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企業股權怎麼玩

企業股權怎麼玩

發布時間: 2025-10-10 10:02:45

① 「股權游戲」的通常規則

有人說,企業家是企業的靈魂,資本只是跟風者。但鮮有企業家不需要資本對其事業進行推波助瀾的。資本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惡魔,和其他人一樣,他們也是在商海中逐利並力求自保的一份子。

關於創始股東和資本之間的恩怨情仇,有太多的故事可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其中有資本設局奪取控制權的,有創始股東被迫黯然退場的,當然也不乏資本被創始股東忽悠得血本無歸的案例。所以說,在投融資交易中,一味地將資本視為盛氣凌人的「大反派」並將創業者當做應予同情的勵志故事「主人公」來看待,是一種身份歧視。「在商言商」,惟有商業規律、公認的道德規范和法律可以作為該等事件的價值評判標准。

整個投融資交易過程是一場「不完全信息博弈」。資方對於創始股東的個人品質、能力、資源以及初創企業和相關業務的情況並不完全了解,而創業者對於資方的投資風格、交易慣例、容忍度、風險偏好、資金狀況等亦不清楚。意向階段,資方為使其投資決策盡可能正確,會對創始股東、企業和項目進行全方位的盡職調查;卻很少有創始股東在意向階段就向資方主動了解具體的游戲規則。

在投融資交易這場「股權游戲」中,創業者相較於投資方這類資深玩家來說,往往是稚嫩的「菜鳥」。因此,就信息對稱和交易公平性而言,創業者應盡可能提前獲得資方的「條款清單」草稿,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權衡、溝通和協商。只有這樣,創業者才有可能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而不僅僅是被動無奈的接受。

和資本玩「股權游戲」,缺乏經驗的創業者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通常規則,因為真金白銀的交易並不容許創業者邊玩邊熟悉規則,在正式開局前,也不會有任何「模擬賽」或「教學關」。以下常規玩法是我們在具體的投融資交易中經常看到的,筆者藉此文向創業者做簡單介紹,希望有所幫助。

「估值調整」是現今資方最喜歡引入交易的游戲規則。大家可能對「估值調整」這個詞略感陌生,但若提及「對賭協議」、「業績對賭」等詞,創業者們一定是聽過的。「估值調整」其實就是「業績對賭」的另一種說法,即投資方與創始股東約定某些年度的業績目標,若能達到或超過約定目標,則由投資方向創始股東支付一定數量的股權或現金(或允許創始股東以一定低價購買投資方的股權),若無法達到目標,則創始股東就要向投資方支付一定數量的股權或現金(或允許投資方以一定低價購買創始股東的股權,或賦予投資方要求創始股東以一定高價回購其股權的權利)。

「對賭」這個詞僅僅反映了「估值調整」規則的「現象」,但卻沒能揭示出該項規則的「本質」。表面上,創始股東與資本方圍繞著公司業績進行著一場賭局,但事實上,創始股東和資本方都不是賭徒,「股權游戲」也絕非賭博。這一規則,恰恰體現了資本市場對企業估值的一般規律,即以企業的盈利能力作為估值的關鍵指標。

股價是投融資交易的關鍵條件。在資方基於盡職調查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預估後,就會明確一個其認為合適的股價。若創始股東對該交易價格持有異議、認為過低,且雙方無法協商一致,則雙方將無法達成最終的合作。為促成交易,「估值調整」規則應運而生。其體現的理念是:權且按照創始股東描繪的(或雙方協商後假設的)盈利能力確定目標企業的股價,當實際業績與該盈利能力相符時,估值不做調整;一旦實際業績反映的盈利能力超過或低於前述盈利能力,則就需要對估值進行調整;一旦觸發估值調整,雙方就需要根據約定重新分配股權比例或對虧損方進行資金補償。

因此,創業者切忌望文生義,抱著賭博心態去簽署對賭協議,對企業的業績預估應當實事求是。對賭協議的實質絕非賭博,其也不是必須存在的規則,在創業者對於資方提出的股價予以認可的情況下,並沒有對賭的必要。

「回購權」規則是指在投融資協議中約定一個條件,一旦該項條件達成,則資本方有權要求創始股東按照一定價格回購資方持有的目標公司的一定數量的股權。當各方將無法達成業績目標設定為回購條件時,實際上「回購權」規則和上述「估值調整」規則存在競合的情況。

目前較為常見的回購條件還有限期上市或限期掛牌,如約定目標企業必須在某年某月之前上市,否則投資方有權要求創始股東按照一定價格回購資方的股權。

從廣義上講,「回購權」和「估值調整」都屬對賭協議。「估值調整」是關於業績的對賭,其理論基礎是企業的估值應以與其盈利能力相匹配;「回購權」則可以是有關創業者各方面承諾的對賭,其存在的合理性在於創業者應當對其在融資時作出的重大承諾負責。

「共同出售權」又稱「跟售權」,是指當創始股東打算將自己的股權轉讓給第三方時,資本方有權按照同等條件和比例向第三方轉讓其股權,以此實現其與創始股東一同退出的目的。

創始股東如果簽署了「共同出售權」條款,切記在與第三方交易時如實披露該等條款,並在達成交易意向時約定資方行使「共同出售權」的預案,將該預案作為交易條件。因為「共同出售權」的實現需要第三方的認可和配合。於此同時,創始股東還必須依約書面通知資方並詢問其是否行使「共同出售權」(有限公司階段還需依法詢問其是否同意、是否要行使「優先購買權」)。

「強制出售權」規則也被稱為「拖帶」規則,是指資方與創始股東約定,當某些條件達成時,資方有權要求創始股東隨他一起將各自持有的目標公司的股權全部出售給第三方。

「強制出售權」規則設置的初衷,是為了保障資方在目標企業無法按計劃上市時,順利地將目標企業賣給願意接盤的投資方。當目標企業未能按計劃上市、投資方無法通過股票市場退出時,資本方往往希望順利地將目標企業出售給接盤投資方。而此時的接盤投資方一般都是產業投資者而非之前的財務投資者,他們希望對目標企業進行實際控制,並希望創始股東完全退出。

作為創始股東,是否接受「強制出售權」規則,以及在同意設置「強制出售權」的情況下如何為資方行使該等權利設置合理的先決條件是必須要深思熟慮的問題。若不慎重對待該類條款,創始股東極有可能最終落得個失去企業、慘淡出局的後果。

「優先權」規則包括「優先認購權」規則、「優先分紅權」規則。根據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有限公司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這就給交易雙方約定「優先認購權」和「優先分紅權」留下了自由的空間。投資方憑此獲得優先於創始股東分得紅利或優先於創始股東對企業增資的權利。

資方設定「優先分紅權」規則,主要是為了防止其他股東提前套利。投資方一般以企業上市或高價出售股權作為其退出獲利的通常模式,紅利並非其投資目的。通過設置「優先分紅權」,其可以將利潤留於企業,使企業獲得發展所需的資金。而「優先認購權」則是資方反稀釋的一種措施,用於穩固其在目標企業中的股權比例。

「反稀釋」規則是資方避免其股權比例降低或防止其股份份額貶值的規則。廣義而言,上述「優先認購權」規則是「反稀釋」規則的一種。還有一類「反稀釋」規則是禁止或限制股份公司增發股份的條款,如約定在股改後上市前不得發行新股,或約定只能對投資方定向發行股份等。實踐中出現的「反稀釋」規則還有許多種類,較為復雜,涉及優先股、海外結構型融資且以域外法律為其制度背景,在此無法詳述。

雖然「反稀釋」規則具有較強的保護特徵,通常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容易被交易雙方所接受,但創始股東在簽署此類條款時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慎重考量。

以上即是現階段創始股東與資本進行「股權游戲」時出鏡率較高的游戲規則。創業者在進行投融資交易時,應當特別注意並慎重對待條款清單和協議中約定的該類規則,對於相關業績承諾或考核指標,一定要實事求是的評估權衡,切忌抱著賭徒心態和僥幸心理簽署協議。​​​

② 什麼是股權投資 如何去做股權投資

一、股權投資的定義

股權投資是為參與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經營活動而投資購買其股權的行為。可以發生在公開的交易市場上,也可以發生在公司的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場合,還可以發生在股份的非公開轉讓場合。

二、進行股權投資的方法

1、理智投資,量力而為

由於股權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特性,所以理性的投資策略是將股權投資作為投資配置的一部分,而不應該將全部的資金都集中於股權投資。

2、熟悉股權投資周期

股權投資的期限通常超過一年,大多的股權投資期限為1—3年,有些甚至長達10年。個人投資者必須了解所參與股權投資的投資期限,所投入的資金需與之相匹配。否則,用短期的資金去參與中長期的股權投資,必然會出現流動性的問題。

3、自有資金參與投資原則

股權投資期限長、風險高的特點決定了普通的個人投資者應該堅持以自有資金參與的原則。若採取融資投資,雖然會產生收益的杠桿效應,但是也同樣會導致風險的疊加。作為普通的投資者,在自己可以承受的限度內參與股權投資,應該是最佳的選擇。

(2)企業股權怎麼玩擴展閱讀:

股權投資的風險:

1、投資項目風險

即被投資企業經營不善、同業競爭、經濟周期等原因的影響出現業績下滑、停工、破產等不利情況,從而影響投資通過上市、股權轉讓、管理層回購等方式完成投資資金的退出,導致投資沒有收益甚至出現本金損失的情況。

2、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是指因國家宏觀政策(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行業政策、地區發展政策等)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波動而產生風險。

3、基金延期的風險

私募股權投資項目從洽談到成功入股一般有較長的准備期,隨時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令原來的投資計劃推遲或押後,從而增加投資的不確定性,這都帶來基金延期的風險;

4、流動性風險

並非所有的私募股權投資都能以上市套現退出作出良好的結局,更多的投資項目可能由於種種原因不能上市或只能在原有股東內部轉讓等,或者講股權難以短時間套現或只能以較高的折讓價才能轉讓,從而不利於資金的流動。

③ 四個人開公司股權怎麼分配合理

合夥創業,股份協議問題;
1.按照入資比例進行分配(如:總合作100萬,甲入資50萬,股份佔比50%)。
2.加入技術入股股份佔比,比如:廚師佔比5%,那麼合作100萬的店,甲合作50萬,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總股份分為105股,甲還是50%,如果之前每月賺10萬,甲分紅5萬,但是技術入股之後,甲分紅:4.7萬多點。
3.技術入股需要寫清楚,盈利情況下分紅,人在工作,股份就在,人不在,股份自動清零,可以用乾股表達。
4.股東之間最好寫清楚經營期間的職責,需要參加工作,必須寫清楚工資待遇。
5.合夥合作合同,最好到公證處公證。
(3)企業股權怎麼玩擴展閱讀
合夥開公司,最需要注意什麼?
合夥開公司,最需要注意的就是財務問題,就是一個字:錢。
散夥的原因99%都是因為錢沒分明白。賺錢了,分贓不均;賠錢了,分攤不均。最後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所以,合夥之初一定要明確財務問題。如何佔比出資,利益怎麼分配,誰來主管財務,報賬機制如何錢一定要透明,每筆收支清清楚楚,親兄弟也要明算賬,錢是合夥做事最敏感的東西,一旦不清不楚就容易讓合夥人之間產生間隙。
而在錢之上的,是持股比例,是決策機制。每個人占股多少,是張三70%李四20%王二麻子10%還是如何?達成一致,取得共識,別回頭公司賺了賠了後,再嚷嚷我當初股份要多要少了,倘若如此,稍有風吹草動你們的結盟就土崩瓦解,這不叫團隊,是團伙。然後約定好各自的職責,就是分別負責什麼事。
合夥人之間要具備信任基礎,否則遇事互相猜忌,小公司沒幾個人還成天玩宮心計,就沒法干點事業了。但人的觀點總有不同,所以需要建立決策機制,理論上大股東說了算,但如果大股東才占股40%,剩下兩人各30%呢,就有點惡心了,兩人一聯合比你大股東股份還多,更何況,有一天融資的話,這股權結構也會讓資方望而卻步。
選擇合夥人至少應該考慮四個條件:
1、最好具備信任基礎;
2、能力或資源互補;
3、發展目標高度一致;
4、占股比例達成共識。
最後一定記住,徐小平老師講的這句話很對,「不要用兄弟情誼來追求共同利益,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誼」。
資料參考知乎作者:明哥聊求職

④ 當老闆,怎麼玩轉股權投資

股權投資的本質,就是支持那些去發現新大陸的人。

股權投資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是初創階段,第二是成長階段,第三是屬於IPO的階段。

通常來講分為天使的初創期階段,成長期一般講VC,在IPO之前一般講Pre-IPO,然後到了後期是並購的階段。

每個階段的回報率也是不一樣的。2004年投資FaceBook的是一個叫Peter thiel的天使投資人,當時投了50萬美金,現在有2萬倍的回報。而到了2011年,俄羅斯的DST基金投了,只有2倍的回報。

但是收益與風險成正比,各個階段的成功概率也會不一樣。

在種子期機構的成功率大概在5-10%。個人投資者的成功率就是千分之幾了,天使階段機構投資者有10-20%的成功率,VC的成功率大概是在20-30%的成功率,PE能做到50-70%。

專業化、機構化是股權投資發展的必然趨勢。種子部分現在還是以個人階段為主。天使投資以前都是個人投的,現在已經機構化了。而VC投資,未來都會以專業的機構來操作。

VC股權投資有幾個誤區

1、很多人說看到好的產品、很多技術就投。這是很大的問題,因為一個項目要想成功的話,團隊也是非常重要的。

2、看到豪華團隊去投。去年基本上只要是BAT出來的團隊,有些人項目都不看直接就上去投,其實也出了很多問題。豪華團隊不能代表他做的事情就一定能成。

3、認為投資就是賭博。我撒10個項目出去總會有成的,其實這也是很危險的,因為你撒10個項目,你可能1個都不能成,如果你不去深入做調查的話。

4、控股方式的投資。這個在一些傳統產業的大集團去投的時候,老是喜歡這樣做,這樣做在目前的創業環境下其實有些特別依靠人才力量多的行業是不適合的。最典型的案例是百米打車,當時百米打車比滴滴要強多了,當時就是一個房地產公司投了6千萬,控股60%。後面投資者進去他不可以稀釋股份,他還要同比例增資,這樣的話後面百米打車出了問題。

5、投後介入管理。在股權投資裡面有些傳統的老闆要派財務總監、或其他高管人員進去,其實這個在股權投資行業也是不對的。

股權投資的四個階段

股權投資分為四個階段,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募集,投資,管理,退出。

一、基金的募集

基金的募集,通常採用有限合夥的架構。為什麼採用有限合夥企業,因為有限合夥的企業才征一次稅,就是在退出的時候個人投資者只交個人所得稅。如果你是用有限責任公司,會涉及到兩層稅制,有限公司他要交企業所得稅,在分紅的時候還要收個人所得稅,所以基本上都在用有限合夥的模式。有限合夥的模式同時要有一個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一般也會投一些資金到這個基金裡面,基金管理人再對這個基金進行管理。

目前基金主流募集的對象有:第一個是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一般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富二代這些人。還有機構投資者,有些大機構大的集團、財團,像萬科、碧桂園、海爾都有去投一些股權類的基金。還有專業的母基金。

還有是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引導基金有兩個事情大家注意一下,第一個,政府引導基金要求會比較多。第二個,他要求在當地投到一定比例的項目,如果你在北京注冊拿了北京政府的錢,政府會要求你在北京投到一定的比例。如果在一些中西部地區,如果你要設一個互聯網的基金,在當地讓你投70%的話有時候是沒辦法投的,所以政府引導基金拿了有時候也是很麻煩的。

現在新的一個模式就是領頭+眾籌。領頭+眾籌的模式這是這兩年出來的一個新的玩法,第一個就是項目可以眾籌,項目眾籌有一個領頭人,機構大概投50%、60%,然後大家散戶來投。第二是基金的眾籌,京東上基金眾籌是這樣做的,我們有一個領頭人,然後大家眾籌,眾籌也要求每個人100萬。

關於資金的安全性,在基金備案合規的要求下,投資人的資金全部要放在第三方託管的賬戶。同時做有限合夥的基金每個投資人在工商局都能夠查得到的。為什麼要託管,目的是讓出去的每一筆錢都有監控。銀行要求你有合同或者其他文件,銀行要核實你的資金用途,這樣可以保證資金的安全。

每個基金都有管理公司,管理公司一般來講現在都要求每年2%的管理費,同時這個管理費不是固定的,有些收3%的也有、有些收1%的也有,有些甚至不收的也有。甚至有些家族基金他可以給你可以提40%的提成,但是不交管理費,這是根據各個基金去商議的。一般來講都是在2%左右的年度的管理費。

投資的收益分配,目前主流的是投資人拿80%的收益,管理公司拿20%。分配稅期,基金的出資人就是這個LP先要把這個本金收回以後才能分配,同時有一個保底收益,一般基金的出資人會拿到8%-10%的回報回去然後再進行分配。一般的基金都不能做二次投資,只能說我基金投出去以後回來的錢馬上要分配的。

資金的稅務目前是這樣的,在資金退出的時候分配的時候要交20%的個人所得稅,由基金直接代扣代繳。如果你是企業的投資人,一般回到你企業交所得稅就可以了,不用代扣代繳。

二、基金的投資

基金的投資,就是我剛才講的「百里挑一」。拿到100個項目,到立項階段就過濾80%,只有20%能立項。

立項以後20%又會過濾其中50%,剩下的50%能夠進入項目的盡職調查,調查以後進入到談判又會過濾50%,一般100個項目才能投到1個項目,基本上很多基金都是這樣篩項目的,只是各家基金的比例會不一樣。

【項目的判斷方法】:我們用了一個比較老中醫的方法就是「望聞問切」。

望:看一個項目的時候首先要望,你去到一個項目初步去看一下,到這個企業去觀察一下具體的情況,看一下他的團隊怎麼樣,看一下他的財產怎麼樣,他的經營現狀。你跑到任何一個企業基本上能夠看到一個初步的印象,如果你去到一個企業亂糟糟的,垃圾到處都是的話,這個時候你要去想一想,這個公司是不是管理有問題。要不然去到一個公司死氣沉沉,這種公司可能是老闆壓榨,大家心裡很不舒服,如果你去到一個公司很陽光、到處很乾凈,特別是生產企業機器都在開著、運轉的話,這個公司可能相對會運轉比較正常的。

聞:你要去拜訪客戶、拜訪同行,客戶的一些客觀評價,覺得這個企業到底怎麼樣。

問:我們經常講的訪談,對這個企業高管也好、員工也好進行訪談,對他公司的情況通過口述來得出一個實際的經營狀況。

切:結合上面的這些已經看到的,然後再根據公司提供的一些財務資料、銷售資料、生產資料,做出一個判斷。

【項目判斷的維度】:首先去到一個項目要找出的是他的價值,這個項目有沒有投資價值,這是首要的。如果項目首先的價值都沒有找到的話下面就不用往下看了。第二是看機會,這個項目有價值,看有沒有機會。第三是找風險,很多人看這個項目說這個項目怎麼怎麼好,但是他不去講風險。還有就是問題,這個企業存在哪些問題,這些問題能不能解決,解決了以後能不能投。基本上要把這幾個問題解決清楚。

【項目的關鍵點】:首先是方向。我們做所有的事情就像「南轅北轍」的故事,做事情方向不要錯了,方向錯了很好的團隊都會失敗的。有了好的方向要有好的團隊,因為很多都是失敗在團隊上而不是失敗在方向上,很多都是這樣的。有了好的團隊要有好的產品,所有的不管你是商業模式類的項目還是產品類的項目,最終他落在產品跟服務一定是根本的。還有就是模式,有了好的產品一定要有好的模式銷出去。

A、方向的判斷:

第一,怎麼樣判斷好方向。

我們以前老是講「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工」是什麼,就是研究的「工」,你對一個行業不了解你怎麼找方向,所以一定要做好行業研究。行業研究這是一個基本功,做任何的投資,不管你做股票投資還是股權投資,還是地產基金,你都要研究這個項目做一些行業研究。

第二,好的方向標準是什麼。

a、要有市場容量。如果你一個行業,全國大概只有5個億、10個億的行業市場容量的話,你再怎麼做,你做到全國50%的市場也只有5個億的天花板,所以一個市場容量很重要。

b、產業鏈有沒有需求。這就是講的痛點,這個行業一定要有痛點。

c、競爭格局。如果你一個項目方向是好的,競爭格局你也要看清楚的。2014年有好幾個拼車的軟體,所以當時拼車大方向是好的,方向沒有問題,但是會面臨一個巨大的競爭就是潛在競爭,類似滴滴。滴滴這么大的用戶跟司機在手上,一定未來會有影響。結果今天去看,真的是跟想像一樣,所以大的競爭格局,不僅僅要看到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一定要看到我們自己的潛在競爭對手在哪裡。

d、外部的因素。因為一些政策的因素會影響整個行業,有可能讓一個行業突然見好,也有可能讓一個行業突然冷卻下來。類似今年在深圳眾籌炒房的一個公司,還有去年股票配製的一個公司,有些人投資這些公司是血本無歸的。因為去年股票配製的很多公司都是清盤的,因為這個政策一下就變了。另外眾籌炒房,國家對房地產還是很敏感的,所以他一下就叫停了,所以外部的因素也非常重要。

B、團隊的判斷:

好團隊的核心是優秀的創始人。創始人能力的要求第一個要有產業抱負,如果這個創始人只是為了賺一點錢,這種項目要特別小心。第二是帶隊能力也非常重要,因為很多項目他只有技術或者是市場能力強,但是他帶團隊不行的話,這種項目也是很容易失敗的,「人散財散」。第三是情商要高,因為經營任何一家公司的困難和痛苦,最終會集中到你創始人手上,最終都是要你創始人去扛的。還有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綜合去判斷這個創始人。

我們講在投資的時候特別避開以下幾個人群。

a、創始人的股權平均,「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非常多,比比皆是,這是一個公司在投資的時候非常重要的,創立的時候也是非常重要的,股權是非常關鍵的。

b、過於計較型的。如果在談判的時候非常計較,每一個條款都跟你談得非常辛苦的項目要特別小心,後面打交道可能會非常困難的。這種人可能跟外面打交道也是非常計較的,比如跟他商業合作夥伴、跟他客戶等等。

c、拋頭露面。越熱鬧的地方越要小心,這種天天創始人在外面拋頭露面也要小心。天天拋頭露面,除非他公司有人幫他做決策,他就是一個大PR這樣可以,否則的話這個人得特別小心,因為天天拋頭露面的話基本上就沒有時間去做經營、做決策。

d、漫天要價。如果你們做項目在融資的時候,千萬不要漫天要價,因為一旦漫天要價,很多的投資人馬上掉頭就走了。本來你是一個好項目,你開高了人家也不理你。

C、產品的判斷:

主要講一點,就是產品要有剛需。我們看到京東眾籌上這是2015年4月份的數據,大家發現眾籌比較多的達到上千萬級的都是一些剛需的產品。眾籌比較少的,會發現這些智能滑鼠、智能音樂燈、智能跳繩等等,大家去買的時候,買這些產品智能不智能其實是無所謂的,所以一定要去看產品有沒有剛需。

D、模式及價格:

現在都在講B2B,B2B看起來很熱鬧,其實很多B2B很難賺錢的。

好項目需要有好的價格。看到這個價格就知道,煤炭2010年1900多塊錢一噸,現在是600多塊錢一噸,如果你2010年投煤礦的話真是要了命,因為你買在高點上。買股票也是一樣的,投資也是一樣的。因為現在投資非常熱鬧,看起來很多項目估值上來是1個億、2個億,可能未來你會賠錢,因為你過三年四年的股票市場,二級市場可能又會下來,所以千萬別買在高點上,好的項目要有好的價格,再好的項目如果太貴的話,有時候你要考慮一下的。

投資有成長性的。有個項目2013年投資400萬估值是2000萬,2016年增發的價值都在20個億以上了,所以可以看出投資一定要有成長的公司,如果沒有成長的公司大家投資回報率會比較低的。

E、項目的判斷方法:

主要是要通過盡職調查,包括法律、人力資源、財務、行業分析、產品技術等綜合去判斷。

三、投資後管理

任何一個項目投資以後一定要去管理,不去管理的話也會有問題的。管理分為兩部分,第一個是投資的增值服務。增值服務分為:1、資源整合。首先你把你已經投的兄弟公司可以做資源整合。2、人才引進。可以接受一些好的人。3、商業模式的梳理。4、還有融資上市。

因為後面的融資也需要得到大家的支持。

第二是融資的管控和管理。管理非常重要,有些項目付出了非常慘重的教訓,所以現在2015年後面投項目要求會比較嚴格,一是財務資料三表,二是銀行流水。第三是人力資源的材料。

為什麼要去看銀行流水。

因為銀行流水是反映公司一個非常真實的情況。有些只看財務報表的話,明明他把錢都已經轉出去了,但是財務報表顯示銀行存款還在,以現金的形式體現。所以要避免這個風險,避免這個基金的錢被轉走了,這個錢被轉走的案例比比皆是的。

為什麼要去看人力資源的情況。

第一人進出的情況。人進出的情況也是非常重要的,當一個項目你發現上個季度人進得太多的時候,你要跟創始人聊為什麼進人這么猛。因為很多的初步創業者他一看到錢拚命地擴張,後面他剎不住車,人員進太多你的制度跟不上、流程跟不上,進來人也是白進來的,進來以後去裁,這種案例比比皆是,所以投資人一定要提醒他。

第二離職人員。當一個項目出問題的話首先是人員開始變動,可能是總監級的、副總級的開始走了,所以要去看看人員變動。

第三是經營數據。我們每個月看他一些運營的狀況,不一定是合同也有一些互聯網的運營,有些互聯網很容易造假,如果你每個月看他的運營他的造假不容易了,這一定要去防範,不一定說是監督。你一定要去防範,這樣可以避免很多的風險。

四、投資後退出

並購的時代已經來臨了,並購是未來主要的退出方式。80%會通過並購退出,並購相對比上市會容易一點,難度也要小一點,並購的速度會比較快。成熟的市場比如美國,20%才能上市。所以幾百倍、幾千倍、幾萬倍的收益率,在並購的時代這個概率可能會越來越小了。

馬雲持股7.4%卻能掌控阿里巴巴,任正非持股不到1%卻能手握大權。股權是企業的命脈,是老闆的第一課,也是最要的一課!企業一開始就決定了結束!

不懂股權,企業對接資本無望,老闆孤軍奮戰,很難融資;

不懂股權,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同行競爭積累,藉助資本力量騰飛的企業家快速強占市場,企業缺乏競爭;

不懂股權,同行高薪挖角、人才流失、高管兵變陳橋。

那麼,企業究竟如何設計股權機構?如何擴大估值?到底如何股權融資?跨界+眾籌如何顛覆整個行業。

這三年都不好過,企業家只有與時俱進,願意改變思維,才能基業長青,21世紀是快魚吃鰻魚的時代!

要想生存唯有:學習!

⑤ 合夥協議簽訂後合夥人的股權如何分配

法律主觀:

我們都知道股權設計對創業家、企業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股權設計得好,可吸引人才、可融資、可激勵員工,助力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一、與合夥人分配股權的一些觀念。1、以保持對公司的控制權為出發點。創始人為什麼需要考慮對公司保持控制權。2、人比錢重要。創業公司更多的時候是人合,然後才是資合。一起創業,將要在一起走的路是很長的,必須得相互信任。還要考慮合夥人能不能對創業項目有貢獻及能否形成優勢互補等等因素。3、錢也很重要的,合夥人一定要出錢。選合夥人不僅要相互信任,優勢資源互補,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可以共擔風險」。4、股權結構要簡單明晰。股權結構不明晰,不但可能會引發股東內部發生矛盾,也可能會讓外部投資人敬而遠之的。二、要避免「僵局」等相對不合理的股權比例。1、絕對不要均分。均分股權是最差的股權結構。真功夫是股權均分的經典反面案例;海底撈是股權均分的經典正面案例,因為其剛開始雖是均分但後來改造得好。均分導致企業缺乏領袖核心和擔當人物,創業成功率會相應降低。2、盡量不要一股獨大或一人股東。創始人要考慮如何保持對公司控制權,但也不要一股獨大,比如98%(創始人):2%(其他合夥人)。這時可能其他合夥人心理就不舒服,感覺能力與自己利益不匹配等等,導致無法同心同行。3、股權結構不宜過於分散。股權分散也可能導致上述的「股權均分」。股權分散導致小股東多,可能會出現兄弟們以股東自居,不利於公司管理,甚至導致管理層出現道德危機。同時,股東多導致難以快速形成有效決策,對股東決策造成不可能想像的干擾。同時,外部投資人對分散的股權結構也會略有所忌的,也影響融資進程。三、如何較為合理地與合夥人分股權。1、兩人股東時,股權怎麼分:首先,還是要避免上述所說的「均分」、「一股獨大」。在兩人股東時,還有一種常見股權比例為65%:35%,這種情況下創始人擁有決策權,但合夥人卻在重在決策上擁有一票否決權,看似相互制約,實則各方都不好受,容易導致各方心裡的博弈,不利於長期的合作,故需及時改造。其次,在二人股東時,較為合理的股權安排仍然是考慮保持控制權又不一股獨大,比如:70%:30%或80%:20%,這種股權比例的好處就是合夥人利益足夠大,但又不影響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及快速決策。2、三人股東時,股權怎麼分:除了遵循避免均分、一股獨大、利益博弈的原則外,依然建議大股東保持控制權,要麼自己的股比就有絕對控制權如:70%:20%:10%,要麼在一般事項有決策權,重大事項取得一人支持即可,又能確立自己的核心地位,如60%:30%:10%。這些股權比例的安排不是絕對的,但至少是較為合理的股權比例。3、四人以上股東時,股權怎麼分:四人以上的股權架構貌似有點復雜,但其實原理一樣的,除了遵循避免均分、一股獨大的原則外,建議創始人至少要保住股權生命線中的一條線:如絕對控股線(67%)、相對控股線(51%)、一票否決權(34%)等。保住生命線的合理性在於創始人享有一定的話語權,不至於創業成空。四、以始為終,提前設定好游戲規則。「創始人需要考慮的則是「怎麼合、怎麼一起玩、怎麼分」。也就是說,除了上述股權比例怎麼分配設計外,還要考慮與合夥人在一起創業的日子裡怎麼搭夥過日子,這需要有議事規則、決策規則、共事規則等。同時,還要考慮若是萬一不幸必須分手怎麼辦,怎麼分手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給各方造成的傷害,至少好聚好散。人無完人,同理也沒絕對完美的股權結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選對合夥人勝於完美的股權架構。只是如何判斷是否選對合夥人誰也不知道,所以還是要盡量設計好股權架構。如果股權結構不明晰,也會影響公司將在資本市場的融資上市等。建議利用有限合夥等持股平台歸集小股東股份,同時亦要對公司經營決策機制進行優化。若大家對合夥人股權如何分配還有什麼不懂之處,可在線咨詢相關律師。

法律客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七十三條合夥人對合夥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清償合夥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合夥人,有權向其他合夥人追償。

熱點內容
企業股權怎麼玩 發布:2025-10-10 10:02:45 瀏覽:180
中國有被實行退市股票沒 發布:2025-10-10 09:56:21 瀏覽:11
期貨號登錄被鎖怎麼辦 發布:2025-10-10 09:48:32 瀏覽:905
村裡給的股權證書是什麼 發布:2025-10-10 09:46:09 瀏覽:377
股市是戰場怎麼進退 發布:2025-10-10 09:46:00 瀏覽:583
影響股票價格的直接原因 發布:2025-10-10 09:45:02 瀏覽:616
怎麼做好股市調研 發布:2025-10-10 09:36:37 瀏覽:958
同花順愛基金紅包在哪裡領取 發布:2025-10-10 09:32:36 瀏覽:767
股權評估由什麼單位來做 發布:2025-10-10 09:23:51 瀏覽:547
原油期貨編碼怎麼申請 發布:2025-10-10 08:39:42 瀏覽: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