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期貨股權 » 納指期貨為什麼大跌

納指期貨為什麼大跌

發布時間: 2022-09-17 04:09:06

『壹』 7-29股市大跌時什麼原因呢

7-29股市大跌原因:
一、消息面
證監會召開記者通氣會,IPO重啟目前沒有新進展;QDII2推出尚無具體時間表;新三板擴圍方案將及時發布;正開展個股期權研究論證工作;券商資產證券化產品在審核;將出台專項法規保護投資者權益;有71家券商開展了非現場開戶業務,開立證券賬戶13.5萬戶;境內港澳台居民開立A股賬戶達2.98萬多戶;加強證券期貨交易機構終端客戶信息管理。
二、外圍市場
上周五美股低開高走小幅收漲,道指上漲0.02%,納指上漲0.22%,標普上漲0.08%,歐洲主要國家股市收低。紐約原油期貨下跌79美分,報收於每桶104.7美元,跌幅為0.8%;紐約黃金期貨下跌7.3美元,報收於每盎司1321.5美元,跌幅為0.6%。
三、審計署開展全國政府性債務大審計11股或受牽連
審計署開展全國政府性債務大審計業內稱:地方債務要壓縮但不能斷以防引發危機
審計署昨日證實,2013年全國政府性債務大審計將全面開展。這部分證實了上周末在微博上流傳的一則消息。該消息稱:「國務院當天下午發特急明電,要對全國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審計署暫停所有項目開始培訓,下周進駐各省市。」
根據審計署的報告推算,2013年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總額至少高達1.2萬億元,佔比11.37%。根據光大證券[-3.90% 資金 研報]的估計,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工具(LGFV)約有人民幣1270億元。而這僅僅是債券部分,還未算上佔了「大頭」的銀行貸款。
四、城投債和信託擴張速度快
目前,地方融資平台的負債,除了銀行信貸之外,主要通過發行城投債以及信託產品來實現融資。而這部分是最令人擔憂的。根據同花順[-4.27% 資金 研報]統計,截至昨日,未到期的城投債規模為2.93萬億元。
不過,數據顯示, 6月發行的城投債僅533億元,環比銳減了400多億元,創年內最低規模。業內預計,今年監管層有所打壓,並且整體資金環境不如去年寬松,預計今年城投發行將會減速。東北證券[-2.89% 資金 研報]估計,2013年城投債的凈發行規模或在8000億元以上。
另一方面,今年地方融資平台向信託融資熱度不減,近期監管層再次「叫停」政信產品的市場傳聞再起。某大型國有信託公司華南地區負責人表示,近期沒有收到相關文件,但銀監會對政信產品的窗口指導「一直都有」,「一家信託公司的政信項目余額達到一定程度就不會再批新項目,相比之下,現在政信項目主要集中到一些小的信託公司那裡,這些公司前期做得少,所以還能獲批新項目。」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投向基礎產業的信託資產規模達到2.11萬億元,佔比從去年同期的21.85%上升到25.78%。其中,直接的政信合作業務共6548.14億元,佔全行業信託資產規模的7.50%,在規模上同比增長了160.85%,在佔比上同比提高了2.76個百分點。

『貳』 納指隔夜大跌1.4%,美股全線大跌,與哪些因素有關

納指隔夜大跌1.4%,美股全線大跌,與哪些因素有關?美股實質性進入了熊市,熊市下跌還需要理由?更何況美聯儲的加息縮表不就是最強有力的理由。最厲害的不是加息0.5%,從6月開始每個月縮表500億美元直到三個月後950億,這才是最厲害的。美股指數從疫情低點的7000點,到最高峰的16000點,裡面可以說都是水,幾乎沒有實質的財富增長填充。美國勞工部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非農企業雇員每小時產出環比折年率下降7.5%,生產率創1947年以來最大跌幅。由於就業需求強勁,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自2月中旬以來一直徘徊在20萬人以下,基本上是1960年代的最低位。

『叄』 納指大跌超5%!美國8月CPI漲幅超預期,接下來會如何演變

我認為美股行情可能會繼續下跌,如果美國的通貨膨脹不能得以遏制的話,很多個股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跌幅。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當美國已經走出了10多年的慢牛行情以後,因為美股的很多個股本身已經存在市盈率過高的情況,美國當地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所以這個問題很難在短時間內被直接解決。對於美國來說,美聯儲會通過各種方式來遏制通貨膨脹,但這個情況也會導致美股出現相應的下跌行情,很多個股也會因此而出現縮水的情況。

與此同時,如果當地的通貨膨脹想要被解決的話,當地可能會進行更為激烈的加息操作,這個操作會有效收緊貨幣的流動性,所以包括美股在內的全球資本市場都會出現一定的縮水情況,有些中小型經濟體甚至會因此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經濟危機。

『肆』 納指幾個點熔斷

5個點。納指期貨大跌超過5%,觸發熔斷
拓展:
納指期貨觸發熔斷的意思是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觸發熔斷機制。
納斯達克100指數:納斯達克100支最大型本地及國際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組成的股市指數,在市值加權的基礎上按相應的指數編制規則計算出來的,反映納斯達克整體市場或者美國高科技股票走勢的指數。
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也叫自動停盤機制,是指當股指波幅達到規定的熔斷點時,交易所為控制風險採取的暫停交易措施。

『伍』 美股再度大跌!下跌或才剛剛開始


作者:陳若焱、趙明昊



支持:遠川研究所投資組


美股已成驚弓之鳥。繼6月11日暴跌之後,6月15日美股再度大幅低開,三大指數集體下跌,道瓊斯指數開盤跌逾2%,納指和標普500指數也紛紛大跌。截至發稿,各指數跌幅有所收窄。

美股調整,其實早有先兆。北京時間6月15日午間,美股三大指數股指期貨集體跳水,道指期貨盤中一度跌超950點,跌幅超過3%。指數期貨作為美股指數的先行指標,對行情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6月11日美股開盤之前,美股股指期貨也曾出現顯著暴跌。

疫情反復,經濟衰退,以及美股企業高負債,無疑是懸在美股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山雨欲來風滿樓。一場暴風雨或即將來臨。



今年3月以來,在接二連三的「黑天鵝「事件打擊下,美股持續暴跌,多次觸發熔斷。意外的是,在疫情蔓延、經濟停擺、失業率飆升等多重利空之下,美股自3月23日觸底後,反而開啟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即使是5月份以來的種族沖突,也沒有影響到美股反彈的步伐。

美股這一輪反彈來得太突兀,完全脫離了經濟基本面。一季度美國GDP增速為-5.2%,創下經濟危機以來最差表現;4月、5月的失業率飆升至15%和13%左右,實際失業率可能會更高,即便如此,也已經超過了2008年經濟危機時的水平。利空不斷,但股價卻漲不停,令很多投資者大惑不解。

美股這次非理性上漲, 主要原因在於美聯儲無限量寬松政策的實施。 在火速降息之後,3月23日美聯儲又馬不停蹄的拋出了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無限量寬松政策粉墨登場。貨幣寬松預期加天量流動性注入,不僅短時間內化解了踩踏危機,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市場的風險偏好和投資者信心,成為市場持續走高的驅動力。

同時, 美股指數已經嚴重失真,被一些權重板塊和個股「綁架」,並不能完全反映市場真實的狀況。

美股三大指數標普500、納斯達克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成分股中,權重最大的是信息技術板塊,其次是醫療保健和可選消費。而這三個板塊,不僅受到疫情的沖擊最小,而且一些板塊的重要性在疫情中得到充分體現,板塊個股因此受到資金的青睞紛紛大漲,進一步推動了指數的強勢。

統計顯示,3月23日至6月10日期間,美股信息技術指數從3914點漲至4321點,累計漲幅超10%。醫療保健和可選消費指數在這期間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

另外,指數權重股的上漲,也起到重要的拉抬作用。以率先「填坑」並創出 歷史 新高的納指為例,其成分股均為新興行業公司,前十大權重股悉數來自TMT行業,前五大權重股分別為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這些個股在3月23日至6月10日期間,漲幅普遍超過40%。

美聯儲無限放水,提振市場信心的同時,一些利空因素也被掩蓋,再加上權重股的拉抬作用,導致美股近3個月的表現異常強勢。不過,脫離基本面支撐的股市上漲很難持久。當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的刺激效果邊際減弱,疊加第二波疫情的爆發,已經處於高位的美股,再度回調變得順理成章。



在6月11日美股大跌之前,新債王岡德拉克在一次網路直播中就曾發出警告,盡管有「超人」鮑威爾,但 美聯儲推出的零利率和量化寬松不是有效政策,警惕美股高位回落,投資者應該買點黃金避險。 他還表示,若美債收益率持續上升,類似於上世紀40年代時的收益率曲線控制可能會重新登場。

事實證明,債王這次又對了。最近,影響美股最重要的兩大變數—— 經濟復甦和疫情好轉,在同一時間向市場預期相反的方向演進 。美股下跌的動力越來越強。

美聯儲對未來經濟的悲觀預期,讓資金開始對放水能否刺激經濟重回增長提出了質疑。這成為美股近期下跌的導火索。

6月10日美聯儲宣布維持零利率不變,並且預計這一政策將持續至2022年底。從基調來看,不加息確實是偏鴿派,但這在市場預期當中,而零利率持續時間之長,是超出市場預期的,這暗示美聯儲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的悲觀看法。

美聯儲的表態,將美國投資者一直憧憬的經濟V型復甦的幻想打破,市場信心急轉直下,二級市場上選擇用腳投票,導致了6月11日美股的暴跌。

而在美股暴跌之後,「懂王」在推特上怒懟美聯儲,把市場調整的原因歸咎於鮑威爾,說它們經常犯錯,美國非農數據表現很好,第三、第四季度的數據會更好,明年將是最好的一年,疫苗也會很快出現。不得不說,對於美股為何大跌, 「懂王」是真懂,每一句話都說到了點子上。

阻礙美股繼續上漲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在於疫情的反復。5月美國種族沖突爆發,各地遊行抗議等聚集活動,加速了新冠疫情的擴散;同時,美國各州解除了「居家令」,逐漸復工復產,增加了疫情二度爆發的可能。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統計顯示,截止6月14日,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超過209萬,德克薩斯州連續三天新冠肺炎住院人數創紀錄,加利福尼亞州有9個縣住院人數激增。很顯然,目前美國已經出現了疫情二次爆發的苗頭。

舊愁未去又添新愁。對於疫情卷土重來的擔憂,成為壓垮美股的最後一根稻草。除此之外,市場處於高位,個股估值高企,也將一定程度上制約美股繼續上行。

自3月23日以來,截至6月11日暴跌之前,美股三大指數均出現了一波近40%的反彈行情,短期市場漲幅太過誇張,市場泡沫快速形成,個股估值高企。根據興業證券的測算, 目前美股幾乎全部的行業估值均偏高,工業、非核心消費品、房地產估值分位數均達100%,僅電信服務、醫療估值分位數低於90%。

由於前期大漲積累了大量的獲利盤,當市場不確定性增加,資金獲利了結的需求上升,當賣盤大量涌現,恐慌性殺跌或將再度上演。

美股就像一架天平,一邊是美聯儲兜底經濟的刺激政策,一邊是美國疫情、經濟基本面。為了讓天平平衡,應對疫情和經濟衰退,美聯儲不斷加大政策砝碼,市場信心提升,美股走強;而當政策刺激空間和效果下降,疫情反復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天平開始向另一端傾斜,美股下跌再所難免。



美股過去十年長期牛市, 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上市公司大量回購股票 ,而低利率環境為此提供了基礎,上市公司通過低負債融資回購股票,市場上的流通股數越來越少,不僅推高了股價,也「虛增」了美股的 EPS 和 ROE。但是,這使美股上市公司負債率普遍偏高。

美聯儲今年推出的量化寬松政策,進一步推高了上市公司的負債率。高杠桿下,上市公司對融資成本和盈利能力更加敏感,抗風險能力或變弱。

同時,美股上市公司股東極其分散,華爾街各類機構幾乎占據了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職業經理人和資本相對急功近利,高負債回購股票推高股價的方式就是最好的體現。這將削弱美國企業長期競爭力。

據華泰證券研究認為, 美股今年 3 月以來的反彈或由居民、外資和杠桿資金推動 ,其中,大量居民借道美國國內權益型 ETF「抄底「美股,參與熱情很高,而公募機構在 3-5 月持續賣出美股,自 4 月起先後買入大量高收益債與投資級公司債。散戶湧入,而大資金持續撤退,也意味著行情或走不遠。

近期美股的劇烈震盪,歸根到底原因在於,當疫情和經濟向好預期證偽,市場風險偏好急轉直下,使得原本被掩蓋的美股高負債率等不利因素再次浮出水面,導致多空分歧加大。當市場風險偏好高的時候,利好被放大,利空被忽視,市場上漲;相反,當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利空因素則會被顯著放大,市場調整。

目前美股或正處於後面這個階段,調整或才剛剛開始。不過,對此市場上也有不同的聲音。有分析人士認為, 美股這一輪反彈始於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因此貨幣政策的轉向才是行情結束的信號。 顯然,這個信號還沒有出現,美聯儲依然會繼續呵護市場;長遠來看,當美聯儲工具箱里「彈葯「用盡之時,才應該擔心真正大熊市的到來。

興業證券張憶東在5月一份研報中曾引用了這一觀點,他當時認為,美聯儲政策轉向最快也要到三季度。

不過,現在的情形顯然已時過境遷。隨著疫情的二次爆發,美國經濟復甦預期變差,美股向下轉向的時間點可能會大大提前。美聯儲若不能及時出台更強勁的經濟刺激政策,美股中長期下行趨勢或已確立。

相比美股,目前A股上市公司盈利確定性無疑更高。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率先復產復工經濟快速恢復中,同時A股估值普遍較低,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近期A股一改跟跌不跟漲的「老毛病」,指數雖然表現一般,但個股機會層出不窮。A股獨立行情呼之欲出。



風險提示:本文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點內容
期貨如何看懂庫存量 發布:2025-07-05 09:58:04 瀏覽:978
期貨一單賺十個點掙多少錢 發布:2025-07-05 09:56:45 瀏覽:73
金融詐騙怎麼量刑30萬 發布:2025-07-05 09:45:46 瀏覽:696
金融投資費用一般多少 發布:2025-07-05 09:25:42 瀏覽:425
期貨價格會影響股票嗎 發布:2025-07-05 09:17:34 瀏覽:189
航科技股票吧 發布:2025-07-05 09:01:35 瀏覽:855
京東金融為什麼會降額度 發布:2025-07-05 08:56:03 瀏覽:731
買一手瀝青期貨需要多少錢 發布:2025-07-05 08:53:12 瀏覽:956
股市下周數據怎麼看 發布:2025-07-05 08:45:54 瀏覽:708
宏達股份股票歷史記錄 發布:2025-07-05 08:40:24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