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基金7500去哪裡申請
① 全國高校青年抗疫志願者證書有用嗎
有用,證書對學校綜合實踐加分、獲取獎學金、評優、考研加分、尤其對畢業後找工作具有巨大的幫助, 不同學校也有不同的政策,具體需要詢問相關老師。
根據《關於規范志願服務記錄證明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
防疫志願者需要開具志願服務記錄證明,一方面要明確向誰申請,如果志願者只參加了一個單位組織的志願服務,直接向該單位提出申請即可。
如果志願者在多個單位參加志願服務,既可以向自己注冊或經常參加活動的單位提出申請,由該單位核實匯總所有志願服務記錄信息,由志願者提供相應的協助,也可以向具備證明出具資格的主體分別提出申請。
另一方面,要以書面申請、網路申請等有效的方式提出申請,不宜以口頭方式提出申請,要提供充分的申請信息,包括證明的用途、申請日期和聯系方式,並提供個人身份證件號碼。
志願者的相關福利
1、可獲得由河北省佐助公益基金會、環球志願聯合認證的國家級青年抗議志願者證書。
2、 每一位參與活動並做出貢獻的同學,根據貢獻值的不同,可獲得紀念禮品,精美禮品,定製禮包,志願服裝,錦鯉大禮包。
② 去香港支援有補助嗎
有的。
教育補貼
取得香港身份後,子女可以享受香港15年免費公立教育,還可以申請各項教育補貼。
幼稚園、特殊學校、小學、中學的在校生,可以申請2,500元學生津貼。另外香港還為符合申請資格的學生提供學校書本津貼、車船津貼、上網費津貼等。
符合資格的學生還能申請購買移動電腦等電子設備的援助補貼。
在職人士補貼
港府為香港有志進修的在職人士提供持續教育和培訓資助,符合資格的申請人可不限次數申領最多20,000港元的資助。
公共交通補貼
香港政府於2019年推出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旨在為日常使用本地公共交通服務出行而開支較高的市民減輕交通費用負擔。
2022年1月1日起,香港市民每月補貼金額將按每張八達通所記錄的實際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計算。每月公共交通開支若超出400元,政府會就超出400元的部分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補貼金額以每月400元為上限。
抗議津貼
現在正是香港第五波疫情的高峰期,港府在上周發布了最新一輪的抗疫基金,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共270億元,以推出共48項第六輪基金措施,支援受疫情和收緊社交距離措施影響的行業及人士,預計本輪基金能為約6.7萬個商戶和75萬名人士提供支援。
創業補貼
目前內地面向港澳居民推出了多項就業創業扶持與補貼政策。例如,廣州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港澳青年創業基金。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在深圳創辦企業可享受社保補貼、場租補貼、初創企業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等各項創業扶持政策。
國家一直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九市工作發展,在法定勞動年齡內在這些城市工作的港澳居民,他們在區域內繳納的個稅超過所得額15%的部分給予的財政補貼。
③ 羅湖疫情補貼怎麼申請
符合條件的城中村居民,線上通過「羅湖區政府補貼申報助手」微信小程序即可輕松申領。羅湖區通過政務簡訊、AI語音系統,向扶持對象手機發出申領提醒;同時提供熱線咨詢服務,詳細指導如何操作,確保居民方便快捷地領取補貼。
針對老人、兒童和其他不常用手機的群體,以及超出線上申領期限或無法線上申領的居民,羅湖區開通線下申領渠道。居民向街道辦提出申請,並由街道辦審核居民信息,確認居民是否於發放名單內。審核通過的,將以銀行轉賬或生活必需品等方式向居民發放補貼。
需要注意的是,基於政府補貼發放資格審核及後續審計、聯系的要求,居民申請政府補貼前均應當提供本人實名信息(姓名、身份證號碼)及手機號碼,並核驗本人身份,方可領取。
到賬的扶持補貼資金,居民可直接使用微信支付進行消費,也可根據需要提現至綁定的任意同名銀行卡中。居民對補貼資金進行提現無需支付提現手續費。
2、未收到政務簡訊的居民為大數據篩查判定未達成該條政策申領條件。如無法線上申領的居民可向城中村所在社區工作站提出申請,由街道辦事處、社區工作站審核居民信息,確認居民是否屬於發放范圍內。審核通過的,將以銀行轉賬或生活必需品等方式向居民發放補貼。
3、請居民使用與自己姓名、身份證號碼一致的微信支付賬戶進行申領操作,並完成身份核驗。查看微信支付賬戶實名信息的路徑:打開微信,依次進入「我-服務-錢包-身份信息」。
4、一個微信號原則上只對應一個居民手機號碼及身份證,每人最多可申領一次補貼(同一微信號、手機號、身份證號視作同一人)。
這是深圳市羅湖區抗疫助企惠民紓困「十條」措施包括租金減免扶持、援企運營扶持、援企穩就業扶持、擴產增效扶持、轉型發展扶持、惠民紓困扶持等,其中,針對個人發布了城中村居民紓困補貼300元,符合條件的居民都可以申請。
羅湖
羅湖區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區,位於深圳市東部,是深圳經濟特區最早開發的城區,深圳中央商務區重要組成部分。羅湖區的著名景點有仙湖植物園,梧桐山風景區,洪湖公園,東門老街,地王大廈等等。
羅湖是深圳的代名詞嗎?
要知道,在改革開放初期,羅湖曾經是深圳的代名詞,羅湖就是深圳。在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中國第一期貨市場、中國第一家地方商業銀行以及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這里有代表深圳速度的國貿大廈,還有地王大廈、萬象城、天安大廈、東門老街等一系列代表著回憶的象徵。
總結深圳市羅湖區抗疫助企惠民紓困「十條」措施包括租金減免扶持、援企運營扶持、援企穩就業扶持、擴產增效扶持、轉型發展扶持、惠民紓困扶持、降低融資成本扶持、減稅降費扶持、銀企對接服務支持、政務直通服務支持。
法律依據:
《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保障的通知》第二條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一是對於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發生的醫療費用,在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按規定支付後,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給予補助,實施綜合保障。二是對於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異地就醫患者,先救治後結算,報銷不執行異地轉外就醫支付比例調減規定。三是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使用的葯品和醫療服務項目,符合衛生健康部門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的,可臨時性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
第三條
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對收治患者較多的醫療機構,醫保經辦機構可預付部分資金,減輕醫療機構墊付壓力。
④ 小區業委會收到的抗疫捐款怎麼處理
小區業委會收到的抗議捐款,除了留作自己的日常防疫物資物品的購買以外,剩餘的應全額以業主委員會的名義捐獻給政府防疫部門
⑤ 香港抗疫基金2022怎麼領
可以在網上銀行申請若沒有網上銀行則可於政府合署、民政事務署或網上下載表格申請填寫資料然後郵政總局或投進指定收款銀行轄下的表格收集箱。
民政事務署網上下載表格,按照表格上的內容填寫就可以了。
⑥ 如何捐贈抗疫物資
一、盲目的社會捐贈豐富了救助資源但也帶來管理負擔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勢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由於「封城」措施加之春節期間各生產企業休假,導致在一些疫情嚴重地區的生活物資和醫療物資出現了緊缺的情況。一方面,國家採取多種措施緊急調配全國資源全力支援武漢等地抗擊疫情,另一方面,民間社會捐贈也被激活,國內外的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了大量資金和物資。
紛至沓來的捐贈,客觀上確實豐富了救助資源,增強了抵抗疫情能力。截至1月底,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機關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接受用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社會捐贈款物84972.32萬元。即便擁有如此龐大的捐贈款物,部分地區仍然存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主要源於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捐贈物資的處理本身也需要成本。
「有什麼捐什麼」的實際行動,出現「所捐非所需」的情況,有可能會出現過剩堆積、毀損、過期、變質等問題。三是存在捐贈方「蹭熱度」式捐贈,捐贈物資質量不過關。一些廠商為了在疫情爆發期間樹立良好社會聲譽,因為將清理庫存或者產品換代而剩餘的一些物資捐給疫區,賺了名譽又清理了庫存。
拓展資料:紅十字會、基金會等慈善組織應當切實履行法律賦予的權力和義務,積極開展「抗疫」救助活動。在遇到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等情況,需要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時,必須由具備募捐資格的主體進行。公益性社會團體應當遵循合法、自願、誠信、非營利的原則,相關募捐活動不得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不得接受附加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條件的捐贈,更不能對受益人附加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的條件。
法律依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條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⑦ 香港網上申請建造業抗疫基只有金證明書可以申請嗎
有沒有這個東西?如果有的話,就可以申請,但是據我所知的話,是不可以申請的
⑧ 誤轉給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錢可以退回嗎
2020年8月4日,上海定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團隊的醫護人員在社區內幫忙搬運物件。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疫情期間,社區是主戰場。過去幾個月,我們一直關注著中國社區基金會的行動,也在同步觀察國際社區基金會的行動,並做了一個調研,試圖去看見社區基金會在應急實踐中的表現。
目前,全球有記錄在案的社區基金會有1876家(數據來源:克利夫蘭基金會,社區基金會地圖),而根據我們的爬蟲數據,中國的社區基金會有210多家,其中包括名字里有社區基金會,或名字里沒有但實際上在行使社區基金會職能的組織。
在中國和西方的不同文化環境下,社區基金會的運作方式是不一樣的。中國也有不同類型的社區基金會,基於其背景、發起方、服務對象、所在領域等。目前,中國的社區基金會仍處於發展初期,還面臨很多挑戰。
此次調研,我們找到了22家社區基金會做訪談,調研還在進行中,以下是截至目前的一個初步信息分享。
抗疫期間的基金會行動方向
第一類:物資資金的募集和捐贈
社區基金會在疫情期間,為醫院、街道辦事處、派出所、社區等抗疫一線捐贈防疫物資以及部分生活必需品。這是最常見的一個功能,募集資金和物資,然後對接到一線。
第二類:社區抗疫的資金支持
通過開設公益項目、設立專項基金的方式,為缺乏資金的社區抗疫一線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很多基金會都在做面向自己社區服務對象的資助類項目,背後涉及基金會的資源整合能力——在應急狀態下快速籌集並展開一個資助的專項基金。
第三類:社區抗疫志願活動
通過召集社區志願者,參與社區抗疫一線,為社區工作者減輕負擔,以及通過舉辦相關活動慰問社區抗疫工作者。上海有好幾家社區基金會都在組織人做翻譯志願者,也有的組織社區成員開展志願服務等活動。
第四類:線上公益活動
通過舉辦各類線上公益活動,包括一線工作人員助力以及緩解隔離期間的心理壓力等。比如宅家運動會、線上講故事之類。盡管其他平台也可以辦類似活動,但對於社區基金會來說,這是一種建立信任的手段,可以通過特定的推送去維系自己的社群,比如捐贈人的社群等等。
第五類:配合性防疫指揮
通過建立行動網路或成立專項基金的方式,聯合社區行動者,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提升社區應對安全健康問題的能力。這一類行動更多是配合性的,比如支持政府和街道的工作,幫忙傳達政策、進行社區排查,展開這類行動的是以政府發起類的社區基金會為主。
從以上不同行動可以看出,社區基金會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社區基金會更加關注社區發展(不在具體某一個領域),強調本地資源、本地利益相關者、本地解決。
社會基金會發揮的作用
1)資源鏈接,提供服務
社區基金會所提供的服務,在社區內部和外部資源之間充當了一個橋梁作用。比如抗疫前期的物資類募集與捐贈,也有一些社區基金會和專業機構一起做了高質量的在線心理咨詢。
2)社區組織的培育和支持
支持社區組織發揮專業解決本土問題,開展專項資助,支持社區去做事,充當一種培育支持組織的作用。在疫情中,有社區基金會除了資助社區組織,也會對個人項目進行資助。
3)動員社區力量
動員社區積極分子去參與社區互助和志願活動。
4)社區困難人群資助
對某些困難人群進行支持,比如給低保人群送食物包。從全球經驗看,這都是很需要的,因為困難人群進行買菜等日常活動都不方便。
非公募基金會如何籌錢?
我們看到的大多數社區基金會都是非公募的。非公募基金會不能上街籌錢,也不能在微信上公開募捐,那麼非公募基金會怎麼籌錢?
途徑1:爭取大額個人捐款,與企業或其他基金會合作。
就目前看到的情況來說,以幾家資金體量相對較大的社區基金會為例,他們的基金來源於企業,或者跟其他基金會合作,當然也有大額的個人捐款。
途徑2:與公募基金會合作。
也有一些基金會,如蛇口基金會,他們在疫情期間跟公募基金會合作,上了騰訊平台,動作很快,公開透明也做得很好。今年慈善會和紅十字會在騰訊及公益寶平台(註:公益寶平台是慈善會系統的常用工具)上的籌款信息也很多。
途徑3:將非公募身份轉為公募。
如果已經拿到慈善組織認定,而且在財務情況不錯的條件下,可以考慮把非公募身份轉成公募基金會。當然這需要時間,需要理事會同意,也需要跟上級民政部門取得協商一致。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將社區居民理解為一個特定范圍內的群體,這樣一來,募集就算是正常業務。
這里需要主要的是,街道辦事處可以接受捐贈嗎?
根據中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十一條 規定,「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或者境外捐贈人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作為受贈人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可以接受捐贈」。
今年的防疫捐贈,尤其是免稅的 相關規定也強調,如果捐贈者想拿到免稅抵稅,必須將款項給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
因此,街道辦事處是不符合這個要求的,所以沒有基金會或其專項基金去支持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雖然可以直接收一些錢或物資,但無法抵稅,這對於一些捐贈人來說會有損失。
同時,法規里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可以將受贈財產轉交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也可以按照捐贈人的意願分發或者興辦公益事業,但是不得以本機關為受益對象。」
也就是說,如果街道辦事處把捐贈的物資或錢用在其工作人員的防疫上是違規的。
然而,如果街道辦事處下面有社區基金會,那麼基金會可以提供免稅的相關文件,而且對於捐款物資如何使用,也會有更多協商的空間。
中美社區基金會對比
這次紐約不幸成為了疫情風暴的中心點,有很多復雜的變化。紐約州大概有21家社區基金會,而上海目前注冊的是81家。紐約市注冊登記的非營利機構有4.6萬家,而上海有1.7萬家,這包括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及民間團體。另外,根據去年的一個 數據報告,上海的社會組織從業人員是43萬人,而紐約為60萬人。其實在從業規模上,上海和紐約是比較接近的。
但我也發現,上海市有公開募捐資格的非營利機構只有21家,但紐約的很多公開慈善團體都可以直接走上街頭募款,這是一個很大的差別。
美國的社區基金會籌錢力度也很大,但他們花錢的方式很不一樣。他們花錢主要不是買防疫物資,而是以資助的方式給到各種組織,尤其是幫助弱勢群體的一線草根組織和社區組織。例如給流浪者發盒飯的食物銀行、為受虐待的婦女兒童提供的庇護所、幫助癮君子戒斷、幫助各種病患和自閉症群體做康復性治療的組織。
紐約有一些社區基金會並不是以地域范圍來劃分邊界,而是根據一些特定人群進行劃分。比如,有一家2018年成立的餐飲工人社區基金會,針對紐約市餐飲行業的工人,直接給他們個人救濟金。同時也會給餐飲機構一些無息貸款,幫助他們度過疫情。此外,他們也會資助那些幫助餐飲工人的非營利機構。
另一個例子是石頭牆社區基金會,專注於LGBTQ,關注性少數人群社群的生存發展問題,他們也都第一時間成立了抗疫基金,然後跟關注的社群和非營利組織一起工作。
紐約的一些老牌機構疫情中做得很好,比如紐約社區信託基金,它有近100年的歷史,當年在911事件的第二天就成立了災後復原基金。這一次,他們在一個月的起步時間里,聯合了18家大企業,以7500萬美金為基礎來推動防疫專項基金的成立。目前為止,已經募集到1.05億美金,並發放了6900萬美金的資助款,資助了500多家非營利機構。
這樣的放款速度,其實在以前也是很難想像的。這次疫情改變了很多工作流程和規則,從背景調研到修改項目書,再到放款,都是快速運行。他們的放款中,並不全是捐款,也有的是提供無息借款,給一些社會服務提供資金周轉,這跟他們以前的工作流程完全不一樣。
可以看出,疫情中的對標資助很考驗原本資助體系的成熟度,紐約已有百年的積累,而上海的社區基金會歷史才10多年,能快速制定出針對疫情的專項資助,已經做得不錯了。
社區基金會的捐贈如何用在刀刃上?
短期大額資助能馬上產生效果,但不一定能解決根本問題。
曾經有官方背景的社區基金會小夥伴來問我,說領導覺得錢給個人才放心,給組織不是容易出問題嗎?
這就是信任的問題,不信任中間組織,但是專業公益組織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的捐贈能夠通過中間組織,也許可以放大你的資源,同時帶進其他資源。比如,幫助一個殘障人員的家庭,可以直接給一個月1000塊的補助金,也可以在給補助金的同時,提供其他技能培訓,解決生計問題。或者也可以給他一些夥伴扶持,讓他看到希望,幫助他慢慢走出困境。這就要引入第三方的專業組織,光靠錢無法解決所有問題。
如果社區基金會與居委會合作,可以用靈活身份進行社會資源募集。
社區居委會不是政府基層部門而是群眾自治團體,他們了解社區情況,老百姓對他們的信任度也高。很多人以為居委會不缺錢,事實並非如此。居委會一年的資金是申報制,所有項目活動的資金開銷都是固定的,使用時要走行政資金流程,所以用錢不方便,靈活性較差。
而社區基金會作為第三部門,可以以社會組織的方式在資金上提供一些靈活性,並且第一時間去解決社區的需要。其實,居委會是社區基金會非常好的合作夥伴,只是沒人去走這條路。我們一直在說基金會在中國的發展要跟政府多互動,居委會就是一個切入點。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上海梅隴三村的綠主婦,就是居委會成立的一家社會組織,跟居委會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背後就有很多空間。有很多地方政府領導去參觀綠主婦,從一個新角度來看社區治理,繼而撬動更多社會資源。
還有一個老話題,以往基金會的錢只能資助一些非常規范的注冊登記組織,如果是還沒注冊的草根組織,就不能給錢。但如果他們本身要做的事用不了太多錢呢?
其實,社區的每個社群總會潛移默化形成一些帶頭人,如果這些帶頭人能組織大家去幫助殘障人解決買菜、口罩等防疫生活需要,就應該得到支持,哪怕沒有組織。只要他非常明確地知道,要服務哪些人,需要提供什麼,需要多少錢。就像這次武漢的 快遞小哥,他也是一個人,沒有成立組織。
小結
這次疫情對基金會的考驗在於幾點。
首先,考驗基金會有沒有一個靈活應變的機制解決當下的需求,能否及時回應並作出判斷。對社區里的需求,有沒有敏感度和快速反應的能力。
其次,考驗社區基金會原有支柱體系的完善問題。
最後,考驗社區基金會跟社區的鏈接和信任度。包括社區內部的信任,以及外部資源對基金會的信任。如果沒有一個長期的積淀,就沒法建立這種信任,也沒法快速集中資源。
因此,我們建議社區基金會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審視你的財商。
怎麼看錢就決定了怎麼花錢,花錢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非常考驗基金會背後的價值觀。作為社區基金會,面臨的社區問題很多。是依靠一個人的力量,還是要拉著大家一起去解決問題?一個人去做是一種做法,跟政府合作也是一個做法,而拉著更多的人一起去解決問題,便是另外一種做法。
2、關注「人」。
很多社區基金會的微信公眾號上,信息里只有冷冰冰的數據,沒有「人」。很少看到背後的故事,別人為什麼捐錢,捐錢的人是怎麼想的,因為什麼樣的經歷才願意來捐錢。這些都可以幫助建立大家對基金會的信任。
3、關注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對象。
社區基金會都關注居民區,可是除了居民區,還有街頭的小商販,還有流浪漢、流浪動物。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
4、增強靈活性。
在應對緊急事件時,靈活性意味著可以去嘗試原本不擅長或不太專注的一些事情。當社區有新需求,但基金會自身沒有對應體制時,能不能只靠原本的信任積累去解決問題?或者為了當下的需求,從捐款和受益者利益的角度考慮,能否嘗試突破現有系統?
總之,怎樣看待錢,怎樣看待人,如何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能否根據實際情況去靈活處理和解決問題,這些都是考驗社區基金會工作最終成效的重要指標。
(講者諸昳系映綠公益事業發展中心顧問,馮小娟系正榮公益基金會禾平台項目經理。本文根據「看見社區」欄目5月24日的直播分享整理而成,「看見社區」欄目小組每周邀請社區一線從業人員分享社區實踐,致力於聽到不同聲音,看到真實視角下社區的樣子。)關於「後疫情社區」
2019年,「社區更新觀察團」走進上海5個社區,聽社區實踐者分享在地經驗,與關注社區議題的人,一起漫步、觀察和討論。2020年,社區成為了抗擊疫情的一線,後疫情社區將有哪些變化?社區治理會有哪些轉向?我們將在「融合」、「治理」和「數據」三個主題下,繼續觀察,探討社區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