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股票股權為什麼不集中
A. 為什麼ipo發行規定不低於總量25%情況下,而操作上都接近25%和10%,不多發呢,謝謝
發行時計算是按照總股本來計算的,操作上是按照流通股本計算的。
發行股本不能低於總量的25%,而流通的股本可能只佔發行股本的1%到80%,兩者沒有因果關系。
募集資金總量計算公式:募集資金量=每股股價x發行量。
募集資金量=市盈率*每股凈利潤。也就是說,發行人發行前最近一期末的凈利潤乘以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就是募集資金總量,和發行量完全無關。
發行量變大,每股股價也會變小,乘積是不會變的。因此券商只負責在市場上取得較高的市盈率,發行人利潤已經固定,市盈率越高圈的錢就越多。但發行量是要合規的,因此規定是多少,貼著線發就行了。
(1)發行股票股權為什麼不集中擴展閱讀:
發行要求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核准已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3、公開發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
4、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公開發行的比例為10%以上。
5、公司在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B. 剛上市的股票為什麼不是全流通
舉艾迪西的例子說明一下吧,這次發行新股數量為4000萬股,占總股本1.6億股的25%,其中3200萬股是網上發行這次就上市流通了,佔20%.還有800萬股佔百分之五的是網下向機構發行的,要三個月以後才能上市流通.
新股發行,不是企業賣出了百分之多少的股票,是企業新增了這些股票,原來艾迪西沒上市之前股本是1.2億股,這次發行4000萬股,總股本增至1.6億股.原來股東的1.2億股現在是未流通股,有鎖定的期限,鎖定期限在一年至三年,股票的上市公司書裡面有.
還有個發行新股所得的問題,發行新股融得資金歸上市公司,也就是歸全體股東所有.
C. 股權分散的含義是什麼股權分散的利弊體現在哪些方面
股權分散指的是一個公司的股票期權掌握在多個不同的股東手裡,且各自股權比例相對均衡。股權分散好處是公司將由全體股東進行決策指導。根據投票決定公司的戰略方向。缺點就是由於權力過度分散,可能會引起公司人事權力的爭奪和甩鍋。
一個企業裡面股權集中或是分散。是決定企業究竟由誰領導的重要表現之一。股權如果過度集中集中在單一股東裡面,那麼這個股東就相當於是公司的直接掌控者。他可以直接拒絕許多中小股東的訴求,而自己獨立決策一些公司的未來方向。而股權過度分散的話,則是由股東大會進行投票來決定公司的戰略和路徑。
一:股權分散好處是公司的財務數據更加可信。
作為一個企業公司。如果一個企業的股權相對集中於單一股東裡面。那麼這個股東就可以繞過董事會,獨立決策所有的事情。像股票的發行、公司的資金使用以及公司的財報支出,也將可以由該股東進行決策。而如果股權分散的話,由於各股東的權力相對均衡。互相就會形成一個制衡局面。單一股東就很難進行財務數據的造假和挪用。
D. 為什麼公司發行股票是無本萬利
公司不是未出一分一毫,發行股票即出售了公司資產的部分所有權,即公司的資產換取了資金.國外有的公司所有的股票都被人收購的現象.
E. 我想問一下,上市公司發行股票,他們發行的股票這些股份從何而來是不是原有股東的股份會按比例減少
發行新股後,原有股東持股數不會減少,比例會降低,新比例是持股數除以新的總股本數。
如果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你佔1000萬,20%。發行5000萬的股票後,你的股份就變成10%。
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不等於股票。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都有股權。股權所對應的股份(註:「股份」一詞多重含義,此處不知提問者指啥,暫且理解為「錢」),會投入公司的注冊資本中,我們常說的增資擴股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股份是不是被股東們分光了?這個問題沒懂,只能說股價變動的原因很多,政策變動什麼的都可以引起股價異常波動。大股東也可以通過洗盤,去掉沒支撐力的散戶,然後再升價。
F. 有些股票股權登記日遲遲不公布,與籌碼不集中有關嗎
這跟上市公司自身的安排有關,目前未進行公告分紅日期的公司已經不多了,留意最近的公告。目前已經公布最晚實施股權登記的是中國平安,7月24日登記。
G. 增發自己公司股票為什麼能控制其他公司的股權
這是企業以增發為名而做的變相拓寬融資渠道手段。就是說利用上市企業在進入主板前增發的合法合理性,來變相轉賣其他未上市的公司股權,以獲取資金。
增發是股票增發的簡稱。股票增發配售是已上市的公司通過指定投資者(如大股東或機構投資者)或全部投資者額外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的融資方式,發行價格一般為發行前某一階段的平均價的某一比例。很多公司增發一是為了解決資金困難的局面,二是可能向其子公司注資,三是發展新的項目,或開新的公司,反正增發的錢只會有一點點流入上市公司的財務中。
H. 一個公司發行股票是為了融資,但是公司股東持有多數股份的話,那豈不是融的資就少了,只有流通股那部分
這就不少了,其實都是這樣的。
比如說你開了家公司,擁有100%股權,因為缺錢運營想融點資,就評估原來的公司值多少錢,比如算出來值100元,你還想融資100元,那麼新公司就一共值200元。你原來100%的股權就變成新公司的50%股權,新股東們一共佔50%。
因為你控股,所以公司還是你說了算,新股東們名義上也是股東,其實狗屁權利沒有,任人宰割。這就是所謂的圈錢。
至於具體比例要求,樓上說的很好。
I. 股票上市為什麼只有部分流通股,為什麼總股本不可以全部流通
公司上市前的注冊資本是企業的所有者先期投入的資金,也相當於是公司的總股份,代表著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和佔有權,而上市發行新股是對公眾發行股票的,對公眾發行的話當然公眾的是可以流通的,如果上市前先期的股份也和新股一樣立刻可以流通的話,那就相當於公司的所有者可以把自己目前對公司的控制權轉移到小散戶那裡去,而自己提現,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以下問題,一方面公司的控制者很方便的取得巨大套現收益,另一方面他對公司的控制權也會分散、降低,為了不使他對公司的控制權降低,所以一般規定公司的管理者必須鎖定自己的股票3年,3年後才可以流通套現。
當然股票全流通之後,如果公司控制者為了套現利益而不注意對公司控制權的保護的話,加入一味為了巨額資金利益套現也會使自己對公司的控制逐步喪失,國美的黃光裕典型就是這樣的例子,才使得陳曉後來能夠取得對國美的控制權,雖然最終黃家還是艱難的取得了對國美的控制,相信黃光裕家族付出的代價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