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獲取准確的期貨基面
㈠ 如何對期貨商品進行基本面分析
這個分幾個方面:
一是供求關系。比如銅期貨,需要分析銅的產能,庫存,需求企業,需求行業等。
二是現貨市場。期貨市場的價格與現貨市場的價格有密切聯系。
三是外盤情況。內盤與外盤有一定的聯系。
四是其他的信息。如政策,經濟形勢,各種消息等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㈡ 期貨中基本面如何分析,具體一些
相對於股市來說,期貨市場更注重基本因素分析,原因在於兩者的定價機制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股市定價是資金定價,對於流通股本固定的個股來說,介入資金量的大小決定了股價的高低(當前我國股市沒有做空機制);而期市卻是以現貨定價,或者說是以現貨價格的預期值定價。資料表明,近十年來我國大豆期價與現貨價格的相關系數為0.90,所以說,在期貨市場中,研究影響或決定期價走勢的基本因素非常重要。
對於基本因素分析的方法,現結合連豆市場簡要闡述。
一、在分清主次因素的基礎上,把握影響階段性行情的關鍵因素。
所謂主要因素,是指一定時期內影響期貨價格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播種面積、自然災害、農業政策等。所謂關鍵因素,是指主要因素中決定階段性行情的最根本的、最實質的因素。在2000年3至5月,連豆期價在100餘點的區間內振盪,方向不明,影響當時行情的主要多空因素有:現貨堅挺、美盤上漲、入世進程加快、大豆種植面積大幅增加等。最後一條是決定後市走向的最根本的實質性利空因素,也是關鍵因素,這樣就不難理解和預測5月底至今的下跌走勢了。
二、區別長期因素與短期因素,並分析其對市場的影響深度。
長期因素引導期貨價格的長期趨勢,即大勢,它是由各方面因素綜合而成的,如商品總供求關系、經濟波動周期、金融及政策因素等。連豆從1996年開始的為期三年的熊市是由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現貨供應充足、東南亞金融危機、國內緊縮市場需求不旺的長期因素決定的,而從1999年6月開始止跌企穩,也是由於國內外宏觀經濟趨好、需求趨升、世界氣候及環境日益惡化、糧食品種供大於求的狀況逐步改善等長期因素所決定的。長期因素對市場的影響也要經歷一個由弱到強,由強到弱的過程。例如,中國入世問題一直是連豆市場的長期利空因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對該利空的消化,目前其影響力度已越來越小,而目前的氣候及環境惡化、水資源匱乏、需求增長等長期利多因素在連豆市場上的影響則越來越強。
三、全面分析多空因素,正反兩面都要研究。
投資者經常犯這樣的錯誤:當他持有多頭頭寸或在行情看漲時,便會有意無意地搜集各種利多資料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而主觀地忽視各種利空因素,反之亦然。這種掩耳盜鈴式的做法常會釀出苦果,因此,投資者一定要全面地搜集正反兩方面的資料,不能只顧一頭。
四、辯證地分析和看待投資評論和專家意見。
每天我們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評論和消息,對這些我們要學會辨證的看待。其實,靠別人不如靠自己,特別是對一些含有偏見的評論一定要一分為二地去剖析。譬如,在今年3月4日,連豆剛開始暴跌時,某投資機構在評論中列舉了一系列「根據」之後,認為「此次下跌應為空頭陷阱,下跌基本到位。」盤後,筆者一查連豆持倉報告,發現該機構為被套多頭主力之一,因此判定這篇評論帶有傾向性,不值得參考。
五、注重官方報告及自身調研。
美國農業部發布的《世界農產品供求預測》、《油料作物概況》、《作物進展》、《作物進度》;國家統計局每年3月發布的《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預測報告》,以及國內權威報刊、電視台有關農業氣象、收成、農業政策的報道等,這些都是值得綜合研究的官方報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投資者還可親自去主產、銷區實地調查或電話了解,同時也可咨詢現貨商,實際的調查能讓投資者辨明是非,堅定信心。
綜上所述,運用正確的方法全面辨證地分析影響期貨市場的各種基本面因素,能更准確地把握大勢,找到價格變動的根本原因,但需注意兩點:一是基本分析更適應於期貨大品種,對於某些易受資金操縱的小品種來說,有時基本分析要處於次要位置;二是基本分析要與技術分析結合使用,這樣可以提高成功率。
㈢ 期貨中關鍵點定義,怎麼能准確找出盤中的關鍵點
所謂期貨,一般指期貨合約,就是指由期貨交易所統一制定的、規定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標的物的標准化合約。這個標的物,又叫基礎資產,對期貨合約所對應的現貨,可以是某種商品,如銅或原油,也可以是某個金融工具,如外匯、債券,還可以是某個金融指標,如三個月同業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買方,如果將合約持有到期,那麼他有義務買入期貨合約對應的標的物;而期貨合約的賣方,如果將合約持有到期,那麼他有義務賣出期貨合約對應的標的物(有些期貨合約在到期時不是進行實物交割而是結算差價,例如股指期貨到期就是按照現貨指數的某個平均來對在手的期貨合約進行最後結算)。當然期貨合約的交易者還可以選擇在合約到期前進行反向買賣來沖銷這種義務。 廣義的期貨概念還包括了交易所交易的期權合約。大多數期貨交易所同時上市期貨與期權品種。 期貨可以做空,T+0交易,保證金交易
㈣ 做期貨,怎樣才能准確的看清行情
如果看清了,期貨市場就成了提款機了,所以沒人能看清,只能不斷地去認識他,了解他,提高判斷的准確度。
㈤ 怎樣准確判斷期貨行情
在入市之前,要了解期貨的基本面:期貨的基礎是現貨,現貨走勢因素最終會決定期貨市場的中長期走勢。所以,在參與某個品種的期貨交易之前,要首先弄清楚影響該品種行情走勢的因素等。技術分析在行情研判中佔有重要位置:前者主要通過對影響行情走勢的供求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的結論能夠反映中長期行情的變化。這種方法的不足之處是反應比較遲鈍,不能准確把握短期內行情的波動。怎樣選取適合的交易指標:可以採用不同的分析工具,如形態分析、波浪理論、道氏理論等,此外還有多項輔助技術指標。這些指標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期貨價格運行的規律,但是由於分析的角度不同,有時候這些指標給出的預警信號也會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因此,作為期貨市場的交易者,只要根據自身的交易習慣選擇一兩種分析工具就可以了。研判趨勢是關鍵:行情可以分為中長期走勢、短期走勢。中長期走勢主要反映的是兩三個月、一~兩周之內的行情變化,短期趨勢則主要反映的是近一兩個交易日甚至是單日內的行情變動。在進行期貨交易時,一定要遵循短線交易符合中長期走勢的原則,因為只有這樣,獲利的機會就會多,交易者所承擔的風險也會較低。在經過基本面、技術面分析之後,一定要對得出的結論深信不疑。所以,行情分析之後要和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過度的關注短線行情的走勢很有可能擾亂對中長期行情的正確分析。止損在期貨交易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確定單方向之後,即使過去預測的准確率再高,也一定要設定止損的價位,把損失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㈥ 如何准確確定日內期貨走向
林肯名言:「如果我想用八分鍾砍一棵樹,那我會用八小時去磨斧子。」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話可應用於各行業技術,如果我們尊敬期貨,並且願意將之當做一門技術的話,就應該踏踏實實的用好功,但現實是很少人願為之付出努力,而是更想得到一些快捷的致富方法,這里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這樣的方法很多,如果你多看看書一定能找得到,但之後會導致你的財富快速毀滅。為何?和其他行業修練技術的原理一樣,你的基礎不牢。因此我們在把技術拿到市場來應用之前,必須經過大量的訓練,得到百分之百肯定的答案之後才能上實戰。 第一階段,我們必須通過大量看盤找到盤感。什麼是盤感?在市場即將變化之時你已經有強烈的感覺,或是市場經歷一階段的發展你有強烈預期會繼續發展下一階段即為盤感,對於初學者來說,盤感即是無法解釋的東西,但准確率很高,而且會讓交易者感覺很爽。在這個階段,交易者要杜絕實戰,個人感覺甚至要杜絕看實盤,完全利用歷史行情來煅練。 第二階段,尋找交易信號。在市場發生改變之前一定會有蛛絲馬跡出現,有人說為什麼價格會突然產生快速變化而來不及反應呢,這種事情在高手看來是不存在的,因為任何價格變化之前,盤面一定會出現一些不同尋常的表現,這些就是操作信號,只不過信號的形成時間和形態各不相同,就算一個相當成功的操盤手,每天不斷進行訓練,一樣有反應不過來的信號,就不要說根本不訓練每天只知道操作的交易者了。交易者如果每天不看盤,能靜下心來進行訓練,平均每天能專心用功四五個小時以上,不出一個月,屬於自己的信號就可以形成。在這一階段,交易者也要杜絕實戰。 第三階段,區分真假信號。這個本領見仁見智,有人能把真假信號區分得神乎其神,這不是偶然,是需要付出常人難以理解的努力的,這是鑽研指標的階段,很多指標都可以做到區分信號,就看交易者對哪個最有感覺,要把指標參數通過巨量的訓練調到一個最佳數值,說到這里,我想說句不中聽的話,很多人有自己的參數,但為什麼還區分不了假信號呢?答案很簡單,只懂抓信號還不能實戰。 第四階段,建立交易模型。如果能找到信號,只能證明你用了一點心,但要想准備實戰,就必須建立一個交易模型。這個模型包括開倉點,止損點和止盈點。如何建立?答案只有一個,熟悉你操作的品種。怎樣熟悉?還是訓練。而且訓練量要加大,我過這一關每天的睡眠只有四五個小時,能利用的時間全部用上了,之後對於如何開倉,如何止損,如何止盈就有了一個大致的觀點,模型也就能初步建立起來。但這能實戰嗎?不行,這把斧子只磨到了一半。開倉、止損和止盈表面上看很簡單,但實際上要練到不虧錢的地步還需要大量功夫,因為不同類型的行情這三點會有區別,必須針對每個行情各個擊破,拿跳空來說,開倉點很獨特,而且風險往往較高,因此開倉的方法也比較復雜,止損點也是隨行情變化而變化,止盈點也很與眾不同,原因在於跳空後形成缺口,那有人問了,如果是向上跳空,缺口補回後會不會繼續下跌?不一定,這要看跳空之前的形態,是不是很復雜?但只要把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掉,模型就出來了,以後再遇到跳空按模型操作就行,如果哪天出現別的方式,止損後再研究就行,模型永遠處於動態。這一階段還是要杜絕實戰。 第五階段,初試實戰。交易者建立一兩個交易模型之後,在確認准確率達到100%以後,可以進行小規模的實戰,但要記住,只操作這兩個模型,因為你只有這兩個武器,別的還沒開發出來,這意味著機會不多,但沒辦法,交易者永遠要記住,我們的交易是世界上專業性最高,也是要付出最多努力的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實戰,應該能對模型的實用性有了較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交易者的心理能直接影響到模型的准確度。在這幾個月時間里訓練要繼續,而且不能減量,因為新的模型還會被開發出來。 第六階段,深度理解。當模型數量開始均加,並且應用純熟之後,交易者的操盤水平就會加速上升,經常會感到每個月都有脫胎換骨的感覺。在此階段,交易者的交易機會會大量增加,但要記住,只是交易機會在增加,不等於真實交易增加,為什麼?因為往往等不到真信號,或是等到真信號而指標或均線不配合。這些是不符合交易模型的標準的。在此階段,交易者的交易心理會得到進一步磨練,至此這把斧子已經比較鋒利了,可以正式開始砍樹了。 第七階段,訓練還得繼續下去。這時的訓練已經是盤後結合實戰的階段了,模型可以說已經開發得七七八八,這是開始積累財富的階段,只有帳戶的資金真實增長才能說明交易者的水平真實上升,如果達到這一階段,即標志著訓練和實戰都已成為交易者最重要的工作,和每天必須吃飯一樣重要。達到這一步,交易者會時常為自己的技術和不斷增長的帳戶自傲。 來源: http://blog.eastmoney.com/wfcx123/blog_160089162.html
㈦ 期貨用什麼指標最准確
最廣泛使用的期貨技術指標:移動平均線、隨機指數KD線、相對強弱指數、保利加通道、移動平均值背馳指標、黃金分割、MovingAverage、STC、RSI、Bull、MACD、ibonacci。
移動平均線(MovingAverage)
移動平均線是將過去若干時段的收市價格進行平均,所畫出的線。和蠟燭圖不同的在於,它更可靠地反映了價格的趨勢。
以下為2種不同的移動平均線:
簡單移動平均線(SMA)-簡單移動平均線就是將若干(n)時段(如5或10分鍾,每天等)內的收價逐個相加起來,再除以總時段n,就得到第n時段的平均值。再將各時段的平均值標在圖上,並用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n時段平均線。
平滑移動平均線(EMA)_由於移動平均線是一個滯後指標,為了更貼近市場走向,平滑移動平均線在計算平均值時,給近期數據更高的權重。這樣可以更早地看出市場的趨勢。
移動平均線有很多用途,主要用於識別/確認趨勢,以及識別/確認阻力位,支撐位。比如:快線向上超過慢線,稱為「金叉」,為買入信號。當快線向下穿越慢線,稱為「死叉」,為賣出信號。
隨機指數(STC)
隨機指數也稱為KD線,它衡量收盤價在最高價,最低價區間所佔的位置,以判斷趨勢,及進出市場點。隨機指數坐標在0-100比例范圍內。K線表示收盤價與一定時間內最高價,最低價的百分比,例如,20表明價格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的20%位置。D軸則平均了K軸。
RSI的應用
1.一般而言,RSI在高位掉頭向下為賣出訊號,在低位掉頭向上為買入信號。
2.RSI出現M頂可以賣出,出現W底可以買入。
3.RSI出現頂背離可以賣出,出現底背離可以買入。
4.RSI跌破其支撐線是賣出信號,升越其阻力線為買入信號。
5.RSI的參數常見取5~14。參數大的指標線趨勢性強,但反應滯後,稱為慢速線;參數小的指標線靈敏,但易產生飄忽不定的感覺,稱為快速線。若慢速線與快速線同向上,升勢較強;若兩線同向下,跌勢較強;快速線上穿慢速線為買入信號;快速線下穿慢速線為賣出信號。
保利加通道(Bull)
保利加通道是由保利加博士發明的一個由標准差來判斷市場阻力位/支撐位的方法。
通道由三條線組成。中線為其一簡單移動平均線,通常為20天簡單均線。通道頂為20天平均線加2倍標准差,通道底則為20天平均線減2倍標准差。
如果價格在移動平均值的上部表明宜「賣出」,反之,如果在變動平均值的下方,則宜「買進」。
交易者經常使用保利加通道洞察價格突變、捕捉趨勢變化、辨別潛在的支持/阻力位及通過波幅的拓寬及縮窄尋獲突破位。
(7)如何獲取准確的期貨基面擴展閱讀: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歷史上最早的期貨市場是江戶幕府時代的日本。由於當時的米價對經濟及軍事活動造成很重大的影響,米商會根據食米的生產以及市場對食米的期待而決定庫存食米的買賣。
在1970年代,芝加哥的CME與CBOT兩家交易所曾進行多項期貨產品的創新,大力發展多個金融期貨品種,令金融期貨成為期貨市場的主流。1980年代,芝加哥的交易所開始發展電子交易平台。踏入1990年代末,各國交易所出現收購合並的趨勢。
中國古代已有由糧棧、糧市構成的商品信貸及遠期合約制度。在民國年代,中國上海曾出現多個期貨交易所,市場一度出現瘋狂熱炒。
偽滿洲國政府亦曾在東北大連、營口、奉天等15個城市設立期貨交易所,主要經營大豆、豆餅、豆油期貨貿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期貨交易所在中國大陸絕跡幾十年,到1992年鄭州設立期貨交易所,展開另一波期貨熱炒風潮,各省市百花齊放,最多曾經一度同時開設超過50家期貨交易所,超過全球其他國家期貨交易所數目的總和。
中國在1994年及1998年,兩次大力收緊監管,暫停多個期貨品種,勒令多間交易所停止營業。自1998年後,中國大陸合法的商品期貨交易所只剩下上海期貨交易所、大連期貨交易所、鄭州期貨交易所三所,前者經營能源與金屬商品期貨,後兩者經營農產品期貨。
到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上海掛牌成立,首項推出的產品為滬深300股指期貨。
2021年6月15日,上海證券報消息,我國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效率在90%以上的品種超五成,期現相關性在0.9以上的期貨品種超六成。銅、棉花、大豆等成熟品種的期貨價格已逐步成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定價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