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棉花什麼時候成立的
㈠ 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歷程
一、期貨市場的發展過程
國際期貨市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由商品期貨到金融期貨、交易品種不斷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
(一)商品期貨——標的物為實物商品的期貨合約。
1、農產品期貨:1848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誕生以及1865年標准化合約被推出。
1. 穀物期貨——小麥、玉米、大豆
2. 經濟作物——棉花、咖啡、可可
3. 畜禽產品——黃油、雞蛋、生豬、活牛、豬腩
4. 林產品 ——木材、天然橡膠
2、金屬期貨:1876年成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開金屬期貨交易之先河。當時的名稱是倫敦金屬交易公司,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
1.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國際定價權)、錫、鉛、鋅、鋁、鎳、白銀
2.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黃金(1974年推出,國際定價權)、白銀、銅、鋁
3、能源期貨: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1. 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2. 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
(二)金融期貨
目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金融期貨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
1、外匯期貨(第一種金融期貨)
1972年5月,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設立了國際貨幣市場分部(IMM),首次推出外匯期貨合約。
2、利率期貨
1975年10月,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上市國民抵押協會債券(GNMA)期貨合約,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率期貨合約。
㈡ 鄭州棉花期貨
自2021年12月8日結算時起,棉花期貨2201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標准調整為15%。自2021年12月13日結算時起,棉花期貨2201合約的交易保證金標准調整為20%。按規則規定執行的交易保證金標准高於上述標準的,仍按原規定執行。
拓展資料:
1、期貨,它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實際上是可交易貨物(商品)。期貨主要不是商品,而是基於一些流行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和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的標准化交易合約。因此,標的可以是一種商品(如黃金、原油、農產品)或一種金融工具。期貨交割日期可以推遲一周、一個月、三個月甚至一年。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稱為期貨合同。期貨交易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投資或投機期貨。
2、期貨市場最早出現在歐洲。早在古希臘和古羅馬,就有了中心交易場所、大宗易貨交易和具有期貨貿易性質的交易活動。最初的期貨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的。第一個現代期貨交易所於1848年在美國芝加哥建立,並於1865年建立了標准合約模式。20世紀90年代,中國現代期貨交易所應運而生。中國現有四個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期貨產品的價格變動對國內外相關行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3、即期遠期交易最初是雙方在一定時間內交付一定數量貨物的口頭承諾。後來,隨著交易范圍的擴大,口頭承諾逐漸被買賣合同所取代。這種合同行為變得越來越復雜,需要一個中間人的保證,以監督買賣雙方按期交貨和付款。因此,1571年在倫敦開設的世界上第一家商品期貨交易所——皇家交易所應運而生。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改善運輸和倉儲條件,為會員提供信息,1848年,82名商人創辦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入了遠期合約;1865年,芝加哥穀物交易所引入了一種名為「期貨合約」的標准化協議,取代了原來的遠期合約。這種標准化的合同使得合同可以易手買賣,並逐步完善了保證金制度,形成了專門從事標准化合同買賣的期貨市場,期貨成為投資者的投資理財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許通過套期保值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
㈢ 中國四大交易所成立立日期
上海期貨交易所
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上市交易的有銅、鋁、天然橡膠、燃料油、黃金、白銀、鋅、鉛、螺紋鋼、線材。
鄭州商品交易所
成立於1990年10月12日,交易的品種有強筋小麥、普通小麥、PTA、棉花、白糖、菜籽油、早秈稻等期貨品種。
大連商品交易所
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掛牌交易的品種有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聚乙烯、棕櫚油、焦炭。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於2006年9月8日在上海成立。交易品種:股指期貨。
希望採納!謝謝!
㈣ 棉花期貨是於哪一年上市在哪個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
你好,國內棉花期貨是於2004年10月28日,在鄭州商品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的!
㈤ 中國期貨市場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期貨市場的產生起因於80年代的改革開放。1987年前後,一些關於建立農產品期貨市場的文章見諸報端。為了解決價格波動這一難題,使有效資源能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先後做出重要指示,決定研究期貨交易。1988年3月七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商業體制改革,積極的發展各類批發市場貿易,探索期貨交易。」從而確定了在中國開展期貨市場研究的課題。
拓展資料:經過一段時期的理論准備之後,中國期貨市場開始進入實際運作階段。在1990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了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引入期貨交易機制,作為我國第一個商品期貨市場,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
中國的期貨市場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90年到1995年,遍布全國各地的交易所數目一度超過50家,年交易量達6.4億手,交易額逾10萬億元,期貨品種近百種,交投可謂非常活躍。但是,當時的法規監管較為滯後,發生了不少問題。因此,國務院決定全面清理整頓期貨市場,建立適用於期貨市場的監管法規,將交易所數目減少至15家,期貨經紀公司數目大幅縮減,並限制了境外期貨交易。
第二階段是1996至2000年,國家繼續對期貨市場進行清理整頓,加上中國證券市場迅速發展,期貨市場步入低潮。1998年,國家把14家交易所進一步削減至3家,即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2000年,期貨交易量萎縮至5400萬 手,交易額為1.6萬億人民幣。
從2001年至今是第三階段。期貨市場逐漸復甦,期貨法規與風險監控逐步規范和完善。2004年,國內新增棉花、黃大豆2號、燃料油與玉米4個品種。2005年交易量恢復增長到3.23億手,交易額達13.45萬億。白糖、棉花交易平穩,小麥品種較為成熟,價格發現和套期保值功能逐步發揮。2006年,中國期貨市場即將推出金融期貨品種。
㈥ 成為中國期貨交易的開端是在哪裡
中國期貨交易的開端是1990年10月12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成立,以現貨交易為基礎,同時引入期貨交易機制,邁出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第一步。期貨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拓展資料】
期貨交易是以現貨交易為基礎,以遠期合同交易為雛形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高級的交易方式。它是指為轉移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而對那些大批量均質商品所採取的,通過經紀人在商品交易所內,以公開競爭的形式進行期貨合約的買賣形式。
期貨,通常指的是期貨合約,是一份合約。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在將來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對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數。期貨交易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客戶參與期貨交易的一般過程如下:
一、期貨交易者在經紀公司輸開戶手續,包括簽署一份授權經紀公司代為買賣合同及繳付手二、續費的授權書,經紀公司獲此授權後,就可根據該合同的條款,按照客戶的指標辦理期貨的買賣。
三、經紀人接到客戶的訂單後,立即用電話、電傳或其它方法迅速通知經紀公司駐在交易所的代表。
四、經紀公司交易代表將收到的訂單打上時間圖章,即送至交易大廳內的出市代表。
五、場內出市代表將客戶的指令輸入計算機進行交易。
六、每一筆交易完成後,場內出市代表須將交易記錄通知場外經紀人,並通知客戶。
當客戶要求將期貨合約平倉時,要立即通知經紀人,由經紀人用電話通知駐在交易所的交易代表,通過場內出市代表將該筆期貨合約進行對沖,同時通過交易電腦進行清算,並由經紀人將對沖後的純利或虧損報表寄給客戶。
七、如客戶在短期內不平倉,一般在每天或每周按當天交易所結算價格結算一次。如帳面出現虧損,客戶需要暫時補交虧損差額;如有帳面盈餘,即由經紀公司補交盈利差額給客戶。直到客戶平倉時,再結算實際盈虧額。
㈦ 棉花 哪年成為 期貨產品,謝謝~
您好:
鑒於此,2002年9月國務院正式批復證監會由鄭州商品交易所開展國內棉花期貨交易的研究與准備工作,並適時推出棉花期貨交易。為了支持和鼓勵涉棉企業參與棉花期貨交易,國家纖維檢驗局將所有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交割的棉花全部納入公檢。
國內棉花期貨的上市交易為涉棉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在今後的幾年內,是一個新的變革時期,是一個重新洗牌的時期,是一個優勝劣汰加速的時期,是一個每個企業家都必須高度關注的時期。
棉花期貨是在高度組織化的交易所內進行,買賣對象是不確定的,交易所是代表國家組織交易活動,交易所通過逐日盯市制度擔保履約。我國期貨市場發展十年,已建立較為完善的法律監管制度。證監會、中國期貨業協會、交易所,三級監管架構已經形成,確保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㈧ 中國期貨市場的發展史是怎樣的
1990年10月12日 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中國期貨市場誕生。
1992年9月 第一家期貨經紀公司——廣東萬通期貨經紀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開業。
1993年5月28日 鄭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標准化期貨合約,實現由現貨到期貨過渡。
1993年11月4日 國務院發出《關於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通知》?中國期貨市場規范整頓開始。
1994年4月6日 國務院關停一些大期貨品種——鋼材、食糖、煤炭的期貨交易;同年9月29日暫停粳米、菜籽油期貨交易。
1994年5月16日 國務院辦公廳批轉國務院證券委《關於堅決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若干意見的請示》?開始對期貨交易所全面審核、嚴格控制國有企事業單位參與期貨交易、嚴格查處各種非法期貨經紀活動。
1994年10月 天津、長春聯合期貨交易所、上海商品交易所等14家試點交易所成立。
1998年8月 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將原14家期貨交易所合並為大連、鄭州、上海三家。
1998年11月24日 中國證監會批准重新修訂後的大豆、小麥、綠豆、銅、鋁、天然橡膠等六個合約。
2001年3月5日 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寫入「十五」計劃綱要。
2002年6月1日 中國證監會主席周小川宣布新的《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和《期貨經紀公司管理辦法》自2002年7月1日開始實施。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燃料油、玉米、棉花相繼上市交易。
㈨ 三大期貨交易所成立時間
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0月12日,是我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也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交易的品種有強筋小麥、普通小麥、PTA、一號棉花、白糖、菜籽油、早秈稻、玻璃、菜籽、菜粕、甲醇等16個期貨品種,上市合約數量在全國4個期貨交易所中居首。
上海期貨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目前上市交易的有黃金、白銀、銅、鋁、鋅、鉛、螺紋鋼、線材、燃料油、天然橡膠瀝青等11個期貨品種。
大連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3年2月28日,是中國東北地區唯一一家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有玉米、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棕櫚油、聚丙烯、聚氯乙烯、塑料、焦炭、焦煤、鐵礦石、膠合板、纖維板、雞蛋等15個期貨品種。
(9)中國期貨棉花什麼時候成立的擴展閱讀:
香港期貨交易所(HKFE)
香港期貨交易所於1976年成立,是亞太區內主要的衍生產品交易所。期交所提供一個高效率且多元化的市場,讓投資者可透過逾130家交易所參與者(許多為國際金融機構的聯系機構)買賣期貨及期權合約,包括股票指數、股票及利率期貨及期權產品。
2000年3月6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與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實行股份化並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香港結算)合並成為香港交易所(HKEX)擁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期貨交易所
㈩ 請問期貨鄭棉最開始是什麼時間上市的
鄭州商品交易所宣布,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棉花期貨將於2004年6月1日上市交易。率先上市的是一號棉花期貨合約。
鄭商所最新發布的《關於棉花期貨上市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稱,鑒於棉花期貨首次在我國推出,為確保棉花期貨上市交易後平穩運行,按照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的原則,先上市交易一號棉花期貨合約。通過培育市場,規范運作,發揮棉花期貨市場功能,積累市場運行經驗後,擇機推出二號棉花期貨合約。
即將上市的一號棉花期貨合約,其交易單位為5噸/手(公定重量),最小變動價位為5元/噸,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為不超過上一交易日結算價±4%,合約交割月份為1、3、4、5、6、7、8、9、10、11、12月,基準交割品為328 B級國產鋸齒細絨白棉(符合GB1103-1999),交割地點為交易所指定棉花交割倉庫,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7%,交易手續費為8元/手(含風險准備金),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交易代碼為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