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膽囊基金什麼

膽囊基金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8 01:06:20

『壹』 膽囊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膽囊它具有:①儲藏功能、②收縮功能、③濃縮功能、④吸收功能、⑤分泌功能、⑥重建功能、⑦抗菌作用、⑧菌庫作用、⑨保護作用、⑩免疫功能。這十大功能裡面,其中儲存膽汁,濃縮膽汁,分泌粘液,調節膽道壓力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說肝細胞分泌的膽汁24小時達到600-800毫升,膽囊那麼一個小小的組織他的容積只有40-50毫升左右,當腸道內不需要膽汁參與消化的時候,膽汁就進入膽囊進行儲存起來,一旦我們身體需要的時候,膽囊就開始收縮,把膽汁釋放出來,經過膽道排到我們腸道裡面,有助於我們的消化,起到幫助消化的作用。以上內容是膽囊的主要功能分析,往採納。

『貳』 膽囊是什麼

膽囊,是位於右方肋骨下肝臟後方的梨形囊袋構造,有濃縮和儲存膽汁之用。膽囊分底、體、頸、管四部,頸部連膽囊管。膽囊壁由粘膜、肌層和外膜三層組成。

『叄』 膽囊到底有什麼作用

膽 囊長5-8 cm,寬3-5 cm,容積40-60 ml,膽囊的 大小不是固定不變的,空腹時大一些,進食後由 於在其中儲存的膽汁排出,體積會變得小一些。 膽囊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濃縮、儲存和排出膽 汁。很多人有個誤區,以為膽汁是膽囊分泌的, 其實膽汁主要是肝臟分泌的,膽汁由肝臟分泌 後,起初是比較稀薄的,經過膽囊的濃縮,成為 比較濃稠的膽汁,在這里,膽囊主要起到了一個 儲存濃縮膽汁的作用。進食後,膽囊收縮,將濃 縮後的膽汁排入腸道,參與食物的消化,在這 里,膽囊主要起到一個排出膽汁的作用。 從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膽囊的功能非常大 嗎?不是。膽囊只是一個濃縮、儲存和排出膽汁 的器官,並不會影響膽汁的分泌,而膽汁作為一 種消化液,卻是直接參與食物的消化過程的。膽 囊切除後,膽汁的分泌仍然是正常的,所不同的 是膽汁的排出過程發生了變化。 在有膽囊的情況下,膽汁的分泌是持續的,而 排入腸道是間斷的,僅在進食的時候排入腸道。 在切除膽囊的情況下,膽汁的分泌仍然是持續 的,但排入腸道也是持續的,變得不受進食的影 響了。 膽囊切除後,膽總管可稍有代償性擴大,管壁 增厚,粘膜腺體肥厚增多,從而使肝膽汁在通過 膽管系統時可得到一定的濃縮,這也部分代償了 膽囊的功能。 總之,膽囊有一定的功能,但膽囊的功能是有 限的,並不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大的了不得,它 是一個生命的非必需器官,膽囊不同於心臟和肝 臟,人切除心臟或切除肝臟是無法生存的,切除 膽囊,人完全可以生活的很好,對人的消化功能 影響不大。

『肆』 膽囊的作用是什麼

儲存濃縮膽汁
肝與膽囊
在消化期間,通過神經調節,使膽總管括約肌收縮,膽囊擴張,膽道內產生壓力梯度。膽汁分泌壓為2.933KPa(22毫米汞柱),膽總管靜水壓1.46KPa(11毫米汞柱),膽囊內壓0.400~0。933KPa(3~7毫米汞柱)。肝膽汁因壓力差進入膽囊。膽汁儲存主要發生在夜間空腹時,但括約肌的關閉不完全,仍有部分膽汁進入小腸。據報道,空腹時僅有50%的膽汁進入膽囊。 膽囊容積約50毫升,它藉助其濃縮功能,增加了膽汁的儲存。通過吸收膽汁中的90%的水分,約可儲存500%毫升膽汁,將大部分膽汁酸池儲存其中。研究表明,膽囊粘膜逆電化學梯度吸收氯化鈉是鈉泵的作用,繼而產生滲透壓力差,吸收水分,由此使膽汁濃縮5~20倍。 膽囊粘膜可吸收游離膽紅素、游離膽汁酸和卵磷脂,但對膽固醇的吸收很有限。對結合膽紅素和結合膽汁酸幾乎無吸收作用。 膽囊造影劑通過肝細胞分泌入肝膽汁,進入膽囊後不被吸收,濃縮後可使膽囊在X線下顯影,膽囊濃縮功能受損或膽囊管阻塞時,膽囊不顯影。膽囊粘膜受損使造影劑吸收增加,也是膽囊不顯影的一個因素。膽囊膽汁PH值較肝膽汁低,這是由於膽囊粘膜分泌H+和H+一Na+交換的結果。亦可能是膽囊粘膜吸收HCO3-,使膽囊膽汁酸化。
排空膽汁
膽囊排空也需要膽囊和膽總管括約肌的互相作用。膽汁排空時膽囊平滑肌收縮,括約肌鬆弛。 膽囊的靜水壓約0.863KPa(8.8毫米汞柱),與膽總管區無明顯差異。進食1分鍾後,膽囊壓力上升到1.363KPa(13.9毫米汞柱)。此後2分鍾內有約1.5毫升膽汁流入十二指腸,然後膽囊壓力降低,膽流停止。這是由於迷走神經興奮所產生的。約7分鍾後,食物進入十二指腸時,膽流又重復出現,進入穩定狀態,每分鍾排出約0.6毫升膽汁,膽囊壓力增高持續約90分鍾。第二期反應主要是縮膽囊肽的作用,它是食物刺激十二指腸時由小腸產生的。縮膽囊肽有收縮膽囊和舒張膽總管括約肌的作用。膽囊最大排出量約27毫升,最小8毫升,很少完全排空。 膽囊每天分泌約20毫升粘液,主要成分為粘蛋白,為乳白色的鹼性液體,起保護和潤滑膽囊粘膜作用。膽囊管阻塞時,膽汁中的膽紅素被吸收,同時粘液含量增加,外觀為白膽汁,當鈣鹽分泌增加時,可在X線下表現為鈣膽汁。
調節膽道壓力
膽囊有調節膽道內壓的作用,膽總管阻塞4小時膽道內壓並不增高。但當膽囊切除後,膽總管擴張,膽總管括約肌作用減弱,膽管壁增厚,粘液腺體增多,以適應將更多膽汁排入腸道。
編輯本段中醫理論
概述
《千金要方》
膽,原作瞻。《說文·肉部》說:「贍,連肝之腑,從肉詹聲。」膽在右脅之內,附於肝之短葉間,其形若懸瓠,呈囊狀,現代稱之為「膽囊」。膽內貯藏膽汁,是一種清凈、味苦而呈黃綠色的「精汁」,亦稱「清汁」,故《靈樞·本輸》稱膽為「中精之府」,《千金要方》稱膽為「中清之府」,《難經·三十五難》稱之為「清凈之府」。《難經·四十二難》說:「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二銖,盛精汁三合。」 膽有經脈與肝的經脈相互絡屬,構成表裡關系,故《靈樞·本輸》說:「肝合膽」。 膽的生理功能,一是貯藏並排泄膽汁;二是主決斷。 膽貯藏、排泄膽汁,其與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有關,參與六腑的「傳化物」,故膽為六腑之一。但膽不容納水谷、傳化濁物,與其他腑又不同;膽貯藏膽汁為精汁,故膽又屬奇恆之府。
膽貯藏排泄膽汁
《東醫寶鑒》
《靈樞·本輸》說:「膽者,中精之府。」《難經·四十二難》說:膽內「盛精汁三合。」是言膽有貯存膽汁的功能。膽汁是由肝的精氣所化生,如《東醫寶鑒》說:「肝之餘氣,溢入於膽,聚而成精。」肝生成膽汁是不間斷的,而膽汁排泄到小腸是間斷性的,生成與排泄這兩個過程顯然不是同步的,於是膽就擔負著貯存膽汁的功能。貯存的目的是為了調節膽汁生成和排泄之間的關系。所以,貯存是為排泄的需要,是暫時的。 膽的上方有管道與肝相通,肝之餘氣化生膽汁,然後通過此管道流到膽內;膽的下方有管道與小腸相通,隨著消化的需要,膽汁經此管道排泄到小腸中,以幫助對飲食物的消化。清·吳鞠通在《醫醫病書·小便論》中說:「膽無出路,借小腸以為出路。」《醫學衷中參西錄·醫話》說:「徐靈胎注《神農本草經》則以『木能疏土』解之,是謂肝膽屬木,脾胃屬土。徐氏既雲『木能疏土』,是明肝膽助腸胃化食,而膽汁能助小腸化食之理即在其中矣。」因此,膽排泄的膽汁,具有幫助對某些飲食物消化的作用。 《神農本草經》
膽腑通暢,貯存和排泄膽汁的功能才能正常進行。膽腑阻塞不通,必然會導致膽汁排泄不暢。膽腑阻塞的因素,主要有濕熱、瘀血、砂石、寄生蟲等直接阻塞管道,或氣機紊亂所致膽管痙攣,形成膽腑不通的病理變化,從而產生脅肋脹滿、疼痛等症。由於膽汁對消化飲食有特殊作用,所以膽汁排泄不暢,則會影響到消化功能,產生食慾不振、厭食油膩、腹脹、大便秘結或腹瀉等症。膽汁上逆,可見口苦、惡心、嘔吐黃綠苦水等症。膽汁外溢肌膚,則可發生黃疸。 膽排泄膽汁還與肝有重要關系。肝通過疏泄功能以調暢氣機,令膽氣疏通,膽汁暢流。所以,肝的疏泄功能直接控制和調節著膽汁的分泌和排泄。肝疏泄正常,膽汁排泄暢達,消化功能就正常。若肝失疏泄,則可導致膽汁排泄不利。膽汁郁結,肝膽氣機不利,導致肝膽同病,出現消化吸收方面的病變。所以有「肝膽同主疏泄」的說法。
膽主決斷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所謂中正,即處事不偏不倚,剛正果斷之意。膽主決斷,是指膽有判斷事物作出決定措施的功能。對膽的概念認識,如同其他臟腑一樣,既有與實質器官相聯系的一面,如貯存、排泄膽汁的膽囊;又有據此而取象類比歸類某些功能的一面,如主決斷作用的膽,屬於精神活動范疇。 膽的決斷功能,對於御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如大驚卒恐等)的不良影響,以調節和控制氣血的正常運行,維持臟腑相互之間的協調關系,有著重要的作用。自然環境、社會因素的變化,特別是劇烈的精神刺激,會影響臟腑氣血的正常活動。膽氣強壯之人,雖受突然刺激而有所影響,但其影響程度較輕,恢復較快;膽氣虛弱之人,則往往因之而形成疾病。這反映了膽有維持精神及臟腑氣血活動相對穩定的功能。 膽主決斷與心主神志密切相關。《素向·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人的精神活動雖由心主管,但其他臟腑也參與,不同的臟腑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心對精神活動起主宰作用,而膽起決斷作用。膽氣通於心,不僅是心與膽均「盛精汁三合」(《難經·四十二難》),膽的經脈「上肝,貫心」(《靈樞·經別》),而主要是在神志上的主輔配合關系。心藏神,神之主在心;膽主決斷,某些神志活動又決於膽。在神志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相互為用。臨床上,如果膽病,膽氣就會上擾心神而出現心悸不寧,驚恐畏懼,嗜睡或不眠等症。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捕之。」因此,臨證時,心病怔忡,可從膽治;膽病戰栗、癲狂,尤當治心。 膽主決斷功能,實際上是與肝主謀慮相關聯的。《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王冰注曰:「勇而能斷,故曰將軍;潛發未萌,故謀慮出焉」,「剛正果決,故官為中正;直而不疑,故決斷出焉。」謀慮,即思維籌劃、比較鑒別、分析推理等的思維過程,但潛發未萌,不能付諸實施,只有通過決斷,才能對上述思維過程作出行為的決定。這種決定,需要陽剛之氣。肝膽之氣皆屬於木,而肝為體、屬陰,膽為用、屬陽。謀慮為陰,決斷屬陽。謀慮出於肝,決斷出於膽。故膽決才能肝謀,正如《類經·藏象類》所說:「膽附於肝,相為表裡,肝氣雖強,非膽不斷,肝膽相濟,勇敢乃成。」因此,膽氣壯實,決斷無差,使人行為果敢而正確。膽氣虛餒,則雖善謀慮,而不能決斷,事終難成。故《素問·奇病論》又說:「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王冰注曰:「肝與膽合,氣性相通,故謀慮取決於膽。咽膽相應,故咽為使焉。」臨證時,對謀慮不決者,常見肝膽同病之證,故施以肝膽同治之法。 膽的決斷,還反映了人體正氣的盛衰。只有正氣強盛,內氣充實的人,才能「膽氣壯」,才能主決斷而有果敢行為。由於正氣對外邪具有抵抗作用,所以膽氣的壯與弱,標志著人體正氣的盛與衰,也標志著人體抗邪能力的強與弱。人有決斷和果敢,其生理功能就處於旺盛狀態;如果決斷不出,其生理功能就處於平靜或低下狀態。這種不同的生理反應在防病治病方面是有重要影響的。《素問·經脈別論》指出:「凡人之驚恐恚勞動靜,皆為變也。……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這里的勇怯,即反映了膽氣的強弱。它不僅說明了人體抗病能力的強弱,還反映了人體臟腑功能狀態和氣血運行的盛衰等。
十一臟取決於膽
十一臟取決於膽,語出《素問·六節藏象論》:「藏象何如?……凡十一藏,取決於膽也。」十一臟取決於膽,歷代注釋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其一,以膽主決斷作解釋。如王冰注《素問·六節藏象論》說:「上從心臟,下至於膽,為十一也。然膽者,中正剛斷無私偏,故十一臟取決於膽也。」此雖具啟示,但尚須進一步闡發。 其二,以膽主春生之氣作解釋。此重視陽氣的升發作用,肝膽雖同屬於木,主春升之氣,然肝膽這一對臟腑中,肝為陰,膽為陽。如金·李杲在《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中說:「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春氣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所以十一臟取決於膽也。」就是強調了膽的升清宣發作用。《內經》重視陽氣的觀點不僅在《素問·六節藏象論》中有所體現,而在《素問·生氣通天論》中更為明顯。如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同時,相火學說中也很重視膽,《血證論·臟腑病機論》說:「膽與肝連,司相火,……相火之宣布在三焦,而寄居則在膽腑。……膽中相火,如不亢烈,則為清陽之木氣,上升於胃。」這就把膽主清陽之氣與寄居相火相互貫通了。由此可見,膽主陽氣的振奮,參與陽氣的旋運機制,包括通達和升發諸臟腑之氣機,膽都有其調節的功能。但是李念莪注《素問·舉痛論》說:「肝木主春升之令。」說明肝臟亦主春生之氣,非獨膽腑。 其三,以膽氣助正抗邪作解釋。如程杏軒引《醫參》說:「勇者氣行則止,怯者著留為疾。經言最宜旁通。凡人之所畏者皆是也,遇大風不畏,則不為風傷;遇大寒大熱不畏,則不為寒熱中;飽餐非出於勉強,則必無留滯之患。氣以膽壯,邪不可干,故曰十一臟取決於膽也。」《醫參》所謂「氣以膽壯,邪不可干」,於經義難以相吻合,因為人之勇怯以及正氣的強弱,不僅與膽有關,而且同心、肝等臟都有密切的關系。 其四,以膽主半表半里,能通達陰陽作解釋。如《類經·藏象類》說:「足少陽為半表半里之經,亦曰中正之官,又曰奇恆之腑,所以能通達陰陽,而十一臟皆取決乎此也。」此以足少陽經脈為注,但經脈雖內屬於臟腑,而二者畢竟有別,故此注有牽強之感。 《內經》
近來又有人認為:「十一臟取決於膽」,即是十一臟取決斷於膽,與《素問·靈蘭秘典論》所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義同;膽對臟腑的決斷作用主要是針對神志活動而言;膽通過影響心神而決斷十一臟。 此外,亦有人對《內經》「十一臟取決於膽」的論點及後世的解釋提出質疑。認為如果認定「十一臟取決於膽」,就不得不隨意擴大膽的功能,拔高膽的地位,此與《內經》原意相悖。因而提出質疑,認為其是衍文或誤字,並提出勘誤。 以上多種觀點解釋「十一臟取決於膽」,其認識目前尚難統一,有待學者們進一步探討。
膽為奇恆之腑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素問·五臟別論》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腑。」《內經》述膽既是六腑之一,又屬奇恆之腑。六腑總的功能特點是「傳化物而不藏」(《素問·五臟別論》)。膽貯存並排泄膽汁,「以融化食物,而利傳渣滓」(《難經正義·四十二難》),因膽有參與「傳化物」的功能特點,故膽屬於六腑之一。但膽並不直接接受水谷,也不直接傳化糟粕,《素問·五臟別論》稱「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指出膽與其他五腑(即傳化之腑)的不同。而膽中所藏的膽汁被稱為「精汁」,膽有「藏精氣」的作用,如《類經·藏象類》說:「然膽居六腑之一,獨其藏而不瀉,與他腑之傳化者為異。」故又屬於奇恆之腑。 然而現代有人認為,六腑的特性是「傳化物而不藏」,奇恆之腑的特性是「藏而不瀉」,膽為「兩棲之府」,即既屬六腑,又屬奇恆之腑,這兩種完全相反的特性不應出現於同一個器官。在《內經》原文又出於同一篇,即《素問·五臟別論》,這種自相矛盾現象只能說明,其中必有文字之誤。認為《素問·五臟別論》關於奇恆之腑的原文中的「膽」,當為「卵」字之抄誤。其理由之一是:奇恆之腑的「奇」,是無相合配偶的意思,觀奇恆之腑中其他的器官都符合這一定義,而膽則與肝臟相合,構成一對陰陽表裡關系,和其他的臟腑相合表裡關系一致。之二是:膽雖藏「精汁」,卻不是久藏而不泄,在肝氣的疏泄作用下,必須排泄出去,這一點與膀胱對小便的貯存和排泄相似。膀胱「津液藏焉」,在腎氣的作用下,「氣化則能出矣」。故膽應與膀胱歸屬相同。之三是:驗之臨床,膽汁不應「藏而不瀉」,若真的是「藏而不瀉」,反而要郁滯為病,諸脅痛、黃疸即因此而成。之四是:奇恆之腑中有女子胞,卻沒有提到男子相應的器官。如果將膽改正為「卵」,指男子外生殖器(睾丸),則一方面解決了膽的歸屬的疑難問題,同時又補充了男子的奇恆之腑比女子少一個的缺憾,使《內經》在對男女臟腑器官的敘述上達到完善。之五是:奇恆之腑所藏之精,其實皆是腎精所化。女子胞,男子「卵」,都是人體的生殖器官,其所藏之精,皆來自於腎。腎精充足,產生天癸,再促使女子發生月經,男子產生精液,男女和合,便能生育後代。 另有人也認為膽不應屬於奇恆之腑,《素問·五臟別論》所論述奇恆之腑中的「膽」,應是「膻中」之誤。其根據之一是:膽、膻二字的字形易誤。「膽」是「瞻」的簡體字,這個簡體字至少在唐代已經有人使用。而「膻」字,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把它簡化成「膽」。經文在古代傳抄中,把「膻中」寫成「膽中」,去掉了「中」,就成了「膽」。之二是:膻中亦為「府」。如王冰注釋《素問·經脈別論》「毛脈合精,行氣於府」時說:「府,謂氣所聚之處也,是為氣海,在兩乳間,名曰膻中也。」之三是:奇恆之腑,《素問·五臟別論》稱為「地氣之所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地氣通於嗌。」膻中又名叫「嗌」。
編輯本段生理特性
膽居六腑之首,又隸屬於奇恆之府,其形呈囊狀,若懸瓠,附於肝之短葉間。膽屬陽屬木,與肝相表裡,肝為臟屬陰木,膽為腑屬陽木。膽貯藏排泄膽汁,主決斷,調節臟腑氣。膽的生理特性
膽氣主升
膽為陽中之少陽,稟東方木德,屬甲木,主少陽春升之氣,故稱膽氣主升。膽氣主升,實為膽的升發條達之性,與肝喜條達而惡抑鬱同義。甲子為五運六氣之首,其時應春,且為陽中之少陽。春氣升則萬物皆安,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人與天地相參,在人體則膽主甲子,膽氣升發條達,如春氣之升,則臟腑之氣機調暢。膽氣主升之升,謂木之升,即木之升發疏泄。膽氣升發疏泄正常,則臟腑之氣機升降出人正常,從而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故曰:「膽者,少陽春升之氣,春氣升則萬物化安,故膽氣春升,則余臟從之。膽氣不升,則飧泄、腸痹不一而起矣」(《脾胃論?脾胃虛實傳變論》)。
性喜寧謐
寧謐,清寧寂靜之謂。膽為清凈之府,喜寧謐而惡煩擾。寧謐而無邪擾,膽氣不剛不柔,稟少陽溫和之氣,則得中正之職,而膽汁疏泄以時,臨事自有決斷。邪在膽,或熱,或濕,或痰,或郁之擾,膽失清寧而不謐,失其少陽柔和之性而壅郁,則嘔苦、虛煩、驚悸、不寐,甚則善恐如人將捕之狀。臨床上用溫膽湯之治虛煩不眠、嘔苦、驚悸,旨在使膽復其寧謐溫和之性而得其正。
編輯本段常見病
膽囊炎
膽囊炎是細菌性感染或化學性刺激(膽汁成分改變)引起的膽囊炎性病變,為膽囊的常見病。在腹部外科中其發病率僅次於闌尾炎,本病多見於35~55歲的中年人,女性發病較男性為多,尤多見於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婦女。
膽結石
膽結石又稱膽系結石病或膽石症,是膽道系統的常見病,是膽囊結石、膽管結石(又分肝內、肝外)的總稱。膽結石應以預防為主,發病後應即時治療,一般有非手術及手術治療兩類治療手段
編輯本段動物的膽
蛇膽
蛇膽性涼,味苦微甘;具有祛風除濕清涼明目、解毒去痱的功效;可調補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延緩機體衰老;但因生蛇膽中含有寄生蟲,人在食用後很容易引起中毒,如果要服用,可用酒吞服或者將蛇膽蒸食。 蛇膽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名貴葯材,廣泛應用於臨床和民間。最先記載見於漢朝《名醫別錄》,有蚺蛇(蟒蛇)膽和蝮蛇膽兩種。蛇膽性涼、味苦微甘,有行氣祛痰、搜風祛濕、明目益肝的功效。對咳嗽多痰、目赤腫痛、神經衰弱、高熱神昏、小兒驚風等症都有良好效果。據臨床報道,蛇膽汁用於治療各種角膜潰瘍、淺層點狀角膜炎、淺層彌漫性角膜炎、角膜斑等症有較好的療效,且無副作用。另外,蛇膽應用方便,既可以開水吞服,也可以用黃酒送服。
熊膽
熊膽乾燥膽囊呈長扁卵形,上部狹細,下部膨大,長10~20厘米,寬5~8厘米。表麵灰黑色或棕黑色,顯光澤,有皺褶,囊皮薄,迎光視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質堅硬,破開後,斷面纖維性。囊內藏有乾燥膽汁,習稱"膽仁",呈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或稠膏狀。有光澤,顏色不一,金黃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質鬆脆,味苦回甜者習稱"金膽"或"銅膽";黑色、質堅而脆或呈稠膏狀者,習稱"墨膽"或"鐵膽";黃綠色、光亮較差、質亦較脆者,習稱"菜花膽"。氣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極苦,清涼而不粘牙。以個大、膽仁金黃色、明亮、味苦回甜者為佳。
狗膽
狗膽味苦,性寒。清肝明目,止血消腫。治風熱眼痛,目赤澀癢;吐血,鼻衄;盯耳,瘡瘍。 內服:入丸劑。外用:塗敷或點眼。 狗膽結石又叫狗寶
編輯本段利膽的食物
冬瓜汁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熱點內容
郭廣昌投資過股票嗎 發布:2025-09-14 03:19:15 瀏覽:465
股市100b什麼意思 發布:2025-09-14 03:14:20 瀏覽:540
股票交易軟體見解嘉匯優配 發布:2025-09-14 03:12:01 瀏覽:666
關於科技金融有什麼理論 發布:2025-09-14 03:11:30 瀏覽:420
虛擬股權如何申購 發布:2025-09-14 03:07:11 瀏覽:801
55歲怎麼理財最劃算 發布:2025-09-14 03:06:38 瀏覽:179
如何防範股權代持法律 發布:2025-09-14 02:41:53 瀏覽:963
股市中藍線是什麼線紅線是什麼線 發布:2025-09-14 02:35:39 瀏覽:612
國際金融財務會計哪個專業好 發布:2025-09-14 02:35:00 瀏覽:246
什麼公司將會達到市值10兆美元 發布:2025-09-14 02:25:04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