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廠到創業公司怎麼談股權
A. 創業初期如何進行股權分配
1、股權分配方案創業初期
股權分配原則是按照付出、責任、風險、能力進行分配,最好是找到合夥人之後先進行僱傭關系共事幾個月,雙方都認可以後再談具體的股權分配比例問題。
(1)所有股東必須用現金入股,每個人都得出錢。
(2)股權分配絕對不要平均分配,應該有一個主導人,占據領導位置。根據有關機構對國內外創業公司股權的研究表明,最穩定的股權分配方案為7:2:1,也就是公司老大占股份70%,老二20%,老三10%。公司一定要有一個領導人決策人也就是股份佔比多的人,這樣公司的根基才能穩定,不然遇到合夥人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公司的運營和決策。
作為公司老大占股一般在50%-80%之間,公司老二占股一般是在10%-30%之間,一般不要低於15%,如果低於15%則證明老二的能力有所欠缺,那麼老二的位置則不給給他,老大老二股份分配好之後,剩下的股份就給老三,老三的股份一般在15%以內,按照這樣的方案來分配股權,公司的根基是最穩定的。不管之後公司盈餘情況是怎麼樣的,公司合夥人之間出現股權方面的矛盾的可能性比較低。
如果公司預留期權池,等比例稀釋就可以了。比如公司要預留10%的期權池,那麼公司的老大、老二、老三共同稀釋10%的股份。
2、股權分配要點
(1)股權生命線:
66.7%擁有完全控制權。(修改章程、增資擴股)
51%擁有絕對控制權。(重大決策進行表決)
33.5%擁有一票否決權。(可否決董事會決策)
10%有權申請公司解散。
(2)股權分配應當在合夥創業之前就有規劃,不能隨意變動。
(3)預留部分股權作為期權池,為後期進入公司的合夥人和員工的期權激勵方案預留。
B. 剛入職一家公司,小公司初創型,什麼時候什麼條件才可以和老闆談股權
你為公司付出很多,且你在公司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老闆自然願意給你股份獎勵,你自己想主動提出的話,最好是公司經濟實力已經穩定大幅提升時,老闆正處於興奮階段,且對你非常信任和看重時。
C. 初創型公司如何進行股權分配
――股權分配
參與公司股權分配的人,除了公司合夥人(創始人和聯合創始人)以外,還包括員工與外部顧問和投資方。所以,創業初期進行股權結構設計的時候,要考慮後期融資、人才引進及員工激勵方面的問題,在股權分配前期,預留出部分股份。
我認為這部分預留出來的股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如下:
1)股權激勵份額
股權激勵是培養員工主人翁意識的法寶,能有效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在海外資本市場,股權激勵甚至是獲得投資人認可的必要條件。
2)預留新合夥人份額
前期預留充足的股權份額,有利於企業持續吸引優秀的人才,為企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保持企業的實力和活力。
3)預留融資稀釋份額
融資是企業發展道路上的必要環節,每輪融資股份都會被稀釋,因此,需要將這部分提前預留出來。
以上這三個部分股份預留出來後,創始合夥人再按比例分配剩餘股份,預留的股份放入股權池由創始人代持。
在分配剩餘股份的時候,合夥人之間的股權分配原則有以下幾點。分別是:
1、創始人絕對控股
創始人是公司的發起人、最核心的精神領袖和利益相關者。同時,創始人也是企業發展方向和經營決策的決策者,所以必須享有絕對的控股權。
2、杜絕平均主義,分配規則盡早落地
創業團隊的股權分配絕對不能搞平均主義,而且在進行股權分配時,還要考慮每個合夥人所做出的貢獻與所獲得的股權份額是否匹配。
很多創業團隊在創業初期,往往忽略股權分配問題,等到公司發展壯大以後,早期創始成員開始關心自己的相關利益,但這時候再去討論股權怎麼分配,很容易導致分配方式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預期,進而致使團隊出現問題,影響公司發展。
3、股權綁定,分期兌現
創業公司的股權價值是所有合夥人通過長期服務於公司而獲得的,因此也會按照合夥人在公司工作的年限逐步兌現。股權綁定的好處:一方面,可以避免因為某個合夥人中途退出帶走大量的股權,而致使公司陷入困境;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平衡合夥人股權分配不均的情況。
4、遵守「契約精神」
股權分配最核心的原則是「契約精神」。對於所有創始團隊成員來說,股權結構一旦確定,就意味著利益分配機制已經形成,除去後期的調整,接下來大家就應該認真履行定好的契約。
初創企業的股權結構設計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但我發現很多創業者都意識不到這一點,這會給企業的後續發展造成很大的困擾。
在企業步入正軌後,經營者要根據企業的發展速度、發展規模、資本投入、外部人才、資源引進等各方面因素綜合考慮,隨時用發展的眼光來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創業者,股權結構設計既要考慮創業團隊的內部結構,又要考慮適應資本市場的融資與上市需要,最終形成有利於各方的股權合作模式,使初創企業獲得應有的價值與利益,進而推動企業的持續發展。
――如果您有股權問題想要咨詢,請關注「周治龍談合夥經營」留言您的問題,我們會盡快來電為您解答!
D. 創業型公司如何設計股權方案
很多創業公司都會實行股卻分配的方式來激勵員工為企業努力奮斗,而股權激勵也確實給企業和員工帶來了有目共睹的好處,所以越來越多的老闆准備啟動股權激勵的方法,但是現實是很多人對於股權激勵並沒有多少的了解,想做但是有害怕做不好反而帶來反面的效果。那麼怎麼樣才能將股權激勵做好呢?
我想通過上面的介紹會有更多的老闆明白其實企業就像是一列火車,而老闆就是在前面拉著大家前進的火車頭,如果只讓老闆一個人帶動火車的話就會累死而且火車也跑不遠,但是通過股權激勵的方法就會讓員工和老闆一起拉動火車前行,相信這樣的公司也會越來越興旺的。
E. 創業公司股東如何分配股權
創業公司分配股權堅持創始人控股和股權綁定,分期兌現的原則。現在在市場上最流行的股權分配模式為:由一個股東出資額占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以此來控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百一十六條
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二)控股股東,是指其出資額佔有限責任公司資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或者其持有的股份占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東;出資額或者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百分之五十,但依其出資額或者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股東。
F. 加入創業公司談股權和薪水前,你要了解哪些
團隊中沒有令人信服的老闆企業股權結構設計,但核心是老闆的股權設計。如果老闆不清楚,企業的股份就不能分配。創業型企業,要麼從一開始就有一個明確的老闆,要麼就偶遇一個老闆。很多公司的股權之戰都是因為老闆不明。比如真正的功夫。老闆明確的企業不一定代表獨裁。蘋果小米,這些互聯網公司都有明確的老闆。當老闆不控制公司時,這些企業通過AB股計劃和商業合夥制度保證老闆對公司的控制。
團隊按照出資比例分配股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創業企業的股權分配是時間錯位,按照創業團隊目前的貢獻,未來公司的收益會進行分配。創業初期,很難評價他們各自的貢獻,創業團隊早期的貢獻成為評價團隊貢獻的核心指標。於是,有錢但缺乏創業能力和心態的合夥人成為公司大股東,有創業能力和創業心態但缺乏資金的合夥人成為創業合夥人。我們建議專職核心合夥人團隊的股權分為資本股和人力股,資本股占較小部分,人力股占較大部分。人力股要與創業團隊四年全職服務期掛鉤,分階段成熟。
G. 創業團隊如何做好股權分配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之初,對於股權的分配比較迷茫,一個好的股權結構、機制對於創業團隊的未來融資、發展決策的決定,甚至於創業的成功與否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左永剛。誠然,不同類型的創業項目(例如互聯網服務業和產品開發類)股權分配結構也不盡相同,作為正在進行此項工作的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下幾個注意事項:
確定股權回購制度:很多創業合夥人在加入團隊之初就會獲得公司股權,但是還沒做到兩個月就離開,並且帶著股權離開,這該怎麼辦?在分配股權之初就要確定股權回購制度,比如確定共同創業不足三個月而離開,股權無效,公共創業一年,進行有價回購。具體細節需針對公司的構架決定。
設定股權池:設立一個合理的股權池,對於公司人才的吸引,後期的融資操作,對於貢獻較大的員工進行獎勵回饋,也具有重大作用。
設定期權池:期權池是在融資前為未來引進高級人才而實現預留的一部分股份,用於激勵員工(包括創始人自己、高管、骨幹、普通員工),是初創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最普遍採取的形式,在歐美國家是認為驅動初創業發展必要的關鍵要素之一。矽谷的管理是預留公司全部股份的10%~20%作為期權池,較大的期權池對於員工和VC具有更大的吸引力。VC一般要求期權池在它進入前設立,並要求在它進入後達到一定比例。由於每輪融資都會稀釋期權池的股權比例,因此一般在每次融資時均調整(擴大)棄權池,以不斷吸引新的人才。
融資股權稀釋:如果團隊比較幸運,得到了資本的青睞,獲得融資,在資本方案最終被敲定之前,一定要將相關股權稀釋、融資文件給獨立專業的律師審定,確保不被坑。
盡量一人控股:保持絕對的控股權,掌握團隊的絕對發展方向,對於團隊執行力的提高、商業模式的確定,以及團隊治理、融資具有重要的作用,這一比例一般是60%以上的股權。
H. 創業開公司股權如何分配
幾個朋友合夥創業,如何分配股權?
關於股權的具體分配其實一方面得根據所扮演的角色,另外一個就是貢獻值
舉例:
楊某在國外留學多年,擁有扎實的設計功底和開闊的審美視野,回國後在一大型建築公司做建築設計師。做了三年,楊某的設計受到客戶高度認可,在業界總算是闖出了的名堂。後來和市場部的李某一起辭職創業,合夥開一家建築設計公司。
兩人商定按出資比例分配股權,楊某出資20萬,持股20%,李某出資80萬,持股80%。楊某專業能力強,但是性格孤僻,幸而李某熱情開朗又擅長營銷推廣,對市場的敏感度非常高。
兩人雙劍合璧,不久公司走上正軌,吸引到了天使投資人,並為公司估值4000萬。楊某和李某兩人都被這突然地幸福砸昏了頭,爾後在這幸福中,楊某冒出了一個想法:為什麼我只能享受20%的果實?
楊某認為,最開始公司的發展確實是李某的貢獻大,但是後來口碑形成,客戶認同的是他的設計,營銷的難度大大降低,他的持股比例這么少太不公平。
2/動態股權,讓幹活的人分到大塊蛋糕
案例中的情況在創業過程中很常見的,比如創業前期貢獻很大,但是後期貢獻變小了等。如果一直是靜態股權,幹活的人會感到委屈不滿,而創業公司能夠生存下去主要就是靠這些人,怎麼能讓真正幹活的人不會心存不滿呢?
針對案例中的問題,提供2個解決方案:
1、約定項目年訂單或者季度訂單在XX元時,楊某:李某=5:5分配,項目年訂單或者季度訂單在XX元時,楊:李=6:4或7:3。
2、每個項目完成後建立「項目價值認定表」,約定每個人在項目中的具體價值,2年後,按照每個人的累計價值,形成股權分配。
或許李某不是那麼容易讓出手中的股權,畢竟前期他的貢獻非常大,6:4或7:3的分配總有點兒過河拆橋的意思。
人們通常會有一個誤區,那就是過分看重手中持股比例,而不是股權的價值。把股權分給真正幹活的人,這家公司就會一直在成長,股權也會更值錢,反之如果股權分配論資排輩,公司將會停止生長,甚至死亡,那麼你手中的股權再多也值不了多少錢。
你想持有價值500元的50%的股權,還是想持有價值10000元的10%的股權呢?
只有把股權分給幹活的人,才能讓所有人手中的股權升值。如果想通了這個道理,那李某接受這兩個方案就會比較容易了。
3/如何確定每個人的貢獻值?
動態股權分配的一個難點即確定每個人的動態貢獻值,有哪些因素可以作為貢獻值呢?
1、時間
時間是重要的衡量貢獻值的指標。一個久經職場的技術總監的1小時和初級程序員的1小時價值明顯是不同的。通過往期數據,計算出每個人單位時間的薪水價值,再乘以他的年度工作總時間,就是他的時間貢獻值。
2、資金
創業,當然需要投入真金白銀,能把錢拿到公司的,當然是真愛。不同時期的出資所佔比重不用相同。具體比例需要合夥人自行協商。
I. 創業型公司如何進行股權分配
創業公司股東的股權分配沒有固定的公式。建議分配方法如下:
1、現金權益的比例(40%)根據出資額確定;2、非現金權益的比例(50%)根據過去的經驗、資源、創業責任等確定;3、保留期權的比例10%用於以後的激勵。
不管如何分配,所有合夥人要同一套標准,游戲規則值得所有人尊重。只有在理念層次溝通好了,才能夠平和理性地去談具體的規則條款。
關於創業股權分配的問題可以咨詢一下明德資本生態圈。明德資本生態圈現有明德天盛(私募股權基金,備案編碼7499)、明德藍鷹(IPO輔導機構)、明德乾坤(商學、咨詢、傳媒、基金、交易所)以及多家戰略合作機構。
明德資本生態圈成立20多年來,已與清華、北大、人大、浙大、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結成戰略聯盟,向中小企業家及政府機構輸入、傳播資本思維和資本運作模式,成功策劃設計30多家IPO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目前正在孵化IPO的企業有20多家,IGS上市公司主席100+人。
如果你還有有關股權分配方面的問題,可以點擊下方的在線咨詢按鈕,直接跟老師對話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