央電視台稱之為「中國股神」。
2006年6月《北京青年報》還頒發給林園「中國巴菲特」的美譽,但林園不服氣。「我沒有效仿任何人的策略,反而是人們在模仿我,」林園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我為什麼要關注巴菲特?他是個外國人。」巴黎銀行(BNP,Paribas)分析師孟原(Isaac,Meng)證實,從8000元到超過20個億,林園的年均復合回報率在98%以上。
二、林園投資准則
林園炒股守則有五條:一、選中個股,主動做「烏龜」。發現被低估的公司後買入,「貓」在裡面,等著上漲;二、心態是賺大錢的關鍵;三、投資一定有時賺錢,有時賠錢,波動會有的,道路會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賺錢;四、投資組合中所選公司,都是行業中的龍頭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選擇老二;五、不會選擇在成交清淡時賣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場上有沒有人接受,有沒有人買進。採取「你不買,我也不賣」的投資方法。
林園說,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干凈,周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准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❺ 林園現在買的什麼股票
這個要到季報才知道吧
❻ 股神林園的股票
貴州茅台、招商銀行、五糧液、黃山旅遊、雲南白葯、銅都銅業、上海機場、深發展、瑞貝卡、馬應龍、江中制葯、贛粵高速、雲天化、千金葯業、麗江旅遊和宇通客車。
❼ 林園重倉醫葯股有哪些
林園重倉的醫葯股有:片仔癀、葵花葯業。
林園為陝西某衛校臨川醫學畢業生,後來去深圳紅十字會醫院當醫生,再後來在深圳博物館工作,工作之餘開始接觸股票。1989年,他攜8000元入股市,至2019年,已累積身家300億元。
【拓展資料】
林園在股民中頗有知名度,他以「股神林園」的名字開了博客,牛市的時候,據說每天點擊率都上萬。而他的「中國股神」名號為央視某欄目所授,《北京青年報》2006年6月還頒給林園「中國巴菲特」的美譽。
現如今,大戶室里坐著六七個人在喝茶,形意閑散,坐在沙發上的一男一女神情專注,手裡都拿著筆記本和筆。本刊記者一問,才知道那二人是頭天林園參加鳳凰衛視節目錄制時認識的,今天他們是來取股經的。
「現在,你還能跟他們說些什麼呢?」
「今天就是給他們樹立信心,股市低迷也不能失去信心。我對人生的看法是,要專心致志做一件事。能賺到錢的,只有在42歲以前。如果你到42歲還不能成為賺3000萬以上的大老闆,我認為你是失敗的。」
林園說,他自己賺錢多少不重要,為了使跟著他乾的人不至於「失敗」,他有必要給他們樹立信心。其實他手下的工作人員最近到大戶室來也沒什麼事做,但「知道沒事也得來,知道沒事還來就表明你對這個事有熱愛了,這本身就是對人性的培養。就是要培養他們的平常心」。
與林園和趙丹陽的成名方式不同,另一位當年的「股神」吳國平是靠給三大證券報和各大財經網站撰寫大量股評聞名證券市場的。
為什麼寫那麼多股評?吳國平告訴《_望東方周刊》,他是為了「展示自己」,「我是有能力給更多人一些啟發的」 。
「股市無神,『股神』的叫法確實誇張了。現在『股神』也越來越不值錢了,隨便炒得好一點就被封為『股神』。」 吳國平總結說,「慶幸的是,在大盤瘋狂的時候我沒有寫股評誤導散戶。」
如果說林園的態度是無所謂,吳國平則是隨遇而安。吳國平說,一年前這個時候,他都忙著接受采訪,給各種媒體寫稿子。現在的他則處於休眠狀態,「生活簡單了,少了一份喧鬧」。跟自己EMBA班上的同學聚會,喜歡看日本漫畫,喜歡聽音樂,前不久剛去了張家界和海南島,年底想去日韓逛逛。
吳國平現在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寫書上。他想寫兩本書:一是自己十幾年來的投資心得,二是以小說的體裁回顧自己過去輝煌與辛酸雜存的投資經歷。「寫書也是為了充電。」
除了寫書,吳國平也在繼續充電,「讀了一個EMBA,為的是修煉內功」,「我可不想曇花一現」。
不過,吳國平相信下一輪爆發為時不遠了。「以後創業板要上,股指期貨要上,未來還有更大的機會」。
❽ 誰能幫我介紹下,股市裡林園這個人
林園-中國股神
任憑多豐富的想像力,你也無法想到一個學醫出身的小人物,從1989年全家拼湊的8000元人民幣起步,投身中國股市,18年來,他的財富呈「核子裂變」般快速增長,至2007年其身價已達20多個億。在多少人葬身充滿暗礁和險灘的中國股海時,他卻從沒有虧損過一分錢;當很多人靠賭博和投機妄想一夜暴富時,他卻僅靠兩條腿和一個會算賬的腦子穩穩地、大把大把地賺錢。——他,就是股神林園。
法國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美國CNN、中國中央電視台……數不清的媒體都對他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在許多人看來,林園的投資哲學與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央電視台稱之為「中國股神」。2006年6月《北京青年報》還頒發給林園「中國巴菲特」的美譽,但林園不服氣。
「我沒有效仿任何人的策略,反而是人們在模仿我,」林園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我為什麼要關注巴菲特?他是個外國人。」巴黎銀行(BNP Paribas)分析師孟原(Isaac Meng)證實,從8000元到超過20個億,林園的年均復合回報率在98%以上,遠遠超過了沃倫?巴菲特的22.1%。我們有理由相信,林園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股票投資者。
林園超過歷程
1989年底,經一位解放前曾在某上市公司當過紡織女工的親戚提醒,他一頭撞進股市,以88.45元買入了5股深發展。此後,他反復炒賣這一隻股票,常常為了100塊錢的差價,騎著自行車穿梭於不同的營業部之間,幾個月下來就賺到了12萬。隨後的二、三年,他大膽而幸運地收集到了大量別人不願意要的原野、錦興、瓊民源、深華新等原始股,這些股票上市後均翻了十幾倍到幾十倍,到1992年股票市值已超過了1000萬元。
1993年春天,中國股市進入第一波熊市。當時流傳著一句順口溜:93年消滅大戶,94年消滅機構;與此同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卻迎來了熱潮。幸運的是,林園恰恰在這個時候,離開了股市,把資金投入到房地產市場,一去兩年。
「1994年底,有朋友拉我去上海做房地產,我就去看。看著看著發覺不對勁了,錢好像開始向股市迴流。我立馬套現,先拿了1000萬入市。」說這話時,林園簡潔乾脆,可以想像當初他做決定時也沒有拖泥帶水。
林園回來的正好。上證指數從1995年初的500多點開始,幾經反復,拉開了一輪大牛市的序幕,最終在2001年6月達到歷史最高點--2245.44
❾ 中國股神是誰
中國股神江林: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利率學界泰斗,前瞻性經濟理論代表人物,虹吸理論、漲停板預測法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