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基金的三個原則如何理解
㈠ 什麼是政府性基金
政府性基金是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向特定對象徵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專項用於特定公共事業的發展。各單位在辦理基金收入繳庫時,適用1997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科目;各級財政部門辦理基金支出時,適用1997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科目。政府性基金收支科目具體內容由我部另行規定。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國發[1996]29號)要求,從1996年起,將養路費、車輛購置附加費、鐵路建設基金、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新菜地開發基金、公路建設基金、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農村教育費附加、郵電附加、港口建設費、市話初裝基金、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等13項數額較大的政府性基金(收費)(以下統稱“基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為了做好政府性基金的預算管理工作,特製定本辦法。道路收費改革之後部分養路費已不再適用。
原則與劃分
關於預算管理原則與預算級次劃分
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管理總原則是:基金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收入全額上繳國庫,先收後支,專款專用;在預算上單獨編列,自求平衡,結余結轉下年繼續使用。
基金的預算級次劃分為中央基金預算收入、地方基金預算收入和中央與地方共享基金收入。在未作出新的調整之前,有關收入的劃分暫以原規定為准,即屬於中央政府的收入,仍作為中央基金預算收入;屬於地方政府的收入,仍作為地方基金預算收入;作為中央與地方政府共享的收入,仍作為中央與地方共享基金收入。
地方財政部門按國家規定收取的各項稅費附加,根據國務院[1996]29號文件要求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後,也視同地方政府的基金收入,預算級次為地方預算收入。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什麼是政府性基金?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㈡ 如何理解政府性基金
凌石金融為您解答: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法律、國家行政法規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的規定,為支持某項事業發展,按照國家規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徵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資金。包括各種基金、資金、附加和專項收費。
㈢ 政府性基金包括哪些
政府性基金包括,根關於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規定,將養路費、車輛購置附加費、鐵路建設基金、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新菜地開發基金、公路建設基金、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農村教育費附加、郵電附加、港口建設費、市話初裝基金、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等13項數額較大的政府性基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政府性基金,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根據法律、國家行政法規和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文件的規定,為支持某項事業發展,按照國家規定程序批准,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徵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資金。包括各種基金、資金、附加和專項收費。從1996年起,將養路費、車輛購置附加費、鐵路建設基金、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新菜地開發基金、公路建設基金、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農村教育費附加、郵電附加、港口建設費、市話初裝基金、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等13項數額較大的政府性基金(收費)(以下統稱「基金」)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為了做好政府性基金的預算管理工作,特製定本辦法。
拓展資料:納入預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管理總原則是:基金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收入全額上繳國庫,先收後支,專款專用;在預算上單獨編列,自求平衡,結余結轉下年繼續使用。
法律依據:《法人》,其中第五十七條和第五十九條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四章的標題是《非法人組織》,一共七條,但是全文沒有出現「民事權利」四個字。
㈣ 政府性基金的法律制度
政府性基金是為實現特定經濟社會領域的政策目的,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按照規定程序批准,依法向特定群體無償徵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一種非稅收入。政府性基金種類繁多,與一般稅、特殊類型稅、規費、受益費等有著明顯區別,其基本特徵表現為特別政策性、被課征群體特定性、特殊的法律關聯性、非對待給付性和專款專用性。盡管與域外類似之財政工具一樣,政府性基金同為具有擴張性質的財政工具,但卻有其不同的產生背景和現實狀況,在相當程度上是我國財政體制失范的產物,並在事實上曾經一度被濫用。即便在政府性基金管理日漸規范的今天,如何有效規范和約束政府性基金這一特別財政收支工具,以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權,依然是政府性基金法律制度中值得研究的中心議題。
鑒於我國尚無政府性基金的基本立法,政府性基金的法律制度框架仍比較模糊,並成為當前政府性基金改革面臨的最大制度障礙。系統研究政府性基金法律制度,應當圍繞政府性基金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及其構建來進行。政府性基金法律制度的構建主要在於一般法律層面,並需在政府性基金法律制度體系內力求較好實現財政立法與經濟立法、行政立法的耦合。依照政府性基金的基本運行邏輯和財稅法學的相關理論,可以將政府性基金法律制度分為設立制度、徵收和使用制度、監督制度、糾紛解決制度等基本方面。政府性基金的設立制度是有關政府性基金產生的制度,也是政府性基金徵收、使用、監督的邏輯前提,設立原則、設立程序、設立範圍和政府性基金的基本要素,構成政府性基金設立制度的基本內容。政府性基金的設立主要應遵循設立法定與授權明確原則、補充性原則、財政公平原則、定期評審原則。
政府性基金設立程序的本質是立法程序,實現政府性基金設立的合法化,需要同時依據合法性原則對現有政府性基金項目進行清理,並規范現行的政府性基金申請審批程序。政府性基金的設立範圍在形式層面上應當體現政府性基金與稅收等其他財政工具的功能界限,在實質層面上則應當體現政府與市場、社會的必要分工,現行政府性基金設立範圍有待予以相應完善。政府性基金的基本要素是微觀意義上某一政府性基金項目的內在構成,與宏觀意義上政府性基金整體的設立範圍相對應。一般來說,至少應當包括政府性基金的徵收主體、被課征群體、徵收對象、徵收標准等基本要素。政府性基金的徵收和使用在財政層面上實現著政府性基金設立制度的目的,是政府性基金日常管理的基本方面,與公眾接觸最為密切也最易發生糾紛,屬於政府性基金監督的主要對象,在政府性基金法律制度體系中處於最中心的地位。
政府性基金徵收制度主要包括徵收主體和徵收程序兩個方面。使用制度是財政支出層面的制度,應當重點關注使用原則、使用范圍和使用主體問題。會計制度和國庫制度是實現政府性展金日常管理的輔助性制度,可以納入政府性基金徵收使用制度的范疇加以研究。政府性基金監督制度應當主要指向與政府性基金日常管理相關的行政行為或行政過程。當前的政府性基金監督主要存在著監督體系的法治化程度偏低、外部監督不足、監督實效不佳、公眾參與缺乏、監督民主程度不高等突出問題。重構政府性基金監督制度,需要立足法治原則,強化外部監,增強代議機構的民主監督和公眾的民主參與,實現介法性監督與合理性監督並重,並著重完善政府性基金的預算監督制度和審計監督制度。政府性基金糾紛的主要類型為行政糾紛,且以非抽象性糾紛為主。
從財政民主憲政的發展趨勢來看,現行的政府性基金糾紛解決機制因財政體制、司法體制以及政府性基金制度自身的限制,·亟雷加以重構。實現政府性基金糾紛解決機制的重構,首先應完善前置程序,強化協商、調解和復議機制:其次是拓展訴訟機制的作用,在完善普通行政訴訟機制的基礎上,構建公益行政訴訟,解決政府性基金領域發生的抽象性、客觀性爭議,並應合理考慮財政領域的特殊性,適時構建相應的專門財政訴訟;最後,有必要構建憲政(法)控制機制,化解政府性基金的合憲性爭議,實現對於政府性基金的憲政(法)控制。
對於政府性基金具體制度的系統考察和分析,是研究政府性基金立法的基礎。當前,政府性基金立法已經非常必要,並已具備相當的可行性。政府性基金立法需堅持法律保留、綜合協調、正義優先兼顧效率這三項基本原則,以集中解決政府性基金立法的層次定位、體系安排和價值定位等基本問題。選擇基本法的立法模式,構建政府性基金法律體系,需要重點安排政府性基金基本立法自身的內在邏輯,協調政府性基金立法與財稅基本立法、政府性基金立法與特定領域政策性立法的相互關系。
㈤ 如何看待我國的政府性基金 財政學
政府性基金是為實現特定經濟社會領域的政策目的,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 屬部門按照規定程序批准,依法向特定群體無償徵收的具有專項用途的一種非 稅收入。政府性基金種類繁多,與一般稅、特殊類型稅、規費、受益費等有著 明顯區別,其基本特徵表現為特別政策性、被課征群體特定性、特殊的法律關 聯
㈥ 政府性基金包括哪些
1、養路費;
2、車輛購置附加費;
3、鐵路建設基金;
4、電力建設基金;
5、三峽工程建設基金;
6、新菜地開發基金;
7、公路建設基金;
8、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
9、農村教育費附加;
10、郵電附加;
11、港口建設費;
12、市話初裝基金;
13、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
以上就是政府性基金包括的內容。
政府性基金是什麼
政府性基金是一定時間內經過政府及其下屬部門審批後依法向特定群眾無償收取的非稅收入,大多投入公共事業之中,用於落實一定的經濟政策。這樣收取的資金不是即收即用的,而是嚴格按照兩條線路完成的。收取的資金全額首先全部被收入國庫,進行清點和匯總之後再嚴格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配和支出。但中國關於政府性基金的法律體系仍然比較模糊,曾出現過政府性基金被濫用的現象。
拓展資料:
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強預算外資金管理的決定》(國發[1996]1996號),自1996年以來,13項政府大項(收費)(合二為一)(合二為一),包括公路通行費、車輛購置附加費、鐵路建設資金、電力建設基金、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新菜地開發基金、公路建設基金、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農村教育附加費、郵電附加費、港口建設費、地方電話安裝費、民航機場管理和建設費等,均納入預算管理。為了自己做好政府性基金預算進行管理會計工作,制定本辦法。公路收費改革後,部分養路費不再適用。
原則和分工
預算管理原則和預算層次劃分
政府資金管理納入預算管理的一般原則是:資金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收入全額上繳國庫,收入先收後付,專款專用;分開預算,尋求自我平衡,余額結轉下年繼續使用。
各級基金預算管理分為中央基金預算收入、地方發展基金預算收入和中央與地方資源共享基金銷售收入。新調整前,有關收入的劃分仍按原規定執行,即屬於中央的收入仍視同中央基金的預算收入;屬於地方政府的收入仍作為地方基金的預算收入;作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的收入,仍然是中央和地方資金共享的收入。
地方財政部按照我們國家法律規定進行徵收的附加稅費,按照國務院[1996]29號文件管理要求企業納入地方財政資金預算後,也作為我國地方人民政府的基金收入,預算級為地方預算收入,繳入中央國庫。
㈦ 什麼是政府性資金
政府資金,狹義上又稱政府補貼資金、政府扶持資金、政府扶持項目、政府專項等,通常指的是我國政府使用財政手段通過政府與企事業、院所等單位的共同投資,促進特定領域研發投入、加速產業化成型、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進而實現國家層面上的宏觀經濟目標、科研目標甚至國防目標等。
㈧ 國家預算的基本原則
法律分析:第一、公開性;第二、可靠性;第三、完整性;第四、統一性;第五、年度性。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第五條 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保持完整、獨立。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與一般公共預算相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