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炒股怎麼樣
❶ 炒股的季節性規律
股市四個季節的變化規律:
1.春季(2月到4月)
主力是主動的。由於中央召開2次會議和年報的發布,市場有很多積極的預期和機會,主要體現在重組股和業績白馬股上。需要避免性能不佳的地雷單位。春季策略:選擇目標股票,提前播種,等待未來的收獲。
2. 夏季(5月到7月)
隨著政策效果開始顯現,行業變化催生熱點,個股也出現,當年的政策對市場影響較大。熱點一般是科技股和主題股。夏季策略:由於熱點發酵,市場加速進入加速階段,以持股和波段操作為主。
3.秋季(8月到10月)
投機活躍,市場機會增多,但一般不會有大行情,短期內仍應謹慎對待,保持冷靜。這時候應該參與表現好的白馬股,不要參與短線炒作,否則很容易中招。秋季策略:市場在一定發展階段下跌。這個時候要注意及時收獲。
4. 冬季(11月到1月)
一般來說,表現不佳的股票開始被大肆炒作。這時候要注意超跌板塊。最後暴利的時候,但價值投資者不應該太。冬季策略:個股進入下跌通道,在股市熊市中盡量少操作,持幣觀望少動。
5、冬季,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處於停滯狀態。 春天來了,各工地都開工建設,水泥、建材、基建個股會有所表現。 建議在年後提前開始布局,等待上升。夏季通常飲用,尤其是酒精啤酒。 夏季是消費旺季,酒類供應量大。 這方面可以考慮個股,比如珠江啤酒、重慶啤酒和青島啤酒。秋季將涉及天然氣供暖,因此該板塊將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一波行情,值得關注。冬季煤炭、煉焦煤消費量大,形成行業旺季,有色板塊、煤炭市場呈現飛揚的色彩舞蹈。 調整倉位,等待上升潛力出現。
❷ 怎麼看A股走勢規律
由於較長歷史內,我國都是農耕國家,所以很多生產安排都圍繞農耕季節周期安排的,因此,很多人的思維習慣也深刻的打上了這種周期烙印。佔主體的這些人參與A股炒作,自然也會使得A股走勢規律某種程度上體現這種思維習慣。了解這些,對於A股短線炒作宏觀方向和風險把握上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每個月份規律一、3月份-4月份,題材股強勢普漲行情。
二、5月份-6月份,暴跌連連行情。
三、7月份-8月份,築底橫盤雞肋行情。
四、9月份-11月份,下半年補漲行情。
五、12月份-1月份,年底下跌行情。
六、2月份,過年附近,雞肋護盤橫盤行情。
這個規律,是結合了機構的操盤規律,央行的貨幣政策,股市節假日特徵,以及市場情緒多方面得出的。
原因如下:一、3月份-4月份,題材股強勢普漲行情。
一年過去,新的一年開啟,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新氣象,所有的工廠企業機構在春季開年訂單量增加,休息了半個月過年的經濟,就像是一隻睡龍開始蘇醒,市場資金量需求量最大,因此每年開春央行的貨幣政策都是一年中最寬松的時候。
而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機構都是要炒股的,就算是死寂沉沉的熊市,股市也不是直線運行的,一定會有階段性波段上漲,這就是機構的操作。因為機構背負著自己的業績任務。
農民要播種,機構要建倉,年初就是機構進場的第一個時間點。因為年初最安全,有句話說,年初哪怕你布局了一隻再爛的股,由於時間長,到了年底也大概率都能賺錢出去。也正是由於時間空間足夠,機構往往會開春就建倉。
市場的其他資金,比如散戶資金,經過了半個月的春節,在新的一年初都急切的進場,布局新的一年個股機會。
整個市場情緒都是偏多積極熱情的。
A股在3月份左右,也是第一季度報炒作的時間點,給了市場炒作的熱點,也是吸引機構入場的一個要點。同時還有兩會等熱點概念配合,國家新的方向新的政策都會推出,市場有了炒作方向,熱點頻繁輪動出現。
就是基於這樣多方面的原因,一般情況下,3-4月份往往都是大好的行情。一年當中,3-4月份應是漲的最強的月份。因為這時候的機構沒有什麼負擔,敢於連續拉板,敢於炒作題材股,甚至連垃圾股都敢接力翻倍。
二、5月份-6月份,暴跌連連行情。
市場經常有五窮六絕七翻身,是有道理的。
其實細翻A股,發現其實五六月份指數並沒有年年大跌。但真正經歷過的老股民都應該有印象,即使是不跌,5-6月份的A股也大多是賺指數還賠錢的局面。(2017年5月份-6月份就是上證50上漲,其餘2000多隻個股普跌的局面)。
最根本的原因是,央行貨幣政策的轉變。
年初貨幣政策相對寬松,但是寬松時間長了,就會造成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因此貨幣政策一年當中不是一成不變的。央行不斷的通過逆回購,公開市場操作,以及銀行間拆借利率的高低來調節市場資金寬緊。
到了5-6月份就是半年分界線,貨幣政策會稍稍轉緊,所以大家經常在這兩個月里,聽到「鬧錢荒」這個詞語。那時候銀行間拆借利率一般都很高。沒有錢股市就會下跌。
還有一方面原因是,年初大漲的行情要告一段落,主力要獲利了結,落袋為安,也到了半年間調倉換股,為下半年布局做新准備的時候。
三、7月份-9月份,築底橫盤雞肋行情。
五六月份往往暴跌,跌幅過大,技術上必然會有反彈,所以7翻身就很容易實現。這是技術需求。
除此之外,連續大跌兩個月左右,會有新的資金,趁機出逃高位股,低吸底部股,完成高拋低吸,調倉換股操作。
但主力的每一段調倉,都不是一兩日可以完成的,築底也絕不是一個點,而是要盤出一個大底來,用長時間的橫盤,來讓機構完成建倉,同時,唯有長時間的橫盤,無聊的底部弱勢行情,才能讓深套的資金煎熬不住,選擇離場割肉,從而交出了最最廉價,帶血的籌碼。
所以7-8月份,一般都是橫盤行情。
四、9月份-11月份,下半年補漲行情。
築底完成後,均線轉向多頭,便是企穩攀升走勢了。
9月份就是下半年了,機構的新布局已經開始了,上半年機構做的大多激進,敢於追漲,敢於打板,肆無忌憚,毫無顧忌的炒作。但是下半年,機構就不敢如此大膽了,如果機構上半年大幅盈利,下半年就以維穩為主了,避免太激進反而把已經得到的上半年利潤再賠回去,年底就沒法交差業績了。如果機構上半年有所虧損,那麼下半年更是不敢激進了,而是力求穩健賺錢,來挽回一些虧損實現一些盈利。
而9-11月份里,有一個最大的假期,10月1,休息7天。
股市規避,每個10月1節後第一個交易日,都是跳空高開,開啟一波下半年行情的。這個原因也和春節後上漲的原因相似。
加上6-7月份築底,個股都在低位,有利於吸引資金入場。
所以9-11月份容易上漲,尤其是10月份節後,最容易漲。
五、12月份-1月份,年底下跌行情。
到了年底,資金開始越發緊張,市場上的資金都開始回籠,該收賬的收賬,該結算的結算。錢緊張了A股就難上漲了,加上股市裡也有年底獲利了結的需求,機構們都在結算,做年底業績統計。
機構都不積極參與了,A股也就沒有行情了,散戶臨近過年也都無心戀戰。基本都不參與了。
加上10月份的上漲,股價在高位,到了年底就更容易下跌了。
六:2月份,過年附近,雞肋護盤橫盤行情。
2月份一般只有十來個交易日就過年了,所以就沒人交易了,但是國家隊會站好最後一班崗,維持一個年前的穩定收盤,所以基本是天天不漲不跌,幾個點的小陰小陽。
規律也會被突發消息改變大多時候,股市經常按照這個規律來運行。
因此對於市場的預測,就變得簡單很多。
但,股市不是一成不變的,讓股市變幻莫測,難以捉摸的,往往是突發的消息,改變了趨勢。
資金是市場運行的根本,而消息可以改變資金運行的軌跡,比如今年3月份創業板站穩年線,技術上就是突破走勢,所有均線多頭,國家隊也在操作,但是特朗普攪和的貿易戰,美股暴跌,頻繁影響A股,使得創業板搖搖欲墜,終於跌破了年線,市場由3月多頭,變為3月空頭,我們原本是按照3月上漲規律提醒入場,也是由於利空影響趨勢改變,提醒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