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的股權如何投資
⑴ 公司融資後,股權怎麼分配
公司融資後,股權一般都是根據投入的份額來分配的,如果投入的不是實物,那可以根據評估價格、投資者的公認來確認份額,這樣的股權分配一般都是投資者根據自己投資的比例所具備的發言權來協商,沒有可比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協商。
以騰訊公司為例:
在創立之初,「五虎將」們一共湊了50萬元,其中:馬化騰為首席執行官,出資23.75萬元,佔47.5%,張志東為首席技術官,出資10萬元,佔20%,曾李青為首席運營官,出資6.25萬元,佔12.5%,許晨曄為首席信息官,出資5萬元,佔10%,陳一丹為首席行政官,出資5萬元,佔10%。
相較於固定的薪資,股權更具有長遠的投資價值。一般來說,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合夥人手中的股權很有可能會翻好幾倍,遠不是固定薪資可以比擬的,創業者可以以此來說服和吸引優秀人才。
每個創業公司的實際情況不同,股權的分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方案。但股權分配應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好的股權分配方式不僅可以使股東們的利益最大化,還能使股東們同心協力,一起把精力放在創業團隊,促進公司更好的發展。
(1)馬化騰的股權如何投資擴展閱讀:
天使投資提出一系列相關要求後,公司注冊股票數量,內部核算每股價格。同時,所有股東的股票只佔到總量的75%左右,由於創業公司沒有相應的資金或者技術做抵押,剩下的25%部分用於以下用途:
1、創始人根據貢獻拿到一部分股票作為補償。
2、公司未來發展需要給員工發股票期權。
3、 公司重要的成員包括CEO,將獲得一定數量的股票。幾個投資人的股份之和小於公司創始人的,不超過 30%。
⑵ 馬化騰如何分配股權成就騰訊王國(這才是高手)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一看:1.關於股權分配:創立之初,「五虎將」們一共湊了50萬元派猛,其中:
馬化騰:首席執行官,出資23.75萬元,佔47.5%。
張志東:首席技術官,出資10萬元,佔20%。
陳一丹:首席行政官,出資5萬元,佔10%。
許晨曄:首席信息官,出資5萬元,佔10%。
曾李青:首席運營官,出資6.25萬元,佔12.5%。
我們知道,很多企業在創立的時候,創始人喜歡占股51%、67%以上,卜羨掘為什麼騰訊五虎沒有這樣分配股權呢?
後來馬化騰回憶說,這樣分配股權的原因有3個:
第一,根據合夥人的分工和能力分股權 。馬化騰在接受多家媒體的聯合採訪時承認,他最開始也考慮過和張志東、曾李青三個人均分股份的方法,但最後還是採取了創業團隊根據分工和能力分配不同的股份,產品、技術、運營是騰訊的三個支柱,所以負責相應模塊的合夥人拿到的股份就高。後來有人想加錢、占更大的股份,馬化騰說不行,「根據我對你能力的判斷,你不適合拿更多的股份」。因為在馬化騰看來,未來的潛力要和股份相匹配,不匹配就要出問題。如果拿大股的人不幹活,幹活的人股份少,矛盾就會出現。
第二,創始人一定要出主要的資金,佔大股 。馬型核化騰說,企業「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所以創業早期的資金主要由馬化騰來出,佔大股。
第三,要一股獨大,但不要一股太大 。馬化騰說「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壟斷、獨裁的局面。」
2.關於合夥人決策
一般來講,合夥人組成的股東會議是公司的最高決策機關,負責對公司的重大事務做出決策。那麼,騰訊是不是也這樣循規蹈矩呢?5名合夥人的話語權是如何行使的呢?
與很多企業以股東會為中心不同,騰訊的最高決策會議是總辦會議制度。這是一個非常獨特而又有意思的制度創新:
第一,會議參加人員不限於合夥人。總辦會的參加者是5名合夥人和各核心業務部門的主管,人數是10-12人,後來調整為16人。作為最核心的決策會議,所有參與者無論日常工作多麼繁忙,都必須參加。
第二,會議持續時間特別長。經常開會的人都知道,會議時間控制的越短越高效,而馬化騰卻偏偏喜歡開馬拉松式會議。總辦會每兩周召開一次,上午10點准時開始,一般都要延續到凌晨2-3點,是個體力活兒。這是有原因的,通常,總辦會上的每個議題提出以後,馬化騰都不會最先表態,而是聽取每個人的態度和意見,所以會特別耗時間。
第三,在權力分配上,總辦大權獨攬,事業群小權分散。騰訊的核心資源是流量,流量的分配權掌握在「總辦」手上。各事業群的負責人在業務拓展上有最大的許可權,但是流量命脈始終由最高決策層控制。這樣一個權力分配製度促進了內部「賽馬機制」的形成,各事業部「一旦做大,獨立成軍」成為騰訊內部不成文的規定。這一制度,後來為騰訊帶來很多「意外」的創新,比如QQ空間、QQ 游戲 乃至微信,都不是頂層規劃的結果,而是基層業務單元的獨立創新。
第四,會議沒有表決制度。人力資源部主管奚丹等人說,「十來年裡,沒有一次決策是靠表決產生的。」關於部門業務的事項,責任主管的意見很受重視,「誰主管,誰提出,誰負責。」關於公司整體戰略的事項,以達成共識為決策前提;若反對的人多,事項便會被擱置;而一旦為大多數人所贊同,反對者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這一過程中,馬化騰並沒有「一票贊同」或「一票否決」的權力。
第五,很難說最終決策是基於理性做出的,還是熬不住了憋出來的。參會者說,幾乎所有重要的決議都是在午夜12點以後才做出的,那時候,大家都太疲勞了,常常有人大喊「太困了,太困了,快點定下來吧」,然後就把一些事情定了下來。你能說,這些決定是理性的決策嗎?但是你如果說它不是理性決策,可是它偏偏造就了一個如此牛逼的商業帝國。
轉發此文後,私信回復「888」,這邊安排專業咨詢老師和您聯系為您提供免費股權咨詢服務,並且贈送《股權架構方案設計》《創業合夥協議》《股東進入和退出協議》《公司估值的二十二個標准》4份禮物
⑶ 誰投資了騰訊哪家公司投資了騰訊
1、騰訊創業初期(約1999年),馬化騰及其團隊持股60%,IDG和香港盈科數碼各自分享騰訊20%的股份,做為交換條件,二者共向創業初期的騰訊投資220萬美金。
2、2001年6月,香港盈科數碼以126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手中騰訊20%的股權,接手方為南非MIH米拉德國際控股集團公司。此後,MIH米拉德集團公司又從IDG手中收購12.8%的騰訊股份。此時,騰訊的股權架構處於騰訊團隊佔60%、MIH集團33%、IDG佔7.2%。
3、2002年6月,MIH集團再度從騰訊控股馬化騰之外創始人手中購得13.5%的股權,此時騰訊股權結構變為騰訊及其合作創業者占據46.3%、MIH占據46.5%、IDG佔7.2%。
4、2003年8月,出於上市方面的原因,騰訊進行股權結構調整,在將IDG手中7.2%股權悉數回收的同時,同時從MIH手中回購少量股權,此時控股結構變成騰訊與MIH各持50%的局面。
5、2004年,騰訊IPO發行4.2億股公眾股,此次IPO採取增加股本方式稀釋原有股東比例。12位自人與MIH所佔騰訊控股比例各從50%減到37.5%。同年8月31日,ABSABank宣布持有1.85億騰訊股票,占已發行股份的10.43%。
(3)馬化騰的股權如何投資擴展閱讀: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11月,由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曾李青五位創始人共同創立。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最多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騰訊多元化的服務包括:社交和通信服務QQ及微信/WeChat、社交網路平台QQ空間、騰訊游戲旗下QQ游戲平台、門戶網站騰訊網、騰訊新聞客戶端和網路視頻服務騰訊視頻等。
2004年騰訊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主板公開上市(股票代號00700),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是馬化騰。2018年3月7日,騰訊和聯發科共同成立創新實驗室,圍繞手機游戲及其他互娛產品的開發與優化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AI在終端側的應用。
2018年6月20日,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在北京發布了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騰訊(4028.45億元)居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