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神話基金有哪些
『壹』 林園的私募基金叫什麼
林園旗下共有21隻私募基金,以林園投資x號命名,目前有林園投資1號到林園投資21號,以林園投資8號(基金代碼:SS6553)為例,截至2021-9-2,該基金凈值為3.962元。
一、林園是誰?
從8千到10億的中國股神,你無法想到一個學醫出身的小人物,從1989年全家拼湊的8000元人民幣起步,投身中國股市。
法國路透社、英國金融時報、美國CNN、中國中央電視台,數不清的媒體都對林園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在許多人看來,林園的投資哲學與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央電視台稱之為「中國股神」。
2006年6月《北京青年報》還頒發給林園「中國巴菲特」的美譽,但林園不服氣。「我沒有效仿任何人的策略,反而是人們在模仿我,」林園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我為什麼要關注巴菲特?他是個外國人。」巴黎銀行(BNP,Paribas)分析師孟原(Isaac,Meng)證實,從8000元到超過20個億,林園的年均復合回報率在98%以上。
二、林園投資准則
林園炒股守則有五條:一、選中個股,主動做「烏龜」。發現被低估的公司後買入,「貓」在裡面,等著上漲;二、心態是賺大錢的關鍵;三、投資一定有時賺錢,有時賠錢,波動會有的,道路會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賺錢;四、投資組合中所選公司,都是行業中的龍頭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選擇老二;五、不會選擇在成交清淡時賣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場上有沒有人接受,有沒有人買進。採取「你不買,我也不賣」的投資方法。
林園說,股市的規律就是:牛市吹泡泡,熊市擠泡泡;泡泡遲早會被吹破,泡沫終究也會擠干凈,周而復始。但無論市場如何認准自己確定能賺錢的股票,堅定地持有它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貳』 林園基金持有哪些股票
林園基金持有的股票主要集中在白酒醫葯健康老齡化和嘴有關和老年健康有關的快速消費行業,林園重倉的醫葯股有:片仔癀、中新葯業等;其他重倉股還有貴州茅台、金龍魚等。
1、片仔癀
白葯、片仔癀、阿膠都是我國的核心資產,他們都是經過很長的時間考驗仍在的東西。這幾家公司中,目前白葯的布局是最好的,片仔癀,就是在學白葯。白葯的股權結構也是最好的,因此,長期來看,拿白葯,安全性很高。
2、中新葯業
中新葯業是一家百年老店,如果追溯歷史,其旗下的達仁堂、樂仁堂正是北京同仁堂的源頭。從品牌來說,中新葯業的速效救心丸是國家保密配方。
不過,中新葯業的業績成長不夠平順,在2015年凈利潤大增26.17%後,2016年凈利潤同比下滑6.17%,去年凈利同比增長恢復到12.39%,今年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9.62%。
私募基金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以非公開方式向兩個以上投資者募集資金,為獲取財務回報進行投資活動設立的投資基金。私募基金財產的投資包括買賣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
私募基金主要分為私募證券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其他類別私募基金等四種。
1、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投資於公開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以及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證券及其衍生品種;
2、創業投資基金,主要向處於創業各階段的成長性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的基金;
3、私募股權基金,除創業投資基金以外主要投資於非公開交易的企業股權;
4、其他類別私募基金,投資除證券及其衍生品和股權以外的其他領域的基金。
『叄』 一粒葯賣1600的片仔癀跌停,「葯茅」神話要講完了
文 | AI 財經 社 陳暢 亓寧
編輯 | 楊潔
片仔癀的泡沫快要到頭了。
不久前,「神葯」片仔癀也賣出了「搶茅台」的氣勢。一粒3g的小小葯片在電商平台被炒到上千元;線下店也玩起了「限購」,開門10分鍾葯就被搶購一空。在資本市場上,這只「葯中茅台」更是上市18年股價翻了300倍。在7月21日,片仔癀盤中股價創下491.88元的 歷史 新高。面對它超乎邏輯的「瘋漲」態勢,片仔癀的大股東,卻坐不住了。
7月21日晚,根據片仔癀的公告,其大股東九龍江集團計劃減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1%的股份。但不要小看這1%,因為按照減持當日收盤價計算,它價值30億元。
受此影響,7月22日,片仔癀午盤暴跌7.93%,半天之內市值蒸發了234億元;午後股價持續下行,最終跌停收盤。
「片仔癀大股東減持對於市場來講肯定是一個利空消息。」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向AI 財經 社表示,「一般來說,這一動作可能傳達出兩個信號,一是它要套現,二是不看好公司未來前景。因此片仔癀股價短期內會有下行壓力,但長期來看,最終還要取決於公司業績以及市場情緒,不排除其回歸原有軌道的可能。」
也有市場人士分析稱,經過前期對老字型大小、獨家配方的中葯炒作,中葯股已經明顯存在較大泡沫,片仔癀的股東減持,很可能是泡沫破裂的一個導火索。但是,仍有不少散戶堅信,下一個「葯中茅台」正在路上。
而值得關注的是,和片仔癀同為中葯老字型大小的廣譽遠,其股價在最近一個月內飆升了1.5倍,也同樣經歷了控股股東減持,並易主國資。但在7月22日,廣譽遠同樣跌停。
7月21日晚間,片仔癀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九龍江集團計劃15個交易日後的3個月內,將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1%的股份,即不超過603.32萬股。
減持前,截至7月21日,九龍江集團持有片仔癀3.49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7.92%。公告還顯示,九龍江集團的母公司、一致行動人漳州市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位列第五大股東,持有片仔癀0.5%的股份。但自片仔癀上市以來,這兩家公司之前從未減持過其股份。
「事出反常」,這引得市場一片議論紛紛。實際上,片仔癀自從2003年上市以來,其股價一直呈上升趨勢。近兩年更是誇張,2020年以來其股價漲幅已超過348.9%;在2021年這半年多的時間內,累計漲幅已高達83.47%。在7月21日減持公告發布的當天,片仔癀股價日漲幅仍高達4.87%,報收489.76元/股,創下了其收盤價的 歷史 新高,總市值攀升至2955億元。
與之形成反差的是,片仔癀當年上市時發行價只有8.55元/股,如今復權後相當於18年內股價漲了近300倍。
九龍江集團持有的片仔癀股份主要是來自於IPO前和其他方式獲得。按照7月21日收盤價計算,此次減持這位大股東可套現近30億元。減持後,九龍江集團仍為控股股東。
但值得注意的是,片仔癀還有其他「明星」股東。既有進進出出的機構,也有「堅守」的超級牛散。
在片仔癀的十大股東名單中,一個叫王富濟的名字赫然列於第二位。
王富濟是位個人股東,最早於2009年片仔癀平均股價只有5.5元時果斷出手。2009年,王富濟買下片仔癀620萬股,在2010年上半年持股數量增加至630萬股,自此長年位居第二大股東。此後他通過配增、轉增等方式進行增持,截至目前持有片仔癀2703.75萬股,持股比例為4.48%。按7月21日片仔癀的股價計算,王富濟所持股票市值當時高達132.4億元,而粗算他逐次買入的成本總共才花了約2.5億元。
持股至今的12年時間里,王富濟基本沒有過減倉,唯一的一次是2014年三季度他曾小幅減持11餘萬股,不過在隨後的第四季度又及時買回。這也讓他被外界戲稱為「片仔癀掃地僧」,被冠以「A股最牛散戶」之稱。
在今年4月份的《2021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王富濟以12億美元身家上榜。與他並列的,有華為掌門人任正非和曾經的中國首富陳天橋。
但王富濟似乎從片仔癀身上還沒「撈夠」。他在2014年曾向臨時股東大會提案要求,自2013年度起將公司現金分紅比例提高至60%,而以往片仔癀每年分紅比例是不少於30%。但該提案並未被通過。
相比王富濟,私募大佬林園則是「進進出出」。以他自己名字創設的林園私募基金中,林園21號、29號、101號多達三隻私募產品曾出現在片仔癀2020年中報前十大股東里。但到了三季報中,卻只剩林園投資29號一隻基金。在片仔癀2020年年報披露時,林園投資產品的身影則徹底消失了。
網上流傳有一段視頻,其中林園說:「我不用工作,每天跳黑燈舞,一次也沒有錯誤,現在就買醫葯。」這位私募大佬曾不斷在公開場合為片仔癀站台,2017年其接受采訪時就稱「片仔癀未來股價或許會超越貴州茅台」。2021年6月,一封林園在片仔癀股東大會上的親筆信內容傳遍網路,信中寫道:「林園及林園投投資,從2005年買入片仔癀至今一股未賣。」林園還說過,「片仔癀是一家偉大的公司,片仔癀是獨門生意,它最終要賣到2瓶茅台的價格。」
雖然說得動聽,林園卻「食言」退出了片仔癀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對此,林園曾解釋稱,是將持倉拆分到其他小基金去了。
而隨著九龍江集團減持,一直「堅守」的也只有作為個人投資者的王富濟了。
「片仔癀這只股,我從幾年前就開始關注了,但一直沒當回事,沒想到被炒成了『神』。再跌跌看吧,我還是決定短期之內不要入手。畢竟過眼浮財,都是要還的。」一位股民向AI 財經 社表示。
片仔癀被炒成「神葯」,它的護城河又在哪裡?
一位福建消費者向AI 財經 社感慨說,之前在漳州本地,片仔癀還是幾十元一粒的時候很多人還不屑買,現在被「炒」到了一粒葯賣1600元,卻紛紛搶購了起來。「這些人不是囤積居奇的話,還能是什麼?」他說,這葯漲價很快,「明明在不久前還是五六百元一粒。」
在2021年6月,片仔癀突然被曝出「大面積缺貨」。AI 財經 社實地探訪北京朝陽區銀河SOHO的片仔癀體驗店發現,售價為590元一粒的片仔癀,在店內每人只限購2粒,隔了一夜之後每人的限購數量就減為1粒。現在,用戶要買片仔癀,線下店直接告知「沒貨,想買的話打電話等通知」。線上渠道和黃牛也藉此機會,瘋狂加價牟利。
有搶購片仔癀的消費者告訴AI 財經 社,這樣小小一粒葯,之所以被他們「追捧」,也是因為他們相信片仔癀的「神效」。該葯的公開成分有牛黃、麝香、蛇膽、田七,被醫生公認的功效是「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但在民間傳言中,片仔癀的療效卻變得有些離譜,「片仔癀能治癌」「減少癌症患者生前痛苦」「長期服用片仔癀能延壽5年」的說法比比皆是。
中央 財經 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對AI 財經 社表示,「片仔癀的炒作價值可能已經超過其葯用價值」。他分析稱,國家對中葯的大力扶持,加之現代人消費水平提高、開始重視 健康 等因素,也變相成為片仔癀的炒作基礎。
有媒體報道稱,市面上的一些片仔癀體驗館,其背後主導的是茅台酒經銷商。「喝茅台」和「買片仔癀」在他們的推動下,儼然都成為了一種「身份象徵」。
而能夠支撐片仔癀葯價和高股價的,也很大部分是源於其原材料的「絕密性」和「稀缺性」。據了解,片仔癀的配方被國家列為絕密級配方,保密期限為永久。而原材料中佔比達90%的是牛黃和天然麝香,它們因為極其稀有,價格也在不斷上漲。根據央視在2020年11月的調查報道,有商戶花費好幾個月才收到一小撮牛黃,0.5公斤價格高達20多萬元。
借著「稀缺性」營銷,不斷漲價也成為片仔癀營收增長的秘訣。AI 財經 社發現,在近15年時間內,片仔癀核心產品共提價了15次。據了解,片仔癀的價格在2005年是130元/粒,在2017年左右就被提價到了現在的590元/粒。因此,在2017年片仔癀的營收增速一度達到60.85%。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之後,片仔癀的營收增速開始逐年下降,到2020年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新低,僅有13.78%。同時,據同花順統計的2014年-2018年多家中葯公司的毛利率數據,片仔癀的五年平均毛利率僅45%,遠低於同仁堂、仁和葯業的70%-80%。
營收主要依靠單一爆品的片仔癀也在發展其他業務。2006年起,片仔癀將日化類產品計入公司收入。2020年,片仔癀化妝品銷售為6.11億元,貢獻凈利潤1.14億元。2020年10月,片仔癀發公告稱,啟動分拆控股子公司片仔癀化妝品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
除了片仔癀,A股市場上還有一家擁有保密配方的中葯股廣譽遠,在一個月前它的股價就和「老大哥」片仔癀一樣走出了「魔鬼步伐」。也是在7月22日,整個中葯板塊被片仔癀帶崩時,廣譽遠第一個跌停。
這家同為老字型大小的中葯企業還有一個特點——賺錢靠中葯,「吆喝」靠白酒。而7月22日,白酒板塊也同時走弱。
從6月16日至7月21日,廣譽遠的股價漲幅接近156%,從20元左右一度漲到了54.04元的高點,市值從百億規模上漲至236.26億元,成為A股市場新的當紅「炸子雞」,其勢頭不亞於片仔癀。
在此期間,廣譽遠的股東們同樣動了套現的心思。6月30日,廣譽遠發布了一份公告,稱控股股東東盛集團的一致行動人華能信託計劃在6月17日至6月29日之間大幅減持了561.8萬股,占流通股本的1.14%。而自6月以來,該信託計劃就已經多次減持,自然人股東徐智麟更是從3月初就開始減持。
根據廣譽遠7月5日公布的減持計劃,東盛集團和華能信託計劃預計再減持不超過1%的股份。至此,東盛集團已經多次被動減持上市公司股份,此次減持原因是質押股份觸發約定違約條款被動轉讓。
過去12個月內,東盛集團和華能信託計劃分別通過二級市場減持了廣譽遠1.99%和2.52%的股份,分別套現約1.5億元、3.7億元。
東盛集團的背後是郭家學,但是如今這位陝西資本大鱷的資金壓力已經影響到了廣譽遠的控股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東盛集團還持有上市公司11.82%股份,但這5800多萬股票有接近97%處於質押狀態。在4月22日,其在開源證券質押的1450萬股股票剛剛「無奈」轉讓給了自然人鍾學智。到了6月7日,為了還債,東盛集團抵押在晉創投資的3150.90萬股股份直接過戶給了後者。
7月16日,股權過戶手續完成,廣譽遠正式易主山西國資,公司股價隨即走到了巔峰。在此背景下,7月22日的低開跌停更讓股民們難以接受——本來以為它是下一個片仔癀,為什麼這么快就一起崩了?
在國內的中葯市場上,A股「出鏡率」最高的幾個老字型大小有片仔癀、雲南白葯、廣譽遠、同仁堂、九芝堂。其中市值最低的是九芝堂,但其同樣在謀求國資背景的新控股股東。相比之下,廣譽遠雖然也有所謂的「保密配方」,但地位比起其他中葯行業的「大哥」們還相差甚遠。
2020年,廣譽遠實現營業收入11.09億元;凈利潤3200.3萬元,不到片仔癀的1/50。而廣譽遠的業績從2019年二季度就開始出現連續負增長。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81%,僅為516.99萬元;其經營現金流凈額已經連續 11 年、45個季度為負值。
而從業績構成來看,其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傳統中葯,這項業務營收佔比在7成以上,常年保持70%以上的毛利率,比片仔癀還高出20多個百分點;其次是毛利更高的精品中葯和 養生 酒。
與片仔癀相似的地方是,廣譽遠也有著市場青睞的所謂「獨家配方」葯。這家宣稱有著480多年 歷史 的老中醫品牌,自稱擁有龜齡集、定坤丹、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四大核心品種以及其他共百餘種傳統中葯批准文號,其中龜齡集是目前國內存世最完整的復方升煉技術的活標本,被譽為「中醫葯的活化石」,與定坤丹均為國家保密品種。
但就是這樣一個占據賽道與賺錢能力雙重優勢的老字型大小,為什麼業績卻連年下滑呢?對此,廣譽遠主要提到了兩點原因:產品銷售結構變化導致毛利率下降,加大終端動銷銷售費用增加。
近年來,廣譽遠逐漸加大精品中葯的布局,業務佔比從2019年的不足10%攀升到了22.42%。該業務的毛利率水平比傳統中葯高出4-6個百分點,但二者卻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年下滑。就連白酒行情里的「概念神器」——佔比只有3%左右的 養生 酒業務,毛利率也在一年之內從68%降到了54%以下。
根據廣譽遠的解釋,公司主要的精力的確都放在了調結構、拓市場等方面,但卻遲遲不見效果。2019年-2020年,公司的銷售費用分別為5.41億元、5.84億元,也就是說每年要花掉一半的收入做營銷。而另一邊,公司的研發費用卻從6270.98萬元降到了4344.15萬元。
在最近幾次龍虎榜上,廣譽遠的前五大買賣席位中開始頻繁出現趙老哥、深圳幫、方新俠等游資身影。而在資本市場上有一個常識,市場「盤子」越小,公司的股價越容易被資金左右,成為炒作的對象。但事實證明,投機炒作的資本泡沫吹起來快,但破滅也會更快。
本文由《 財經 天下》周刊旗下賬號AI 財經 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肆』 林園重倉醫葯股有哪些
林園重倉的醫葯股有:片仔癀、葵花葯業。
林園為陝西某衛校臨川醫學畢業生,後來去深圳紅十字會醫院當醫生,再後來在深圳博物館工作,工作之餘開始接觸股票。1989年,他攜8000元入股市,至2019年,已累積身家300億元。
【拓展資料】
林園在股民中頗有知名度,他以「股神林園」的名字開了博客,牛市的時候,據說每天點擊率都上萬。而他的「中國股神」名號為央視某欄目所授,《北京青年報》2006年6月還頒給林園「中國巴菲特」的美譽。
現如今,大戶室里坐著六七個人在喝茶,形意閑散,坐在沙發上的一男一女神情專注,手裡都拿著筆記本和筆。本刊記者一問,才知道那二人是頭天林園參加鳳凰衛視節目錄制時認識的,今天他們是來取股經的。
「現在,你還能跟他們說些什麼呢?」
「今天就是給他們樹立信心,股市低迷也不能失去信心。我對人生的看法是,要專心致志做一件事。能賺到錢的,只有在42歲以前。如果你到42歲還不能成為賺3000萬以上的大老闆,我認為你是失敗的。」
林園說,他自己賺錢多少不重要,為了使跟著他乾的人不至於「失敗」,他有必要給他們樹立信心。其實他手下的工作人員最近到大戶室來也沒什麼事做,但「知道沒事也得來,知道沒事還來就表明你對這個事有熱愛了,這本身就是對人性的培養。就是要培養他們的平常心」。
與林園和趙丹陽的成名方式不同,另一位當年的「股神」吳國平是靠給三大證券報和各大財經網站撰寫大量股評聞名證券市場的。
為什麼寫那麼多股評?吳國平告訴《_望東方周刊》,他是為了「展示自己」,「我是有能力給更多人一些啟發的」 。
「股市無神,『股神』的叫法確實誇張了。現在『股神』也越來越不值錢了,隨便炒得好一點就被封為『股神』。」 吳國平總結說,「慶幸的是,在大盤瘋狂的時候我沒有寫股評誤導散戶。」
如果說林園的態度是無所謂,吳國平則是隨遇而安。吳國平說,一年前這個時候,他都忙著接受采訪,給各種媒體寫稿子。現在的他則處於休眠狀態,「生活簡單了,少了一份喧鬧」。跟自己EMBA班上的同學聚會,喜歡看日本漫畫,喜歡聽音樂,前不久剛去了張家界和海南島,年底想去日韓逛逛。
吳國平現在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寫書上。他想寫兩本書:一是自己十幾年來的投資心得,二是以小說的體裁回顧自己過去輝煌與辛酸雜存的投資經歷。「寫書也是為了充電。」
除了寫書,吳國平也在繼續充電,「讀了一個EMBA,為的是修煉內功」,「我可不想曇花一現」。
不過,吳國平相信下一輪爆發為時不遠了。「以後創業板要上,股指期貨要上,未來還有更大的機會」。
『伍』 林園重倉的醫葯股有哪些
1、片仔癀
白葯、片仔癀、阿膠都是我國的核心資產,他們都是經過很長的時間考驗仍在的東西。這幾家公司中,目前白葯的布局是最好的,片仔癀,就是在學白葯。白葯的股權結構也是最好的,因此,長期來看,拿白葯,安全性很高。
2、中新葯業
中新葯業是一家百年老店,如果追溯歷史,其旗下的達仁堂、樂仁堂正是北京同仁堂的源頭。從品牌來說,中新葯業的速效救心丸是國家保密配方。
不過,中新葯業的業績成長不夠平順,在2015年凈利潤大增26.17%後,2016年凈利潤同比下滑6.17%,去年凈利同比增長恢復到12.39%,今年一季度凈利同比增長29.62%。
(5)林園神話基金有哪些擴展閱讀:
投資醫葯的批准
經濟特許權思想
林園秉承價值投資理念,追求長期穩健增值,投資標的都是具有絕對競爭優勢的壟斷企業。他曾表示片仔癀的優勢在於天然麝香是被國家批准使用的,這不僅是壟斷,更是絕無僅有的定價權!這與巴菲特最經典的投資理念——經濟特許權思想不謀而合。
被人需要——治療肝病、療效獨特
片仔癀系列產品包括片仔癀、片仔癀膠囊等肝病用葯,適用於熱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癰疽疔瘡等,醫用和保健功能都具備。目前我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達12.5%-35.4%,成為我國第一大肝臟類疾病,而片仔癀在治療肝病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療效。
『陸』 林園重倉股票名單
當前林園重倉的股票有: 金龍魚、同仁堂、伊利股份、樂普醫療、雲南白葯、以嶺葯業、片仔癀、貴州茅台、海天醬油、中新葯業。
【拓展資料】
一種被多家基金公司持有並占流通市值的20%以上的股票即為基金重倉股。
也就是說這種股票有20%以上被基金持有。換句話說,重倉股被某一機構或股民大量買進並持有,所持股票中機構或大戶資產佔有較大部分。
基金、證券機構交叉持股較多,但有的股票基金持股特別多,證券機構幾乎沒有,反的情況也有,操作上應注意一下幾點:
股票的認同度:對上市公司的價值分析方面,二者基本的研究思路大體一致,既都以價值分析為基礎。
持股信息的披露: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周-月-季--半年-年終都要有披露;而對證券機構則沒有這種要求,如果不是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前十位流通股東,證券機構自己不會披露「商業秘密」的。
持股時間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證券機構則沒有持股時間的限制,對基金有非常規范的要求。
持股比例的限制:二者有明顯區別。對基金而言,持有每隻股票的數量有占基金總額度與占股票總比例二個限制;對證券機構則只有持股量占股票總比例一個限制。
開戶數量的限制:二者也不同。一個基金只能開一個資金帳戶;而證券機構則可利用其分支機構開多個資金帳戶。
正因為以上幾個方面的區別,決定了基金和證券機構在操作方式上有很大不同。除了長線品種外,證券機構可以利用分支機構帳戶進行操縱股票,短期持股;而基金則因為資金量大,為進退方便,一般只持有大中盤股票。
一般說來,基金重倉股是長線品種,股性不會太活躍;證券機構重倉股則不一定,中短線機會可能更多一些。
『柒』 林園的林園資產配置
主要有17隻股票,按所佔比重大小分別是: 貴州茅台(600519) 每股凈資產6.17元 年度收益1.5900元/股 招商銀行(600036) 每股凈資產3.90元 年度收益0.4834元/股 五糧液(000858) 每股凈資產2.37元 年度收益0.3083元/股 黃山旅遊(600054)、雲南白葯(000538)、銅都銅業(000630)、上海機場(600009)、深發展(000001)、 瑞貝卡(600439)、馬應龍(600993)、江中葯業(600750)、贛粵高速(600269)、雲天化(600096)、 工商銀行(601398)、千金葯業(600479)、麗江旅遊(002033)和宇通客車(600066) 以上資料來自2006年12月《證券市場紅周刊》 林園,一個中國式的證券奇跡。有人說,在道瓊斯,巴菲特賺錢並不意外,而在中國股市,像林園這樣從不失手地賺錢,要麼他是神,要麼他就是個放衛星的托,此外別無可能。 沒錯,這是個躁動的市場,它單向存在,只能買漲不能買跌,生或死,熊或牛,泡沫或是蒸發,謊言或是重典。
在很多看盡風雲的中國股民眼中,中國股市不像一個正常人,更像個瘋癲的賭庄。但是,在這樣殘酷到類似原始叢林的投資環境中,林園出現了。 公開資料稱,他炒股18年,8000元變成了10億元。 茅台奇跡 林園作為中國「股神」高調現身,是在2006年。 這一年,歷經五年低迷的中國股市開始了新一輪起漲,至今已持續一年有餘。當股指從2000點到3000點,最終沖破4000點時,股市各種現象也紛紛涌現。從牛市初期即開始領漲的「貴州茅台」,因其奇佳的市場表現,在這一年也獲得了眾多關注,有股民因此稱2006年為「茅台年」。 「貴州茅台」股票自2001年上市以來,面對數年熊市仍上漲近5倍,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2006年,「貴州茅台」多次漲停板,其市值一年增值近400億元,是全年營業利潤的十多倍。4年前就開始以20多元價位建倉的林園,個人資產也隨著茅台酒的醇香擴了又擴,創造了在股民中流傳甚廣的「林園神話」。 林園稱,他至今已持有1700萬股「貴州茅台」,以此推算,10億元也只是一個保守的估計。
盡管他的創富傳奇後來引發不少質疑,但他的股票投資理念還是得到了相當多股民的認可。 就像之前的幾次牛市一樣,領漲的上市公司往往會被流言擊中,不幸的是,很多流言最終會被證實。這次似乎也不例外。 5月10日,各大財經媒體頭條新聞的內容只有一個:貴州茅台股份公司的高管有變。僅僅幾個小時過後,網路媒體便曝出茅台總經理喬洪被雙規,「貴州茅台」隨即停盤。 對於因持有1700萬股「貴州茅台」而名滿江湖的林園來說,這關繫到他的核心利益,然而在接到記者電話時,他仍然表示自己的對應策略是滿倉持有。用他的話來說,他買的是茅台集團的長期效益而不是管理層的精明。 林園曾放過這樣的「狂言」:「我的一個選股方法,就是傻瓜能夠經營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他有自己的一套標准:「你一去這個企業(調研),他老給你談困難,我們逆境中怎麼掙扎,怎麼賺錢,他老說他的管理,這一看,我至少把這個公司作為一個二流的公司。」 林園說,自己喜歡的公司就是「來了(指他去企業調研而言)吃,來了玩,從不給你談工作」。「這種公司你不用怕,他吃那麼點算什麼,能把這幾十億的盈利吃窮?我才不信。但這種公司肯定是能賺錢的。好的公司都是吃吃喝喝的,這不會錯。」 喬洪被雙規的傳言出現後,茅台酒公司和貴州國資委先後出面進行澄清,但外界關於喬洪被調查的傳聞仍未平息。
不過,林園對「貴州茅台」的信心仍然沒有動搖,他一如既往地「吹捧」這只股票,毫不理會別人的看法。 「對於白酒行業,我一直是看好的。雖然有人認為喝白酒的人越來越少,但我認為,白酒是中國人的國酒,商人請客都是喝白酒的多,喝高檔白酒比喝其他酒檔次高,我相信五糧液、茅台有一天可賣到1000元一瓶。而且茅台、五糧液已經有相對穩定的客戶群,隨著中國的強大,中國商人會把這種酒文化帶到國外,我對『貴州茅台』、『五糧液』未來三年業績復合增長20%或以上是有信心的。」林園多次對不同的媒體這樣宣揚。 而不管是真是假,雖然仍然有不少人指責林園是茅台的「托」,但股市依舊在漲,林園用自己名號創設的私募基金也每天在膨脹,甚至連這位「股神」講課的門票都漲到了3000元一張,這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原因。 林園聲稱,自己做的每隻股票都賺錢,從來沒賠過。
『捌』 林園投資的醫葯股有哪些
林園投資(過)的醫葯股有有:片仔癀、葵花葯業、奧特迅。當前市場能公開找到林園投資的重倉醫葯股不多,主要是因為他持股較為分散,很少進入前十大。
林園,陝西漢中人,曾在深圳紅十字會醫院及深圳博物館工作,1989年以8000元進入股市,早在2006年10月底,林園持有股票市值達到20億元。
拓展資料:股票投資的策略
1、順勢法
順勢法指的是順應大盤趨勢,在上漲時就順勢買進,下跌時順勢賣出。在操作上要認識和判斷股市變動的幾個趨勢,長期趨勢是指可持續一年以上,中期趨勢指3周-12周之間,短期趨勢在兩周之內。一般來說,中長期趨勢比較好預測,短期趨勢比較難預測。在具體操作上要注重中長期趨勢,不要太多關注短期趨勢。
價值投資
某隻股票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由基本面,公司分紅行業發展潛力去選擇,可能這個股票當前股價並不是處於低位,也會存在被套的風險,即使被套,也要有耐心,不要用短線策略來操作
不可抗力投資
當一家上市公司遇到不可抗力導致公司生產經營遭受嚴重影響,在短時間內股價嚴重暴跌,此時買入股票,當事情過後,恢復正常,低估值也會恢復正常,從而實現盈利。股民也應該謹慎觀察,認真研究,再做出是否投資的決定,而不是一跌就買進。
供需規律
股價上漲下跌,也都是供需在影響。股票的價格跟商品其實也是一樣的,都會經過供需平衡、需求增長,供大於求,所以在成交量大的情況下可能會買在最高點。
注重價格和成交量
如果股價在相對低位止跌企穩,成交量溫和放大,後市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大。作為一名炒股時間不長的投資者,能利用好成交量的變化並結合股票價格的波動來買進股票,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成功率。
制定好目標買價
普通投資者要制定合理的目標價格,可以通過預測公司未來1-3年的每股收益,可能使用券商或者機構的結果作為參考,也可以通過自己的投資風格確定估值方法,如常見的市盈率,市凈率,可以通過比較得出相對合理的估值水平。
追漲買入法
風險加大的一種投資買入辦法,追漲強勢股;一般是在漲幅榜,量比榜和委比榜都靠前的股票,操作上是注重上漲的趨勢而不注重價格;追龍頭股,在行業,概念,區域中領漲或者最先啟動的龍頭股票;追漲停股,漲停板是短期走勢非常強勢的一種市場表現,可以作為短期操作;追漲突破股,當股價突破新高,解套盤還沒有讓股價回落,此時意味著上行空間已經打開,股價會進一步突破。
下跌後買入
下跌後買入要對股票的行業,業績和成長性進行全方位的分析,要確定下跌的大趨勢有沒有轉變再進行購買。股價處於上漲趨勢的時候,每一次回調都是買入機會。當股價處於下跌的趨勢中,一般要跌幅達到20%-40%,等待企穩再買入。
『玖』 剖析股神園林神話為什麼破滅
2006年3月4日,林園決定把自己的「財富神話」讓媒體曝光。林園是散戶,且聲稱在股市的交割單都是用別人的名字開戶——林園說一共有40多人的名字,唯獨沒有他本人,這樣,「林園神話」從一開始就註定無法考證。
然而,這一點並沒有影響媒體的推波助瀾,繼而也沒有影響散戶們追捧他這個橫空出世、身份可疑的「中國股神」。
現在回頭看,能夠見證的只是林園造神的「中國功夫」:語不驚人死不休!
中國資本市場有太多的神話,但當時的神話中的主角很少有散戶,雖然有楊百萬,可楊百萬的「投機」色彩太濃,顯然不符合當時政府所主導的典型取向。於是,林園站出來了,而且聲稱是「價值投資者」,而且他說,當年楊百萬只是他的「跑腿的」。中國的散戶太需要能夠代表他們的「神」了,林園這個「股神」無疑是他們渴望已久的現實興奮劑與心理安慰劑,盡管林園說話太滿細品未免有些忽悠的嫌疑,可他還是被瘋狂的散戶推上了神壇。
當時趙丹陽、但斌這些堪稱「股神」的陽光私募「大佬」信奉的是價值投資,那麼,散戶林園聲稱自己也是「價值投資」;但斌強調自己是企業分析師,推崇烏龜式投資策略,那麼,散戶林園也宣揚和企業的「肌膚接觸」,也聲稱,在熊市時採取「烏龜策略」,即像烏龜一樣,選好股票後就靜靜的趴著,一動不動,在牛市中操作頻繁;趙丹陽、但斌不時都有連續幾年驕人的業績單示人,那麼,散戶林園自稱創下了從8000元資金起步到2007年資產總額高達20億元的「神話」。
如果說,趙丹陽、但斌對價值投資和巴菲特充滿了虔誠的敬畏之心,那麼,散戶林園則是連巴菲特都不放在眼裡。
巴菲特有過投資的失誤,可林園自稱炒股從來沒有虧過錢,躲過了所有的熊市,抓住了所有的牛市,投資十幾年,從來沒有失誤過。
巴菲特、彼得.林奇這些世界一流股神投資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充其量也就在30%,按照林園自己的說法——「我投資股市的16年間(截至2006年),年均復合增長就是98%。」
巴菲特52歲的時候資產是2億美元,而林園透露,他在2005年就給自己定下目標:「我在42歲的時候,股市中的資產就算是4億元人民幣,我相信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不信咱們就先等三年後再看。」
林園自詡「賺錢的基因已經深入到骨子裡」,且強調:「也許財富可以復制,但我不相信自己的操盤風格能夠復制。」
這就是林園,一個業績不可考卻憑自話自說壘就的「股神」!
這就是「林園神話」,像雨像露又像風的「炒股大話」!
雖然破綻可見,雖然泡沫明顯,因為應合了當時多方的需求,便也就沒有人去刨根問底式的深究,即使有明白人也揣著明白裝糊塗,懶得去點破——要知道,在「股神」四起的瘋狂股市,較真,除了掃大夥兒的興外就只有自討沒趣的份。
「股神」裸泳:「林園神話」在陽光下消解
與那些「帶頭大哥」式的大小「股神」的命運不同,「股神」林園成名之後迅速「變臉」,於2007年3月聯合深國投,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既然是陽光私募,一切有了公開查證的數據,林園這位學醫出身的「股神」的能耐也就暴露在陽光之下。
到目前為止,投資者九成虧損,讓人吃驚的是,把自己描繪成近乎「東方不敗」的「股神」林園也不例外。
林園看好的金屬、金融等股遭遇全球經濟衰退的打擊。林園公布的重倉股貴州茅台、招商銀行、黃山旅遊已經遭到腰斬。林園旗下的三個產品,回報率分別為-8.5%,-41.34%和-40.49%,同期大盤跌幅為1.71%,47.08%,47.56%。林園的投資回報率勉強合格,但神的光環減少不少。
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林園的資產處於急劇擴張期——從4億元到20億元——也是名望如日中天之時。問題在於,牛市中借款追加投入所得到的收益,會在熊市中加倍虧損,也就是說,由於資金量與資金成本的增加,虧掉本金所需要的調整幅度越來越小,如今市場深達50%以上的調整幅度,足以使借貸入市者、相信大盤藍籌股者失去所有的盈利。
如此,「股神」林園「到了2008年,股票資產至少也能番一番」的誓言註定就泡湯了。
與此同時,伴隨「股神」裸泳的是,曾經自造的「神話」也一並在陽光下消解。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著文直言:牛市中有很多人披上神皮,林園是其中一個,熊市中有很多股神會褪下神皮,不知道林園會不會是其中的一個。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但在一些絕望的投資者的心中,把股神與騙子劃上了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