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有哪些教育基金會嗎
『壹』 企業家李偉強先生成功之路
誰喲`哪個企業的`都沒聽過`
一個在日寇入侵時的街頭難童,被母校收養。他在母校安全而艱苦的環境下長大,學習了文化知識,後來他成為一名傑出的企業家。於是,他不忘報效母校,十多年來,他堅持每年捐資母校和家鄉的教育事業……
這個聽來像小說情節的故事,卻是現實中的真實故事。主人公就是香港利信達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偉強先生,他是順德人稱贊的榮譽市民。他捐助的母校就是順德青雲中學,他在該校設立了獎教獎學基金,還為順德及四會市幾家中小學、幼兒園捐資了近5千萬元。
李偉強先生為何十多年如此,深情款款地眷顧母校?如今,年屆古稀的他表達了捐助的初衷:接過母校校長周之貞先生的接力棒,把錢花在教育事業上是最有價值的……
失養失教難童 幸被母校收養
原來,日寇淪陷順德時,李老先生和邑中多的數兒童一樣,失養失教,流浪街頭,淪為難童。那時,曾組織民軍參加黃花崗戰役的老同盟會員周之貞先生,為了拯救這些街頭兒童,竭力籌措「青雲文社」之地方財力,於1941年,在敵後四會縣江谷「佛仔堂」小山溝里,創辦了「順德青雲兒童教養院」。
當時,集管教養衛於一身的周之貞院長,搶救了10歲左右的難童800多人,分批乘小船強渡西江,連夜越過日軍設在沙坪的封鎖線,送往「兒教院」。
時年9歲的李偉強,就是其中的一員。之後,他在江谷「兒教院」度過了艱辛的童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兒教院」遷返順德陳村,易名「青雲中學」。1950年春,校長周之貞先生病逝香港。
繼承校長遺志 捐助母校教育
李偉強在「兒教院」經歷了童年,長大後他到香港發展。幾經拼搏,他脫穎而出,成為香港傑出的企業家。
受過周之貞校長恩澤的他,當然不忘周校長的「強身救國、振興中華」教育宗旨,他要繼承周老先生的遺志,自覺地接過周之貞的接力棒,經常拿出自己的寶貴錢財,捐助母校以及家鄉的教育事業。他經常說,要懂得搵錢,更要懂得花錢,把錢花在教育事業上是最有價值的。
李偉強先生在母校青雲中學、家鄉的莘村中學、廣遠小學、城區的李偉強職業中學都投入助學捐款好幾千萬元,他的太太何輝儀也在城區的愛心幼兒園注入300萬元。去年重陽節,李偉強以其太太何輝儀的名義捐資1380萬元給「青雲兒教院」所在地四會市江谷鎮興建一所紀念小學,以緬懷周之貞院長、悼念白骨長埋異地的同窗和報答當地人民當年的支持。校名敲定為「四會市青雲小學」,第一期工程將於明年9月竣工,這成為四會市期盼的一件大好事。
設立教育基金 捐助源遠流長
有人擔心,周之貞的「教育興國」這根接力棒會不會中途斷檔?李偉強堅決地回答:決不!
他向記者透露:已經決定捐出香港上市的「利信達」公司他本人佔有的三億股權其中5000萬股,建立「李偉強教育基金會」,使捐資教育的資金來源有了可靠的保證,使教育興邦強國之舉得以繼往開來代代相傳。
今年10月,他在青雲中學63周年校慶會上,又一次把25萬元獎教獎學基金的支票送給母校。他同時高興地看到,這所農村學校一躍成為省一級重點學校。12年前高考實現零突破的青雲中學其學子有96%以上考進全國各類高等院校讀本科、研究生。他解囊相助的1500多萬元給家鄉莘村中學,其校區擴大了規模,容納師生之多,已居順德各校之首,而其他接受捐助的學校也同樣取得佳績,他感到無比的欣慰。
『貳』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有哪些私立的中學
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
2008年5月,由廣東東逸灣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與廣東實驗中學強強合作創辦的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落戶順德容桂東逸灣。
學校佔地面積190畝(中學部150畝、小學部40畝),校園環境優美,設備設施按照省一級學校要求高標准建設。學校小學規模48個班、初中規模50個班、高中規模18個班,是一所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學校。
辦學理念:
學校以「尚德、博學、求實、創新」為校訓,以「創名校,樹特色、造名師、育英才」為辦學宗旨,堅持「面向全體、全員發展,五育並舉、全面發展,培養特長、個性發展,因材施教、和諧發展」的育人方針。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
『叄』 中國有那些知名的兒童基金會
1、中國知名的兒童基金會有: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等。
2、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成立於1981年7月28日 ,是中國第一個以募集資金的形式,為兒童少年教育福利事業服務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公益組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宗旨是:為撫育、培養、教育兒童少年,輔助國家發展兒童少年教育福利事業,特別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少年教育福利事業。
3、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是中國本土的非盈利民間機構,專門從事中國孤兒和困境兒童救助。兒童希望最早的兒童救助工作開始於1992年,2010年3月29日,兒童希望正式注冊成為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基金會。2012年1月,一張血腥的照片將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推向了風口浪尖。1月29日,網友吳旭新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張女童屍體的照片。照片中,益益躺在一張小床上,被打開胸腔,臟器被取出。照片一經發布,就被轉發了一萬五千多次,對於兒希會「買賣兒童器官」的指責鋪天蓋地。30日,兒童希望救助基金會在其官方網站上披露了益益死亡的經過。
『肆』 [大良街道]順德居民子女考上清華、北大。政府有沒有獎學金拜託各位大神
網友好,按照《順德區教育基金會獎教獎學辦法(2014年2月修訂)》,高考鼓勵獎主要獎勵以下考生:我區應屆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獲省文科總分、理科總分前三名,分別獎勵10000元、8000元、5000元;文科總分、理科總分達省重點分數線,其中單科成績居省前三名且被錄取入學的,獎勵3000元;文科總分、理科總分列區前三名的,獎勵1000元。 查看更多答案>>
『伍』 順德紅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順德紅色教育基地有:清暉園、順德區博物館、西海抗日烈士陵園。
1、清暉園
清暉園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鎮華蓋里,為我國南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傑作,素有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盛譽,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順德區博物館
順德區博物館成立於1980年,是一所綜合性博物館,於2018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一直以來,順德區博物館堅持開放接待觀眾,開展文物普查、徵集工作,負責收集、整理、收藏、研究順德區歷史文化資料和具有科研價值的文物、標本等。
3、西海抗日烈士陵園
為紀念抗日戰爭「西海大捷」和抗日戰爭犧牲的革命烈士,順德縣人民政府於1952年決定在珠江縱隊廣游二支隊所在地建立西海抗日烈士陵園。1980年,縣政府撥款50萬元,擴建西海烈士陵園。擴建後的陵園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主要建築物包括紀念碑、烈士墓、革命文物陳列館、接待室等。
『陸』 順德區有哪些私立小學
有廣東順德嘉信西山小學、順德第一中學附屬小學、北外附校三水外國語學校、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
1、廣東順德嘉信西山小學
德勝小學原名「嘉信西山小學」,是順德德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興辦的民辦小學,於2002年9月開辦,2015年9月1日更名為順德德勝小學,與順德德勝幼兒園、廣東順德德勝學校在順德新城區形成一條龍的優質教育。
辦學十三年來,全校師生共同努力,齊心打造了順德教育的新品牌,於2005年11月晉升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8年5月被評為「全國民辦先進學校」。
2、順德第一中學附屬小學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本真未來學校是由「佛山市新德業置業投資有限公司」與「順德一中」於2001年1月聯合興辦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學校。
3、北外附校三水外國語學校
北外附校三水外國語學校,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及其直屬的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提供品牌、師資、管理支持,由佛山市順德區志毅雅典投資有限公司興建,是一所集幼兒園預科、小學、初中、高中於一體的寄宿型外國語學校。
4、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
2008年5月,由廣東東逸灣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與廣東實驗中學強強合作創辦的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學校佔地面積190畝(中學部150畝、小學部40畝),是一所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學校。
(6)順德有哪些教育基金會嗎擴展閱讀
廣東順德嘉信西山小學於2004年被評為「佛山市一級」學校,2005年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評估驗收,2007年被評為「順德區首批『十佳』民辦學校」,2008年被授予「中國民辦教育先進學校」、「全國書法教育先進學校」稱號,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書香校園」。
順德第一中學附屬小學2002年被大良宣教文衛辦授予「環境教育先進單位」;2002至2006年連續五年被順德區教育局授予「衛生先進單位」;2002至2006年連續五年被大良教育工會授予「先進工會」「先進職工之家」;
2002、2005、2007、2008年四次被順德市教育基金會授予「順德市先進學校」;2002年至2007年連續六年被大良街道評為「教學成果A級獎」;2005、2006年連續兩年被大良街道評為「德育先進集體」。
『柒』 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的教育基金
廖榕就教育基金會是由現任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工商聯常委、廣東外商公會副主席、廣東海外聯誼會副會長、廣州僑商會常務副會長、增城市政協常委、增城市工商聯(總商會)主席、廣州太陽城集團董事長、廣東商學院華商學院董事長廖榕就先生出資,與教育部合作,於2005年成立的。基金會旨在鼓勵中國高等院校青年教師脫穎而出和出國留學青年回國內高校任教,對從事科學研究和在教學與科研中做出優異成績的青年教師,進行資助和獎勵。廖董事長表示將極力發展華商品牌,目標把華商學院建設成亞洲的哈佛商學院。
2010年5月2日,由世界華商基金會主辦、世界華人總會和世界華人協會合辦的第12屆世界傑出華人獎、第2屆世界傑出藝術家大獎暨加拿大紐賓士域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演講廳舉行,廣東省政協常委、香港新界工商業總會首席會長、增城市政協常委、增城市工商聯主席廖榕就先生等23位來自香港及台灣各領域的知名人士獲「世界傑出華人」獎。廖榕就先生同時還獲頒授加拿大紐賓士域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華商學院院長簡介:陳玉川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中山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廣東公安廳黨委委員、廣東警官學院黨委書記;國家教育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公安部科技委員會委員。陳玉川教授長期以來從事教學、科研和司法鑒定工作。1984年至今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20多篇,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委科學基金、衛生部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15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主編或參與編寫教科書、參考書11部
。現負責華商學院全面工作。
『捌』 李兆基的社會活動
李兆基先生於事業以外,還心繫社會公益。李兆基常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事業稍有成就之後,他就樂善好施,積極參與社會公益,貢獻社會。李兆基除了事業成就之外,跟隨過李兆基工作的人都可以證明他的國學根底相當深厚,每年集團年報的主席報告都是由他親自撰寫或修改。李兆基下筆成文,洋洋灑灑,既有內涵,又有文采,經常令他那些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同事自嘆不如。李兆基雖然幼時讀書不多,但他頗有古文修養,買下、貯存有大批古書。由於他曾捐出大筆基金給牛津大學,牛津贈予他「院士」和「博士」的榮銜。不過,他在社會傳媒方面一向保持低調,不願接受記者采訪,不願在報刊上出頭露面。
李兆基熱心支持社會公益事務,屢次出資贊助中、英、港的教育事業。
1978年,他斥資2000多萬元重建了香港培僑中學,並於同年捐資支持香港順德聯誼總會,創辦了葵涌順德聯誼會李兆基中學。1979年,他又在英國牛津大學華頓書院設立「李兆基獎學金」,每年保送三至四名香港優秀學生負笈牛津大學,先後已有四十六位修讀不同科系的學生受惠。而李先生亦膺選為該院榮譽院士。
1981年10月,李兆基率領一個包括「工」、「商」、「學」多界別在內的香港訪問團到訪北京,獲得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先生的接見。廖副委員長說「文化大革命」中,人才備受摧殘,培養人才是國家的當務之急。李兆基回到香港後立即籌備,並捐出500萬港幣,在好友霍英東、鄭裕彤及王寬誠的共同支持下於1982年成立了「培華教育基金」,並被推舉為信託理事會主席。通過此,贊助內地開展各項教育及培訓活動,至今已為國內現代化建設,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培訓了大批高級管理人才。
1993年被邀出任港事顧問,並成為「廣州市榮譽市民」。
李兆基對中文大學的學術科研發展貢獻尤多,他資助中大設立三年制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並擔任顧問委員會委員。現任該校聯合書院校董。又聯同摯友鄭裕彤博士捐助六百萬美元與中大及耶魯大學,支持香港、華南及台灣地區研究計劃。他屢次捐款支持國際康復機構、香港公益金及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其家鄉順德縣之醫療。教育和體育事業亦屢獲資助,造福桑梓。李兆基還斥資10億港元,在港設立一間私營醫院——沙田仁安醫院。
李兆基在香港對教育等公益事業多有支持。李兆基熱衷支持教育事業。他說「我們商人喜歡求實際效果,教育的回報率最高,因此最值得我投資。以小學教育為例,如在大陸教育未普及之荒僻地區,用很少金錢便能開設多間學校,教育不少的學生,這不是回報高收效廣嗎?這些受捐學生成材後,還可把他們的學識傳授不知多少人,對祖國建樹良多,我引以為慰。」據保守估計,李兆基自1982年以來贊助內地各項教育事業達400餘項,令數以萬計的內地民眾受惠。
2007年3月20日,李兆基基金會宣布,捐款4億港元予香港科技大學,支持科大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教研學府。9月份則再次捐款5千萬元予香港公開大學。同年11月份李兆基還捐出5億元予香港大學。為作答謝,港大會把一個講堂及一個綜合學生活動中心以李兆基命名。據統計,從2005年到2007年,李兆基僅向香港各大院校捐贈的數額就已超11億元。對內地公益事業,李兆基也大力資助,僅在順德就捐資超過億元之巨。如1978年與鄭裕彤先生一起捐資180萬元擴建順德華僑中學;1980年捐資310萬港元興建「順德醫院」;1991年捐贈500萬港元助建順德體育中心;1994年與鄭裕彤各出資8000萬人民幣興建了兩所高級中學——「順德李兆基中學」和「順德鄭裕彤中學」等等。1996年,順德舉行首屆教育基金百萬行,已是世界第4大富豪的李兆基不但捐資,而且親自參加全程活動。在其他省市,他也多次透過各種渠道捐助落後地區的學生。
2008年捐一億元支持復旦大學教育建設,李兆基對中國內地的教育事業可以說是獨具慧眼,期望有加:「我在香港經商,發現所有投資銀行、財經公司均以聘用英國牛津、劍橋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名校學生為榮,且薪金特高。今日中國進步神速,已有大國地位,國富民強之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內地三間名校如復旦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將與上述三間世界名校的學生看齊。」
而作為復旦大學校董的李兆基先生將從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手中接過名譽博士學位證書,成為復旦歷史上的第十位名譽博士。其捐資興建的復旦新江灣校區圖書館將命名為「李兆基圖書館」。
2009年6月26日,亞洲股神李兆基再向北大、清華捐贈4億元,並與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正式簽署捐贈協議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出席簽約儀式,教育部長周濟出席了簽約儀式。北大獲捐贈的2億元人民幣將被用於支持北大人文學苑的建設、公共教室樓的維護和設立講座教授基金,以促進和改善北大的科研教學環境。落成後的北京大學人文學苑將永久命名為「李兆基人文學苑」,公共教室樓將命名為「李兆基樓」,講座教授基金命名為「李兆基講座教授基金」,獲得該基金資助的教授命名為「李兆基講座教授」。作為北大名譽校董的李兆基先生表示:「北大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名牌高等學府,有深厚的人文底蘊和學術根基。希望北大培育更多傑出人才,貢獻國家。」
2005年起,他捐贈設立「溫暖工程」基金。投資3.3億元人民幣的「溫暖工程」計劃首期項目於2006年12月展開,由兒子李家傑親自監督落實,現已超標完成。李家父子還捐出第二期善款3億元,再培訓100萬農民工。
2009年4月8日消息,有鑒於「溫暖工程——李兆基百縣百萬農民及萬名鄉村醫生培訓」計劃進展順利,香港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決定再捐出6000多萬元人民幣給予廣西和寧夏,培訓10萬名農民工。另外由上善基金撥出1400萬元,在寧夏建造6000個雨水窖。
李兆基還透露,新成立的上善基金以《道德經》「上善若水」作為理念,分階段投入資金可能多達百億元,將重點資助內地缺水地區。此外,他還捐贈1億元支持國家游泳中心的建設。
在2008年5.12地震中踴躍捐款:香港恆基主席李兆基從私人基金捐出1億元為四川賑災,加上早前以集團名義捐出的1000萬元,累計捐款已達一億一千萬元。而以李兆基長子李家傑為會長的百仁基金則向災區捐款810萬,其中李家傑以個人名義捐款500萬,李兆基次子李家誠夫婦捐款200萬。2009年10月21日,李兆基基金會再向汶川大地震極重災區廣元市捐贈8000萬,用於重建廣元市中心醫院門診內科大樓。
另外,鑒於當前災區最需要的是為災民提供心理輔導,其長子李家傑找來清華大學的心理危機中心教授親赴成都,並開始培訓80多個計生委的社工,進行災後的心理輔導。李家傑又聯絡台灣及新加坡等地的人士,目標要找一些懂普通話的心理輔導人員,期望以最快速度開展心理輔導工作。而旗下中華煤氣數十名員工也將抵成都救災中心協助災後工作。
2010年,李兆基向仁安醫院仁心仁術慈善計劃捐獻港幣2000萬元,加強該醫院向市民提供的免費手術醫療服務。
2011年,李兆基在2009年向清華捐贈2億的基礎上再捐贈1億元人民幣,以興建李兆基科技大樓。
捐地助港青置業
香港恆基地產主席李兆基宣布,將捐出一幅位於粉嶺的地塊,面積逾10萬平方英尺(約合9290平方米),預計可興建超過1000個住宅單位,該地塊已交予香港政府研究。地皮需要由香港政府安排興建,恆基地產不會參與建築。
『玖』 順德有哪些民辦中學初中部的
有順德一中德勝學校、廣東順德文德學校、養正西山學校等。個人比較推薦廣東順德文德學校。
廣東順德文德學校(原順德一中實驗學校)創辦於2005年,由佛山市順德區怡潤教育事業投資有限公司全資創建,是順德區教育局直屬中學,是一所全面實施封閉式教育教學管理的優質寄宿制民辦完全中學。
學校環境優雅,校園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7005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100%,教育教學設施全部達到或超過省一級學校配置標准,教室、宿舍和圖書館、飯堂、體育館等公共場所全部安裝了空調。
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等世界著名學府的國際教育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國際化的教育服務。
以上內容參考:廣東順德文德學校官網——學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