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金管理 » 做職業教育的基金有哪些

做職業教育的基金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2-21 00:26:38

① 職業教育發展基金是什麼

各地財政、教育部門要按照《實施意見》提出的:「各地公辦中職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准原則上不低於3000元(含免學費補助),並隨財力增長逐步提高」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提高投入水平。省財政對生均公用經費定額標准達標的市縣給予獎補,標准為少數民族、貧困、邊境地區每生每年550元,其他地區每生每年450元。省財政將持續關注各地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建立和生均經費水平增長情況,並實施考核。對弄虛作假套取獎補資金的,要收回資金,通報批評並停撥下年度獎補資金。
要加強對資金管理使用的監督檢查
各地財政、教育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強化資金使用績效管理,監督項目學校嚴格按要求組織項目實施。對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條例》《國務院令427號》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② 《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教育實行什麼統籌

職業教育實行政府統籌
一、加強黨的領導。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新法著力把黨的領導落實為制度規范。對公辦學校,規定公辦職業學校實行中國共產黨職業學校基層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職業學校基層黨組織按照黨章和有關規定,全面領導學校工作。對民辦學校,規定民辦職業學校依法健全決策機制,強化學校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保證其在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監督、執行各環節有效發揮作用。
二、強調同等重要。把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作為兩種不同教育類型來定位,是構建職業教育法律制度的基礎。新法規定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規定國家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協調發展;規定職業教育是為了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種職業或者實現職業發展所需要的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技術技能等職業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而實施的教育;規定職業學校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禁止設置歧視政策。
三、加強統籌管理。職業教育類型多樣、舉辦主體多元、涉及群體廣泛。新法規定職業教育實行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行業指導、校企合作、社會參與,並從三方面強化統籌管理。國務院層面,規定國務院建立職業教育工作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全國職業教育工作。部門層面,規定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內,分別負責有關的職業教育工作。省級層面,強化省級人民政府統籌權,省級人民政府可以依法整合、優化設區的市、縣人民政府職業教育工作職責,統籌區域內職業教育發展。
四、推進體系貫通。新法著力建立健全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縱向貫通,形成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完整通道,規定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專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支持在普通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等。橫向融通,構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立交橋」,規定國家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學分、資歷以及其他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機制,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學習成果融通、互認;規定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並重,職業培訓機構、職業學校和其他學校等都可以開展職業培訓。
五、明確企業主體。新法多措並舉推進企業辦學,落實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突出鮮明導向,規定發揮企業的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豐富舉辦方式,規定企業可以利用資本、技術、知識、設施設備等要素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可以用於舉辦職業教育機構。強化辦學責任,規定企業應當依法履行實施職業教育的義務,開展職業教育的情況應當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完善支持政策,規定對企業舉辦的非營利性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可以採取政府補貼、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扶持措施,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生均經費等給予適當補助。
六、堅持多元辦學。多元辦學是職業教育區別於普通教育的重要特徵。新法明確辦學主體多元,教育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工會和中華職業教育社等群團組織、企業、事業單位等可以廣泛、平等參與職業教育。辦學形式多樣,既可以獨立舉辦,也可以聯合舉辦,既可以舉辦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也可以舉辦實習實訓基地等。
七、深化產教融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障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新法推動全面融合,促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教材開發、培養方案制定、質量評價、教師培養培訓、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全過程。鼓勵深度融合,規定產教融合型企業制度、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度,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
八、突出就業導向。新法進一步明確職業教育面向市場、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的辦學方向。教育規劃上,規定發展職業教育應當與促進就業創業、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等整體部署、統籌實施。發展重點上,規定大力發展先進製造等產業需要的新興專業,加快培養托育、護理、康養、家政等方面技術技能人才。辦學模式上,規定職業學校可以根據產業需求,依法自主設置專業、設置學習制度、選編教材、評聘教師等;應當建立就業創業促進機制,提供就業創業服務,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評價機制上,規定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質量評價體系,評價過程應當吸納行業組織、企業等參與,應當突出就業導向。
九、強調德技並修。立德樹人、德技並修是新法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出的目標要求。新法強調,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科學文化與專業知識,培養技術技能。對學校,規定職業學校應當加強校風學風、師德師風建設,保障教育教學質量。對教師,著力加強「雙師型」教師建設,規定國家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建立適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崗位設置、職務評聘制度,創新方式聘請技能大師、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等擔任專兼職教師。對學生,規定高等職業學校可以採取文化素質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招收學生;學生應當養成良好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和行為習慣,按要求參加實習實訓,掌握技術技能等。
十、完善保障機制。高質量的發展需要高水平的保障。新法健全投入機制,明確國家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使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與職業教育發展需求相適應。加強資金統籌,規定地方教育附加等經費中可用於職業教育的資金應當統籌使用;發揮失業保險金作用,支持職工提升職業技能等。落實政府責任,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職業教育辦學規模、培養成本和辦學質量等落實職業教育經費。強化企業責任,明確企業應當根據國務院規定的標准,按照職工工資總額一定比例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第六條職業教育實行政府統籌、分級管理、地方為主、行業指導、校企合作、社會參與。

③ 如何促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

一、深化體制改革
1.推進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統籌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招生、專業建設、實習實訓、師資培訓和就業政策,堅持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並舉,按照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產教融合、特色辦學的原則,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形成多元化職業教育發展格局,推動一批在青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建設一批與地方產業和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的職業院校。
2.完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調整、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完善職業院校治理結構,建立院校、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參與的院校理事會或董事會管理制度。深化校長職級制改革,出台職業學校校長專業標准,按照教育家、企業家的復合標准遴選培養職業學校校長,加快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職業學校校長隊伍。推進青島市職業教育名校長培養工程,建設青島市職業教育名校長、名企業家工作室。依託高校、名企業等優質資源,建設名校長、名企業家工作室駐高校(名企業)流動站。
3.激發職業院校辦學活力。鼓勵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舉辦職業教育。積極探索在部分職業院校中開展辦學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開展分配製度改革,允許職業院校將部分創收收入納入績效工資分配。逐步建立依據職業院校績效撥款的制度。探索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辦學並享有相應權利。探索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託管理和購買服務的機制。
4.完善政府購買職業教育成果機制。完善以培養成果為導向,以培養質量為核心的政府購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成果機制,對非政府舉辦或未列入財政預算的職業院校,採取政府購買成果的方式,建立從預算內投入的長效機制。
二、完善發展機制
5.創新終身教育發展機制。將終身教育納入全市學習型城市建設體系,統籌安排、統籌推進。落實國家關於終身教育發展的經費政策,增加各級政府對終身教育工作的經費投入。依託青島開放大學等院校,加快建設青島市遠程教育資源庫,大力推進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建設。到2020年,全市社區數字化學習中心配備率達到100%,80%以上的鎮成教中心(社區教育中心)達到省級標准。探索建立繼續教育學分相互轉換與積累的「學分銀行」,促進各類教育溝通銜接,服務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支持各區市創建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
6.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加快健全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從學習到工作的各個階段,適應勞動者多樣化、差異化需求的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建立以職業院校、用人單位、社會培訓機構為重點的職業培訓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考核評價、競賽選拔、激勵機制,實現培訓對象廣覆蓋、培訓類型多樣化、培訓等級多層次和培訓載體多元化。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落實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職業農民。
7.統籌職業教育發展資金。重點扶持與產業發展銜接緊密、促進就業效果明顯的職業院校發展。改善技工院校辦學條件。設立職業教育專項基金,探索設立職業教育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通過股權投資方式支持職業教育改革。
8.支持青島創業大學發展。在資金、土地等方面支持青島創業大學創新建設運營模式。支持在各區市、有條件的駐青高校及部分職業院校設立青島創業大學分校。駐青高校在校生、畢業5年內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可享受一次政府補貼的創業培訓。同一年度內,已參加政府補貼的職業技能培訓的,不再享受該項創業培訓補貼。
三、提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質量
9.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在開展校企合作中,引導行業重點企業主動將產業需求與合作院校的專業設置相對接,與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規劃,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總體目標、層級結構及專業類別,完善產業與專業一體化合作共建機制。引導行業重點企業主動將職業標准與合作院校的課程內容相對接,推動職業院校將生產標准融入教學內容,與職業院校共同開發培訓課程、共同編寫培訓教材。引導行業重點企業積極推進生產過程與教學過程的對接,主動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設職業教育生產性公共實訓基地,與職業院校共同建設實訓設施、共同培育教師隊伍、共同監控培訓質量。
10.加快推進緊密型職教集團建設。按照「市場導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贏」的原則,鼓勵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多元投資主體依法共建行業性、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含技工教育集團,下同),積極探索以產權為紐帶、校企一體的緊密型職業教育集團,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運作機制。在招生、就業、專業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和師資培養等方面依法賦予職教集團必要的事權和財權,推動職教集團內部實質性融合,鼓勵職教集團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
11.完善校企合作激勵機制。將企業開展職業教育情況納入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納入推薦評優評先、政府性貼息貸款等的評價體系。稅務部門要充分發揮稅收在促進職業教育發展中的作用,落實校企合作的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優秀企業家藉助企業以及自身品牌資源,舉辦或者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投身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鼓勵行業重點企業主動採取託管、入股、並購等方式參與職業院校建設。
12.落實職工教育經費和就業准入制度。在重點領域開展就業准入制度檢查,及時糾正企業的違規行為。鼓勵符合條件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積極參與企業職工教育培訓。對不按規定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並拒不改正的企業,依法收取其應承擔的職工教育經費,統籌用於職業教育。
四、加快基礎能力建設
13.實施現代職業教育「十百千萬」工程。到2020年,圍繞全市十條工業千億級產業鏈和現代服務業主導產業,重點打造10所以上具有鮮明青島特色、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品牌職業院校;建設100個以上內涵豐富、輻射能力強的市級骨幹專業;培育1000名以上產學研能力較強的「雙師型」教師;培養30萬名以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現職業教育培養能力和質量的雙提升。
14.加快推進職教園區建設。統籌區域產業結構、產業特色、人口規模和現有職教資源,主動對接教育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合理布局職教園區和職業院校。開工建設青島現代製造業職教園區、即墨職教園區、青島市技師學院二期工程,推進青島現代服務業職教園區、西部職教園區選址、土地徵收和規劃設計工作,並在下步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落實相關規劃指標。發展改革、規劃、國土資源房屋管理、城鄉建設、財政等部門要在項目規劃、資金安排等方面予以優先保障,在審批和建設等各環節予以優先審核。
15.加快全市職業培訓平台建設。依託人力資源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網路,加快建設職業培訓公共資源平台,開展人力資源統計、預測、供求信息發布,逐步構建集提前預訂、信息查詢、自主選擇、服務評價等功能於一體的培訓服務新模式,推動職業培訓資源跨區域、跨行業共建共享。
16.構建職業教育研究網路。依託在青高校和研究機構,推進職業教育協同創新,構建不同層級、不同類型職業教育研究網路,重點加強對職業教育體制機制、就業狀況、人才培養模式、職業資格標准、專業教學及課程標准、職業教育國際化等問題的研究,為全市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五、加強組織領導
17.落實職責分工。市教育部門負責統籌全市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各項工作,協調解決現代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市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著力營造有利於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制度環境。
18.強化督導評估。教育督導部門要完善督導評估辦法,加強對政府及有關部門履行發展職業教育職責的督導。要建立以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程度、財政投入和人才培養產出效率、畢業生對口就業率、就業穩定率、職業傾向與發展測評等為主要要素的評估指標體系,實施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制度。通過第三方機構定期對職業院校運行情況進行綜合評估,並將評估結果統一向社會公布。

④ 阿里入局教育信息化,要用自帶ToB基因的釘釘變革教育行業

芥末堆3月3日 田園 報道

今日,阿里釘釘發布教育信息化產品「釘釘未來校園」,教育行業波瀾再起。

釘釘未來校園是一套 「校園數字化管理平台+校園智能硬體」 的整體解決方案,面向中小學校提供服務。

在教育政策的支持下,想切教育信息化這塊蛋糕的人很多,但有實力、人力、物力、財力去完成基建的卻很少,同時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學校使用效率低、數據難以打通等問題一直以來也飽受詬病。

大環境下,伴隨資本寒冬以及教育部對進校App、學生減負的監管政策收緊,也使得涉及2B業務的教育企業謹慎起來。而自帶2B基因的阿里釘釘選擇在此時大步邁進教育信息化,對細分賽道來說,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

被釘釘席捲後的教育信息化市場,將迎來怎樣的變化,讓人十分期待。此外,釘釘布局教育是基於怎樣的思考,未來又將有怎樣的動作,一起來看看。

簡單說,釘釘未來校園是一個「校園數字化管理平台+校園智能硬體」的整體解決方案,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看:

校園數字化管理平台方面,「釘釘未來校園」提供校園管理、教學教研、家校溝通、學生成長檔案四個服務。校園智能硬體方面,針對校園安全、智能教室、家校共建等3個場景,提供人臉識別門禁、訪客管理、學生入離校、雲列印、無限投屏等服務。

從產品功能上不難看出,基於釘釘自身「智能移動辦公平台」的定位,釘釘未來校園主做學校管理的平台搭建,教育硬體次之,教育內容和教育資源則較少涉及。

具體來看,在學校管理平台的搭建上,釘釘做了很多細節。以校園安全為例,釘釘CEO陳航(花名無招)介紹,內部員工默認看不到家校通訊錄,僅老師能看到。同時老師僅能查看本班的通訊錄,家長之間不可見對方手機號,家長也不會被加入到學校的全員群。

此外,為了保證校園數據及隱私安全,釘釘提供SOC2Type1服務設計報告、ISO 27108公共雲個人身份信息保護管理體系、ISO 27001 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標准認證以及公安部信息系統三級等級保護認證。

除了發布「釘釘未來校園」方案,發布會上釘釘還啟動了「千校計劃」,即在全國范圍內協助1000所學校打造「未來校園」示範園區,平均為每一所學校培養10名未來校園數字化管理師,總計將賦能10000名未來校園數字化管理者, 各地學校均可報名

「在數字經濟時代,釘釘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公司,我們希望利用最先進的技術來解決教育行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不僅僅是讓學校管理、教學教研、家校溝通、學生成長記錄更簡單,更重要是通過 科技 讓教育更加溫暖。」無招說,希望讓互聯網技術能夠普惠到教育行業,普惠到學校。

「教育行業是釘釘里第六大成長速度最快的行業,第一大是互聯網。」 釘釘副總裁方永新(花名大炮)介紹,關於釘釘布局教育的頂層設計,關鍵詞是「聚焦能量」,他介紹了三點期待:

「教育是偏公益的,釘釘一個產品就值10萬塊,我們免費送給客戶,並且教你怎樣使用。」在方永新看來,商業化的東西不應該放在釘釘來想,而是放在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目前不考慮盈利的問題。

對於釘釘布局教育的商業模式,方永新表示「很簡單」。他這樣告訴芥末堆,「我們提供技術支持服務,這個永遠免費,但學校在後續的個性化服務上還需付費的,這些由服務商來做。」

「釘釘更偏平台,希望更多企業入駐,提供更有效的服務。」 方永新表示,期待與硬體服務商和擁有優質教育內容的企業進行合作。 在硬體上,更加強調硬體的安全性。在選擇生產教育內容的合作對象時,更偏向以主營業務2B的企業。

除了與教育企業合作,未來釘釘還將繼續優化家校活動、家校圈等軟體平台。同時將把教師的快遞接收納入到平台上,並且推出釘釘未來校園2.0版本,結合學校的深度運用,打造適合本土學校的內容。

針對教育部對進校類App監管、禁止向學生收費的熱門話題,方永新告訴芥末堆,教育部的政策主要是避免商業機構打擾學校,如果企業能夠有效率地為學校提供深層次的服務,可能會有迴旋的餘地。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僅是搭建專業的學校管理平台,釘釘憑借自身優勢很容易解決。但如果涉及到硬體采購、教育內容進校的服務,就不得不面對教育信息化決策鏈長、采購形式復雜、決策者和使用者分離等問題,期待釘釘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阿裡布局教育行業,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淘寶大學成立。從賽道上看,涉及學前教育、K12、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教育創業、教育公益全領域。

教育投資上,阿里本身在教育領域並沒有作為主體進行投資,而是多以雲鋒基金(成立於2010年初,是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的名字命名而成)為主體發起投資。相比網路風投,雲鋒基金的投資集中於中晚期項目,投資輪次多在C輪及C輪之後,投資金額也比較大。

投資領域細分上,雲鋒基金主要偏重學前教育和職業教育。學前教育上,雲鋒基金先後投資了VIPKID、寶寶樹、凱斯國際幼兒園等企業。K12領域,雲鋒基金投資了作業盒子。 職業教育(成人教育)上,阿里推出了淘寶教育、淘寶大學、阿里雲大學、阿里巴巴外貿學院、螞蟻金服技術大學等多個項目。

此外,在今日會議上,阿里副總裁肖利華透露, 2019年7月,阿里將與清華經管學院聯合成立「新商業學堂」 ,雙方合作有別於傳統課堂,而是把 社會 和商業體系作為最大的課堂,把阿里生態實踐積累的最新能力轉化出更多成果。

除了布局教育產業,阿里在教育行業更有名的是教育公益。

2017年12月,阿里巴巴脫貧基金會成立,計劃在5年內將投入100億元到脫貧工作中,其中教育脫貧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據《阿里巴巴脫貧工作報告(2018年)》顯示,自鄉村教育計劃實施以來,累計623個貧困縣參與項目申報,直接影響超過2000所學校、超過 8 萬名鄉村教師,影響學生數超過100萬人。

2018年9月10日,教師節當天,54歲的馬雲以公開信形式,宣布自己將於一年後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回歸教師身份,專注教育公益,一時間被業內熱議。

除了自身做公益,阿里還與企業合作做公益,比如釘釘聯合校寶公益,向浙江省內67所特殊教育學校捐贈SaaS系統,阿里與VIPKID 合作在雲南、貴州、甘肅等地引入在線課堂等等。

在阿里的資本資源助力下,無論是教育產業,還是教育創新、教育公益,2019年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一起期待。

⑤ 教育股是什麼

教育股是教育行業的股票。

從細分領域看,早教、幼教、K12、職業教育、留學服務到素質教育均有公司涉及。教育行業從2014年屈指可數幾支股票到如今有近30支股票,各細分領域均有數支代表性股票。

職業教育等盈利模式清晰、線上教育滲透率較高的領域,已率先獲得市場認可;幼兒園、國際教育等利潤率豐厚的領域,也逐漸向投資者展開神秘的面紗;K12領域,校內教育信息化起家的企業一手通過並購方式加速布局渠道,一手努力打造在線教育產品。

A股教育類上市公司股票一覽

全通教育、新南洋、立思辰、學大教育、電光科技、文化長城、佳一教育、佳創視訊、威創股份、龍門教育。

威創股份:幼兒教育(幼兒園)。收購紅纓教育、金色搖籃,和君持股15%。

和晶科技:幼兒教育(家園互動)。參股環宇萬維30%,旗下幼教互動平台智慧樹

高樂股份:幼兒教育。與中雲輝資本等共同設立10億規模「高樂中雲輝產業並購基金」;擬通過並購月子中心、母嬰網站、幼兒教育、在線平台等整合千億幼教市場。

新南洋:K12(課外輔導)。2014年完成對昂立科技;2015年3月發起參與設立教育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10億。

全通教育:K12(教育信息化)、職業教育。以教育信息化切入K12,有全課雲、全課網等產品;投資/收購西安習悅、杭州思訊、河北皇典、湖北音信、廣西慧谷多家地方性家校互動公司;投資高校信息化服務商智園控股;收購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平台繼教網。

熱點內容
理財通貨幣哪個基金好 發布:2025-05-16 09:47:59 瀏覽:643
鑫富股票歷史 發布:2025-05-16 09:16:02 瀏覽:827
期貨日內怎麼炒股 發布:2025-05-16 09:14:36 瀏覽:68
受股權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6 08:50:30 瀏覽:634
數知科技股票今天最新情況 發布:2025-05-16 08:37:34 瀏覽:820
601628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5-16 08:36:40 瀏覽:92
基金停牌分紅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16 08:15:14 瀏覽:936
excel算股票歷史波動率 發布:2025-05-16 08:12:56 瀏覽:576
淘寶理財基金怎麼查詢 發布:2025-05-16 07:07:42 瀏覽:359
理財保險一般保多少年 發布:2025-05-16 07:00:46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