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期貨有什麼用
『壹』 期貨有什麼作用
1、投機(給市場提供流動性)
2、套保(套取保值、規避風險)
『貳』 期貨的作用是什麼
發現價格
由於期貨交易是公開進行的對遠期交割商品的一種合約交易,在這個市場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點,對各種信息的不同理解,通過公開競價形式產生對遠期價格的不同看法。期貨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反映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預期性的特點,有利於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迴避風險
期貨交易的產生,為現貨市場提供了一個迴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使期現貨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迴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
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現貨價格同時受共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動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於有交割機制的存在,在臨近期貨合約交割期,期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
交割:期貨交易的了結(即平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對沖平倉;二是實物交割。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機制的存在,使期貨價格變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交易的兩大功能使期貨市場兩種交易模式有了運用的舞台和基礎,價格發現功能需要有眾多的投機者參與,集中大量的市場信息和充沛的流動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為迴避風險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時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價格的波動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過合約的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叄』 期貨市場的作用是啥
(1)
迴避價格風險的功能。期貨市場最突出的功能就是為生產經營者提供迴避價格風險的手段。即生產經營者通過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業務來迴避現貨交易中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鎖定生產經營成本,實現預期利潤。也就是說期貨市場彌補了現貨市場的不足。8bihui.com/xcyqm數字貨幣交易平台幣匯
(2)
發現價格的功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是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形成的。期貨市場上來自四面八方的交易者帶來了大量的供求信息,標准化合約的轉讓又增加了市場流動性,期貨市場中形成的價格能真實地反映供求狀況,同時又為現貨市場提供了參考價格,起到了「發現價格」的功能。
(3)
有利於市場供求和價格的穩定。首先,期貨市場上交易的是在未來一定時間履約的期貨合約。它能在一個生產周期開始之前,就使商品的買賣雙方根據期貨價格預期商品未來的供求狀況,指導商品的生產和需求,起到穩定供求的作用。其次,由於投機者的介入和期貨合約的多次轉讓,使買賣雙方應承擔的價格風險平均分散到參與交易的眾多交易者身上,減少了價格變動的幅度和每個交易者承擔的風險。
(4)
節約交易成本。期貨市場為交易者提供了一個能安全、准確、迅速成交的交易場所,提供交易效率,不發生「三角債」,有助於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
(5)
期貨交易是一種重要的投資工具,有助於合理利用社會閑置資金。
期貨交易所能帶動所在地第三產業的發展,繁榮當地經濟。
『肆』 期貨有什麼用處
期貨是風險管理工具
風險管理工具是期貨套期保值功能的延伸,也可以說是後者概念的抽象化。當代金融市場在進行期貨品種設計開發的時候,正是以風險管理工具這一思想作為指導的。評估品種開發成功與否,也以風險管理功能發揮效果作為主要標准。目前,我國股指期貨品種研究與開發工作,就是在把期貨視為風險管理工具這一思想范疇下進行的。
將期貨視為風險管理工具,這是從宏觀戰略角度思考期貨作用的表現。原來人們關於期貨風險認識僅集中於某一行業或某一具體商品上,現在風險含義已經擴大,人們充分認識了風險更豐富的外延,不僅有非系統風險而且有系統風險。期貨對宏觀經濟發揮重要作用,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講是對系統風險進行分解,通過期貨品種開發,從而達到分散系統風險的目的。當然,也有直接開發系統風險管理工具來服務宏觀經濟的,比如股指期貨。因此,在進行股指期貨研究開發的時候,研究者們十分強調期貨對宏觀經濟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面,將其視為股市廣大投資者提供的風險管理工具。
期貨功能只有通過投資者掌握運用多樣化風險管理工具之後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期貨對宏觀經濟產生的重要作用也只有在期貨品種多樣化的基礎才能表現出來。支持各種期貨品種開發的指導思想,以期貨功能特別是規避風險功能認識的抽象化即風險管理工具理論為基礎,前者是後者的必然延伸。當前加強期貨規避風險理論研究宣傳,積極開發各種期貨品種,對於彰顯期貨對宏觀經濟的重要作用至關重要。
1深入分析套期保值功能,正確認識風險管理工具的含義。
套期保值是為現貨商設計的一種保守交易方式,也是現貨商合理運用期貨功能的方式。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之間的趨同性,使現貨商運用期貨保證金制度對現貨進行保值成為可能。期現價格的趨同性和期貨保證金制度是現貨商進行套期保值的兩個基本條件。
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如何產生趨同現象呢?一是在影響現貨價格波動的因素中,有現貨商對未來預期的成分,這樣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的影響因素存在一致性。二是現貨商對期貨市場的合理運用,現貨商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中其思想行為給期貨價格帶來重要影響。這兩個方面是期現價格產生趨同性的客觀基礎。
不僅套期保值以期現價格的趨同性為基本條件,而且套期保值功能發揮與期現價格趨同性表現互為因果。加強對兩者之間存在關系的認識十分重要,它要求人們不要人為地限制套期保值功能發揮,否則必將造成期貨價格走向與現貨價格背離,而期現價格走向背離的結果勢必影響套期保值功能發揮。國內期貨在其發展初期曾發生過諸多事件,其中主要表現之一就是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嚴重背離。這一現象與有關方面在制訂交易制度時忽略套期保值功能與期現價格趨同性互為因果關系有關,有的交易制度甚至人為地限制套期保值功能的充分發揮。這些事件也嚴重影響了套期保值功能的發揮,給社會認識期貨市場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從效果來講,保值是一個相對概念,保值可能是獲利保值,也可能僅減少虧損。原因在於保值交易帶有一定的預期性,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起作用,因為現貨商是運用期貨進行保值的。保值的效果是鎖定利潤和鎖定風險,由於以持有現貨(;不管是現在持有還是將來持有);為條件,這就決定了保值與「敞口」的投機交易有別。因此,財務結算上要求保值效果必須與現貨聯系在一起,不能獨立結算。目前有些企業仍然存在著對期貨套期保值理解上的障礙,比如作為賣出保值者,只看到期貨操作賬面上出現贏利的一面,看到虧損就接受不了,認為期貨有風險。
事實上,對於保值者,只要實施了保值行為,比如在期貨上賣出自己的庫存,市場下跌,期貨賬面上出現贏利固然可喜,與此同時庫存代表的市面價值也相應地貶值了。在這里,保值的作用是通過期貨贏利彌補了現貨貶值帶來的經濟損失。對於因保值而出現期貨賬面虧損的現象,同樣不必痛心疾首,因為現貨是升值的。保值是作為鎖定利潤或鎖定風險的手段,對於保值者,期貨賬戶上的結果若沒有與持有現貨這一事實聯系在一起,則沒有任何意義。因此,真正的保值者不必為贏利所喜也不必為虧損而悲,保值的風險不在於期貨而在於現貨。如果保值者過於在意期貨上的虧損,強調期貨風險,必然影響其對套期保值功能的正確認識。當前要擴大投資者參與期貨的規模,使企業、現貨商正確認識期貨市場風險及套期保值功能十分必要。
2在風險管理工具定義下,對沖基金拓寬了期貨的作用。但必須指出,對沖基金的所為並沒有創新期貨套期保值功能,因為它的交易行為與套期保值有根本性不同。
作為風險管理工具,期貨不僅適宜與期貨品種相關的企業、現貨商進行套期保值,而且適宜一些大的投機機構、資產管理公司。只要操作方法得當、判斷正確,後者運用期貨進行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將十分有效。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運用期貨作為風險管理工具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它確實有與期貨相關的現貨持倉,比如擁有股票、國債等,在預期不利的情況下,運用股指期貨、股票期貨、國債期貨等進行風險管理。二是在考慮到持有某些現貨包括物業等獲利機會較小的情況下,決定通過期貨市場套利以獲取較好的投資收益。
作為大的資金持有者,在期貨中進行「敞口」投機交易即單邊交易會面臨很大風險,因此常常需要進行組合投機,利用不同市場的相關性,在一個市場買入而在另一個市場賣出,從而達到降低風險擴大獲利面的目的。國外對沖基金採用這種方法十分普遍。他們跨時間、跨市場、跨區域進行套利,充分發揮資本自由流動、資本市場國際化的特點,將所管理資金配置於最優狀態。但是,不論從追求的目的和操作的方式來看,對沖基金的套利行為與傳統的套期保值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區別對沖基金套利行為與套期保值的時候,首先須明確反向操作或反向持倉不是套期保值的核心概念。從嚴格意義上講,持有現貨者並沒有買入的性質,如生產商對現貨的擁有,套期保值可以對現有的現貨進行保值,也可以對未來的現貨進行保值。因此,在進行套期保值時,沒有與期貨行為相反的事實同時出現。套期保值首先是一種需要,對風險進行管理、對利潤進行鎖定的客觀需要,而不是兩種相反交易行為的組合。不明確這一點,很容易將期貨中兩種同時出現等量的且相反的交易行為視為套期保值。事實上,像對沖基金這樣一買一賣兩種相反行為,充其量只是效果上的套利,不是所謂套期保值,盡管它的操作原理可能來自期貨套期保值操作方法,而且可能與套期保值一樣同為保守的交易方式。
基金的套利行為與現貨商的套期保值有本質上的區別。前者的行為可准確稱為對沖,是一種純粹對期貨市場相關性及交易機制的合理運用,這種行為並非無風險,只是風險可能較小,一旦判斷有誤,一樣為風險淹沒。近年來國外老虎基金、量子基金相繼失利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現貨商只要堅持套期保值原則,可以在期貨中實現無風險或零風險狀態,是對沖基金的行為所無法達到的。從風險轉移的內容來說,對沖基金在期貨中的套利行為不是轉移期貨標的相應的現貨市場風險,確切地說它所要轉移的是持有本金不能增值的風險。在匯率利率變化不構成風險或者它們的變化可以忽略不計的時候,這種套利行為實質上是逐利的。因此對沖基金對期貨的運用一般宜視為逐利工具,有時也視為風險管理工具,特別在基金採用較保守有效的操作方法的時候。
准確理解對沖基金套利行為實質,除了明確它與套期保值行為的區別外,還要明確風險管理工具這個定義與套期保值概念的邏輯關系。風險管理工具這一定義雖來自於套期保值功能含義的抽象化,但經過抽象概括之後,風險管理工具定義的外延已經比套期保值豐富,比如現代金融市場上將期權交易也視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它是在風險管理工具這個定義下創新出來的,它與期貨不是一個概念。在現代金融市場諸多風險管理工具中,由於期貨是最有效的一種工具,是眾多風險管理工具之首,以至於理論上常把期貨與風險管理工具概念等同。同樣,都是在風險管理的理念下運用期貨進行交易,對沖基金的套利行為與現貨商的套期保值在性質上不一樣完全可以理解。對沖基金的套利行為與其說是對期貨市場保值功能創新運用,不如說是對期貨投機功能的充分開發。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對沖基金套利交易的背後沒有一個保值對象——相應的現貨。
最近有些專家將對沖基金的操作行為也視為國際期貨現代意義上的「套期保值」,並認為國內「套期保值」理念落後是限制許多企業參與期貨的重要原因,要求對「套期保值」進行創新,讓國內許多企業也效仿國外基金進入期貨市場。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及投資機構不能進入期貨市場是事實,這個事實突顯出我國期貨游離在主流經濟之外的特徵,以及與國際期貨市場發展現狀存在的巨大差距。事實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國家相關法律的制約及缺乏相應的適合各類投資者需要的期貨品種等。而將原因歸咎於國內對套期保值功能認識的滯後,認為需要對套期保值進行創新,這種解釋有值著商榷之處。
首先,國外對沖基金對期貨的運用,其行為與套期保值概念沒有內在聯系;其次,對沖基金對期貨的運用,是在將期貨視為風險管理工具這樣的認識很普遍或者社會已達成普遍共識的情況下出現的。而我國對於期貨是風險管理工具的認識還很不普遍,社會認識的差別及期貨品種缺乏決定了我國企業或投資機構參與期貨的狀況,也決定了國內與國際期貨發展現狀之間的距離。
必須強調指出,國內期貨存在的狀況不是靠所謂套期保值功能創新所能改變的,況且國外對沖基金的操作與套期保值風馬牛不相及,如此倡導套期保值創新將會造成一些重要的思想認識和方法上的混亂。比如將現實問題視為理論問題,試圖通過創新期貨理論特別是創新期貨功能理論來解決現實問題,可能把期貨發展引入歧途。對我國來說,加強對期貨基本功能的認識十分重要,它有助於縮小與國際上的認識差別,為國內期貨深入發展夯實思想基礎。就創新內容而言,我國期貨市場當務之急是進行期貨品種創新,即進行各種風險管理工具開發,期貨理論創新則次之。從這個意義上講,目前廣泛進行期貨基本知識普及教育尤為迫切。
期貨價格發現功能
1價格發現的實質。
期貨價格發現是一個有關未來價格的認識,價格發現使未來存在得以確定,正如現貨價格的確定一樣,所以期貨也被稱為交易未來。與此同時,期貨發現價格,給相關的生產商消費商計劃生產消費提供了便利,促進了商品流通。關於這些認識,目前人們的異議並不多。或許這個價格發現功能並非期貨所獨有的原因吧,只要有投機交易且交易又十分集中的地方,市場價格皆具有未來發現功能,股票市場、新興批發市場也具有這個功能。在滬深股市中,股民們認為,買入某個股票是看好企業的未來收益,這樣的認識與價格發現含義一致。市場價格發現功能,與投機定義的詞源意義有關,實際上與人們預期交易有關。
期貨在本質上是交易未來,又由於其投機功能較其它市場顯著,故價格發現功能十分明顯。在論述價格發現內容時,有學者認為,期貨價格發現是價格趨勢的發現,而不僅僅是價格水平發現,價格發現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過多拘泥於具體價格的是非是沒有現實意義的。期貨價格發現的這個特點,可以認為是期貨市場往往比現貨市場活躍、期貨市場價格波動比現貨市場大的原因,因為後者在具體交易中交易者十分在乎具體的價格水平,對於價格未來性信息考慮沒有期貨更充分。
2價格發現功能與套期保值功能的關系。
期現價格的趨同性是建立在兩個市場價格運動趨勢基本一致的基本上的,它是現貨商進行套期保值的基礎,如果期貨價格發現不是以期現價格趨同性為主要內容,而發現的是期現價格相異性,則期貨市場便失去了套期保值功能。因此,期貨價格發現內容規定為期現價格趨同性十分重要,它是決定期貨價格是否具有風險管理功能的基礎。為了確保風險管理功能正常發揮,有必要對偏離期現價格趨同性的期貨價格發現過程進行規范管理,期現價格趨同性也成為期貨價格發現是否合理、是否理性的標准。從這個意義上講,鑒於某一時候期貨市場價格背離現貨價格的現象已經昭然若揭,一些操縱市場者的用心已洞若觀火,有關方面對期貨價格進行必要的管理是應該的。歷史上有關交易所的風險提示政策及時出台,理應得到投資者的支持。
風險是來自未來不確定性的概念,期貨價格發現由於是未來發現,從這個意義講是現貨市場風險揭示的過程,從而使現貨商實現了風險轉移。因此,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發揮也是現貨商進行套期保值的基礎。這就要求有關方面對期貨市場功能進行全面的開發完善,並充分讓它們發揮作用,強調一方而偏廢另一方,會影響到期貨市場健康發展。
期貨投機功能
期貨投機性或投機功能的來源,是期貨交易制度內含的還是外生的?投機功能發揮與其餘功能有沖突嗎?這些問題涉及投機功能與其它功能的關系。期貨由於以未來為交易對象,又以保證金制度吸引和強化交易者的投機意識,故與價格發現、套期保值功能一起共生於期貨市場中。認識期貨三大基本功能的共生性很重要,它們源於期貨市場的制度創新和交易對象特點,就像人的五官共生於人身上一樣,五官功能之間沒有沖突,期貨三大基本功能——投機功能、價格發現功能、套期保值功能,三者之間也沒有本質上的沖突。這是正確認識三者之間關系的基礎。
問題是投機性是諸多市場普遍存在的功能,並非期貨所特有,只不過是期貨交易對象特徵及交易制度設計使這種投機功能發揮得比其它市場更加充分。投機交易是一種預期交易,從追求的效果來說與套期保值明顯不同。投機交易者追求期貨合約價格波動帶來的價差利潤,同時意味著要承擔風險;套期保值者則轉移風險進行保值,其風險轉移至投機者身上。因此,套期保值功能發揮與投機功能發揮成正比關系,投機越充分,保值效果越好,風險轉移越徹底。
關於投機性的作用問題,國內目前仍有人主要看到其對期貨市場流通量的貢獻上,認為沒有投機性就沒有流通量,為追求流通量而放縱不合理的投機性。其實,期貨市場流通性或流通量有兩個方面的來源,一方面是投機交易,另一方面是套期保值,其中包括期貨市場流通的現貨量。流通量決定於這兩方面的交易量,流通量成為期貨市場投機功能與套期保值功能發揮的重要指標。在對期貨流通量的貢獻中,投機交易與套期保值交易是共榮共損的,不存在流通量少是因為一方交易量大抑制了另一方參與的問題,在現實中期貨流通量增減與市場價格水平還有一定關系。有人在解釋期貨市場流通量少時,將投機功能與套期保值功能對立開來,在追求流通量過程中,建議通過制度設計對某一方有所袒護而抑制另一方功能發揮達到擴在流通量的目的。這樣的認識是有失偏頗的。下面的觀點代表了目前關於兩者對立化的認識。「此群體(;這里指套期保值者);的出現對實現期現結合、探索期貨市場為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服務的新途徑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是,大量實物交割不斷涌現也將威脅到當前糧食期貨市場的正常發展。」一方面強調套期保值功能發揮有利於彰顯期貨市場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認為會影響投機功能的發揮,將兩者關系對立化。這種觀點既沒有認識到作為基本功能兩者共生於期貨市場的無沖突性關系,也容易誤導市場有關方面為活躍某一期貨品種而走急功近利的道路。這種觀點容易在處於困境中的期貨市場存在,它可能成為解釋困境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並成為解決困境的指導思想。從國內期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及近來某些品種的運行狀況看,以對立投機功能與套期保值功能的觀點指導期貨市場交易制度建立、指導市場開發和運作是行不通的,真正要解決問題還須拓寬思路,在正確認識期貨套期保值、價格發現、投機等功能關系的基礎上完善交易制度,同時加強研究,開發出適合期貨市場發展規律的品種,以滿足交易者的需要。
『伍』 期貨在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用
期貨,是交易預期,期貨的用處很大:
第一,大宗商品期貨,比如原油,糧食,鋼鐵等等,通過期貨的方式,可以將商品變成標准品,方便企業單位采購,市場的大宗訂單都是通過期貨的形式交易的。
第二,期貨電子交易的發展,帶動的是整個金融體制,尤其是在資金的回籠和再分配上,增加增加流轉率。
第三,是一種眾籌模式,對事件的發展提供預期,預期好,則可以干,預期差,則停止,從整個人類的層面來講,理論上可以減少風險,避免資源浪費,創業投資和期貨一樣,是另一種形式,按揭買期房,也是一種期貨,只不過對於商品的再次交易,有比較多的管制而已。
希望對你有幫助。
『陸』 期貨的意義是什麼
期貨市場被認為是市場組織的高級形式,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節省交易成本。期貨市場為交易者提供了安全、准確、快速的交易場所,提供了交易效率,不產生三角債,有利於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
在現貨市場買賣一定數量的現貨商品時,在期貨市場買賣品種和數量與現貨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可以用一個市場的利潤彌補另一個市場的損失,從而規避價格風險。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持其價值,是因為特定商品的期貨和現貨價格同時受到共同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化方向大體相同。由於交割機制的存在,在期貨合約的交割期附近,期貨價格和現貨價格趨於一致。
『柒』 期貨都是那些人在炒,期貨有什麼用,誰能通俗易懂的說明一下嗎
期貨,簡單地說就是用當前的價格進行以後的交易。大致過程是:買家與賣家協議,接下來一段時間(比如4個月),賣家可以隨時以當前的市場價賣給買家某件商品。如果接下來這件商品價格上漲,則是買家賺,賣家虧;反之,則是賣家虧,買家賺。當然,賣家如果不在協議的時間內進行交易,就必須付給買家違約金。期貨的風險是很大的。我說的這些並不專業,但是大致可以這樣理解,具體的你可以上網路搜索期貨。
『捌』 期貨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發現價格
由於期貨交易是公開進行的對遠期交割商品的一種合約交易,在這個市場中集中了大量的市場供求信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地點,對各種信息的不同理解,通過公開競價形式產生對遠期價格的不同看法。期貨交易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反映供求雙方對未來某個時間供求關系變化和價格走勢的預期。這種價格信息具有連續性、公開性和預期性的特點,有利於增加市場透明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迴避風險
期貨交易的產生,為現貨市場提供了一個迴避價格風險的場所和手段,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期現貨兩個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交易。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避免商品價格的千變萬化導致成本上升或利潤下降,可利用期貨交易進行套期保值,即在期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與現貨市場上數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合約,使期現貨市場交易的損益相互抵補。鎖定企業的生產成本或商品銷售價格,保住既定利潤,迴避價格風險。
套期保值
在現貨市場上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現貨商品同時,在期貨市場上賣出或買進與現貨品種相同、數量相當、但方向相反的期貨商品(期貨合約),以一個市場的盈利來彌補另一個市場的虧損,達到規避價格風險的目的交易方式。
期貨交易之所以能夠保值,是因為某一特定商品的期現貨價格同時受共同的經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兩者的價格變動方向一般是一致的,由於有交割機制的存在,在臨近期貨合約交割期,期現貨價格具有趨同性。
交割:期貨交易的了結(即平倉)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對沖平倉;二是實物交割。實物交割就是用實物交收的方式來履行期貨交易的責任。因此,期貨交割是指期貨交易的買賣雙方在合約到期時,對各自持有的到期未平倉合約按交易所的規定履行實物交割,了結其期貨交易的行為。實物交割在期貨合約總量中占的比例很小,然而正是實物交割機制的存在,使期貨價格變動與相關現貨價格變動具有同步性,並隨著合約到期日的臨近而逐步趨近。實物交割就其性質來說是一種現貨交易行為,但在期貨交易中發生的實物交割則是期貨交易的延續,它處於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交接點,是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所以,期貨交易中的實物交割是期貨市場存在的基礎,是期貨市場兩大經濟功能發揮的根本前提。
期貨交易的兩大功能使期貨市場兩種交易模式有了運用的舞台和基礎,價格發現功能需要有眾多的投機者參與,集中大量的市場信息和充沛的流動性,而套期保值交易方式的存在又為迴避風險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同時期貨也是一種投資工具。由於期貨合約價格的波動起伏,交易者可以利用套利交易通過合約的價差賺取風險利潤。
『玖』 期貨是什麼
期貨(Futures)是包含金融工具或未來交割實物商品銷售(一般在商品交易所進行)的金融合約。期貨合約是買賣期貨的合同,是約定交易雙方在特定的時間交易的憑證。
期貨是一種跨越時間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透過簽訂標准化合約(期貨合約),同意按指定的時間、價格與其他交易條件,交收指定數量的現貨。通常期貨集中在期貨交易所進行買賣,但亦有部分期貨合約可透過櫃台交易﹝OTC,Over the Counter﹞進行買賣。
期貨是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按現貨標的物之種類,期貨可分為商品期貨與金融期貨兩大類。參與期貨交易者之中,套保者(或稱對沖者)透過買賣期貨,鎖定利潤與成本,減低時間帶來的價格波動風險。投機者(套利者)則透過期貨交易承擔更多風險,伺機在價格波動中牟取利潤。
不少期貨市場發展自遠期合約,指一對一個別簽訂的跨時間買賣合同,交易細則由買賣雙方自行約定。期貨合約則由交易所劃一標准化,讓四方八面的交易者可在同一個平台上方便地撮合交易。期權(選擇權)是從期貨合約上再衍生出來的另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
期貨的英文為Futures,是由「未來」一詞演化而來,其含義是:交易雙方不必在買賣發生的初期就交收實貨,而是共同約定在未來的某一時候交收實貨,因此中國人就稱其為「期貨」。
最初的期貨交易是從現貨遠期交易發展而來,最初的現貨遠期交易是雙方口頭承諾在某一時間交收一定數量的商品,後來隨著交易范圍的擴大,口頭承諾逐漸被買賣契約代替。這種契約行為日益復雜化,需要有中間人擔保,以便監督買賣雙方按期交貨和付款,於是便出現了1571年倫敦開設的世界第一家商品遠期合同交易所———皇家交易所。為了適應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1848年,82位商人發起組織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目的是改進運輸與儲存條件,為會員提供信息;1851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引進遠期合同;1865年芝加哥穀物交易所推出了一種被稱為「期貨合約」的標准化協議,取代原先沿用的遠期合同。使用這種標准化合約,允許合約轉手買賣,並逐步完善了保證金制度,於是一種專門買賣標准化合約的期貨市場形成了,期貨成為投資者的一種投資理財工具。1882年交易所允許以對沖方式免除履約責任,增加了期貨交易的流動性。
期貨的種類
有:
商品期貨
農產品期貨:如棉花、大豆、小麥、玉米、白糖、咖啡、豬腩、菜籽油、天然橡膠、棕櫚油。
金屬期貨:如銅、鋁、錫、鋅、鎳、黃金、白銀。
能源期貨:如原油、汽油、燃料油。新興品種包括氣溫、二氧化碳排放配額。
化工期貨: 如LLDPE、PTA、MEG、甲醇、PP等。
金融期貨
股指期貨:如英國FTSE指數、德國DAX指數、東京日經平均指數、香港恆生指數。
利率期貨
外匯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