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股權激勵作為題目
① 如何看待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是個熱門話題,很多人對其「津津樂道」,認為這里管理機制上的創新,企業重視人才的標識。然而,我接觸的一些創始人談到股權激勵時卻搖頭苦笑,身邊的不少職場人士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它。股權激勵似乎成了」水中月、鏡中花「,看似美好卻無法獲得,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股權激勵對企業來講也是把」雙刃劍「,洞悉本質,運用得當就是好事,倉促上馬,盲目操作反受其累。
股權激勵的本質
股權激勵是一種激勵手段,通過一定條件讓被激勵對象獲得公司的股權,使他們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
概念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關系復雜。股東身份和股權涉及公司治理,股權獲取條件涉及人員評價和業績評價,承擔風險涉及組織架構和許可權職責,分享利潤涉及到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財務狀況和資金需求。。。
因此,只有從系統視角出發多角度、多層面的分析,才能看清股權激勵的」全景圖「,進而有效運用。
組織視角影響激勵出發點
股權激勵是企業長期激勵機制的一種形式,是組織面對未來中長期戰略發展而釋放的價值兌換機制,以當期的股權換取未來更好、更有保障的經營績效。因此,股權激勵計劃的著眼點必須是未來,激勵對象是對企業今後戰略經營有重大、直接促進作用的人,行權條件以將來目標的達成情況為基準。
企業常見的誤區包括:
選錯人:僅僅將股權激勵作為老員工的歷史貢獻回報,忽視誰對未來戰略更有價值
不考核:只寬容的給予,不與未來績效掛鉤,驅動力大打折扣
搞平均:大面積推行股權激勵,甚至全員參與,將激勵工具做成了福利
企業發展階段影響激勵工具選擇
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對內外部資源的需求存在較大差異,進而對股權激勵的模式選擇有影響。
嬰兒期的企業存在生存危機,也沒有足夠財力支付高薪。常採用實股股權的形式吸引志同道合的創業合夥人,需要注意的是創業初期出讓股份的比例不易過大,以及退出機制的合理設定。
學步期的企業需要快速的業績提升,盼望以高薪獲取優秀的市場銷售類人才,但人員穩定性相對不足。這個發展階段對新入職的優秀人才可以採用虛擬股權的激勵模式,待業績和忠誠度穩定後再轉換為實股。
青春期的企業遇到管理瓶頸,管理相對於業務的滯後導致運營效率低,業績增長緩慢。對管理型、運營型優秀人才實施股權激勵,並配合綜合績效評價作為行權條件,有助於公司管理文化的逐步建立。
壯年期的企業平穩增長,可能的風險是創新不足,人浮於事。股權激勵不能搞」大鍋飯「,用鼓勵創新、鼓勵新業務、鼓勵高增長的導向激發企業的活力,避免企業步入衰退期。
團隊文化影響機制柔性
任何激勵機制的出台都是對團隊價值創造方面評估和激勵的變革,是對團隊激勵文化的重塑。
在實際的企業場景中,團隊文化是真正影響組織內成員工作、配合、協同的潛在行為准則,往往比白紙黑字的制度、流程更有驅動力。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生硬的變革會有風險,需要根據文化對變革的包容度和適應性策略型的處理。
對於相對和諧、保守的團隊文化,採取因勢利導,逐步完善的策略比較妥當。為了保障平穩實施,在激勵群體選擇、行權條件設置等方面要對現有文化做到部分」妥協「。面對開放靈活、充滿創意的團隊文化,謹小慎微、畏手畏腳的變革反而不會得到團隊的支持。
個體視角影響實施效果
個體的認知差異會導致對股權激勵計劃的理解千差萬別,是影響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在與被激勵對象溝通激勵方案的對話中,可以生動的反映出不同個體的真實想法。
CEO:」我特別擔心大家覺得價格高,額度少,他們不滿意怎麼辦?「
部門經理:」0.5%股份,競爭對手公司給1%啊,為什麼我們這么少?「
核心骨幹:」請問出資購買股權的回報是多少?有保底嗎?我要和我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比較一下。」
願景驅動,統一思想,價值導向,是解決個體理解差異的核心。股權激勵不是發年終獎,不是談薪資,也不是投資理財產品,是核心團隊共識組織發展願景和戰略的前提下,認同股權價值,承擔責任,承諾付出後的利益分享機制,大家從利益共同體轉變為事業共同體。解決不好這個」初心「,只會導致留了」股權「,丟了」激勵「。
以上敘述重點強調多維度的思考股權激勵設計的出發點和運行環境,通過系統視角來保證管理機制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部分觀點不可能涵蓋各種復雜的企業場景。股權激勵不能」包治百病「,脫離了對企業發展階段,願景戰略共識,團隊、個體文化差異的正確識別,往往收效甚微。
② 你認為公司工資重要還是股權激勵重要原因是什麼
給員工做股權激勵,從來不給乾股,只給崗位股,因為乾股是直接發放給員工的,沒有出資,也沒有考核指標。員工會被你感動,為你努力了幾個月,過了一年半就輕鬆了,因為好的工作和不好的工作都會有分紅。時間長了,很容易躺在乾股上睡覺。最後,你很難調整或者收回股份給員工!要崗位份額,崗位份額是根據崗位職責大小分配的份額。如果你就業了,你會下崗,但你不會。
對於在快速成長企業工作的員工來說,股權激勵帶來的利潤空間會更大,因為這類企業處於快速成長期,股份的估值會漲得更快。如果員工得到股權激勵,收益可能遠遠超過單一的工資收入。同時,股權激勵是否物有所值,還要考慮具體條款,比如期權的行權價格、RSU的行權條件、股權激勵的鎖定期等等,來判斷股權激勵方案是否足夠有誠意。此外,被激勵人還要考慮最終股權激勵的實現概率。
③ 小米為什麼要進行股權激勵
小米自創業以來,就一直積極推進員工持股。在小米B輪融資時,雷軍曾允許員工跟投。當時公司有70多名員工,大概有60人掏了錢。最後大家一共投了1400萬。雷軍也說:「掏了1400萬以後,員工的鬥志和熱情完全不一樣了。」
此外,小米會給入職員工提供三種薪酬模式:
1 和跨國公司一樣的報酬
2 2/3的報酬+一部分股權
3 1/3的報酬+更多的股權
據說,10%的人選擇了不要工資或者1/3的工資,80%選擇了2/3工資,剩下10%的人選擇跟跨國公司一樣的報酬。
根據小米當年上市時的招股書披露,直到上市前,超5500名員工(不含高管)被授予了股權激勵。占公司員工總數的38%。上市後,小米也在持續不斷地向員工授予股票及期權。無論是授予人數還是授予頻率,在互聯網大廠,都算是比較高的。
企業設置ESOP股權激勵有三點好處:
首先,增強員工的歸屬感,有助於人員穩定。
第二,促進員工之間的良性競爭。
第三,減輕企業(特別是早期企業)的現金壓力。由於企業的股權本身具有一定的價值並且該價值將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提升。企業可以將激勵工具作為現金等價物,充抵一部分的員工報酬/薪資,此時企業給員工的行權價往往是極低的。
雖然在會計處理上,股權對應的激勵工具可能會被記作企業的成本(「股份支付」),對財務報表的數據有一定影響,但從企業現金流的角度而言,則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企業向員工支付現金報酬的壓力。
每家公司的情況不同,適用的激勵方案也會不同。更重要的是,方案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公司規模的增長,業務的成熟,公司需要不斷檢視股權激勵的效果,動態調整。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股權激勵最大的價值。
④ 股權激勵制度的核心目的是什麼
股權激勵制度的核心目的:
一、建立企業的利益共同體
一般來說,企業的所有者與員工之間的利益是不完全一致的。所有者注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投資收益,而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受雇於所有者,他們更關心的是在職期間的工作業績和個人收益。二者價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導致雙方在企業運營管理中行為方式的不同,且往往會發生員工為個人利益而損害企業整體利益的行為。實施股權激勵的結果是使企業的管理者和關鍵技術人員成為企業的股東,其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趨於一致,因此有效弱化了二者之間的矛盾,從而形成企業利益的共同體。
二、業績激勵
實施股權激勵後企業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成為公司股東,具有分享企業利潤的權力。經營者會因為自己工作的好壞而獲得獎勵或懲罰,這種預期的收益或損失具有一種導向作用,它會大大提高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員工成為公司股東後,能夠分享高風險經營帶來的高收益,有利於刺激其潛力的發揮。這就會促使經營者大膽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採用各種新技術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和核心競爭能力。
三、約束經管者短視行為
傳統的激勵方式,如年度獎金等,對經理人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短期財務數據,而短期財務數據無法反映長期投資的收益,因而採用這些激勵方式,無疑會影響重視長期投資經理人的收益,客觀上刺激了經營決策者的短期行為,不利於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引人股權激勵後對公司業績的考核不但關注本年度的財務數據,而且會更關注公司將來的價值創造能力。此外,作為一種長期激勵機制,股權激勵不僅能使經營者在任期內得到適當的獎勵,並且部分獎勵是在卸任後延期實現的,這就要求經營者不僅關心如何在任期內提高業績,而且還必須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以保證獲得自己的延期收人,由此可以進一步弱化經營者的短期化行為,更有利於提高企業在未來創造價值的能力和長遠競爭能力。
四、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在非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有利於企業穩定和吸引優秀的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實施股權激勵機制,一方面可以讓員工分享企業成長所帶來的收益,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當員工離開企業或有不利於企業的行為時,將會失去這部分的收益,這就提高了員工離開公司或「犯錯誤」的成本。因此,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有利於企業留住人才、穩定人才。
⑤ 如何正確選擇股權激勵模式
法律分析:公司中所適用的股權激勵模式可分為三種,分別為實股、虛擬股及期權或期股,具體適用中要結合公司行業、發展階段、人員情況及業務規模等選擇適合自己的股權激勵模式。
—、實股模式:
實股模式有很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包括員工持股計劃、限制性股票以及銀股等,比較適合發展期、成熟期、擬上市或擬掛牌、已上市或已掛牌的企業
二、期權、期股模式:
期權、期股模式的表現形式包括股票期權、期股及業績股票,比較適合互聯網、初創期、科技型的企業。
三、虛擬股:
虛擬股,其表現形式包括分紅權虛擬股、增值權虛擬股、乾股等。這種模式比較適用於餐飲連鎖、零售連鎖以及貿易型的企業。
法律依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 》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股權激勵是指上市公司以本公司股票為標的,對其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其他員工進行的長期性激勵。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所稱股票期權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勵對象在未來一定期限內以預先確定的條件購買本公司一定數量股份的權利。激勵對象獲授的股票期權不得轉讓、用於擔保或償還債務。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所稱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勵對象按照股權激勵計劃規定的條件,獲得的轉讓等部分權利受到限制的本公司股票。
⑥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在做股權激勵,但結果卻差強人意
因為很多企業急於求成,違背市場規律的在做股權激勵,從而忽略了股權激勵的關鍵點,因此,導致結果差強人意。企業選擇股權激勵的方式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重點關注及選擇股權激勵的關鍵點。其關鍵點如下:
1、激勵模式的選擇:
激勵模式是股權激勵的核心問題,直接決定了激勵的效用。
2、激勵對象的確定:
股權激勵是為了激勵員工,平衡企業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特別是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確定激勵對象必須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即選擇對企業戰略最具有價值的人員。
2、人才價值的回報機制:
人才的價值回報不是工資、獎金就能滿足的,有效的辦法是直接對這些人才實施股權激勵,將他們的價值回報與公司持續增值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公司增值來回報這些人才為企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3、公司控制權激勵:
通過股權激勵,使員工參與關繫到企業發展經營管理決策,使其擁有部分公司控制權後,不僅關注公司短期業績,更加關注公司長遠發展,並真正對此負責。
⑦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在做股權激勵,但是沒有起到激勵作用
與股權相關的數字資產大概有:實股股權、受限股權、股票、期權、虛擬股權、認購權等,但與股權相關的數字資產流動性都比較差(主要指未上市公司),所以也有其局限性:如實股股權相對固定,變更手續麻煩,限制了動態股權模式的可操作性,小股東容易搭便車,而且實股股權的分配一開始很難公平,需要通過時間來檢驗。如果能解決流動性差的問題,激勵頻次將提高,通過動態的股權激勵模式會更加公平。
也有些企業不適合做股權激勵,比如走下坡路的企業股權激勵就不好用,吸引力將大打折扣,虧損企業的股權是不值錢的,這是很現實的問題。針對員工股權激勵,我們主要介紹兩種模式:即虛擬股權激勵模式和期權激勵模式,二者有功能有重疊的部分,所以可以單獨落地執行,也可以組合執行,所以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擇優選擇。在此我不會再介紹激勵的目的等概念性的內容,因為股權激勵的目的都差不多,主要從應用的角度進行介紹。
(A) 虛擬股權激勵模式
(1) 對象:聯合創始人、高管、骨幹、外部顧問。
(2) 時機:初創期、成長期
(3) 性質:虛擬股的發放不會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結構。
(4) 權利:只有分紅權,無表決權、無轉讓權和繼承權。
(5) 義務:嚴禁從事有損於公司利益的一切活動,包括同業競爭行為,一旦發現公司應收回授予的虛擬股份,並由有關部門追求責任;激勵對象符合公司考核要求,不得失職、瀆職或嚴重違反公司章程、規章制度及有損公司利益的行為;激勵對象不得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而被判定刑事責任的;激勵對象不得在任職期間,有受賄、挪用、貪污盜竊、泄露公司商業機密、嚴重損害公司聲譽與利益等行為;激勵對象若主動離職的,按自動放棄獲得虛擬股權的資格。
(6) 用到的工具:虛擬股認購權。
(7) 虛擬股期限:原則上長期有效。
(8) 虛擬股的獲得
(a)公司根據一定規則(如績效、積分排名、綜合表現等)直接獎勵給表現優秀的員工;
(b)員工可以使用現金幣組合虛擬股認購權認購公司不定期釋放的虛擬股,認購權和現金幣也是由公司獎勵給員工;
(c)員工可以使用人民幣組合虛擬股認購權認購公司不定期釋放的虛擬股。 以上三種模式,從激勵效果的角度,最好是採用方式3,其次是方式2,最後才是方式1。因為沒有代價的股權是不被認可的,當然企業也要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在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方式。
(9) 虛擬股的出售:企業可以選擇是否允許內部有條件的出售。
(10) 虛擬股的退出條件:
(a)正常離職:從離職之日起所授予虛擬股份自動喪失;
(b)退休:從退休之日起所授予虛擬股份自動喪失;
(c)喪失行為能力或死亡:同退休處理。
(11)虛擬股強制退出條件:
(a)自動離職:從確認日起一個月後,所授予虛擬股份及分紅權自動喪失;
(b)解僱:從解僱之日起,所授予虛擬股份及分紅權自動喪失。
(12)虛擬股的分紅池:由董事會根據企業利潤等財務指標因素決定虛擬股的分紅池大小,虛擬股的分紅屬於企業稅前列支的獎勵。
(13)虛擬股的分紅方式:只有正常持有虛擬股份到分紅之日才享有分紅的權利,員工根據持股比例加權獲得分紅。
(14) 與受限股的結合應用:虛擬股可以和受限股組合使用,受限股一般發給聯合創始人,在達到公司要求之前受限股以虛擬股的形式存在,享受公司分紅。在達到條件後轉為實股。
橡樹雲-股權激勵軟體
⑧ 股權激勵,改如何做好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也稱為期權激勵,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勵員工的方法之一。
股權激勵主要是通過附條件給予員工部分股東權益,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識,從而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穩定發展的長期目標。
關鍵點
1、 激勵模式的選擇
激勵模式是股權激勵的核心問題,直接決定了激勵的效用。
2、 激勵對象的確定
股權激勵是為了激勵員工,平衡企業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特別是關注企業的長期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確定激勵對象必須以企業戰略目標為導向,即選擇對企業戰略最具有價值的人員。
3 、購股資金的來源
由於鼓勵對象是自然人,因而資金的來源成為整個計劃過程的一個關鍵點。
4 、考核指標設計
股權激勵的行權一定與業績掛鉤,其中一個是企業的整體業績條件,另一個是個人業績考核指標。
⑨ 股權激勵及其對財務的影響
股權激勵很大程度上源於代理理論,由於經營者和股東存在代理性,出於自身的考慮會有產生逆向選擇。股權激勵能夠很大程度上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將經營者和股東的利益保持一致,他會為了獲得較高的股價而對於公司較為長遠的發展而努力。同時在企業的凝聚力以及穩定性方面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想大概可以從這兩方面發揮。