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為什麼有的商人不炒股

為什麼有的商人不炒股

發布時間: 2022-07-27 20:20:40

㈠ 為什麼有很多高學歷都不炒股

其實炒股不是與相關專業的,學歷高和炒股沒有半毛錢關系,高學歷也有出了社會找不到工作的,炒股更像是做生意,是另一門學科,所有從學校畢業出來的人都要從新再學。

㈡ 好多股評人都不炒股,這是為什麼呢

是因為他們對於資本市場並不是太了解,所以他們才不會選擇炒股的,而且炒股80%以上的概率是出現了虧損,因此他們才會選擇成為一個股評家的。

我相信很多人對於資本市場並不怎麼了解,資本市場的變化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結果就必須要對資本市場的微觀了解。對於這些所謂的專家來說,他們對這個市場也不是太了解,他們只不過是利用自己所擁有的優勢形成了一些特別的觀點而已。

炒股出現虧損的概率是非常大的。

出現虧損的概率大概能夠達到70%,對於那些資本家來說擁有著大量的資金,所以他們是不太可能會出現虧損的,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出現虧損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資本市場對於任何人來說其實都是一種機會,只不過有能力的人能夠賺到錢,對於那些沒有能力的人來說,根本不會賺到錢的。在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要相信那些所謂的專家的說法,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進行實踐。

㈢ 為什麼有的商人不炒股 是能力不夠還是炒股風險大

炒股也是為了賺錢,巴菲特一年下來受益20%就很不錯了!如果有一項生意讓你每年賺20%,何必去炒股呢?炒股除了電腦前坐著不用動之外,心理是不輕松的。股市的起伏跌宕對自己的心理影響只有做股票的人才懂,和做生意比起來不見得輕松,一年到頭的利潤也不見得高。相比起來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才是王道!
炒股的散戶都是想暴富才炒的股,這是一種心理狀態,和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不無關系。此時,有一份淡定從容的心很重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知道的很多,做到的又有幾個?

㈣ 經理人對股票了解那麼透徹,他為什麼不自己炒股

這個涉及到證券裡面的違規,證券從業人員是不能炒股的。而且就算是證券從業人員,投顧等,他炒股也不一定能賺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股票的技術分析並沒有多大的用,很多東西有太多的滯後性,像某些發達國家的高官等把大量資金交到專業的人員手裡幫他操作,虧再多的錢都不敢吭聲,因為這些錢本來就來路不明,股市有個721定律,10個人炒股,7個人虧錢,2個人持平,1個人賺錢。提醒一句,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祝您投資順利。

㈤ 為什麼有些專家都不炒股。

兩個可能。1.為了避嫌 2.是垃圾。
接觸股票的人不炒股票就這兩可能,有些因為是證券公司工作人員,證券法禁止其炒股。 兩外就只有第二種可能了,如沙名弄。。。(:

㈥ 為什麼不做投機做實業

溫州人賺錢務實而精明,務實就是沒有把握的事情不做,精明就是能夠分析某項生意能否賺錢。因此,溫州人炒房不炒股。

為什麼不炒股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敢於冒險的溫州商人幾乎都不炒股。其實,這正是溫州商人聰明之處:他們敢闖,但決不亂闖。他們在積累財富的過程中,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準某個商機,就會紮下根來,踏踏實實地賺錢。而不靠投機發財。據溫州市城調隊的一次抽樣調查顯示,溫州參與炒股的居民僅占城鎮居民家庭總數的7.2%,遠低於浙江省23%的平均水平。同時,在該調查中表明,溫州人資產投資的流向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做生意,其次是投資房產,炒股票被排在了第八位。

溫州人的不愛炒股,上海人很是不明白。《解放日報》甚至還曾把「溫州股票不熱」當成新聞。一向以頭腦靈活、精明能幹著稱的溫州人,超前意識強、勤勞而不甘落後,事事都走在國人前頭。可是,唯獨對股市避而遠之。這是為什麼呢?

在溫州人看來炒股好比賭博,這是很多股民的切身感受。而賭博是一種病態反應性疾病。在賭徒身上,幾乎反映了人類的全部缺點。賭徒基本上是這么一些人:急躁易怒、過度緊張、患得患失、沒有節制、意志不堅、拚命三郎、不聽勸告、得意忘形……因此,做人實實在在,做生意腳踏實地的溫州人決不會炒股。那麼,溫州人炒什麼呢?炒房!開始於1999年的這一輪中國房價大漲中,溫州人以其大膽、敏感,賺足了錢。而且這些炒房大軍還是「業余」的投資者,其中還以中年主婦為主,她們自有資金不多,文化程度不高,就利用銀行的貸款頻頻出擊。她們東征上海、杭州;南下廣州、深圳;西取重慶、成都……一路下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目前溫州現有民間閑置資金上千億元。本來可以投入股市,因為溫州人極為務實,只想投資,不願投機。即使那麼有錢的溫州,股市一直冷冷清清、靜悄悄,這就是溫州人特有的經商理念。更多的溫州人喜愛做實業,或辦廠經商,或投資開發。因此,有了閑置資金,轉向購房置業,也就合情合理了。

買房如買菜

溫州人對於炒房的熱情,有人以「買房如買菜」來形容,這點與香港人類似,這雖然有些誇張,但下面這幾個溫州人炒房的場面,就足以讓人瞠目結舌了。

在上海:陸家嘴102套住宅僅兩天就被溫州人一搶而空,成交近億元:

在杭州:西子湖畔每平方米逾萬元的「黃金房產」的主人大多是溫州人:

在重慶:溫州人晝夜排隊搶購時代廣場,最多一人買下一個樓層1000多平方米的商鋪;

在蘇州:蘇州大學學生公寓數十套房子不到半天時間就被溫州炒家搶購一空;

在北京:2003年國慶期間推出的北京麗高王府別墅在溫州房交會之前就被預訂一空:

在成都:熊貓城一年時間在溫州的銷售額就高達2億元;在昆明:一個姓朱的溫州人獨吞1000多個攤位;

在喀什:至少1000名溫州人吃下喀什商貿城半壁江山;

在香港: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推出的鑽石豪宅「海名軒」為維多利亞港地標,每平方米均價港幣7.5萬元,有些溫州人悄悄地將11套收入囊中;

……

在過去的財富神話裡面,一夜暴富後的人總是在10個手指上戴滿金燦燦的金戒指。而今天,炒房的溫州人身上掛著很多把鑰匙。這些故事曾見諸多家媒體,唯一的差別是腰上所掛鑰匙的多寡,有掛22把鑰匙的、35把的、50把的、最驚人的是72把。

一個在上海炒房的溫州人,身上就有著60把鑰匙,他將房產全部租了出去,每天的唯一工作就是按照鑰匙的順序,挨家收租金。一天兩戶,輪一圈,一個月正好收完一遍租。這些錢來的實際,沒有風險,比炒股來得實在,來得快。這個溫州人其貌不揚,和顏悅色,雖然身家數百萬,卻很節儉,一般不會「打的」,每次都是擠公交車上門收錢。如果不知底細,的確容易被誤認為是抄煤氣表或催繳電費的。有錢不張揚,經商很務實,從這個人的身上,我們就能明白到溫州人為什麼不炒股而炒房了。

很多誠實的人都曾批評溫州人,是溫州人炒高了房價,甚至對溫州人恨之入骨。其實,這是不公平的。因為樓盤擺在那裡,人人可以去買、去炒,為什麼自己不去炒呢?有人說那是因為溫州人有錢,但要知道,也有很多溫州人是靠借貸來的錢炒房的,旅行時他們有時候還要因為5元錢盒飯的品質要跟帶團的人理論。無論大錢小錢,他們都必須要花得值,花對地方。

為什麼炒房

以前的周芳不過是「溫州炒房團」裡面的普通一員,她24歲開始炒房,跟隨溫州炒房團周遊全國,到處出擊,所到之處,房價一片「飄紅」。從最初的個人炒房,到如今與人合夥開起房產代理公司、帶「團」炒房,如今29歲的她身價早已超過百萬。

1999年,周芳的主職是做保險,因為業績好,手就裡有了十幾萬元閑錢。她想,錢放在銀行里,利息那麼少,不如做一些投資。

然而選擇什麼樣的投資呢?當時才24歲的周芳,既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又從沒認真動腦筋盤算過投資的行業。

懵懵懂懂中,她想起以前看書翻雜志,看到很多富翁都是做房地產起家的。於是,抱著「暴富」的憧憬,周芳去了第一個房展會。

當時溫州還沒有興起炒房熱,她發現房展會上,看的人多,買的人少;自住的人多,投資的人少。

那次周芳看中了一個名叫嘉景花園的項目,位於溫州新城,地段很偏,但周芳不介意。她有自己的想法,溫州老城區差不多都建好了,市區肯定要往新城發展;而且當時溫州沒有太多成片的小區,而這個小區的盤子較大,造型也很漂亮。有的是投資的熱點。

左思右想,周芳把心一橫:反正自己還沒房子,買就買了,投資不行也可以自己住。那時她也不懂應該怎麼挑,就很隨意地選了一套房子。首付了30%,其餘的選用了銀行按揭。令周芳又驚又喜的是,不過四五個月的時間,房價很快從每平方米3380元漲到了4300元。

嘗到甜頭之後,周芳把賺錢的主要目標瞄準了房地產。哪裡有房展會、推介會,她都會去,只要留下信息,房產代理公司就會主動打電話給她。

開始時她只在溫州買來賣去,順利做成三四套房後,她就把目標擴大,開始向外地發展。周芳做的第一個外地樓盤在江蘇崑山。2001年,周芳的一個熟人去崑山做生意,回來後跟她說:「崑山的房子挺漂亮的,但房價很便宜,不到兩千塊錢。」周芳就帶著另一個同事去了崑山。由於崑山離上海很近,生活環境很好,台資企業比較多;而當時上海房價已開始上漲。周芳敏銳的意識到,崑山的房價也會漲,而且空間很大。

當時有個樓盤的房價不過1800多元,每套100多平方米。那裡的政策非常寬松,每套訂金只收1000元。而且時間比較長,交訂金後3個月左右才轉「大訂」。不僅那1000元錢是隨時可以退的。而「大訂」也只有1萬元錢。於是,周芳就第一次帶動了二三十人一起炒,有了點兒「炒房團」的雛形。他們一起包了一整幢樓。後來,每套房最少賺了2萬元。

崑山算是初戰告捷。到現在為止,周芳已做過十幾個樓盤,北京、上海、青島、海南、重慶、成都……基本上幾個大城市都去過了。因為做得比較順,帶動了周圍的一批親友和同事,為此周芳就和別人成立了一個代理公司,開始牽頭組織「炒房團」,去外面看樓、組織推介會和房展會等等,從單純的投資者組成了一個專門從事這個行業的團隊。進而形成了一種行業。

溫州人喜歡炒房,善於炒房的原因,說到底,還是因為溫州人的商人本性:賺錢第一、精明過人、眼光長遠……更願意賺實實在在的錢!

炒房的原由

溫州人炒作房地產的來歷是這樣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溫州人幾乎挨家挨戶蓋起了新樓房,當時蓋新樓房主要是滿足自己居住。而到了90年代中後期,溫州人已不滿足一家一幢樓房的居住水平,又開始瘋狂地建新房或購買設計優良的商品房,因此有的人家一戶就擁有了幾套房子。房子多了溫州人就開始打房子的主意。

他們將過去的房子轉手出去,或者一直閑置在那裡。這樣超常的購買力導致當地房價幾年來一路攀升,至今仍居高不下。

溫州人多年摸爬滾打的經歷,成就了一批炒樓的行家裡手。溫州人炒熱了本地房地產,又開始到外地炒。先是進軍杭州,繼而挺進上海,然後四面出擊,向北跨越長江,轉戰青島、濟南、北京、哈爾濱、大連、沈陽;向西則溯長江而上,攻克南京、武漢、重慶、成都;向南則是奔赴海濱城市廈門、海口、三亞……

溫州人賺錢務實而精明,務實就是自己不能把握的事情是絕對不會去做的。因為他們不能把握股票的漲跌,所以他們就不會去炒股。

精明則表現在他們能夠通過仔細地分析來判斷某項生意是否能賺錢,對於炒房正是這樣的。溫州人結合全國經濟發展,乃至世界發展行情,認為炒房有利可圖。對於在全國各地頻頻出擊的溫州購房團,人們都知道他們「下單迅速,團體購買,出手很大,快進快出,富有沖擊力」。

很多人一直都對房屋買賣中的「霸王」條款憤憤不平,而溫州人買房只要看中了某處樓盤,拿在手中的購房合同看都不看,隨手就簽,偏偏就能賺大錢。雄厚的資金是堅強的後盾。

說到底,這還是溫州人頭腦精明,對商業機會有著天生的敏感性。秦皇島一房產公司老總曾佩服地說:「溫州人對市場的分析太細致了,從大處著眼小處,要在秦皇島炒房就做了全面的分析。他們先分析秦皇島的環境要素對房地產升值的影響,再分析中央取消「夏都」後,秦皇島市投入100億元資金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擴張了房地產的升值空間;又將秦皇島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價與對岸大連每平方米1萬元的房價作比較;為了了解當地的生活水平,他們向餐館服務員仔細詢問每月的工資收入等。最後才認定秦皇島的房價有上升的空間開始炒作。」

因此,溫州炒房團不僅僅是單一的大小老闆,還包括一般的工薪階層,炒房項目也從炒住宅樓逐步轉到炒商鋪、寫字樓。溫州人炒樓帶有明確的目的,就是賺錢。因此,他們往往選擇客流量大、經濟發達的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他們在這些城市蹲點尋覓樓盤,每天上午待在房間里睡覺,下午去看樓盤,晚上去收樓盤。這些炒家們每天見面問候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那裡有樓盤嗎?多少錢?」炒房實際,炒股虛幻;炒房即使下跌,也可以出租,出售保本;炒股只會被套牢。因此溫州人賺塌實的錢,而不賺賭博的錢。

㈦ 作為一名商人應不應該炒股

炒股不分年齡,不分國界,更不非職業和學歷,我就是一個個體戶,但是我仍然炒股,而且樂此不疲。在商人眼裡,哪裡有利潤,哪裡就是我們追逐的地方。既然股市的機會來了,那我們何必拒絕這個機會呢!

㈧ 為什麼說普通人不要炒股為什麼感覺大部分人炒股都在虧錢

雖然我們都知道股市能夠賺到錢,可是大部分人往往在股市中都是虧錢的。之所以說普通人最好不要炒股是因為很多普通人根本不了解股票的基本知識,然後他們也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因此大部分人非常容易成為被收割的韭菜。

一、很多人不了解股市的基本知識

有些人熱衷於炒股是因為看到身邊很多朋友都在玩股票,所以他認為自己也能夠從中賺一筆,這樣的人盲目進入股市後往往就是綠油油的韭菜,因為他根本不具備有關股票的基本知識,他甚至連股票的交易規則都搞不清楚就盲目炒股,所以這樣的人在股市中往往是虧錢的。

各位讀者,你們又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里留言討論,期待你們的精彩發言哦。

㈨ 為什麼好多學金融的專業人士不炒股不投機是因為他們看透了嗎

哈哈 因為股票 歷史 他們可能學到了 最開始股票是荷蘭人 有為商人為了 擴大公司規模 募集資金 才發明的股票 這個商人 有一艘船 來我國運茶葉絲綢 他想我要是有10受船 那我的生意就做大了 但是他還沒有這個錢 就發明入股 讓大家給出錢 有錢了就去 買船 然後大家就算入股了 等生意成了 錢大家分 投資多的分的多 那時候人們都知道 買股票要選好公司 因為老有生意 老分錢呀 一點點的 成本收回來 之後就是 凈賺了 壞公司 做不成生意 就沒錢分 啥時候能回本呀。 但是後來 流傳到美國 美國允許股票買賣 這就帶來了波動 就和超市的雞蛋一樣 你去看看每天價格都有波動 連成線就是 走勢圖 很多人就像 短期炒股了 那個時代也叫 看圖炒股時代 人們都想 明天股票漲了賣掉就能賺差價了 忘記了 買好公司的道理 但是100年過去了 很少有人掙錢 後來 有人總結 還是要買好公司 長期持有 這才有了巴菲特等一批投資大師 這就是 美國 後100年 。 也就是我國老百姓炒股 就相當於美國前100 炒股時代 可能炒幾十年 都不掙錢 大家才會轉變思維 進入美國後100的投資時代 ,對於 學習過的人 都知道 應該投資 因為人家了解這段歷史 我開始就是炒股 後來看書才知道 是錯誤的 改成投資了

㈩ 為什麼好多股評人都不炒股

根據我個人的認知,我覺得很多股評人都不炒股的主要是有以下幾大原因:

原因一:因為股評人不炒股最大的一個原因是由於自己是證券從業人員,根據證券法規定,證券從業人員是不允許炒股的。

而這些股評人的職業就是證券,可以說專業證券的,而證券法往往就是把這些人拒之門外,不允許這些人進來股市炒股,只能靠嘴巴分析證券行情,所以很多股評人並不是不想炒股,而且已經被證券法限制。

當然從業證券而不喜歡炒股的人特別少,也是不排除有這個因素,從而導致有些股評人就是不願意進來股市炒股。

綜合以上分析得知,股評人不炒股的真正原因是證券法不允許炒股,有其他穩定收入,根本沒有炒股能力,或者就是不喜歡炒股,不敢進來炒股等因素,這些都是股評人只寫作不炒股的主要因素。

熱點內容
股市二次探底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7 06:42:51 瀏覽:834
塔吉克股票交易網 發布:2025-07-17 06:16:47 瀏覽:10
期貨球鞋是什麼 發布:2025-07-17 06:13:35 瀏覽:927
隨身理財軟體哪個好 發布:2025-07-17 06:11:25 瀏覽:626
員工保險保障基金是什麼 發布:2025-07-17 06:03:26 瀏覽:14
股市中的獨腳野獸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7 05:57:33 瀏覽:493
低碳消費指數基金哪個好 發布:2025-07-17 05:38:06 瀏覽:507
股票交易日誌軟體 發布:2025-07-17 05:25:58 瀏覽:679
中國一重股票屬於科技股嗎 發布:2025-07-17 05:25:58 瀏覽:288
美國股票對經濟影響 發布:2025-07-17 04:47:20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