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小米股權稀釋
❶ 小米合夥人的背景都那麼厲害,但為什麼雷軍可以擁有最多股份
當時,馬雲和馬化騰都在尋找雷軍的投資。小米成立前,雷軍在經濟上是自由的。其他幾位聯合創始人在財力、能力和人脈方面都與雷軍相去甚遠。
因此,雷軍對搭檔有很多選擇,但他的搭檔沒有很多選擇。雷軍是給機會的人,夥伴是抓住機會的人。雷軍可以再選擇六個搭檔做小米。離開雷軍的那六個夥伴不敢保證做小米。
❷ 創辦小米時,強強聯合,為什麼雷軍一直可以占絕大多股份
因為在小米創辦的時候,雷軍的職位就已經很高了,而且這些年他為公司做的投入和貢獻都很多,而且他懂得引入投資稀釋股權,所以雷軍能夠一直占據絕大多數股份。小米的創始人有七位,雷軍就是其中一位。這幾位創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人,但是如果和雷軍相比的話,其實還是略微差了一些。
雷軍能夠在公司缺錢的時候,也不去售賣股權,而是拉投資。之後有了錢,還可以繼續拉投資。這讓雷軍可以一直保有股權,而且也不會在後期被其他人奪權。
❸ 小米股權激勵的影響
股權激勵的作用是什麼?
首先,股東與職業經理人在某些時候立場不同,股權激勵是可以解決兩者「博弈」問題的有效方法;
其次,可以為職業經理人留下「想像空間」,改變某些職業經理人的行為模式,變短期利益為長期追求,提升其積極性;
再者,有精神激勵作用,增強職業經理人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股權激勵是利好還是利空?
1、一般情況下,股權激勵是利好,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2、但利好的程度,一要看激勵的條件如何,二要看股票價格位置的高低。
3、如果股權激勵的條件一般,比如:簡單的業績增長、授予的股權很少、激勵價格很低,則利好一般。
長期激勵
從員工薪酬結構看,股權激勵是一種長期激勵,員工職位越高,其對公司業績影響就越大。
股東為了使公司能持續發展,一般都採用長期激勵的形式,將這些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構築利益共同體,減少代理成本,充分有效發揮這些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公司目標。
人才價值的回報機制
人才的價值回報不是工資、獎金就能滿足的,有效的辦法是直接對這些人才實施股權激勵,將他們的價值回報與公司持續增值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公司增值來回報這些人才為企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❹ 小米股權結構
1.小米股權結構最大股東是雷軍 小米的股份構成就需要從小米的創業歷史開始了 小米號稱八大創始人,其中的七位:雷軍、林斌(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周光平(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主持設計「明」系列手機)、劉德(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黎萬強(原金山詞霸總經理)、黃江吉(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
2.另外一個人是王川,多看創始人,也是雷軍天使的項目,專注於改良Kindle的閱讀系統,創立多看之前開發了一套被國內大部分KTV採用的點播系統,所以對於開發Linux系統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時候就著手開發電視盒子——小米盒子的雛形。
3.小米在2010年創立時,規模是含7位合夥人的14人團隊,就是「上樑山喝小米粥」的14個人。王川是後來被小米收購成為合夥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團隊扁平化的思路,團隊僅為三層:合夥人、核心管理層及基層員工。 因為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只能根據坊間傳聞及行業慣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軍的股份在40%左右,其餘的合夥人在5%左右,留給員工的期權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軍的股份是其餘任何一位合夥人的5-10倍之間,甚至超過其餘合夥人的總和。
4.創立小米時,雷軍的身家在幾十億人民幣左右,遠超其餘所有人的總和,是其餘任何一個合夥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為雷軍在當時已經名滿天下,不僅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半創業人(做過金山的CEO),還是成功的創業人(和陳年一起倒騰了卓越並成功在2004年賣給Amazon,估價為7500萬美元),還是成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估值曾高達30億美元的凡客,後來上市的YY和獵豹等等,以及若干沒上市的明星項目)。
5.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而已。雖說創業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資人的眼中,間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創業者的身家有關系,身家越高,投資人願意賭你。 小米作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是沒有天使投資人的,因為雷軍本人就是,他也參與了後續融資。在小米創業時,其它合夥人的資產加一起可能只有雷軍的百分之幾。雷軍既出錢又親自出任創始人CEO當然股份佔比很高。
❺ 小米公司的創始人雷軍持有小米公司多少的股份
關於小米的股權結構方面,招股書中也做了詳細披露。其中,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這三位大佬拿走了小米將近50%的股份,小米成功上市後,大佬們無疑將成為最大的人生贏家。
眾所周知,小米是由雷軍等8個聯合創始人共同創立的,而除了雷軍、黎萬強、林斌之外,還有周光平、黃江吉、劉德、洪峰和王川,不過遺憾的是,周光平和黃江吉在小米上市前夕出局。
但在具體股權分割上,黃江吉持3.2375%、洪鋒持3.2207%、許達來持2.9312%、劉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興集團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此外,招股書顯示,小米正建議尋求同股不同權的架構,公司股本將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其中,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也就是說,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31.41%的股權卻能享受比例超過50%的表決權,是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❻ 如何看待小米股權激勵
是好事。
讓員工持股,增加員工認同感,凝聚力,提升積極性,而且隨著小米香港上市,更是向好發展。
❼ 為什麼小米難以在A股上市
備受關注的小米IPO再起傳聞。3月1日投資界報道稱,小米IPO最終可能會敲定A+H股雙行。經《財經》調查發現,小米登陸A股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小米最終選擇以離岸公司作為上市主體,高通、印度塔塔集團等海外機構都將是受益者。
對於小米將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傳聞,小米方面表示不予置評。
一位研究VIE的專家對《財經》表示,小米的融資路徑是,創始團隊通過BVI公司控制離岸公司的股份,然後稀釋這些股份出讓給投資人,拿到美元,再通過香港公司把美元轉到國內實體。
上述專家認為,如果小米要在A股上市,就要把這些聯系全部切掉,要麼回購這些海外投資者的股份,要麼用代持的方式,代價將會很大。
另一位A股分析師對《財經》表示,除非像360一樣借殼上市,否則按目前A股的上市要求,至少還要排隊兩年,按照此前傳聞,最有可能的依然是在香港上市。
❽ 小米上市了,請問小米的普通員工也持有股份或則股權嗎還是公司上市跟他們沒半毛錢關系,還是以前的日子
不是所有員工都是有股權,股權一般是高管、法人、合夥人、投資人等持有,受人數限制;員工持有的是公司為了激勵員工所發的期權。
准上市公司為了激勵員工,根據員工的貢獻會發不同數量的期權,員工行權之後,等公司上市之後可以換成對應的公司股票,在交易市場進行買賣。公司未上市之前是不可以買賣,一般約定離職公司會收回。
❾ 創辦小米時,強強聯合,為什麼雷軍一直可以占絕大多股份
因為在小米創辦的時候,雷軍的職位就已經很高了,而且這些年他為公司做的投入和貢獻都很多,而且他懂得引入投資稀釋股權,所以雷軍能夠一直占據絕大多數股份。小米的創始人有七位,雷軍就是其中一位。這幾位創始人都是非常優秀的人,但是如果和雷軍相比的話,其實還是略微差了一些。
雷軍能夠在公司缺錢的時候,也不去售賣股權,而是拉投資。之後有了錢,還可以繼續拉投資。這讓雷軍可以一直保有股權,而且也不會在後期被其他人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