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局好基金
① 2018年,怎麼配置基金能賺錢,而且是穩健的賺錢
導言
2015年以來分級基金、定增基金、保本基金、委外定製基金與貨幣基金或多或少都受到監管影響。
同時公募基金的規模已經從最初的幾百億規模增至逾十一萬億,如同達里奧新書《原則》中所述的那樣「唯有進化是唯一不變的」。
那麼對於基金公司而言,2018年如何布局基金產品線呢?
一、投資者的進化
如果問個人投資者買基金的目標是什麼?
那一定是賺錢,而且是穩健賺錢。
但是歷經被市場無數次教育,以及被騙子的無數次忽悠,投資者們都覺得自己這個目標有點不切實際了,並且開始逐步認可基金長期投資的價值,資產配置理解也開始深入人心。
另外一方面,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佔比也逐年提高。
機構投資者偏好績優基金與工具化產品,隨著機構投資專業化,預計對工具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
如果問投資基金最大的需求是什麼那一定非養老需求莫屬,而且美國共同基金最近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截至2016年底,美國共同基金規模的89%持有人為個人投資者,這些個人投資者都是通過養老賬戶(401K/IRA賬戶)購買的共同基金。
個人投資養老並不是由國家制度決定的,而是由人口結構決定的,如果三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怎麼搞計劃都沒問題,但是如果一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怎麼搞計劃都是問題。
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老齡化,個人投資養老是必然趨勢,養老需要長期投資,長期投資收益最佳的便是股票資產,投資股票資產最優的途徑就是公募基金。
前面兩個結論相對比較明確,中國未來是否可以建立如同美國市場那樣的買方投顧制度?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了。
所謂的買方投顧指從投資者那裡直接收取咨詢費而非從產品方獲取銷售傭金,誰給錢就為誰賣力、就以誰利益至上在投顧市場同樣適用。
假設買方投顧制度建成,那麼買方投顧與投資者利益一致,導致買方投資者的專業化程度大幅提升,相對應的是對以指數基金為代表的低成本基金需求的激增。
二、資產配置的需求
經歷2015年的閃電下跌之後,2016年可謂是資產配置元年,接著2017年公募FOF出現。
如同所有事物的發展規律一樣,起初的狀態都是不夠完美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偏股型基金的規模從2007年到2017年基本沒有變化,保持在兩萬億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私募基金崛起導致的分流作用。
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業績誰更好,估計兩者相差不多。但是私募銷售費用更高,所以銷售渠道更喜歡私募基金。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而言,什麼樣的產品是好產品?
如上圖所示,如果在原有產品的資產配置中添加新的產品,有效前沿得到有效的改善則這個新產品就是一個好產品。
頻繁發行新的偏股型基金可以增加權益型基金的規模嗎?
我們已經嘗試了十年時間(2007-2017)證明頻繁發行新產品無法使得偏股型基金整體規模增長,但是可以改變在不同基金公司之間的存量規模。
作為資產配置型投資者而言,筆者更需要一下產品:
長期業績優異的基金:這點估計僅是奢望,歷史優異未來一定優異嗎?
投資海外的QDII基金:歐洲國家股票ETF(法國、義大利等等),亞太國家股票ETF(馬來西亞、越南等等),低成本的Reits基金、低成本的原油基金、低成本的商品期貨基金等等,但是沒有QDII額度。
目標日期基金:很多公司都開始布局,問題是海外401K/IRA賬戶崛起都是基於減稅政策,中國目前尚無資本利得稅,那麼長期投資基金可以減免個人所得稅嗎?
以目前國家財政狀況,這個短期很難、很難,你這個不是要割財政的心頭肉嗎?
FOF資產配置:受制於國內公募基金債券杠桿最大140%,導致海外風險均衡策略在國內都變形成CPPI策略,更多的是噱頭忽悠客戶。
或者再出一個補充政策,風險均衡策略的債券可以上四倍杠桿,估計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基本沒有什麼可能!
杠桿型ETF基金:分級基金都快Game Over,還要搞杠桿ETF,你不要給監管找事了好不好?
其他思路大家繼續,不要有局限性、大膽想。
領導說了,你們繼續想…我們繼續否…產品的創新是有周期性的,2007-2015年是金融產品創新的黃金八年,2015年之後進入嚴監管時期,具體持續多久誰也不知道。
但是估計四五年之後,又是一輪產品創新周期,之後必然產生新的安全隱患,接著就是金融危機……
如此循環往復,這個就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周期性趨勢,誰也無法改變……
三、基金公司的選擇
目前公募基金有一百多家了,有人說排名三十名之外的死亡概率為99%,當然不排除天弘模式的重現,例如騰訊參股某小基金公司。
截至2017年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管理規模為6萬億美元,第二名的領航集團(Vanguard)管理規模近4萬億美元,兩種合計約10萬億美元,約65萬億人民幣,目前整個公募規模僅11萬億,從這個角度而言,中國公募基金公司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換一個角度,我們會發現美國共同基金市場的行業集中度非常之高,估計前十資產管理公司佔比整個行業在90%之上。
而且行業龍頭都是以指數基金為主的公司,相比較主動基金,指數基金的同質化更為嚴重,唯有規模越大成本越低才更有競爭優勢。
不僅在美國市場而且在中國市場已經證明,長期獲取超額收益的方法只有一個,降低基金運營成本(管理費、託管費、交易傭金),省下就是賺到的,根據貝萊德與領航集團統計兩者每年可以給投資者節約僅100億美元的費用成本。
資產管理公司或者基金公司是智力密集型企業而不是人力密集型企業,同樣的投資團隊並非因為管理規模增長而需要更多人力,唯有新產品才需要更多優秀的人才。
未來基金公司選擇僅有兩條路,大而全的資產管理巨頭(指數基金、主動管理)、小而精的特色產品提供商(特色投資、特色產品例如杠桿ETF)。
「唯有進化是唯一不變的」,我們能做的是改變,而不是坐等。
筆者最討厭哪些說「合規創造價值」的人,什麼百年老店靠合規,但是也要看清趨勢,我們就暫時尊重一下合規吧。
作者丨鄭志勇
來源丨合晶睿智
*重要聲明:「資管縱橫」微信公眾平台所發布的文章或其他內容是基於我們認為可靠且已公開的信息,但我們對這些信息的准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也不保證文中觀點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文中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操作建議,不構成任何銷售要約,「資管縱橫」不對此提供任何擔保。
② 我是基金小白,請問怎麼選擇優質的基金
如何選擇優質的基金應當根據多方面來進行判斷。實際上判斷一隻基金優不優秀是要看它的長期業績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有些基金它在成立以來的漲幅情況就是非常誇張的,比如說有一隻基金從成長到現在已經超過了1300%的收益率,那麼這個時候這只基金就是非常的優質。如果能長期持有的話,收益肯定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就算是這樣的基金在今年來看的話,它的總體漲幅也是非常的差,基本上是差於市面上大部分的基金,那麼這個時候就不能叫它優質的基金。
所以對於基金小白來說,怎麼樣選擇優質的基金則是需要根據多方面來判斷。一方面是市場行情的延續性,另外一方面是板塊基金的選擇,同時還需要結合這只基金在以往的發展情況,這樣才能挑選出優質的基金。
③ 2022年基金該如何布局
2021年是牛年,同樣也是牛市,總體而言,到2021年,可選消費,新能源,化工等行業將受益於供需再平衡。受品牌效應,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以及與醫療服務相關的公司的消費者在以下方面的支持下可能會進一步增長:「雙重循環」。軍事和網路安全以及國內科技替代有望在中長期內得到持續的政策支持。」
在經濟上行階段,資產較高的公司將完全受益於經濟擴張,因為在需求改善的情況下,公司利潤將強勁增長,或者增長持續時間更長。典型行業包括:有色金屬,高端設備,可選消費,線下服務等。
酒類的長期前景感到樂觀,調味品和速凍食品等細分領域也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展望2021年,白酒行業可能會迎來差異化。例如,目前正在大幅增長的三級白酒被高估,並且未來估值可能會下跌;相反,高端白酒的估值更合理,潛在的潛力更大。;一些准備上市的新股也值得期待。」
隨著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中國公司的競爭優勢不僅在於低價格和低成本,還在於其綜合成本效益。不僅在發展中國家,而且還滲透到歐美的發達市場。出口鏈中的投資機會不是流行帶來的「閃光」,而是持久的生命力。
「十四五」規劃提出「五個安全」:國防安全(軍工),食品安全(種植鏈,種子),技術安全(半導體,新創,網路安全),能源安全(新能源),資源安全(有色金屬)。資本市場已經開始反映這種變化,但這只是開始。「我們傾向於對年初技術和增長領域的機會持樂觀態度,尤其是那些在新興,軍事,電子,通信和其他領域目前具有一定估值優勢的,以政策為導向的戰略新興產業。」
④ 10萬應該如何對基金布局
先做一下自我認識,是要高風險高收益還是穩健保本有收益。前一種買股票型基金,後一種買債券型或貨幣型基金。確定了基金種類後,選擇基金可以根據基金業績、基金經理、基金規模、基金投資方向偏好、基金收費標准等來選擇。基金業績網上都有排名。穩健一點的股票型基金可以選擇指數型或者ETF. 定投最好選擇後端付費,同樣標的的指數基金就要選擇管理費、託管費低的。恕不做具體推薦,鞋好不好穿只有腳知道。
一般而言,開放式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所謂基金「定額定投」指的是投資者在每月固定的時間(如每月10日)以固定的金額(如10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方式。 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方式簡單,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具有類似長期儲蓄的特點,能積少成多,平攤投資成本,降低整體風險。它有自動逢低加碼,逢高減碼的功能,無論市場價格如何變化總能獲得一個比較低的平均成本, 因此定期定額投資可抹平基金凈值的高峰和低谷,消除市場的波動性。只要選擇的基金有整體增長,投資人就會獲得一個相對平均的收益,不必再為入市的擇時問題而苦惱。
投資股票型基金做定投永遠是機會,但有決心堅持到底才能見功效。
⑤ 在2021年春季基金如何布局
不同的基金投資性質、風險和收益都有所不同,篩選基金時,應該關注基金經理和管理團隊是否靠譜,以及基金是否有秉持的投資理念,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專業投資能力。應該重點分析基金公司是否有強大的投研團隊,基金經理歷史業績如何,基金經理團隊是否穩定等信息。除此之外,還應該留意目標基金的投資理念,關注它在投資風格和產品設計方面是否有優勢,能否適應未來的投資環境。好的基金都有固定的投資理念和風格,無論市場行情如何變化,堅定的投資理念才能帶來好的業績。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1-12-2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⑥ 如何選擇一個好基金好基金都有什麼特徵
選擇一隻基金,什麼樣的基金才是好基金,不管是單純看風險還是看回報率,高回報率當然是大家所期待的,但是你要看它的結構性問題,它有多大的風險,以及哪個公司是它的運營主體。基金選擇無非是考慮基金本身、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所以下面就著重講這三個方面。首先是歷史業績,雖然基金的歷史業績無法預測未來,但畢竟是參考資料。
優秀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凈值可以創新高。相反,一般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凈值趨勢可能多年不變。在了解基金經理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從歷史業績和工作經歷來考慮。我們可以從基金購買的結構來看基金的結構。這個結構的名稱可以在網上找到。比如40%是貨幣型,60%是債券型,所以風險適中。你可以了解一下是哪家公司發行了這種債券,它現在的主要經營情況如何,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年度財務報告中顯示的問題以及注冊會計師給出的意見。這些都是重要的參考。
⑦ 基金怎麼投資比較好
想要基金投資賺錢,最好的方式就是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的好處在於用閑錢投資一次簽約自動分期買入,平攤購買成本,長期看投資者大概率都有機會分享到資本市場增長紅利。基金定投具有小額投資、長期投資、持續復利的特點,恰好滿足了工薪階層准備子女教育資金、儲備退休養老金的遠期理財目標規劃,因此得到眾多工薪階層的青睞。
舉個例子:
上證指數2015年6月12日高位(上證指數點位:5178點)開始定投,雖然短期收益不明顯,但堅持至今累計回報達到92.93%。
⑧ 2020年基金理財要如何布局
股市都跌成這樣了,基金自然難逃大跌的厄運,除去債券型、貨幣型基金,股票類、混合類、指數類基金下跌七、八個百分點也正常不過。2月3日股市大跌的這一天,你有沒有進行什麼基金操作呢?是把這次下跌當做一次千載難逢的補倉機會進行補倉還是被這次大跌嚇破了膽錯誤的賣出了手裡的基金呢?就在這一天,被譽為‘聰明資金’北上基金逆勢抄底,凈流入滬深股市135.86億元。
青藤小編多次講過,不要盲目止損,只要你選擇的基金沒問題,就要‘逢低分批買入’。2月3日是市場的整體下跌,不是只有你的基金跌了,那麼多基金都下跌了,我們怕什麼呢,這么好的補倉機會能遇見幾次?好在市場現在還在修復期,機會還在,謹記‘分批買入’,千萬不要梭哈。投資理財本身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我們要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2020年,青藤小編認為基金投資還是很有‘錢景’的,不要因為2019年科技類、消費類、醫療類這些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漲幅過大,2020年就不投資它們,個人感覺科技類、醫療類是今年的主角,買入這些基金可以讓你獲得超額收益,但是舞台再大,你不上台,永遠只是個觀眾。
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鼠年我的基金組合計劃這樣搭配:科技類+醫療類+消費類+指數類+債券類。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低,可以高比例持倉指數型基金或者債券型基金,再搭配科技類、消費類、醫療類中的一種或幾種。在以前的文章中,曾經講過幾只債券基金,有一支幾乎就沒怎麼跌過,在2月3日這一天,居然還漲了0.2個百分點,這幾天也是一直再漲。
以上就是關於基金理財布局的分享,送給大家,希望對你的理財之路有所幫助!
⑨ 想購買基金,明年基金什麼時候布局合適
現在基金定投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什麼階段定投比較好,是在持續的熊市中,還是在火爆的牛市中,抑或是在反復無常的猴市中呢?答案是,基金定投,在熊市中後期最為合適,我們可以通過基金定投獲利原理以及市場波動的特徵來分析這個問題。簡單來說,基金定就是在股市下跌的過程中,定時定額的進行買入,比如說可以每月5號買2000元,也可以每周四買500元,這樣做有什麼意義呢?主要是為了平滑市場的波動風險,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出股市到底是會漲,還是會跌,那麼我們如果定投,就會使得購買成本處於正均平均分布狀態,不會出現一次性買在最高點的情況。我們先來看看券商大佬們紛紛強調的春季行情。春季行情顧名思義就是春季出現的一波上漲行情,一般每年都會出現,啟動時間分布在12月到2月之間,最短為1個月,一般2個月最常見。一般在春季行情啟動之前,股票都會有一波調整,為春季行情做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