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在途什麼時候到
⑴ 網銀購買基金在途交易要幾天完成
網銀購買基金在途交易一般開放式基金T+5到帳,就是交易日(15點前)開始後5天內。
基金申購確認時間一般是T+2天確認,不過具體時間還要根據投資者提交申購申請時間來確定。比如某一基金管理公司規定:每個工作日下午3點提交的申購申請,以當日凈值成交,申購到的份額2個工作日後可查。每個工作日下午3點後提交的申請,以後一工作日凈值成交,申購到的份額需再過2個工作日方可查詢到。節假日或雙休日期間提交的申購申請,以之後的首個工作日凈值成交,申購到的份額需再過2個工作日才可查詢到。
一、基金申購的含義
基金申購是指投資者到基金管理公司或選定的基金代銷機構開設基金帳戶,按照規定的程序申請購買基金份額的行為·。申購基金份額的數量是以申購日的基金份額資產凈值為基礎計算的,具體計算方法須符合監管部門有關規定的要求,並在基金銷售文件中載明。
二、合理規避風險
這里我要說的有兩個風險,系統風險和市場風險。
系統風險是在交易過程形成的,主要是交易雙方溝通出現問題時才會出現。比如在網上交易中,由於網速的問題,交易過程斷線了,或者准備操作時基金公司網頁涌堵進不去造成的損失等等。首先要找一家信的過的基金公司,對那些有黑幕管理不規范的公司最好遠離,再怎麼說本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有些公司存在同公司基金利益輸送,和私募基金勾結抬轎等等問題,這些公司最好不要碰了,哪怕它有基金收益很高也不要買。其次,盡量提前完成操作,每天2:30之後基金網站一般都很堵。
⑵ 基金到賬一般是幾點
基金贖回一般幾點到賬
普通基金贖回到賬時間一般為T+1日,即交易日15:00前申請贖回,下一個交易日15:00後到24:00前資金會到賬。
有些貨幣基金產品在特定條件下可做到快速到賬,例如余額寶單日單戶轉出在1萬元以內,且轉出銀行在2小時服務時間內,可做到2小時內快速到賬。
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項:
1、QDII基金、港基的到賬時間會要更長一些,QDII基金的贖回到賬時間可能達到10個工作日。
2、基金公司和支付寶等第三方代銷平台的贖回到賬時間較快,銀行代銷基金贖回通常要多一個工作日,例如T日15:00前申請贖回,T+2日贖回資金才可到賬。
目前各基金產品和銷售渠道都未承諾具體幾點到賬,只是承諾到賬天數。基金贖回在途時間僅包含交易日,周末和法定節假日是不包含在內的,且T日賣出基金份額後就不再計算基金預期收益了,周四15:00之後是不建議贖回基金的。
基金到賬的具體情況:
1、工作日周一到周四,下午三點前贖回,則按當日的基金凈值計算份額,在第二日晚上9點左右能到賬;
2、工作日周一到周四,下午三點後贖回,則按第二日的基金凈值計算份額,在下周一晚上9點左右才能到賬;
3、工作日周五,下午三點前贖回,則按當日基金凈值計算份額,在下周一晚上9點左右才能到賬;
4、工作日周五下午三點後,以及周六、周日贖回,則按下周一的基金凈值計算,在下周二晚上9點左右才能到賬。
⑶ 買的貨幣基金一直顯示在途資金 是什麼意思 要多久
說明還沒確定。
貨幣基金的交易規則也跟其他基金交易規則一樣,按照工作日原則執行,如果在周五進行申購,那麼周五、周六、周日這三天是沒有收益的。相當於這三天時間不賺錢;
不過,在贖回的時候可以選擇周五,周六周末都是有收益的,同樣的,在國家法定節假日內前一天申購,下一個交易日確認並開始計息,這樣就會損失一部分收益。
(3)基金在途什麼時候到擴展閱讀
安全性高
貨幣基金不保證本金的償付,但在現有投資理財產品中本金安全程度最高。
由於貨幣基金的投資項目的低風險性,基本杜絕了本金虧損的現象。
流動性強
貨幣基金的流動性僅次於銀行存款,又被稱為「准儲蓄產品」。
作為開放式基金,其資金贖回到賬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二天。
更有基金公司提供即時贖回,當日申請,當日到賬。
⑷ 在途凍結的錢什麼時候到
由於持有的基金不同,在途資金到賬的時間也有所區別。
一般來說,贖回貨幣基金時,在途資金到賬時間為T+1日。贖回股票型基金時,到賬時間為T+3日,贖回債券型基金時,到賬時間是T+3日。QDII基金贖回時,在途資金到賬時間則是T+8日。但是這個時間也會因各個代銷機構的結算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
⑸ 工商銀行賣出的基金在途資產要過多久打入工行賬戶
工商銀行賣出的基金在途資產一般是三到五個工作日(周末除外)有的是三到,大多的是五天打入工行賬戶,等基金公司確認後就可以到賬了,周一賣周五差不多到賬。
(5)基金在途什麼時候到擴展閱讀:
定義
一、超短期理財產品一般指的是投資於市場信用級別較高、流動性較好的金融市場工具;產品期限一般在3-5天左右;強調投資穩健,基本可以做到保本或類似保本,同時收益率也大幅高於活期存款的現金管理工具。據統計,各大銀行推出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就達到了上百款。其中,招商銀行的「日日盈」,工商銀行的「靈通快線」,中國銀行的「周末理財」、「七日有約——7天自動滾續理財」,建設銀行的「天天大豐收」等,都是頗受市場青睞的幾款經典超短期理財產品。
二、投資超短期理財產品,要注意贖回到賬時間,因為每家銀行交易規則不同。如交行某款短期產品,若在當天16點30分以前贖回,資金2-3小時內就能到賬。同時,要注意巨額贖回問題,前期曾發生因觸動巨額贖回條款而導致不少銀行超短期理財產品暫停贖回,影響投資者打新股。
三、交易費率也是重要問題。一般超短期理財產品費用很低,但部分銀行設置認購和贖回費用,約為資金的0.5%-1.5%。而且,部分產品對贖回設置限制,若持有沒有達到規定的期限,銀行會收取一定比例的贖回費用。
四、另一方面,超短期理財產品分無固定期限和有固定期限,其中期限長點的,相對收益高些,投資者可根據資金預期使用期限進行選擇,若是較頻繁的資金使用,可選擇無固定期限產品,隨時用隨時贖回。若認為一周後會用資金,可選擇7天期限,半個月則可選14天。如此,對於參與新股申購又不希望承受較高風險的投資者來說,超短期銀行理財產品是處理資金的最好方式之一。
⑹ 基金要多少天可到賬
基金贖回到賬的時間,是需要分為幾種情況的,現在買基金的途徑有很多,銀行可以買基金,支付寶可以買基金,網上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包括證券公司賬戶也可以買基金,而且基金的類型又可以分為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貨幣型等類型,基金類型的不同,贖回到賬的時間也存在差異。主要以渠道進行劃分。
1.銀行的基金贖回到賬時間:貨幣型基金一般1-2個交易日到賬;債券、股票、混合型基金一般3-4個交易日到賬;部分投資海外基金一般7-8個交易日到賬。
2.互聯網金融平台到賬時間:支付寶的貨幣型基金余額寶一般是立即轉賬,若是轉賬到銀行可以分為快速到賬和普通到賬。京東金融的貨幣基金一般1個工作日到賬,債券型和股票型一般3個工作日到賬,遇到周末、法定節假日順延。證券賬戶同理。
3.直銷渠道基金贖回的一般到賬時間:一般貨幣型基金T+1到賬,股票型和債券型基金一般T+3日到賬,QDII基金到賬時間一般T+8日到賬。
但是具體的基金到賬的時間,可以打開購買平台的基金的詳情界面,點擊購買信息或者交易規則類似的字樣,點擊交易日確認,點擊贖回規則,T日贖回,T+N日資金到賬。N是指的交易日。
⑺ 所謂「在途」是多久
摘要 在途基金一般是指已經扣款成功但尚未確認份額的基金,如果在T日,它剛申購尚未確認不會漲跌,如果T+1日,實際上它的凈值與T日相比已經變化了,也就是有了漲跌。但T+1日一般下班前就確認了,不存在所謂「在途基金」了。所以你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沒有太大意義。
⑻ 國泰利享中短債今天賣什麼時候基金到賬
債券賣出後會馬上到賬,也就是說在賣出債券的那一時間。資金就會回到賬戶上了。但是因為有節假日的原因這個錢在節假日的前一天是無法轉到銀行卡的,所以有一個時間差,但是當時賣掉債券的話收益就已經到了自己的個人資金裡面。如果是新發行的基金,需要封閉期後才可以贖回,如果是老基金,買入後2個工作日到賬,到帳後就可以贖回了。 贖回後,需要5個工作日,資金才可以到帳。目前通過銀行渠道贖回股票型、債券型、配置型基金的資金到賬時間為T+4,也就是說至少需要4個工作日,而貨幣市場基金贖回時間為T+2。建議盡量避免在節假日前申購和贖回。
基金的在途時間是按工作日計算的,法定節假日則不計算在途時間。比如黃金周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贖回貨幣基金,資金只能等到七天假期後的第二個工作日才能到賬,無形中成了T+8;如果是黃金周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申購的話,也是到節後才能成交,資金在黃金周內既沒有存款利息,也不能享受貨幣基金的理財收益。
基金贖回到賬時間要看具體的產品和購買渠道,不同產品和不同渠道會有不同的規定,一般而言:網上直銷基金贖回的到賬時間:貨幣基金贖回到賬時間:t+1日到賬,股票型基金贖回到賬時間:t+3日到賬,債券型基金贖回到賬時間:t+3日到賬,qdii基金贖回到賬時間:t+8日到賬,不同代銷渠道的基金贖回到賬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貨幣型基金:t+2日至t+3日到賬,股票型基金:t+4日到賬,債券型基金:t+4日到賬,qdii基金:t+9日到賬,贖回(redemption)又稱買回,它是針對開放式基金,投資者以自己的名義直接或透過代理機構向基金管理公司要求部份或全部退出基金的投資,並將買回款匯至該投資者的賬戶內。人們平常所說的基金主要是指證券投資基金。
⑼ 基金贖回一般幾點到賬基金贖回到賬時間對照表
投資者提交基金贖回申請後,基金公司一般需要先對贖回申請進行確認,所以基金贖回往往無法做到即時到賬。那麼基金贖回一般幾點到賬呢?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一下各類基金的贖回到賬時間。基金贖回在途時間僅包含交易日,周末和法定節假日是不包含在內的,且T日賣出基金份額後就不再計算基金預期收益了,周四15:00之後是不建議贖回基金的。
以上關於基金贖回一般幾點到賬?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