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很牛的人別人怎麼看
❶ 你見過的炒股高手都是什麼樣的性格
哈哈哈,我周圍有2個炒股高手 ,資金從200萬起家,虧到光,然後再起步,10多年後,只靠炒股現在都上億了!!!但是,他們的性格特徵基本都是一樣的,就是,不與外界接觸,不出外交往,不迎來送往,不喜歡電話打擾,交往的人僅僅是家中的幾個人和一兩個親戚,不與別人談股票,不分享炒股心得,幾乎完全沒有朋友,還有就是不知道錢多了怎麼用,基本上沒有業余愛好,不懂健身,不懂 美食 ,從不去 旅遊 ,不知道生活中有什麼美好,如果你和他多說了幾句話,他會認為你是個煩人,和你斷交,家中有這種人,基本上就是個賺錢機器,沒有生活樂趣,更沒有人生樂趣,這種人非常安全,不會惹事,不找小三,在外面會低聲下氣,不招惹是非,如果你不知道他是個有錢人,踢他2腳,他都不會理論你,但是,這種人非常有責任心,他認為自己就是家裡的搖錢樹,錢非常願意給家裡人花,最讓他高興的事情就是給家裡人花錢,外面人想他的一分錢,難。你願意做這種人嗎?就是有錢了,只會掙錢,不會花。如果你不是這種人,想在股市上賺大大大錢,難難難!
我身邊真正的炒股高手有兩個:
一個是我師傅;
一個是幾年前車友會上認識的車友;
我的師傅是30年前A股開市就進入市場的高手,在我心裡他就是牛散,並且符合牛散的定義。那就是把股票投資當成了馬拉松,並且在股市裡獲得了幾千萬的收益。
這就是我真實生活里認識的高手,他也是我朋友的父親。
我的師傅什麼性格呢?
1、快70多歲的人了,依然保持著樂觀積極,上進和學習的心態;
2、非常具有耐心,知道股市裡財不入急門,要慢慢變富的道理;
3、不從眾,有自己的核心觀點和邏輯,從來不人雲亦雲;
4、不相信消息,只相信常識;
5、極度自律,不僅表現在操作上,而且體現在生活上;
那我認識的那位車友高手是什麼性格呢?
1、膽子大;
2、魄力;
3、異於常人的投資邏輯;
他的操作主要集中在博弈超跌反彈,並且還敢加入杠桿,就好比大家都不敢碰的垃圾股,漲了好幾倍的個股,他都敢買。確實厲害!
不過,我和他接觸的時間不到半年,雖然知道他賺了不少,但不知道現在如何了!
但對於我師傅來說,我認識他十幾年了!
並且一直有聯系。
可以肯定的是,長線價值投資的高手還是佔比居多,更穩妥一些!
以前我也不信,脾氣暴躁的人,竟然也能成為股票高手。
見過一個股票高手,股票市值小兩千萬,本金50萬,股齡比我略長一些,也炒了十幾年了,資金翻了40多倍。
他的年紀不小了,快50了,江蘇南通人,到上海二十多年,已經安家,自己是做建材生意的。
我認識他的時候,是2015年初,他來參加公司舉辦的交流會,那時候他的股票市值就突破千萬了。
認識這大哥也比較巧,他來交流會,沒聽到什麼干貨,就在那邊嚷嚷。
他的意思是,券商搞什麼活動,都是噱頭,不就是把他們圈起來開會,推廣券商的兩融業務,還有賣一些所謂的資管計劃。
後來,擔心他的情緒影響比較多高,不太好,領導就讓我把他單獨請到小房間聊聊,就這樣和這位大哥認識了。
和大哥聊了好久,才讓這個大哥平復。
後來,就聊到了他的發家史。
他是02年入市炒股的,也是跟了一個所謂的高手,當時手上有錢,就投了50萬,此後從來沒有追加過資金。
剛開始,基本上就是跟著高手買什麼消息票,別人說什麼,就買什麼,要麼滿倉買,要麼半倉,買兩只。
因為02-05年確實總體行情不太好,所以入市後,幾乎一直在虧錢。
中途有押中過一個重組的股票,關了小半年放出來,賺了一倍多,算是回了回血。
05年底的時候,還是虧的就剩下20萬不到了。
這之前的幾年,他幾乎很少操作,也不是很關心股市,屬於純投機者。
06-07年是他最輝煌的兩年,20萬炒成了500萬,靠有色金屬發的家。
他自己是做建材的,對於鋼鐵方面價格比較敏感,還有銅啊鋁啊什麼的,後來延伸一下,什麼鋅啊鎳啊。
可以說06-07的有色行情,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他的策略和他的脾氣性格有點像,買入兩天不漲就換,漲了兩天橫盤再換,而且幾乎都是滿倉。
我都很難想像一個高頻交易,也不是打板的投資者,靠有色金屬的輪動,在06-07年賺了20多倍。
資金的效率得有多高,操作得多彪悍。
不過這些都是從他嘴巴里說出來,是不是真實情況也無從考證了。
他真的是個急性子,交易策略就是買入後如果不漲,第三天就賣出,理由是自己看走眼了,判斷錯誤,及時止損。
當然,很經常會出現一賣就漲,踏空的情況,他就會破口大罵,以解心頭之恨。
他買股票都是找剛開始啟動的,或者開始放量突破的,還有在上升加速段的。
只買馬上要漲的,買錯了,下跌了,出現3%的跌幅就止損,如果是橫盤超過兩天也止損。
理由就是自己判斷錯誤了,就止損,從來不幻想什麼後續行情啟動。
他自己認為,後面才漲起來的行情,那都是運氣,和他的主觀判斷要漲,已經完全沒有關系了,所以都是運氣的錢。
他就是做隔日交易的,就是今天買,明天就得漲,最多給一天機會觀察,放到第三天,還不漲就不耗時間了。
至於賣出,只要是滯漲了就賣出,同樣的原則,滯漲的第二天收盤或者第三天就賣了。
他的這個理論,我簡單的做過驗證,有一定的道理,在牛市裡還是比較好用,熊市裡有時候好用,有時候不太好用。
他買股票,基本不考慮什麼基本面,因為幾乎都是短線,絕大部分個股的主升浪,周期長一點也就是幾周而已。
一個脾氣比較急躁,追漲不追板的中年男子,在最近的十年,用相對高頻的交易,竟然讓自己的賬戶市值不斷上漲。
他和別人賺錢的時間點不太一樣,基本上是大盤跌,他小虧,大盤漲,他小賺,大盤出現震盪行情,他賺的相對最多。
他也有佛系的一面,就是忙的時候不炒股。
這兩年生意已經慢慢開始不做了,算半個全職股民,之前生意比較忙,一旦沒時間他就不做,就休息。
在他眼裡,行情天天有,不差那麼幾天,生意上賺錢也很重要。
而且資金量大了,風格也沒有之前那麼的激進了,也開始隨大流,炒白馬了,安全第一了。
當然,今年白馬股被殺了一輪,也是讓他年初賺的都給吐出來了,遭到他的罵罵咧咧,隨後又回歸他的題材股去了。
他這個人吧,其實也不是什麼性子特別急躁的,或者說表面上是這樣,內心還是比較沉穩的。
畢竟,生意人如果不沉穩,做生意都難。
他可能只是比較爽快,比較直言不諱,比較愛說真話,愛吐槽而已。
其實,我發現所有在股市裡賺錢的人,並不是非得具備怎樣特別的性格。
最重要的,是需要擁有一套自己特別的交易原則。
就好像短線、波段、長線,都有高手,冷血的、暴躁的、神神叨叨的也都能賺錢。
讓他們能賺錢的,並不是性格,而是執行力和交易原則。
原則幫他們過濾掉了情緒,而情緒才是股票投資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雖說,我不太認可三天止損離場的方式,畢竟頻繁止損的損失率也不小,對於選股的要求就很高。
但別人那一套確實賺到錢了,就是厲害,而且肯定在選股上有特殊的一套。
否則,一套所謂的短線交易原則,怎麼可能賺那麼多錢。
股市中,不僅要敬畏市場,還要敬畏強者,那些在股市中真正賺到錢的人,都是高手。
我簡單總結了那些股市中長期賺到錢的人,都有的一些共同特質。
1、我行我素,堅持做自己。
股市中的失敗,各式各樣,但往往有很多的共通點,比如貪婪、恐懼、懷疑、猶豫,更重要的是不總結,不進步。
股市中的成功,雖說都克服了情緒,但方式方法卻各不相同。
可以說,股票市場像是一個大染缸,所有人在股市中都會變色,而賺錢的那部分人,顏色越來越鮮明,虧錢的卻不停的變換色彩。
股票中的堅持,並不是大家理解的傻傻的執著,而是堅持自己的理論,在實踐中將它不停的完善,形成自己獨特的操盤方式。
堅持自己的一套,不隨波逐流,不會想一出是一出。
2、不斷精進,生存力極強。
所有的交易原則,在最開始制定的時候,一定會存在漏洞的,這是必然。
如果有一種百分百賺錢的方式,可能就不是賺幾十倍幾百倍了,掌握這種交易方式的人,可能已經身價百億千億了。
所有的交易模式,都是需要不斷的更新和精進的。
資金的體量不同,交易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小資金可以做短線,但資金量大了,就會被迫轉做波段,或者說被迫從小市值個股轉向中等偏大市值的股票。
還有一點,市場的風格其實是在不斷變換的,除了業績成長這條不變的本質以外,不同時代,對於不同類型股票的偏好也不同。
從主板到中小板,再到創業板科創板,從銀行券商地產,鋼鐵有色,到互聯網新能源高 科技 ,市場的變化太快了。
只有不斷精進,才能更好的生存。
3、大隱於市,不張揚,很少分享。
實話實說,我認識的高手,大多都比較謙虛,不張揚,也很少分享。
他們偶爾會講講自己的操盤邏輯,但不會講深層次的東西,也就是說,很少分享真正的干貨。
當然了,可能他們已經分享很多精華,只是旁人悟不通,悟不透。
大隱於市,和脾氣性格沒什麼必然聯系,而是一種處世態度,可能在股市和人生中經歷太多風浪,讓他們都心存敬畏,不太張揚。
我自己很喜歡股票市場,原因是股市這個小世界,真的讓人感覺到了不一樣的人生。
其實,股票市場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另一個縮影,是真實世界的另一個折射。
所謂的情緒,也只是因為漲漲跌跌被放大了而已,畢竟賺了虧了都是真金白銀。
我把股市當做一場不一樣的修行,從不指望在這修羅場里變成高手,只是希望自己能夠找到一套長期生存的法則。
我見過的股票高手基本上可以用怪癖來形容,都比較宅,我自己基本上也可以說是職業操盤手了,以前是開裝修公司搞設計出身的,個性也比較隨便,但是和那些高手真心走不到一塊,不是說誰瞧不起誰的意思,是個性使然,可能也根他們炒股的經歷有關系吧。
其實包括我,我發現我現在也不是特別愛和別人交流股票,為什麼高手都不愛同別人交流股票呢?因為每個人對股票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果大家不在一個層面,溝通起來就會顯得很辛苦。而且對於高手來說,根本沒有必要,與其和新手講股票,還不 如自己安安靜靜地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一般跟人濤濤不絕講股票的人。
通常他應該還不屬於高手,因為他愛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專業。而且應該還沒有怎麼賺到錢,如果在股市上能夠持續盈利的,那就叫高手,一般能夠持續復利的人,你想想,他的資金量會有多大。一般一個人的經濟實力決定了他的 社會 層次。想想別人到達那麼高得層次了,自然思想和思維得層次也不會低。很多事情也就看談了,包括無效的交流。
我的一個同事是炒股老手,他的操作手法就是全倉一隻股,死扛到底,跌了就一直買買買。我的印象中他炒股20多年就買了二隻股,一個是浪潮信息,一個是潞安環能。浪潮信息剛開始買就套住了,然後發工資留下生活必需剩下的就買浪潮信息股票,堅持了好幾年,在 科技 股大行情的時候賣了,大概是07年掙了30多萬。後來重倉潞安環能,現在市值100多萬,每年申購新股中簽10個左右,收益10多萬。雖然沒有像游資收益幾千上萬倍,但比大多數股民強多了,算不算高手呢?所以股民朋友要找准自己的路子,一直堅持做下去,一定會成功的!
我不知道炒股高手是一個什麼樣性格的人,但我卻知道,他一定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他喜歡獨來獨往,對家人不計較花錢,但對外人幾乎是一毛不拔,外面的人都知道他很有錢,炒股賺大錢,無數的人上門求教,也不乏很多人厚禮來送,在他看來都不屑一顧,他曾經說過,不是他冷漠,是因為人性的貪婪,他說,他曾經幫過以前的人,那些人並沒有賺到錢,你可以教他怎麼做,但卻改變不了他自己的認知,同一隻股票,幾個人都同樣的價格買進去,卻在不同的價格賣出來了,有賠錢的,有賺一點的,也有翻倍的。
他說;幾個月前,讓那人買了某鋼股份,等了2個多月,一個漲停就走了,賺了20%多,而他自己近2天才徹底清倉,利潤翻了1.5倍,歷時4個月。
他喜歡獨處,沒事不出門,也不打電話,8千多的手機,就為看股票方便,他沒有 娛樂 ,打開電視除了新聞還是新聞,大多數時間都坐在電腦前,看新聞,看上去他並不太關心股票,但他絕對是一個炒股高手,一個月前我曾經問他,某子行該如何做,他看了一眼只說了一句,20線全砸進去等著就行了,我知道他是高手,就聽了他的,賬戶的16.1萬全買進去了,後來就都看到了,在12塊的整數一單子全跑了。我告訴他我出來了,他只是微微一笑,等了很久,才說,以後不要做這種了,先抱著錢休息幾天吧,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他也沒說。後來就是這幾天的大暴跌了。
他就是我的一個鐵哥們,說了你都不信,10年裡,他楞就沒請過一次客,都是我們請客叫上他,他還愛答不理的,一副叫不叫,去不去都無所謂的樣子,酒桌上不說話,就沒有個熱情的時候,坐在那裡就像個擺設,我知道他酒量很大,曾經年少時1瓶不醉(60度)。
他是個高材生,拿過重點高中第一名,明明就是個清華胚子,卻在高考前半年突然自己退學了,就是不讀了,他給的理由是吃不起飯了,想去賺錢養家。就這樣他又回到了農民。
他開始炒股是在2006年的事,他從一些新聞里嗅到了錢的味道,腦子好使是他的天性,2年裡他用3萬賺到了10萬。那是他的全部家當了。從那時起,他就變成了職業股民。
2015年,他買了賓士,買了2套130的樓房,還120萬買了一套獨棟別墅小院,從那以後,他似乎就消失在了朋友圈中。不去他家裡,很難看到他本人。
現在他就住在那個獨棟小院里,沒事不出門,在家伺候老伴和2個孫子,外出的事都有老伴做了。我是他家常客,學炒股是我的目的,但他總是輕描淡寫的沒幾句話。
不管別人怎麼看,在我眼裡他就是個炒股高手,我的評判標准就是他買房子買車,那些錢不是大風刮來的,除了炒股他沒有任何收入來源。至於怎麼做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低調,沉穩,宅,死黨二三,警惕性高,對個人信息隱藏很深,不願意提股票,確喜歡被人承認賺錢!喝一點酒,很少吸煙,甚至兩個身份,兩個人格!對於股票,沒什麼好說的,因為不懂的說了也白說,懂的在一起,既然都懂,也不用說!
性格不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迄今為止我認識兩個通過股票實現財務相對自由的(這里不要杠,我們內地城市,實現財務自由比一二線城市相對條件低一點),一個性格大大咧咧,喜歡出風頭,有時候有點咋咋呼呼,還喜歡在股票群里炫耀。但是對技術研究近乎痴迷,除了和朋友們一起喝酒,沒有其他 娛樂 愛好,所以,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研究技術。最終通過燃氣改革抓住一支龍頭股,資金邁了一個大的台階。
另外一個,有些膽小怕事,比如,之前打工老闆少算了一些工資,別人都去討要,他始終一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最後在別人的慫恿下才要回了屬於自己的工資。在平時生活中也是,盡量選擇吃點虧少點麻煩的態度。但是,作息近乎機械化,晚上八九點准時睡覺,早上6.7點准時起床。從來不願和別人分享或者討論股票技術,所以,並不知道他到底水平幾何?但是,確實通過15年牛市加了杠桿賺了數千萬資金,又在本市房價要漲沒漲的時候置辦了十幾套房產,年紀輕輕衣食無憂。
所以,通過這兩個朋友的股票財務自由之路,我認為,性格其實並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對一件事物近乎痴迷,大家可以通過我的介紹說一下自己認為的可取之處!
很多散戶朋友可能認為炒股高手都是一個性格,沉著、冷靜、理性、機智,有鐵的紀律,更有鋼的執行。但,就筆者見到的一些炒股高手來說,各式各樣,雖然不乏理性、冷靜的,但也有很多暴脾氣、激動的。
原來在機構的時候,見到的職業投資者比較多,當然,也各色各樣。其中,有幾位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大概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習慣性的叫他「黑哥」,因為他經常一身黑衣服,膚色雖然被黑色衣服襯托出來,但還是讓人感覺他黝黑的皮膚。
在股市,黑哥稱得上高手中的高手,雖說沒有完全逃過2008年的大熊市,但在2005-2007年間、2009年的時候是賺得盆滿缽滿,2008年時逃的位置不是很好,但利潤也是豐厚。按道理來說,牛市賺到了錢,熊市還能逃出來,在股市中實打實的賺到錢的人,稱得上高手,也給人一種冷靜、理性的感覺。
但實際上,黑哥的脾氣很火爆,動不動就說臟話,特別是在賣出的時候,感覺他整個人都「瘋掉」一樣,喜歡自言自語。投資,一貫的風格就是我行我素,沒有很強的章法,走的也是偏投機的野路子。
還有一位比較理性,是2013年時認識的,之前的戰績倒是不清楚,但之後的戰績卻十分的不錯,2014-2015年賺了不少的錢,在2015年時雖說沒能逃頂,但在2016年之後轉變投資風格,又是賺得盆滿缽滿。要說性格的話,給人一種十分理性、冷靜的感覺,甚至投資的時候,所有的細節都會計量在內,只有面面俱到了,自己才會下手投資。
炒股高手,沒有固定的性格,個人認為最終還是要落實到你對股市的看法與認知,還有執行與否。
❷ 炒股的人的優點是什麼
一說到股民大家脫口而出就是十人九虧,韭菜生而被割等等,反正沒有誇炒股人的。我股齡雖然不能和那些骨灰級的大爺大媽們相比,但是也算是一個老股民了。而且我身邊也有不少炒股的朋友,我們也經常會在一起談論,我們有什麼共同點。我總結了兩點大概是所有股民們都會有的優點吧!
說風險意識特別強可能很多人不贊同,因為如果風險意識強的話又怎麼會虧那麼多呢?我所說的風險意識強不單單是指股票方面的,即便是股票方面風險意識不強的也多是菜鳥不會是那些老股民。只要經歷過一次牛熊市輪回的股民他們的風險意識都會很強,他們不但會知道盈利來得快去的也快更會知道沒有風險意識的投資者早晚都會虧損。我身邊的一些炒股的朋友他們的風險意識都特別強,做股票風險意識強,平時生活中風險意識也特別強,好像是職業病似的。比如開車多數不會超速,家裡的電器出門前都會反復檢查確定,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會比較謹慎,都會提前把可能會出現風險規避掉。
關於勤儉節約可能會有出入,畢竟我身邊的炒股朋友沒有那種資產千萬甚至上億的大佬,我們都是普通人生活上都比較勤儉節約。股民們的生活習慣非常好,一般都不會睡懶覺,長此以往都成為習慣了,早睡早起勤快的很。節約也是股民的特點,很多股民平時總是不適合吃穿,自己的花銷很少,但是買股票的時候卻很捨得花錢。平時幾塊錢一瓶水都要考慮一會,買股票時幾十幾百的股票眼都不眨就買了。我想股民們節約的好習慣,就是為買股票准備的,不節約點哪有錢買股票呢?
炒股的人優點有很多,但很多優點都是從A股中經歷,總結,反思或與生俱來的各種優點;
炒股的人主要優點有以下幾點:
(1)有偉大的夢想,也就是有發財夢,而這種發財都是想一夜暴富的夢想!
(2)心理承受能力很強;股市只要一開盤有交易,股民投資者賬戶每一分鍾都會變動,面對著盈虧,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強,是受不住這種心理刺激的。
❸ 為什麼有人說炒股的人是孤獨的
炒股投資是需要時間等待才會有收益的。時間是漫長的等待…投資不需要轟轟烈烈,不需要你每天很忙的看盤。
投資註定是孤獨的等待。
炒股,是一個人的修行,炒股的人大都是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 娛樂 活動,所以,炒股的人大都是孤獨的,這份孤獨,既是一種選擇,也是一份無奈:
一、不被外界的人所理解:
在圈外的人眼裡,炒股被看作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腳踏實地的行當,如果你說你是專職炒股的,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他們覺得炒股就跟好賭的人一樣,然後勸你找一個他們認為的「正經事」做,在你炒股巨虧的時候,你也只能獨自面對,獨自承受這種巨大的壓力,外人不會理解,盡管你的初衷是想讓家人過上好一點的生活,而不是為了自己,更不是不求上進......
二、無法與不同理念的股友交流:
如果說不被外界的人理解我們還能接受,我們可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股友交流,但是,事實上,如果兩個不同理念的人進行交流,其實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每個人對股市的理解也不一樣,所以,很多人都選擇了沉默,不是不想交流,而是真的無法交流,炒股,真的是一個人的修行,選擇了這條路,也就選擇了與孤獨為伍......
三、炒股的人需要獨處:
如果說前面兩種情況是一種無奈,我現在說的這點則是炒股的人一種自願的選擇,炒股技術層面的東西其實很好掌握,不管你用那種理論來分析最後你會發現其實都是大同小異,炒股很多時候需要的是你個人的感悟,需要對技術之外更深層次的理解,這就需要你獨處來慢慢去參透了,所以,炒股的人很多都非常享受這份獨處、與世隔絕的感覺。
以上是我的一點分享,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一個真正炒股的人很孤獨,這句話沒錯。尤其是那些炒得好的人,連世俗間的朋友往往比其它的一些行業少一些,這些本質上緣於炒股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比如有人找你薦股,推薦了不賺錢覺得你不夠意。賺錢了,請繼續,只要賠了一單大的,那麼OK,你肯定會少了一位朋友。假如踫到雙方都是炒股的,那就更沒必要交流了。要麼雙方都悟道了,大道至簡。要麼只有一方悟道那麼交流起來無疑對牛彈琴,反而會攪亂你的思路。正因炒股者常有一些在外人看來不可理喻的思維,知識面廣而精,見解獨特,所以更要保持獨立性。所以一個好的炒股者只能是低調下的態勢,冷暖自知。最後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凡推薦股票的都是騙子。
❹ 為什麼社會上的人看不起炒股的人掙錢很難的 淘股吧
一般配資平台收取的費用最多就是些管理費用了,其他沒有亂七八糟的費用的。質朴無華
❺ 如果炒股票炒的好,容易被證券公司錄用嗎
實際上證券公司一般不需要炒股票炒的好的人。私募基金公司才需要。
我年輕時就犯過這樣的錯誤。我那時拿著長長的股票交易單,來到證券公司去找工作,沒想到證券老總看都沒看一眼。他問的第一句是:你有什麼絕活?
錯了,不是這句!他問的第一句是——你能帶來多少資金量?
證券公司一般都是分前台、中台、後台。
前台就是在前櫃台上做的那些辦理具體事務的。比如開戶、咨詢還有其他一些事情。
中台就是投資顧問、分析師、客戶經理、經紀人等等。
實際上在證券公司應聘重要的是學歷、年紀、從業經歷等。
如果你沒有這些。那麼你股票炒的再好也沒有用。證券公司也不會用你。
一般進入證券公司都會從最底層做起,比如說做經紀人或客戶經理。特別是那些缺少文憑和從業經歷的人都是從底層營銷做起的。
但是真正股票炒的好的人,往往會成為營銷上的一個弱勢,做不好客戶經理。因為那些什麼也不懂的人,更敢吹牛皮說大話,更容易吸引客戶。而真正股票炒的好的人輕易不敢承諾,這就使客戶對你失去信任。
總之如果股票真的做得好,只是缺少資金。那麼就應當從為親戚朋友們做股票做起,親屬肯定有炒股票的。
如果你真的炒股票業績出色,那麼早晚會有出頭之日的。沒有必要進入證券公司發展。進入證券公司發展並不是一個好的方向,因為《證券法》並不允許證券從業人炒股。如果以後你有機會,你可以組建私募基金或進入私募基金公司。
我認為股票做得好的人,最好的出路是自己慢慢積累資金,自己做自己的股票。為任何人炒股,為任何公司打工,都要看別人臉色,自己做自己老闆,自己走自己的人生路是最好的。
作為在券商工作近十年的投顧,我對券商招人很熟悉了。如果想進入券商工作,炒股票炒得好,可以作為加分項,但不是主要因素。
首先,券商有前台和後台之分。進入後台工作,會不會炒股沒有關系的。主要是看機會和領導的關系。後台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崗位都是有固定編制的。沒有人辭職的話,一般就不會有機會招人,你想進也進不了。除非某人被領導趕走了,你才有機會。
其次,券商里大量招人的主要是前台。也就是營銷人員。營銷人員的基本條件就是高中畢業,通過從業資格考試。投顧要本科畢業,基本也是當營銷人員看待的。第二個條件,就是業績。一般入職都需要500萬以上的客戶資產。有些券商少一些,但是也差不多。入職以後還不是安全的,還需要每個季度考核業績,也就是客戶的傭金要高於你的工資。考核一般每季度一次,考核不達到盈虧平衡的話,下個季度可能會給你一次機會。再不合格就拜拜啦,和你解除勞動關系,將你轉成經紀人。
從上面的條件看,進入券商和會炒股關系不大。考核的不是炒股能力。主要是客戶資產和盈虧平衡。當然,如果你會炒股,那麼對客戶幫助大一些,也有助於增加客戶粘性,也是一個得分項,但是是附加項,不是必須的。
最後,需要提醒你的是,目前從業人員炒股是違法的!會炒股,也許是一個禍根。說不定哪天被發現了,會被處罰,開除,甚至坐牢!
對於很多不了解證券行業的人來說,以為炒股炒得好就會被錄用這是很想當然的想法,實際情況下遠非如此。而證券公司也分為證券公司總部和下面的營業部,裡面的職位也是繁多,大多數對炒股水平高不要求的。
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無論是前台人員、還是經紀人、投資顧問、投資總監、營業部負責人等入職的第1個條件就是要有證券從業資格證。這個證的報考條件比較簡單,高中以上的學歷就能參加考試。但是只有從業資格證只能做前台客服和經紀人的工作,投資顧問要求至少是本科以上的學歷,所以證券公司的入職門檻其實是比較低的。
證券公司錄用一個人最主要看的是他的人脈資源,傳統的證券公司主要業務是靠傭金,但是現在由於互聯網券商的發展以及競爭激烈。還有就是中國股市熊長牛短,股民,7虧2平1賺,散戶交易量並不是很大。只靠傭金收入的券商日子都不太好過。所以現在券商的格局是往私募基金、公募基金、貨幣基金方向發展。這個是現在很多券商主推的一個方向。不管怎麼發展,進入證券公司第1個任務就是積累客戶、開發客戶,一般情況下都有三個月的試用期,試用期滿了之後,名下客戶資產達不到500萬甚至1000萬直接走人。
很多名校畢業的研究生畢業後可能會進入投研部門或者從事行業調研員,發展幾年之後,有可能會進入到基金經理助理。很多基金經理都是博士學位。
所以炒股水平高,進入證券公司只能說是一個加分項。更重要要參考的是客戶資源!!!特別是高凈值客戶。
我有個文章曾經提到過,證券營業部的門檻相對較低。有一個證券從業資格證書,大專學歷基本就能滿足營業部的任職要求。營業部更看重的是營銷能力,而非投資股票的能力。當然股票投資做得好,我相信你很容易被各種獵頭盯上。就是這個好壞的衡量標准很難度量。
某個人在某一年獲取一倍甚至更多的利潤並不代表你的股票投資水平就有多高。假如將時間周期拉長個十年八年的,你的年化收益能穩定在15%,那都是相當厲害了,當然還要看你的賬戶資金量。
在2016年以後你資金量若是幾萬元,很容易穩定獲取15%的利潤,比如買入銀行股用來申購新股,我能確定的是要超過15%的利潤的。而在2014年左右入市,你能持有創業板的優質股票,這幾年下來也是收益相對穩定的。
總之,將格局放大一點,投資股票厲害就不要只盯著證券公司這個小魚塘。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能問這種問題的,基本都是對證券公司不了解、沒在證券公司工作過的人,證券公司錄取人,基本上無論是招分析師,還是後台,乃至最普遍的證券客戶經理(經紀人),都不會看你炒股炒得如何,最多面試的時候循例問幾句,讓你覺得找對了門,然而最終能否被證券公司錄用,最主要的還是兩點:一,有證,二,有資源。
的確,很多人在剛畢業或對證券行業不了解的時候,以為自己炒股不錯,都對相應的證券公司的工作存在憧憬,本人作為一個過來人,對此說兩句。實際上,證券公司對 社會 招聘基本上大量招的都是證券客戶經理(經紀人),這類工作底薪+提成,底薪比較低,主要你有證券從業資格證,都會被錄用的。也許在開始的時候會說他們招的是投資顧問、投資助理,或許給做職業規劃,從證券客戶經理做起,先干兩年積累經驗,入職了使勁讓你挖掘身邊的資源來證券公司開戶、賣基金,榨乾你身邊的資源。
此處注意了,你做了證券客戶經理,你自己的證券賬戶就要注銷掉,證券從業人員是不能炒股的,更不能對客戶薦股,當然很多人會借用親朋好友的證券賬戶來炒股,但是如果被發現了,是要被證監會處罰的。當有一天,你開始發現該工作真面目的時候,會慢慢厭倦並選擇離開或無力再開拓新客戶的時候被辭退,你在期間的積累的客戶資源將歸公司所有,可以說抱著自己炒股厲害的想法進證券公司做客戶經理,想從底層做起的人都做不好銷售范疇的證券客戶經理的,做不了多久,不適合。
如果你有分析的證書和兩年的證券工作經驗+客戶資源,並且炒股還有一套,有的證券公司的確是招你進去做證券分析師,但是也注意了,進去之後你會發現證券公司給你的每月的基金銷售任務要遠遠超過要你服務客戶、幫客戶股票分析的量,實質上,國內證券公司營業部的證券分析師也不過是高級銷售人員,並非真正的分析師崗位,總部的分析師也許好點。
源自風生焱起的個人分析,歡迎關注本賬號以便獲取更多 財經 知識
如果因為散戶投資者炒股票技術非常好,而且經常持續穩定的能夠盈利,這樣的情況容易被證券公司錄用嗎?
如果按照證券公司正規流程的話,這種情況不可能會發生。但是就像趙本山老師說的一樣,那是他沒有來,他如果來了,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所以說很多時候規矩都是由人來定的,但規矩也是由人來打破的。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證券公司錄用的正規流程
證券公司屬於我國金融投資行業當中的主要投資類型。是除了銀行之外的第二大投資體。所以說想要進入證券公司是需要經過嚴格認真的篩選,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加入券商。
第1步,你首先要有高中以上學歷的相關畢業證書。
第2步,你要考取證券類相關從業資格證,最少兩門課程畢業。
第3步,進入證券公司之後,基本上都是從基層業務做起,也就是我們所謂的銷售。就是你要到全國各地,找到願意投資炒股的投資者,到你所在的券商開戶進行交易。
在證券公司最大的好處是你可以系統性的學習股票投資的過程,流程,公司上市的流程等等一系列正規的相關股票的學習。
之後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選擇不同的崗位,比如說自營業務的交易員。再比如說公司精英團隊的分析師。還有公司團隊的高管等等。
其實有些時候也會有意外發生
如果你真的股票投資技術非常好,能夠實現持續穩定的盈利,也有自己的交易模型,這種情況下,在證券公司自營業務也會通過特殊渠道將你錄取。
因為對於券商來說,他們的主要目的是以獲利為主,如果你能夠帶來利潤,對於券商來說無疑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說如果你沒有學歷,沒有資歷,就是炒股非常好,能夠持續穩定盈利,這種情況也是可以對證券公司聰明的老總錄取。
由此可見,人世間的事情以及萬物雖然有大道輪回且需要遵循。但在過程之中,如果不懂得隨機應變那麼將會對自己造成損失,別人卻無所謂。
換句話來說,如果你炒股非常厲害,在特殊情況下,證券公司也會通過特殊渠道將你錄取。
我覺得炒股炒的好,沒有必要去證券公司,因為相對來說證券公司的挑戰較小。
很多人理想當中證券公司是高大上的行業,其實並不是,大部分證券公司的工作人員多以做服務為主,印象當中證券經紀人會尋找客戶,其實現在看上去高大上的投顧也需要拉客戶,不然收入就是上不來。
證券公司現在的工作人員偏業務性,只要達到錄用條件,特別是資格考試,學歷要求等。就可以應聘相關崗位,但是相應的有一定的業務考核。
而且從薪資待遇上來說,目前整個證券公司的薪資待遇處於滯脹時期,甚至部分崗位還採取減薪制度,所以總體來說,現在證券公司的薪資比較低,除非等到牛市的時候才能夠有比較大的收益。
目前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是禁止買賣股票的,所以其實炒股炒的好,對於自己的工作幫助也不會很大,甚至執業之後自己都不能炒股。
看完了這些你還希望被證券公司錄用嗎?其實如果自己炒股真的非常好的話,可以嘗試到私募公司裡面去應聘一下。
因為私募公司的人員基本上都是直接參與投資決策的,所以我們看到大部分私募公司在一定期內都會在 社會 上尋找一些炒股比較厲害的高手,畢竟只要所發的產品賺錢,大家都能皆大歡喜。
而且私募公司相對來說收益彈性更大,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基本上都有機會增加一定的收入。
綜合來說,如果炒股炒的好,就要選擇一個能發揮自己能力的地方。如果只是證券公司的話,想要發揮自己的能力概率是非常小的,題主可以嘗試一下私募基金投資公司的工作崗位。
這個問題,我覺得沒有必然性。因為證券公司錄用的標准跟炒股沒啥關系的。但不排除證券公司將這樣的才當做特殊的人才引進。接下來我來說說的自己的看法。
首先、炒股票炒的好,怎麼樣的標准呢。賺多少為標准,還是多少收益率為標准 。高手的話,小概率被證券公司錄用。一般普通投資者的盈利狀況,很大程度是受市場人氣變化而變化。現在機構會跟滬深300指數ETF作為衡量標准。我覺得如果你的收益率,長期能跑贏同期ETF。大體可以說你已經是高手了,那你的流水記錄就比較珍貴了。比如民間炒股高手馮柳就因為長期大幅跑贏市場,給私募機構邀請,加入創始合夥人。當然這本質上不算是證券公司。通俗一點來說,算是金融機構,更恰當一點。畢竟證券公司是有自營盤,不排除通過這種人才引進的方式被錄用。不過一定是鳳毛麟角的案例。
其次、證券公司錄用標准一般也是跟學歷,專業相關的 。券商行業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很多崗位都需要持證上崗。所以科班出色的人錄用的概率要大很多。特別是金融專業,或者跨專業的一流高校的畢業生。普通的員工應該要求低一些。但沒有對投資技巧做過考量,因為本身券商行業從業人員是不允許進行股票投資活動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炒股票炒的好,很可能反而成為弱項了,因為券商會擔心你將來違反從業人員守則。
最後、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如果有去券商工作的述求,那最好是先把相關的行業從業資格證拿到手,倒是能給自己找工作增加助力。以上回答,不知道能不能解決你的困惑。供你參考。
炒股炒得好?怎麼個好法呢?
如果那種牛市一年翻幾倍的,那還是算了。不過,就這個水平估計那些人也大多是達不到的。
真的炒得好,沒人願意去證券公司。
去證券公司找工作的水平都不會高。
當然了,如果你真是炒股的高手,那麼證券公司肯定搶都來不及。這個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這個「好」要到什麼程度?
舉個例子吧,前段時間有個俄羅斯高手在中國期市用自編的智能高頻程序,一年翻了幾百倍。這個叫水平「好」。不用懷疑他的真實性。公安都懷疑他作弊 把他抓去過,但後來沒事放出來了。但是不允許他進入中國期市。
能在股市裡稱的上「好」的,鳳毛麟角。
炒股炒的好說明對股市的了解和炒股技巧掌握的不錯,這還不足以成為被證券公司錄用的優先條件,不同崗位還是有其特定的要求的。
說到前端,主要就是業務類,比如經紀、投資咨詢、理財/資管銷售等,這些前端說白了就是拉業務的,相對而言,門檻較低,具有一般的從業資格即可,學歷、工作經驗等要求都不高,主要還是看業務能力。如果炒股炒的好的,給一些小白客戶介紹起來可能會顯得自己更專業。
在有了業務之後,需要提供相應的投顧、分析、理財服務,而專門從事這些操作建議類的人員,都是有學歷和資質要求,包括保薦這種也一樣,炒股好不好並不能作為敲門磚。
雖說現在證券公司的大部分崗位都涉及營銷任務,但是這些後台崗位的人員的話可能除了這些,關系可能就更重要了。
總體而言,這種炒股炒的好的對於從事證券行業有一定的優勢,但不會因此就容易進入證券公司,除非哪天證券公司專門招「高手」了。另外,現在《證券法》對從業人員炒股還沒放開,加上沒有投顧資質,如果自己閑不住、或者管不住嘴有時候還容易招來禍端,這樣的話真的就不如活在民間了。
❻ 盈利很多的股票賬戶會被監控嗎
一個賬戶連續長期盈利很多的話,有被監控的風險,例如第一層券商、第二層交易所,但被監控的前提是你的交易盈利能力真的很牛,牛到引起了其他人的關注才行。
歡迎關注我,有問題再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