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基金指標均值是什麼意思
1. 指數基金是什麼意思 講的通俗一點····
指數基金顧名思義就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日經225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
通常而言,指數基金以減小跟蹤誤差為目的,使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與標的指數相一致,以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
(1)指數基金指標均值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由於指數型基金所購買的證券,部分或全部來自於其所跟蹤的證券市場指數的樣本證券,並且單只證券上的投資比例,與每隻樣本證券在標的指數中所佔的比例接近或者一致,因此指數基金的收益率可基本保證與其標的指數一致。
指數基金可獲得市場平均收益率,同時可以避免主動管理型基金由於基金經理的判斷失誤而帶來的風險和由於投資過分集中而承擔較高的非系統性風險。
2. 指數基金的指數是什麼意思
通俗地說,證券市場上有很多證券,不同證券的價格隨時都在變動,而指數就是一種能夠及時反映市場整體漲跌的參照指標。舉個例子,我們經常說的滬深300指數,就反映了深滬兩市流動性強、規模大的300隻代表性股票的股價綜合變動情況。每個指數都會選取一定數量的證券作為其成份證券,並按一定的加權方式賦予每隻證券一定的權重。例如,對市值加權指數來說,市值越大的成分證券權重越高,該證券漲跌對指數的影響也越大。
指數基金,是以特定指數(如滬深300指數、標普500指數等)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證券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證券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指數基金一般以緊密跟蹤標的指數、跟蹤誤差最小化為投資目標,旨在使投資組合的變動趨勢接近於標的指數,以取得與標的指數大致相同的收益率。指數基金具有費率成本低、投資風險分散、運作透明度高、運作過程中受投資經理主觀因素影響較小等特點。近些年指數基金不斷發展壯大,產品類型可以覆蓋境內外市場和多項大類資產,已成為資產配置工具的重要選擇。
3. 指數函數的均值是什麼
指數函數均值是指運用兩條移動平均線相互背離,相互應證的交易法則,就可以得出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 (MACD) 。它是運用快速和慢速移動平均線交叉換位、合並分離的特性加以雙重平滑運算,來判斷買賣時機。該指標在股市中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4. 指數基金的均價是什麼意思
這支基金最近幾天以來價格的平均價。
比如5日均價,就是連續5天股票價格的平均數,10日均價就是10日股票價格的平均數。
股市術語:均價
股票均價是現在這個時刻買賣股票的平均價格。它的計算公式為:
均價=(E分時成交的量×成交價)/總成交股數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指數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指數基金根據有關股票市場指數的分布投資股票,以令其基金回報率與市場指數的回報率接近。從理論上來講,指數基金的運作方法簡單,只要根據每一種證券在指數中所佔的比例購買相應比例的證券,長期持有就可。運作上,它比其他開放式基金具有更有效規避非系統風險、交易費用低廉、延遲納稅、監控投入少和操作簡便的特點。從長期來看,指數投資業績甚至優於其他基金。
我國股票市場比較有名的指數包括:滬深300、中證100、上證50、上證180、中證500、深證100等。
5. 指數基金的市盈率怎麼查
可以在炒股軟體上查看。
一般情況下,基金是沒有市盈率這一指標的。但是投資指數的指數基金會受到指數變動的影響,所以可以將對應指數的市盈率,當作指數基金的市盈率。投資者可以從廣發證券易淘金查詢A股的市盈率。
投資基金時,基金中的均值指基金在一段時間內的價格平均數值。市盈率主要指股票評估時的一個參數,市盈率=股價÷每股收益。
個人通常會這樣簡單的理解均值,均值通常是一個參照,比如當前價格高於均值很多時,那麼風險就比較大了。反之,當前價格比均值低很多的時候那麼投資的機會也就比較大了。市盈率則是另外一個參照,當市盈率比較高的時候,可能投資風險也就比較大,而當市盈率比較低的時候機會相對也比較充裕。
6. 基金中的指數,點數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大盤點數?大盤點數是什麼意思?
大盤點數即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
簡單地說,點就是指大盤的點數,如今天收盤是5330點。是綜合每支股票市值的變化得來的,個股(特別是大盤權重股如:工商銀行、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上漲,大盤點數就會增加即上漲,反之就下降。
股票市場中,股票點數的實質就是利用一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來標識股市的漲跌趨勢,當這個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相對為正時,大盤點數就上漲;當這個組合的收益率為負時,大盤點數就下跌。
股票指數雖不是各種股票價格的一個簡單平均數,但股票指數的漲跌與股票價格密切相關,特別是當權數確定以後,股票價格是股票指數的唯一變數。毫無疑問,當股市上所有的股票價格都上漲的時候,股票指數必然上漲,當所有的股票價格都下跌時,股票脂數也必然下跌,但當絕大部分股票的價格上場的時候,因為權數的關系,股票指數不一定上漲;反之,當絕大部分股票的價格下跌時,股票指數也不一定就下降。
股票指數的漲跌一方面與股票價格有關,更重要的是,它決定於指數投資組合中的權數,也就是決定於權數較高的股票。如在上海股市中,其綜合指數計點的投資組合是所有的股票,並以各個股票的總股本為權數。這樣,總股本大的股票,其價格的變化對股票指數的影響就要大些。在1993年,上海股市上市公司的平均總股本也就1億多,而當時申能的總股本達到24億,是上海股市名副其實的「大哥大」。所以申能股票的漲跌就基本能左右股票指數的上漲或下跌,一些機構大戶就常常利用申能股票的這種特點來操縱股市。
股票的計算依據:
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1.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 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 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
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 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3)加權股價平均數 加權股價平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2.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
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來自www.fundfund.cn 詳文參考:http://www.fundfund.cn/news_2009125_37176.htm
7. 指數基金 是什麼意思啊
指數型基金是以特定指數為標的指數,並以該指數的成份股為投資對象,通過購買該指數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構建投資組合,以追蹤標的指數表現的基金產品。該基金按復制方式可分為完全復制型指數基金和增強型指數基金,按交易機制可分為封閉式指數基金、開放式指數基金、指數型ETF和指數型LOF。
面對眾多的指數基金,投資者選擇要注意:
1、關注基金公司實力--基金為先
在選擇任何基金時,基金公司實力都應該是投資者關注的首要因素,指數基金也不例外。雖然指數基金屬於被動式投資,運作較為簡單,但跟蹤標的指數同樣是個復雜的過程,需要精密的計算和嚴謹的操作流程。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往往能夠更加緊密地進行跟蹤標的指數。
2、關注基金費用--成本制勝
相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指數基金的優勢之一就是費用低廉,但不同指數基金費用"低廉"的程度卻有所不同,盡量減少投資成本是非常必要的。當然,應注意的是,較低的費用固然重要,但前提是基金的良好收益,切勿片面追求較低費用而盲目選擇指數基金。
買基金可以到金斧子,無論是金斧子的安全保障措施,還是其對投資與理財模式,金斧子為投資用戶提供的金融服務還是值得肯定的。
迄今為止,金斧子平台中產以及高凈值注冊用戶已突破80萬,累計為客戶配置的公募基金、陽光私募、私募股權等基金規模已超350億,超過10萬個家庭得到了專業、獨立、實時、高效的一站式資產配置建議與基金交易服務。
8. 這張圖里的本基金 同類均值 和滬深300分別是什麼意思 啊
本基金:指所買的這只基金 。「本基金+4.77%」表示的是本月這只基金上漲了4.77%。
同類均值:指同一類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同類均值-4.54%」表示的是同類型的其他基金平均值跌了4.54%。
滬深300:指滬深300指數,是由滬深證券交易所於2005年4月8日聯合發布的反映滬深300指數編制目標和運行狀況的金融指標,並能夠作為投資業績的評價標准,為指數化投資和指數衍生產品創新提供基礎條件。「滬深300:-4.12%」表示的是一個月期間滬深300指數跌幅為4.12%。
(8)指數基金指標均值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由於保本型基金是經過組合而成,不論是固定收益商品或是選擇權的投資,都有一定的期間規定,因此與一般基金永續經營不同的是,保本型基金發行時大都訂有存續期間,以免客戶贖回頻率過於頻繁,影響到基金的操作成本及績效,一般的保本型基金設計的運作時間上大都為二至三年左右。
此外,保本型基金所提供的歸還本金保證,只有在基金到期時,若投資人提前解約贖回,不但無法享有保本保證,且通常還必須負擔贖回費用。不過新發行的保本型基金大都訂有定期贖回的機制,最常見的以季或月來開放贖回,惟提早贖回仍不能享有基金所提供的歸還本金之保障,因此在考慮保本型基金時,投資人最好預先做好長短期資金規劃,再搭配選擇合適的保本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