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激勵的股份來源問題怎麼解
⑴ 如何解決激勵對象的資金來源問題 股權激勵
根據你的提問,經股網的專家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所謂的資金,即行權時用以購買股權的資金,其來源對股權激勵計劃中的激勵對象而言,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股權激勵的出發點而言,是希望激勵對象一直持有股權,以從其所創造的長期業績獲得資本利得,希望激勵對象持有的時間越長,以便於獲得更多的增值,甚至希望激勵對象不要在行權日行權,之後仍然持有股票而不是立即兌現。但作為長期性的激勵或者作為一種機制而言,不斷的行權意味著不斷的資金投入,這是客觀上對激勵對象造成了非常大的壓力。
同時,中國證監會頒布的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上市公司不得為激勵對象以股權激勵計劃獲取有關權益提供貸款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財務資助,包括為其貸款提供擔保;商業銀行也同樣不得向居民提供貸款用於購買股票的相關規定。正因為如此,不少激勵對象往往選擇行權後在沒有限制條件的情況下賣出股票。這對於公司非高管人員的激勵對象來說,可能是一個很現實的選擇,但對於公司高管人員來說,還存在股票流通上的額外限制,比如只能賣出上年所持股票總額的30。因此,行權資金依然是公司高管人員面臨的棘手問題。
行權資金的壓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會影響激勵計劃的吸引力和激勵性,在比較極端的情況下,不排除部分激勵對象放棄參與激勵計劃的可能。行權資金的壓力大小,一方面取決於激勵力度的大小,具體體現在激勵額度與非風險性年薪之間的比例關系以及絕對股價的高低;另一方面取決於激勵對象個體可支配資金的大小。激勵力度越大,股票價格越高,意味著非風險性年薪中的很大比例需要用於行權,一旦這個比例超出激勵對象可自由支配資金的范圍,對行權就造成了困難。從某種程度上講,國務院國資委限定國有控股公司激勵對象的激勵額度不超過其總薪酬的30,盡管依然無法解決股票市價高低的問題,但事實上緩解了行權資金的壓力。國內企業激勵對象的行權資金,其來源通常有以下4個渠道:
1.激勵對象自籌資金
據了解,當前多數企業的行權資金仍以自己籌措為主,其他方式為輔。比如,湖南華菱管線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披露的激勵草案中提到,國內高管的購股資金將由公司和個人按1∶1比例分別承擔。公司要求激勵對象自籌部分資金的同時,會以股權授予時相應業績年度的超額凈利潤為基數,提取一定比例的購股資金。
2.提取的各類獎勵基金
獎勵基金從凈利潤中提取,只要股東大會同意就可以了,換言之,就是股東同意與管理層、員工進行「利潤分享」。雖然這種提取獎勵基金的做法是符合有關政策的,但是從一些激勵方案來看,不少企業是把獎勵基金作為經營成本列支的,這涉及到企業的稅收問題,還需有關國家政策的支持。
3.通過信託方式墊資
通過信託公司解決行權資金的方式有2種:
① 公司將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成為信託資金名義上的所有人,公司成為信託的委託人同時也是受益人。信託公司將資金貸給激勵對象,激勵對象購買公司股票。
② 公司將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並指定資金專門用於購買公司股票,並設定公司與激勵對象為共同受益人。信託生效後,信託公司成為目標公司名義上的股東,行使股東權利,並獲得股東收益。在扣除相關的費用和報酬後,信託公司將股東收益按事先的約定比例和條件分別支付給公司和激勵對象。
4.其他的變通之計
激勵對象行權資金不足的問題是十分常見的,由此就出現了各種變通之計,如非現金行權,即激勵對象並不需要拿出任何的現金而通過一種折股買進的技術設計即可完成行權。比如,當股價從10元漲到20元時,獲授員工可以不出錢,以折股買進的方式從公司得到半股。
以上就是經股網的專家根據你的提問給出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經股網,一家以股權為核心內容的「企業家股權門戶」網站。
⑵ 股權激勵的股份從哪裡來
根據你的問題,我來回答 :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一般通過定向增發、大股東出讓、向二級市場回購來作為股權激勵的股票來源。
定向增發是指上市公司向符合條件的少數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的行為,規定要求發行對象不得超過10人,發行價不得低於公告前20個交易市價均價的90%,發行股份12個月內(認購後變成控股股東或擁有實際控制權的36個月內)不得轉讓。
股權激勵我們可以到明德了解一下 ,明德藍鷹以「精準打造優質上市公司,讓中國企業更受世界尊敬」為使命,由實戰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為企業的戰略規劃、業務經營以及上市籌劃等提供全方位、全流程、一體化的服務,做「值得信賴的企業成長與上市領航者」,與企業共創價值、促進企業快速發展、推進企業成功上市。
【如果你還有有關股權激勵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
⑶ 股權激勵的股份從哪裡來
期權池股權的來源除了大股東轉讓外,還有定向增發、所有股東等比例稀釋的方法。方法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股權激勵方案時要定源,即確定激勵股權的來源。
因為股權來源不同主要影響的對象是股權所有者,即股東,股權的讓渡的背後是收益權和決策權的讓渡,而股權激勵的本質是股東與員工共享收益,所以股東會選擇在讓渡收益權的同時保留決策權,通過設立有限合夥企業作為持股平台,由大股東作為持股平台的GP,員工作為持股平台的LP,即可保證持股平吵廳台的決策權集中於大股東一人。
一般初創公司都會為實施股權激勵預留一定股權比例的激勵股權池,早期股權池的股權通常由創始股東轉讓,且升源隱裂圓在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前完成股權代持平台的設立。若創始股東持股比例較低,還可選擇定向增發、所有股東等比例稀釋的方法設立激勵股權池。
富途ESOP特邀專家楊柳認為,所有股東同比例稀釋與創始股東轉讓的形式相似,都是股東放棄自己的部分股權權益,適用哪種方式關鍵取決於雙方的協商和投資人的選擇。
定向增發在設計期權池的做法中並不常見,往往是由於公司初創時未設立期權池,在公司完成多輪融資後創始股東所持股權逐漸減少,可能不足51%(相對控制線),甚至不足34%(安全控制線),將不利於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認定。綜合多方因素,最終選擇以定向增發的方式設立期權池。
⑷ 股權激勵的股份來自哪裡
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一般通過定向增發、大股東出讓、向二級市場回購來作為股權激勵的股票來源。
公司股權激勵常用的模式有四種
一、 虛擬股票模式
1、 定義: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以享受一定數量的企業分紅權和企業資產增值權。
2、 特點:不涉及股權結構變動,但會影響企業股東分紅結構的變化,根據股東意願:A:有分紅權B:可以給資產增值權
3、 優點:一般3年期,便於管理,以公司治理層面來經行約束,使激勵對象能上能下
4、 缺點:A:激勵效果較弱
5、 虛擬股票模式中確定的要點:1、總股數的確定2、內部市場價格的確定3、受益人的確定4、受益人當年所獲虛擬股票獎勵的數量的確定
註:企業激勵對象以質押金的形式購虛擬股的方式可以,但不可以以認購方式,這有違背《銀行法》相關法律。
二、股票期權模式
1、 定義:公司授予激勵對象在一定期限內,照固定的期權價格購買一定份額公司股票的權利。
2、 特點:不需要更改公司注冊信息,只是流通股變化,行權時需證券會備案。
未來行權價>股票市價->盈利
未來行權價<股票市價->虧損
3、 優點:A:流程相對簡單;B:不影響公司股權框架
4、 缺點:只適合上市公司操作
5、 股票期權模式中確定的要點:1、行權價的行權條件;2、股票期權的有效期;3、權期權的數量。
注:上市公司操作的多,非上市公司如果做股票期權,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期權,是以帳面凈資產增值權的模式。
三、期股
1、 定義:一定時間後企業授予經營者一定實股,前期經營者首付部份保證金(部份實股),其餘部份向企業貸款,到期轉換為實股的一種模式,一般企業貸款給經營者以每年分紅的形式,有效解決經營者融資 。
2、 特點:A激勵對象一般是公司管理層;B激勵對象必須交一定的保證金,由公司統一管理;C不影響公司組織結構;D一般4-5年後行權,每年分紅數總額>轉換時應分配的實際股份->不需補交->分配實股。每年分紅數總額<轉換時應分配的實際股份-保證金->補繳款到轉換股份數後轉換實股。每年分紅數總額>轉換時應分配的實際股份-保證金->補繳保證金達到轉換股份後轉換實股。
3、 優點:A激勵對象先行投入保證金,激勵效果強;B拿到實股是長期的;C每年以當年分紅來抵減轉換實股時的股份,增強了約束力.
4、 缺點:A業績要求相對穩定,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做,由其互聯網等業績不穩定企業;B周期一般4-5年,時間較長,內險較大;C缺乏持續性,轉換後激勵效果明顯降低.
四、 員工持股計劃模式(ESOP)
1、 定義:激勵對象認購企業部份股權的計劃
2、 特點:A持股人需為本企業員工;B不能轉讓、繼承股份;C認購股份來源有:自籌、貸款、公司公益金分配、獎勵分紅等;D持股員工可參與公司利潤分享;E屬於內部股份,不影響企業組織結構
3、 優點:激勵效果持久,效果好。
4、 缺點:股份管理復雜,持股主體確認比較麻煩,不同企業做出的效果差異很大。
員工持股計劃模式確定的要點:A量:股份分配的量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找專業機構用科學方法計算得出;B價:上市公司執行員工持股計劃時,每股價格一般為股票價,非上市公司執行員工持股計劃時,一般以每股凈資產價格定價;C錢:激勵對象認購款來源,自籌部份(一般50%左右),其餘以貸款、公司公益金分配、獎勵分紅等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