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跟貢獻值有什麼區別
A. 出錢和出力股權分配
出錢(資金投入)與出力(人力貢獻)的股權分配差異核心在於貢獻性質與風險承擔方式的不同。出錢者以貨幣資本獲取股權,其回報與資金量、投資階段直接掛鉤;出力者以時間、技術、管理等無形資源換取股權,其價值需通過未來勞動成果兌現。
法律上,雙方可通過《股東協議》約定差異化的股權比例、分紅權及表決權,但需遵循法律關於「同股同權」原則的例外規則(如章程另行約定)。典型分配模型中,資金股佔比通常為30%至70%,人力股佔比30%至70%,具體比例需綜合評估資金需求強度、人力不可替代性及行業特性確定。
1.股權分配本質是對「資本」與「智本」的定價博弈。例如:
(1)科技初創企業:CTO以技術入股佔30%,天使投資人注資100萬元佔20%,剩餘50%由創始人團隊根據後續貢獻動態分配。
(2)傳統製造企業:出資500萬元的投資方控股60%,運營團隊以管理能力入股40%,但約定若3年內凈利率未達15%,運營方股權按每年10%比例回購。
2.出力方的股權價值常通過「里程碑對賭」實現。如某自媒體公司約定:主編全職運營且1年內粉絲達100萬,可獲15%股權;若未達標則按10%折算。此類設計既激勵出力方,又控制資金方風險。
1.貢獻估值方法:
資金股:可按市盈率(如5倍)、市銷率或行業均值折算,早期項目常採用「資金估值=投資額×(1+預期回報率)」。
人力股:可參照崗位薪資×服務年限(如CEO年薪50萬×4年=200萬),對比資金估值佔比。
2.權責匹配條款:
出力方需明確全職投入期限、績效目標及股權回購條件(如未達標按原始出資價回購)。
資金方應約定優先清算權、反稀釋條款,防止人力方決策失誤導致投資貶值。
3.退出機制設計:
出力方離職時,未成熟股權自動失效,已成熟部分可由公司或其他股東按約定價格回購。
資金方退出時,人力方享有優先受讓權,避免外部股東進入破壞治理結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二百一十條,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後所余稅後利潤,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實繳的出資比例分配利潤,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配利潤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利潤,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
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B. 創業開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幾個朋友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
關於股權的具體分配其實一方面得根據所扮演的角色,另外一個就是貢獻值
舉例:
楊某在國外留學多年,擁有扎實的設計功底和開闊的審美視野,回國後在一大型建築公司做建築設計師。做了三年,楊某的設計受到客戶高度認可,在業界總算是闖出了的名堂。後來和市場部的李某一起辭職創業,合夥開一家建築設計公司。
兩人商定按出資比例分配股權,楊某出資20萬,持股20%,李某出資80萬,持股80%。楊某專業能力強,但是性格孤僻,幸而李某熱情開朗又擅長營銷推廣,對市場的敏感度非常高。
兩人雙劍合璧,不久公司走上正軌,吸引到了天使投資人,並為公司估值4000萬。楊某和李某兩人都被這突然地幸福砸昏了頭,爾後在這幸福中,楊某冒出了一個想法:為什麼我只能享受20%的果實?
楊某認為,最開始公司的發展確實是李某的貢獻大,但是後來口碑形成,客戶認同的是他的設計,營銷的難度大大降低,他的持股比例這么少太不公平。
2/動態股權,讓幹活的人分到大塊蛋糕
案例中的情況在創業過程中很常見的,比如創業前期貢獻很大,但是後期貢獻變小了等。如果一直是靜態股權,幹活的人會感到委屈不滿,而創業公司能夠生存下去主要就是靠這些人,怎麼能讓真正幹活的人不會心存不滿呢?
針對案例中的問題,提供2個解決方案:
1、約定項目年訂單或者季度訂單在XX元時,楊某:李某=5:5分配,項目年訂單或者季度訂單在XX元時,楊:李=6:4或7:3。
2、每個項目完成後建立「項目價值認定表」,約定每個人在項目中的具體價值,2年後,按照每個人的累計價值,形成股權分配。
或許李某不是那麼容易讓出手中的股權,畢竟前期他的貢獻非常大,6:4或7:3的分配總有點兒過河拆橋的意思。
人們通常會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過分看重手中持股比例,而不是股權的價值。把股權分給真正幹活的人,這家公司就會一直在成長,股權也會更值錢,反之如果股權分配論資排輩,公司將會停止生長,甚至死亡,那麼你手中的股權再多也值不了多少錢。
你想持有價值500元的50%的股權,還是想持有價值10000元的10%的股權呢?
只有把股權分給幹活的人,才能讓所有人手中的股權升值。如果想通了這個道理,那李某接受這兩個方案就會比較容易了。
3/如何確定每個人的貢獻值?
動態股權分配的一個難點即確定每個人的動態貢獻值,有哪些因素可以作為貢獻值呢?
1、時間
時間是重要的衡量貢獻值的指標。一個久經職場的技術總監的1小時和初級程序員的1小時價值明顯是不同的。通過往期數據,計算出每個人單位時間的薪水價值,再乘以他的年度工作總時間,就是他的時間貢獻值。
2、資金
創業,當然需要投入真金白銀,能把錢拿到公司的,當然是真愛。不同時期的出資所佔比重不用相同。具體比例需要合夥人自行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