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油脂類為什麼一直漲
① 為什麼油價一直漲
首先,要告訴你「油價」這個詞表示的是「石油價格」,而不是「食用油的價格」。食用油價格上漲是目前通貨膨脹(具體參見樓上幾位的解釋)和大豆生產的作用結果,和石油生產,和西亞國家沒有直接的關系。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謝謝!還有什麼不懂的可以隨時交流,MSN:[email protected]
我給你找了很長時間,總算找到了一個還算詳細的:http://hi..com/whms/blog/item/55be2fdbd505ca65d1164e15.html
發改委干預食用油漲價
受近日國際大豆( 4504,14,0.31%)、花生等原材料價格再創歷史新高的影響,近期國內食用油批發價格持續上調。
繼此前要求各地採取措施,加強食用油調控和市場監管之後,國家發改委5日再發通知,要求大型油脂企業增加食用油生產,保證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同時告誡食用油生產經營企業加強自律、合理定價,嚴禁價格違法行為。
價格上升
記者從北京錦綉大地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獲悉,散裝大豆油( 9216,140,1.54%)、桶裝大豆油、花生油上周批發報價普遍出現上調。
10月29日,玉泉路市場散裝大豆油(一級)批發報價為9.60元/公斤,較前一周上漲2.56%;較月初上漲6.19%;較上月同期上漲6.67%。受此影響,桶裝大豆油價格也繼續上揚。「金龍魚」大豆油批發報價195元/箱,較前一周上漲5元,上漲幅度為2.63%;比上月漲10元,上漲幅度為5.41%;比去年同期上漲57元,上漲幅度為41.30%。
花生油批發報價也有上調。「魯花」花生油29日批發報價為375元(個別存貨報價為364元),較前一周上漲11元,上漲幅度3.02%;比上月漲25元,上漲幅度7.14%;比去年同期上漲101元,上漲幅度為36.86%。其他品牌如「福臨門」、「綠寶」等批發價也普遍上漲。
據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食用油批發價格上漲是從10月22日開始上調的,是繼今年5月份大幅度上漲以來第二次較大幅度的上調,上調的最主要原因是大豆、花生等原料價格上漲。
據悉,29日玉泉路市場上大豆的批發報價為4.55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5.81%,比上月漲19.74%;比去年同期上漲69.14%。花生米的批發報價為9.10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漲4.60%;比上月漲5.81%;比去年同期上漲31.88%。
據北京玉泉路糧油批發市場負責人表示,部分食用油品牌廠家已向超市發出漲價通知,估計超市等零售環節的食用油很快也會陸續上調。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上海等地的食用油價格上漲引發居民大量采購。另據報道,廣州、石家莊等地食用油價格近期也出現上漲。
後市上漲幅度有限
除了成本因素之外,供求矛盾也是食用油價格走高的重要原因。有分析人士指出,油料作物大面積減少,原油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得植物油供需緊張,目前我國植物油自給率僅為39%。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10月份最新預測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大豆的播種面積為880萬公頃,較上年下降5.17%;大豆產量為1440萬噸,較上年下降9.81%。預測2007年中國油菜籽播種面積為648萬公頃,較上年減少5.95%;油菜籽總產量達到1200萬噸,較上年減少5.13%。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最新數據亦顯示,全球油料面積減產,而需求的增多帶動植物油價格易漲難跌。
此外,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各國政府為了降低對原油的依賴程度,紛紛加大生物能源生產,而棕櫚油( 8816,150,1.73%)是生產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隨著需求的迅速放大,棕櫚油供需出現緊平衡狀態,價格上漲成為了必然的趨勢。
不過,該人士也分析,雖然食用油為市場定價,但國家發改委在價格調控方面的態度非常明確,相繼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保證食用油的市場供應,加強市場價格監督檢查,因此,「預計後市食用油上漲幅度應該不會太大,會在可承受范圍之內。」
目前,我國已成為食用油第一消費大國,作為日常必需品,食用油價格的波動牽動著全社會。因此,價格波動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10月28日,國家發改委、國家糧食局聯合下達通知,要求各地加強食用油市場調控和價格監管工作。另據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國食用植物油庫存較多,貨源充足,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要。
11月5日,發改委再次約請部分大型食用油加工企業和行業協會負責人座談,要求企業增加食用植物油生產,保證市場供應;加工企業要加強成本控制,盡可能多地消化原料漲價因素,需要提價時,要將提價幅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之內,不得頻繁提高價格,嚴禁價格違法行為。
此外,對於後市走勢,業內人士表示,隨著食用油價格的走高,市場觀望態度明顯增多,油脂企業相對惜售,貿易商拿貨也減少。同時,由於成本以及市場供求等條件支撐,目前來看,各種食用油的抗跌性較強,短期內走低可能性很小。不過,由於目前價格偏高,市場接受需要時間,繼續上漲也將相對緩慢。
國家發改委:食用油提價幅度應保持合理水平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5日表示,由於原料價格持續上升,油脂加工企業適當提高產品價格是可以理解的,但提價幅度應當保持合理的水平。
在約請部分大型食用植物油加工企業和行業協會負責人座談時,上述負責人表示,目前市場價格總水平漲幅較高,社會各方面對食用植物油價格過快上漲反應強烈,希望各油料油脂企業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顧全大局。
該負責人要求,油料油脂加工企業應當充分發揮生產能力,特別是努力增加小包裝成品油生產,保證市場供應。油脂生產經營企業不得採取抬價收購、囤積原料、控制貨源、限制產量、限制供應等任何方式減少市場供應,人為製造緊張氣氛,擾亂市場秩序;不得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不得相互串通、合謀漲價,不得採取短斤缺兩、以次充好等手段搞價格欺詐。
滬上大豆油價今年第三次上漲
記者昨日了解到,受近日國際大豆和豆油價格再創歷史新高的影響,繼今年3月、5月兩次較大幅度漲價之後,本市大豆油價格又迎來今年的第三次上漲。不僅部分食用油批發價開始上抬,一些超市、賣場的食用油零售價格也已調高。
國家發改委已於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採取多項措施,加強食用植物油市場調控和價格監管。並表示,目前我國食用植物油庫存較多,貨源充足,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要。此外,本市有關部門也已決定,於今天召開相關會議,以平抑油價、穩定市場。
近期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再創紀錄新高
進入11月上旬以來,受外圍因素和原料價格的支撐,國內食用油市場報價繼續呈現大幅飆升的行情,市場價格普遍創下近年來的最高點,但市場整體交易較為平靜。目前山東市場豆油(一級,下同)價格為9730元/噸,比前期上升0.8%;江蘇地區豆油價格一般在9750元/噸,比前期上升0.5%;天津市場豆油價格一般在9750-9800元/噸,比前期上漲0.8%。目前江蘇市場菜油(四級,下同)價格一般在9700-9800元/噸,比前期上升2.1%;安徽市場菜油價格為9700-9800元/噸,比前期上漲2.1%;湖北市場菜油價格一般在9600-9700元/噸,比前期上升1.1%。
目前山東市場一級(下同)生油價格一般在18000-19000元/噸,比前期上漲8.8%;河北地區市場價格一般在18000元/噸,比前期上漲5.9%;河南市場價格一般在18000-19000元/噸,比前期上漲8.8%;廣東地區市場價格一般在19500元/噸,比前期上漲5.4%。目前天津市場棕櫚油(24度,下同)港口價格一般在8690-8700元/噸,比前期上漲1.5%;江蘇張家港24度棕油價格在8580-8620元/噸,比前期上漲0.6%;山東青島及日照港口24度棕油價格一般在8650-8660元/噸,比前期上漲1.2%;浙江寧波港口24度棕油價格一般在8650-8670元/噸,比前期上漲1.3%;廣東港口24度棕櫚油價格一般在8500-8550元/噸,比前期上漲0.3%。造成近期國內食用油市場價格全線大幅走高的主要原因是:
一、期價屢創新高,國內豆油價格攀升。今年黑龍江大豆減產幅度達到30%至40%,國產大豆產量可能下降到1000-1200萬噸的水平,導致東北大豆收購價格高企,且收購難度較大,導致東北豆油價格大幅上漲,國內各地豆油再度全面上漲,目前市場精煉豆油報價已全線觸及9800元/噸。加上原油和金屬等能源大漲和通貨膨脹因素支持,國內豆油整體市場震盪上行的趨勢不變。當前CBOT豆油期貨12月合約價格為42.64美分/磅,2008年3月合約更是達到了43.62美分/磅,繼10月31日突破33年以來的高點繼續攀升,原油及金屬等外圍市場強勢走高為CBOT豆油市場的主要推動力量。當前進口毛豆油11月船期至國港口CNF最新價格達到1000美元/噸,摺合到港口完稅成本接近9300元/噸。預計後期國內豆油市場將繼續處於高位運行的狀態,油廠對後市看漲心態積極,後市仍有上漲的動力,但漲幅應該不會太大。
二、外圍依舊高位,提振菜油高位堅挺。目前菜籽壓榨廠家基本已全面停機,只有少數廠家壓榨進口菜籽,經過前一階段菜油的消耗,目前各地廠家菜油庫存均較為有限,隨著市場後續供應有限,各地菜油緊張局面將更加凸顯,並且隨著棉籽收購逐步結束,前期困擾部分廠家的資金問題也將得以緩解,因此後市市場菜油惜售心理將更加濃厚。預計後期國內菜油短期將維持堅挺態勢,但繼續上漲的空間可能有限,維持高位振盪的可能性較大。
三、原料成本支撐,國內生油再創新高。由於今年國內花生總產呈減產趨勢,而近期農戶惜售心態強烈,部分產區的經銷商收購難度增大,致使油料市場呈現整體上揚態勢。截止目前,國內產區統貨花生仁收購價格高達8300-8600元/噸,由此可見,目前國內花生油產品的加工成本明顯攀升,這加重了部分廠商的提價心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由於近期國內花生市場價格持續高位,加上部分地區中小型油廠開工不足,促使國內花生油現貨價格仍將維持在近期高點。
四、豆油價格提振,國內棕油市場收漲。近日豆類產品大幅上漲,原油價格和豆油價格的上漲帶動棕油價格上漲,國內一級豆油的高位對棕櫚油市場起到一定的支撐,但我國棕油消費進入消費淡季,隨著國家政策對油脂的調控,棕油上漲動力勢必減弱。10月份我國從馬來西亞裝運棕油42.5萬噸,較9月份47.3萬噸的裝運量降低10.1%,也低於8月份47.5萬噸的裝運量,11月份我國裝運馬來西亞棕油數量將繼續減少。後期隨著天氣的逐漸寒冷和外盤的調整,國內需求將較為有限。預計後期國內外棕油進入高位調整時期,國內棕櫚油價格不排除有振盪回落的可能。
10月份黑龍江大豆市場綜述:高位運行
一、黑龍江大豆繼續高位運行
今年黑龍江新大豆價格一路上漲,新豆上市價格就較高,為3.20元/公斤,而去年新豆上市價格為2.12元/公斤左右。截止到11月1日,黑龍江大豆價格繼續上漲,有更多的大豆主產地價格突破4.00元/公斤,其中包括哈爾濱、牡丹江、克東和海倫等地,佳木斯等地的價格接近4.00元/公斤,其餘地區價格在3.90元/公斤左右。九三油脂哈爾濱分公司 收購價格4.10元/公斤 ;克東縣4.06元/公斤;北安市站台價3.90元/公斤;牡丹江金源油廠4.10元/公斤;集賢縣陽霖油脂 3.94元/公斤;富錦市油廠3.92元/公斤。
二、目前大豆交易量不多
目前黑龍江全省大豆價格較高,達到歷史新高,但交易量不大。全省農墾系統2007年大豆產量為110萬噸左右,目前只售出30多萬噸,農墾大豆地北安局和九三局分別售出大豆8萬多噸和7萬多噸。通常農墾系統大豆產量佔全省的20%上下。
三、個別油脂加工企業考慮選擇使用進口大豆
目前一些大豆貿易商、加工商提高大豆價格,收購量有所增加,工大油廠日收購量為400多萬噸,陽霖集團日收購為300萬噸,但豆農的惜售依舊,預計黑龍江大豆價格會繼續保持較高價位,但如此高的價位也孕育一定下跌風險。事實上, 個別油脂加工企業已經看到高價位的風險,價格達到3.80元/公斤的時候,這些加工企業已經考慮減少收購國產大豆,使用進口大豆。
四、豆農惜售心裡較重
許多豆農面對較高的大豆價格,並不急於出售或者出售一小部分,他們期望更高價格,同時也更加關注市場價格變化和進口消息,不著急還貸用錢的豆農等待4.20元/公斤的價格出現。
五、全球大豆減產是目前大豆價格高位運行的根本原因
美國農業部10月報告數據顯示,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計是2.21億噸,低於上年的2.358億噸,美國大豆產量數據從上月的7130萬噸,下調至7070萬噸,上年為868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數據,從上月的1520萬噸下調到1460萬噸,上年為1620萬噸。由於嚴重的乾旱和播種面積減少,黑龍江大豆減產,2007年黑龍江大豆面積5297.4萬畝,較上年減少608.3萬畝,大豆產量460萬噸,較上年減少190萬噸。有預計中國大豆產量有可能只有1200萬噸左右。從需求面看,全球大豆用量為2.333億噸,高於上年的2.235億噸。
六、 國際運費價格上升也推動國產大豆價格攀升
國際糧船運費急劇攀升,目前美國和南美至國內的糧船運費在110-120美元/噸之間,比年初翻了一番,這直接推動進口大豆成本上升。
10月31日 進口大豆港口價格(運費已付):天津 4350元/噸 ,青島4400元/噸,連雲港 4350元/噸,南通4350元/噸,上海 4350元/噸,黃埔區(廣州市)4300元/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0%以上。目前沿海地區油廠進口大豆報價與國產大豆價差為200多元/噸。
七、前9個月我國進口美國、巴西大豆均在820萬噸以上
據海關10月25日消息,2007年9月我國進口大豆188.64萬噸,同比增加5.5%。2007年1-9月進口大豆2169.49萬噸,同比增加2.1%。大豆主要進口來源國是巴西、阿根挺和美國。9月從巴西進口大豆最多,為92.99萬噸,美國32.88萬噸,阿根廷為56.37萬噸。2007年1-9月從巴西進口大豆842.90萬噸,美國822.01萬噸,阿根廷為484.76萬噸。
八、國際豆油期價創接近33年高位
10月31日各月大豆合約收高4-18美分不等。11月大豆期貨收高18美分,報每蒲式耳10.10美元。
豆粕(豆粉)期貨每短噸收低0.70至收高4.90美元不等。12月期約收高4.90美元,報每短噸279.60美元。
12月豆油期貨創出42.69美分的合約高點,亦為現貨月近33年最高水準。國內連豆期貨上行在短短的3個月內期價暴漲1000多點,在連豆行情史上實屬罕見。黑龍江豆粕、豆油價格也上漲。國內主產地黑龍江集賢地區豆粕價格3350-3400元/噸左右,友誼地區3350-3400元/噸,上漲100元/噸左右,哈爾濱地區大型油廠報價3510元/噸,漲40元/噸。豆油價格:九三油脂集團9900元/噸;集賢陽霖油脂9700元/噸;工大油脂廠9800元/噸。
九、美洲大豆產量新預計
芝加哥11月1日消息,美國私人分析機構FCStone今日公布的產量預估報告顯示,2007/08年度大豆產量預計為26.51億蒲。在美農業部10月供需報告中,2007/08年度大豆產量25.98億蒲。(美農業部將於東部時間11月9日早8:30分公布11月份供需平衡報告)。《油世界》預計巴西大豆產量為6200萬噸。但巴西植物油行業協會(ABIOVE)發布的第一次官方預測數據顯示大豆產量為6070萬噸。
十、後期黑龍江大豆走勢
從上述大豆交易價高量少等特點上看,黑龍江大豆價格潛在回調可能,但是否真的回調或者回調幅度多大,還要看豆農惜售的松動程度。如果豆農惜售心裡繼續保持較重,大豆價格還會在目前高位運行,今年的整個銷售期可能要拉長。影響黑龍江大豆價格走勢的另一個因素是,進口大豆港口價格是否回落以及南美播種進度和天氣狀況。
合肥市
本周(10月30日-11月5日),本周桶裝油略有上漲,其中豆油上漲1-2元/桶。
批發價:普通雜交米1.24元/市斤左右(下同),優質雜交米1.37左右,普通粳米1.42左右,東北粳米1.51左右;特
一麵粉1.1左右;四級菜油9300元/噸。5L桶裝菜籽色拉油52.5元,5L桶裝黃豆色拉油51元,5L桶裝調和油54.5元。
零售價:普通秈米1.34左右,優質秈米1.44左右,普通粳米1.49左右,優質粳米1.63左右;特一麵粉1.20左右;5L桶裝菜籽色拉油54.5元左右,5L桶裝黃豆色拉油53元左右,5L桶裝調和油56.5元左右。
固鎮
10月29日-11月4日的一周內,固鎮縣集貿市場糧油品種豐富,交易活躍,價格與上周同期相比漲多跌少。具體成交
情況如下:
淮南夏集粳米:本周2.70元/公斤(下同),比上周同期的2.80元下跌0.10元,跌幅為3.57%。
東北粳米:本周3.30元,比上周同期的3.40元下跌0.10元,跌幅為2.94%。2007年產粳稻大量上市,原料充裕,是這
兩個品種價跌的關鍵因素。
秈米:本周2.60元,比上周同期的2.50元上揚0.10元,漲幅為4.00%。水分降低,穩定性提高,是其價揚的直接因素
。
綠豆:本周8.00元,比上周同期的7.60元上揚0.40元,漲幅為5.26%。
紅小豆:本周5.60元,比上周同期的5.00元上揚0.60元,漲幅高達12.00%。
玉米:本周1.50元,比上周同期的1.48元上揚0.02元,漲幅為1.35%。
高粱:本周1.80元,比上周同期的1.70元上揚0.10元,漲幅為5.88%。
花生仁(小白沙):本周10.00元,比上周同期的9.60元上揚0.40元,漲幅為4.17%。
花生仁(普通):本周9.20元,比上周同期的8.80元上揚0.40元,漲幅為4.55%。2007年秋季旱田糧食、油料減產,
是這六個品種價揚的主要因素;農民惜售,期望漲價,也是價揚的另一原因。
大豆色拉油:本周10.40元,比上周同期的10.00元上漲0.40元,漲幅為4.00%。
小米:本周4.80元,比上周同期的4.40元上揚0.40元,漲幅達9.09%。
淮南市
原糧:協優稻1.66-1.48元/公斤;豐兩優稻1.68-1.72元/公斤;小麥1.44-1.46元/公斤。
成品糧:優質特等粳米3.2元/公斤;優質標一粳米3.0元/公斤;標一粳米2.9元/公斤;優質標一晚秈米2.7元/公斤
;標一晚秈米2.5元/公斤。優質特一粉2.1元/公斤。
食用油:二級菜油9元/公斤;豆油9.2元/公斤;色拉油9.3元/公斤。
② 原油期貨一直漲,,那我們吃的油脂會漲嗎
原油價格和食用油價格其實沒有必然的聯系,去年之所以會一起漲價,是因為美元貶值,同時大量投機資金轉入商品市場炒作的結果!
目前還沒有用食用油做替代能源的最新研究,不過用糧食生產乙醇來調和汽油,已經是世界各國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污染而採取的普遍做法了!
③ 油脂期貨行情
油脂——趨勢重心將逐漸向下移動
1.商品價格波動的核心和長期驅動邏輯以成本和供求為主。然而,中期金融邏輯的干預和短期市場心理的影響不容忽視。
2.自去年以來,石油和石油的持續上漲是由大規模貨幣寬松背景下的進口通脹造成的。供求大多以投機性庫存需求為指導,市場在心理上感到恐慌和興奮。
3.目前,隨著油價達到歷史周期性高點,已經過去了近一年。盡管全球通脹交易預期仍然存在,但市場對通脹前景的擔憂也導致缺乏上升勢頭。然而,商品供需之間的實際矛盾被削弱,供應方的預期投機大多被偽造,需求方的投機庫存面臨巨大壓力,市場心理逐漸恐高,未來市場的石油價格中心可能會逐漸下跌。
拓展資料
1.菜油:菜油庫存還處於低位,但菜籽庫存環比逐漸提升,同時下游需求也處於消費淡季,總體供需矛盾不大,受豆棕影響。
2.棕櫚油:拉尼娜氣象加持下,棕櫚油即將進入增產周期,目前3月份馬棕產量增加40%,隨然出口數據表現也增加,但遠小於供應增速。馬棕庫存面臨累積。同時,近期原油價格高位承壓滯漲,偏弱調整,也抑制豆油、棕櫚油的生物柴油的需求。
3.豆油:南美大豆產區天氣炒作基本被證偽,巴西大豆收獲進度也不斷加快,新大豆未來逐漸到港,國內大豆供應充足。而需求端也面臨季節性消費淡季影響。同時,近期中儲糧持續拋售豆油,增加市場供應的同時也給投機性存貨情緒較大壓力。豆油價格面臨下行調整。但需要注意北美大豆種植產區天氣炒作,影響回調節奏。
4.總體來說:油脂回調跡象越來越明顯,可關注盤面指標信號設計操作策略,短期關注北美天氣炒作、原油價格異動、國內收儲政策的風險。
④ 問個股市的問題,為什麼最近油汽股一直漲
因為最近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在走高,國際原油的價格行情一直在上漲的走勢當中,當國際原油、美油、布倫特這類原油上漲的時候,股市與油價有關的油服行業、油氣行業、採掘服務、石化之類的板塊行情都會因為受到這種國際大宗商品的提振而刺激到價格的走高,所以如果國際油價繼續的反彈,就會持續有利於帶動國內的一些油服行業的業績增長。
⑤ 豆油價格下半年上漲50%,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在2020年上半年時,一桶20升的大包裝豆油價格為110--120元,而現在一桶20升的大包裝豆油價格則為175--180元,漲幅近50%,一桶油比以前貴了60元。
另外,據央視財經記者調查,現在國內的豆油市場存量還非常大,並不會出現豆油短缺的現象,更不會影響老百姓春節期間對豆油的需求。因此,盡管豆油的價格有所抬升,但老百姓對豆油的食用還是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
⑥ 國際原油價格為什麼持續上漲
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6%,原因是巴林、葉門和利比亞的抗議者與警方發生沖突,且據伊朗國家電視台報道,該國正在向蘇伊士運河派出兩艘戰艦。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從此前觸及的兩年高點下滑,原因是交易商將更多資金轉而買入紐約原油期貨。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3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37美元,報收於每桶86.36美元,漲幅為1.6%,這一漲幅創下自1月3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過去一年時間里,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上漲了12%。ICE歐洲期貨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01美元,報收於每桶102.77美元,跌幅為1%;昨天報收於每桶103.78美元,創下自2008年9月25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格。基於今天的收盤價計算,4月份布倫特原油期貨與紐約輕質原油期貨之間的差價為每桶13.93美元,低於昨天的每桶15.94美元。由於俄克拉荷馬州庫辛(Cushing)原油庫存充足的緣故,這一差價此前一直都在擴大。紐約商業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美元,報收於每桶88.84美元,漲幅為1.1%;3月份合約定於2月22日到期。在一年以前,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比紐約原油期貨輕質原油期貨低1.06美元,去年這兩種原油期貨之間的平均差價為每桶76美分。據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信息署(EIA)今天早些時候公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月11日當周美國天然氣庫存減少2230億立方英尺(約合63億立方米),降幅低於分析師預期。普氏調查顯示,分析師平均預期該周天然氣庫存減少2350億立方英尺(約合67億立方米)到2390億立方英尺(約合68億立方米).在紐約商業交易所的其他交易中,3月份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5美分,報收於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3.87美元,跌幅為1.4%;3月份交割的汽油期貨價格下跌2美分,報收於每加侖2.53美元(約合每升0.668美元),跌幅為0.7%。
⑦ 豆油為什麼會漲價
受國際海運費上漲的直接影響,我國進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斷攀升。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價格不會下降,不過花生油和香油價格仍會保持穩定。受大豆期貨上漲的影響,國內大豆油也開始全面漲價,一天之內,5升裝的金龍魚大豆油從41元上漲到44元,5升裝火鳥大豆油從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裝福臨門大豆油從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漲幅超過10%.
除了豬肉和雞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遺憾的是,食用油也沒有逃離價格暴漲的怪圈,其漲幅甚至高於股票的漲幅。
發改委表示,目前中國食用植物油庫存較多,貨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導致價格上漲還是原料價格飛漲?經過一系列調查。記者發現油料價格上漲的最大原因竟然來自一場悄無聲息的國際大豆定價權爭奪戰。食品佔CPI權重的30%強,而油料價格的上漲則直接拉動了CPI的增幅,因此作為CPI的調查之一,食用油的價格上漲波幅引起了記者注意。
據調查,僅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5L胡姬花特香壓榨一級花生油的批發價漲8%,售價110元、5L金龍魚調和油從56元上漲至60元,5L的鷹嘜玉米油從60元漲到65元,5L的金龍魚玉米油從68元漲到70元,5L胡姬花壓榨一級花生油從88元漲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壓榨一級花生油要漲到130元/瓶,漲幅近五成. 而在眾多的食用油品種中,口味已經被普羅大眾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銷量又占所有油脂銷量的60%,因此,本次調查記者便以大豆的漲幅作為樣本。失去大豆定價權如此全面的價格上漲,其原因主要來自於油料價格的上漲,而作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價格為何漲幅如此劇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業內人士說,「三年前中美爆發的『大豆戰爭』,讓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急劇萎縮,後來在國際上,我們就失去了大豆的定價權。」
從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國CBOT市場帶動,大連期交所的大豆合約從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於美國大豆產區天氣乾旱,其後美國農業部的月度供需報告出台,對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瀾,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後上沖階段,美盤創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連期交所的大豆合約創出4100元的歷史紀錄。
此時,正值白宮對中國紡織品設限,為緩和中美經貿關系,中國向美國派出農產品(行情論壇)采購團,采購了150萬噸大豆。當時中國代表團在4100元/噸左右的價格上簽下訂單。然而此後一個月,大豆價格跌至3100元/噸。
「當時中方由於信息不通暢和缺乏國際貿易經驗,片面聽信美國公布的虛假研究報告,從而在國際豆價大幅下跌前夕在高價位上吃進了大批大豆。」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田仁禮說。這個時候,美豆如潮湧入,豆價持續暴跌,山東依靠進口大豆的加工企業幾乎全軍覆沒,國內種植業也遭受重創。2006年主產區黑龍江的大豆種植面積比2005年減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減少600萬畝,總產量由130億斤降至92億斤。
種植面積連年銳減掀起新一輪題材炒作,豆價再度攀升,同時也加深了國內市場對進口的依賴。油籽雜志《油世界》11月28日發表報告預計,中國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進口量將從2006/2007年度2872萬噸增至3400萬噸,以彌補國內產量損失所帶來的供需缺口,並抑制國內高企的大豆價格。
「3年前美國人在高價位上把大豆塞給中國,讓你狠跌3年,跌得你種植面積萎縮了,現在美國人又趁勢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進,再讓你狠跌,我們可能被人家玩於股掌之上。」一位觀察大豆市場3年的分析人士說。
大豆危機導致「產業失竊」
中國原有的大豆加工企業大多分布於東北大豆主產區附近,隨著中國加入WTO,大豆市場開放,然而當廉價進口大豆大量湧入時,這些加工國產大豆的企業陷於劣勢地位,因為國產大豆不但出油率比進口大豆低2到3個百分點,而且是依賴農戶小規模生產,成本高於美國的機械化種植。為了擺脫困境,加工商們紛紛來到長三角和珠三角的銷區,依託港口建廠,轉而加工進口大豆。在中國大豆壓榨能力大肆擴張之時,世界大豆的總體生產水平又正處於下降周期,因此眾多壓榨企業爭搶原材料,反而加劇了定價權的丟失。
由於在國際大豆的期貨市場中缺少話語權,國內的大豆價格始終要伴隨著國際價格的變化而變化,而在今年國際豆價屢創新高的同時,國內的大豆產量大幅的銳減。而豆農對於種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種植面積大幅減少,2006年黑龍江的大豆種植面積比2005年減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減少610萬畝,減少了12%。
作為豆油的原料,大豆價格隨國際價格起落,其波動反應必然也就輻射到我國的食用油領域。因此在今年我國油價持續上漲來看,其直接的原因是:喪失國際定價權!
國儲油雙刃劍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裡的搶手貨,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論起漲價的速度,還是大豆油數第一。
而在整個油料作物方面,近幾年的生產規模萎縮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國油料種植面積比上年減少了1000多萬畝,2007年比2006年又減少了1000多萬畝,產量下降,再加上國內的需求增長,油料自給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時逢大豆價格上漲時期,其他食用油的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
為了平抑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國家糧食部門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將國家儲備油以競標的形式投向市場。全國投放總量達到20萬噸,其中豆油17.8萬噸,菜籽油2.2萬噸。作為分會場的華南糧食交易中心負責人陳總經理向記者坦言,國家打開糧食儲備,其目的是為了供需關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夠以此開控制油價的上漲,但是這樣的做法其實不會產生多大的平抑物價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競標現場,華南糧食交易中心的會場里聚集著南方部分省區的油商,當時巢湖、蘇州、東莞地區的大豆油的起拍價都在8150元/噸—8750元/噸之間。一個起拍單位通常是1000噸左右。負責拍賣的儲備部劉經理事實上在肯定國家的這一做法:「這是國家第一次公開賣國儲油啊!而且來競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業,競標成功後,他們必須承諾在一個月內將所競得的食用油向市場投放。這么一來,市場的缺口就相對小了,價格也就自然低了起來。」
而從廈門專程趕來競標的陳喬在為一家食用油企業服務,在他眼裡,這事實上並不是一件要為市場做善事的商業機會,「國際大豆(價格)一直在漲,而且後市也在看漲,這樣的一批油下來,我們做加工的當然負擔就小了!」據陳喬透露,事實上來競標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業,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廠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龍魚和北方的魯花等廠家,在他看來,這樣的競標會,其實是一場降低企業風險的盛宴,「主要是這個價格(競標價格)比市場上的價格低,與此同時,後市看漲的預期很強烈。」而對於能否通過國儲油的公開發售以平抑食用油價格上漲,陳喬答得很直接:「不會。」這時,蘇州的中央儲備量直屬庫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噸的價格起拍,通常這樣的起價,成交價都會在9000元/噸左右成交。
負責研究我國糧食產業的研究員胡鋒也同意這一觀點,由於食用油並沒有太大的季節差異,因此需求總體是平穩增長的。國儲油的競拍,只是減少了企業的風險,油企不會因此而將這批油降價出售,特別是在後市看漲的情況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國的豆油的價格正在10000元/噸上堅挺地走著。其中沈陽的價格達到了11700元/噸,廣州的出廠價也達到了11800元/噸。天津、山東、張家港、廈門等地的價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噸左右。與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陽的價格上漲了200元/噸,廣州的價格也上漲了400元/噸,全國這一天的漲幅在400~500元/噸之間。與2007年9月底的那場競標相比,每噸已經高出了2000多元。
⑧ 期貨當中豆類和油脂類的關系
1,目前國內除東北外的地方, 豆油或者豆類企業基本都有外資背景. 所以一般來說不存在誰主導,他處於一種半壟斷的行為. 2個市場是互相配合,遙相呼應的狀態.
2,這種背離一般都是國外走高,國內不跟. 出現這種情況有2個原因.
一 中國有個企業叫中糧,還有個機構叫國儲. 他們有二個責任,平抑物價跟保護農民利益. 所以我們經常都可以看到,當某農產品價格非常高的時候,空軍主力往往都是中糧系的,即使虧錢也在所不惜. 而當某農產品價格非常底的時候,多頭主力往往也是中糧系的.
二 傳統的這些品種,都是國內比較緊缺的,而我們國家的消費往往都是在全世界占前列的.所以我們在很多報導都可以看到,所謂"中國需求".只要是中國要的,那價格一定是要漲的. 扯遠了.
簡單的說,2個市場互相配合,那麼當國內市場不再跟進的時候,這些外資就會繼續在國外市場繼續炒作,反正是要利益最大化.
⑨ 商品期貨為什麼開盤一分鍾就漲了特別的多 比如之前的瀝青 今天8月18的豆油
商品期貨開盤價是集合競價方式,很多時候存在跳空高開或者低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